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01 发布 |
- 37.5 KB |
- 15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西藏山南市第二高级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政治试题 解析版
山南二高2018-2019高二第二次月考政治试卷 第I卷(选择题) 一、单选题(每题3分,共20题,60分) 1.2018年新年伊始,我国国家领导人在中国国际电视台(中国环球电视网)开播之际强调,要坚定文化自信,以鲜明的中国视角、广阔的世界眼光,讲好中国故事,让世界认识中国。该要求强调中华文化走向世界需要() ①吸收世界各国的文化成果,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②体现中华文化的民族性,突出自己的个性和特色 ③加强交流互鉴,增进世界各国对我国文化的了解 ④实现民族文化创新性发展,推动中华文化的现代化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要坚定文化自信,以鲜明的中国视角、广阔的世界眼光,讲好中国故事,让世界认识中国,该要求强调中华文化走向世界需要体现中华文化的民族性,突出自己的个性和特色,加强交流互鉴,增进世界各国对我国文化的了解,②③正确且符合题意;应是吸收世界各国的优秀文化成果,①错误;④正确但在材料中未涉及,排除。故本题答案选C。 2.首届世界互联网大会的召开,既为中国与世界互联互通搭建了国际平台,也为国际互联网共享共治搭建了中国平台。两个平台的搭建 A. 拓展了文化传播的空间,增强了中华文化影响力 B. 凸显了民族文化的特点,保障了各民族文化权益 C. 改变了文化传播的手段,促进了世界文化的繁荣 D. 加快了各民族文化融合,重塑了互联网文化秩序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A选项观点正确且符合题意,题中两个平台的搭建,拓展了文化传播的空间,增强了中华文化的影响力,故入选。B选项观点与题意不符,两个平台的搭建并没有凸显民族文化的特点,并不能保障各民族文化权益,故排除。C选项观点与题意不符,题中平台的搭建并没有改变文化传播的手段,故排除。D选项观点与题意不符,题中平台的搭建并没有加快民族文化融合,也并没有重塑互联网文化秩序,故排除。 考点:文化传播 3.吉祥文化是中国人特有的一种文化,在许多中国的民间器物——首饰、绣品、木雕、瓷器上,都可以看到吉祥符号。中国的吉祥文化受到许多外国友人的喜爱,也丰富了世界文化。这告诉我们 ①文化是民族的,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 ②世界人民都认同中华文化,吸收中国的灿烂文化 ③中华文化正在成为世界性文化 ④文化是世界的,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 A. ②③ B. ①② C. ①④ D. ②④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文化是民族的,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同时,文化又是世界的,各民族文化都世界文化的共性和普遍规律。中国的吉祥文化受到许多外国友人的喜爱就说明了这一点。①④符合题意,选C。世界人民不一定都认同中华文化,吸收中国的灿烂文化。中华文化也不能成为世界性文化。②③观点错误,排除。 考点:民族文化与世界文化的关系 4.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重视家庭、重视亲情。“寻找‘最美家庭’活动“吸引了各地群众广泛参与,人们竞相“秀”幸福、“晒”家风、展文明,建设家庭美德、涵养时代家风成为千家万户的自觉追求。寻找“最美家庭”活动 A. 促进了我国经济政治的发展 B. 推动了传统美德的继承与创新 C. 表明传统文化能消除人们认识差异 D. 是涵养传统文化的重要源泉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一定的文化总是要通过一定的形式表现出来。材料中“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重视家庭、重视亲情”传统文化的继承,“涵养时代家风”强调了对传统文化的创新。我国开展最美家庭活动有利于继承传统美德,推动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选B。A与题意无关;C错误,传统文化会影响人们的认识,但是不会消除人们的认识差异;D错误,文化的源泉是社会实践。 考点:本题考查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5.中国成语大会第二季刚刚落下帷幕,第三季又悄然开始,第三季《中国成语大会》邯郸选手直通赛赛启动以来,成语文化热潮再次席卷古城邯郸,为该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营造了浓厚的文化氛围。《中国成语大会》在传统竞赛形式的基础上,融入了更多独特多元的创新构思,充分展现了中国成语独有的语境之美,引发了观众对成语的热议以及全社会对国学文化的思考。上述材料说明 ①文化创新应坚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②文化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活力的保证 ③成语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重要标志 ④大众传媒具有文化传递、共享的功能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D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的是文化创新的意义、大众车传媒的作用的知识。①与题意无关,故不选;“《中国成语大会》在传统竞赛形式的基础上,融入了更多独特多元的创新构思,引发了观众对成语的热议以及全社会对国学文化的思考”说明文化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活力的保证,故选②;汉字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重要标志,排除③;中央电视台的《中国成语大会》让人们对成语有了更多深入的理解,故选④。故答案选D。 6.“中国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毛泽东同志于1958年就提出这样的论断。中医药经过几千年的丰富完善,在世界医药学中无与伦比,也是我国最有原创优势、最有希望取得世界级成果的科技领域。这表明 ①中医文化源远流长,有着悠久的历史 ②中华文化自古至今一直走在世界前列 ③中医文化是中华民族生命力、创造力的体现之一 ④中医文化在展示中国人民的精神世界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中华文化的特点。“中医药经过几千年的丰富完善,在世界医药学中无与伦比,也是我国最有原创优势、最有希望取得世界级成果的科技领域”体现中华文化源远流长,①正确;中医药学是我国古代的中华民族生命力、创造力的体现之一,③正确;②不符合实际情况, 不选;④不选, 因为文学艺术在展示中国人民的精神世界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本题选C。 点睛:中华文化的特征 (1)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是近几年高考的重要内容之一,在选择题中,主要是考查中华文化两个基本特征的区分与判断;在主观题中,主要是分析说明中华文化的特征。需要注意的是,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是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而中华文化的特征还包括中华文化的包容性等。 (2)考查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具体表现:如考查中华文化的区域性、民族性。理解中华文化与中华各民族文化的关系可以联系第三课世界文化与世界各民族文化的关系,以及哲学中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 7.2017年《开学第一课》以“中华骄傲”为主题,引导中小学生从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中寻找中国自信的源泉。开展这一活动有利于 ①加快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 ②弘扬和传播中华民族精神 ③提高公民的科学文化素质 ④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D 【解析】 《开学第一课》以“中华骄傲”为主题,引导中小学生从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中寻找中国自信的源泉。开展这一活动有利于弘扬和传播中华民族精神,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公民的思想道德素质,②④适合题意,排除③;《开学第一课》的开展属于公益性文化事业,不是文化产业,排除①;故本题答案选D。 【点睛】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要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要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推动其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要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文化产业的发展要做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统一。 8.大型政论专题片《将改革进行到底》在央视播出后,在国内外引发收看热潮和强烈共鸣。该片高度浓缩了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进一步坚定了改革的信心和决心。这在一定程度上显示出大众传媒 ①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功能 ②能够最大程度地超越时空的局限 ③是传承、创造文化的能动性活动 ④使文化传播的途径发生根本变革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材料表明大众传媒能够最大程度地超越时空的局限,显示出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功能,①②两项符合题意;教育是传承、创造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大众传媒是传播文化的主要手段,③项观点错误;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不是文化传播的途径,④项观点错误。答案选A。 【点睛】文化传播的途径和手段。 文化传播的途径指的是与人们文化传播相关联的社会交往活动,主要强调的是文化怎样传播的问题。文化传播的手段是指文化传播所借助的媒介,主要强调的是文化靠什么传播的问题。 9.“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继承和发展,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这说明 ①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 ②大众文化在我国文化生活中占主导地位 ③文化创新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④优秀文化对社会的发展起推动作用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④ 【答案】D 【解析】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继承和发展,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这说明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优秀文化对社会的发展起推动作用,①④适合题意;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在我国文化生活中占主导地位,②错误;③不符合材料主旨;故本题选D。 10.2017年8月27日 ,第十三届全运会在天津开幕。本届全运会借助多种手段,生动诠释了“全运惠民、健康中国”的主题,充分体现了“全民全运”的办会理念。开幕式文艺演出大量使用全屏激光投影、全息视频技术,3D技术再加上演员的动态表演,把海河、天津眼、杨柳青年画等天津传统元素展现得淋漓尽致,受到广泛好评。这说明 ①流行元素和高科技手段的介入体现了文化创新的实质即是文化发展 ②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的重要保证,现代高科技已逐渐成为文化创新的动力 ③传统文化在继承基础上不断创新才能赢得广阔的市场 ④传统文化和现代科技的结合,符合人们的生活及审美需求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D 【解析】 文化发展的实质是文化创新,不是文化创新的实质是文化发展,①不选;文化创新的根本动力是社会实践,高科技不是文化创新的根本动力,②不选;海河、天津眼、杨柳青年画等天津传统元素借助创新的手段表现出来而受到欢迎,这说明传统文化在继承基础上不断创新才能贏得广阔的市场,③正确;本届全运会开幕式把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相结合而获得成功,这说明传统文化和现代科技的结合,符合人们的生活及审美需求,④正确,故本题答案选择D。 【点睛】文化创新的根基是传统文化;文化创新的基础、根本途径和动力是社会实践;文化创新的主体是人民群众,文化创新要以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为根本出发点;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创新必须建立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 11.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我国基于人类共同发展提出的理念,这源于中华文明“天下”情怀:从“以和为贵”的和平思想,到“四海之内皆兄弟”的处世之道,再到“计利当计天下利”的价值判断,中华文化薪火相传,绵延不绝。这表明 ①中华文化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创造力 ②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③中华文化具有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基本特征 ④优秀中华传统文化植根于绵延千年的中华民族精神之中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②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中华文化的特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我国基于人类共同发展提出的理念,这源于中华文明“天下”情怀,这表明中华文化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创造力, 中华文化具有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基本特征,①③正确且符合题意;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②错误;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绵延千年的优秀传统文化之中,④颠倒了二者的关系,错误。故本题答案选C。 12.习近平在文艺座谈会上指出,我们当代文艺更要把爱国主义作为文艺创作的主旋律,引导人民树立和坚持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增强做中国人的骨气和底气。之所以要把爱国主义作为文艺创作的主旋律,是因为 A.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立业根基和精神火炬 B. 在当代,爱祖国和爱社会主义本质上是一致的 C. 爱国主义是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 D. 爱国主义是中国人民特有的对祖国最深厚感情 【答案】C 【解析】 勤劳勇敢是中华民族的立业根基,A项说法错误;B项不能说明为什么要把爱国主义作为文艺创作的主旋律,不选;爱国主义是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所以要把爱国主义作为文艺创作的主旋律,C项正确;爱国主义不是中国人民特有的,D项不选。 【点睛】关于爱国主义要注意以下知识点:(1)地位: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贯穿于民族精神的各个方面,其他方面都要体现爱国主义这个主题。(2)作用: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各族人民风雨同舟、自强不息的精神支柱。(3)特点:爱国主义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共同的要求,也有不同的具体内涵。(4)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拥护祖国统一。 13.《推进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倡议沿线各国建立教育共同体,“通过教育合作交流,培养高素质人才,推进经济社会发展,提高沿线各国人民生活福祉,是我们共同的愿望。通过教育合作交流,扩大人文往来,筑牢地区和平基础,是我们共同的责任”。这对文化交流与发展的启示是 ①求同存异,避免不同文化的分歧 ②理解个性,呈现多元共生的局面 ③平等交流,维护人类文化的生态平衡 ④相互借鉴,辩证分析不同文化的优劣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①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通过教育合作交流,培养高素质人才,推进经济社会发展,提高沿线各国人民生活福祉,是我们共同的愿望。通过教育合作交流,扩大人文往来,筑牢地区和平基础,是我们共同的责任”。这启示我们文化交流与发展要理解个性,尊重多样,平等交流,维护人类文化的生态平衡,②③适合题意;文化具有多样性,文化竞争并不排斥文化合作,①错误;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④错误;故本题答案选B。 14.在北京开幕的首届两岸汉字艺术节,旨在通过两岸共同搭建汉字艺术交流平台,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增进两岸同胞情意。这说明 ①传统习俗是两岸人民的精神纽带 ②两岸人民对中华传统文化具有强烈的认同感 ③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④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①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在北京开幕的首届两岸汉字艺术节,旨在通过两岸共同搭建汉字艺术交流平台,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增进两岸同胞情意。这说明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两岸人民对中华传统文化具有强烈的认同感和归属感,②④适合题意,排除①;③说法正确但材料没有体现,排除;故本题答案选C。 【点睛】相对稳定性≠鲜明的民族性。 相对稳定性是从纵向的角度及历史的角度来说的,是指一个民族的文化由过去到现在具有历史继承性;而鲜明的民族性是从横向角度来说的,是指一个民族的文化区别于其他民族文化的不同之处,注意把二者区分开来。 15.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也是我们党战胜一切艰难困苦的重要法宝。正如习总书记一再强调“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要进一步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就必须大力弘扬延安精神。把艰苦奋斗精神一代一代传承下去。当前,弘扬艰苦奋斗精神的时代价值在于 ①与传统道德相承接 ②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 ③加强科学文化修养 ④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答案】D 【解析】 ①选项不是弘扬艰苦奋斗精神的时代价值。③选项错误,与题意不符。题目中,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也是我们党战胜一切艰难困苦的重要法宝,当前,弘扬艰苦奋斗精神的时代价值在于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故②④入选。选D。 16.2018年春节,大型文化节目《经典咏流传》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首播。节目形式新颖,“和诗以歌”,增强了经典诗词的艺术感染力,深受观众喜爱。山区孩子演唱《苔》的天籁之声感人至深,著名歌手演唱的《墨梅》获得网民广泛点赞……这反映传统文化的传承 ①要以开发创新为目的和归宿 ②既要不忘本来又要创新思路 ③要以满足群众需求为价值导向 ④以现代传播手段的运用为前提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文化的传承、发展与创新的知识。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①说法错误。对传统文化的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④表述错误。节目形式新颖,“和诗以歌”,增强了经典诗词的艺术感染力,深受观众喜爱。这反映传统文化的传承,既要不忘本来又要创新思路,又要以满足群众需求为价值导向,②③符合题意。故选C。 17.基层是最好的课堂,群众是最好的老师。“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给我们带来的不仅是下基层采访和有质量的稿件,更带来了思想上的净化和心灵上的震撼。这表明 ①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②文化创新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③人民群众是文化创造的主体 ④文化在交流中传播、在继承中发展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①④ 【答案】B 【解析】 本题是下基层采访。可看出社会实践推动文化创新的发展。故②项错误。④项不符合题意故排除。本题选B项。 18.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要“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①旨在落实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②有利于保障各少数民族的自治权 ③要筑就民族之魂、汇聚民族力量 ④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要加强民族团结,筑就民族之魂、汇聚民族力量,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③④适合题意;①不是这样做的目的,排除;各少数民族的自治权说法错误,排除②;故本题选D。 19.在2017年4月举行的第27届阿布扎比国际书展上,介绍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诠释中国梦、中国道路、中国模式的5400多册优秀图书集中亮相,吸引大批外国读者驻足阅读。中国优秀图书吸引外国读者 ①反映了中国文化得到外国读者的普遍认同 ②丰富了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和价值内涵 ③说明了各民族文化具有共性与普遍规律 ④显示了中国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在不断增强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查文化的民族性与世界性、文化交流的意义。中国优秀图书吸引外国读者,说明了各民族文化具有共性与普遍规律,也显示了中国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在不断增强,③④ 正确且符合题意;①说法太绝对,说法错误,错在“普遍”;中国优秀图书吸引外国读者并不能丰富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和价值内涵,②错误;故本题答案选D。 20.围棋发源于中华大地,已有数千年历史。围棋是整个中华民族血脉交织、沁骨入髓的情愫。由简单到复杂,由单一到多样,由游戏到思想,围棋的思维沉淀了无数先人的智慧。材料说明 ①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载体 ②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③中华文化求同存异、兼收并蓄 ④围棋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集中表达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①符合题意,“围棋是整个中华民族血脉交织、沁骨入髓的情愫”体现了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载体;②符合题意,“围棋发源于中华大地,已有数千年历史,围棋的思维沉淀了无数先人的智慧”体现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③不符合题意,材料并没有涉及中华文化的包容性;④错误,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中华民族精神的力量。故本题答案为A。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非选择题 21.材料一中国传统文化中有“自强不息”“以和为贵”等精神特质。为中华民族自强于世界民族之林提供了有力的精神滋养。今天,中国传统文化依然能以自己独特的魅力,助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材料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最伟大的梦想。”这是国家主席习近平对“中国梦”的深刻解析。中华民族的今天,正可谓“人间正道是沧桑”。中华民族的明天,可以说是“长风破浪会有时”。所以要实现国富民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事业,需要弘扬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 (1)结合材料一,运用传统文化的相关知识,分析中国传统文化为什么依然能以自己独特的魅力,助推民族复兴的实现。 (2)结合材料二,从《文化生活》角度阐明,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对实现国富民强,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重要性。 【答案】(1 )①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能够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以自己独特的魅力,推动“中国梦”的实现。②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中国传统文化是维系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能够为中华民族自强于世界之林提供有力的精神滋养。③植根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中华民族精神,是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 (2)①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纽带、精神支柱和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②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是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 【解析】 (1)该题考查传统文化的基本特征、中华民族精神等知识点,原因类试题,所以关键是回答相关的意义类语言,考生可以从传统文化的相对稳定性(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基本特征,同时其具体内涵又能够因时而变,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鲜明的民族性(中国传统文化是维系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能够为中华民族自强于世界民族之林提供有力的精神滋养)、以及中华民族精神的作用(是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是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等角度进行分析。 (2)本题的切口不大,直接考查学生对中华民族精神相关知识的理解与记忆。对于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学生可从爱国主义的核心以及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等方面去阐述;对于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原因,学生可从其必要性(中华民族精神与中华民族的关系)以及重要意义方面去分析说明。 【考点定位】传统文化的基本特征,中华民族精神 【高分方案】1.快读材料抓中心。在审材料时首先需要运用快速阅读法,边阅读边理解,迅速了解材料所反映的主体对象、性质状态、因果关系等。其中最重要的是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词语(题眼),提炼中心,归纳主题,围绕中心做文章。 2.阅读设问抓关键。命题的意图、指向、要求等均在设问中,考生必须仔细审读设问,抓住关键词语,读懂题意,才能准确把握命题意向。一些材料多、文字长、信息量大、层次结构复杂的论述题,不妨先审设问,再返回去对照阅读材料,有了设问的指向和提示,就很容易抓住材料的中心观点。 3.回归教材选依据。从记忆中搜索那些与材料、设问相关的理论知识,选定解题的依据:包括教材中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观点和时事知识。 4.紧扣题意作解答。一要注意把握答题角度,抓住中心和关键,切忌离开材料和设问泛泛而谈;二要体现辩证思维,要全面、准确、发展地看问题;三要做到观点和材料紧密结合,根据观点分析材料,通过材料推导、印证观点;四要言简意赅,具有逻辑性,恰当使用政治术语。 2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近年来,中国创意产业发展迅猛。这其中“现代设计”功不可没。现在许多国家政府与经济部门都已经意识到,推动经济与文化的发展,实际需要两种生产力:如果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那么以艺术与文化为依托的“现代设计”就是第二生产力。但是中国现在是设计方面的“山寨大国”,一味的模仿意味着创意衰竭。创意经济的竞争最终是文化的竞争。 请你从文化创新的角度说明,中国创意如何走出困境? 【答案】①要立足于社会实践,从实践出发,这是中国创意走出困境的根本途径。②要继承传统,推陈出新。要在实践基础上对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又要体现时代精神,“推陈出新、革故鼎新”。③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在社会实践基础上,学习和吸收不同民族文化优秀成果,博采众长。 【解析】 【分析】 本题以中国创意产业发展迅猛为话题设置相关情境,从《文化生活》角度设置相关问题,考查考生对文化创新的途径等知识的把握,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 【详解】本题设问指向从文化创新的角度说明,中国创意如何走出困境,实际是考查文化创新的途径。解答时首先明确知识范围: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文化创新要继承传统、推陈出新,面向世界、博采众长;然后调动运用上述知识,结合中国创意走出困境进行分析,实现理论与材料的结合。 2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国古诗词中既有修身明志的警言佳句,也有风花雪月的绵柔细语,在中国文化史上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是中国灿烂文化遗产中的瑰宝,是中华文化发展的根基。 《中国诗词大会》是由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自主研发的一档大型演播室文化益智节目,是央视首档全民参与的诗词节目,节目以“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为基本宗旨,力求通过对诗词知识的比拼及赏析,带动全民重温那些曾经学过的古诗词,分享诗词之美,感受诗词之趣,从古人的智慧和情怀中汲取营养,涵养心灵,激发了大众对历史和传统文化的兴趣,甚至诗词创作热情,增加了观众对传统文化的敬畏之心、自豪之情。《中国诗词大会》不仅吸引了国内媒体的关注,也引起了外国媒体的报道。 结合材料,运用中华文化的有关知识,说明央视播出《中国诗词大会》节目的积极影响。 【答案】①彰显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②继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促进中华文化的复兴与发展;③促进中华文化的传播,提高中华文化的影响力,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④提升公民综合素质,树立民族文化自信与文化自觉,培育和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提高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增强民族凝聚力。 【解析】 本题要求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央视播出《中国诗词大会》节目的积极影响,此为意义类试题。首先分析设问,要求调用的知识是“中华文化”,中华文化的知识包括:中华文化的特征;继承和发展中华文化。分析的问题是《中国诗词大会》这个节目的影响,属于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手段。然后分析设问:“古诗词在中国文化史上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是中国灿烂文化遗产中的瑰宝,是中华文化发展的根基”,说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通过节目可以彰显中华文化的这一特征;“重温那些曾经学过的古诗词,分享诗词之美,感受诗词之趣,从古人的智慧和情怀中汲取营养,涵养心灵”,是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繁荣;“增加了观众对传统文化的敬畏之心、自豪之情”,体现了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民族精神,体现了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提升民族凝聚力。最后整合,注意要符合“意义”类问题的答题格式。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