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甘肃省临夏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政治(理)试题 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甘肃省临夏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政治(理)试题 解析版

甘肃省临夏中学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卷 年级:高二 科目:政治(理科) 座位号 ‎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1.我们《文化生活》中所讲的“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 A. 文学艺术和科学知识 B. 人们受教育的程度 C. 语言和文字部分 D. 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答案】D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文化的含义的相关知识。《文化生活》中所讲的“文化”既不是指大文化(即广义文化),也不是指小文化(即狭义文化),而是指中文化,即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D项正确;文学艺术和科学知识、人们受教育的程度、语言和文字部分属于狭义文化,且是只是文化的一种具体形式,A、B、C项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D。‎ ‎2.经国务院批准,自2017年起,将每年6月第二个星期六设立为“文化和自然遗产日”。这是因为文化遗产是 ‎①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 ‎ ‎②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③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 ‎④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设立“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是因为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③④项符合题意;民族节日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①②项与题意不符;正确选项为B。‎ ‎【点睛】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它不仅对于研究人类文明演进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以名录方式确立,有文化遗产,自然遗产,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人类口述和非物质文化遗产。‎ ‎3.我国古代科学技术注重实际应用,其特点是 ‎①实用性 ②整体性 ‎ ‎③区域性 ④民族性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③‎ ‎【答案】A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我国古代科学技术的特点的相关知识。总的来说,我国古代科学技术注重实际运用,具有实用性和整体性的特点,①②正确;区域性和民族性是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具体表现形式,③④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A。‎ ‎4.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增强,经济体制改革进入新的阶段,文化体制也应作出新的改革。文化体制改革有利于文化生产力突破制度性束缚,爆发出应有的活力,从而使文化更好地发挥新的经济驱动力作用。这表明 A. 文化和经济密不可分,经济决定文化,文化对经济具有反作用 B. 文化是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C. 文化对经济发展起促进作用 D. 经济实力增强,意味着文化也必然先进 ‎【答案】A ‎【解析】‎ 本题考查文化与经济的关系。B说法错误;文化是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有先进、健康和落后、腐朽之分,只有先进、健康文化才能促进经济发展,C说法错误;面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但文化与经济发展不是完全同步的,文化有自身的传承性和相对独立性,D说法错误;A正确且符合题意;故本题答案选A。‎ ‎5.烽火狼烟,晨钟暮鼓,驿寄梅花,鸿雁传书,从这些古语中,我们看到,文化传播总要通过—定的媒介才能实现。今天当你用手机给远方的亲朋好友打电话、发信息时,意味着传播媒介进人到_____阶段。‎ A. 口语 B. 文字 C. 印刷 D. 电子和网络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现代社会中的传媒有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多种形式,这类传媒被称为大众传媒。依托现代信息技术,大众传媒能够最大程度地超越时空的局限,汇集来自世界各地的信息,日益显示出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已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材料中打电话和发信息是电子和网络时代的表现,选D。‎ 考点:本题考查文化传播的手段 ‎6.“也许,你的指尖夹着他人的生命——请勿吸烟”。像这样的公益广告就好像是一盏盏的灯,灯光亮一些,我们身边的黑暗就会少一些。事实上,公益广告正悄无声息地改变着我们的生活。这表明 A. 文化就在我们身边,触手可及 B. 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无形的,应顺其自然 C. 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 D. 文化能使人得到精神上的愉悦、情操上的陶冶 ‎【答案】C ‎【解析】‎ ‎【详解】‎ 此题考查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特点的相关知识。公益广告就好像是一盏盏的灯,正悄无声息地改变着我们的生活。这表明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C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文化对人影响的特点,不是强调文化现象的普遍性,A项不符合题意,排除;文化对人的影响虽然是潜移默化的,但人们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影响往往是自觉学习、主动接受文化熏陶的过程,B项中的“应顺其自然”说法错误,排除;文化有优秀文化、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之分,只有优秀的文化才能使人得到精神上的愉悦、情操上的陶冶,D项错误,排除。故本题选C。‎ ‎7.邓小平提出小康社会的目标、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上提出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等,这些包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它们都是 A. 对我国传统的大同世界和“天下为公”的社会理想的回归 B. 对我国传统思想的摒弃 C. 对我国传统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D. 对西方人文思想的借鉴 ‎【答案】C ‎【解析】‎ 本小题考查的是传统思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思想对我国传统思想的继承和发展,A、B的说法是错误的,D的说法与材料没有关系。‎ ‎8.中华文化之所以源远流长得益于中华文化所特有的包容性。这种包容性是指 A. 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 B. 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睦相处 C. 中华文化的多样性 D. 能吸收、借鉴其他民族的积极文化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中华文化之所以源远流长,得益于中华文化所特有的包容性,这种包容性是指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求同存异,就是能与其他民族文化和睦相处,兼收并蓄,就是能在文化交流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的积极成分。A正确且适合题意;说法错误;B只指出了求同存异,D只指出了兼收并蓄,二者对包容性的解释都不全面,应排除;C说法错误,应排除;故本题答案选A。‎ 考点:本题考查中华文特有的包容性。‎ ‎9.农历八月十五,是我国传统佳节中秋节,猜灯谜、吃月饼、燃灯、赏月等是我们在中秋节时的固有习俗。下列对中秋节的习俗理解不正确的是 A. 它是我国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之一 B. 它是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并保留下来的形式 C. 它被称为凝固艺术 D. 它具有相对稳定性 ‎【答案】C ‎【解析】‎ 题干要求选择的是对中秋节的习俗理解不正确的,被称为凝固的艺术的是传统建筑,C项符合题意;A、B、D都是对传统习俗的正确理解。答案选C。‎ ‎【点睛】传统文化的继承。‎ 传统习俗的继承 传统习俗,对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产生持久的影响,是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之一。‎ 传统建筑的继承 中国古代建筑以其独特的结构体系、优美的艺术造型、丰富的艺术装饰,在。世界建筑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并成为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传统文艺的继承 中国传统文艺,以古代文学、传统戏曲、传统绘画等为代表,具有悠久的历史,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传统思想的继承 中国传统思想经过数千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中华文化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中国的社会发展具有深刻影响。‎ ‎10.李玉刚应邀为国际友人献唱《梨花颂》《莲花》等东方唯美歌曲。他的妆容歌舞和对中国特色文化的诠释令中外嘉宾赞叹不已。这表明 A. 文化传播和交流的手段日益创新 B. 中华文化具有独特魅力和价值追求 C. 文化是民族的,文化又是世界的 D. 文化交流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答案】C ‎【解析】‎ ‎【详解】A不合题意,材料没有提到文化传播和交流的手段创新。B不合题意,材料没有体现中华文化的价值追求。C符合题意,中国特色的文化受到中外嘉宾的赞叹,表明文化是民族的,文化又是世界的。D不合题意,材料没有提到我们借鉴其他民族文化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故选C。‎ ‎11.“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承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必须遵循的原则是 A. 坚持共同的精神根基 B. 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C. 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 D.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教材基础知识的识记。承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必须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在文化交流中,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睦相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故本题答案选C。‎ ‎12.新春佳节,北方冰城哈尔滨有五彩缤纷的冰灯迎新,南国广州则用姹紫嫣红的花市接春,北京人则喜欢在庙会上感受新春的热闹。这表明文化具有 A. 同一性 B. 稳定性 C. 多样性 D. 持久性 ‎【答案】C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文化的多样性的特点。新春佳节,北方冰城哈尔滨有五彩缤纷的冰灯迎新,南国广州则用姹紫嫣红的花市接春,北京人则喜欢在庙会上感受新春的热闹。这表明文化具有多样性,不同区域的文化各有其特点,C项正确;文化也具有同一性、稳定性、持久性,A、B、D项说法正确但材料中均未体现,排除。故本题选C。‎ ‎13.近年来,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多次下发规定,叫停部分低俗无趣的节目,取消了一些恶俗栏目,还对一些泛滥的娱乐选秀节目做出明确限制。这是因为 A. 良好的文化氛围主要靠政府部门的规定而形成 B. 娱乐节目不利于弘扬、丰富和发展中华文化 C. 人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 D. 文化低俗化不利于社会的发展和个人的成长 ‎【答案】D ‎【解析】‎ 从材料可以看出,国家加强对文化市场的监管力度,这是因为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文化低俗化不利于社会的发展和个人的成长,D项符合题意;良好的文化氛围要靠政府、企业和公民个人共同维护,而不是主要靠政府部门的规定而形成,A项说法错误;低俗无趣的娱乐节目不利于弘扬、丰富和发展优秀的中华文化,B项说法错误;C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正确选项为D。‎ ‎【点睛】怎样克服落后文化、腐朽文化的影响?‎ ‎①公民应该:提高眼力,拒绝污染。加强自身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提高辨别不同性质文化的眼力,增强抵御落后文化、腐朽文化的能力。‎ ‎②国家应该:奏响主旋律,文化激荡看主导——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A始终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强有力的导向和示范作用。‎ B.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坚决抵制腐朽文化。‎ C.要发展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大众文化,还要加强管理,正确引导。‎ D.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③文化生产者(企业):‎ 生产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产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坚持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相统一。‎ ‎14.2017年上半年,一款名为“蓝鲸”的死亡游戏,由俄罗斯向其他国家蔓延。该游戏会在不知不觉中让人产生抑郁、焦虑乃至自杀的心态,已被许多国家勒令禁止。这启示我们,在文化生活中要 ‎①加强管理,正确引导 ‎ ‎②坚决改造腐朽文化 ‎③拒绝接触外来文化  ‎ ‎④增强辨别是非的能力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B ‎【解析】‎ ‎“蓝鲸”的死亡游戏会在不知不觉中让人产生抑郁、焦虑乃至自杀的心态,已被许多国家勒令禁止。这启示我们,在文化生活中要加强管理,正确引导,提高辨别不同性质文化的眼力,增强抵御落后、腐朽文化的能力,①④适合题意;对于落后文化要通过科学文化教育,予以改造和剔除,对于腐朽文化要坚决抵制,依法取缔,②是错误的;③做法错误,排除;故本题答案选B。‎ ‎15.在每年的“中小学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全国各地都会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开展丰富多彩的宣传教育活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原因是 A. 民族精神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核心内容 B.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 C. 民族精神集中表现为艰苦奋斗精神 D. 民族精神是我们宝贵的财富 ‎【答案】B ‎【解析】‎ 选项A错误,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是文化发展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民族精神是维系人民的精神纽带,支撑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推动民族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故选项B正确。艰苦奋斗精神是民族精神的一个表现,不能作为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原因,故排除选项C。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原因就是要发挥民族精神的作用,民族精神是财富,但这并不是民族精神的作用,故排除选项D。‎ ‎【考点定位】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 ‎【名师点睛】中华民族精神是一个博大精深的思想体系,除上述内涵外,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舍生忘死的牺牲精神、敬老尊贤的伦理精神、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以及“天人合一”的“和合”精神等,都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内容。‎ ‎16.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是 A. 思想道德建设 B.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C. 改革创新精神 D. 为人民服务 ‎【答案】B ‎【解析】‎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B项符合题意;思想道德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中心环节,A项与题意不符;改革创新精神是时代精神的核心,C项与题意不符;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核心,D项与题意不符;正确选项为B。‎ ‎【点睛】如何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怎么办:4点)‎ A、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开放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倡导社会主义荣辱观。‎ B、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1)地位: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相契合(根植于中特实践),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人类文明优秀成果相承接(鲜明的中国特色和历史进步性)(2)内容:要倡导国家层面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社会层面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公民个人层面爱国、敬业、诚信、友善。(3)评价:这24个字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基本遵循。‎ C、必须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既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又有力抑制各种错误和腐朽思想的影响,不断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D、必须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融入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全过程,贯穿于社会生活方方面面,使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像空气一样无所不在、无时不有,从根本上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17.中国艺术有许多独特之处,中国画同样表现出它的独特性,所谓梅兰竹菊的气节、松石的高风,看似形容笔下所画,实际上更多的是以物咏人。这说明 ‎①中华文明的标志就是中国画 ‎ ‎②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③多姿多彩中华文化展示了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和创造力 ‎④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中国绘画方面的许多独特之处,说明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多姿多彩的中华文化展示了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和创造力,②③项符合题意;汉字是中华文明的标志,①项说法错误;材料不体现中华文化源远流长,④项与题意不符;正确选项为B。‎ ‎【点睛】中华文化中的文学艺术:‎ 文学艺术,不仅仅是指文学,好包括音乐、舞蹈、绘画、雕塑、戏曲等多种形式。‎ ‎(1)作用:文学艺术,对于反映人们的精神生活,展示人们的精神世界有独特的作用。‎ ‎(2)风格(特点):辉煌而历史悠久、内涵丰富而绚丽、风格鲜明而独特。‎ ‎(3)地位:展现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向往和美好追求,以其独树一帜的风格在世界文学艺术宝库中占有重要位置。‎ ‎18.“假如你有两块面包,你得用一块去换一朵水仙花,因为面包是身体的粮食,水仙花是精神的粮食。”陶行知的这句话表明的文化生活道理是 A. 优秀文化可以满足人的一切精神需求 B. 要注重精神文化消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C. 人的精神文化需求比物质需求更重要 D. 科学文化素质对人的全面发展起决定作用 ‎【答案】B ‎【解析】‎ A中“一切”的说法不对。陶行知的“假如你有两块面包,你得用一块去换一朵水仙花,因为面包是身体的粮食,水仙花是精神的粮食”这句话表明,要注重精神文化消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B说法符合题意。C说法不对,不能说精神和物质谁比谁更重要。D说法不对,素质不起决定作用。故本题答案选B。‎ 考点:人的全面发展。‎ ‎19.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必须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下列文化现象能展示民族文化自信的是 ‎①习近平主席夫妇穿中式服装出席正式外交场合 ‎ ‎②韩剧《来自星星的你》在我国热播,受到追捧 ‎ ‎③我国珠算成功申请进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 ‎④河南某中学师生高考前下跪祭拜祈求金榜题名 A. ①② B. ①③ C. ③④ D. ②③‎ ‎【答案】B ‎【解析】‎ 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需要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习近平主席夫妇穿中式服装出席正式外交场合、我国珠算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是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①③项符合题意;②项属于文化交流与传播,与题意不符;④项属于落后文化现象,不值得提倡;正确选项为B。‎ ‎【点睛】要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A、含义:文化自觉,是对文化地位作用的深刻认识、对文化发展规律的正确把握,对发展文化历史责任的主动担当。文化自信,来自于对时代发展潮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深刻把握,来自于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 B、表现:对中华文化发展前途充满信心、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充满信心、对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目标充满信心。‎ ‎20.2017年9月起,全国小学和初中起始年级统一使用“部编本”语文教材。一改此前上学就先学拼音的传统,第一篇识字课文就是“天、地、人、你、我、他”。还增加了古诗文篇幅,较此前人教版增加55篇,增幅达80%。初中教材则减少课文篇目,增加了课外阅读、名著导读和写作的“份量”。此举能够引导学生 ‎①积淀国学底蕴,提升人文素养 ②弘扬民族精神,抵制外来文化 ‎③固守传统文化,丰富国学内涵 ④感受古文魅力,树立文化自信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文化自信的相关知识。2017年9月起,全国小学和初中起始年级统一使用“部编本”语文教材增加了古诗文篇幅,较此前人教版增加55篇,增幅达80%。此举能够引导学生积淀国学底蕴,提升人文素养,感受古文魅力,树立文化自信,①④正确;②中的“抵制外来文化”的说法、③中的“固守传统文化”的说法均错误,排除。故本题选C。‎ ‎【点睛】彰显文化自信的力量 ‎1.文化自信的地位作用: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是一种关系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强大力量。坚定文化自信事关国运兴衰,事关文化安全,事关民族精神的独立性。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什么:地位作用) ‎ ‎2.文化自信的来自对时代发展潮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深刻把握,来自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是什么) ‎ ‎3.文化自信的表现:对中华文化发展前途充满信心,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充满信心,对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充满信心。 ‎ ‎4.措施: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力量,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21.2017年央视鸡年春晚为我们奉献了一出精彩的文艺套餐,但是不同民族、地区、年龄、性别、职业的人,对每年春晚的评价也有所不同,要求也越来越高。这表明(   )‎ A. 人们对文化的需求呈现多层次、多样化的特点 B. 要博采众长,生产适合所有人文化需求的产品 C. 能为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的文化就是先进文化 D. 文化建设必须面向世界,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答案】A ‎【解析】‎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使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需要出现多层次、多样性、多方面的特点,要求提供多种类型、多样风格的文化产品。人们对春晚的评价不同说明,人民群众文化需求多层次、多样性、多方面的特点,A适合题意;其他选项不合题意,排除。‎ ‎22.当前,文化市场在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要的同时,也出现了“娱乐化”、“低俗化”的倾向。作为公民,在文化消费时我们应当(   )‎ ‎①提高辨别不同性质文化的眼力 ‎②选择个性新潮的文化 ‎③发展喜闻乐见的大众文化 ‎④提升自身的文化审美品味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阳光下的阴影的相关知识。当前,文化市场在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要的同时,也出现了“娱乐化”、“低俗化”的倾向。这要求我们在进行文化消费时必须提高辨别不同性质文化的眼力,提升自身的文化审美品味,①④正确;我们在进行文化消费时,应选择积极健康向上的文化,而不能一味追求个性化、新潮化,②错误,排除;题设要求分析公民的做法,③强调的是国家的做法,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D。‎ ‎23.‎ 近日央视曝光,被抽查的9个电商平台中有7个在卖假冒或质量不合格商品。从文化生活角度看,这启示我们要(   )‎ A. 健全法制,增强公民的识别能力 B. 巩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C. 加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原则教育 D. 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 ‎【答案】D ‎【解析】‎ 健全法制、巩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加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原则教育均不是从文化生活角度来说明的,A、B、C项不选;“被抽查的9个电商平台中有7个在卖假冒或质量不合格商品”这说明市场经济中存在着诚信缺失等不良现象,这启示我们要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D项正确。‎ ‎24.礼仪是交往的产物。“客随主便”是我们中国人待人接物时有礼貌、有涵养的表现,可欧洲人却最怕听中国人对他说“lt’s up to you”(随您的便吧),他们听到此话后往往表现出无所适从。这主要说明了 A. 文化素养是逐步培养起来的 B. 文化现象无时不在、无处不在 C. 文化影响人们的思维方式和实践活动 D. 中华文化特有的包容性 ‎【答案】C ‎【解析】‎ 材料主要说明文化影响人们的思维方式和实践活动,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C项符合题意;材料强调不同文化下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不同,ABD项均与题意不符;正确选项为C。‎ ‎【点睛】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不同的文化环境、不同的知识素养、不同的价值观念,都会影响人们认识事物的角度以及认识的深度和广度,影响人们 在实践中目标的确定和行为的选择,影响不同思维方式的形成。思维方式是人们在认识和实践的过程中,在一定知识、观念、情感和习惯的共同作用下形成的。体现各种文化影响的思维方式,具有相对稳定性,反过来又影响人们的认识和实践活动。(思维方式与认识和实践活动的关系)‎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2分)‎ ‎25.扫墓、踏青、折柳、沐浴、吟咏等,体现了清明节缅怀、感恩和亲近自然的文化传统。近年来,网上祭奠、家庭追思、献花遥祭等,为清明祭扫添增了新的表现形式;人文纪念、公祭先烈、文化展览等,为清明文化注入了新的时代内涵。‎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分析文化创新的途径。‎ ‎【答案】①立足社会实践。社会实践是明清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②继承传统,推陈出新。发扬传统清明文化中健康有益的内容,去除封建落后的成分;采用节约环保的绿色过节方式,注入体现时代要求的新内容。③博采众长,以我为主。既吸取外来有益文化,又保持我国清明文化的民族特色。④坚持正确方向。克服“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等错误倾向。‎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知识限定明确,文化创新的途径,题目类型措施类,问题指向分析清明文化创新的途径。此类小切口的题目,需要做的就是详细解读材料信息,实现理论与材料的一一对应,关于文化创新的途径,教材有明确理论表述,具体包括立足社会实践、继承传统、推陈出新、面向世界、博采众长、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坚持正确方向、克服错误倾向,然后回扣设问,围绕清明文化,对应上述理论,组织语言,进行分析。‎ 考点:文化创新 ‎26.近年来,电视娱乐节目越来越多,越做越火,丰富了荧屏,给老百姓带来了许多欢乐。但与此同时,由于过分追求收视率,不少娱乐节目走向庸俗以致屈就低俗的倾向十分明显。低俗化的结果,就是丧失电视的文化本性。让有文化的观众疏离电视,让电视人进一步追求无聊,进而导致民族文化传播途径趋于狭隘,让老百姓思想懒惰,沉没在低级的娱乐状态中。 ‎ 材料反映了当前文化生活中的什么现象?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答案】①材料反映了当前文化生活中的“喜”与“忧”的现象。‎ ‎②原因:文化市场和大众传媒的发展带来了文化生活可喜的现象。但是文化市场的盲目性和传媒的商业性,媒体片面地追求收视率以求获得高经济效益而不顾自身的基本职责,也引发了令人忧虑的现象。‎ ‎【解析】‎ ‎【分析】‎ 此题以我国电视娱乐节目发展的现状为背景材料,考查《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 ‎【详解】设问要求回答“材料反映了当前文化生活中的什么现象?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设置有两个问题,即“材料反映了当前文化生活中的什么现象”“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分别属于体现类试题和原因类试题。考生在解答此题时,首先要明确此题的知识范围为“文化生活”的知识,属宏观考查。然后结合材料分别对两个问题进行具体分析即可。对于第一个问题,根据材料信息“给老百姓带来了许多欢乐”“不少娱乐节目走向庸俗以致屈就低俗的倾向十分明显”可看出我国当前文化生活的现状是“喜”“忧”共存。对于第二个问题,考生可从文化市场和大众传媒的发展;文化市场的盲目性和传媒的商业性两个方面进行具体分析即可。‎ ‎【点睛】“原因(为什么)类”主观题解答策略 ‎1.题型介绍 ‎“原因”类问答题高考最常见的设问方式有“为什么”“原因是什么”“为什么要”“为什么能”“简要说明理由”等。要求学生运用相关知识分析说明造成某个问题的原因、出现某种现象的原因,或采取某种措施、提出某种对策的依据。‎ ‎2.解题规律 解答此类试题具体有三种方案:  ‎ 第一种:从分析其必然性,必要性角度展开。必然性亦可理解为紧迫性,也就是应客观规律、时代背景而生的产物,是为了解决现状不足的需要,必要性和重要性就是解决此问题的重要现实意义。  ‎ 第二种:从为什么要、为什么能的角度展开。一定要紧扣题意且联系教材知识来回答,答的越充分越全面越好,同时还要分析能够这么做的条件和社会环境。  ‎ 第三种:从政治、经济或文化、历史或现实,内因与外因等角度展开,要求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 常用的分析角度主要有以下四个:‎ ‎(1)联系课本分析原因。我们看到一个“原因”类设问,第一个应该想到的问题就是课本上关于这个问题具体有哪些内容。‎ ‎(2)联系材料分析原因。材料中往往蕴含着解决“原因”类设问有关信息,如材料反映出来的问题,材料体现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等,均可作为我们分析原因的依据,我们在答题过程中应对材料加以充分的重视。‎ ‎(3‎ ‎)联系主体分析原因。一个“原因”类设问一定牵涉到一定的主体,而特定的主体肯定享有一定的权利和负有一定的义务、具有一定的职责。‎ ‎(4)联系地位分析原因。某个问题的地位如何,直接关系到人们对它的态度,所以,地位往往也是采取某种措施、提出某种方案的重要原因。因而我们在解答“原因”类设问时,可以从地位的角度来分析原因,具体到题目中,一般表现为诸如必要性、必然性、可能性、重要性等。‎ 一般情况下要回答“这样说”“这样做”的依据,意义(重要性)、必要性、可能性等,有时也要回答不这样做的危害,在解答中,一般应由近及远,由直接到间接,先经济后政治有次序、有条理地展开说明。 ‎ ‎“原因”类设问在答题过程中既要明确设问主体,如“党”“政府”“公民”等,不要只盯问题内容而忽视了对主体的分析,又要注意多角度分析原因,如必要性、重要性、紧迫性等,如果只从一个角度分析,哪怕分析得再好,得分也是不全的。‎ ‎27.在某校举行的成人仪式上,18岁的同学们欢聚一堂,在老师、家长、知名校友和各级领导的祝福下,向青春致敬,立下神圣誓言:“我已长大成人,永远做祖国忠诚的儿女,从今天开始,我以诚信对他人,以孝心对父母,以热心对社会,以忠心对国家!提高修养、增长才干。天地为鉴,国旗为证,十八而志,青春万岁!”铮铮誓言蕴含了青春学子对崇高思想道德目标的追求。‎ 请运用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谈谈应如何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 ‎【答案】我们要不断提高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改造主观世界,学习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投身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脚踏实地、不尚空谈、重在行动。‎ ‎【解析】‎ ‎【分析】‎ 此题以某校举行成人仪式为背景材料,考查《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 ‎【详解】设问要求“请运用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谈谈应如何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属于措施类试题。考生在解答此题时,首先要明确此题的知识范围为“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的知识,属微观考查。然后结合材料相关信息分别从不断提高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投身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等方面进行具体分析即可。‎ ‎【点睛】“对策或措施(怎么办)类”主观题解答策略 ‎1.题型介绍 此类题一般先展示某事、某地存在一系列问题,然后问如何解决(如措施、对策、建议、办法等);或者是展示某地、某人成功的事例,问取得成功的经验或因素以及给我们什么启示等。设问灵活多样,既可以让学生直接提出有关解决问题的措施或对策,也可以让学生给有关主体(如党、国家、企业、消费者等)针对某个需要解决的问题提出建议。知识范围广,涉及经济、政治、文化、哲学等多模块。‎ ‎2.解题规律 有四个思路值得借鉴:‎ 一是联系课本寻答案。在解答“措施”类题目时首先要做的便是联系课本,看看课本上有没有给我们提供解决这一问题的措施和方法。‎ 二是联系材料寻答案。在答题过程中要看看材料给解答这个问题提供了哪些有用的信息,如材料中有没有反映出什么问题,如果有.就可对症下药提出措施;再如材料中有没有成功的做法。如果有,也可借鉴,提出措施,等等。‎ 三是落实主体寻答案。在答题过程中可考虑不同的主体在解决某一问题中负有怎样的责任,该做出怎样的努力。‎ 四是考虑直接和间接、具体和根本的措施。当然,实际运用中往往需要以上思路的综合运用。‎ ‎ ‎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