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广东省佛山市三水区实验中学(中山大学附属中学三水实验学校)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政治试题 Word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广东省佛山市三水区实验中学(中山大学附属中学三水实验学校)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政治试题 Word版

广东省佛山市三水区实验中学(中山大学附属中学三水实验学校)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政治试题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8分)‎ ‎1.“在我看到一个没有脚的人之前,我一直因为没有鞋而抱怨”,这句富有哲理的话能够给我们的生活以启迪。这告诉我们 ‎①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②幸福的生活常常离不开哲学的指导 ‎③只有认真学习哲学,生活才有意义 ④哲学是科学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 A.①④ B.①② C.②③ D.③④‎ ‎2.在粒子物理学里,反物质是由反粒子构成的物质。到目前为止,人类发现的最重反物质粒子是反氦-4。下列对“反物质”认识正确的是 A.反物质是物质的具体形态 B.反物质不具有客观性 C.反物质是人类实践的产物 D.反物质独立于物质之外 ‎3.钱学森生前指导学生时首先要求学生学习《自然辩证法》等马克思主义哲学著作,其原因是 A.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了哲学的发展 B.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 C.哲学能为具体科学的研究提供指导 D.哲学是具体科学之和 ‎4.《韩非子》上记述了一个“郑人买履”的故事。那位郑人“宁可相信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 脚”。与此蕴含哲理相同的有 ‎ A.掩耳盗铃 B.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C.理性为自然立法 D.理生万物 ‎5.“入国问禁,入乡问俗”体现的哲理是 ‎①真理是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②尊重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③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                ④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③‎ ‎6.在我国古代,人们把日全食视为不详之兆。如今,人们则对此有了更理性的认识。这说明 A.认识受客观历史条件的限制 B.客观世界是无限的 C.客观世界是变化发展的 D.认识对实践有指导作用 ‎ ‎7.翻阅有关青海湖冬季捕鱼的记载,清代《西宁府新志》上说青海湖盛产湟鱼,冰鱼尤为著名。20世纪50年代是湟鱼的全盛期,有牦牛过河踩死鱼之说,但如今由于滥捕滥捞,这些湟鱼都濒临灭绝了。这个事实启示我们 ‎①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②人类的破坏活动使自然界失去了客观性 ‎③人们可以认识利用、创造规律 ④办事情要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8.中宣部、教育部决定,将每年9月定为“中小学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通过活动让广大中小学生了解新中国建立的艰辛历程和祖国建设取得的伟大成就,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走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的必然选择,增强对伟大祖国、党和人民的热爱,进一步把爱国情感化为具体行动,立志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贡献。材料表明 ‎①认识世界需要发挥主观能动性 ②意识促进了客观事物向前发展 ‎③人的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 ④量变引起质变要重视量的积累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9.爱因斯坦曾说,我们生活在四维时空,这个时空包含看得见、摸得到的三维空间及一个名称为“时间”的第四个维度。近日,美国加州大学科学家首次观测到一种四维时空物质“时间晶体”,这种晶体的原子或分子在三维空间按一定规律重复排列。这表明 ‎①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 ②科学实验基础上的认识促进实践的发展 ‎③物质是科学理念的外现 ④实践是检验人们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0.“有意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这句诗与下列名言名句体现的哲理相同的是 A.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B.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C.干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D.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11.长期以来,科学家们一直认为人类发色主要由几个已知的基因决定。最近,科学家们新发现了超过100个影响人类头发颜色的基因,打破了此前的认识,这一发现有助于实现通过DNA精准预测未知犯罪者的头发颜色。科学家的新发现佐证了 ‎①人的认识能超越客观条件实现不断发展 ②人的认识能力随着实践发展而不断提高 ‎③人们对复杂事物的认识需要长期的过程 ④人们对同一确定对象不会产生相同认识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2.2018年3月,港珠澳大桥建成通车,作为全球最重要贸易通道上的超大型桥梁,它将提升珠江三角洲地区的综合竞争力,保持港澳地区的持续繁荣和稳定,促进珠江两岸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这里蕴含的辩证法道理有 ‎①港珠澳大桥建成是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结果 ‎②着眼于整体,促进港珠澳地区协同发展 ‎③港珠澳地区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④港珠澳大桥建成通车密切了珠江两岸的联系 A.①④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13.《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0年)》,报告确定北京全域在统一规划下进行总量管控,内涵其实在于优化结构,即在总量不增加的情况下疏解非首都功能同时不断提升内部结构,实现人口功能空间的优化升级。总体规划 ‎①注重系统内部结构坚持系统优化 ②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条件 ‎③看到事物的联系推动事物的发展 ④符合客观与主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4.有人做过一个实验:体积不变的木桶,先放满小砾石,大石块很难再搁下;如果换个顺序,小砾石就能填满石块间的缝隙。实验有力地证明 ‎①把握事物内部结构的有序性,可以使整体功能得到最大的发挥 ‎ ‎②发挥关键部分的决定作用,能使事物的性质和状态发生根本转变 ‎ ‎③从事物存在的客观条件出发,有助于提高事物的整体功能和效率 ‎ ‎④积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创造事物的特性满足人们的需要 A.①② B.①④ C.①③ D.②④‎ ‎15.据国家统计局2018年12月的数据显示:不管从生产角度,还是从消费角度,中国经济稳中有进,向好势头持续发展。这一结论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A.事物发展的方向是前进的、上升的 B.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迂回的 ‎ C.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构成事物的发展 D.主要矛盾决定事物的发展进程和方向 ‎16.漫画《愚蠢与智慧》告诉人们“把朋友变成敌人是一种愚蠢,把敌人化为朋友是一种智慧。”这蕴含的哲理是 ‎①矛盾双方是既对立又统一  ②斗争性与同一性相互转化 ‎ ‎③差别和对立以同一为前提  ④斗争性包含于同一性之中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7.2018年3月23日,美国总统特朗普签署备忘录,宣布依据对华301调查报告,将对从中国进口的商品大规模加征关税,规模达600亿美元。我国也随之采取了反制措施,中美贸易摩擦急剧升温。有关专家指出: “所有的贸易战,最后都是杀敌一千,自伤八百。”这一观点的依据是 ‎①矛盾双方相互贯通、相互包含 ②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 ‎③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④矛盾主要方面决定事物性质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8.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但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全党要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基本国情,牢牢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这一论断蕴含的哲理:‎ ‎①坚持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 ‎ ‎②坚持事物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③坚持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的统一 ‎ ‎④把握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9.继共享单车之后,共享汽车在一些一线城市开始出现,因为具有价格低廉等特点,而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但其缺点也很明显,如车辆较少,取车、停车不太方便,在使用过程中出现刮蹭或或其他事故,责任难以认定等,这也让人们对这一新业态产生疑惑。‎ 面对这一疑惑,我们应 ‎①分清主流和支流,抓住主流,但不能忽视支流 ‎②看到新事物在对旧事物的辩证否定中实现飞跃 ‎③抓住重点,但也要重视解决次要矛盾 ‎ ‎④看到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0.无人驾驶技术将对未来的交通带来深刻变革。2018年3月,某公司的一辆无人驾驶汽车发生交通事故,引发了人们对该技术前景的担忧。不过有专家认为,这并不会从根本上影响无人驾驶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材料体现的主要哲理是 A. 要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 B. 要看到矛盾的主要方面 C.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D. 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21.把平凡的工作做好就是不平凡,把普通的工作做好就是不普通。这其中蕴含的哲理是 ‎ A.矛盾双方是相互排斥和对立的 B.矛盾双方存在相互分离的倾向 C.矛盾双方是相互包含和转化的 D.矛盾推动着事物的运动和发展 ‎22.“卧佛寺,是英语office(办公室)的谐音。想进办公室做白领就得去卧佛寺烧香。”这种说法违背了事物联系的 ‎ ‎ A.客观性    B.条件性    C.多样性   D.普遍性 ‎23.俗话说“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荷花虽好,也要绿叶扶持。”在工作中要学会“弹钢琴”。这段话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A.矛盾的次要方面影响矛盾的主要方面B.要处理好矛盾的主要方面和矛盾的次要方面的关系 C.解决了次要矛盾,有利于主要矛盾的解决 D.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是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的 ‎24.习近平指出,要善于运用底线思维的方法,凡事从坏处准备,努力争取最好的结果,做到有备无患、遇事不慌,牢牢把握主动权。从哲学上看,底线思维强调的是: ‎ ‎①坚持实践的观点,勇于探索    ②正确发挥意识的能动性,未雨绸缪 ‎③坚持发展的观点,不断创新    ④坚持两点论,把握矛盾转化的条件。‎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③④‎ 二、非选择题(共3题,共52分)‎ ‎25、材料:当今世界正处在发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当代中国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向着新的奋斗目标迈进,文化的作用越来越突出。但我国文化整体实力和国际影响力与我国国际地位还不相称。党的十九大从时代要求与战略全局出发,再次强调要加快落实“文化强国”的宏伟目标。大会强调要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础。大会要求要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 结合上述材料,运用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分析说明党的十九大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目标的合理性。(16分)‎ ‎ 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广东省为推进文化强省建设,分析和把握广东文化的优势和劣势,极力成为北京、上海之外的中国文化发展的第三极;实施重点文化惠民工程,推进全省文化场馆建设;划拨群众性文化活动专项资金打造一批具有广东特色、岭南风格的文化品牌;在发展自身特色的同时,广泛吸收借鉴兄弟省份、世界先进文化建设经验和优秀成果.‎ ‎ 结合材料,运用唯物辩证法实质与核心的知识,阐述广东省是否如何推进文化强省建设? (16分) ‎ ‎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2017年是高考制度恢复四十周年。四十年来,无数个令人感奋的高考故事,已经积淀为深刻的集体记忆。实践证明,高考制度符合国情,焕发了我国科教事业的生机活力,选拔了千百万优秀学子。这既是普通人实现梦想、向上流动的重要渠道,更是培育人才、实现中国梦的重要制度支撑。‎ 时代在变,高考也在变。招生制度从定向招生到“双轨制”再到实行“并轨”,从赋予高校自主招生权到探索招生和考试相对分离再到改变成绩是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四十年来,高考不断打破“一考定终身”“唯分取人”的窠臼,在探索中前进、在改革中发展。‎ 教育部决定,到2020年全面建立新高考制度,更好地发挥高考作为教育改革“指挥棒”‎ 的作用,进一步破解科学性、公平性等时代课题。因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教育的地位和作用不可忽视。教育是国之计,也是民之生,影响当下,更关乎未来。‎ ‎(1)结合材料,从认识论角度,谈谈应如何看待四十年来我国高考制度的变革。(12分)‎ ‎(2)在纪念恢复高考四十周年的时刻,某班以“教育公平”为主题展开讨论,请你为如何实现教育公平提出三条具体建议。(6分)‎ ‎ ‎ ‎ 高二政治参考答案 ‎ ‎1-10:BACDB ADBBD 11-20:CCACA BADBB 21-24:CACC ‎ ‎25、‎ ‎①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因此我们要从当代中国的实际出发,从时代要求与战略全局出发,加快落实文化强国的宏伟目标。‎ ‎②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目标为我们进行文化建设描绘了宏伟蓝图。‎ ‎③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正确的意识促进事物的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目标的提出,有利于促进我国文化繁荣,实现中国梦。‎ ‎④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起调节控制作用,高昂的精神使人奋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目标有利于使全体人民保持高昂的精神面貌,更好地进行现代化建设 ‎(原理与材料各项2分。言之有理酌情给分)‎ ‎26、 ‎ ‎ ①矛盾就是对立统一,要一分为二看问题。文化强省建设必须认识和把握广东文化的优势和劣势,从而推动文化发展。(4分)‎ ‎②主要矛盾对事物发展起决定性作用,要求我们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实施重点文化惠民工程,抓住了文化强省的主要矛盾。(4分)‎ ‎③矛盾具有特殊性,要求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划拨专项资金打造广东特色文化品牌。(4分)‎ ‎④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相互联结的,要求我们坚持共性和个性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广东文化强省既注重发展自身个性特色,又广泛吸收借鉴兄弟省份、世界先进文化建设的普遍经验。(4分) (原理与材料各项2分。言之有理酌情给分)‎ ‎27、(1)‎ ‎①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社会实践的发展推动着高考制度不断进行变革。‎ ‎②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证明,高考制度符合国情,焕发了我国科教事业的生机活力。‎ ‎③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真理是主观与客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四十年来,招生制度及方式的变化与时代发展息息相关,符合社会实际。‎ ‎④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四十年来,高考制度随着时代的变化始终在探索中前进、在改革中发展。‎ ‎(原理1分,材料2分。言之有理酌情给分)‎ ‎(2)‎ ‎①坚持公共教育资源向农村、西部地区、贫困地区和民族地区倾斜。‎ ‎②健全教育资助制度和助学体系。‎ ‎③提高重点高校招收农村学生比例。‎ ‎ (每条2分,言之有理酌情给分)‎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