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卷·2017届北京昌平临川育人学校高三12月月考(2016-12)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政治卷·2017届北京昌平临川育人学校高三12月月考(2016-12)

北京临川学校2016-2017学年上学期月考考试 高三政治试卷(文)‎ 注: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一、 选择题:(每题3分、共20题,共60分)‎ ‎1.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是 ‎ A.秦的统一 B.文字的发明 C.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D.撰写史书 ‎ ‎ ‎ ‎2.下列说法能够证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一脉相承”的是 ‎ ‎①发源于黄河、长江流域的中华文明历经沧桑至今仍存 ‎ ‎②今天的汉字是由甲骨文演变而来 ‎ ‎③各民族文化都是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 ④我国民族众多,方言也较多 ‎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 ‎ ‎ ‎ 3.中华世纪坛序:“大风泱泱,大潮涝涝。洪水图腾蚊龙,烈火架凤凰。文明圣火,千古未绝者,惟我无双;和天地并存,与日月同光”。其中,“文明圣火,千古未绝者,惟我无双;和天地并存,与日月同光”,反映出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是 ‎ A.源远流长 B.惟我独尊 C.博大精深 D.独树一帜 ‎ ‎ ‎ ‎4.都江堪水利工程是全世界至今为止,年代最久、惟一留存、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工程。它的主体工程规划科学、布局合理,综合发挥了分水、导水、塞水、引水和泄洪排沙的功能,形成了科学的、完整的、调控自如的工程体系,既能保证内江灌区用水需要,又可防止灾害发生。它体现了人和自然的和谐共存,是全世界仅存的一项古代“生态工程”。这一工程说明了 ①中国的科学技术成就长期处于世界的前列 ‎ ‎②我国古代科学技术具有实用性和整体性的特征 ‎ ‎③中国人民的勤劳、智慧和艰苦奋斗的精神 ‎ ‎④中华民族是世界上最优秀和最具创造性的民族 ‎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 ‎ ‎ ‎5.民族精神随着时代变化而不断丰富和发展,这说明 ‎ A.摒弃一切传统思想的束缚,建立起全新的民族精神体系 ‎ B.民族精神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 C.民族精神永恒 ‎ D.中华民族精神是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 ‎ ‎ ‎ ‎6.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最重要的是 ‎ A.发挥“主心骨”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的作用 ‎ B.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 C.正确对待外来文化思想的影响 D.必须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 ‎ ‎ ‎ ‎7.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要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是因为 ‎ ‎①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相辅相成,相互支撑 ‎ ‎②民族精神注入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才能博采众长、日益丰富,具有生机和活力 ‎ ‎③民族精神具有先进性 ‎④只有坚持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才能使时代精神不移根基、不失本色 ‎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 ‎8.我国有许多抒发爱国情怀的诗词格言,下列不能体现这一风格的是 ‎ A.“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B.“天道酬勤” ‎ C.“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D.“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 ‎ ‎ 由于缺乏传承,我国灿烂瑰丽的文化宝库的“库存”正日益减少。据广西文化部门有关资料,新中国成立初期,广西有地方剧种18个,到上世纪末,除桂剧、壮剧、彩调剧、粤剧外,其他剧种已难得一见。据此回答9~11题。 ‎ ‎9.以前,我国存在许许多多的剧种表明 ‎ A.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B.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 C.中华文化过于繁杂 D.中华文化有包容性 ‎ ‎ ‎10.不同地方,剧种不同,这表明 ‎ A.文化的区域特征 B.不同地方的民族不同 ‎ C.文化的求同存异 D.文化的实用性特征 ‎ ‎ ‎ ‎11.针对材料中的问题,我们应该 ‎ A.彻底抛弃传统文化 B.对传统文化全盘继承 C.对传统文化进行传承与创新 D.以外来文化代替传统文化 ‎ ‎ ‎ ‎12.中国江苏网载文指出,要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坚决抵制腐朽文化,坚持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宣传思想战线极为重要的任务。之所以提出上述要求,是因为 ‎ A.高昂奋进的民族精神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和社会进步过程中能产生巨大力量 ‎ B.先进文化是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决定因素 ‎ C.文化能够对社会发展产生积极的深刻的影响 ‎ D.改造落后文化是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 ‎ ‎ ‎ ‎13.民族精神与民族素质之间的关系是 ‎ A.民族精神是民族综合素质的有机组成部分和集中体现 B.一个民族的发展只取决于民族的综合素质 ‎ C.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就能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 ‎ D.在现代建设和社会进步过程中,高昂奋进的民族精神能产生巨大的力量 ‎ ‎ ‎ ‎14.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有利于增强综合国力,表现在 ‎ ‎①民族精神、民族凝聚力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 ‎②中华民族精神具有凝聚和动员民族力量、展示民族形象的重要功能,是综合国力强弱的至关重要因素之一 ‎ ‎③弘扬民族精神有利于推动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从而推动综合国力提高 ‎ ‎④民族精神是综合国力的基础 ‎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 ‎ ‎ ‎15.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必须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因为 ‎ ‎①西方敌对势力以各种手段和方式对我国实施西化、分化的政治战略 ‎ ‎②顶住霸权主义的种种压力、抵制外来腐朽思想文化的影响的需要 ‎ ‎③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要求 ④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 ‎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①④ ‎ ‎ ‎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兼容并蓄,丰富多彩,是世界上惟一长期延续发展而从未中断过的文化,是东方文化的杰出代表,是人类文化最辉煌的组成部分。中华文化在五千年的发展历程中,由于受中国社会文明发展道路以及社会政治结构、经济结构、地理结构的影响,形成了自己鲜明的特点和独特的精神。它是中华文化内在特质的集中表现,也是中华民族凝聚力的思想基础。据此回答16~18题。 ‎ ‎16.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认为,在近6000年的人类历史上,出现过26个文明形态,但是只有中华文化是延续至今而且从未中断过的文化。这一奇迹足以把中华文化同其他文化区别开来,如此悠久的历史,本身就包含了中华文化的许多特质,所以,我们认为中华文化的第一个显著特点就是 ‎ A.开放的氛围浓郁 B.异彩纷呈 C.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D.源远流长 ‎ ‎ ‎ ‎ 17.起源于黄河、长江流域的中华文化,之所以虽历经沧桑,却犹如浩浩荡荡的黄河、长江奔流不息,始终显示出顽强的生命力和无限的魅力。除了其蕴涵着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还主要得益于 ‎ A.它所特有的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 ‎ B.它所特有的创新精神,即不断地实现自我超越 ‎ C.幅员辽阔,各地区的文化带有明显的特征 ‎ D.多民族的长期统一,民族文化异彩纷呈 ‎ ‎ ‎ ‎18.从文化的产生与发展的角度看,上题材料还告诉我们 ‎ A.文化源于社会实践,并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而发展 ‎ B.文化引导和制约着社会实践的发展 ‎ C.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 D.任何时代的文化都离不开对传统文化的继承 ‎ ‎ ‎ 近年来,全国政协高度关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先后对闽南文化、河洛文化、三晋文化和齐鲁文化等地域文化进行调研,不断推动全国对地域文化的研究、保护、开发和利用,以此弘扬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为祖国的现代化建设进行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据此回答19~20题。 ‎ ‎19.在我国,之所以产生和存在着各具明显特征的不同区域文化,主要是因为 ①我国幅员辽阔,各地自然条件千差万别 ②各地经济社会发展程度不同 ‎ ‎③受历史、地理等因素的影响 ④中华民族是多民族的共同体 ‎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 ‎ ‎ ‎20.中华文化是一个恢弘的整体,融合了各具鲜明特色的区域文化和民族文化。各族人民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具有强烈的认同感,这主要显示了 ‎ A.中华文化古代辉煌的历程 B.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基本特征 ‎ C.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D.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 ‎ ‎ 二、非选择题 (40分)‎ ‎ 21. ‎2014年12月20日,习近平主席应师生邀请参加澳门大学郑裕彤书院举办的“中华传统文化与当代青年”主题沙龙。‎ 习近平表示,五千多年文明史,源远流长,而且我们是没有断流的文化。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如同一座宝藏,一旦探秘其中,就会终生受用。我们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赋予中华传统文化以新的时代内涵,使之成为我们的精神追求和行为准则。‎ 习近平强调,中华文化中,很核心重要的一条是爱国。爱国主义在中国根深蒂固,爱国情结也是深入骨髓。习近平勉励澳门大学生说:“你们作为澳门的青年一代,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是毕生之责。”‎ ‎(1)结合材料,谈谈你对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基本特征的理解。‎ ‎ ‎ ‎ (2)为什么说“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如同一座宝藏”?‎ ‎ 22.郑和下西洋,祈“和顺万方,共享太平之福”,同时进行不以盈利为目的的朝贡贸易;林则徐冷眼向洋看世界,魏源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孙中山考察各国兴衰,指出“国力之盛衰强弱,常在海而不在陆”。‎ 结合材料,请运用中华文化包容性的知识,就树立正确的海洋意识提出建议。‎ ‎23.‎2014年9月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举行座谈会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9周年。习近平在讲话中强调,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壮阔进程中,形成了伟大的抗战精神,中国人民向世界展示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韧不拔的必胜信念。伟大的抗战精神,是中国人民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永远是激励中国人民克服一切艰难险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强大精神动力。‎ ‎(1)运用文化生活知识,指出抗战精神所体现的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 ‎ ‎ ‎ ‎ ‎ ‎ ‎ ‎ ‎ ‎ ‎(2)结合材料,说明大力弘扬伟大的抗战精神的意义。‎ ‎ 24.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这种精神是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魂。”爱国主义始终是把中华民族坚强团结在一起的精神力量,改革创新始终是鞭策我们在改革开放中与时俱进的精神力量。从历史的视角看,中国精神根植于中华民族深厚的历史文化传统,构筑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从近代以来的视角看,中国精神引领了时代发展的潮流;从未来发展的视角看,中国精神是实现中国梦的题中之义和精神依托。‎ 结合材料, 运用民族精神的有关知识,就弘扬和培育中国精神提出合理化建议。‎ ‎ ‎ ‎ ‎ 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选项 B A A B B A C B B A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选项 C A A A C D A A A D ‎ ‎ ‎21.(1)(5分)‎ ‎①源远流长是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之一。探访人类文明的发祥地,起源于黄河、长江流域的中华文明虽历经沧桑,却犹如浩浩荡荡的黄河、长江奔流不息,始终显示出顽强的生命力和无穷的魅力。(2分)‎ ‎ ‎ ‎②汉字与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很有说服力的见证。数千年来,汉字这种独具特色的“方块字”,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十分重视历史经验,重视保存历史资料。我国历史上编撰的史书,其规模之大、存留之丰,为世界所仅有。(3分)‎ ‎ ‎ ‎(2)(5分)‎ ‎①中华文化具有独特性。中华文化中的文学艺术,以其辉煌而悠久的历史、丰富而绚丽的内涵、鲜明而独特的风格,展现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向往和美好追求,在世界文学艺术宝库中占有重要位置。在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长期处于世界的前列,是中华民族生命力和创造力的生动体现。‎ ‎(2分)‎ ‎ ‎ ‎②中华文化具有区域性。我国幅员辽阔,各地自然条件千差万别,经济社会发展程度不同。受历史、地理等因素的影响,各地区的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特征。(1分)‎ ‎ ‎ ‎③中华文化具有民族性。中华民族是多民族的共同体,中华文化呈现着各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中华各民族的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民族特性。它们都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瑰宝,都是中华民族的骄傲。(2分)‎ ‎ ‎ ‎22.(10分)‎ ‎①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2分)‎ ‎ ‎ ‎②要求我们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睦相处,求同存异,建设和谐海洋,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4分)‎ ‎ ‎ ‎③要求我们在文化交流中兼收并蓄,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中的积极成分,建设海洋强国。反对海洋霸权主义,使海洋成为和平之海,友谊之海。(4分)‎ ‎ ‎ ‎ ‎ ‎ ‎ ‎ ‎ ‎23.(1)(5分)‎ ‎①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体现了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1分)‎ ‎ ‎ ‎②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勤劳勇敢精神。(2分)‎ ‎ ‎ ‎③百折不挠、坚韧不拔的必胜信念,体现了中华民族的自强不息精神。(2分)‎ ‎ ‎ ‎(2)(5分)‎ ‎①伟大的抗战精神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2分)‎ ‎ ‎ ‎②大力弘扬伟大的抗战精神,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是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2分)‎ ‎ ‎ ‎③有利于使全体人民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全面推进小康社会的建设进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1分)‎ ‎ ‎ ‎24.(10分)‎ ‎①最重要的是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心骨”作用。(2分)‎ ‎ ‎ ‎②必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既要珍惜和爱护中华民族历史上形成的优秀文化传统,又要继承和发扬我们党在长期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形成的优良传统。(2分)‎ ‎ ‎ ‎③必须正确对待外来思想文化。既要借鉴国外优秀文化成果,又要抵制西方文化中腐朽、落后思想的危害,警惕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进行西化、分化的图谋。(2分)‎ ‎ ‎ ‎④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既要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又要不断注入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2分)‎ ‎ ‎ ‎⑤投身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肩负起为中华民族强基固本的文化使命,做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共同续写民族精神的新篇章。(2分)‎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