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一轮复习人教A版解密13文化与生活频考点解密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届一轮复习人教A版解密13文化与生活频考点解密

解密13 文化与生活 ‎ ‎ 考试大纲要求 课标全国卷地区 考题 考查点 文化与社会 ‎★★☆☆☆‎ ‎2017课标全国卷II·40(2)‎ 结合我国科技领航者的事迹,考查文化的作用 ‎2016课标全国卷II·39(2)‎ 结合十八洞村精准扶贫考查文化与政治经济关系 ‎2015课标全国卷II·20‎ 结合中韩文化交流,考查文化与政治经济 文化对人的影响 ‎★★☆☆☆‎ 一、文化与社会 考法1 文化的特点的分析与判断 ‎【考法点评】通常是提供古今中外的文化活动及文化现象等素材,设置选择题考查文化的特点。‎ ‎1.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是社会实践的产物 文化的起源即文化是由人所创造、在人们的社会实践中产生的。此处应注意:纯粹“自然”的东西,如自然风光等不是文化。‎ ‎2.人们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而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特别是通过参与文化活动、接受文化知识的教育而逐步培养出来的 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也在社会生活中获得和享用文化。如:在长期的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中,广东人民创作了《赛龙夺锦》《旱天雷》《步步高》《雨打芭蕉》等一大批富有岭南特色的经典音乐,享誉中外。考查这一特点时往往与第一个特点结合在一起,即先强调文化在人们的社会实践中产生,再强调优秀文化起着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作用,人们同时又在享用文化。材料一定要体现人与文化的相互影响。‎ ‎3.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这个特点的两个内容有差别,前动后静。前者强调人的内心的精神活动只有通过社会行为才能表现出来,如人的行为习惯反映人的精神风貌;后者强调文化必须寓于物质载体之中,如读书、参观文物可以看到蕴含其中的文化等,更侧重文化的呈现形式。‎ ‎【典例1】“我们阅读书籍,欣赏艺术品,参观历史文物,都可以从中透视人们的精神世界和精神生活。”、“石头上刻着名人名言,石头是物质的,但表现的是精神的内容。”对以上说法的理解正确的是 A.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B.文化就是人类创造的产品,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 C.人们文化素养的提高,需要通过社会实践活动 D.物质活动和精神活动是分开的,两者互不影响 考法2 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的判断及运用 ‎【考法点评】通常是以古今中外的文化活动及文化现象为素材,分析体现的道理或理论依据,一般涉及三个角度: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如:运用文化与经济的关系,说明广东省建设文化大省、发展文化产业的意义。‎ ‎1.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 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又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文化具有自身的传承性和相对独立性,文化可能超前也可能落后于经济发展。‎ ‎2.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 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发展教育事业、培养各种高素质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对推动经济建设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人们为了参与政治生活,需要更高的文化素养;世界范围内反对文化霸权主义的斗争,成为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 ‎【易混提示】注意区分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 ‎(1)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强调的是文化与经济、政治彼此制约、相互作用,具体而言就是经济、政治对文化具有决定作用,文化对经济、政治具有反作用。‎ ‎(2)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强调的是文化与经济、政治彼此渗透、相互融合,具体而言就是文化与经济、政治“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3)用标志词快速判断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常用到“决定”“反作用”“基础”“重大影响”“促进”“阻碍”等标志词;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常用到“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劳动者素质”“文化产业”“文化生产力”“文化消费”“政治素养”“文化渗透”等标志词。‎ ‎【特别提示】学习这一考点一要全面理解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的三个方面: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的内涵,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的内涵。二要准确辨别常见的错误说法:文化对经济发展具有推动作用;文化是经济发展的基础;文化的发展与经济的发展同步;文化可以直接转化为物质力量等。‎ ‎【典例2】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等新型、高端服务业发展,促进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是培育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产业竞争力的重大举措。有利于改善产品和服务品质、满足群众多样化需求,也可以催生新业态、带动就业、推动产业转型升级。这说明 ‎①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的特点日益显著 ‎②文化由经济、政治决定,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 ‎③在经济的基础上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 ‎④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C 考法3 文化与综合国力的关系的分析应用 ‎【考法点评】近年来,考查文化与综合国力的关系时,有两种考查方式:一是单独考查这一考点,选择题、非选择题都有涉及;二是在非选择题中,把这一考点与文化的其他作用综合起来考查。如;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谈谈你对 “文化强国势在必行”相关内容的认识,涉及文化由经济、政治决定,文化对经济、政治有反作用,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中维护国家利益和安全的重要精神武器等考点。‎ ‎1.要深入理解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三个作用 一是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二是文化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三是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同时要将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作用,文化和经济、政治的关系,文化对人的影响等知识整合成一个体系。‎ ‎2.为什么要提高文化实力和竞争力 ‎(1)目的:维护国家文化安全,增强文化软实力,提高中华文化国际竞争力。‎ ‎(2)重要性: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中维护国家利益和安全的重要精神武器。‎ ‎(3)必要性:防止他国文化渗透,在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权。‎ ‎3.怎样提高文化实力和竞争力 把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把提高文化软实力作为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 ‎【考法提示】涉及文化对综合国力的作用的非选择题,表述从三个层次进行:‎ 一是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二是拓展论述:能够提高文化软实力,提升文化意争力,增强综合国力。三是结合材料中的文化因素分析具体问题。‎ ‎【典例3】一些由西方国家主导的评奖活动,特别是人文艺术类奖项,深深隐藏着创立者的文化野心与多种图谋。通过设奖评奖,在全世界大力宣传、营销自己的行业标准、行为方式、审美情趣和主流价值观,堪称一种柔性的文化扩张与渗透。这启示我们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要 ‎①把文化建设作为重要的战略任务 ‎ ‎②发展文化产业,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 ‎ ‎③反对文化霸权主义,抵制文化交流 ‎ ‎④推行文化渗透,繁荣中华文化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A 二、文化对人的影响 考法1 文化对人的影响的来源、表现的分析与判断 ‎【考法点评】以选择题形式考查文化对人的影响的来源、表现时,通常设置特殊的文化背景、文化观念、文化思想,考查文化是影响人的交往行为、交往方式,还是影响人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思维方式,要求区分判断;也可能设置“文化决定人的……”的错误说法,必须准确判断其错误性。‎ 以非选择题形式考查这两个知识时,往往与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特点、优秀文化塑造人生结合在一起进行综合考查,涉及体现、依据、重要性等角度。‎ ‎1.文化对人的影响的来源 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来自于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2.文化对人的影响的表现 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考法提示】根据强调的特点不同来分析文化对人的影响的表现 文化影响人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强调待人接物的习惯、方式;而文化影响人的实践活动强调特定的文化影响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适动的特殊性;文化影响人的认识活动强调特定的文化影响人但对事物的认识的选择性、差异性;文化影响人的思维方式强调特定的文化影响人们的思维方式的差异性。如:一位美国游客看到财神赵公明一手举钢鞭、一手托金元宝的塑像,感叹道:“抢夺资源还受到如此尊重,这种思维与美利坚没有什么区别。”这表明文化背景差异影响人的认识活动。‎ ‎【易错提示】文化只能影响人而不能决定人,“文化决定人的……”的说法是错误的。‎ ‎【典例1】最是书香能致远,唯有读书方宁静。某校积极开展“倡导全民阅读,建设书香校园”的读书活动。为进一步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学校开展了经典诵读比赛、传统美德我践行等文化活动,并在校园里设立名言警句文化长廊、古今中外名人介绍走廊等,营造了浓厚的读书氛围, 推动了校园文化建设。这样做的依据是 ‎①校园文化建设能够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 ‎ ‎②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③文化对人的全面发展起促进作用 ‎ ‎④优秀文化对人的思维方式产生的影响更持久 A.②③ B.①④ C.①② D.③④‎ ‎【答案】C ‎【解析】此题考查文化对人的影响,考查学生调动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把握材料的主旨。学校开展了经典诵读比赛、传统美德我践行等文化活动的依据是校园文化建设能够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①②符合题意;优秀文化对人的全面发展起促进作用,③错误;材料未体现优秀文化对人的思维方式产生的影响,排除④。故选C。 ‎ 考法2 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特点的分析与判断 ‎【考法点评】以选择题形式考查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特点时,通常把文化对人的影响的两个特点同时呈现,要求做出比较和选择;通常把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特点与优秀文化塑造人生结合在一起考查,需要分析是否涉及优秀文化,涉及优秀文化的三个作用中的哪一个。‎ 以非选择题形式考查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特点时,往往与文化对人的影响的来源和表现、优秀文化塑造人生结合在一起进行综合考查,涉及体现、依据、重要性、措施等角度。‎ ‎【易混提示】注意区分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特点 潜移默化 深远持久 内涵 文化对人的影响,一般不是有形的,强制的 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长期性、稳定性,一时难以抹去 表现 第一,文化氛围看不见、摸不着,却无时无刻不在影响人的思想和行为。‎ 第二,人们从事文化活动,会在不知不觉中或得到思想的启示、精神的享受,或产生思想的困惑、精神的失落,这些情感大多是发生于潜移默化的过程之中的 第一,表现在交往方式、思维方式、生活方式等方面。‎ 第二,表现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上。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是在长期的生活和学习过程中形成的,是各种文化因素交互影响的结果。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一经形成,就具有确定的方向性,对人的综合素质和终身发展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 ‎【考法提示】深远持久,强调文化对人的影响的时间是长期的,其反面是短暂的。常用的词汇有:难以改变、保持等。前者更强调影响的方式,后者更强调影响的结果。潜移默化,强调文化对人的影响的方式是不知不觉的,其反面是强制的、有形的。常用的词汇有:无形中、熏陶、耳濡目染等。如:“徜徉于山林泉石之间,而尘心渐息;夷犹于诗书图画之内,而俗气潜消”,体现了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如果影响人的文化属于优秀文化,则该材料也涉及优秀文化塑造人生的相关内容。‎ ‎【典例2】某社区通过组织开展“感恩奋进”“和谐邻里”“社区道德楷模评选”等活动,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居民内心;通过搭建社区文化中心、社区合唱团等文化舞台,让居民自我参与、自我展示、自我教育。这些举措体现了 ‎ ‎①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是多层次的  ‎ ‎②人民群众是文化建设的主体 ‎ ‎③文化活动对人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 ‎④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C 考法3 优秀文化塑造人生的考查 ‎【考法点评】以选择题形式考查优秀文化塑造人生时,往往提供一些文化活动或人文素材(名言、古诗文)考查对优秀文化三个作用的区别;或者设置一些错误说法进行干扰,如文化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等。‎ 以非选择题形式考查优秀文化塑造人生时,往往与文化对人的影响的来源和表现、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特点结合在一起进行综合考查,涉及体现、依据、重要性、措施等角度。‎ ‎1.根据强调的特点不同来分析 丰富人的精神世界,侧重广度,只停留在主观领域,强调人格的完善,强调优秀文化能够使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健全人格;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侧重力度,强调力度的加大,强调优秀文化能够使人深受震撼、力量倍增;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强调优秀文化能够促使人的德、智、体、美等诸方面素质得到全面提高。‎ ‎2.文化的作用具有双重性 可能起积极作用,也可能起消极作用,只有优秀文化具有上述三个作用。注意排除“文化丰富人的精神世界”等错误说法。‎ ‎【典例3】今天,长征已经成为中华民族不屈精神的象征和符号,一批又一批的人愿意身临其境重走长征路、感悟长征,其中不乏有耄耋之年的老年人、致力于修史立著的专家学者、追寻父辈足迹的红军后代,汲取创作灵感的文艺工作者、接受教育锤炼的青年学生……重走长征路的举动旨在 ‎①感悟长征精神提升知识水平与科学文化修养 ‎②把抽象的民族精神丰富、完善并发展为具体的长征精神 ‎③主动接受长征精神的鼓舞以净化和洗礼人的精神世界 ‎④通过体验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培养健全人格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D ‎【解析】①选项表述错误,感悟长征精神是为了提升思想道德修养。②选项错误,民族精神不是抽象的。题目中,重走长征路的举动旨在主动接受长征精神的鼓舞以净化和洗礼人的精神世界,通过体验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培养健全人格;故③④选项入选。选D。‎ ‎1.随着反腐工作的大力推进,被媒体称为“中国顶级政治剧”的反腐大剧《人民的名义》一经播出便引发全民热议。该剧其取材于现实事件,又采用了为大众喜闻乐见的选角与拍摄手法,不仅60后、70后喜欢,连80后、90后、甚至00后也在追!这表明 ‎①大众传媒的发展扩大了文化传播的途径 ‎②各种文化逐步走向趋同,中华民族认同感增强 ‎③人们在实践中不断创造文化并享用文化 ‎④贴近现实生活的文化作品更能唤起人们的共鸣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D ‎2.2017年12月,第四届世界互联网大会期间,400余家知名互联网企业和创新型企业,在“互联网之光”博览会上展示了最新的科技发展趋势及前沿技术,蕴含着无穷的商机。这说明 ‎①一定的文化可以反作用于一定的经济 ‎②经济的发展为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③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的特点日益显著 ‎④文化对经济发展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答案】A ‎【解析】在“互联网之光”博览会上展示了最新的科技发展趋势及前沿技术,蕴含着无穷的商机表明文化对经济的反作用和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科技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故①③符合题意;选项②与题干主旨不符,故②不符合题意;文化分优秀文化和落后文化,优秀文化对经济发展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故④错误。故本题选A。‎ ‎3‎ ‎.每年的9月3日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伟大抗战精神研究、大力弘扬伟大抗战精神,有利于激发人们的爱国热情,有利于坚持中国道路、凝聚中国力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材料说明 ‎①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的重要源泉 ‎ ‎②先进健康的文化是民族繁荣振兴的决定力量 ‎ ‎③优秀文化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提高人的素质 ‎ ‎④爱国主义已成为我国人民精神世界的主流 A.①③ B.①② C.②④ D.③④‎ ‎【答案】A 民间文化活动如火如荼,关于文化的顶层设计也在逐渐加快步伐。据此回答题。‎ ‎4.“当代文化竞争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文化产业的竞争,软实力、文化力必然要通过文化产业的竞争力来加以体现。同时,这也具有经济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的意义。”习近平对于文化竞争的理解表明 ‎①文化以物质为载体,并可以转化为物质力量 ‎②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 ‎③文化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④文化对经济发展起促进作用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A ‎【解析】习近平对于文化竞争的理解表明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软实力、文化力必然要通过文化产业的竞争力来加以体现。同时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以物质为载体,并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物质力量,因此通过经济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可以提升文化竞争力,①②项符合题意;优秀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③项说法错误;先进的文化对经济发展起促进作用,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对经济发展起阻碍作用,④项说法错误;正确选项为A。‎ ‎5.2017年10月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此次大会当选代表中:大专以上学历2154名,占94.2%。其中,大学学历727名,占31.8%,比十八大提高1.5个百分点;研究生学历1227名,占53.7%,比十八大提高1.5个百分点。这表明 A.人民群众是推动改革发展的主体 B.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和自身传承性 C.文化与政治是相互交融的 D.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并享用文化 ‎【答案】C ‎【解析】材料反映党代表中文化学历越来越高,表明人们为了参与政治生活,需要更高的文化素养,体现了文化与政治是相互交融的,C项符合题意;ABD项均怀题意不符;正确选项为C。‎ ‎6.《“十三五”时期繁荣群众文艺发展规划》要求,各级文化馆(站)要牢固树立阵地意识,旗帜鲜明地表达党的文艺立场、文艺方针,讴歌真善美,贬斥假恶丑,抵制庸俗低俗媚俗,营造积极健康、宽松和谐的群众文艺生态环境。这是基于 ‎①文化影响人的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 ‎②发展文化要坚持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 ‎③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是互为因果的 ‎④文化建设是思想道德建设的中心环节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A 近年来,阅读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各种形式的阅读活动层出不穷,对阅读的讨论也越来越激烈。据此回答题。‎ ‎7.“不读书,穷者穷根难断,富者富不长久。”对于民族而言,全民阅读反映出全社会的总体文明程度。要努力构建“学习型社会”,切实地使广大群众的整体素质有质的飞跃。下列关于构建“学习型社会”的文化作用和意义,说法正确的是 A.文化是一种重要的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影响 B.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C.文化作为精神力量都能塑造人,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D.文化能使一个国家自尊、自信、自强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答案】D ‎【解析】构建“学习型社会”,切实地使广大群众的整体素质有质的飞跃,因为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在综合国力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能使一个国家自尊、自信、自强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D项符合题意;文化是一种重要的精神力量而不是物质力量,A项说法错误;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B项说法错误;优秀文化作为精神力量能够塑造人,丰富人的精神世界,C项说法错误;正确选项为D。‎ ‎8.学者和诗人沈睿评价余秀华的诗歌是“纯粹的诗歌,是生命的诗歌,不是写出来的充满;装饰的盛宴或家宴,而是语言的流星雨,灿烂得你目瞪口呆,感情的深度打中你,让你的心疼痛”。从中我们可以领悟到 ‎①优秀文化能陶冶人的情操 ‎②文化对人的影响是难以抹去的 ‎③优秀作品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 ‎④文化对人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B ‎9.有人说,酒是一种文化,饮酒也是一种文化;筷子是一种文化,是有筷子也是一种文化;车是一种文化,开车也是一种文化……这表明 ‎①人们的社会生活中蕴含着文化 ‎ ‎②人们的文化生活日益丰富 ‎ ‎③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 ‎ ‎④文化是人类全部活动及其产品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答案】C ‎【解析】酒是一种文化,饮酒也是一种文化;筷子是一种文化,是有筷子也是一种文化;车是一种文化,开车也是一种文化表明人们就在日常的生活中创造和享用着文化,说明人们的社会生活中蕴含着文化,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故①③符合题意;材料并未体现人们的文化生活日益丰富,故②不符合题意;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不包括物质活动及其产品,故④错误。故本题选C。‎ ‎10‎ ‎.文化创造美好,美好需要文化,文化与美最相关、最契合。只要有空地,就会有广场舞的身影;读书、看戏、听讲座,人们乐于用文化活动填补闲暇时间;插花、茶艺、琴艺等更为精致的“雅生活”正在普通百姓中悄然兴起。文化味儿,正成为时下国人日常生活中散发的新气息。这折射出 ‎①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 ‎②追求“雅生活”有利于消除生活方式的差异 ‎③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 ‎④当代中国人的精神文化生活不断丰富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答案】A ‎11.中国传统艺术如绘画、诗词、音乐、舞蹈、雕塑、园林等都讲究意境。意境既是个人情感的流露,也是外在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的反映和再现;不是意与境的简单相加,而是意与境的和谐,产生独特的美感,这种情景交融的境界往往使人回味无穷。这说明 A.高雅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B.中国传统文化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C.要积极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 D.艺术创作不是由客观存在决定的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优秀文化塑造人生。人创造了文化,文化也在塑造着人。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中国传统艺术中的意境,就是一种高雅文化,深刻感受、领悟,可以丰富我们的精神世界,A正确。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B错误; C是对我们提出的要求,与题目“说明”的指向不一致,排除;艺术创作同样是由客观存在决定的,D错误;故选A。‎ ‎12.著名作家、文化部原部长王蒙在《王蒙谈文化自信》的后记中写道:“我深爱深敬孔子的‘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警告,并别出心裁地解为,学而不思最多是个‘网虫’,思而不学就会‘因作(zuo)而die’。”这段材料主要表明 ‎①文化影响着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②文化影响着人们的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③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 ‎④文化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中转化为物质力量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C ‎【解析】这段材料主要表明文化影响着人们的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且具有深远持久的特点,②③项符合题意;材料不体现文化影响着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①项与题意不符;④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正确选项为C。‎ ‎13.遇到出乎意料的事情,中国人一般不经意感叹“我的妈呀!”,而西方人则会连呼“Oh,my god!”这是因为中国人有敬天法祖的传统,而西方人有基督教背景。这类现象表明 A.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 B.交往方式中的文化影响取决于文化环境 C.不同的文化背景形成不同的文化印记 D.不同的思维方式决定人们的认识和实践活动 ‎【答案】C ‎14.“隐性传播”是相对于“显性传播”而言的,是指在特定信息的传播过程中传播主体通过间接的、内隐的方式输出信息,使受众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暗示和感染,并逐步接受和认同信息内容的过程。下列古语中与“隐性传播”意思一致的是 ‎①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 ‎②近朱者未必赤,近墨者未必黑 ‎③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 ‎④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已。‎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答案】C ‎【解析】题目中,“隐性传播”是指在特定信息的传播过程中传播主体通过间接的、内隐的方式输出信息,使受众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暗示和感染,并逐步接受和认同信息内容的过程。故①④与“隐性传播”意思一致。②③与“隐性传播”无关。选C。‎ ‎15.“英雄史诗 不朽丰碑——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主题展览”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举行。长征的伟大胜利启示我们,革命理想高于天、坚如磐石的理想信念,是一支军队勇往直前、无坚不摧的制胜之本,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活力的根与魂,是一个民族蓬勃发展的精神支撑。这说明了革命理想 ‎①对人们塑造完美的人格起决定作用 ②激励人们创造美好的未来 ‎③对人的影响是无形的、强制的 ④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D ‎16.某市通过歌舞、相声、小品、快板、民歌、演讲比赛等形式深入浅出地传递十九大精神,市民感受到五年来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成就,坚定了实现宏伟蓝图的信心,使学习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这说明 A.市民只要参与文化活动就能提高文化素养 B.文艺宣传是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的最佳途径 C.文化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D.文化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人的认识、实践活动 ‎【答案】D ‎【解析】材料说明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能影响人的认识、实践活动和思维方式,D项符合题意;只有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才能提高文化素养,A项说法错误;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的有效途径非常多,文艺宣传并非最佳途径,B项说法错误;优秀文化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C项说法错误;正确选项为D。‎ ‎17.道教植根于中华文化沃土,坚持“行道立德、济世利人”。近代以来,其“尊道贵德”“道法自然”“返璞归真”“崇俭抑奢”“上善若水”“正己化人”等思想理念,已从亚洲走向欧洲、美洲,在异国他乡彰显慈爱精神和对现实的关怀。这表明 ‎①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②优秀的传统文化能塑造人生 ‎③中华文化具有巨大的包容性 ‎④文化对人有深远持久的影响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A ‎18.沐浴着谦虚谨慎、律己以严的家教熏陶,人会多一些手握戒尺、心存敬畏的自觉。相反,在急功近利、爱慕虚荣的家风环境中长大的人很难想象会严以用权、实以谋事、动遵法度。这表明 ‎①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 ‎②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 ‎③腐朽文化阻碍个人健康成长 ‎④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文化对人的影响。材料中家风对人的影响,体现了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①②符合题意;材料未涉及腐朽文化,排除③;材料未涉及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排除④。故选A。‎ ‎19.“民惟邦本”这一观念出自《尚书》“民可近,不可下。民惟邦本,本圃邦宁”。作为民本思想的理论来源,深刻影响了后世的政治观念。当前,在党内集中推广“民惟邦本”这一传统的廉政文化思想,传承亲民、保民的价值理念,能够有效提高党员素养,使其自觉抵制腐败、堕落思想的侵蚀。这体现了 ‎①传统思想对今天中国的社会发展影响深刻 ‎②文化影响人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③传统优秀廉政思想决定正确的价值理念形成 ‎④传统的民本思想是现代治国理政理念的源泉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A ‎20.对作者而言,诗是“瞬间幸福的记录”“强烈感情的自然迸发”,散发着“成熟的理性”;对读者而言,“诗如禅机、在于参悟”,而“有灵魂的人可以在诗中找到知己”,形成新的自我。材料告诉我们 ‎①人创造文化,文化也塑造着人 ‎②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③应主动接受优秀文化的熏陶 ‎④不同性质的文化对人的作用结果不同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文化影响人,优秀文化塑造人生。材料体现了作者怎么创造文化,文化对读者的影响,体现了人创造文化,文化也塑造着人,应主动接受优秀文化的熏陶,①③符合题意;材料未体现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不同性质的文化对人的作用结果不同,排除②④。故选A。‎ ‎21.“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取决于这个民族的阅读水平,一个没有阅读的学校永远不可能有真正的教育,一个书香充盈的城市必然是个美丽的城市。”从文化生活的角度看,这主要表明 ‎ ‎①读书能提高人的素养,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 ‎②选择、传递和创造文化是书籍具有的特有功能 ‎ ‎③读书能够促进精神力量转化为强大的物质力量 ‎ ‎④积极参加阅读活动有利于塑造和培育健全的人格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答案】C ‎【解析】从文化生活的角度看, 这主要表明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的巨大作用,读书能提高人的素养,丰富人的精神世界,积极参加阅读活动有利于塑造和培育健全的人格,①④项符合题意;教育具有选择、传递和创造文化的特有功能,②项说法错误;读书能够促进精神力量,只有在社会实践中才能转化为强大的物质力量,③项说法错误;正确选项为C。‎ ‎2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题目。‎ 材料一 中国传统节日多种多样,是我国悠久历史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那些传唱甚广的节日童谣,因其朗朗上口,经年不衰:‎ ‎①“柳叶绿,桃花红:放风筝,去踏青”‎ ‎②“粽子香,香厨房:艾叶香,香满堂”‎ ‎③“月亮圆,瓜果甜:吃月饼,庆团圆”‎ 材料二 中秋节,是流行于中国众多民族与汉字文化圈诸国的传统文化节日,与端午节、春节、清明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每逢佳节,亲朋好友,互发信息,传递情谊,温暖人心。‎ ‎①普通人有小家,中华民族有大家,中秋节日小家聚,国庆日子大家欢,佳肴美酒饭桌上,张灯结彩城楼前,家人齐聚笑容满,万人欢庆笑颜开,中秋国庆双节并,大家小家皆团圆。‎ ‎②定理:市场=客户+需求,圆=圆心+半径,市场是圆,客户是圆心,客户需求是半径;圆心决定了圆的位置,半径决定了圆的大小。故客户+需求=圆心+半径。中秋=月亮+月饼,月亮=圆,月饼=圆,故客户+需求=圆心+半径=月亮+月饼。‎ ‎③月很圆,花更香,保重身体要健康;鱼在游,鸟在叫,愿你天天哈哈笑;手中书,杯中酒,祝你好运天天有!欢乐多,忧愁少,幸福生活少不了。‎ ‎(1)请写出材料一中①②③对应的传统节日名称。并谈谈自己对民族节日的认识。‎ ‎(2)结合材料二,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节日祝福短信体现的文化作用。‎ ‎【答案】(1)①清明节②端午节③中秋节 认识:①民族节日,蕴含着民族生活中的风土人情、宗教信仰和道德伦理等文化因素,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 ‎②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有利于形成特有的凝聚力。‎ ‎③透过各民族的传统节日及习俗,我们可以领略不同民族文化的韵味。‎ ‎(2)①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又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短信①和短信②,体现了这一点。‎ ‎②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中秋与国庆相逢,“大家”与“小家”的联动,正是这一观点的体现。‎ ‎③优秀的文化在潜移默化中对人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可以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亲朋好友之间互发问候短信,互送祝福,可以让人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积极向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1.(2017·新课标Ⅱ文综)近年来,大批中国游客到俄罗斯参观“阿芙乐尔”号巡洋舰、斯莫尔尼宫、列宁墓等,感受俄罗斯红色文化的魅力。同时,毛泽东故居等中国红色旅游项目越来越受到俄罗斯人的喜爱。中俄两国之间红色旅游发展得益于两国的红色文化 ‎①是推动两国文化发展的主导性因素 ‎②是满足两国民众文化需求的重要资源 ‎③既具有共同的精神内涵又各具鲜明特色 ‎④规定着各民族文化内容和形式的多样性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C ‎ ‎【解析】两国的红色文化并不是推动两国文化发展的主导性因素,推动文化发展的主导性因素应是社会实践的发展,①不选;两国红色文化是满足两国民众文化需求的重要资源,因而推动了两国之间红色旅游的发展,②正确;两国红色文化既具有共同的精神内涵又具有鲜明特色,因而能吸引两国游客,推动红色旅游的发展,③正确;两国红色文化本身并不能规定各民族文化内容和形式的多样性,④错误;故选C。‎ ‎2.(2016·北京文综)某国际学术期刊的封面,用中国山水画形象地表现了中国某生物研究组的一项重要研究成果。山顶代表体细胞状态;连接各山顶的桥代表小分子,能够促进各山顶之间的横越;山水中的小舟代表转基因方法,通过不同的路线实现重编程。采用绘画形式表现科学研究成果反映了 A.科学与艺术具有相通性 B.科学与艺术都来自于创新思维 C.科学与艺术都可以提高人的精神素养 D.艺术的传播需要借助科学的力量 ‎【答案】A ‎ ‎3.(2016·江苏高考)“莎士比亚征服了全世界,他的胜利比拿破仑们和恺撒们的胜利更为巩固。每天每天,像涨潮时的海浪一样,增加着他的新的臣民——这些人流的波涛一天一天地愈来愈宽广了。”屠格涅夫的这段话表明 A.文化在交流的过程中传播 ‎ B.文化是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 C.文化促进了社会向前发展 ‎ D.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的因素 ‎【答案】B ‎ ‎【解析】材料并没有涉及文化的交流和传播,A不选;莎士比亚代表的是“文化”,“征服全世界”说明文化是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B正确; C错误,优秀文化才能促进社会向前发展;材料与综合国力竞争无关,D不选。‎ ‎4.(2016·江苏高考)文博会是文化产业的“大观园”。2016年5月12日,第十二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隆重召开。文化创客馆的设立,金融、科技、旅游、体育、时尚等元素与文化联动的新业态的集中亮相,赋予了本届文博会全新的意义。材料体现了 A.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 B.文化是经济的集中表现 C.文化是经济的派生物 ‎ D.文化为经济提供方向保证 ‎【答案】A ‎ ‎【解析】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是借“文化交易”来发展经济的,这体现了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A正确;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B错误;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不能简单地认为文化是经济的派生物,C不选;文化有优秀与落后之分,文化为经济提供方向保证的说法是不科学的,在材料中也没有体现,D不选。‎ ‎5.(2016·浙江文综)受农村文化礼堂建设的启示,某县政府和企业把“文化车间”建设提上议事日程并积极推动企业文化建设。政府和企业这样做的理由有 ‎①“文化车间”建设能够丰富职工的精神世界 ‎②“文化车间”建设会直接影响企业经济效益 ‎③人们的精神产品源自物质载体 ‎④文化对人的影响离不开特定的文化环境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B ‎ ‎6.(2016·江苏政治)许多科学家在回忆成长经历时,都会提起他们青少年时代读过的《十万个为什么》《趣味物理学》《物理学的进化》等科普作品,正是这些科普作品激发了他们对于科学探索的浓厚兴趣、埋下了科学的种子。材料表明 ‎①人创造了文化,文化也在塑造着人 ②优秀文化为人的成长提供精神食粮 ‎ ‎③文化多样性是人类进步的根本动力 ④科学技术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标志 ‎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A ‎ ‎【解析】“正是这些科普作品激发了他们对于科学探索的浓厚兴趣、埋下了科学的种子”说明文化对人具有深远的影响,①②正确;文化多样性指的是不同民族的文化各有特点,与材料无关,③不选;材料没有指出科学技术和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关系,④不选。‎ ‎7.(2015·江苏高考)我国在倡导并实施“一带一路”战略中,注重通过文化及其产业先行来淡化地缘政治效应,旨在促进沿线各国经济联系更加紧密,政治互信更加深入,人文交流更加广泛,不同文明互鉴共荣。这说明 A.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 ‎ B.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 C.一定的文化决定一定的经济、政治 ‎ D.文化交融能消除国家间的政治分歧 ‎【答案】B ‎ ‎8.(2015·新课标Ⅱ文综)2015年1月,有韩国某电视台拍摄、韩国导演执导的全景式反映当代中国发展成就的纪录片《超越中国》在韩国热播,引起热烈反响。创韩国同类电视纪录片收视率的新高。《超越中国》在韩国热播 ‎①推动中韩两国文化交流上了一个新台阶 ‎ ‎②显示当代中国文化得到韩国民众的广泛认同 ‎③反映中国的经济实力与国际影响力日益扩大 ‎ ‎④表明当代中国的发展越来越引起韩国民众的关注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D ‎ ‎【解析】《超越中国》在韩国热播,反映中国的经济实力与国际影响力日益扩大,当代中国的发展越来越引起韩国民众的关注,③④正确;①②材料中未反映出来;故选D。‎ ‎9.(2015·安徽文综)回首三十多年来的神州大地,许多人远离故乡,漂泊打拼于异地他乡,乡愁何寄?乡愁是不可泯灭的记忆,是挥之不去的乡音缭绕,是故乡的风土人情在灵魂上的烙印。由此可见 ‎①乡愁的影响深远持久 ②乡愁增进了文化归属感 ‎ ‎③乡愁是乡土文化的标志 ④乡愁是民族文化的灵魂 A.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A ‎ ‎【解析】本题宜用排除法。③错误,乡愁是人对故乡思念的体现,不是乡土文化的标志。④夸大了乡愁的作用,排除;故选A。‎ ‎10.(2015·山东文综)在路遥的《平凡的世界》里,我们读出了其故乡黄土地的厚重与粗犷;在莫言的《红高粱》中,我们领略了其故乡红高粱的质朴与热烈……故乡是作家摆脱不了的存在。这说明 A.文化对人的影响深远持久 ‎ B.优秀文学作品对经济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C.不同地域的文化渐趋融合 ‎ D.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 ‎【答案】A ‎ ‎11.(2015·浙江文综)吸毒严重损害健康,危害社会,但在某些小圈子里却被认为是一种时尚,够酷够嗨。个别“偶像”级演员也深陷其中,聚众吸毒,令众多粉丝失望不已,自己锒铛入狱追悔莫及。这告诉我们 ‎①文化影响人的交往方式与交往行为 ‎ ‎②提高辨别不同性质文化的眼力非常重要 ‎③对于文化环境的影响人是无能为力的 ‎ ‎④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 ‎【答案】A ‎ ‎【解析】材料中吸毒在某些小圈子却被认为是时尚,说明文化影响人的交往方式与交往行为;材料中个别演员吸毒,自己锒铛入狱追悔莫及,说明要提高辨别不同性质文化的眼力,①②正确。③错误,对于文化环境的影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而是可以积极主动地接受先进文化的影响,提高对不良文化的辨别和远离。④与题意不符,排除。‎ ‎12.(2015·重庆文综)古人削桐为琴,纳天地万物之声。琴音松沉旷远,能让人雪躁静心;琴乐洁净精微,能让人感发心志,升华心灵意境。古琴名曲《流水》表现了生命与自然的和谐,被录入特制唱片,搭乘美国太空飞船,向茫茫宇宙传达人类智慧和文明。古琴音乐 ‎①因其古老性,方成就其世界性 ‎②通过人们的自觉欣赏、主动接受,能转化成人的精神力量 ‎③不受社会历史条件的限制,能满足人类共同的文化需要 ‎④《流水》成为人类文化符号的代表,增强了中华文化影响力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C ‎ ‎【解析】①错误,古琴音乐具有世界性不是因为其古老性,而是因为其民族性;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不是被动的,而是人们主动接受健康文化的熏陶,②正确;③错误,音乐属于文化范畴,受人类实践水平的制约;④正确,《流水》属于文化范畴,被录入特制唱片可以扩大中华文化的影响力。‎ ‎13.(2017·新课标Ⅱ文综)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有这样一群人,他们胸怀科技报国的梦想,奋战在科技创新的最前沿,取得了世界一流成果,被称为创新中国的科技领航者。潘建伟率领科研团队在十多年的时间内使我国在量子通信领域从跟随者变成世界的领跑者;王晓东对乙肝病毒的新发现,为未来相关药物研发打开新大门;赖远明带领科研团队成功破解青藏铁路修建中冻土如何“保冷”这一被称为“无法攻克的世界性难题”;鲁先平历经14年创新创业成功研制中国首个用于治疗淋巴癌的原创化学药“西达本胺”,在这一领域实现与国际先进水平并跑和部分领跑……他们的创新实践是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生动诠释。鲁先平将原创新药的研发形容为“走钢丝”。潘建伟说:“科学研究一定不能惧怕失败。”王晓东将“不只是填补国内空白,而是获取人类知识的创新”作为自己的事业追求。做事挑剔,追求完美的赖远明用“要想成功,就必须坚持”概括他的创新经验。‎ ‎(2)运用文化作用的知识并结合材料,说明弘扬创新精神对于推动创新发展的作用。‎ ‎【答案】文化引导、制约社会实践的发展,先进文化推动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创新精神是时代精神的集中体现。弘扬创新精神,有利于树立和贯彻创新发展的新理念,增强创新自信,培养创新人才,培育创新文化,推动创新发展。‎ ‎14.(2017·江苏政治)近年来,“诗和远方”渐回公众视野。当今科技发达,物质资源丰富,但随着各类电子产品逐渐渗入人们的生活,很多人终日沉浸于网络,渐行渐远地偏离了心灵和自然。所以,“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仿佛是物质和技术构筑的丛林里的丝丝清风,给人们带来了自然的气息和心灵的抚慰,引起了无数人的精神共鸣。‎ ‎(1)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经典诗歌为什么能引起人们的精神共鸣。‎ ‎【答案】经典诗歌具有感染力和感召力,可以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经典诗歌能使人获得精神享受和思想启示,影响人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经典诗歌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解析】本问是一道说明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经典诗歌属于文化的内容,经典诗歌引起人们的精神共鸣说明文化对人有一定的作用。因而要说明经典诗歌为什么能引起人们的精神共鸣,学生可从文化影响人的方式——能影响人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文化影响人的特点——能对人产生深远持久,潜移默化的影响;优秀文化塑造人生——‎ 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等角度进行说明。‎ ‎15.(2016·新课标Ⅱ文综)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 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省花垣县十八洞村考察扶贫工作,首次提出了“精准扶贫”的重要思想和要求。‎ 十八洞村是由4个寨子合并而成的贫困村,村民生活困难,观念相对保守,存在“等靠要”思想,同村不同心。为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思想和要求,强力推进精准扶贫工作,花垣县派出扶贫工作队进驻十八洞村。工作队和村党支部、村委会开办“道德讲堂”,评选明理尚德星级示范户,组织参观考察和学习培训,培育村民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激活精准扶贫内生动力;根据当地地理位置、气候条件和民族文化资源,精准发展特色支柱产业,如猕猴桃种植、黄牛养殖、乡村旅游、劳务经济和苗绣;精准识别贫困人口542人,摸索出资金跟着穷人走,穷人跟着能人(合作社)走,能人(合作社)跟着产业走,产业跟着市场走的扶贫路径,取得了显著成效,2015年全村人均收入3580元。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等先后报道了十八洞村精准扶贫经验。‎ ‎2015年1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提出“实施精准扶贫方略”。‎ ‎(2)扶贫先扶“精气神”是十八洞村精准扶贫的重要经验,运用文化对经济作用的知识说明这一经验的合理性。‎ ‎【答案】文化以经济为基础,又对经济具有能动的反作用,落后文化阻碍经济的发展,先进文化能够促进经济的发展。观念保守是十八洞村贫穷的一个重要原因,扶贫必须转变观念。通过举办“道德讲堂”、考察学习和培训等活动,增强了村民自主脱贫意识和创新能力,为扶贫实践提供了思想动力和智力支持,促进了经济发展。‎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