湖北省孝感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9月)月考政治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湖北省孝感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9月)月考政治试题

湖北省孝感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9月调研政治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 ‎1.易中天在谈美国精神时说到:美国是这样的,你可以批评他,可以反对他,可以厌恶他,还可以仇恨他,却没法小看他。全世界都无法只当他不存在,对他满不在乎。原因何在呢?就在美国精神。易中天的话表明 ‎①美国精神已经成为提升美国综合国力的重要因素 ‎②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 ‎③一定的文化决定一定的经济、政治 ‎④美国精神促进了美国人民全面发展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答案】A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的是文化的作用的知识。材料中美国精神作为文化的一种现象,是提升美国综合国力的重要因素;同时,文化也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故①②表述正确;③表述错误,经济决定文化,故排除。④与题干意思不符,故本题答案是A。‎ ‎【点睛】全面理解文化的作用:(1)文化由经济、政治决定,又反作用于政治、经济,与一定的政治、经济相适应的文化会促进其发展,反之,会阻碍其发展。‎ ‎(2)文化作为一种社会精神力量,在人们改造世界的活动中能转化为物质力量,对个人、民族及国家历史都会产生深刻的影响。‎ ‎①对国家而言,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②对民族而言,只有物质上和精神上都富有,才能自尊、自信、自强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③对个人而言,健康的、先进的文化塑造人,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2.锦鲤因其俊秀的外表、鲜艳的色彩备受东亚人青睐,被冠以吉祥的寓意。在商家营销策略推动下,“锦鲤”刷爆朋友圈。年轻人在社交网络转发锦鲤,看似颓废度日,实则是一种欲说还休地自我告诫“今天也要加油呀,好运迟早会降临”。可见 ‎①文化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②观察社会行为可以透视人们的精神世界 ‎③人们的精神生活离不开一定的文化环境 ‎④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在商家营销策略推动下,“锦鲤”刷爆朋友圈。年轻人在社交网络转发锦鲤,看似颓废度日,实则是一种欲说还休地自我告诫“今天也要加油呀,好运迟早会降临”。可见人们的精神生活离不开一定的文化环境,观察社会行为可以透视人们的精神世界,②③项符合题意;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①项说法错误;材料不体现民族精神的力量,④项与题意不符;正确选项为C。‎ ‎【点睛】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来自于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 ‎3.歌曲《长城谣》创作于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时期,乐曲苍凉悲壮,歌词充满爱国热情。那时,当哪里响起“万里长城万里长,长城外边是故乡……四万万同胞心一条,新长城万里长”的歌声,人们就会感到哪里就有自己的战友,就会陡增无穷力量。这说明 ‎①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发展文化 ‎ ‎②文化对经济和政治具有重大影响 ‎ ‎③优秀文化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 ‎③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①③说法正确,材料中《长城谣》是人们感到有自己的战友,就会陡增无穷力量,体现了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和享用文化,说明了优秀文化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故入选 ‎②不符合题意,题干中并没有涉及文化与经济 政治的关系,排除;‎ ‎④不符合题意,题干中并没有涉及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排除 故选C。‎ ‎【点睛】文化的特点 ‎①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②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而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特别是通过参与文化生活、接受知识文化教育而培养出来的。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也在社会实践中获得和享用文化。‎ ‎③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文化是通过物质活动或物质载体体现出来的。‎ ‎4.有学者在谈及阅读马克思经典著作的体会时说,我会把读到的精彩段落用电脑打出来,然后用自己的话把这段话阐述一下,马克思写300字,我们可以写500字。久而久之,你就将马克思的文字、思想内化为自己的东西,你会开始学会理解马克思和他的思想,这表明 ‎①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文化都是人们主动学习的产物 ‎②每个人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培养出来的 ‎③只有潜移默化的文化影响才具有深远持久的特点 ‎④接受健康文化影响往往需要自觉学习、主动接受熏陶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①表述错误,文化是社会实践的产物。②符合题意,材料提到学者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过程表明每个人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培养出来的。③表述错误,潜移默化与深远持久的特点不具有因果联系。④符合题意,从学者学习过程可以表明接受健康文化影响往往需要自觉学习、主动接受熏陶。故选D。‎ ‎5.“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当时。”传统意义上,秋分既是秋收冬藏的终点,更是春耕夏种的起点。我国决定自2018年起,将每年农历秋分设立为“中国农民丰收节”。在国家层面专门为农民设立节日,其文化意义在于 ‎①移风易俗,使传统文化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 ‎②树立鲜明的文化符号,传承弘扬中华农耕文明 ‎③有力促进乡村振兴,彰显农业的基础地位 ‎④以节为媒,释放情感,享受农耕文化的精神熏陶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在国家层面专门为农民设立节日,其文化意义在于以节为媒,释放情感,享受农耕文化的精神熏陶,树立鲜明的文化符号,传承弘扬中华农耕文明,②④项符合题意;在国家层面专门为农民设立节日, 不涉及让传统文化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①项与题意不符;③项不属于文化意义;正确选项为C。‎ ‎【点睛】民族节日: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透过传统节日和习俗,我们可以领略不同民族文化的韵味。‎ ‎6.记者柴静推出的深度调查公益纪录片《弯顶之下》为公众打开了了解雾霾的另外一扇窗户。《穹顶之下>〉不仅创造了播放的奇迹,而且使与之相关的话题在微信朋友圈、微博、网站论坛里持续刷屏,再一次引起了人们对环保问题的思考与热议。这表明 ‎①科学技术的进步是推动文化发展的根本动力 ‎②大众传媒成为现代文化传播交流的主要手段 ‎③良好的科学文化修养有利于提高思想道德修养 ‎④大众传媒具有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 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大众传媒。公益纪录片《弯顶之下》为公众打开了了解雾霾的另外一扇窗户,再一次引起了人们对环保问题的思考与热议,这表明大众传媒成为现代文化传播交流的主要手段,具有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②④正确且符合题意;①说法错误,错在“根本”;③说法正确但在材料中未体现,应排除;故本题答案选C。‎ ‎7.农村是我国传统文明的发源地,乡土文化的根。推进城镇化要尊重农耕文明,推进传统村落保护发展。这样做的依据是( )‎ ‎①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②传统村落承载的乡土栖居方式已成为多数人的选择 ‎③乡土文化是优秀文化的集中表现 ‎④传统村落对于研究人类文明演进具有重要意义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因此推进城镇化要突出独特的村居风貌、传统的风土人情和田园分光,尊重农耕文明,推进传统村落保护发展,故①符合题意;传统村落属于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不仅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故④符合题意;②项没有体现,排除;③错误,民族精神是优秀文化的集中表现。故本题答案为B。‎ ‎8.以中国梦为主题的“讲文明、树新风”公益广告悄然走进人们的生活,广场上、小区宣传栏里,一幅幅设计精美、文化气息浓厚的公益广告像一股清泉滋润着人们的心灵,影响着人们的行为。这体现了(  )‎ ‎①人们在社会生活中总是自觉接受健康文化的熏陶 ‎②文化对人的影响是不用宣传自然而然地实现的 ‎③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的文化活动和文化环境 ‎④文化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 A. ①③ B. ②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D ‎【解析】‎ ‎“广场上,小区宣传栏里,一幅幅设计精美、文化气息浓厚的公益广告像一股清泉滋润着人们的心灵,影响着人们的行为”体现了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发挥优秀文化的对人的影响,体现了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的文化活动和文化环境,文化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③④正确,选D;①②不选, 因为人们接受健康文化的影响是主动的。‎ 考点:文化对人的影响 ‎【名师点睛】选择题解题方法 方法1条件排除法,设问一般要求说明在什么条件下,才能得出题干中的结论,或者要得出题干中的结论,需要题肢中的哪些条件。考生要注意排除以必要条件代替充要条件、表述太绝对、不符合或夸大事实的题肢。‎ 方法2概念判断法,在正确理解和把握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的基础上,直接确定符合题中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的题肢。‎ 方法3直选法,直接根据设问的指向,找出与题干中的关键词、中心词意思最贴近的题肢,或者找出与教材相关知识表述最接近的题肢。‎ 方法4排除法,排除错误题肢,排除与材料不符的题肢,排除与题干同义反复的题肢,排除因果颠倒的题肢。‎ ‎9.电影《厉害了,我的国》将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的发展和成就首次以纪录片的形式呈现在大银幕上该电影对中国桥、中国路、中国车、中国港、中国网等举世瞩目的成就加以集中展现,用影像定格属于中国的每一个辉煌瞬间,传递中国力量,为观众带来视觉与心灵的双重震撼。这说明,优秀文艺作品可以 ‎①见证时代发展脉动,滋养人们的精神世界 ‎②激发人们爱国情怀,直接转化为物质力量 ‎③奠定民族立业根基,增强全民族创造活力 ‎④凝聚民族精神与力量,砥砺人们奋勇前行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①④符合题意,该电影对中国桥、中国路、中国车、中国港、中国网等举世瞩目的成就加以集中展现,用影像定格属于中国的每一个辉煌瞬间,传递中国力量,为观众带来视觉与心灵的双重震撼。说明优秀文艺作品可以见证时代发展脉动,滋养人们的精神世界;可以凝聚民族精神与力量,激励人们奋勇前行。‎ ‎②错误,文艺作品不能直接转化为物质力量。‎ ‎③错误,定民族立业根基是勤劳勇敢。‎ 故选B。‎ ‎10.2018年11月28日,中国“藏医药浴法”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藏医药拥有3800多年的历史,是中华医药文明的一大瑰宝。藏医药浴法入遗 ‎①为研究世界医药文化提供丰富的资源 ‎②为世界医药文化多样性再添生机和活力 ‎③丰富和发展了中医药传统文化的内涵 ‎④是中华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标志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藏医药浴法入遗,为研究世界医药文化提供丰富的资源,为世界医药文化多样性再添生机和活力,①②项符合题意;藏医药浴法入遗并不能丰富和发展中医药传统文化的内涵,③项说法错误;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标识,④项说法错误;正确选项为A。‎ ‎【点睛】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它不仅对于研究人类文明演进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以名录方式确立,有文化遗产,自然遗产,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人类口述和非物质文化遗产。‎ ‎11.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启航地印度尼西亚,到第一个与中国签署“一带一路”合作文件的欧洲国家匈牙利,82个国家、3个国际组织走进国家贸易投资综合展。令人目不暇接的国家展馆,全方位演绎各地风土人情,经济峰会与文化盛宴在这里交相辉映。众多国家和国际组织走进进博会 A. 促进文化相互借鉴,逐渐走向融合统一 B. 巧借经贸合作平台,尽展民族文化魅力 C. 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增强国际影响力 D. 展现文化创新最新成果,实现价值观渗透 ‎【答案】B ‎【解析】‎ ‎【详解】A:融合统一说法错误,不利于世界文化多样性展现,A错误。‎ B:众多国家和国际组织走进进博会巧借经贸合作平台,尽展民族文化魅力,B符合题意。‎ C:材料强调众多国家的经贸合作,未涉及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增强国际影响力,C不符合题意。‎ D:实现价值观渗透说法错误,D错误。‎ 故本题选B。‎ ‎12.此图为一位外国人眼中的中西方旅游方式。由此可见( )‎ ‎①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②不同民族文化要相互认同,相互融合 ‎③世界文化具有多样性特点 ‎④文化差异并不影响人们的认识活动 A. ①② B. ①③ C. ③④ D. ②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文化对人影响的表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①③:读图可知,中西方旅游方式的不同,说明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体现了世界文化具有多样性的特点,①③符合题意。‎ ‎②:认同本民族文化,尊重其他民族文化,②错误。‎ ‎④:文化差异影响人们的认识活动,④错误。‎ 故本题选B。‎ ‎13.陕西蓝田县近年来积极挖掘本地传统乡约家训中修身、立业、齐家、交友等契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髓要义,围绕“品行端正不违法、勤俭持家借物力、邻里互帮不生非、崇文尚德重教育”等内容,对千年以前由“蓝田四吕”兄弟制订、我国第一部成文的村规民约《吕氏乡约》进行重新修订并形成了《蓝田新乡约》。这表明 ‎①传统的乡约家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②要批判继承传统乡约家训并推陈出新 ‎③乡约家训主导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④要在继承优秀传统文化中树新风、立正气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在社会发展过程中,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经济、政治的变化,传统文化如果能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就能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对待传统文化,我们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②④适合题意;传统文化具有双重作用,积极合理的乡约家训促进着人的全面发展,①是不科学的;③夸大了乡约家训的重要性,排除;故本题答案选C。‎ ‎14.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我们要走进生活深处,在人民中体悟生活本质、吃透生活底蕴。只有把生活咀嚼透了,完全消化了,才能变成深刻的情节和动人的形象,创作出来的作品才能激荡人心。”这一论断强调的是 ‎①人民群众的聪明才智是文艺创作的根本动力 ‎②只要深入社会实践就能创作出激荡人心的作品 ‎③深刻反映社会生活本质的作品才是最有价值的 ‎④文艺创作的不竭源泉在于人民群众的实践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社会实践与文化创新的关系。①:社会实践是文艺创作的根本动力,①错误。‎ ‎②:“只要深入社会实践就能创作出激荡人心的作品”说法过于绝对,②排除。‎ ‎③:“只有把生活咀嚼透了,完全消化了,才能变成深刻的情节和动人的形象,创作出来的作品才能激荡人心”,说明深刻反映社会生活本质的作品才是最有价值的,③符合题意。‎ ‎④:“我们要走进生活深处,在人民中体悟生活本质、吃透生活底蕴”,是因为文艺创作的不竭源泉在于人民群众的实践,④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D。‎ 点睛:正确理解社会实践与文化创新的关系:‎ ‎(1)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①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文化创新是适应社会实践的需要而产生的。文化创新是在变革对象的社会实践中产生的。②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社会实践中不断出现新情况,提出新问题,需要文化不断创新;社会实践的发展,为文化创新提供了更为丰富的资源,准备了更加充足的条件。‎ ‎(2)文化创新对社会实践有着巨大的作用和深刻的影响:①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文化源于社会实践,又引导、制约着社会实践的发展。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也是检验文化创新的根本标准。②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只有在实践中不断创新,传统文化才能焕发生机、历久弥新,民族文化才能充满活力、日益丰富。‎ ‎15.针对现在越来越多的人依靠键盘书写,汉字书写能力下降的情况,中央电视台、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联合主办大型电视活动——“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下列关于汉字的有关认识,正确的是 ‎①汉字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②汉字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长期积淀和集中展示 ‎③汉字是维系中华民族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 ‎④汉字传承了中华文明,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汉字的重要性。①④:选项观点正确且符合题意,汉字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同时汉字传承了中华文明,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①④正确且符合题意。‎ ‎②③:汉字并不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和集中展示,民族节日才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长期积淀和集中展示,汉字并不是维系中华民族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传统文化是维系中华民族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②③错误。‎ 故本题选C。‎ ‎16.对于当前收视率颇高的真人秀节目中出现的“靠明星博收视率”和“炫富、作秀”现象,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发出通知,要求真人秀节目关注普通群众,不能把节目变成拼明星和炫富的场所,不能助长社会浮躁心态和颓废萎靡之风。这表明 ‎①要树立高度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②应为人民大众提供健康有益的文化产品 ‎③人们的文化需求呈现出多层次、多样化的特点 ‎④文化发展要坚持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②④:材料中“不能把节目变成拼明星和炫富的场所,不能助长社会浮躁心态和颓废之风”强调我们不能只顾经济效益而不顾社会效益,要为人民大众提供健康有益的文化产品,故②④符合题意。‎ ‎①③:材料未涉及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也未涉及坚持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①③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D。‎ ‎17.2017年3月5日,全国政协委员白岩松表达了自己对中国媒体市场的担忧:“炒菜的人越来越多,而种地产好粮食的却在减少。”对于此现象,政府应该 ‎①严格管理,引导媒体以社会效益为经营导向 ‎②加强市场监督,打击媒体违规炒作行为 ‎③加大资金及人才投入,提供优质新闻产品 ‎④加强新闻产品的知识产权保护,保障“种粮”媒体的利益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针对白岩松所担忧的现象,政府应该加强市场监督,打击媒体违规炒作行为,加强新闻产品的知识产权保护,保障“种粮”媒体的利益,②④项符合题意;针对材料中反映的现象,政府应该严格管理,引导媒体端正方向,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结合,而不是以社会效益为经营导向,①项说法错误;许多媒体为商业化动作,不能由政府加大资金及人才投入,不能由政府提供优质新闻产品,③项说法错误;正确选项为C。‎ ‎【点睛】加强管理、正确引导,奏响主旋律,加强文化建设:‎ ‎(1)原因:①必要性:各种文化有吸纳又有排斥,有融合又有斗争,有渗透又有抵御,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相互交织、相互激荡之势。在这种背景下,有必要弘扬主流文化,这有利于保证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方向。‎ ‎②重要性: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始终以科学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发挥着强有力的导向和示范作用。B、社会主义文化以其自身的科学性、先进性,依靠社会主义政治和经济力量,在人民大众的文化生活中始终占据主导地位。‎ ‎(2)加强文化建设的要求: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改造落后文化,抵制腐朽文化。‎ ‎18.今天中国大地上的深刻变革,为文化创新创造提供了丰厚土壤,大胆探索,努力提高原创能力,传递向善向上的价值观,以伟大的文艺展现伟大的灵魂,我们必将成就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非常之功。这给我们的启示是 ‎①必须坚持继承传统推陈出新 ②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③优秀文化浸润人生滋养心灵 ④面向世界博采众长推动文化创新 A. ②③ B. ③④ C. ①③ D. ①④‎ ‎【答案】A ‎【解析】‎ 此题考查文化创新的源泉、优秀文化对人的影响。本题出题意图在于考查学生对于课本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把握,难度适中,得分关键在于抓住题干。继承传统、推陈出新也是文化创新的途径,但材料没有体现,①排除;“今天中国大地上的深刻变革,为文化创新创造提供了丰厚土壤”体现了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②正确;“传递向善向上的价值观,以伟大的文艺展现伟大的灵魂,我们必将成就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非常之功”,体现了优秀文化浸润人生滋养心灵,③正确;材料内容不涉及文化创新与外来文化的关系,④不符合题意。故选A。‎ ‎19.当今,中国网络文学在海外市场异军突起,但令人喜忧参半。喜在世界开始关注中国的文学,“走出去”已不仅仅是一句口号;忧在海外手捧的多为仙侠玄幻文学,并不能反映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气质和主流价值。因此,要在世界彰显中华文化的独特气质应该 ‎①倡导博采众长,坚持以我为主 ②鼓励价值多元,促进文化融合 ‎③提高辨别能力,抵制腐朽思想 ④保持民族特色,树立文化自觉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答案】D ‎【解析】‎ 此题考查文化创新的途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 此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问题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准确理解题干内容主旨。材料中“忧在海外手捧的多为仙侠玄幻文学,并不能反映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气质和主流价值”,说明要在世界彰显中华文化的独特气质,应该倡导博采众长,坚持以我为主,要保持民族特色,树立文化自觉,故①④正确;我国坚持指导思想的一元化,而不是鼓励价值多元,②表述错误;材料内容不涉及腐朽思想的内容,③不符合题意。故选D。‎ ‎【点睛】文化创新的途径 文化创新与借鉴、融台的关系(即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①文化的交流、借鉴和融合,是学习和吸收各民族优秀文化成果,以发展本民族文化的过程;是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相互借鉴,“取长补短“的过程;是在文化交流和文化借鉴的基础上融泣出新的过程。‎ ‎②在学习和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时,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20.2018年5月17日,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在北京召开。会议强调,加快构建中国特色社会科学,必须在指导思想、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等方面充分体现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从文化角度看,实现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需要 ‎①奏响文化主旋律,实现指导思想的多元化 ‎②植根于中华传统文化土壤,增强其民族性与继承性 ‎③坚持洋为中用,充分吸收国外哲学社会科学的所有成果 ‎④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知识。选项①说法错误,因为奏响主旋律,但是要坚持指导思想一元化,故排除。选项③说法错误,因为借鉴时,应该是借鉴优化文化成果,故排除。选项②④说法正确,且符合题意,故本题答案选C。‎ ‎21.中华民族要实现伟大复兴,不仅要有中国制造,更要有中国创造;不仅要有中国声音,更要有中国价值。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必须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这是因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 ‎①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中心环节 ②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 ‎③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 ④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础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答案】D ‎【解析】‎ 题目中,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必须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这是因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础;故③④选项入选。①选项错误,思想道德建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中心环节。②选项错误,中华民族精神,始终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选D。‎ ‎22.“时代楷模”王继才感人事迹将登上大银幕电影《两个人的海岛》。王继才同志守岛卫国32年,用无怨无悔的坚守和付出,在平凡的岗位上书写了不平凡的人生华章。这种精神是新时代奋斗者的价值追求,是中华民族精神在今天的真实写照,是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的完美结合。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要与时代精神相结合,这是因为 ‎①时代精神和民族精神相辅相成、相互支撑 ‎②时代精神注入民族精神才能博采众长、日益丰富 ‎③只有培育民族精神才能夯实中华民族的精神基石 ‎④只有培育民族精神,才能使时代精神不移根基,不失本色 A. ①④ B. ②③ C. ②④ D. ①③‎ ‎【答案】A ‎【解析】‎ ‎【详解】“这种精神是新时代奋斗者的价值追求,是中华民族精神在今天的真实写照”,说明时代精神和民族精神相辅相成、相互支撑,只有培育民族精神,才能使时代精神不移根基,不失本色,①④ 符合题意;民族精神注入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才能博采众长、日益丰富,②说法错误;③与设问不构成因果关系,排除。本题选A。‎ ‎23.历尽千难成伟业,人间万事出艰辛。中国航天人在重重困难面前百折不挠,在道道难关面前决不退缩,用满腔热血谱写了共和国载人航天事业的壮丽史诗。中国航天人身上所表现出的中华民族精神主要有 ‎①创造精神 ‎ ‎②奋斗精神 ‎③团结精神 ‎ ‎④梦想精神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②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①②:根据材料“百折不挠 ”,“道道难关面前决不退缩 ” 航天人身上所表现出的中华民族精神主要有创造精神;奋斗精神,①②符合题意。‎ ‎③④:材料未强调团结精神和梦想精神,③④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A。‎ ‎24.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对此下列理解正确的说法有 A. 信仰是一种精神力量可以直接转化为国家硬实力 B. 要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树立正确的文化核心素养 C. 信仰文化是促进国家和民族兴旺发达的主导力量 D. 信仰文化为国家和民族发展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 ‎【答案】B ‎【解析】‎ 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A是错误的;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这说明要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树立正确的文化核心素养,B适合题意;文化反作用于经济政治,但不是主导,排除C;信仰文化为国家和民族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不是智力支持,排除D。‎ 二、非选择题 ‎25.“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关键在农村。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我国就十分重视“三农”问题,2005年召开的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十多年来,新农村建设取得了很大成就。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大幅提高,农村面貌得到很大改善,农民收入持续增长。但是新农村建设也存在着不少问题。“走过一村又一村,村村像县城,走过一县又一县,县县像农村”。为此,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现城乡融合发展。‎ 某市实施以“富裕、满意、文明、美丽、和谐”为主要内容的中国幸福乡村建设,将农业与乡村旅游相结合,并融入乡村故事、村歌音乐等文化基因,充分发挥农业的经济、生态、社会和文化功能,使传统农业经济转型为绿色循环经济,提升了农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乡村振兴,离不开乡村文化的振兴。请根据文化作用有关知识,说明振兴乡村文化的依据。‎ ‎【答案】①文化作为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振兴乡村文化可以为农村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②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振兴乡村文化有利于促进和推动农村经济发展。‎ ‎③优秀文化塑造人生,优秀文化促进人的发展。振兴乡村文化可以培育新型农民以及乡村振兴的各类人才。‎ ‎④振兴乡村文化能够更好地传承、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进农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解析】‎ ‎【分析】‎ 本题以乡村振兴,离不开乡村文化的振兴为话题设置相关情境,从《文化生活》的角度设置问题,考查文化作用有关知识。试题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探究和论证事物的能力。‎ ‎【详解】本题题目类型原因类,知识限定为“文化作用有关知识”,要求说明振兴乡村文化的依据。解答本题,需要明确知识限定“文化作用有关知识”;其次要抓住设问中的关键词“振兴乡村文化”。‎ 依据以上分析,解答本题可用的知识点有:文化的社会作用;文化塑造人生;推进农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等。组织答案要求简明扼要,准确到位,并能够结合材料进行分析说明。‎ ‎【点睛】“原因”类设问一般都以“原因”、“为什么”、“为何”、“依据”等关键词为题眼,要求学生运用相关知识分析说明造成某个问题的原因、出现某种现象的原因,或采取某种措施、提出某种对策的依据。由于问题或现象的出现往往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某种措施或对策的出台也往往是多个主体参与的结果,而且无论是问题、现象还是措施、对策,其造成的影响(积极或消极)也往往是多方面的,具体有三种方案: 第一种:从分析其必然性,必要性的角度展开。必然性亦可理解为紧迫性,也就是应客观规律、时代背景而生的产物,是为了解决现状不足的需要,必要性和重要性就是解决此问题的重要现实意义。 第二种:从为什么要、为什么能的角度展开。一定要紧扣题意且联系教材知识来回答,答的越充分越全面越好,同时还要分析能够这么做的条件和社会环境。 第三种:从政治、经济或文化、历史或现实,内因与外因等角度展开,要求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一般情况下要回答“这样说”“这样做”的依据,意义(重要性)、必要性、可能性等,有时也要回答不这样做的危害,在解答中,一般应由近及远,由直接到间接,先经济后政治有次序,有条理地展开说明。‎ ‎2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传统制造业企业采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信息通信技术,改造原有产品及研发生产方式,这就是“互联网+工业”;政府与互联网合作,将交通、医疗、社保等一系列政府服务接入微信,通过互联网提升政府效率,增加行政透明度,这就是“互联网+政务”;一张网、一个移动终端,学校任你挑、老师由你选,老师在互联网上教,上上流动,这就是“互联网+教育”……‎ 结合材料,运用“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有关知识,分析“互联网+”在文化发展中的作用。‎ ‎【答案】①“互联网+”推动生产力的发展,促进生产关系的变革,从而促进文化的发展;‎ ‎②“互联网+”推动科学技术的进步,使收集、传递、储存文化资源的手段和方式发生变革,促进文化的发展;‎ ‎③教育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功能,“互联网+教育”促进教育方式的变革,推动文化的传播、继承与发展;‎ ‎④“互联网+”推动知识创新、科技创新、体制创新,促进思想解放,推动文化发展 ‎【解析】‎ 本题以“互联网+工业”、 “互联网+政务”以及“互联网+教育”为背景材料,考查考生对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的理解与运用能力。‎ 本题要求考生运用“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有关知识,分析“互联网+”在文化发展中的作用。本题答题的知识范围明确,即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的相关知识。本题属于说明类主观解析试题。这类题的思维特点是从一般性、规律性的结论去推知与其相关的、特殊的、个别的对象。它首先考查的是考生对知识的再现能力,要求考生能再现这些知识点;其次考查考生对材料(事件)的分析能力,要求从材料中分析出这些观点;最后要求考生能分析出材料与观点的关系,能够运用材料印证观点。首先,从“互联网+”推动生产力的发展,促进生产关系的变革的角度说明“互联网+”能够促进文化的发展;其次,结合材料从“互联网+”推动科学技术的进步,使收集、传递、储存文化资源的手段和方式发生变革、“互联网+教育”促进教育方式的变革以及“互联网+”推动知识创新、科技创新、体制创新,促进思想解放等几个角度分析“互联网+”能够促进文化发展即可。‎ 点睛:规范化答题的一般步骤 第一步:审设问 ‎1、明确知识范围:‎ ‎ 知识类别:经济学、哲学、政治学 ‎ 知识形态:微观、宏观 ‎2、明确问题指向:‎ ‎ 单一型: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 ‎ 复合型:谈认识、作分析 ‎3、明确设问主体:‎ ‎ 经济学:政府、企业、个人等 ‎ 政治学:国家、政党、公民等 第二步:审材料 ‎1、读材料时既要把握材料中的显性信息,又要把握材料中的隐性信息。‎ ‎2、回归教材,试题虽然千变万化 , 但都离不开用教材的内容来解答。读题时 , 必须判明答题要用到教材中的哪几课、哪几节、哪几框的内容。这样就缩小了思考的范围。‎ ‎3、根据题目的要求恰如其分地引用、组织某方面的知识,做到有的放矢,不可眉毛胡子一把抓。‎ 第三步:调用知识(回归教材)‎ ‎1、依据关键词,直接调用(关键词本身学科基本概念,则直接调用)‎ ‎2、把握知识联系,联系调用(依据关键词,通过演绎、推导,找到可用知识)‎ ‎3、概括具体信息,归纳调用(关键词比较具体,与学科理论不能直接对应'则先归纳再调用) ‎ ‎4、依据设问,有效调用(知识调用要根据设问的要求,有的放矢地调用,反对盲目堆砌和过度引申)‎ 第四步:确定答题思路 ‎1、确定大逻辑:要点之间的逻辑,包括有几个要点,要点之间如何排列;‎ ‎2、确定小逻辑:要点自身的逻辑,即要点如何展开,包括有几个关键词,如何排列。‎ 第五步:写答案 ‎1、层次分明,要点序号化——反对不分段落层次的“一块板”      ‎ ‎2、表述准确,语言学科化——反对使用文学化、生活化语言 ‎3、逻辑严密,表述简洁化——反对语句冗长、画蛇添足 ‎4、字迹工整,卷面美观化——反对字迹潦草、错字连篇 ‎27.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近日对王继才同志先进事迹作出重要指示强调,王继才同志守岛卫国32年,用无怨无悔的坚守和付出,在平凡的岗位上书写了不平凡的人生华章。我们要大力倡导这种爱国奉献精神,使之成为新时代奋斗者的价值追求。王继才生前是江苏省灌云县开山岛民兵哨所所长。1986年,26岁的王继才接受了守岛任务,从此与妻子以海岛为家,与孤独相伴,在没水没电、植物都难以存活的孤岛上默默坚守,把青春年华全部献给了祖国的海防事业。2014年,王继才夫妇被评为全国“时代楷模”。今年7月27日,王继才在执勤时突发疾病,经抢救无效去世,年仅58岁。‎ 运用民族精神的知识说明王继才的英雄事迹是怎样体现中华民族精神的。‎ ‎【答案】①中国人民具有伟大创造精神。王继才守岛期间辛勤劳作,开创性的完成了各项艰难的工作体现了这一点。②中国人民具有伟大奋斗精神。王继才守岛期间任劳任怨,为祖国的建设奉献了自己的一生体现了这一点。③中国人民具有伟大的梦想精神。32年的守岛历程,王继才秉持着天下为公的情怀,心怀梦想、不懈追求,把青春年华全部献给了祖国的海防事业体现了这一点。④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王继才以海岛为家,与孤独相伴,在孤岛上默默坚守体现了这一点。‎ ‎【解析】‎ ‎【分析】‎ 本题以王继才同志用无怨无悔的坚守和付出,在平凡的岗位上书写了不平凡的人生华章为背景材料,考查考生对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的理解与运用能力。‎ ‎【详解】本题要求考生运用民族精神的知识说明王继才的英雄事迹是怎样体现中华民族精神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考生对教材基础知识的理解与运用能力。解答本题首先要求考生明确中华民族精神的内容,然后根据材料的阐述,从中提取出关键性的信息,然后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进行分析作答即可。本题主要可以从中国人民具有伟大创造精神、具有伟大奋斗精神、具有伟大的梦想精神以及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的角度进行分析作答即可。‎ ‎【点睛】易错点---中华民族精神是永恒不变的 该观点错误。民族精神作为民族文化的结晶,其形成和发展是长期历史积淀的过程,也是随着时代变化而不断丰富的过程。民族精神具有鲜明的时代性。所以,中华民族精神是不断丰富和发展的。‎ ‎28.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中华文化独一无二的理念、智慧、气度、神韵,增添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内心深处的自信和自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也对文化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美好生活应该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文艺工作者要在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中进行无愧于时代的文艺创造;要把优秀传统文化与21世纪的民主、法治、政治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等议题接轨,为当代社会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正能量,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并不表示自我封闭,需要“以我为主、兼收并蓄”,以此来互补互促、互相提高,为人类文明的繁荣发展作出贡献。‎ 结合材料,运用所学的文化生活知识,分析我们应该如何点亮文化自信之灯。‎ ‎【答案】①要深刻把握时代发展潮流,不断推动文化内容和形式的创新,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方面、多样化的文化需求。②要充分肯定自身的文化价值,既要不断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又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③要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④要对中华文化生命力有坚定的信念,对中华文化发展的前途充满信心。发展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社会主义文化,赋予中华文化鲜明的时代特色。(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⑤正确对待外来文化,吸收借鉴外来文化中的有益成果(或答“坚持求同存异、兼收并蓄”),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解析】‎ ‎【详解】本题要求结合材料,运用所学的文化生活知识,分析我们应该如何点亮文化自信之灯。‎ 从材料可以看出,中华文化独一无二的理念、智慧、气度、神韵,增添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内心深处的自信和自豪。要把优秀传统文化与21世纪的民主、法治、政治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等议题接轨,为当代社会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正能量,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并不表示自我封闭,需要“以我为主、兼收并蓄”,以此来互补互促、互相提高,为人类文明的繁荣发展作出贡献。可运用所学的文化生活知识,从深刻把握时代发展潮流,不断推动文化内容和形式的创新,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方面、多样化的文化需求;要充分肯定自身的文化价值,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对中华文化生命力有坚定的信念,对中华文化发展的前途充满信心,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正确对待外来文化,吸收借鉴外来文化中的有益成果等方面,分析我们应该如何点亮文化自信之灯。‎ ‎【点睛】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坚定文化自信,事关国运兴衰、事关文化安全、事关民族精神独立性。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 我们的文化自信,来自对时代发展潮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深刻把握,来自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这种文化自信,表现为对中华文化发展前途充满信心、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充满信心、对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目标充满信心。‎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