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01 发布 |
- 37.5 KB |
- 12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河南省信阳市第六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6月月考政治试题
2019-2020学年高二下期6月份考试 政治试题 一.选择题。(25×2=50分) 1.2018年9月2日巴西国家博物馆发生火灾,90%的文物被焚毁。2018年11月16日腾讯与巴西博物馆将共建“数字巴西国家博物馆”,根据数字资料重新制作复制品。未来观众可使用腾讯QQ浏览器“识你所见”或者腾讯“博物官”小程序扫描现存的图片资料,便捷获得相应的文物数字资料。该项合作将让全中国乃至世界人民有更多机会了解这些珍贵的文物资料。腾讯与巴西博物馆的合作说明 ①人们在实践中创造文化并享用文化 ②文化越来越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③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 ④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可以通过文化活动实现统一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2.2019年12月13日,是我国第6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某校开展了以“纪念与未来”为主题的读书活动。这项活动,有利于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增强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有利于引导学生把握人生道理,实践人生追求。这是因为 ①优秀文化能够塑造人生 ②文化对人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③有文化修养才会有崇高的道德 ④文化能促进社会的全面发展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3.苏州山塘街有着1100多年的历史,有“姑苏第一街”的美称;胡同是开封的一大特色,开封市区内有不少具有浓郁特色的街巷胡同,素有“七角八巷七十二胡同”之说。这些古街胡同都承载着悠久而厚重的历史文化记忆。近年来,结合国家政策和本地发展需要,两地都加大了对古街胡同的保护和重建。这体现了 ①文化创新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②人民群众的需要是文化发展的根基 ③两地对发展本地文化的自觉与自信 ④传统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 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4.中国国家地理杂志近期有一篇《不做民族文化的绝响》的文章,写的正是创造于遥远年代的建筑已经在一次次隆隆作响的城镇化进程里再难寻觅其影像,传统古村落所蕴含的传统建筑风貌、地方文化习俗等正遭受着不同程度的破坏,所以必须加强保护。这是因为 ①加强传统古村的保护可以给相关部门带来较高的旅游价值和经济效益 ②传统古村落体现着文化的多样性特征 ③保护传统古村落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④传统古村落文化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5.李克强考察严复故居并赞誉严复:以一颗“中国心”“放眼看世界”,不因循守旧、故步自封,不老子天下、自以为是,汲取人类一切精神养料,吸纳世界所有文明成果。严复曾引赫胥黎所言:“读书得智,是第二手事。唯能以宇宙为我简编,各物为我文字者,斯真学耳”。从文化生活角度看,这启示我们: ①文化交流借鉴是推动文化发展的根本途径 ②文化创新既要继承传统又要博采众长 ③要求同存异,重视文化多样性 ④对待外来文化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6.“不断开辟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新境界!”2018年5月4日,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发出时代强音,为改革发展的理论指导定调。习近平指出,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仍然要学习马克思,学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确保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巨轮始终沿着正确航向破浪前行。“不断开辟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新境界!”我们青年一代就要 ①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②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上有作为、有成效 ③用经典涵养正气、指导实践,提升文化自信 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A. ①③ B. ①② C. ②④ D. ③④ 7.文物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重要象征,文物承载灿烂文明,传承历史文化,维系民族精神,具有很高的艺术、精神研究、欣赏、历史等价值。近年来我国深化文物保护利用体制机制改革,切实做好文物保护利用各项工作。保护文物是基于文物 ①是一个国家最持久最深层的力量 ②是促进经济与社会发展的优势资源 ③是传承革命文化的重要途径 ④是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厚滋养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8.2018年国庆节期间,中央电视台《中国民歌大会》第三季与观众见面。民歌是人生百科,一曲悠远的民歌唱出生活情态、民间智慧、历史文化、优美景色和人际情感的生生不息。民歌有着鲜明的地域和民族特色,当自己家乡的民歌响起,其中熟悉的、真挚的乡情乡韵就会唤起人们浓浓的思乡愁。这表明 ①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②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是特定的现实的反映 ③各族人民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有强烈的认同感 ④我们要推动民歌在继承的基础上不断创新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③ 9.清明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也是慎终追远、緬怀逝者的日子。同时,清明节还有“清白做人、明理修身”的 “励志节”意义。这说明 ①民族节日蕴含着道德伦理等文化因素 ②应通过民 族节日提高公民科学文化修养,弘扬时代新风 ③庆祝 民族节日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④通过民族节日,可 以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10.《习近平用典》热销全国,其中习近平主席引用了《礼记·中庸》中的“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展望中法关系。这告诉我们处理中法关系要 ①平等交流,充分吸收对方文化 ②求同存异,促进两 种文化相互包容 ③增强自信,彰显文化优越地位 ④理解个性,互相尊重文化差异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1.在G20 杭州峰会期间,《最忆是杭州》音乐晚会受到了中外嘉宾的高度赞誉。晚会不仅有《春江花月夜》《高山流水》等我国传统经典曲目,更有《天鹅湖》《欢乐颂》等国 外经典文艺作品,再加上炫酷的舞美、灯光等现代演绎, 整台晚会如梦似幻,精彩绝伦。这说明 ①文化多样性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 ②文化多样性是文化创新的重要基础 ③文化多样性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④文化创新就是各种文化的相互融合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2.“我家两堵墙,前后百米长。德义中间走,礼让站两旁……”这是央视春晚歌曲《六尺巷》。这首 歌来源于康熙年间宰辅张英对安徽桐城邻居“让出三尺”的故事。歌曲传唱后,人们纷纷前往实地领悟,体会 其互敬礼让、和谐包容、进退有度的文化内涵。这告诉 我们 ①传统文化体现了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 ②文艺创作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③大众传媒在文化传播中发挥重要作用 ④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并且享用文化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3.巴勒斯坦青年哈比巴拉在中国留学,毕业后将中医及诊疗方法带回家乡悬壶济世。巴西老人塔瓦雷斯孜孜不倦研究中国,撰写了关于中国的8本书籍和500多篇文章,做了数百场关于中国的演讲,让众多巴西人在认识上走近中国。材料表明 ①教育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 ②文化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 ③我国传统文化博采众长 ④中华文化逐渐成为世界的主流文化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4.60多位人权专家学者在“第五届跨文化文权国际研讨会”上表示,要重视文化多样性,反对单一文化化霸权主义人权解读,在各种不同文化传统的平等对 话和交流中形成人权国际共识。这是因为尊重文化多样性 ①能使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 ②是一个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根基 ③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 ④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5.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在埃塞俄比亚宣布,将中国申报的 “二十四节气”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二十四节气”成功申遗 ①是因为它对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有重要意义 ②能集中展示民族文化,集中表达民族情感 ③表明文化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 ④是因为它是人类共同的财富,不属于哪个民族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6.2019央视春晚播出期间,亿万观众通过电视、网络多台全景观看、参与,真正实现了荧屏内外全球联欢。这表明,大众传媒 ①能够最大限度地超越时空的局限 ②渠道多、方法灵活、意义丰富、反馈及时 ③是当今时代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 ④具有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7.在谈到中美之间文化差异时,一位美国媒体人曾说,美国文化是“横”的,历史短,电影中喜欢谈未来;中国文化是“竖”的,历史悠久,电影中喜欢讲历史,如果“横”“竖” 加在一起将会很有力。如果“横”“竖”加在一起,更有利于 ①中美文化相互学习借鉴,丰富两国文化内涵 ②促进中美文化交流,相互融合、走向同一 ③消除中美文化差异,推动两国文化创新与发展 ④增进中美人民相互理解,促进两国合作与发展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8.2019“中拉文化交流年”以“请进来”和“走出去”作为两大主线,通过举办演出、展览、论坛、电影展映、图书节、经典互译等文化交流活动,在文明互鉴中增进了中拉友谊。这启示我们 ①要热情欢迎各国文化在中国传播 ②要主动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③要积极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 ④要发挥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基础性作用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9.习近平在讲话中强调,如果“以洋为尊”、“以洋为美”、“唯洋是从”,把作品在国外获奖作为最高追求,跟在别人后面亦步亦趋、东施效颦,热衷于“去思想化”、“去价值化”、 “去历史化”、“去中国化”、“去主流化”那一套,绝对是没有前途的!这启示我们 ① 文化发展繁荣必须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② 要立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抵制外来文化的影响 ③ 要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④ 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中共中央关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意见》 全文公布。回答20~21题。 20. 《意见》指出,当前,我国文艺创作呈现出百花竞放、蓬勃发展的生动景象。但在思想活跃、观念碰撞、文化交融的背景下,文艺领域还存在价值扭曲、浮躁粗俗、娱乐至上、唯市场化等问题。为此( ) ① 文化生产应该面向市场,迎合人们的需求 ② 文艺工作者在创作中应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 ③ 国家要加强管理,正确引导,绝不能放任自流 ④ 文化企业应将社会效益作为根本目标,兼顾经济效益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21. 《意见》中强调要把各种文艺惠民措施纳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规划。组织实施基层群众文化建设工程,发挥农家书屋、社区书屋效用,落实乡镇文化站职能。《意见》最直接传递出的信息是( ) A. 保障人民的基本文化权益,丰富其文化生活 B. 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满足人民的精神需求 C. 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导向和示范作用 D. 扩大群众的文化权益,让群众共享文化成果 22. 今日中宣部、全国妇联在中国网络电视台向全社会公开发布了刘学洪等10户全国孝老爱亲“最美家庭”的先进事迹。此项活动的开展旨在( ) ① 建立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思想道德基础 ② 弘扬正气,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3 ③ 传递正能量,决定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④ 营造文明的社会风尚,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3.大型文化类益智节目《中国诗词大会》风 靡全国,“圈粉”无数。《人民日报》发表评论指出,文化是流动的历史,让古代的精粹流入今天的生活,让古人的哲思照耀今人的征程,我们才能怀着自信从容前行。 对此,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①中华文化一直走在世界的前列 ②文化自信离不开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 ③必须尊重和认同传统文化 ④中国的前行需要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精神力量 A. 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4.《当卢浮宫遇见紫禁城》是中国第一部深入探索东西方文化的纪录片,该片用全球化的视野展现文化交流与碰撞,包容差异,将思考隐于绚烂的影像之中,一经播出就受到了观众的喜爱。从文化生活的角度看,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①文化交流、借鉴与融合能够促进文化创新 ②民族文化的个性要通过共性表现出来 ③文化是民族性与世 界性的统一 ④实现文化繁荣必须消除民族间的文化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25.近年来,相声、快板等曲艺从业者借助微信公众号、直播台等媒介,进行传统艺术门类的活态传承,拓宽了曲 4艺术从业路径,增加了受众接触曲艺的途径和方式,使日渐衰落的传统曲艺焕发了新的魅力,赢得了年轻人的青睐。这给我们的启示是 ①优秀传统文化只有不断创新才能更好地传承和发展 ②传播方式的创新比内容的创新更能够满足人民大众的需要 ③借助新的传播手段是传统曲艺满足人民大众需要的重妻办法 ④与现代流行文化融合是优秀传统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A. ②③ B.①④ C.①③ D.②④ 二,问答题(50分) 26.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 材料一:习近平主席指出,我们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就是要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为了和平,我们要牢固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偏见和歧视、仇恨和战争,只会带来灾难和痛苦。相互尊重、平等相处、和平发展、共同繁荣,才是人间正道。 材料二: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壮阔进程中,形成了伟大的抗战精神,中国人民向世界展示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伟大的抗战精神,汇聚了更加磅礴的民族力量,激励着中国人民克服一切艰难险阻,积极投身于现代化建设的伟大事业,为实现民族振兴、国家富强而努力奋斗。正如习近平主席在讲话中强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前进道路上必须弘扬伟大的抗战精神,万众一心,风雨无阻,向着我们既定的目标继续奋勇前进! (1) 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多样性和中华文化包容性的知识,阐述我国在走和平发展道路中应如何处理中外文化间的关系。(13分) (2) 结合材料二,运用中华民族精神的知识,分析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什么要弘扬伟大的抗战精神?(11分) 27 习近平在十九大报告中强调,要健全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审议并通过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纲要》 强调,要坚持用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武装全 党、教育人民,用中国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共 识、汇聚力量。深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和社会诚信建设,增强国家意识、法治意识、社会责任意识,倡导科学精神,弘扬中华传统美德,注重通过法律和政策向社会传导正确价值取向。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作用的知识”说明向社会传导正确价值取向的意义。(12分) 2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纪念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成立29周年暨全国关心下一代工作表彰大会2019年8月25日在京召开。 材料一:广大“五老” (广大老干部、老战士、老专家、老教师、老模范)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实践中,锤炼并形成了坚定的人生理想、崇高的精神风范、优良的工作作风、丰富的人生阅历和高尚的道德品质。老同志们把关心下一代作为新的人生追求,以“忠诚敬业、关爱后代、务实创新、无私奉献”的“五老”精神,孜孜不倦地投入这项战略工程、固本工程、铸魂工程,赢得了全社会的尊敬和爱戴。习近平在指示中强调,我们要弘扬“五老”精神,尊重“五老”,爱护“五老”,学习“五老”,重视发挥“五老”作用,推动关心下一代事业更好发展。 材料二:国家的前途,民族的命运,人民的幸福,是当代中国青年必须和必将承担的重任。当代中国青年要自觉按照党和人民的要求锤炼自己、提高自己,做到志存高远、德才并重、情理兼修、勇于开拓,在火热的青春中放飞人生梦想,在拼搏的青春中成就事业华章。 (1)结合材料一,运用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的知识,说明在新时期,推动关心下一代事业更好发展中要重视发挥“五老”作用的理由。(10分) (2)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生活知识,立足于公民自身实践,为青少年如何“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提两条合理化建议。(4分) 政治参考答案 一, 选择题 BADCD ACADD ADADB BBCDB ACDAC 二, 主观题 26(1)答:坚持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原则,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3分)中外文化间应消除偏见、歧视,平等相处、相互尊重、相互借鉴,共同发展。(3分)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3分)我们要与其他民族文化和睦相处,求同存异,相互理解,平等相处;(2分)我们应在文化交流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的积极成分,兼收并蓄,反对偏见和歧视。(2分) (2) 抗战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突出表现。(2分)弘扬抗战精神,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重要的精神支柱和不竭的精神动力。(3分)弘扬抗战精神,可以动员各族人民投身与现代化建设,提升我国综合国力。(3分)弘扬抗战精神,也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能凝聚全体人民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奋斗。(3分) 27①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影响。向会传导正确价值取向,有利于形成良好社会风气,构建和谐社会。3分 ②文化影响人的认识活动、实践活动和思维方式,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特点,向社会传导正确价值取向,有利于丰富群众的精神生活,增强精神力量;有 利于提高国民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3分 ③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向社会传导正确价值取向,有利 于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3分 ④文化越来越成为 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 的重要因素。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指导经济社会发展的实践,有利于凝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强大力量。3分 28(1)答:①社会主义思想道德,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性质和前进方向,是文化建设的中心环节。重视发挥“五老”的作用,是重视和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要求,有利于促进青少年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4分) ② “五老” 坚定的人生理想、崇高的精神风范以及所形成的宝贵精神,都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生动体现。发挥“五老”的作用,有利于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引导青少年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3分) ④“五老”身上充分展现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发挥“五老”的作用,有利于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提高青少年的道德素质。(3分) (2)答:示例: (1)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武装自己头脑,以良好的科学文化修养促进自身思想道德修养的提升;(2分) (2)坚定理想信念,同时要脚踏实地,开拓进取,为追求崇高的道德目标而努力奋斗。(2分) (本题若从其他角度作答,只要围绕主题,同时结合自身实践,言之有理也可酌情给分)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