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湖北省沙市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湖北省沙市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解析版)

湖北省沙市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 政治试题 一、选择题(每个2分,共30题,60分)‎ ‎1.恩格斯说:“人们远在知道什么是辩证法以前,就已经辩证地思考了,正像人们远在散文这一名词出现以前,就已经在用散文讲话一样。”这说明 A. 哲学是在人们生活实践中自发形成的 B. 哲学智慧产生于人类的生活和实践 C. 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 D. 哲学是与人类同时产生的 ‎【答案】B ‎【解析】‎ ‎【详解】恩格斯说:“人们远在知道什么是辩证法以前,就已经辩证地思考了,正像人们远在散文这一名词出现以前,就已经在用散文讲话一样。”这说明哲学智慧产生于人类的生活和实践,B正确且符合题意;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哲学不是在人们生活实践中自发形成的,A 错误;C正确但与题意不符,排除;哲学并不是与人类同时产生的,D错误。故本题答案选B。‎ ‎2.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包括 ‎①哲学对具体科学有没有指导作用的问题 ‎②意识和物质的辩证关系问题 ‎③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 ‎④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哲学基本问题主要是研究思维与存在、意识与物质的关系问题,在内容上表现为两者之间的对立统一问题,从对立的方面是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③入选;从统一的方面是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④入选;“哲学对具体科学有没有指导作用”只涉及到意识与意识的关系,不体现物质与意识的关系,①不选;“意识和物质的辩证关系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对哲学基本问题的回答,不符合题意,②不选。故本题答案为D。‎ ‎【点睛】本题重点剖析: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问题 ‎(1‎ ‎)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物质和意识谁是本原、谁决定谁的问题,二是物质和意识有无同一性的问题。‎ ‎(2)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是任何哲学都不能回避的问题,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问题属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对基本问题的科学回答,它的基本内容是,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3.在十七世纪,数学统治了哲学,因而产生了笛卡尔、斯宾诺莎、莱布尼茨;心理学统治了哲学以后,产生了贝克莱、休谟和康德;到了十九世纪,在叔本华、斯宾塞、尼采等人的著作中,生物学成了哲学思想的背景。这表明 A. 哲学给具体科学以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 B. 哲学是“科学之母”,是“科学之科学”‎ C. 哲学是对自然科学的最高概括 D. 哲学的发展要以具体科学的进步为基础 ‎【答案】D ‎【解析】‎ 具体科学知识揭示的是自然、社会和思维某一具体领域的规律和奥秘,哲学则对其进行新的概括和升华,从中抽象出最一般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本题是一道以典型材料为背景的题,解题关键是准确把握题中的有效信息,明确题中所考查的知识点,题中中心内容是说“随着数学、心理学、生物学等自然科学的发展,哲学得到了发展,故哲学的发展要以具体科学的进步为基础,D符合题意;A不合题意,B、C表述错误,排除。‎ ‎【点睛】在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问题上,要反对两种错误倾向:一是认为哲学无用,可以不要哲学的“取消论”;二是认为哲学可以取代具体科学的“代替论”。把哲学看作是“科学之科学”,这种“哲学万能论”是十分有害的。哲学与具体科学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并不是整体与部分、多数与少数的关系。‎ ‎4.下列各项选项中,体现围绕哲学基本问题而产生的哲学基本派别对立的是 ‎①“心病终须心药治,解铃还需系铃人”与“天不变,道亦不变”‎ ‎②“世界是一团永恒燃烧活火”与“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 ‎③“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与“理在事先,理生万物”‎ ‎④“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与“黄金无足色,白璧有微瑕”‎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此题考查哲学基本派别的相关知识。哲学基本派别对立即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对立。“心病终须心药治,解铃还须系铃人”蕴含的哲理是联系的观点,“天不变,道亦不变”蕴含的是静止的观点,二者没有体现哲学基本派别的对立,①不符合题意;“世界是一团永恒燃烧的活火”认为“火”是世界的本原,唯物主义观点,“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认识“吾心”是世界的本原,属于唯心主义观点,二者体现了哲学基本派别的对立,②符合题意;“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强调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的,“理在事先,理生万物”强调意识是世界的本原,二者体现了哲学基本派别的对立,③符合题意;“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蕴含的哲理客观唯心主义观点,“黄金无足色,白璧有微瑕”蕴含的矛盾的对立统一观点,二者没有体现哲学基本派别的对立,④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C。‎ ‎5.英国哲学家毕尔生认为,万物都在运动,但只是在概念中运动。这一观点 ‎①认为运动是物质的运动 ‎②认为运动是无条件的、绝对的 ‎③认为运动是静止的特殊状态 ‎④具有唯心主义倾向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概念是意识的形式,万物只是在概念中运动是唯心主义的表现,①不选、④入选;“万物都在运动”说明毕尔生看到了一切事物毫不例外在运动中,即看到了运动的绝对性,②入选; 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③错误,且材料未体现静止现象,③不选。故本题答案为C ‎6.孟子说:“万物皆备于我。”下列选项与这句话所蕴含的世界观一致的是 ‎①天地合万物生 ‎②形者神之质,神者形之用 ‎③存在即被感知 ‎④宇宙即吾心,吾心即宇宙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D ‎【解析】‎ ‎“万物皆备于我。”是主观唯心主义观点,③④项与其所蕴含的世界观一致;①②项属于唯物主义观点,与题目所蕴含的世界观不一致;正确选项为D。‎ ‎【点睛】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哲学的两个基本派别)。‎ 根本分歧:物质和意识谁是世界的本原 基本观点: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唯心主义认为,意识是本原的,物质依赖于意识,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而是意识决定物质。‎ ‎7.“天上的一切星宿,地上的一切陈设,总之,构成大宇宙的一切物体,在心灵以外没有任何存在;它们的存在就是被感知或被知道。”下列选项中与以上说法相一致的是 A. 未有此气,已有此理 B. 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 C. 气者,理之依也 D. 万物运动皆为心动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构成大宇宙的一切物体,在心灵以外没有任何存在,这一观点把人的主观精神(如人的目的、意志、感觉、经验、心灵等)夸大为唯一的实在,当成本原的东西,认为客观事物以至整个世界,都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故D符合题意。A属于客观唯心主义,B、C属于朴素唯物主义,均与题意不符。‎ 考点:唯心主义及其形态 ‎8.“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幸福,强求得到的不一定能使自己更幸福,这是命。此观点属于 A. 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B.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观点 C. 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D. 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答案】A ‎【解析】‎ 题目中“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的观点属于客观唯心主义,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是:把客观精神(如上帝、理念、绝对精神、绝对观念等)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认为现实的物质世界只是这些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故A选项与题意相符。其他三项表述均不是客观唯心主义,排除。本题选A。‎ ‎【考点定位】客观唯心主义 ‎【名师点睛】唯心主义的基本形态 内部派别 ‎ 主要区别 ‎ 例证 ‎ 主观唯心主义 ‎ 把人的主观精神(人的目的、意志、感觉、经验、心灵)夸大为唯一实在,认为客观世界依赖于人的精神 ‎ 万物皆备于我;心外无物;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我思故我在;存在即被感知;物是观念的集合 ‎ 客观唯心主义 ‎ 把客观精神(上帝、理念、绝对精神)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认为现实世界是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 ‎ ‎“8”就是发;喜鹊报喜;彗星出现乃不祥之兆;指纹、手相、星座、生肖、风水决定人的命运;理生万物、理主动静;上帝造万物 ‎ ‎9.有专家指出,人类的活动破坏了地面的地质结构,这是自然灾害的破坏性加大的重要原因.说明 A. 人类的活动要尊重自然,做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B. 人类活动对自然界的发展起阻碍作用 C. 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客观的 D. 意识对事物的发展具有阻碍作用 ‎【答案】A ‎【解析】‎ ‎【详解】从材料中“人类的活动破坏了地面的地质结构”因而自然灾害的破坏性加大可知需要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即做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A正确且符合题意,入选。人类活动对自然界的发展有时起促进作用、有时起阻碍作用,B观点片面;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生产方式,而材料涉及的是地理环境,C不选;意识不是直接起作用,而是通过人的实践活动对事物的发展具有促进或阻碍作用,D不选。故本题答案为A。‎ ‎10.十九大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写入党章。在新的历史时代条件下,在改革开放的实践中,我国形成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党最可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由此可见 ‎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的顶峰 ‎②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和发展 ‎③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的概括和总结 ‎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今时代精神的精华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②④‎ ‎【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成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但不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的顶峰,①说法错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和发展,不是对马克思主义的概括和总结,③说法错误;②正确且符合题意;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真正的哲学,是当今时代精神的精华,④正确且符合题意;故本题答案选D。‎ ‎1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不是偶然的,它有着深厚的阶级基础和理论来源。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主要是 ‎①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思想 ‎②生物进化论 ‎③黑格尔的辩证法思想 ‎④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教材基础知识的理解与识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德国古典哲学,其中主要是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马克思批判地吸取了黑格尔的辩证法思想的合理内核和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基本内核,创立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①③适合题意;②④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的自然科学基础,不适合题意;故本题答案选B。‎ ‎【点睛】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有着深厚的阶级基础、自然科学基础和理论来源。‎ 阶级 基础 无产阶级的产生和发展 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迫切需要指导自己行动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自然 科学 基础 三大发现: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生物进化论 从哲学上概括自然科学的成就,全面、深刻地揭示自然界唯物辩证性质的条件已经成熟 理论 来源 德国古典哲学,其中主要是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 批判地吸取了黑格尔的辩证法思想的合理内核和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基本内核,创立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12.马克思主义哲学之所以是革命的,就在于它 A. 是“改变世界”、指导人类解放的科学 B. 把握了时代的脉搏 C. 正确反映了物质世界本质和规律 D. 来自于实践又经过实践的反复检验 ‎【答案】A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基础知识,考察学生的记忆能力。马克思主义哲学之所以是革命的,就在于它是“改变世界”、指导人类解放的科学。故A选项表述正确入选。BC选项表述与题意不符,D选项表述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的观点。故故本题答案选A。‎ ‎【考点定位】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13.“天人合一”是太极核心理念也是中国一个古老的哲学命题,强调人与自然密切相连不可分割。这一观点的现实意义在于能够引导人们 ‎①承认人与自然的客观联系 ‎②尊重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 ‎③征服自然,命令自然,创造自然 ‎④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规律。‎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天人合一”中的“天”指自然界,“人”则指人的思想、意志、愿望,“合一”就是要求两者统一、协调,因而要求我们把人与自然统一起来、不是对立起来,①入选;尊重自然、而不是破坏自然,②入选;“征服自然”是把主观愿望凌驾于客观世界之上,“创造规律”是无视规律的客观性,③④都是唯心主义的表现,不选。故本题答案为A。‎ ‎14.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由此看出物质的唯一特性是 A. 普遍性 B. 运动 C. 客观实在性 D. 能动性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概括了宇宙间一切客观存在着的事物和现象的共同本质,而不是指某一种具体的物质形态,故C符合题意,A与题意不符。运动是物质的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故B排除。意识活动具有能动性,故D与题意不符。‎ 考点:世界的物质性 ‎15.赫拉克利特说,世界是-团永恒的活火,在一定的分寸上燃烧,在一定的分寸上熄灭。它包含的哲学道理有 ‎①世界是物质的 ‎②物质是运动的 ‎③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 ‎④规律是可以认识和改造的。‎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通过对名言、谚语、古文诗词等传统文化蕴含哲理的理解,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赫拉克利特说,世界是一团永恒的活火,在一定的分寸上燃烧,在一定的分寸上熄灭。这体现了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①②③适合题意;规律是客观普遍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④错误;故本题答案选A。‎ ‎16.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其中“客观实在”是从 A. 自然界中抽象概括出来的共同属性 B. 社会事物中抽象概括出来的共同属性 C. 万事万物中抽象出来的共同属性 D. 万事万物的总和 ‎【答案】C ‎【解析】‎ 本小题考查的是物质。没有难度,只是对基础知识的再现。“客观实在”是万事万物中抽象出来的共同属性,A、B、D是不科学的 ‎17.下列属于物质范畴的是 ‎①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十五周年 ‎②2012年伦敦奥运会 ‎③科学发展观 ‎④我国制定的探月“嫦娥”计划 ‎⑤袁隆平领导研发的“超级稻”杂交良种 A. ①②③ B. ①②⑤ C. ①③④ D. ③④⑤‎ ‎【答案】B ‎【解析】‎ ‎【详解】物质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十五周年”是政治现象,“2012年伦敦奥运会”是文化现象,“袁隆平领导研发的‘超级稻’杂交良种”是经济现象,三者都属于社会存在,属于物质的范畴,①②⑤入选;“科学发展观”属于科学理论,是人们关于事物本质规律的反映,是意识范畴,③不选;“我国制定的探月‘嫦娥’计划”属于人们对事物未来的预见,是意识范畴,④不选。故本题答案为B。‎ ‎18.“一切存在物、一切生活在地上和水中的东西,只是由于某种运动才得以存在、生活。”对这句话的正确理解有 ‎①意识是运动的承担者 ‎②运动是物质的派生物 ‎③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 ‎④物质是运动的,物质离不开运动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答案】C ‎【解析】‎ ‎①选项错误,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②选项表述错误,运动是物质存在的方式。题目中,一切存在物、一切生活在地上和水中的东西,只是由于某种运动才得以存在、生活,这说明了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物质是运动的,物质离不开运动;故③④入选。选C。‎ ‎19.王夫之说:“静者静动,非不动也。静者含动,动不舍静”。下列观点与之相符的是 A. 运动和静止都是绝对的 B. 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的 C. 静止是绝对的,运动是相对的 D. 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答案】D ‎【解析】‎ 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运动变化中,没有不运动的物质,因而运动是无条件的、永恒的和绝对的;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暂时的,故D说法正确,符合题意;ABC说法均错误。故本题答案选D。‎ ‎【考点定位】绝对运动与静止的关系 ‎【名师点睛】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关系:运动是绝对的、永恒的、无条件的,静止是相对的、暂时的、有条件的;动中有静,静中有动,整个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体。只承认运动,不承认静止是相对主义和诡辩论;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是形而上学不变论。‎ ‎20.“创客”,是指出于兴趣与爱好,努力把各种创意转变为现实的人。人能产生各种创意,是因为人的意识活动具有 A. 主体差异性 B. 社会历史性 C. 主动创造性 D. 直接现实性 ‎【答案】C ‎【解析】‎ 因为意识活动有主动创造性的特点,所以人能产生各种创意,并指导人们动手把创意变为现实,C项符合题意;意识活动具有主体差异性,但这不是人能产生各种创意的原因,A项不合题意;社会历史性是实践的特点,不是意识活动的特点,B项不合题意;实践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意识活动没有这个特点,D项不合题意。答案选C。‎ ‎【点睛】意识活动的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 ‎①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意识不仅能够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不仅能够“复制”当前的对象,而且能够追溯过去、推测未来,能够创造一个理想的或幻想的世界。‎ ‎②意识活动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是人能够认识世界的重要条件.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没有不可认识之物。‎ ‎21.“日出东海落西山,愁也一天喜也一天;遇事不钻牛角尖,人也舒坦,心也舒坦。”这是《孝子》电视剧的片尾曲,它能唤起正能量。可见正能量 ‎①具有能动性,能给人们带来信心和力量 ‎②具有反作用,能对人体生理活动进行调节控制 ‎③有指导作用,能将人们的愿望直接变成现实 ‎④具有创造性,能创造出独立于物质之外的精神。‎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正能量是一种正确的意识,它可以通过人的实践活动推动客观事物的发展,“愁也一天喜也一天”启示人们不为生活的困难所吓倒,乐观地看待前进中的挫折、对未来充满信心,①入选;“人也舒坦,心也舒坦”则强调积极的情绪可以带来身心健康,即意识能对人体生理活动进行调节控制,②入选;③没有看到意识不能孤立起作用、必须通过人的实践活动推动客观事物的发展,③不选;“创造出独立于物质之外的精神”是唯心主义的表现,④不选。故选A。‎ ‎【点睛】本题难点剖析:正确理解意识的作用 ‎(1)按性质,意识的能动作用和物质的决定作用是两种不同性质的作用,物质的决定作用是前提,是第一性的;意识的能动作用受物质决定作用的制约,是第二性的,二者不可混淆、不可颠倒。‎ ‎(2)按表现,意识作用具有二重性,正确的意识对事物发展起促进作用,错误的意识对事物发展起阻碍作用。‎ ‎(3)按特点,意识作用具有间接性,即意识不是直接对客观事物发生作用,而是通过人的实践活动起作用。‎ ‎22.去年全国自然灾害以风雹为主,部分地区还遭受了干旱、洪涝、地震、低温雨雪冷冻、山体滑坡和泥石流等灾害,上述材料说明 A. 自然界是由上帝控制支配的 B. 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有其自身的变化规律 C. 世界是物质的 D. 天灾不由人,人在自然界面前是无能为力的 ‎【答案】B ‎【解析】‎ ‎【详解】A是客观唯心主义的表现,不选;D是形而上学的表现,否认了人的主观能动性,不选;“去年全国自然灾害以风雹为主”说明了自然灾害的发生存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规律,B正确;世界是物质的还表现为人类社会的物质性,C正确但不如B项更准确。故本题答案为B。‎ ‎23.下列选项中属于规律的一组是 ‎①月亮绕地球转 ‎②新陈代谢 ‎③大雁冬天南飞春天北来 ‎④生物体的自然选择,适者生存 ‎⑤一年四季春夏秋冬的变化 ‎⑥商品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⑦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 ‎⑧苹果落地 ‎⑨市场商品的价格时涨时落 ‎⑩水往低处流 A. ①②⑨ B. ③④⑧ C. ⑦⑧⑩ D. ②④⑥⑦‎ ‎【答案】D ‎【解析】‎ ‎【详解】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①不合题意,是现象,不是规律。②符合题意,新陈代谢是人体的代谢规律。③不合题意,大雁冬天南飞春天北来是现象。④符合题意,适者生存是规律。⑤不合题意,一年四季春夏秋冬的变化是现象。⑥符合题意,商品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是价值规律。⑦符合题意,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是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⑧不合题意,苹果落地是现象。⑨不合题意,价格时涨时落是现象。⑩不合题意,水往低处流是现象。故选D。‎ ‎24.据《人民日报》载文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因地制宜,区分不同地域、不同发展阶段的不同情况,实施分类指导,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根据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群众的承受能力科学制定规划,循序渐进地加以推进。上述观点的哲学依据是 A. 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生产方式都是客观的物质的 B. 农村的生产力比较落后 C. 人类不是从来就有的 D. 劳动使人结成了社会联系并形成了社会关系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材料中“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因地制宜,区分不同地域、不同发展阶段的不同情况,实施分类指导,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体现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尊重客观实际情况,故A项符合题意,可以入选;B、C、D三项不是哲学方面的依据,不合题目要求,故不能入选。因此,答案是A项。‎ 考点:本题考查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25.“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这说明 ‎①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都是有规律的 ‎②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都遵循同样的规律 ‎③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都是古今不变的 ‎④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都是循环往复的 A. ③④ B. ①③ C. ②④ D. ①‎ ‎【答案】D ‎【解析】‎ ‎【详解】“人有悲欢离合”体现了社会规律的普遍性与客观性,“月有阴晴圆缺”体现了自然规律的普遍性与客观性,①入选;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都是客观的物质世界的规律,它们的表现形式有所不同,自然规律是在自然界各种不自觉的、盲目的动力相互作用中表现出来的,社会规律则必须通过人们的自觉活动表现出来,②不选;规律是客观的,又是有条件的,认为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都是古今不变的是错误的,③不选;“循环往复”否认了新事物代替旧事物的总趋势,④错误。故本题答案为D。‎ ‎26.我国古典小说《三国演义》写诸葛亮用木马车运粮,而不用汽车;《西游记》中的孙悟空七十二般变化,就是变不出一辆坦克车,这是因为 A. 人们的立场不同,对同一事物的认识也就不同 B. 古代文学家思想保守,不善于联想 C. 意识的内容来自客观事物 D. 人们的思想意识是发展变化的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意识是物质的反映,意识的内容来自于客观事物。题中《三国演义》时期没有汽车,所以在小说里没有汽车的描述。故本题答案选C。人们的立场不同,对同一事物的认识不一定不同。A说法错误。代文学家思想保守,不善于联想不是原因。B错误。D正确但不符合题意,应排除。故本题答案选C。‎ 考点:本题考查意识的内容。‎ ‎27.下列各项中属于意识的是 ‎①思维②头脑③唯心主义④生态建设⑤工作计划 ‎⑥生产关系⑦鬼神⑧梦中的黄山 A. ①③⑤⑦⑧ B. ①②④⑤⑥⑧ C. ①②④⑥⑧ D. ①③④⑤⑥⑦‎ ‎【答案】A ‎【解析】‎ ‎【详解】思维是比较深刻意识,①入选;唯心主义是一种哲学思想、是理论化的意识,③入选;工作计划是对未来的预见与安排,⑤入选;鬼神是一种错误的意识,⑦入选;梦是一种特殊的意识,⑧入选;头脑是人体的物质器官,生态建设是一种实践活动,生产关系是一种客观的不给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社会存在,都是物质现象,②④⑥不选。故本题答案为A。‎ ‎【点睛】本题重点剖析:意识的形式 ‎(1)按性质,有正确的意识(如科学理论)与错误的意识(如鬼神)。‎ ‎(2)按水平,有肤浅的意识(如感觉与印象)与深刻的意识(如思维)。‎ ‎(3)按内容,有对当下的意识(如幸福感)与对未来的意识(如计划、理想)。‎ ‎28.不论人的感觉或人的思维,不论正确的认识或错误的认识,不论人们对现实的感受或对过去的思考、对未来的预测,从物质和意识的关系的角度考察,其共同点是 A. 都是人的意识 B. 都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直接反映 C. 都是根源于物质的 D. 都是意识的表现形式 ‎【答案】C ‎【解析】‎ 不管是正确的意识还是错误的意识,都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都是客观存在通过生活和实践的环节进入人脑、并在人脑中加工改造的结果。离开了客观存在,意识既不能产生,也不能发展。故世界上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C适合题意;其他选项均错误。‎ ‎【点睛】意识是人脑的机能,并不意味着有了人脑就一定有意识;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并不意味着意识在任何情况下都能正确反映客观事物;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并不意味着意识与客观事物会完全一致,客观世界中没有的东西,意识能反映出来,恰恰说明了意识对客观存在的反映是一种能动的反映,不是照镜子式的机械反映。‎ ‎29.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用中国发明的焰火,组成29个脚印,象征第29届奥运会走向中国,走向北京。而线路选择北京的中轴线,相当于穿越了中国古老的历史。从皇城到鸟巢,从古代到现代。这个充满寓意的想象说明 A. 想象的内容是主观的,它来源于创作者的灵感 B. 想象的形式是主观的,但它的内容却来源于客观事物 C. 想象会对人的内心世界产生一种激励作用 D. 意识对物质有反作用,并在一定条件下能动地创造出某种物质 ‎【答案】B ‎【解析】‎ 想象的内容是客观的,来源于客观存在,A项错误;想象的形式是主观的,但它的内容却来源于客观事物,B项正确;想象未必都对人的内心世界产生激励作用,C项不选;意识没有直接现实性,并不能创造出某种物质,D项不选,故本题答案应为B。‎ ‎30.“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在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我们要把民族精神教育纳入国民教育全过程,纳入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从哲学上讲,这是由于 A. 意识依赖于物质,并对物质发展有促进作用 B. 正确意识对事物的发展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C.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离不开物质 D. 正确意识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 ‎【答案】B ‎【解析】‎ ‎【详解】意识的反作用有两种情形,对物质发展可能起促进作用、也可能起阻碍作用,A不选;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是一种正确的意识,“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正是基于正确的思想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发展起促进作用,B入选。材料体现的是意识的反作用,未体现物质的决定作用,C不选;D颠倒了物质与意识的关系,是唯心主义的表现。‎ 二.非选择题(4题,31题8分,32题10分,33题10分,34题12分,共40分)‎ ‎31.上个世纪末,美国“发现”号航天飞机曾与俄罗斯“和平”号空间站进行了最后一次对接飞行,阿尔法磁谱仪实验是这次飞行的重要目的之一,其目的是证实宇宙是否存在“反物质”;另据报道,科学家已经用实验证实了“反物质”的存在,例如发现反粒子具有与正常粒子相同的质量,但带有相反的电荷。‎ 材料中的“反物质”是物质吗?“反物质”的存在是否否定了世界的物质性原理?‎ ‎【答案】(1)材料中提到的“反物质” 不同于哲学上讲的物质,它是指具体的物质形态。‎ ‎(2)哲学上讲的物质是指万事万物的共性——客观实在性。自然科学中的“物质”与“反物质”是具体的物质形态。“反物质”的存在不仅没有否定世界统一于物质这一原理,而且更进一步证实了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 ‎【解析】‎ ‎【分析】‎ 本题以科学实验发现反物质的存在为背景材料,考查对物质概念、物质与具体物质形态、世界的物质性原理等知识的理解。对物质概念的理解关键是理解物质的唯一特性客观实在性,这是万事万物的共性。哲学上讲的物质与物质的具体形态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不要混淆。反物质是物质的具体形态,不是物质本身,反物质被科学实验证明存在恰好说明世界统一于物质原理的正确性。‎ ‎【详解】(1)本题要求回答材料中的反物质是哲学上讲的物质吗?‎ 要清楚平时我们生活中讲的物质以及材料中的反物质,都是指具体的物质形态,不是哲学上讲的物质。‎ ‎(2)本题要求回答反物质的存在是否否定了世界的物质性原理。‎ 科学研究证明反物质的存在,不仅没有否定世界的物质性原理,而且更进一步证实了世界的物质性原理的正确性。即物质是指万事万物的共性——客观实在性,世界的统一性在于物质性。‎ ‎【点睛】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是从物质和意识、统一性和多样性辩证关系的高度对世界本质的根本理解,它是指多样的世界万物是有统一性本质的,这个统一性本质是物质,物质是不依赖于意识的在时间和空间中有规律地永恒运动着的客观实在。‎ ‎32.发展必须是遵循自然规律的可持续发展,尊重自然,呵护自然,人与自然相协调,这样的发展才是可持续的发展;各地情况不同,在发展速度上需要因地制宜,不能“一刀切”;要像对贫困宣战一样,坚决向污染宣战,要用铁规、铁腕来强化污染治理,全民积极行动起来,用零容忍的态度攻克污染防治问题,才能守住碧海蓝天,保卫人类美好的家园。‎ 结合材料,运用“人与客观规律的知识”说明我们在发展过程中如何实现绿色发展。‎ ‎【答案】①规律的客观性要求我们必须按客观规律办事,不能违背规律。我们的发展必须是尊重自然规律的可持续发展,这样才能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使人与自然和谐发展。(②在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们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规律为人类造福。我们在守住碧海蓝天,保卫人类美好家园的过程中根据各地不同的情况,因地制宜全民动员起来,用铁腕来治理污染,净化环境。③要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既尊重自然,又要呵护自然。‎ ‎【解析】‎ 要求结合材料,运用“人与客观规律的知识”说明我们在发展过程中如何实现绿色发展。实现绿色发展必须按规律办事,必须全民动员齐心协力。知识要求要与绿色发展相结合,回答出:①规律的客观性要求我们必须按客观规律办事,不能违背规律。尊重自然规律才能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使人与自然和谐发展。(②在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们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规律为人类造福。③规律是具体的有条件的,我们要根据各地不同的情况,因地制宜来治理污染,净化环境。④要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既尊重自然,又要呵护自然。‎ ‎33.电子阅读方兴未艾的背后,“快餐式阅读”也不可避免地成为了主流,在这种趋势的背后,我们看到的却是浮躁的情绪和闭塞的视野。“快餐式阅读”随着现代人生活节奏的加快而兴起,并越来越受到青少年的青睐,但这种阅读方式带来的弊端也是显而易见的,君不见多少青少年为了追求“悦读”而弃华章名著于不顾,只选择那些图文并茂,抑或只有单纯图片、视频的电子读物。长此以往,不仅会使青少年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退化,乃至逐渐丧失独立思考的能力,更有甚者还会变成没有思想的“空心人”。这就像吃饭一样,如果偶尔吃顿“快餐”,细细品味,肯定别有一番风味。但现在却有越来越多的人误把“快餐”当成“正餐”,天天吃、顿顿吃。殊不知“快餐”固然好吃,却不及“正餐”有营养。毕竟快速的阅读、海量的信息无法承受提升自我、传承文明之重。倘若阅读浅薄化、快餐化、功利化在全社会蔓延,势必会造成整体国民文化水平的“营养不良”。‎ 结合材料运用意识能动作用的知识,说明我们该如何克服“快餐式阅读”的局限。‎ ‎【答案】①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阅读书籍应着眼于提升自我人文素养,而不应仅仅以休闲消遣为目的。 ‎ ‎②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阅读应有所取舍,选择优秀的文化作品,重视深层精神思索。 ‎ ‎③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通过汲取优秀文化作品的营养,催人向上,使人奋进。 ‎ ‎④意识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提高阅读质量,提升认识能力,以更好地改造世界。‎ ‎【解析】‎ ‎【分析】‎ 本题以电子阅读方兴未艾的背后,“快餐式阅读”也不可避免地成为了主流为话题设置相关情境,从《生活与哲学》角度设置相关问题,考查考生对意识的能动作用等知识点的把握,着重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 ‎【详解】本题考查意识能动作用的知识,设问指向我们该如何克服“快餐式阅读”的局限。作答时注意本题的答题范围为“意识作用”,落脚点是克服“快餐式阅读”的局限性的措施,注意认真阅读材料,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并结合相关理论知识进行分析。结合材料进行分析,主要从意识的作用的以下角度: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意识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具有指导作用进行分析。‎ ‎【点睛】收敛性试题主要特点是设问中的知识范围要求很具体,或者具体到某一个知识点,或者具体到一个知识模块。但也有个别试题,会涉及知识的迁移和借用,这就需要学活、用活知识,做到融会贯通。解题思路:读取设问时要把握三点:知识范围(注意答案有时看似超出范围要求,这里有个知识的渗透和借用问题)、待分析的事件、答题角度。收敛性试题的主要思路是:以所要求的知识范围为依据,到材料中寻找相关信息,并有理有据地组织答案;如果所要求的原理用完后仍有重要信息没有分析,就要考虑知识的迁移和借用了。‎ ‎34.2018年,我们将迎来改革开放40周年。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40年的改革开放使中国人民解决了温饱,实现了小康,逐步富裕起来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改革开放深刻改变了中国和中国人民的命运,而中国自力更生的快速发展,是对世界作出的最大贡献。40年来,中国经济社会实现了奇迹般的发展,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达到9.9%,2016年已经达到11.2万亿美元,中国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比例达到四分之一,超越主要发达国家成为拉动世界经济增长最强大的一支力量。改革开放40年来取得的成就,是中国人民立足中国大地、基于自身国情的成功探索,是中国人民凭着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闯劲和滴水穿石的韧劲,以“摸着石头过河”的开创精神,一步一步艰苦奋斗取得的成就。‎ 结合材料,分析我国是怎样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取得改革开放伟大成就的?‎ ‎【答案】①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实出发。中国的改革开放是立足自身国情,尊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成功探索;‎ ‎②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中国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是中国人民凭着逢山开路、遇水搭桥的闯劲和滴水穿石的韧劲,以“摸着石头过河”的开创精神,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的结果;‎ ‎③要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改革开放“摸着石头过河”是不断探索尊重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结合的过程。‎ ‎【解析】‎ 此题以我国改革开放40年取得的巨大成就为背景材料,考查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相关知识。设问要求“结合材料,分析我国是怎样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取得改革开放伟大成就的?”属于措施类试题。考生在解答此题时,首先要明确此题的知识范围为“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知识,属微观考查。然后结合材料中我国改革开放40年来的具体做法分别从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实出发;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要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等方面进行具体分析即可。‎ ‎【点睛】如何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1.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经过调查研究,找出事物本身固有的规律性,作为我们行动的依据。‎ ‎2.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 ‎3. 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 ‎4. ‎ 既要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又要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 ‎5. 在联系、发展中全面把握客观实际和规律,坚持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