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02 发布 |
- 37.5 KB |
- 8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湖北省宜昌二中(宜昌市人文艺术高中)高二上学期期中阶段性检测政治试题 Word版
2018-2019学年湖北省宜昌二中(宜昌市人文艺术高中)高二上学期期中阶段性检测政治试卷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 共58分)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每小题2分,共58分) 1.“青衿”是周朝学子的服装,因此“青衿”多用来指代读书人;“巾帼”原指古代妇女的头巾和发饰,后作为妇女的代称;“乌纱帽”为古代官吏戴的一种帽子,后来则是官老爷的代称;“黄裳”原指黄色的下衣,但在古代黄色表示尊贵,穿黄裳意味着高居尊位,因而“黄裳”就成了将做君主的太子的别称。这些服饰文化现象折射出( ) ①文化有其自身的传承性、相对独立性 ②文化是人创造的,是社会实践的产物 ③不同民族的文化各具特色 ④一定文化是对一定经济、政治的反映 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2.2017年12月8日,西成高铁正式通车运营。如果你从西安出发,早上可能还在吃西安凉皮肉夹馍,中午就可以吃上成都蛋烘糕、王婆荞面。材料透视出( ) ①文化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②民族文化是民族身份的重要标志 ③文化具有区域性特征 ④人们在生活中享用文化更加便利 A.①③ B.①④ C.③④ D.②③ 3.某国一外交官说,如果外国人对我国歌手有更多的关注,他们就会逐渐地喜欢上我们这个国家,如果他们喜欢我们国家,就会购买更多的我国产品,这正是我们试图推广的。 该外交官的话启示我们( ) ①应重视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②文化影响人的交往行为和方式 ③文化能够反作用于经济 ④文化生产力决定现代经济 A.①③ B. ①② C.②④ D.③④ 4.某国际品牌和故宫联合推出的口红成为不少时尚人士的新话题。“简直美爆了!”“突破天际的脑洞”……爆红的“故宫口红”等故宫文化创意产品给故宫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这体现了( ) ①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文化促进经济的发展 ②立足传统文化经济价值,提升传统文化品味 ③增强文化创造活力,提升传统文化的影响力 ④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文化生产力作用突出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5.2017年是南京大屠杀惨案发生80周年。12月13日,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出席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活动,南京全城默哀,警示国人勿忘国耻、珍惜和平。举行国家公祭活动说明( ) ①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②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 ③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 ④文化促进民族和国家发展 A.①② B.②③ C. ①④ D.③④ 6.2017年,“达康书记的GDP我来守护”“厉害了word哥”“全都是套路”等成为人们耳熟能详的网络流行语。每一个流行语背后都有一段故事、一个热点和一种生活方式。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 ①网络流行语是对现实生活的反映 ②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③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 ④网络语言在本质上是一种社会物质现象 A.①③ B. ①② C. ②④ D. ③④ 7.近日,江西南昌西汉海昏侯墓考古发掘引起文物界轰动,墓里出土的1万余件(套)文物,包括诸多带有文字铭记的漆器和铜器、整套乐器、数千枚竹简和近百版木牍、安车等,形象再现了西汉时期高等级贵族的生活情形。在发掘中,考古工作人员充分运用高科技手段,及时、准确地记录和提取文物信息,极大提高了出土文物的完整性。依据材料,下列推断合理的是( ) ①出土的珍贵文物有利于研究我国西汉文明的演进 ②考古科技创新从根本上变革了文化资源储存的方式 ③通过出土的文物,能够感受到文化多姿多彩的魅力 ④文物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和精神特征 A.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8.在人类文明庄严的通道上,任何一个出口处,都有中华文明的踪影。在美国最高法院大楼的“司法、自由的护卫者”纪念碑上,刻有三个石像,分别是颁布《十诫》的摩西、雅典立法家棱伦,以及穿着长袍、留着长须以系统道德理论治国的孔子。这从侧面说明( ) ①文化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 ②尊重文化的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 ③中华民族在很久以前就在世界上有很大的影响力 ④不同民族文化的交流、借鉴、融合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动力 A. 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④ 9. 自古以来我国婚姻的缔结,都有男方在婚约初步达成时向女方赠送彩礼的习俗。它起源于西周时期的“六礼”,随着时代发展,逐渐向“财物”过渡。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婚姻法》虽然规定了禁止借婚姻索取财物等内容,但婚前给付彩礼钱的现象仍普遍存在。 上述现象说明( ) ①没有文化的继承,就没有文化的积累 ②文化有其自身的传承性和相对独立性 ③我们要积极改造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④社会发展磨蚀了传统文化的基本特征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10.“我很不希望把古代经典的诗词和散文从课本中去掉,加入一堆什么西方的东西,我觉得‘去中国化’是很悲哀的。”习近平对“去中国化”的批评,其依据在( ) ①民族文化是维系民族发展的精神纽带 ②吸收外来文化会消解文化的民族特色 ③摒弃传统文化会失去文化创新的根基 ④立足传统文化就能永葆文化的生命力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1.目前,互联网给传统村落文化建设带来了新的机遇。“互联网+村落文化”将成为我们加强对传统村落文化挖掘、保护和传承的新途径。由此可见,互联网( ) ①决定着文化发展的方向和进程 ②丰富了文化传播方式和手段 ③为传统文化不断注入时代精神 ④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2.2017年8月18日至19日,由人民日报社和深圳市共同主办的“2017媒体融合发展”论坛在深圳举行。论坛围绕“你就是我·我就是你”主题,分享从相“加”迈向相“融”的经验成果,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把脉媒体融合进程,探路媒体融合前景。重视媒体融合发展是由于( ) ①各种传媒都是促进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 ②文化传播途径的丰富有助于文化的传承 ③现代传媒能超越时空局限汇集世界信息 ④加快媒体融合发展有利于推动文化传播 A. ③④ B. ①④ C. ②③ D. ①② 13.福州的三坊七巷是我国文化遗产的一朵奇葩,有过“清明上河图”般的绚丽,孕育出林则徐、严复、冰心等百余仁人名士。作为福州的城市名片,三坊七巷以其特有的魅力影响着人们,保护三坊七巷正在进行中。保护文化遗产( ) A. 是传播中华文化的重要途径 B. 根本上在于发掘其经济价值 C. 有利于集中展示民族文化和集中表达民族情感 D. 实质在于保护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血脉 14.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孝”历来被看作是最基本、最重要的德行之一。过去人们推崇“父母在,不远游”,现在,社会倡导“常回家看看”。这告诉我们,对待传统文化要( ) A.平等交流,相互借鉴 B.排除陋习,移风易俗 C.博采众长,求同存异 D.批判继承,推陈出新 15.微电影是微时代——网络时代的电影形式。微电影之“微”在于:微时长、微制作、微投资,以其短小、精练、灵活的形式风靡中国互联网。微电影可用相机、DV、手机拍摄,主题多源自于生活,得到了广大观众的认可。这( ) ①说明文化传播的关键在于新兴媒体的出现 ②反映出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 ③启示我们大力发展群众喜闻乐见的大众文化 ④要求我们增强文化自信,大力发展先进文化 A. ②③ B. ①③ C. ②④ D. ①④ 16.压岁钱的风俗源远流长,它代表着一种长辈对晚辈的美好祝福,是长辈送给孩子的护身符,这本是一种体现亲情的饱含祝福的礼尚往来。如今,压岁钱却被一部分人改造成物质化和功利化的手段,使得亲情越来越淡化。关于“压岁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压岁钱作为民族习俗要积极响应和勇于传承 B.压岁钱如能顺应社会生活变迁将促进人际关系和谐 C.压岁钱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和情感表达 D.压岁钱作为传统文化要大胆创新改革和敢于抛弃 17.2017年中英两国共同举办的“大英博物馆 100件文物中的世界史”展览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开幕。本次展览讲述了世界历史发展变迁的故事,让观众在领略人类文明精华的同时更加真切地感知文明间的互补、互动和相互交流。从中可以看出( ) ①尊重文化的多样性,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 ②发展本民族文化必须尊重和认同其他民族文化 ③文化的交流与借签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 ④文化交流中要欢迎和鼓励各国文化在中国传播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8.某市公安局开通了“群众举报”网上通道,市民网上举报“黄赌毒”,最高可获千元奖励。之所以严打“黄赌毒”,是因为( ) ①对“黄赌毒”要坚决抵制,依法取缔 ②“黄赌毒”侵蚀民族精神 ③封建思想的残余根深蒂固 ④“黄赌毒”阻碍先进生产力发展 A.①② B.①④ C.①③ D.②④ 19.近日,商务印书馆推出了官方版新华字典APP(手机软件),完整收录了纸质版第11版内容,并提供数字版、纸质版对照,受到用户欢迎。对此,有人感慨技术进步之快,有人指出书籍电子化是大势所趋,有人则会忆起与字典相伴的学生时代。这说明( ) ①传统文化的发展离不开现代信息技术的进步 ②科技的发展推动了汉字文化传承方式的变革 ③用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有利于汉字传播 ④传统的纸质媒体能够更好地寄托人们的情感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20.明代于谦曾写诗《观书》,“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无一点尘”。当今也有人说,一个人的阅读史就是他的精神史。从文化生活角度看,这主要表明( ) ①选择、传递和创造文化是教育特有的功能 ②读书能提高人的文化素养,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③积极参加阅读活动有利于塑造和培养健全人格 ④读书能够促进精神力量直接转化为强大的物质力量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1.《人民日报》载文指出,行进在民族复兴的征途上,让文物“沃土”滋养心灵,让凝结在文物中的历史记忆和“文明光芒”照进现实,我们未来的道路必能越走越宽。这是基于( ) ①文物可以影响和培养人们的爱国主义情感 ②文物是中华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③文物能增强民族的文化认同感 ④文物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2. “乡愁是一碗水,乡愁是一杯酒,乡愁是一朵云,乡愁是一生情。”纪录片《记住乡愁》讲述了100个村落故事。每集讲述一个传统村落的生活故事和文化传承,片中浓浓的乡愁、细腻的故乡情感、厚重的文化沉淀,引发海内外众多观众共鸣。这种共鸣( ) A.是对中华文化认同感与归属感的反映 B.是推动中华文化发展的动力 C.显示了中华文化具有极大的包容性 D.彰显了中华文化强大生命力 23.出门在外,最难改的是乡音,最亲切的是方言。方言被称作我国民间文化的活化石,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方言却日渐式微,流失严重。一些人士和地方疾呼,保护方言刻不容缓,这是因为我国方言( ) ①魅力独特,具有丰厚的文化底蕴 ②因时而变,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 ③绚丽多彩,是地域文化的基本载体 ④运用广泛,是不同民族间沟通交流的工具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4.随着“中文热”在世界范围内的升温,文化部推出了汉字教材《100个汉字认识中国》。《100个汉字认识中国》与常见的汉字教材有着显著区别,它更注重呈现汉字的文化底蕴与审美价值,以神话传说、历史故事、节庆习俗、文学典故等为汉字塑造了丰满的形象,使其流畅易懂、精妙优雅。该教材( ) ①展现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②反映了中华文化具有较强的包容性 ③有利于中西文化的交流、借鉴与融合 ④有利于推动中华文化更好地走向世界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25.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我国基于人类共同发展提出的理念,这源于中华文明“天下”情怀:从“以和为贵”的和平思想,到“四海之内皆兄弟”的处世之道,再到“计利当计天下利”的价值判断,中华文化薪火相传,绵延不绝。这表明( ) ①中华文化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创造力 ②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③中华文化具有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基本特征 ④优秀中华传统文化植根于绵延千年的中华民族精神之中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26.从健康饮品新宠oolongtea(乌龙茶),到中国古典文化代表性词汇fengshui(风水)、再到Redology(红学)。中文不断给英文提供新词,中文对国际英语的冲击比英语国家还大。这反映了( ) A.汉字文化的内涵极为丰富 B.中文比其他语言更具优越性 C.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格局中的作用更加突出 D.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日益增强 27.版画,是在各种不同材料的版面上通过手工制版印刷的一种绘画(木版、石版、钢版、锌版、麻胶版等品种)。以福建建阳为中心的建安派,作品多出于民间工匠,雕刻质朴;以南京为中心的金陵派,作品以戏曲小说为主;以杭州为中心的武陵派,题材开阔,刻制精美;大兴安岭地区版画则以森林、冰雪、界江、北极等为题材。这表明( ) ①文化既有共性,又有个性 ②版画都是中华之魂宝,民族之骄傲 ③版画文化具有区域性特征 ④文化多样性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8.维吾尔族以面食为主,喜食羊、牛肉,饮花茶、 砖茶,尤喜喝奶茶;柯尔克孜族的肉食常见者有炖马肉、炖牛肉、炖羊肉;哈萨克族喜吃抓饭,很少吃蔬果。 这些各具特色的民族饮食文化,都是( ) ①维系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纽带 ②中华民族特性的具体体现 ③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 ④中华文化一脉相承的重要见证 A. 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9.2018年2月,一档品鉴歌词文化内涵的大型文化节目《经典咏流传》在央视热播。节目用“和诗以歌”的形式将传统诗词经典与现代流行相融合,讲述文化知识、阐释人文价值、解读思想观念,为现代文明追本溯源,树立文化自信。文化节目热播( ) ①推动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②说明了文化创新要立足于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性继承 ③佐证了创新文化呈现形式就能创造出无愧于时代的作品 ④说明了对优秀传统文化资源进行转化和发展符合人民大众的需求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第II卷 (非选择题 共42分) 二、非选择题(共42分) 30.(12分)中国历史上不乏能工巧匠:游刃有余的庖丁,技艺精湛的鲁班……。如今,中国制造业经过数十年发展,早已蜚声海外。但近年来,中国人争相到海外抢购电饭煲、马桶盖、牙膏、洗发水……让“中国制造”颜面尽失。“中国制造”之所以蒙羞,除了制造企业习惯于追求速度和数量而忽视了质量外,教育资源的错配、人才观的偏颇以及知识与劳动价值分配的杠杆导向,更加剧了工匠精神的沦陷。痛定思痛,以“工匠精神”涵养中国制造,使中国制造筋骨更强健、品牌更响亮,从企业层面讲,需要做精、做细,但这并不意味着仅靠日复一日的重复来培养“熟能生巧”的手艺人,其终极目标还在于对创新的追求,实现中国制造由“重量”到“重质”的突围。从国家层面讲,需要通盘考虑职业教育的创新改革、完善荣誉体系的奖赏激励,以及厚植文化土壤。尤其要加大对职业学院的投入,大幅提高技术工种的劳动收入,让职业教育成为民众普遍认为有尊严、有前途、有实惠、有幸福感的教育形式和出路。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与生活”的相关知识,分析说明以“工匠精神”涵养中国制造的依据。 31.(14分) 材料一 中华民族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五岳独尊”的泰山、“水墨落纸如雨入沙”的宣纸、“功深熔琢,气无烟火”的昆曲……许许多多的文化遗产带着历史的体温成为我们的文化基因,使我们成为我们,让我们懂得未来的方向。 材料二 “面子”是中国人特有的文化心理现象,是中国传统文化、传统价值观、人格特征、社会文化的耻感取向共同作用的综合体。适度地处理好人们日常生活中的面子问题对于处理人际交往以及社会的和谐和稳定是很有帮助的。可如今,由于中国人的“面子”情结,请客吃饭讲排场、比阔气的现象比比皆是,导致粮食浪费触目惊心。与此同时,我国还有一亿多农村扶贫对象,几千万城市低保人口,每年进口大量谷物大豆。 (1)运用传统文化的特点的知识,谈谈你对材料中“使我们成为我们,让我们懂得未来的方向”的理解。6分 (2)有人认为“在国家提倡厉行节约的今天,我们要全面抛弃面子文化” 结合材料, 运用“传统文化的作用”有关知识加以评析。8分 32.(8分)习近平总书记说,“劳动模范是民族的精英、人民的楷模。长期以来,广大劳模以平凡的劳动创造了不平凡的业绩,铸就了‘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劳模精神,丰富了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内涵,是我们极为宝贵的精神财富。”全国各族人民都要向劳模学习,以劳模为榜样,发挥只争朝夕的奋斗精神,共同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现。 结合材料,运用中华民族精神知识,分析弘扬和培育劳模精神的重要性。 33.(8分)材料一 当前,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但我们的消费市场一直面临着“供需错配”的结构性失衡:一方面,衣服鞋帽玩具等传统的中低端消费品供给严重过剩,价格持续下滑;另一方面,高品质消费品供给不足,中国居民在海外疯狂扫货。面对这种情况,我国适时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必然要求,是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大创新。 材料二 形形色色的文化生态,特别是庸俗、媚俗甚至低俗文化成为当前不可忽视的存在,这一方面说明人们的文化品味和审美追求在发生分化,另一方面,也暴露出我们的文化供给出了问题,是不良的供给培养出了不良的需求。这对于文化的启示是,如果增加市场上高雅艺术供给,以此引导人们的审美品味,对高雅艺术的需求就增多,反之亦然,这正是文化供给侧改革的逻辑所在。 运用“走进文化生活”知识,谈谈国家在文化供给侧改革中应有的作为。 2018秋季学期期中政治试题答案: 1- -- 5 BCADB 6---10 ABCAB 11---15 DADDA 16- -20 BBDCC 21---25 AABCC 26---29 DBCC 30.12分①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工匠精神”的培育,有利于人们发扬敬业、精益求精、创新的执业操守,从而有利于中国成为世界制造强国。(3分) ②文化反作用于一定的经济、政治,给经济、政治以重大影响。厚植文化土壤,培育“工匠精神”,能够提升中国制造的质量和水平,有利于提高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3分) ③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工匠精神”作为一种知识素养和价值观念,能够影响人们在实践中目标的确定和行为的选择。(3分) ④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特点。在全社会形成“工匠精神”的良好文化氛围,会对人们的思想和行为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也会对人的综合素质和终身发展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3分) 31.14分(1)①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基因,“使我们成为我们”。②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继承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才能使我们在文化发展中保持正确方向。 (2)①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是维系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纽带。人际交往中的面子文化,在增进情感、促进交流进而维护社会稳定和谐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②传统文化顺应时代变迁可对社会和人的发展起促进作用,反之则起阻碍作用。我国当前社会财富还不丰富,存在大量贫困人口,仍需大量进口粮食,面子消费会造成大量浪费,妨碍社会健康发展。 ③对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对于面子文化,要去除其中的铺张浪费糟粕,继承重情重义精华,立足当前实践,推动人际交往和消费理念的创新。 32.8分①劳模精神是民族精神的重要体现。弘扬和培育劳模精神有利于丰富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②中华民族精神是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 ③弘扬劳模精神,有利于各族人民向劳模学习,有利于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④有利于提高全民族的综合素质,增强文化软实力和国际竞争力。 解析:劳模精神也是民族精神的重要体现,故本题问为什么要弘扬和培育劳模精神可以借用为什么要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的相关知识来回答,从弘杨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性、必要性、意义等角度对其展开具体论述。注意回答时要适时引入劳模精神。 33.8分①加强对文化市场的管理,正确引导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 ②大力发展面向广大人民、反映人民的利益与呼声,为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的社会主义文化。 ③奏响文化发展主旋律,充分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强有力的导向和示范作用,让社会主义文化在人民大众的文化生活中始终占据主导地位。 ④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坚决抵制腐朽文化。 解析:本题要求运用“走进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结合材料,可从国家在文化供给侧改革中要加强对文化市场的管理、大力发展人民大众喜阆乐见的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支持谜康有益文化、改造落后文化、抵制腐朽文化等角度作答。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