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人教版必修三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考点强化练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人教版必修三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考点强化练

考点强化练十三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1.“扶”的甲骨文(伸手抓持的人),表示一个人伸手搀着另一个人。有的甲骨文简化字形,突出搀着的手。“扶”字出现得这么早,可见在生产力并不发达的远古社会,人们结伴劳作,人与人相互扶持是必不可少的。这表明(  )‎ ‎①互助扶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②汉字是中华文化的基本载体 ③团结统一的民族精神植根于中华文化之中 ④文化的发展能推动经济的繁荣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解析:“扶”字出现得这么早,可见在生产力并不发达的远古社会,人们结伴劳作,人与人相互扶持是必不可少的,这体现了汉字是中华文化的基本载体,相互扶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①②当选;③与材料主旨不符;④错误,文化有先进健康与落后腐朽之分,先进健康的文化能推动经济的繁荣。‎ 答案:A ‎2.回文诗是中国文苑一朵奇葩,如《春》正读:莺啼岸柳弄春晴,柳弄春晴夜月明。逆读:明月夜晴春弄柳,晴春弄柳岸啼莺。品味回文诗,我们可以感受到(  )‎ ‎①古典诗词意境高远、难以逾越 ②汉字文化内涵丰富,风格独特 ③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独树一帜 ④文学典籍浩如烟海,兼收并蓄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解析:古典诗词不是不可以逾越的,要用发展的观点看待文化的发展,①不选;中国奇特的回文诗体现了汉字文化内涵丰富,风格独特,②正确;仅古典诗词就有着回文诗等多种形式,这体现了中华文化博大精深,③正确;“兼收并蓄”指在文化交往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中的积极成分,材料与之不符,④不选。‎ 答案:C ‎3.我国禅文化是一种智慧的思维。它植根于印度禅学,但融进了中国本土的庄老思想、魏晋玄学以及儒学等观点,全方位的渗透于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道德观和个人修养方式,在中国的唐、宋时代而大盛,对中国社会文化的影响一直延续至今。由此可见(  )‎ ‎①观念创新创造了禅文化的新价值 ②禅文化的影响潜移默化、深远持久 ③博大精深的禅文化具有巨大包容性 ④文化交融是禅文化发展的必然趋势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解析:材料没有体现观念创新以及禅文化的新价值,①不选;全方位的渗透于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并延续至今,说明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②正确;“‎ 但融进了中国本土的庄老思想,魏晋玄学,以及儒学等观点”体现了禅文化具有包容性,③正确;④不科学。‎ 答案:B ‎4.我国各少数民族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优秀文化成果,如藏族的《格萨尔王传》、蒙古族的《江格尔》和柯尔克孜族的《玛纳斯》等一直流传至今,这些文化成果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这表明(  )‎ ‎①中华文化是共性与个性的统一 ②中华文化是各民族文化的总和 ③各民族文化的差异逐步消失 ④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解析:各少数民族的优秀文化成果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中华文化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中华文化与各民族文化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①当选,②排除;各民族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创造的优秀文化成果一直流传至今,熔铸了中华文化,这说明中华文化具有兼收并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特点,④当选;各民族文化既具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具有鲜明的特色,③错误。‎ 答案:C ‎5.中国珠算,最早见于汉代徐岳撰的《数术记遗》,宋代已经开始应用,明代先后传到日本、朝鲜等地,近年在美洲也逐渐流行。由于算盘不但是一种极简便的计算工具,而且具有独特的教育功能,所以至今仍盛行不衰。小小算盘折射出(  )‎ ‎①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很注重实际应用 ②科技与教育结合才具有强大生命力 ③民族文化具有包容性才能走向世界 ④中华民族具有非凡的智慧和创造力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①④‎ 解析:算盘是中国古代发明的计算工具,具有很强的实用性,①④符合题意;②观点太绝对;③说法错误。‎ 答案:D ‎6.追溯历史,闽南文化是中原汉民迁入闽南后,中原文化与当地文化融合而成的文化。这体现了(  )‎ ‎①地理环境决定了闽南文化的包容性 ②人口迁徙会促进不同文化间的融合 ③不同区域文化相互借鉴、相互交融 ④闽南文化与中原文化特性完全相同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③‎ 解析:闽南文化是中原汉民迁入闽南后,中原文化与当地文化融合而成的文化,②③说法正确;①中“决定”说法错误;闽南文化与中原文化具有不同的特性,④说法错误。‎ 答案:D ‎7.两岸同胞同属中华民族,都是炎黄子孙。虽然两岸迄今尚未统一,但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从未分裂。两岸同属一个国家、两岸同胞同属一个民族,这一历史事实和法理基础从未改变,也不可能改变。这体现了(  )‎ ‎①海峡两岸文化从差异逐渐走向同一 ②两岸同胞对中华文化的强烈认同感和归属感 ③中华民族的团结统一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④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A.①③ B.①②‎ C.②④ D.③④‎ 解析:我国幅员辽阔,文化具有区域性特征,海峡两岸文化既同根,又存在差异,①中“从差异逐渐走向同一”的说法错误,排除①;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③错误;两岸同属一个国家、两岸同胞同属一个民族,说明两岸同胞对中华文化的强烈认同感和归属感,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②④当选。‎ 答案:C ‎8.39岁的屠呦呦临危受命,从事抗疟新药的研究。她从整理历代医籍着手,四处走访老中医,编辑了以640方中药为主的《抗疟单验方集》。然而筛选大量样品,对抗疟均无好的苗头。她并不气馁,经过200多种中药的380多个提取物进行筛选,最后将焦点锁定在青蒿上。在经历了190次失败后,青蒿素诞生了。2015年诺奖得主屠呦呦的这段经历(  )‎ A.集中体现出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中华民族精神 B.表明团结统一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C.说明中华民族精神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 D.体现了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 解析:在研究抗疟新药的过程中,面对困难并不气馁,在经历了190次失败后,终获成功,这是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中华民族精神的体现,答案为A项;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B项错误;材料并未涉及中华民族精神对民族的重要,C项不选;作为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拥护祖国统一不为材料所反映,D项不选。‎ 答案:A ‎9.《重读抗战家书》中收录的抗战英烈家书,既有写给妻子儿女的,也有写给兄弟姐妹的,更有烈士赴死前的遗书;作者既有高级军官,也有普通士兵,全面真实地体现了全民族抗战、保卫家园的历史图景。出版该书的目的在于(  )‎ A.让人感受抗战英烈的民族大义和家国情怀 B.让人体会中华儿女救亡图存的决心和信心 C.培育和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 D.传承传统家书文化,还原历史的真实面目 解析:出版该书可以让人感受抗战英烈的民族大义和家国情怀,让人体会中华儿女救亡图存的决心和信心,还原历史的真实面目,但这些均不是目的,目的在于培育和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A、B、D三项均与题意不符。‎ 答案:C ‎10.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因为弘扬中国精神可以(  )‎ ‎①传播正确的价值观,为民族振兴提供物质力量 ②鼓舞人民团结奋斗,积聚实现中国梦的正能量 ③发挥先进文化作用,促进群体价值取向多元化 ④凝聚强大精神力量,为国家富强提供重要保证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解析:作为优秀传统文化力量的集中体现和中华文化的精髓,中华民族精神能积聚正能量、凝聚强大精神力量,促进国家富强,答案为B项;中华民族精神是一种精神力量,①错误;我国在价值取向上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③错误。‎ 答案:B ‎11.中国科学院院士杨叔子在“荆楚讲坛进军营·中华民族文化哲理的凝现”公益讲座上引用罗素的名言来描述中华文明的五千年传承:“中国与其说是一个政治实体,还不如说是一个文明实体——一个唯一幸存至今的文明。”背靠五千年的积淀,中华民族精神之树根深叶茂,至今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这说明(  )‎ ‎①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②中华民族精神的力量集中表现为中华文化的力量 ③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中 ④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国人民在长期生活和社会实践的基础上形成的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④‎ 解析:“五千年的积淀”“根深叶茂”体现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①正确;“中华民族精神之树根深叶茂,至今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强调的是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中,③正确;②错误,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中华民族精神的力量;④不符合题意,排除。‎ 答案:B ‎12.中国共产党成立90多年来,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在奋斗中形成了长征精神、大庆精神、两弹一星精神、抗震救灾精神、奥运精神、载人航天精神……这告诉我们(  )‎ ‎①民族精神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不断丰富和发展 ②民族精神具有鲜明的时代性 ③民族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 ④民族精神是抽象的,是中华民族生存的根基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③错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④错误,民族精神是具体的,在不同时代有不同的表现;①②正确。‎ 答案:A ‎13.英国人也有红色情结,他们说红色是民族的精神所在。一个民族一旦对某种色彩钟爱乃至痴迷,那就不可小视,因为那代表着某种追求和执著,是一种积极向上、锲而不舍的民族精神。这启示我们要(  )‎ A.立足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B.不断为我国的民族精神注入新的时代特色 C.警惕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进行西化、分化的图谋 D.借鉴世界各国人民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汲取各民族的长处 解析:材料旨在强调民族精神的重要性,这启示我们应立足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A项当选;B、C、D三项不符合题意。‎ 答案:A ‎14.中国古代园林建筑的独特之处,在于把哲学观念与历史文脉融入砖石草木之中,使建筑成为文化传承的视觉象征。例如为世人称道的苏州园林,“虽为人作,宛自天成”,体现了“天人合一”的精神追求。这印证了(  )‎ ‎①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②园林建筑是文化的物质载体 ③文化的传承依赖于传统建筑的保护 ④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解析:本题考查中华文化的特点及文化的载体。“在于把哲学观念与历史文脉融入砖石草木之中,使建筑成为中华文化传承的视觉象征”,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①符合题意。苏州园林体现了“天人合一”的精神追求,这表明园林建筑是文化的物质载体,②符合题意。传统建筑的保护只是文化传承的手段之一,③夸大了传统建筑的保护对文化传承的作用。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④说法错误。‎ 答案:A ‎1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为深入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传统教育,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2014年11月至2017年12月,教育部在全国组织开展“少年传承中华传统美德”系列教育活动。下表为某中学2016年的教育活动方案(节选)。‎ 活动类别 活动内容 活动目的 以古典文学篇目和国家常识、中华经典诗文诵读读本、中华传统美德与礼仪等内容为重点,开展国学经典诵读活动 引导广大中小学生了解中华民族的文明历史和优秀传统文化,继承党的光荣革命传统,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觉将个人理想和祖国发展紧密联系起来,为实现中国梦而不断奋斗,努力成长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重点围绕“孝敬、友善、节俭、诚信”等相关主题进行书法展示活动,书写中华经典诗文,坚持书以言志、文以载道 开展“寻访抗战英雄足迹”优秀学生红色夏令营活动,追寻和弘扬伟大的抗战精神 ‎(1)结合材料,分析该中学开展上述三项活动的文化生活依据。‎ ‎(2)为更好地推动“国学经典诵读”活动的开展,请你为学校拟写2条宣传标语。要求:主题明确,运用一定的修辞方法,不超过14个字。‎ 答案:(1)①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和鲜明的民族性,是维系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纽带。开展国学经典诵读活动,有利于引导广大中小学生了解中华民族的文明历史和优秀传统文化,发挥优秀传统文化对当今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②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汉字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巨大作用,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开展书法展示活动,有利于将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结合起来。③中华民族精神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是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是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追寻和弘扬抗战精神,有利于激发广大青少年的爱国热情,有利于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若从文化的影响、教育的作用等角度作答,言之有理即可)‎ ‎(2)例:吟诵国学经典,涵养书香校园。沐浴圣贤光辉,濡染智慧人生。(答案须围绕弘扬优秀国学经典等主题,符合题目要求)‎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