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02 发布 |
- 37.5 KB |
- 9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专题07 个人收入的分配(押题专练)-2019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精品资料
1.有甲、乙、丙三人,甲是某国有控股企业的总工程师,并有一项技术专利卖给该企业;乙是一日本在中国独资企业的职工;丙在一股份合作制企业持股上岗。工作一年后,下列对甲、乙、丙三人收入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甲的工资、奖金、津贴收入属于按劳分配 ②甲转让专利技术收入属于按生产要素分配 ③乙的收入形式有利于促进分配公平 ④丙的收入属于按劳分配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A 甲是某国有控股企业的总工程师,其工资、奖金、津贴收入属于按劳分配,①正确;甲转让专利技术收入属于按生产要素分配,②正确;乙的收入形式有利于促进分配公平的说法错误,③排除;丙在一股份合作制企业持股上岗,丙的收入属于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④说法错误。 2.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激发重点群体活力带动城乡居民增收的实施意见》指出,实施七大群体激励计划,对技能人才、新型职业农民、科研人员、小微创业者、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基层干部队伍、有劳动能力的困难群体,推出差别化分配激励政策。实施差别化分配激励政策( ) ①有利于调动各类生产要素的积极性 ②体现了对劳动、知识、人才、创造的尊重 ③坚持了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 ④坚持和完善了按劳分配的基本原则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A 实施差别化分配激励政策有利于调动各类生产要素的积极性,体现了对劳动、知识、人才、创造的尊重,有利于增加收入,推动经济发展,①②符合题意;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既要提高效率,又要促进公平,③说法不符合题意;材料主要体现了是让各种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④与题意不符。 3.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实行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分配政策的若干意见》提出,“将逐步提高科研人员收入水平,鼓励科研人员通过科技成果转化获得合理收入,并允许科研人员从事兼职工作获得合法收入。”这一举措旨在( ) ①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 ②激发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③调节过高收入,消除收入差距 ④体现收入分配的公平原则,推动实现共同富裕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A 这一举措旨在激发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利于我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①②正确且符合题意;③说法错误,错在“消除”;这一举措主要体现了效率而不是公平,也不能推动实现共同富裕,④排除。 4.李克强指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发展分享经济的重要推手,是收入分配改革和促进社会公正的切入点,有利于形成合理的分配格局。这是因为“双创”( ) ①为创业创新者提供更加公平的机会和通畅的上升通道 ②尊重了劳动、知识、人才等生产要素参与分配所获得的收入 ③能有效地将收入差距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 ④可以提高劳动报酬在再分配中的比重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A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有利于形成合理的分配格局,这是因为“双创”为创业创新者提供更加公平的机会和通畅的上升通道,①正确;“双创”尊重了劳动、知识、人才等生产要素参与分配所获得的收入,所以有利于形成合理的分配格局,②正确;“双创”并不能有效将收入差距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③不选;劳动报酬并不属于再分配,④不选。 5.某地在农村土地流转过程中实行“土地换股权”模式。该模式的实质在于,在农村土地流转和村办企业建设的过程中,农民可以将土地承包权作为资产入股,并享受分红。该地农民享受的分红收入( ) ①属于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收入 ②属于按劳分配收入 ③属于按劳动要素分配收入 ④是转让土地使用权取得的收入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B 该地农民享受的分红收入是转让土地使用权取得的收入,属于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收入,①④正确;该地农民享受的分红收入不属于按劳分配收入,也不属于按劳动要素分配收入,②③不选。 6.基尼系数是判断收入分配公平程度的比例数值,在0和1之间,此数值越趋向于1,收入差距越大。据统计,近年来我国的基尼系数有所降低。居民收入差距有一定程度的回落,但仍然偏高,面对这种情况,国家应当( ) ①实行按劳动要素分配,激发劳动者的积极性 ②实行按劳分配政策,使等量劳动获得等量报酬 ③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着重保护劳动所得 ④增加低收入者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B 面对这种情况,国家应当适当调节收入分配的差距,故可以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着重保护劳动所得,增加低收入者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故③④表述与题意相符。①属于按生产要素分配,这在一定程度上会拉大收入分配的差距。②中“使等量劳动获得等量报酬”的表述不正确。 7.国务院发布《关于激发重点群体活力带动城乡居民增收的实施意见》提出,对有劳动能力的困难群体采取鼓励引导主动参加生产劳动,通过自身努力增加收入,推进产业扶贫济困,完善相关专项救助制度等激励计划。该政策可能产生的积极效应有( ) ①保证实现困难群体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 ②再分配注重公平,缩小社会贫富差距 ③以分配为导向,刺激困难群体提高脱贫能力 ④增加按劳分配收入,帮助困难群体精准脱贫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答案】B 对有劳动能力的困难群体采取鼓励引导主动参加生产劳动,通过自身努力增加收入,推进产业扶贫济困,完善相关专项救助制度等激励计划。这是再分配注重公平,缩小社会贫富差距,有利于刺激困难群体提高脱贫能力,②③符合题意;①说法过于绝对,排除;④说法不符合题意,排除。 8.如图漫画给我们的启示是( ) A.再分配过程中要更加注重促进社会公平 B.要切实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C.健全税收调节机制,控制收入分配差距 D.保护合法收入,取缔过高收入和非法收入 【答案】B 漫画反映的是企业不愿意给工人涨工资,表明初次分配中分配不公,应合理分配,启示我们要切实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B项正确且符合题意;再分配在漫画中未涉及,应排除A项;C、D两项与漫画寓意不符,应排除。 9.坚持共享发展,必须建立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不断扩大社会保障的范围。这一制度的完善,预期的传导路径是( ) A.扩大社会保障范围→提高居民收入→提高货币购买力→改善人民生活 B.扩大社会保障范围→调节过高收入→缩小收入差距→促进经济发展 C.扩大社会保障范围→保障基本生活→维护社会公平→促进社会和谐 D.扩大社会保障范围→增加社会供给→扩大居民消费→推动生产发展 【答案】C 社会保障着眼于人民的基本生活,不会提高居民收入,也不会调节过高收入,故A、B两项传导错误;扩大社会保障范围不会增加社会供给,故D项传导错误;扩大社会保障范围,可以保障人民基本生活,从而维护社会公平,促进社会和谐,故选C项。 10.“治理之道,莫要于安民;安民之道,在于察其疾苦。”全面深化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应该是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下列做法能够体现上述观点的是( ) ①全面构建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 ②通过贯彻按劳分配原则,清除收入分配差距 ③通过完善收入分配格局,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 ④通过实施政府定价政策,稳定物价水平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B “治理之道,莫要于安民;安民之道,在于察其疾苦”强调了要关心人民群众的疾苦,实现社会公平,给我们的启示是要坚持以人为本。所以要全面构建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通过完善收入分配格局,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让人们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劳有所得,①③正确;②错误,收入差距要控制在一定范围,不是消除差距;④错误,价格是在市场中形成的,不能由政府定价。 11.普遍观点认为,中等收入群体无论从经济层面、政治层面,还是社会文化层面来说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群体。一个健康向上发展的社会,是以中产为中坚力量的两头小、中间大的橄榄型社会。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比重对我国经济产生的积极效应的传导路径是( ) ①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比重→高收入者减少→实现公平发展→促进社会稳定 ②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比重→缩小收入差距→释放消费红利→拉动经济增长 ③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比重→消费需求升级→倒逼供给侧改革→推动经济转型 ④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比重→按劳分配增多→调动劳动者积极性→经济效率提高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答案】D 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比重,并不会使高收入者减少,①错误;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比重,有利于缩小收入差距,刺激消费,拉动经济增长,②正确;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比重,随着收入的增加,人们的消费需求会升级,进而倒逼供给侧改革,推动经济转型,③正确;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收入,也可能通过按生产要素分配方式获得,并不一定会使按劳分配增多,④不选。 12.“事不公则心不平,心不平则气不顺,气不顺则难和谐。”在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必须深入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正确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这就要求我们做到( ) ①既要落实分配政策,又要提倡奉献精神 ②既要鼓励创业致富,又要倡导回报社会 ③既要反对平均主义,又要反对收入差距 ④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再分配强调公平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答案】A 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兼顾效率与公平,既要提高效率,又要促进公平。兼顾效率与公平,既要反对平均主义,也要防止收入悬殊;既要落实分配政策,也要提倡奉献精神;在鼓励人们创业致富的同时,倡导回报社会和先富帮后富,①②符合题意。要反对收入差距过于悬殊,不是反对收入差距,③错误。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兼顾效率与公平,④错误。 13.2017年初,国家卫生计生委发布《“十三五”全国卫生计生人才发展规划》提出,要“充分考虑医疗行业培养周期长、职业风险高、技术难度大、责任担当重等情况,建立符合行业特点的医务人员薪酬制度,体现医务人员技术劳务价值”。落实上述规定有利于( ) ①促进国民收入再分配更加公平合理 ②使医务人员在共建共享中有更多获得感 ③完善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制度 ④实现经济发展与居民收入增长同步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答案】B 根据医疗行业的特点建立与之相适应的薪酬制度,体现了医务人员技术劳务的价值,显然有利于完善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制度,使医务人员有更多的获得感,②③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初次分配,①与题意不符。④与题意无关。 14.“十三五”规划建议在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的目标中,强调平衡性、包容性。平衡性包含了缩小城乡之间、地区之间、行业之间的差距,包容性则意味着经济发展的成果要更多地让全体人民来分享。下列选项中有利于实现“平衡性”和“包容性”目标的是( ) ①初次分配重视效率,再分配重视公平 ②促进市场竞争,打破行业垄断 ③理顺分配关系,提高劳动报酬在再分配中的比重 ④完善《个人所得税法》,调节过高收入 A.①③ B.①④ C.②④ D.②③ 【答案】C 要实现“平衡性”和“包容性”目标,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重视公平,①错误;促进市场竞争,打破行业垄断有利于缩小城乡之间、地区之间、行业之间的差距,实现平衡,故②正确;理顺分配关系,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③表述错误;④有利于实现“平衡性”和“包容性”目标。 15.2017年个税改革将是税改最大看点。新一轮个税改革的方案将建立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个税税制,适时增加教育、房贷利息、养老等专项扣除项目,从而降低中低收入者的税负。新一轮个税改革旨在( ) ①完善收入分配,促进社会公平 ②调节过高收入,消除收入差距 ③优化税种结构,避免重复征税 ④增加居民收入,提高消费能力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答案】C ②中“消除收入差距”的表述错误,排除。③表述与题意不符。新一轮个税改革旨在完善收入分配,促进社会公平,增加居民收入,提高消费能力,故①④入选。 16.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收入分配方式经历了从单一的按劳分配到按劳分配为主、其他分配方式为辅,再到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演变过程。这一演变过程( ) ①同我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状况相适应 ②同公有制主体地位的逐步削弱相协调 ③由社会主义条件下劳动的性质和特点所决定 ④由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的变化所决定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答案】C 我国分配制度的演变是同我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状况相适应的,由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的变化所决定的,①④符合题意;我国要巩固公有制的主体地位,②观点错误;社会主义条件下劳动的性质和特点决定按劳分配的分配方式,③不符合题意。 17.《关于实行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分配政策的若干意见》指出,要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分配政策。实施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分配政策( ) ①是对当前我国收入分配制度的重大变革 ②可推动科技成果加快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 ③发挥了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的激励作用 ④保障了科研人员在社会发展中的主体地位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C 实行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分配政策,发挥了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的激励作用,旨在充分发挥收入分配政策的激励导向作用,激发广大科研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鼓励多出成果、快出成果、出好成果,推动科技成果加快向现实生产力转化,②③正确且符合题意;实施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分配政策不是对当前我国收入分配制度的重大变革,也不能保障科研人员在社会发展中的主体地位,①④说法错误。 18.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实行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分配政策的若干意见》提出,完善分配机制,使科研人员收入与其创造的科学价值、经济价值、社会价值紧密联系。强化产权等长期激励,健全中长期考核评价机制,突出业绩贡献。对该文件的作用传导正确的是( ) ①实施股权分红激励→增加科研人员收入→激发科研人员创造性→推动科技成果转化 ②实施股权分红激励→完善分配机制→提高科研人员收入→缩小收入分配差距 ③增加知识价值→落实按劳分配政策→调整收入分配格局→实现收入分配公平 ④增加知识价值→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增强全社会创造活力→激发经济内生动力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答案】C 实行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分配政策,尊重劳动、尊重知识,有利于激发科研人员的创造性,增强全社会创造活力,激发经济内生动力,推动科技成果的转化,①④推导正确;实施股权分红激励会拉大收入差距,②推导错误;增加知识价值强调的是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收益分配,不是落实按劳分配政策,③推导错误。 19.前些年,农民张某从本村承包了10亩土地搞大棚种植,收入颇丰。国家土地流转政策落实后,张某将这10亩地转包给了李某,每年从李某处获得转包金5万元。对张某的收入可以这样认识( ) ①前者属于劳动要素分配,后者属于按土地要素分配 ②前者属于按劳分配,后者属于按资本要素分配 ③前者属于按劳分配,后者属于按生产要素分配 ④前者属于劳动性收入,后者属于财产性收入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答案】D 材料中农民张某从本村承包了10亩土地搞大棚种植,收入属于按劳分配收入,因为这是在公有制经济范围内的劳动收入;之后流转土地所得属于按生产要素分配中的按土地要素分配所得,属于财产性收入,③④正确。 20.如今,财产性收入已成为居民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2017年上半年王先生一家收入中属于财产性收入的是( ) ①购买基金获利8 000元 ②出租房屋获得租金2万元 ③大儿子在外资企业工作工资10万元 ④大女儿领取失业保险金4 000元 A.②③ B.①④ C.①② D.③④ 【答案】C 2017年上半年王先生一家收入中属于财产性收入的是购买基金获利8 000元和出租房屋获得租金2万元,①②符合题意;③④不属于财产性收入。 21.2017年上半年浙江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位列全国第一,也是全国唯一一个省内所有地级市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都超过全国平均水平的省份。浙江居民收入高又最均衡主要得益于各级政府( ) ①正确处理效率和公平的关系 ②积极发挥对资源配置的决定作用 ③大力促进传统经济转型升级 ④不断完善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答案】B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效率与公平具有一致性。一方面,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另一方面,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正确处理效率和公平的关系使得浙江居民收入高又最均衡,①符合题意;经济发展水平对经济的影响是根本性的,故大力促进传统经济转型升级使得浙江居民收入高且最均衡,③符合题意;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②错误;本题考查的是我国的分配制度,不是基本经济制度,排除④。 22.根据《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若干意见》,到 2017 年,绝大多数地区最低工资标准要达到当地城镇从业人员平均工资的 40%以上,确保低收入者具有基本的保障,让更多人分享改革发展成果。 这一要求( ) ①使初次分配的结果更能激发劳动者的积极性 ②有利于引导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加快创新转型 ③旨在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促进社会公平 ④是国家通过再分配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表现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A 上调最低工资标准使初次分配的结果更能激发劳动者的积极性,有利于引导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加快创新转型,①②正确;③强调社会保障体系,与材料无关;④强调再分配,不选。 23.维护社会公平,保障基本民生,按照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的要求,实现全体人民共同迈入全面小康社会,促进社会和谐。 2017年3月5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在北京召开,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社会和谐,惟在富民,要以增进民生福祉为目的,推进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大力促进就业创业,办好公平优质教育,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在全国推进医保信息联网,实现异地就医住院费用直接结算,织密扎牢民生保障网,改革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实现效率与公平的统一,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实现社会公平,促进社会和谐。这些改革是中央政府在民生保障方面打出的组合拳,使改革红利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的相关知识,分析实现社会公平的意义以及促进社会公平的措施。 解析:本题有两小问,解答前一小问要注意从我国《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的增进民生福祉的一系列做法中提取有效信息;后一小问主要运用教材知识并结合材料进行解答。 答案:(1)意义:①有利于调动劳动者生产积极性,推动生产力发展,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提高经济效率,增加社会财富。②有利于缩小收入差距,实现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的根本目标。③有利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体现了以人为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促进社会发展。 (2)措施:①大力发展生产力,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为我国促进社会和谐提供了重要的制度保障。②增加居民收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③要规范收入分配秩序,保护合法收入,增加低收入者收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调节过高收入,清理规范隐性收入,取缔非法收入,努力缩小城乡、区域、行业收入分配差距。④加强国家宏观调控,利用财政税收等手段对收入分配进行调节,完善社会保障制度,要正确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兼顾效率与公平,提高效率,促进公平,实现社会和谐。 2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和谐社会、公平优先、效率兼顾。根据《中央管理企业负责人薪酬制度改革方案》,改革后,央企负责人薪酬由基本年薪、绩效年薪、任期激励收入三部分构成,其薪酬水平将不超过央企在岗职工平均工资的7到8倍,薪酬差由12倍降至7到8倍。这样的薪酬结构,进一步缩小了普通职工与企业高管之间的收入差距,同时又考虑到了对企业负责人的激励。 材料二 当前,国有企业普遍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企业制度不完善,产权关系界定不明,政企政资还没有真正分开;治理结构不健全,管理体制落后,薪酬和职务消费过高;“三项制度”改革不到位(“三项制度”是指国务院针对国企的劳动、人事、分配改革);国有企业市场化程度还不够,群众意见强烈。 注:“三项制度”改革是指正在推进中的国有企业劳动用工、干部人事和工资分配的制度改革。 (1)结合材料一,从效率与公平的角度,分析央企负责人薪酬制度改革的意义。 (2)运用相关经济生活知识,分析在国企改革的过程中,应当如何解决上述问题? 解析:第(1)问可从效率与公平的关系的两个方面以及央企负责人薪酬制度改革对企业和经济发展等角度作答; 第(2)问为措施类主观题,运用经济生活的知识针对材料中描述的国企普遍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措施即可。 答案:(1)①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央企负责人薪酬制度改革,有利于维护劳动者权益,广泛调动职工积极性,兼顾了效率与公平。②央企负责人薪酬制度改革,有利于规范收入分配秩序,将收入差距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③央企负责人薪酬制度改革,有利于企业的经营、发展,进而促进经济发展和保持社会稳定。 (2)①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健全协调运转、有效制衡的法人治理结构,实现科学管理,让国企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市场主体。②完善分配制度,制定科学合理的初次分配机制,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③建立健全劳动合同制度,依法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加快企业劳动用工制度改革。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