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01 发布 |
- 37.5 KB |
- 9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A版专题12唯物史观与价值观复习测试题
专题12 唯物史观与价值观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每小题3分,共60分) 1.十九大代表卢丽安,从小对大陆有着特殊感情,大学毕业后希望回大陆工作,在进入复旦大学任教后,很快成为最受学生欢迎的教授之一。在谈到两岸关系时,她说:我生长在宝岛台湾,我以我是台湾的女儿为荣,我以生为中国人为傲。我爱台湾、也爱大陆,就像爱自己的爸爸妈妈。很多台湾同胞和大陆网民为她点赞。上述材料表明( ) ①良好的发展机遇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决定条件 ②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能促进人生价值的实现 ③个人应站在人民群众的立场上作出正确的价值选择 ④追求个人的个性发展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前提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2.漫画(作者:顾培利)旨在说明的道理有( ) ①人的认识具有明显的主体差异性 ②不同年纪的人的价值观是不同的 ③价值判断和选择的标准是不确定的 ④人的价值选择是在价值判断的基础上作出的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3.当前,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正在萌发,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同时,互联网发展也给世界各国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带来许多新的挑战。全球互联网治理体系变革进入关键时期,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日益成为国际社会的广泛共识。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做法( ) ①看到了整体的基本特征是系统性 ②体现了物质与意识是不可分割的 ③是在社会实践基础上形成的价值选择 ④做到了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4.相当长时间以来,我国许多地方从经济利益出发,为发展旅游业、扩大当地知名度而不惜代价进行申遗(申报文化遗产)。这样做既造成巨大的浪费,又会在申遗成功后因对文化遗产进行掠夺式开发而加剧对文化遗产的损害。对材料中的做法评价正确的是( ) ①不符合当地群众经济利益要求,必然导致消极后果 ②基于主观意志的价值判断必然导致错误的价值选择 ③夸大了价值观的导向作用,忽视了社会发展的客观性 ④没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立场错误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③ 5.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因为这是为大家而献身;那时我们所感到的就不是可怜的、有限的、自私的乐趣,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我们的事业将默默地但是永恒发挥作用地存在下去,而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马克思的这段话告诉我们( ) ①价值观是一种信念,决定个人的前途和命运 ②价值观是一种思想,对个人会产生导向作用 ③价值观是一种观点,会对个人产生积极影响 ④价值观是一种看法,推动个人做出不同选择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6.系列采访实录《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由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出版,在全国发行。书中共采访了29人,其中既有与习近平一起插队的北京知青,又有与习近平朝夕相处的当地村民,还有当年与习近平相知相交的各方面人士。这些受访者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用真实的历史细节讲述了习近平当年“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的历练故事,再现了其知青时期的艰苦生活和成长历程。这说明( ) ①一个人在劳动中创造的物质财富越多,他自身的价值就越大 ②在社会主义社会,劳动是创造美好生活、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 ③劳动是人的存在方式,一个人只有参加物质生产劳动才有存在的价值 ④积极投身于为人民服务的实践中去,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必由之路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7.习近平主席指出,黄大年同志秉持科技报国理想,把为祖国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贡献力量作为毕生追求,为我国教育科研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这表明( ) ①价值观影响人们的行为选择 ②人的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 ③是否符合大众需求是衡量价值观正确与否的标准 ④满足他人需要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前提 A.①② B.①④ C.②④ D.②③ 8.“中国天眼” 之父南仁东低调朴素,放弃国外300倍高薪,带领团队用20多年建设“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简称FAST)这一伟大工程,用一生让中国领先全球20年。2017年11月,中央宣传部向全社会公开发布南仁东的先进事迹,追授他“时代楷模”荣誉称号。科学家南仁东的事迹启示我们,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要( ) ①胸怀祖国、服务人民,将奉献社会作为人生的最大价值 ②立足自身、着眼发展,超越社会条件限制,实现人生理想 ③放弃名利、忘我工作,在奉献社会中走出自我狭隘天地 ④敢为人先、坚毅执着,继承和弘扬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9.南京理工大学王泽山院士,凭借着在火炸药领域的杰出贡献,一举将2017年度国家最高科技奖收入囊中。王泽山院士在获奖感言中表示:“获奖既是国家对我个人研究工作的肯定,更是对我今后工作的巨大激励和鞭策。”他说,此次获奖除了个人的努力外,还要归功于学校对科研平台建设的大力投入、同事们对自己工作的无私帮助。王院士的获奖感言表明( ) ①人类社会在其本质上是实践的 ②人生价值的实现离不开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 ③人生价值是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 ④为社会做出贡献的人就一定会受到社会尊重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10.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广大青年要坚定理想信念,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勇做时代的弄潮儿,在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在为人民利益的不懈奋斗中书写人生华章!为此,青少年应当( ) ①立足自身,着眼发展,在新时代实现自我价值的最大化 ②坚定理想,努力奋斗,在奉献社会中走出自我狭隘天地 ③珍惜时代,锐意进取,发挥机遇在个人成长中的决定作用 ④投身实践,服务人民,将奉献社会作为人生的最大价值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1.老龄化、独一代、流动时代、“指尖”社会……当这些元素叠加,我们看到的不仅有“空巢老人”“异地养老”的心酸与烦恼,还有现代节奏下两代人相处模式的变化与挑战。或许,我们无力改变“分离两地”的状态,也无必要重拾“几代同堂”的生活方式,但至少我们可以经常与父母联系,让父母感受到子女的存在,获得精神上的慰藉。这告诉我们( ) 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②社会意识应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而变化 ③社会意识的变化独立于社会存在的变化 ④创新推动生产关系的变革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2.下表反映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 中国化成果 形成时间 回答的问题 毛泽东思想 二十世纪四十年代 进行什么样的革命、怎样进行革命和建设 邓小平理论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 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 科学发展观 二十一世纪初 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二○一七年 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表明( ) ①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在社会发展中实现统一 ②理论的升华在量变与质变的交替转换中实现 ③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④矛盾不断产生又不断解决,推动着事物在曲折中发展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①④ 13.作为继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农村改革的又一重大制度创新,“三权分置”实行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置并行,以顺应农民保留土地承包权、流转土地经营权的意愿。从历史唯物主义角度看,这一改革( ) ①遵循了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②遵循了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 ③反映了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④推动了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A.①④ B.②③ C.②④ D.①③ 14.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从2018年起,甘肃全面推开农村“三变”改革,通过股份制改革,盘活农村自然资源、存量资产和人力资本,使农民通过股权来增加收益,拓宽增收渠道。这表明( ) A.调整不合理的生产关系能解放生产力 B.上层建筑的变革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 C.劳动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D.改革是解决社会基本矛盾的主要方式 15.香港回归20年的实践证明:以基本法为基础的“一国两制” ,是一项伟大的制度创新,它既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和领土完整,也充分照顾香港的特殊情况和港人利益,并有力地促进了香港的繁荣稳定。这表明( ) ①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就能推动社会进步 ②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③先进的社会意识能正确预见社会发展趋势 ④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6.2017年10月1日起施行的《无证无照经营查处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共十九条,主要调整了无证无照经营的查处范围,明确了部门监管职责,是转变监管理念加强事中事后监管、保障“先照后证”改革顺利实施的重要举措,有利于提高监管效率,促进创业创新。可见,《办法》的出台和实施是基于( ) ①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 ②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推动作用 ③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 ④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7.我们决胜全面小康,在保持经济增长的同时,更重要的是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困,有始有终解决好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突出问题。材料观点是基于( ) ①坚持群众观点是成功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保证 ②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是一致的 ③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引导者 ④人民群众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8.习近平主席指出,要多推有利于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的改革,保障和改善民生没有终点,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下列观点最接近习近平主席讲话精神的是( ) ①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报任安书》) ②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荀子·王制》) ③夫民者,国之根也,诚宜重其食,爱其命。(《三国志·吴书》) 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岳阳楼记》)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9.如何处理快递产生的包装物,成了全社会需要共同面对的问题。武汉某高校学生脑洞大开,把快递盒回收改造成礼品盒、收纳盒等创意物品,再免费赠予学生使用。把快递盒回收再利用进一步佐证了( ) ①人们多样的价值选择是创意取得成功的源泉 ②事物的多重属性是满足人们不同需要的前提 ③学生的创意从根本上推动了事物价值的转变 ④事物价值的实现建立在物与人关系的基础上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20.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中国共产党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判断的变化( ) ①是基于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②体现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反作用 ③反映了新时代我国基本国情已发生根本变化 ④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利为民所谋的价值追求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满分40分) 21.(16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要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坚持人人尽责、人人享有,坚守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预期,完善公共服务体系,保障群众基本生活,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不断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形成有效的社会治理、良好的社会秩序,使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是针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作出的实事求是的重大判断,对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1)结合材料,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知识,谈谈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认识。 (2)请从方法论的角度为如何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提3条合理化建议。 22.(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921年,中共一大在浙江嘉兴南湖的一条游船上胜利闭幕,会议庄严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小小红船承载千钧,播下了中国革命的火种,开启了中国共产党的跨世纪航程。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是“红船精神”的深刻内涵,也是中国革命精神之源。“红船精神”源于历史,植根于中华文化沃土,吮吸着中华文化的丰富营养成长壮大,又跨越时空,贯穿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始终,昭示着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 2017年10月31日,习近平总书记带领新当选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专程到南湖瞻仰南湖红船。90多年间,秀水泱泱,红船依旧;时代变迁,精神永恒。在新时代,“红船精神”被注入新的内涵、得到新的阐释,它永远是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新时代的青年应该做“红船精神”的弘扬者和践行者,推动承载着中国人民伟大梦想的航船驶向光辉的明天。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结合材料,运用价值观的知识,说明新时代的青年应如何弘扬和践行“红船精神”。 23.(12分)在思想道德建设探索和实践中,出现了“好人好事不白干,换成积分存起来!”的道德银行,好人好事的积分不仅能兑换物品还能收获相应的荣誉。此举引起了广泛的争论,有的人反对,有的人支持。 反对者认为: 长期以来,“君子行善不图回报”是我国伦理道德传统的主流,一个文明的社会应该提倡无私奉献,不图回报,只有不求回报的道德奉献才是真正高尚的道德行为。道德崇尚的是奉献,新时期谈道德回报是道德的一种倒退…… 支持者认为: 道德回报是道德行为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公正合理的社会应该是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社会。如果一个社会好人得不到好报,恶人受不到惩罚,道德就会失去了感召力。 此举可以呼吁、带动、引导更多的爱心人士参与到志愿服务活动中,营造“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良好社会氛围,加快推进精神文明建设…… 对于道德回报你是支持还是反对,请用人生价值的有关知识阐明理由。 答案 BDCBC DABBD ADAAD CADBD 21.(1)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也随之发生转化,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②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的论断,是党坚持群众观点,走群众路线的体现,有利于更好地坚持人民的主体地位,保障人民权益。③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党中央根据人民不同时期的需求和客观实际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作出的实事求是的重大判断,是正确的价值判断和正确的价值选择。 (2)①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切实保障群众基本生活。②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要做好量的积累,为实现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③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要抓住主要矛盾,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22.①弘扬和践行“红船精神”,要坚定理想信念,用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和规划人生道路。②要准确把握“红船精神”的深刻内涵,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自觉投身到为人民服务的实践中去。③要弘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在劳动和奉献中实现人生价值。④要弘扬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永不懈怠,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 23.赞成。①人的价值是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的统一,人的价值的一个方面在于享受价值,得到社会对自己价值的承认,从而实现对自我的满足。不能只强调个人对社会的奉献,而轻视甚至否定社会对个人的回报。②要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人生价值。道德活动是通过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反映出来的,道德回报有利于增强道德的驱动力和感召力。③倡导公平公正的道德回报,建立完善的道德回报机制,有利于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发展。 反对。①人的价值就在于创造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即通过自己的活动满足社会、他人以及自己的需要。②劳动和奉献社会的实践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必由之路,也是拥有幸福人生的根本途径。即使道德行为没有得到回报,这种奉献也是有意义的,其精神值得赞扬。③倡导无私奉献,不图回报的道德行为,有利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提高人民的思想道德水平。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