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01 发布 |
- 37.5 KB |
- 9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广西宾阳县宾阳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理)试题(Word版)
2018-2019学年广西宾阳县宾阳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理科政治试题 第Ⅰ卷(选择题 每小题2分,共70分) 1.下列属于文化现象的是( ) A.到市场上购物,挑选中意的商品 B.旁听一次价格听证会 C.参加学校举办的艺术节活动 D.就学校周边的环境问题向环保局提出建议 2.我们参观兵马俑,可以从中透视中国古代秦朝社会人们的精神世界和精神生活。这说明( ) A.精神的东西与物质的东西没有关系B.精神的东西就是物质的东西 C.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D.物质活动离不开精神活动 3.恩格斯:“一个民族要站在科学的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列宁:“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毛泽东:“主义譬如一面旗帜。”以上论断共同说明( ) A.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 B.文化决定经济和政治 C.文化对经济发展起积极作用 D.文化反作用于政治经济 4.某公司生产的U盘,在外形设计上由于融合了国画、中国红等文化元素,使之成为具有中国传统文化韵味的艺术品,受到市场的热捧。这体现了( ) A.文化总能推动经济的发展B.文化生产力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C.文化创新决定社会实践的发展D.文化发展要以经济发展为基础 5.“软实力”是同由国家军事、经济力量等组成的“硬实力”相对应的一个概念。一般认为,“软实力”是指精神力量,是文化、制度、价值观念等所谓的软件要素表现出来的能力。强调文化“软实力”是看到了( ) A.国家军事力量在综合国力中已不再重要 B.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 C.文化软实力日益成为综合国力的基础 D.保障人民文化权益的重要性 6.2014年10月,第十一届中国艺术节在山东举行。为办好艺术节,山东省通过各种渠道,让更多的老百姓走进剧场,看到更多更精彩的演出。上述材料主要说明( ) A.文化对人具有深远持久的影响B.不同的地区、民族有不同的文化 C.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相对稳定性D.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7.文化氛围看不见、摸不着,却时时刻刻在影响着人们,下列这首诗中体现的道理与之相对应的一句是( ) A.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B.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C.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D.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8.培育和谐文化,才能实现人内心的和谐。这说明( ) A.文化具有培育和塑造人的功能B.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 C.文化是推动社会发展的精神力量D.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方式和交往行为 9.优秀文化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具有的作用是( ) ①提高人的思想素质 ②提高科学文化素质 ③培养健全人格 ④提供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 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10.“中秋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举国上下同庆中秋节是( ) A.中华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B.中华民族身份的唯一标志 C.世界文化多样性的源泉D.体现了文化的区域性特征 11.就文化而言,“世界因不同而精彩,交流因不同而必要,创新因交流而迸发”。这句话所体现的关于文化的正确观点是( ) ①尊重各民族的文明成果,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②世界上林林总总的文化,都值得我们弘扬 ③文化交流促进各个民族的文化创新④各国应在文化上相互借鉴,共同繁荣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2.目前,全世界有1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人民有饮茶习俗,饮茶人口20多亿。英国人喜爱现煮的浓茶,并放一二块糖,再加少许冷牛奶。美国人不愿为冲泡茶叶、倾倒茶渣浪费时间,因此他们常喝乌龙、绿茶等罐装冷饮茶。俄罗斯人喜爱喝红茶,茶味浓厚。日本茶文化同中国有异曲同工之妙,其方式多以喝清茶为主。不同国家饮茶文化各有差异是因为( ) A.世界各民族的社会实践有共性和普遍规律 B.各民族间经济的和政治的、历史的和地理的等多种因素的不同 C.文化是民族的,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 D.不同民族和国家文化的内容和形式各具特色 13.明朝以后,东北地区俗称“关东”,山东、河南、河北、山西等省人民到关东谋生,对东北的文化变迁产生了极大影响。“闯关东”属于文化传播途径中的( ) A.商贸活动 B.人口迁徙C.教育 D.外出旅游 14.近年来,我国在许多国家成功举办的“中国文化周”“中国文化月”“中国文化年”活动受到普遍欢迎。当你看到反映我国文化走向世界的成就展后要写一篇读后感,需要确定一组符合我国对外文化交流的政策或主张的关键词。你认为下列最准确的一组是( ) A.尊重差异 平等协商 认同外来文化B.相互借鉴 求同存异 提升文化软实力 C.加强交流 文化共享 汲取各国文化D.理解个性 积极创新 舍弃传统文化 15.中国的传统绘画与诗赋、散文、楹联、书法以至篆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形成了诗书画一体的艺术传统,成为与西方艺术风格迥异的东方艺术的代表形式之一。这表明( ) A.传统文化具有历史性 B.传统文化具有稳定性C.传统文化具有继承性 D.传统文化具有民族性 16.我们对待传统思想所采取的正确态度是( ) A.原封不动地承袭B.批判继承,古为今用C.全部抛弃D.正确处理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17.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孝文化由来已久。但封建社会却片面强调“愚孝”,成为束缚人们思想和行为的枷锁。由此看来,应该( ) A.古为今用,推陈出新 B.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C.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D.求同存异,兼收并蓄 18.在城市化快速发展的进程中,我们目睹了太多的城市记忆被抹杀,历史文脉被割裂,地域特色被淡化。而扬州通过古城复兴改善人居,实现传统文化载体与现代城市交相辉映的可持续发展思路,打造出一个充满人文精神的扬州城。这启示我们( ) A.文化继承是发展的前提B.传统文化能提升城市品位 C.传统文化决定城市发展D.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19.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功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诗中蕴含的道理是( ) A.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B.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和基础 C.书本和实践都是文化创新的来源D.文化创作的检验标准在于能否创新 20.从鸦片战争到戊戌变法再到辛亥革命,广东涌现出以容闳、郑观应、黄遵宪、康有为、梁启超,以及孙中山等为代表的一大批引领全国潮流的人物,当时广东文化的先进性和影响力是不容置疑的。直到最近30年的改革开放,广东文化仍旧以新的形态、观念和产品引领潮流。广东文化要保持这一优势,就必须( )①在社会实践基础上,坚持文化创新②继承优良传统,保持地方特色③面向世界,博采众长④把发展文化产业作为当前工作的首要任务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21.目前顶尖的设计师都倾向把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理念结合起来,既展现了中国灿烂的文化,又弘扬了现代理念。这说明文化发展应该( ) ①继承优秀传统文化,才有文化的积累与发展 ②在继承的基础上,充分体现时代精神 ③发挥传统文化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④发展先进文化必须摆脱传统文化的羁绊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③ 22.文化交流像“茶与咖啡的对话”:咖啡不可能代替茶,茶也不可能征服咖啡。对茶的喜好并不妨碍我们也尝试一下咖啡,对咖啡依恋也不妨品品茶的韵味。这启示我们文化往来应( ) A.平等交流、相互借鉴B.积极促进不同文化的融合 C.相互尊重、推陈出新D.尊重发展好本民族文化 23.作为澳大利亚中国文化年的重要视觉艺术展览项目,“心灵的景象——中国当代水墨人物画展”在澳大利亚拉开帷幕。下列关于中澳文化交流的观点中正确的是( ) ①尊重文化多样性,坚持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 ②要充分吸收澳大利亚文化的优秀成果,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③要继承和发展优秀传统文化并不断推陈出新 ④要反对“守旧主义”和“民族虚无主义”倾向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4.孔子的主要言行,经其弟子收集整理编成《论语》一书,这本书成为儒家学派的经典。这说明( ) A.中华文化源远流长B.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C.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D.儒家文化、儒家思想成为中华文化的缩影 25.有一首歌中唱到:“最爱写的字是方块字,做人堂堂正正也像她。”“方块字”是中国独具特色的文字。关于汉字说法正确的是( )①中华民族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 ②中华文明的重要标识 ③中华文化的基本载体 ④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重要见证 A.① B.①②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26.广东信宜镇隆飘色是流传于粤西地区的一种传统艺术活动,而踩高跷则是流行于我国北方的一项传统艺术活动,虽然一南一北,但各有各的精彩。这体现了中华文化( ) A.薪火相传,一脉相承 B.一方水土,一方文化 C.独树一帜,独领风骚 D.百花齐放,推陈出新 27.在人与地域的关系上有种观点认为“水性使人通”“山性使人塞”。从文化特点的角度看,这两句话反映了( ) A.文化的源远流长 B.文化的博大精深C.文化的区域特征 D.文化的包容性 28.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 ) A.团结统一 B.爱好和平C.勤劳勇敢 D.爱国主义 29.之所以要培育和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是因为民族精神的力量是( ) A.传统文化力量的集中体现B.当代文化力量的表现 C.中华文化力量的集中表现D.现代化建设的物质基础 30.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弘扬中国精神可以( )①传播正确价值观,为民族振兴提供物质力量②鼓舞人民团结奋斗,积聚实现中国梦正能量③发挥先进文化作用,规定文化建设的前进方向④凝聚强大精神力量,为国家富强提供重要保证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31.鲁迅说过:“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折射出( ) A.中华民族精神永不泯灭,贯穿于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全过程B.中华民族是最优秀的民族 C.中华民族精神是世界上最可贵的精神D.不同的民族精神有不同的时代特色 32.面对人们对文化需求日益呈现出多层次、多样化、多方面的特点,我们应该( ) A.提供多种类型、不同性质的文化产品B.发展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社会主义文化 C.放任文化市场的自由发展D.取消文化指导思想的一元化 33.当前,有的媒体报道是为了“炒作”而不顾事实,为了“卖点”而不顾品位,为了“轰动效应”而不顾社会效益。这种现象是( ) A.文化产业发展的必然产物B.片面追求文化产业的经济效益的表现 C.大众文化的普遍特征D.文化产业市场化的客观需要 34.根据中央的要求,有关部门将深入持久开展网络淫秽色情等违法有害信息专项整治,大力净化未成年人成长的社会文化环境。因为淫秽色情信息是( ) A.落后文化 B.传统文化C.腐朽文化 D.大众文化 35.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实现中华文化复兴的唯一正确道路是( ) A.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B.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D.马克思主义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30分) 36.所谓正能量,是一切给予人向上,给予人希望和追求,使人行动的动力和感情。当今之中国,各行各业都在呼唤正能量,恪尽职守的好司机吴斌,舍身救学生的女教师张丽莉,勇救女童的“托举哥”周冲,舍己救人的李博亚。种种感动人物,为我们树立道德标杆和价值方向,为社会的正能量鼓与呼。提升个人素质、建筑精神高地,寻找并释放社会正能量,学习我们身边的好人一直是我们这个世界的主流。 运用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相关知识,说明“寻求并释放社会正能量”的依据。(8分) 37.《求是》杂志载文指出,文化是民族的精神命察和创造源泉。中国传统文化积淀了许多有价值的理念和精神,和而不同的理念、勇于担当的精神、经世致用的胸怀、尊师重教的传统、大同社会的理想等等都值得挖掘和弘扬。孔子真知灼见中的持久价值,对当今人们处理人际关系及进行个人修为仍然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古人早有“民为邦本”的思想。孟子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但是传统的“以民为本”的仁政思想有其历史的局限性,重视民众的力量、努力满足民众需求的理念,仍然值得我们借鉴。 结合材料,从“传统文化的特点”角度,说明应怎样正确对待中国传统文化。(6分) 38.2017年8月4日 ,第四届豫剧节在郑州河南艺术中心拉开大幕,与前三届不同,本届在豫京两地展演,其中北京演出25场,郑州演出5场,两地戏迷都可以享受到这次戏曲文化盛宴。豫剧历史悠久,是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但随着多元媒体的发展和人们文化艺术需求的多样化,豫剧格式化表演、难懂的行腔归韵,越来越不适应当代人的审美要求。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观众迅速改变的口味,古老的豫剧,一刻也没有停止过改革。豫剧工作者们将豫剧引入市场机制,把传统戏曲艺术和现代媒体相结合;在继承豫剧优秀传统的基础上,融合其他艺术门类优秀艺术元素,大胆探索创新;立足群众,以群众需求为导向,深入群众生活积累艺术素材,通过多种形式调动群众参与创作和表演。从舞台布景到唱腔舞功,引入西方蒙太奇表现手法,引入西方乐器,将抽象化的舞台表现形象化,将传统戏曲的个人讲故事模式转变为典型环境塑造典型人物,等等。豫剧发展迎来了“又一个春天”。 运用文化创新的途径知识分析怎样推动豫剧的发展。(8分) 39.材料一:当今,世界各国都非常重视培育民族精神,美国以强化“美国精神”为公民教育的重点。俄罗斯近年先后制定了对全民特别是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大纲和法案,力求重振民族精神。韩国的爱国主义教育以政府为主导,推崇“身土不二”,培育“韩国精神”。 材料二:面对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必须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纳入国民教育的全过程,纳入精神文明建设的全过程,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 结合材料回答,如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8分) 宾阳中学2018年秋学期高二段考理科政治试题答案 1.来]解析:A属于经济活动;BD属于政治活动;C属于文化活动,故C符合题意。答案:C 2.解析:ABD说法错误。答案:C 3.解析:材料共同强调了文化的反作用,A不符合题意; B说法错误,经济、政治决定文化;C说法错误,文化有正确与错误之分,所起作用也不同。答案:D 4.解析:A说法错误;社会实践决定文化,故C说法错误;D与题意无关;B正确且符合题意。 答案:B 5.解析:当今世界,各国之间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文化“软实力”越来越重要,故B正确;A错误,国家军事力量在综合国力中始终很重要;C错误,经济与科技实力是综合国力的基础;D在材料中没有体现。 答案:B 6.解析:特定的文化环境、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影响人的行为和活动,D符合题意。[来答案:D 7.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文化的影响,材料体现的是文化潜移默化的影响,“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符合材料的要求,所以选择B。答案:B 8.解析:培育和谐文化,才能实现人内心的和谐,这说明文化具有培育和塑造人的功能,故选A;BD与材料无关;C应该是优秀文化所起的作用。答案:A 9.解析:本题考查优秀文化对人的影响,①②③④从不同角度说明了优秀文化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作用,选D。答案:D 10.解析:“举国同庆中秋节”即庆祝民族节日,A符合;BC说法错误;D与题意无关。答案:A 11.解析:世界上林林总总的文化,有优秀文化,也有落后腐朽文化,我们必须辩证地对待。所以②说法错误。答案: C 12.解析:A与题干要求无关;CD是文化差异的表现,故不符。答案:B 13.解析:“闯关东”实际上是其他省份的人民到关东谋生,这是典型的人口迁徙,故应选B;AC与题意不符,D不是文化传播的途径。答案:B 14.解析:A中的“认同”说法不正确,C中的“各国文化”不正确,D中的“舍弃”说法不合理。 答案:B 15.解析:由与西方艺术风格不同可知,D符合题意。答案:D 16.解析:AC说法错误;D与材料无关;B正确。答案:B 17.解析:AB都是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但材料强调的是封建社会的“愚孝”束缚了人的发展,因此我们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故B符合题意;A与题意不符合;C是对待外来文化的态度;D是指文化的包容性。答案:B 18.解析:材料通过别的城市与扬州的对比,强调要正确处理传统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A正确地表述了两者的关系,符合题意;BC说法太过绝对且与题意联系不紧密;D与题意无关。故选A。答案:A 19.解析:“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功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强调的是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动力,故B正确;A不符合题意;CD说法错误。答案:B 20.解析:④错误,现在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应选D。答案:D 21.解析:传统文化有精华与糟粕之分,其作用具有两重性,③观点错误;发展先进文化应该继承优秀的传统文化,④说法错误;①②符合题意。答案:A 22.解析:B中的“融合”,C中的“推陈出新”以及D都与材料不符,故A入选。答案:A 23.解析:③与题意无关,不选。答案:B 24.解析: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论语》一书是史书典籍,故C正确。答案:C 25.解析:汉字的发明,使中华文明得以传承,标志着中华民族进入文明时代。汉字文化内涵丰富,成为中华各民族人民所通用的文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①②③④都符合题意。 答案:D 26.解析:本题考查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这一知识点。材料中的“一南一北”“各有各的精彩”体现了中华文化“一方水土,一方文化”,故B符合题意。答案:B 27.解析:“水性使人通”“山性使人塞”表明一方水土、一方文化,故C符合题意。答案:C 28.解析:依据教材可知,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故D正确。答案:D 29.解析: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ABD错误。答案:C 30.解析:②④符合题意;①③表述错误,应排除。答案:D 31.解析:“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强调了民族精神贯穿于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全过程,故A符合题意;BC说法错误;D与题意无关。答案:A 32.解析:ACD说法错误,不选。答案:B 33.解析:ACD说法错误,不选。答案:B 34.解析:依据教材的概念可知,淫秽色情信息属于腐朽文化,故C正确。答案:C 35.解析:A属于目标;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是实现中华文化复兴的关键,B不符合题意;马克思主义是指导思想,D不符合题意,不选;C符合题意。答案:C 36.【答案】①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寻找并释放正能量有利于创设良好的社会文化环境。(2分) ② 文化影响人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文化影响人们的社会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寻找并释放正能量有利于人们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促进和谐社会建设。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特点。(3分) ③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寻找并释放正能量,有利于人们在良好的文化氛围中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熏陶,提升个人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3分) 37.①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在保留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本特征的同时应赋予其时代内涵,使其顺应时代的变迁。(3分) ②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应充分认识和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维系民族生存发展中的精神纽带作用,增强人们的价值认同,促进社会和谐稳定。(3分) 38.①文化创新需要在立足于社会实践的基础上继承传统,推陈出新。豫剧要继承了传统文化的优秀部分。豫剧引入市场机制、和现代媒体相结合、引入西方蒙太奇表现手法。(3分) ②文化创新需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豫剧触合其他艺术门类优秀艺术元素,引入西方策太奇表现手法,引入西方乐器。(3分) ③文化创新要坚持正确方向,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豫剧要立足群众,以群众需求为导向,深入群众生活积累艺术素材,通过多种形式调动群众参与创作和表演。(2分) 39.①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最重要的是发挥“主心骨”的作用,即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作用。(2分) ②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2分) ③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正确对待外来思想文化的影响。(2分) ④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2分)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