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01 发布 |
- 37.5 KB |
- 18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新疆阿克苏市实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政治试题
政治试卷 (考试时间:90分钟 总分:100分) 第I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请你选出来并写在答题卡的表格里,每题2分总计60分) 1.孔子的一生充满坎坷,他创立的儒家思想是其一生不断碰壁探索、不断体会感悟的凝结,其中很多哲学理念至今仍是为人信奉的经典。这表明( ) A. 哲学的智慧是先人努力想象出来的 B. 源于生活实践的思想都是哲学思想 C. 只有真正的哲学才能够长期流传 D. 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思考 【答案】D 【解析】 【详解】AD: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思考,A错误D正确。 B:在生活实践中产生的思想不一定就是哲学思想,哲学思想必须通过系统的研究才能形成,B错误。 C:能够长期流传的并非只有真正的哲学,C错误。 故本题选D。 【点睛】哲学的起源: (1)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根本的) (2)哲学源于人们在实践中对世界的追问和思考。 (3)哲学是一门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正如马克思所说:哲学是现世的智慧,是“文化的活的灵魂”。 2. 恩格斯指出,凡是断定精神对自然界来说是本原的,从而归根到底承认某种创世说的人,…组成唯心主义阵营。凡是认为自然界是本原的,则属于唯物主义的各种学派。这说明( ) A. 哲学的基本问题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B. 对思维和存在何为世界本原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C. 哲学的基本问题包括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和二者有没有同一性两个方面 D.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哲学的两个基本派别 【答案】B 【解析】 【详解】上述材料恩格斯的话指出了思维和存在谁决定谁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故选项B正确。选择ACD说法正确,是与题意不符,故排除。故本题答案选B 3. 下列观点属于客观唯心主义的有( ) ①人的灵明决定天地万物 ②存在就是被感知 ③物是观念的集合。 ④理生万物,理主动静,理在事先,事随理变 ⑤上帝创造世界 ⑥绝对精神决定万物的发展 ⑦心外无物,心外无理 ⑧生死由命,富贵在天 A. ①②③⑦ B. ④⑤⑥⑧ C. ①②④ D. ②③⑥ 【答案】B 【解析】 【详解】主观唯心主义把主观精神作为惟一真实的存在和世界的本原,其荒谬之处在于它必然导致“唯我论”;客观唯心主义把某种脱离任何个人的精神(如理、理念、宇宙精神、绝对观念等)变为独立的存在,并把它作为世界的本原。由此可见,①②③⑦四项属于主观唯心主义,不能入选;④⑤⑥⑧思想为客观唯心主义,可以入选。因此,答案是B项。 被称为美国之父的富兰克林,年轻时曾去拜访一位德高望重的老前辈。那时他年轻气盛,挺胸抬头迈着大步,一进门,他的头就狠狠地撞在门框上。出来迎接他的前辈笑笑说,“很痛吧!可是,这将是你今天访问我的最大收获。一个人要想平安无事地活在世上,就必须时刻记住:该低头时就低头。这也是我要教你的事情。”完成下面小题。 4. 富兰克林撞上门框,获得了人生智慧。这一事例说明的道理是 A. 懂哲学的人不会犯错误 B. 哲学智慧是在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形成的 C. 哲学的任务是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D. 认识世界、办好事情,都需要哲学智慧 5. 富兰克林的经历告诉我们,低姿态是一种哲学智慧,可以更好地发展自己,成就自己。这启示我们 A. 不懂哲学的人,就无法生存 B. 任何哲学都给人以智慧,使人更聪明 C. 哲学是系统化的世界观 D. 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 【答案】4. B 5. D 【解析】 本题以“美国之父”富兰克林撞上门框,获得了人生智慧为背景材料,从生活与哲学角度设题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和理解问题的能力,本题难度一般。 【4题详解】 富兰克林撞上门框,获得了人生智慧,这一事例说明哲学智慧是在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形成的,B正确且符合题意;A说法太绝对,说法错误;C D正确但在材料中未体现,排除。故本题答案选B。 【5题详解】 低姿态是一种哲学智慧,可以更好地发展自己,成就自己,这启示我们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D正确且符合题意;A夸大了懂哲学的作用,说法错误;B说法太绝对,错误;C在材料中未涉及,排除。故本题答案选D。 6.播种一种观念就收获一种行为,播种一种行为就收获一种习惯,播种一种习惯就收获一种命运。要改变命运,就要先改变行为,要改变行为,先要改变思想、解放思想。这是因为( ) A. 方法论体现世界观 B. 世界观和方法论互相转化 C. 世界观决定方法论 D. 世界观和方法论具有相对独立性 【答案】C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题中材料“改变行为”意味着方法改造,题中材料“改变思想、解放思想”意味着世界观的改造,题中材料“要改变行为,先要改变思想、解放思想”体现了世界观决定方法论。因此,答案是C项。选项A说法正确,但是不符合题意,故排除。选项B说法错误,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不能相互转化的,故排除。选项D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文化的范畴,具有相对对立性,但是该说法不符合题意,故排除。故答案选C 7.“世界上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只有尚未认识的事物。”这种观点属于 A. 不可知论 B. 可知论 C. 唯物主义 D. 唯心主义 【答案】B 【解析】 题目中的这种观点认为世界上的事物是可以被认识的,是一种可知论的观点,B项正确。排除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二者争论的焦点是物质和意识谁是本原的问题。故排除C、D。 8. 各种哲学由于对( )问题的不同回答,分属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阵营。 A. 意识和物质的关系 B.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 C. 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 D. 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 【答案】C 【解析】 【详解】唯物主义认为,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物质是世界的本原。唯心主义认为,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而是意识决定物质,意识是世界的本原。由此可见,C项符合题意,可以入选;D项是区分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标准,故不能入选;思维和存在(意识和物质)的关系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二是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因此,答案是C项。 9.传说从前有一家农户种出了一只大葫芦。这么大葫芦,做什么用呢?用来装酒水,恐怕会胀裂;如果把它锯成两半,用来做舀水的瓢,又没有这么大的缸。农户左右为难。一位哲学家听说这件事后,说了这样一句话,把水放在葫芦的外面,让葫芦放在水上当舟用,这不是很好吗?这位哲学家的话启示我们( ) A. 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 B. 要敢于打破常规,进行逆向思维 C. 一定的行为方式决定思维方式 D. 哲学能给人们提供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法 【答案】B 【解析】 【详解】这位哲学家的话启示我们要敢于打破常规,进行逆向思维,大胆创新。B项正确;材料不涉及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A项与题意不符;材料体现的是思维方式的创新,没有涉及行为方式与思维方式的关系,C项与题意不符;哲学不能给人以现成的答案,但可以提供方法论指导,D项说法错误;正确选项为B。 10.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实现了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它实现了( ) ①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 ②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唯物辩证的历史观的统一 ③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统一 ④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A. ②③ B. ①② C. ③④ D. ②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实现了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它实现了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唯物辩证的历史观的统一,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②④项符合题意;哲学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①项没有回答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实现了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的原因,排除;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是哲学的两大基本派别,但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不是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统一,马克思主义哲学亦如是。③项错误;②④项回答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实现了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的理由,正确;正确选项为D。 【点睛】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1)第一次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统一,唯物辨证的自然观与唯物辨证的历史观的有机统一。 (2)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首要和基本的观点。 11.习近平指出,当代中国的伟大社会变革,不是简单延续我国历史文化的母版,不是简单套用马克思主意经典作家设想的模板,不是其他国家社会主义实践的再版,也不是国外现代化发展的翻版,不可能找到现成的教科书。从哲学角度看,这要求人们( ) ①反对教科书,坚持实践第一 ②和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成就划清界限 ③从当代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出发 ④与时俱进,使主观符合客观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①:“反对教科书”说法错误,获得认识的途径有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教科书使我们可以通过间接经验获得认识,①错误。 ②:“划清界限”说法有误,②错误。 ③④:当代中国的伟大社会变革,不是靠简单照搬套用,而是要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从当代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与时俱进。③④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D。 12.我国古代哲学思想中有“天地成于元气,万物乘于天地”的说法,认为“元气”是构成天地万物的本原。这种哲学观点属于( )。 A. 朴素唯物主义 B. 主观唯心主义 C.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D. 辩证唯物主义 【答案】A 【解析】 【详解】A:题中认为“元气”是构成天地万物的本原,说明这种哲学观点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A符合题意。 B:主观唯心主义,把人主观精神(如目的、意志、感觉、经验、心灵)当成第一性的东西,认为客观事物以至整个世界,都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B不符合题意。 C: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把物质归结为自然科学意义上的原子,认为原子是世界的本原,C不符合题意。 D:题中观点是朴素唯物主义,D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A。 【点睛】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否认世界是神创造的,认为世界是物质的,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本质上是正确的。但是,其观点只是一种猜测,没有科学依据;它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如水、火、气、土等,这就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了 13.子夏认为:“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孟子认为:“万物皆备于我。”两种观点的主要区别在于 A. 前者强调客观条件,后者强调主观条件 B. 前者是封建迷信,后者强调意识反映物质 C. 前者是客观唯心主义,后者是主观唯心主义 D. 前者属于唯物主义的观点,后者属于唯心主义的观点 【答案】C 【解析】 题目中,“死生有命,富贵在天”,该观点将“天”看作是世界的本源,属于客观唯心主义,“万物皆备于我”,该观点将“我”看做是世界的本源,故属于主观唯心主义。C选项入选。其他选项错误。 点睛: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态的关系 主观唯心主义 客观唯心主义 含义 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主观精神(如人的目的、意志、感觉、经验、心灵等)夸大为唯一的实在,当成本原的东西,认为客观事物以至整个世界,都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 客观唯心主义把客观精神(如上帝、理念、绝对精神等)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认为现实的物质世界只是这些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 代表人 物及其 观点 ①孟子:“万物皆备于我” ②陆九渊:“吾心便是宇宙,宇宙即是吾心” ③王阳明:“心者,天地万物之主也”,“心即是天”,“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 ④贝克莱:“存在即被感知”,“物是观念的集合” ⑤笛卡尔:“我思故我在” ⑥康德:“人的理性为自然界立法” ⑦普罗泰戈拉:“人是万物的尺度” ①朱熹:“理在事先”,“理生万物”,“未有此气,已有此理”,“未有这事,先有这理” ②柏拉图认为现实世界是由“理念世界”创造的,理念是世界的本原 ③黑格尔认为世界的本质是独立存在的“绝对精神”,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是“绝对精神”的外化 ④上帝创造世界 联系 二者在根本观点上是一致的,都认为意识是世界的本原,物质依赖于意识,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而是意识决定物质 14.物质、运动、规律三者之间的关系是 A. 物质是运动的主体 B. 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C. 世界是物质的,运动是绝对的,规律是客观的 D. 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答案】D 【解析】 【详解】ABC:这三个选项都没有回答出物质、运动、规律三者之间的关系,排除ABC。 D:该选项正确回答了物质、运动、规律三者之间的关系,D正确。 故本题选D。 15.哲学上的物质概念是指 A. 万事万物的特性 B. 具体物质形态的总和 C. 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D. 自然界的物质性和人类社会的物质性的总和 【答案】C 【解析】 【详解】A错误,哲学上的物质概念是万事万物的共性,而不是万事万物的特性; BD错误,与具体的物质形态是共性和个性的关系,不是自然界的物质性和人类社会的物质性的简单相加; C正确,哲学上的物质,是指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故选C。 16. “一个手工者没有哲学思想,便只是一个做粗活的工匠;一个艺术家,如果没有哲学思想,便只是个供人玩乐的艺人。”这句话从一定方面或一定程度上正确地指出了 ①哲学可以代替科学和艺术 ②科学和艺术都要受到哲学的影响 ③哲学对科学和艺术具有指导作用 ④哲学是万能的,没有哲学就没有科学和艺术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②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小题考查的是哲学。哲学不能代替科学和艺术,①的说法是错误的,哲学也不是万能的,④的说法是错误的,②③的说法正确且符合题意。故选B。 17.人的头脑不是一间装知识的仓库,而是一座生产知识的工厂。而这座工厂生产所需的原材料( ) ①是人的头脑中天生就储备好了的 ②离不开客观存在 ③来源于实践和生活 ④来源于书本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④ D. ②③ 【答案】D 【解析】 【详解】①③④:意识来源于社会实践,并不是人的头脑中天生就储备好了的,①④错误③正确。 ②: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主观映像,即“这座工厂生产所需的原材料”离不开客观存在,②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D。 【点睛】意识的起源和生理基础: (1)从意识的起源看,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①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一切物质都具有的反应特性是人类意识产生的物质基础,生物的反应形式是人类意识产生的前提。 ②意识是社会发展的产物。意识一开始就是劳动的产物、社会的产物。劳动和社会交往促进了意识的物质器官--人脑的生成,促进了意识的表达手段--语言的产生,提供和丰富了意识的内容。 (2)从意识的生理基础看,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①人脑是高度发达的物质系统,是产生意识的生理基础。 ②意识活动是通过人脑对外界刺激的一系列反射活动实现的。 18.《坛经》记载,时风吹幡动,一僧曰风动,一僧曰幡动,议论不一。慧能进曰:“非风动,非幡动,仁者心动。”慧能的这一观点是 A. 离开物质谈运动的唯心主义观点 B. 离开运动谈物质的形而上学观点 C. 离开意识谈物质的不可知论观点 D. 离开物质谈意识的精神万能论观点 【答案】A 【解析】 【详解】A:慧能认为“非风动,非幡动,仁者心动。”这一观点是离开物质谈运动的唯心主义观点,A符合题意。 B:慧能这一观点是离开物质谈运动,不是离开运动谈物质,B与题意不符。 C:慧能这一观点是离开物质谈运动的唯心主义观点,离开意识谈物质的不可知论观点,C说法错误。 D:慧能这一观点是离开物质谈运动,不是离开物质谈意识,D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A。 【点睛】运动与物质的关系 A、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离开运动谈物质是形而上学的观点。 B、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载体、主体)。离开物质谈运动是唯心主义的观点。 19. 甲说:“我在故我思。”乙则说:“我思故我在。”从甲乙的观点可以看出 ①两者的观点反映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对立 ②甲的观点是辩证法的,乙的观点是形而上学的 ③甲的观点是唯物主义的,乙的观点是客观唯心主义的 ④两者的根本分歧在于物质与意识谁决定谁的问题 A. ①③ B. ②③ C. ②④ D. ①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题中材料“我在故我思”属于唯物主义观点;题中材料“我思故我在”属于主观唯心主义观点。故②③两项不合题意,不能入选;①④两项说法正确且符合题意要求,可以入选。因此,答案是D项。 20. 人与规律的关系是 A. 人能够认识和利用规律,造福人类 B. 人在客观规律面前无能为力 C. 规律的客观性服从人的主观能动性 D. 人发挥主观能动性,能够改变和创造规律 【答案】A 【解析】 【详解】该题考查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关系,A观点正确,B观点错误,人在客观规律面前不是无能为力的,C观点错误,发挥主观能动性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前提和基础的,D观点错误,规律是客观的,不能改变和创造,故答案应选A。 【点睛】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简而言之,即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认识和利用规律的必要条件;尊重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要求我们既要尊重规律,又要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机地结合起来。考生只要排除错误选项,答案便可得出,难度一般。 21. 马克思主义哲学之所以是科学的,就在于它坚持了 A. 实践的观点 B. 革命的观点 C. 阶级的观点 D. 历史的观点 【答案】A 【解析】 【详解】马克思主义哲学之所以是科学的,就在于它坚持实践的观点,就在于它的全部理论都来自实践,又经过实践的反复检验,故A观点符合题意。 BCD均与题意不符,故排除。 故选A。 22. 目前人们已经知道,太阳约在50亿年前形成,地球的诞生距今也有46亿年之久,由此可见,宇宙间根本不存在上帝和诸神居住的天国,所有天体都是按照自身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可见 A. 生物产生和进化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结果 B. 自然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 C. 人类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结果 D. 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结果 【答案】B 【解析】 【详解】ACD 均不符合题意,与题意主旨无关,都不选; B符合题意,“宇宙间根本不存在上帝和诸神居住的天国,所有天体都是按照自身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说明自然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 故选B。 23.先设计后施工,才能建成楼房。这一事实说明( ) A. 设计的构想是工程师头脑中产生的 B. 先有意识,后有物质 C. 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D. 物质决定意识 【答案】C 【解析】 【详解】A:设计的构想是工程师在实践活动中产生的,A错误。 B:先有物质,后有意识,B错误。 C:先设计后施工,才能建成楼房。这一事实说明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C正确。 D:该项与题意主旨无关,D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C。 24.古希腊哲学家泰勒斯说,世界的本原是水,大地浮于水上,没有水就没有世界。泰勒斯观点的合理性在于 A. 承认世界统一于水 B. 认为世界是物质的 C. 看到了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的产物 D. 他违背了日常生活经验的层次来看世界 【答案】A 【解析】 【详解】古希腊哲学家泰勒斯的观点是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观点。认为水是世界的本原,认为世界统一于水,故选项A正确。选项B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观点,故排除。材料观点没有涉及人类社会的认识,故选项C排除。哲学源于生活,任何哲学都不可能超越生活,也不可能违背生活,故选项D错误。本题答案选A。 25. 马克思哲学产生的直接理论来源是( ) A. 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 B. 德国古典哲学 C. 黑格尔的唯物主义 D. 费尔巴哈的辩证法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课本基础知识,为记忆知识点,较为简单。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德国古典哲学,其中主要是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因此答案B正确;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自然科学基础,A不符合题意;黑格尔的辩证法,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因此选项CD均不符合题意。 26.马克思说:“一切存在物,一切生活在地上和水中的东西,只是由于某种运动才得以存在、生存。”这句话说明 A. 只有地上、水中的东西是运动的,其他东西不一定是运动的 B. 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C. 一切物质都是运动的,静止的事物是不存在的 D. 万物都在运动,但只是在人们的眼里、心中运动 【答案】B 【解析】 【详解】A错误,一切事物都是运动的; B正确,材料中的马克思的话表明一切事物都只能在运动中存在,说明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C错误,万物都在运动,相对静止是存在的; D错误,认为意识是运动的载体,属于唯心主义观点。 故选:B。 【点睛】全面认识相对静止: ①是一种不显著的运动、特殊的运动。 ②是事物处于量变状态。 ③是构成事物的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矛盾主次方面的地位没有发生易位。 27.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其唯一特性是 A. 客观实在性 B. 主观能动性 C. 运动 D. 实践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的比较基础。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其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A项符合题意;BCD项均与题意不符;正确选项为A。 【点睛】客观实在性是一切可以从感觉上感知的事物,既包括可以从感觉上感知的自然事物,也包括可以从感觉上感知的人的感性活动即实践活动。它独立于我们的精神而存在,构成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 28. “画饼充饥”和“望梅止渴”都非常富有哲理。这两个成语都强调 A. 物质决定作用 B. 意识能够正确反映客观事物 C. 意识具有能动作用 D. 实践的重要性 【答案】C 【解析】 【详解】“画饼充饥”和“望梅止渴” 都非常富有哲理。这两个成语都强调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故C选项正确入选。A选项表述与题意无关。B选项错误,意识不一定都能正确反映客观事物。D选项强调的是实践,与题意无关。 29.下列选项中属于规律的是( ) A. 苹果落地 B. 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C. 作息时间表 D. 新陈代谢 【答案】D 【解析】 【详解】所谓规律,就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A是现象;B是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是现象;C是计划,属于意识的范畴;D是生理规律,符合题意。 30.落实如图漫画的要求应做到( ) ①因人因地施策,因贫困原因施策 ②财政包底,让所有人都享受到扶贫之“雨” ③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打好扶贫攻坚战 ④发挥意识的决定作用,扩大教育扶贫范围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①③:“精准”扶贫,即在矛盾普遍性的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因时因地制宜、因人因地施策,坚决打印脱贫攻坚战,①③符合题意。 ②:“让所有人都享受”说法与实际情况不符,②不符合题意。 ④:物质决定意识,因此意识不起决定作用,④错误。 故本题选B。 二、材料题。(本大题共3道小题,共40分) 31.材料一 贝克莱认为,“存在就是被感知”,事物是由人的各种感觉构成的。黑格尔认为,整个世界是“绝对观念”的“外化”和产物。 材料二 我国北宋哲学家张载提出了以“气”为核心的宇宙结构说。他认为世界是由两部分构成的,一部分是看得见的万物,一部分是看不见的,而两部分都是由“气”组成的。 (1)材料一中两位哲学家的说法分别属于什么观点?二者有什么共同点? (2)材料二集中体现了什么观点?这一观点有何局限性? 【答案】(1)贝克莱把人的主观精神当成第一性的东西,属于主观唯心主义观点;黑格尔把客观精神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其说法属于客观唯心主义观点。二者都颠倒了物质和意识的关系,把意识当作世界的本原。 (2)材料二中的观点认为“气”是万物之源,把物质的具体形态当作世界的本原,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观点。这一观点只是一种可贵的猜测,没有科学依据;它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把复杂问题简单化了。 【解析】 【分析】 本题以古代哲学家的哲学思想为话题设置相关情境,从《生活与哲学》角度设置相关问题,考查考生对古代朴素唯物主义、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等知识的把握,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 【详解】(1)本题设问指向材料一中两位哲学家的说法分别属于什么观点,二者有什么共同点。贝克莱认为,“存在就是被感知”,事物是由人的各种感觉构成的。贝克莱把人的主观精神当成第一性的东西,属于主观唯心主义观点。黑格尔认为,整个世界是“绝对观念”的“外化”和产物。黑格尔把客观精神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其说法属于客观唯心主义观点。二者都颠倒了物质和意识的关系,把意识当作世界的本原。 (2)本题设问指向材料二集中体现了什么观点,这一观点有何局限性。北宋哲学家张载提出了以“气”为核心的宇宙结构说。认为“气”是万物之源,把物质的具体形态当作世界的本原,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观点。这一观点只是一种可贵的猜测,没有科学依据;它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把复杂问题简单化了。 3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心存文明,敬畏规则,树立规则意识,不但是一个人道德素质的体现也是对社会文明建设担负的责任和使命如今,“车闹”“机闹”“霸座” 已成为社会公害。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道德要求贯彻到法治建设中,以法治承载 道德理念,道德才有可靠制度支撑。” 2019 年 1 月 8 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和公安部联合印发《关于依法 惩治妨害公共交通工具安全驾驶违法犯罪行为的指导意见》,对于乘客实施“抢夺方向 盘、变速杆等操纵装置,殴打、拉拽驾驶人员”等具有高度危险性的妨害安全驾驶行为 的,按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定罪处罚,法治社会谁都不能任性。从道德反思到法律 追责目的都是完善社会公共秩序,避免悲剧的发生。 结合材料,运用“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的知识分析以法治承载道德理念的依据。 【答案】①物质决定意识,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做到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车闹”“机闹”“霸座”已成为社会公害,在道德说教失灵的时候,法治是承载道德理念的利器。 ②意识具有能动作用。把道德要求贯彻到法治建设中,有利于人们重新认识道德,进而增强践行道德的自觉性。 ③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正确的意识推动事物的发展。从道德反思到法律追责,能够为道德建设提供可靠的制度支撑。 【解析】 【分析】 对于确定了知识范围的依据类试题,要求分析说明材料某方面的理论依据,有以下步骤: 第一步“定”:即确定所要运用的观点、原理。 第二步“分”:即对确定的观点、原理进行分解。 第三步“筛”:即把分解的观点、原理依据材料作出取舍。 第四步“联”:即把保留下来的观点、原理与相应材料进行联结。 【详解】 本题要求结合材料,运用“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的知识分析以法治承载道德理念的依据,属于依据类的试题。解答时,要明确设问范围是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切入点小。“‘霸座’已成为社会公害”说明在道德说教失灵的时候,法治是承载道德理念的利器,物质决定意识,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做到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以法治承载道德理念,道德才有可靠制度支撑”说明意识具有能动作用,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正确的意识推动事物的发展。 【点睛】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原理 1、原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意识具有能动作用,正确的意识对事物发展起促进作用,错误的意识对事物发展起阻碍作用。 2、方法论: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意识的能动作用要求我们重视意识的作用、精神的力量,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3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我国的探月计划“嫦娥工程”分为绕、落、回三个阶段。“嫦娥三号”平稳落月, “嫦娥三号”突破自动巡视勘查、深空测控通信、月夜生存等关键技术。探月工程任务连续成功,依靠的是我们国家的综合实力,最根本的一点,就是中国航天事业始终坚持自力更生、自主创新。 根据材料,运用“把握规律”的有关知识,谈谈探月工程是如何按规律办事的? 【答案】①他们遵循了规律的普遍性和客观性,而不是违背客观规律。探月的成功证明了这一点。 ②他们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成功地实现了探月。 ③他们充分地发挥主观能动性,并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从而成功探月。 【解析】 【分析】 哲学体现类试题要求学生要根据情景材料及设问的具体要求,选用答题时的具体原理及方法论。答题策略上要善于运用归纳和演绎的方法。 【详解】 本题为体现类试题,考生回答本题时,要注意本题的知识限定是运用“把握规律”的有关知识,设问的指向是“谈谈他们是如何按规律办事的”。考生可以首先从规律是普遍的客观的,想问题办事情要尊重规律的角度分析说明航天人自觉按规律办事;其次可以从规律是客观的俄,不等于说人们在规律面前时无能为力的角度分析说明人们在认识规律的基础上利用规律,为人类造福;最后可以从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的有机结合的角度进行分析说明即可。 【点睛】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 1.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 (1)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必须尊重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 (2)人具有主观能动性,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达到改造世界的目的。 (3)要把尊重客观规律与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机结合起来 2.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辩证统一的,它们相互依存、不可分割。 (1)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 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规律的客观性,要求人们尊重客观规律,自觉按客观规律办事。人们是否按规律办事,决定着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能否收到积极的效果;人们按规律办事的程度,决定着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收到的积极效果的程度。 (2)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认识和利用规律的必要条件 ①从认识世界看,事物的本质与规律隐藏于现象之中,人们只有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运用抽象思维能力,才能透过事物的现象揭示事物的本质与规律,从而正确地指导人们的行动。②从改造世界看,事物不会自动满足人的需要,人们只有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通过实实在在的行动,利用规律和条件,才能改造世界,创造美好的生活。 (3)要求:要把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把实事求是与解放思想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与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既要反对片面夸大人的主观能动性,否认规律的客观性、盲目蛮干的唯意志主义;也要反对片面夸大规律的客观性,忽视人的主观能动性、无所作为的思想。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