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01 发布 |
- 37.5 KB |
- 16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政治】河南省天一大联考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试题(B卷)(解析版)
河南省天一大联考2019-2020学年 高二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试题(B卷) 一、选择题 1.2019年国庆节期间,各地组织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迎祖国70华诞系列文化活动,香港青年用歌声、用画笔为香港祝福、为祖国点赞,内蒙古脱贫农牧民绣7000只蝴蝶祝福祖国国富民强……营造了欢乐祥和的节日氛围,丰富了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这表明 ①文化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 ②不同区域有不同的文化环境 ③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现象 ④人们在社会生活中享用文化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答案】C 【解析】①:香港青年用歌声、用画笔为香港祝福、为祖国点赞,内蒙古脱贫农牧民绣7000只蝴蝶祝福祖国国富民强,这表明文化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①符合题意。④:营造了欢乐祥和的节日氛围,丰富了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这表明人们在社会生活中享用文化,④符合题意。②③:选项②③正确,但不合题意,不选。故本题选C。 2.2019年9月18日,西藏举办了《历史的见证》大型文物主题展览。透过毛主席赠送的礼物——翡翠提梁壶,我们能够感受到党和国家领导心系西藏,实现西藏长足发展和长治久安的殷殷之情。材料旨在告诉我们 A.精神产品凝结在一定的物质载体之中 B.参观历史文物可培养人的文化素养 C.自然物的文化意蕴通常是人类赋予的 D.文化是一定社会经济和政治的反映 【答案】A 【解析】A:透过毛主席赠送的礼物——翡翠提梁壶,我们能够感受到党和国家领导心系西藏,实现西藏长足发展和长治久安的殷殷之情。材料旨在告诉我们精神产品凝结在一定的物质载体之中,A符合题意。BCD:选项BCD均不符合题意,不选。故本题选A。 3.新中国成立以来,随着国家财政对文化建设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我国文化事业全面繁荣,文化产业快速发展。2018年,全国居民用于文化娱乐的人均消费支出为827元,比2013年增长43.4%。这进一步佐证了 ①文化经济化趋势明显 ②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 ③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④经济是文化发展的基础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D 【解析】④:由于财政对文化的支持力度加大,文化事业得到全面繁荣,这说明经济是文化发展的基础,④符合题意。③:经济的发展为文化发展奠定物质基础,是人们用于文化的消费支出增加,这表明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③符合题意。①:选项①与题意不符,不选。②:文化有先进文化与落后文化之分,先进的优秀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②错误。故本题选D。 4.1941年,延安市、县在换届中采取了“一人一票”民主选举方式,考虑到大多数选民文化程度不高甚至不识字,于是创造了多种投票方法:识字不多的选民用画圈法、画杠法,完全不识字的选民用投豆法。这说明 A.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 B.文化是政治的集中反映 C.文化是政治的派生物 D.文化水平决定选举方式 【答案】A 【解析】A:题干强调选举之一政治活动与选民的文化素质由密切联系,表明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A符合题意。B:文化是政治的集中反映与题意不符,不选。C:文化是政治的派生物的说法错误,排除。D:文化水平不决定选举方式,D错误。故本题选A。 5.2019年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规划纲要》,明确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方向、目标和任务。《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规划纲要》顶层设计了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的重大项目,其作用在于 ①可以转化为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物质力量 ②促进了大运河成功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③决定着大运河沿线特色文化的形成和发展 ④为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答案】C 【解析】①④:《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规划纲要》顶层设计了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的重大项目,可以转化为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物质力量,为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①④符合题意。②:大运河已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并不是该纲要使其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②不选。③:错在“决定”,③错误。故本题选C。 6.为了让农村娃也像城里孩子一样阳光、自信,多年来,某小学女校长坚持带领师生一起在大课间跳拉丁舞,帮留守儿童找自信。从胆怯到尝试举手,再到抢着上台演讲,孩子们越来越开朗……从中我们能够体会到 ①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 ②文化决定儿童健康心态和性格趋向 ③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 ④优秀文化有助于塑造儿童良好性格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答案】C 【解析】①④:多年来,某小学女校长坚持带领师生一起在大课间跳拉丁舞,帮留守儿童找自信。从胆怯到尝试举手,再到抢着上台演讲,孩子们越来越开朗,这表明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优秀文化有助于塑造儿童良好性格,①④符合题意。②:错在“决定”,错误。③:选项③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C。 7.20世纪七八十年代,人们的主要通信工具是书信和电报,这几乎是那个年代,普通百姓之间进行远距离情感交流的仅有方式。如今,大街上随处可见人们用智能手机刷微博、聊微信,进行语音和视频通信。这充分说明 ①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方式 ②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是相互促进的 ③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 ④文化扩大了人们的交往活动和范围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8.从“固定电话——BB机——大哥大——智能手机”,这是我国通信工具的变迁的历程。从中我们能够体会到 ①科技进步丰富了文化传播的途径 ②现代传媒的强大功能加速了文化传播 ③信息技术改变了文化传播的方式 ④旧的传播方式已经被新的传媒所取代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7.B 8.C 【解析】本题以改革开放40多年来发生多种变化为话题,考查考生有关文化生活知识。 【7题详解】 ①:20世纪七八十年代和现在人们的交往方式发生了变化,这表明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方式,①符合题意。③:20世纪七八十年代人们交往用的主要通信工具是书信和电报,现在大街上随处可见人们用智能手机刷微博、聊微信,进行语音和视频通信,这表明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③符合题意。②:题干并未涉及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的关系,不选。④:题干并未涉及文化扩大了人们的交往活动和范围,不选。故本题选B。 【8题详解】 ②③:我国通信工具的变迁的历程表明信息技术改变了文化传播的方式,现代传媒的强大功能加速了文化传播,②③符合题意。①:题干涉及的文化传播的手段发生了变化,未涉及文化传播的途径,①不符合题意。④:旧的传播方式已经被新的传媒所取代的说法错误,不选。故本题选C。 9.《感动中国》是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打造的一个精神品牌栏目,已经连续举办多年。该栏目通过多种投票方式选取年度感动公众、感动中国的人物和团队,每个人物和团队身上都有一种让观众感到心灵震撼的精神力量。《感动中国》被媒体誉为“中国人的年度精神史诗”。举办该栏目是基于“感动中国” ①能为人的健康成长提供精神食粮 ②始终代表着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③激励人们崇美向善谱写人生乐章 ④对人的全面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B 【解析】①③:每个人物和团队身上都有一种让观众感到心灵震撼的精神力量,这表明“感动中国”能为人的健康成长提供精神食粮,激励人们崇美向善谱写人生乐章,①③符合题意。②: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着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②不选。④ :人的全面发展表现在人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等多方面,“感动中国”有利于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因此,选项④夸大其作用,不选。故本题选B。 10.2019年9月13日是中国传统节日中秋节,身处世界各地的华侨华人用拜月祈福、提灯赏月、园游会、猜灯谜、做月饼等方式欢度佳节。对他们而言,“中秋”是抹不去的文化记忆,更是消不掉的浓浓乡愁。可见 ①民族节目是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 ②透过传统节日可领略民族文化的全貌 ③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独特标识 ④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D 【解析】③④:对他们而言,“中秋”是抹不去的文化记忆,更是消不掉的浓浓乡愁,身处世界各地的华人用不同的方式欢度佳节,这表明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独特标识,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③④符合题意。①:民族文化是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不是民族节目,①错误。②:透过传统节日可领略不同民族文化韵味,而不是全貌,②错误。故本题选D。 11.在电影发展史上,中国元素被越来越多地融入外国影视作品中,主要包括中国的故事题材、武打功夫、风俗习惯、价值观念、演职人员、建筑景观、服装服饰、音乐配音等。材料旨在强调 ①世界文化由不同民族文化共同构成 ②立足于多样性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③不同民族的文化有共性和普遍规律 ④尊重文化多样性有利于世界文化繁荣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D 【解析】③④:中国元素被越来越多地融入外国影视作品中,说明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不同民族的文化有共性和普遍规律,尊重文化多样性有利于世界文化繁荣,③④符合题意。①:选项①正确,但不符合题意。②: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是社会实践,②错误。故本题选D。 12.农历己亥年春节到来之际,多国政要和国际组织领导人发表新春祝福,向全球华人拜年,期待继续同中国发展友好关系,并高度评价华人华侨对当地发展所作贡献。这表明 ①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增强 ②世界对中华文化的普遍认同 ③中国的综合国力不断提升 ④中华文化渗透取得显著效果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B 【解析】①③:多国政要和国际组织领导人发表新春祝福,向全球华人拜年,期待继续同中国发展友好关系,并高度评价华人华侨对当地发展所作贡献。这表明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增强,中国的综合国力不断提升,①③符合题意。②:世界对中华文化的普遍认同的说法欠妥,②错误。④:我们反对文化渗透,反对文化霸权主义,④错误。故本题选B。 苏州素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完成下面13-14小题。 13.为了最大程度还原古代贺冬仪式,12月21日上午,由苏州市姑苏区平江街道主办的“2018姑苏·冬至大如年之贺冬祭祖大典”在泰伯庙隆重举行,为冬至奉上了一道经典的传统文化大餐,吸引了众多市民驻足观看。举办“姑苏·冬至大如年”民俗文化活动的意义在于 ①挖掘传统习俗的经济价值 ②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承 ③以多元文化引领社会发展 ④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4.姑苏区平江街道办在注重“道、孝、祭、礼、俗、乐”的人文意义和民俗特色的同时,又与时俱进地融入了帮扶共建与开放共享的理念,以传统、温情、变革为主题的系列活动,进一步升华了“姑苏·冬至大如年”的文化内涵。这表明传统文化 ①其基本特征有相对稳定性 ②是维系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纽带 ③其具体内涵能够因时而变 ④对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反作用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13.C 14.B 【解析】本题以苏州素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为话题,考查有关传统文化的知识。 【13题详解】②④:举办“姑苏·冬至大如年”民俗文化活动的意义在于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承,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②④入选。①:举办“姑苏·冬至大如年”民俗文化活动意在挖掘传统习俗的文化价值,而非经济价值,①不选。③:以多元文化引领社会发展的说法错误,我国坚持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导向和示范作用,③错误。故本题选C。 【14题详解】 ①③:在传统文化中与时俱进地融入了帮扶共建与开放共享的理念,升华“姑苏·冬至大如年”的文化内涵。这表明传统文化其基本特征有相对稳定性,其具体内涵能够因时而变,①③符合题意。②:题干强调的是传统文化的特征,并未涉及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纽带,②不符合题意。④:题干并未涉及文化对社会发展的反作用,④不选。故本题选B。 15.中国传统文化中所包含的极其丰富的优秀成分,是我们今天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可或缺的宝贵资源。但还有相当一部分传统文化,是小农经济生产方式、封建专制社会的产物,是建立在农耕文明基础上的封建主义文化形态,是根植于“天人合一”信念之上的自然主义和偏重人伦实践的伦理文化。这启示我们,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是 ①移风易俗、改造剔除 ②吸收借鉴、洋为中用 ③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④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D 【解析】③④:题干中强调传统文化既有精华,又有糟粕,对此,我们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③④正确。①:对落后文化应该是改造剔除,①不符合题意。②:吸收借鉴、洋为中用指的是对待外来文化,②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D。 16.为了弘扬优秀传统文化,2017年出台的《关于戏曲进校园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2018年,戏曲进校园活动蓬勃开展,戏曲教育丰富多样,争取实现全国所有大中小学每个学生每年免费欣赏1场优秀戏曲演出。2020年,戏曲进校园实现常态化、机制化、普及化,基本实现全覆盖。戏曲进校园是基于教育 ①是推进传统戏曲创新发展的根本途径 ②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 ③在人的教化与培育上扮演着重要角色 ④是一种更为直接的文化传播手段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答案】B 【解析】②③:戏曲进校园是基于教育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在人的教化与培育上扮演着重要角色,②③入选。①:传统戏曲创新发展的根本途径是社会实践,①不选。④:戏曲进校园是基于教育是文化传播的途径,而非文化传播手段,④错误。故本题选B。 17.古往今来,无数优秀的文学作品都有一个共同点:均是文艺工作者深入基层,体验生活之后真情实感进发的结果。如今,文艺工作者在新时代下,更需要扎根基层、心系群众,这样才能去浮夸骄躁之体会,得真性情之文章。材料旨在告诉我们 ①社会实践是产生优秀文化作品的源泉 ②文艺创作必须深入群众扎根人民 ③文化创作的灵感最终来自作者的才智 ④人民群众是文化创新的真正动力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答案】A 【解析】①②:优秀的文学作品均是文艺工作者深入基层,体验生活之后真情实感进发的结果,文艺工作者在新时代下,更需要扎根基层、心系群众,这样才能去浮夸骄躁之体会,得真性情之文章,这说明社会实践是产生优秀文化作品的源泉,文艺创作必须深入群众扎根人民,①②符合题意。③:文化创作的灵感最终来自社会实践,而非作者的才智,③错误。 ④: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④错误。故本题选A。 18.近年来,某县充分利用文化资源优势,在推行农村综合试验区建设中积极探索文化创新之路,着力繁荣文化事业,发展文化产业,实施文化体制改革,从而引领了社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可见 ①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②社会实践为文化创新提供了丰富资源 ③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 ④促进经济发展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B 【解析】①③ :题干强调该县通过文化创新繁荣了文化事业,发展了文化产业,引领了社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这表明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①③正确。②:题干强调文化创新对社会实践的作用,未涉及社会实践为文化创新提供了丰富资源,②不符合题意。④: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④错误。故本题选B。 19.从文化创新角度看,下列对漫画理解正确的是 ①文化的发展是继承的必要前提 ②要为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精神 ③传统文化是文化创新的立足点 ④传统文化是文化创新的根基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C 【解析】②④:图片反映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丰富营养,另一方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只有注入时代精神,才能焕发活力,②④符合题意。①:文化继承是文化发展的必要前提,①错误。③: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立足点,③错误。故本题选C。 20.2019年8月20日,第十一届全国民族运动会赛会志愿者出征仪式在郑州举行。在出征仪式上,来自20余个少数民族的170余名赛会志愿者,身着自己民族的节日盛装,并用本民族的语言说出“民族的大团结,你我的运动会”。从中我们能够感悟出 ①各民族文化在交流与融合中日益趋同 ②中华文化呈现着各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 ③各族人民对中华文化具有强烈的认同感 ④不同民族服饰文化代表不同民族的性格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C 【解析】②③:来自20余个少数民族的170余名赛会志愿者,身着自己民族的节日盛装,并用本民族的语言说出“民族的大团结,你我的运动会”,可以看出中华文化呈现着各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各族人民对中华文化具有强烈的认同感,②③入选。①:“趋同”说法错误。④:服饰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一个民族的性格,但不能笼统地说“代表”,④说法片面。故本题选C。 21.汉字“春”的演变如图所示。“春”字本义表示在太阳照耀下草木萌发,反映了先民对万物生长靠太阳的朴素认识。春是生机的象征,也是一年的开始。每到春节,各种装饰性的“春”字遍布城乡,成为中国人一年美好希冀的寄托。从材料中可以看出 ①汉字文化内涵丰富,展现了人民的美好追求 ②汉字文化源远流长,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③汉字文化集中表达了民族情感与文化韵味 ④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走过了独特的辉煌历程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A 【解析】②:“春”字从甲骨文到今天的楷体,我们祖先几千年前创造的文字沿用至今,体现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②正确。①:“春”字本义表示在太阳照耀下草木萌发,反映了先民对万物生长靠太阳的朴素认识,每到春节,各种装饰性的“春”字遍布城乡,成为中国人一年美好希冀的寄托,这体现了汉字文化内涵丰富,展现了人民的美好追求,①符合题意。③:庆祝民族节日集中表达了民族情感与文化韵味,③错误。 ④:选项④与题意无关,不选。故本题选A。 22.我国南方高温多雨、耕地多以水田为主,所以当地的农民因地制宜种植喜高温多雨的水稻。而我国北方降水较少,气温较低,耕地多为旱地,适合喜干耐寒的小麦生长。正所谓“种啥吃啥”,长此以往,我国人民便养成了南米北面的饮食习惯。这说明 A.自然环境决定地域文化 B.各地区的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特征 C.经济发展程度影响文化 D.不同地域的文化在交流中渐趋融合 【答案】B 【解析】B:题干强调由于南北的自然环境不同,种植的农作物也不同,逐渐的南北的饮食习惯也不同,这表明各地区的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特征,B符合题意。A:自然环境影响地域文化,但不起决定作用,A错误。 C:题干并未涉及经济发展程度影响文化,C不符合题意。D:题干并未涉及不同地域的文化在交流中渐趋融合,而是强调不同区域的文化各有自己的特色,D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B。 23.佛教文化进入中国后,经过知识分子的共同努力,佛学义理与中国本土文化得以完美融合。最终,本土化的佛家思想同儒家、道家等中国传统思想一起汇入了中华文明的汪洋大海。佛教文化的“本土化” ①体现了中华文化特有的包容性 ②展示了中华文化强大的凝聚力 ③实现了不同文化在和睦中交流 ④增强了对其他民族文化的认同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B 【解析】①③:佛教文化的“本土化”体现了中华文化特有的包容性,实现了不同文化在和睦中交流,①③符合题意。②:佛教文化的“本土化”与展示了中华文化强大的凝聚力无关,②不选。④:对本民族文化是认同,对其他民族文化是尊重,④错误。故本题选B。 24.万人一心,犹不可当,况十万乎!——语出南宋范晔《后汉书》。能用众力,则无敌于天下矣;能用众智,则无畏于圣人矣。——语出西晋陈寿《三国志》。上述古语所体现的中华民族精神是 A.梦想精神 B.创造精神 C.奋斗精神 D.团结精神 【答案】D 【解析】D:上述古语都强调了团结的重要性,所体现的中华民族精神是团结精神,D符合题意。ABC:选项ABC均不符合题意,不选。故本题选D。 25.千百年来,中国人民始终铭记一个朴素的道理:要幸福就要奋斗。在改革开放40周年的重要节点鉴往知来,我们愈发坚信: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宏伟蓝图要靠辛勤汗水才能变为现实。只有顽强拼搏,“撸起袖子加油干”,才能攻克重重难关,创造人世间的一切幸福。这表明奋斗精神 ①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②是推动民族繁荣的强大精神动力 ③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基因 ④体现了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C 【解析】④:千百年来,中国人民始终铭记一个朴素的道理:要幸福就要奋斗,体现了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④符合题意。②: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宏伟蓝图要靠辛勤汗水才能变为现实。只有顽强拼搏,“撸起袖子加油干”,才能攻克重重难关,创造人世间的一切幸福。这表明奋斗精神,是推动民族繁荣的强大精神动力,②符合题意。①: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①不选。③: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基因,③不选。故本题选C。 二、非选择题 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常言道“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儿打地洞”。这看似简单滑稽的言语,蕴藏的却是实打实的真理——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 当孩子呱呱落地,父母选择用什么方式面时孩子的一言一行,给孩子树立怎样的行为示范,特别是和孩子的互动方式都影响着孩子生命早期的成长。“熊孩子”一词近年来屡屡被人提及,原本是形容孩子调皮、岁数小不懂事,后逐渐衍生成为没有受到良好家庭教育的孩子的代名词。熊孩子的背后往往都有“熊家长”的支持,这类家长非但没有给孩子做好榜样,反而在自己孩子做错事情后对他人横加指责,久而久之毁了孩子的一生。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要给孩子讲好‘人生第一课’,帮助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运用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知识,结合材料说明要给孩子讲好“人生第一课”的原因。 【答案】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而这种影响来自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父母的言行举止和对孩子的教育直接影响孩子生命早期的成长,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良好的家风家教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孩子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 【解析】本题以家风家教为情景考查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知识,考查考生阐释和论证的能力。 本题要求运用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知识,结合材料说明要给孩子讲好“人生第一课”的原因。 解答本题,考生可从文化影响人的途径、特点、表现等角度考虑作答。 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9年8月,中国旅游研究院发布《2019上半年全国文化消费数据报告》指出,2019年上半年,各地文化旅游、民俗活动、节庆娱乐等休闲活动精彩纷呈,居民和游客文化消费持续升级。当前文化消费空间体系已从传统的书店、影院、剧场,拓展到艺术区、商场、社区等更多空间,旅游也不再是“坐坐车、拍拍照”,而是升级到更深层次的文化与生活体验,居民和游客都愿意为更高品质、更多元化的文化休闲活动买单。 但我们也要看到,近年来,从“故宫跑”到“文创热”,从博物馆人头攒动到好演出一票难求,从传统文化节目持续火爆到革命历史剧引来收视热潮……人们对精神文化的需求。已经从缺不缺、够不够,升级为好不好、精不精。文化消费能力增长的背后,是百性对消费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文化消费需求端的升级,要求供给端推出更多同新时代相匹配的文化精品,为人们提供更丰富、更有营养的精神食粮。 (1)运用文化生活知识,结合材料分析文化消费持续升级的积极影响。 (2)运用文化创新知识,说明如何从供给端满足人们对精神文化的需求。 【答案】(1)①更好地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需要,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提高生活品质。 ②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促进文化发展繁荣,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 ③提高劳动者素质,推动经济建设,实现文化与经济的良性互动。 (2)①理解人民群众对文化日益增长的需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 ②立足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扎根人民,从群众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汲取营养。 ③继承传统,推陈出新,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转化、创新性发展。 ④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学习和吸收外国文化的有益成果,创作精品。 【解析】本题以文化消费升级为情境,考查文化的作用及文化创新的有关知识,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本题要求运用文化生活知识,结合材料分析文化消费持续升级的积极影响。 解答本题,需要考生仔细研读材料,抓住材料中的关键信息点作答。 针对材料2019年上半年,各地文化旅游、民俗活动、节庆娱乐等休闲活动精彩纷呈,居民和游客文化消费持续升级,文化消费能力增长的背后,是百性对消费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考生可从更好地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需要,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提高生活品质的角度作答。 针对材料当前文化消费空间体系已从传统的书店、影院、剧场,拓展到艺术区、商场、社区等更多空间,旅游也不再是“坐坐车、拍拍照”,而是升级到更深层次的文化与生活体验,居民和游客都愿意为更高品质、更多元化的文化休闲活动买单,文化消费需求端的升级,要求供给端推出更多同新时代相匹配的文化精品,考生可从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促进文化发展繁荣,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的角度作答。 针对材料人们对精神文化的需求。已经从缺不缺、够不够,升级为好不好、精不精,考生可从提高劳动者素质,推动经济建设,实现文化与经济的良性互动的角度作答。 (2)本题要求运用文化创新知识,说明如何从供给端满足人们对精神文化的需求。 本题题目限定是文化创新知识,实际本题考查如何进行文化创新。解答本题,考生可依据教材所学并与材料相结合作答。 考生可从理解人民群众对文化日益增长的需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立足社会实践、继承传统,推陈出新、面向世界,博采众长的角度作答。 2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9年8月21日,第26届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暨第17届北京国际图书节在京开幕。来自95个国家和地区的2600多家展商参展,现场展出30多万种全球最新出版的图书,举办1000多场丰富的出版文化活动。 2019年恰逢新中国70华诞,图博会在着力展现新闻出版业发展成就和新气象的同时,积极发挥促进中外出版文化交流互鉴、紧跟“一带一路”倡议的作用,持续丰富展览内容,提升读者阅读和数字科技体验、提升文创作品多元化,希望充分展示近年来出版业与各文化机构合作取得的多元发展成果。 运用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的知识,说明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的成功举办给我们哪些启示。 【答案】①文化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彩色。 ②尊重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促进个民族文化在交流中传播,推动人类文明吃的进步。 ③坚持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睦相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 ④既要热情欢迎世界各国优秀文化在中国传播,又要主动推动中阿虎文化走向世界,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 【解析】本题以第26届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为情境,考查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的知识,考查考生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 本题要求运用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的知识,说明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的成功举办给我们哪些启示。 本题属于启示类试题,题目限定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的知识。 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展现的是世界各国的文化,涉及到了文化的交流,对待不同文化的态度等,因此,解答本题,考生可从文化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尊重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坚持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欢迎世界各国优秀文化在中国传播,又要主动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的角度作答。 2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在壮阔的发展历史中,中华民族奋斗自强,孕育出伟大民族精神。在不同历史时期,历经变革发展,伟大民族精神的内涵不断丰富。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人民披荆斩棘、砥砺奋进,取得经济社会发展奇迹,也积淀了丰硕的精神财富。改革开放铸就的伟大改革开放精神,体现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紧跟时代、与时俱进,开拓创新、锐意变革,开放包容、合作共赢,不懈奋斗、持续追求等方面,成为当代中国人民最鲜明的精神标识,激励亿万人民砥砺奋进。新时代改革开放再出发,需要继续弘扬改革开放精神,激励我们在新时代创造新的更大奇迹。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改革开放精神与中华民族精神的关系。 (2)运用文化的作用的知识,说明为什么新时代改革开放再出发需要继续弘扬改革开放精神。 【答案】(1)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为中国发展提供了强大精神动力。改革开放精神,既继承和体现了伟大民族精神,又赋予民族精神鲜明的时代特色,极大丰富了民族精神的内涵,是对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 (2)①优秀文化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②改革开放精神作为优秀文化,给人以无穷的精神力量,激励人们不断创造美好幸福的生活。 为人们在新时代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提供不竭的精神动力。 【解析】本题以改革开放铸就伟大改革开放精神为情境,考查中华民族精神及文化的作用的有关知识,考查考生解读信息以及运用所学知识论证问题的能力 (1)本题要求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改革开放精神与中华民族精神的关系。 本题属于说明类试题。 说明改革开放精神与中华民族精神的关系,考生可从改革开放精神是对民族精神的继承、丰富和发展,又赋予民族精神时代特色的角度说明。 (2)本题要求运用文化的作用的知识,说明为什么新时代改革开放再出发需要继续弘扬改革开放精神。 本题题目限定是文化的作用。 解答本题,考生可从优秀文化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改革开放精神作为优秀文化,给人以无穷的精神力量,为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提供不竭的精神动力等角度作答。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