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01 发布 |
- 37.5 KB |
- 15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广东省揭阳市三中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月考政治试题
www.ks5u.com 揭阳三中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级第2次阶考 政治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摄影交换英语、美容交换弹钢琴、厨艺交换服装设计……目前“技能交换”正在都市白领圈悄然流行,许多白领出于职业需要或兴趣爱好,纷纷加入技能交换网,成为“技客一族”。下列关于“技能交换”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技能交换”需要遵循等价交换原则 ②“技能交换”可以使商品价值最大化 ③交换的“技能”凝结了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④“技能交换”是商品流通的一种形式 A. ①③ B. ①② C. ③④ D. ②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①③:在“技能交换”比较流行的今天,人们用摄影交换英语、美容交换弹钢琴、厨艺交换服装设计,成为“技客一族”,这里交换的“技能”凝结了无差别的人类劳动,“技能交换”需要遵循等价交换的原则,①③正确。 ②: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来决定的,“技能交换”不能使商品价值最大化,②错误。 ④: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叫商品流通,“技能交换”中没有货币的参与,故不是商品流通,④错误。 故本题选A。 2.2018年,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9853元,同比增长6.2%;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9.0%;最终消费支出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贡献率为76.2%,比上年提高17.4个百分点;基本必需品消费支出占比下降,通讯器材类和化妆品类的消费支出分别同比增长11.7%和13.5%。上述信息表明 ①消费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首要因素 ②居民消费结构改善,恩格尔系数下降 ③消费品供给丰富,产业结构日趋优化 ④高档品消费增加,居民消费趋于理性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从全国居民消费支出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及增幅可以看出,消费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首要因素。从基本必需品消费支出下降,通信器材类和化妆品的消费支出增长可以看出,居民消费结构改善,恩格尔系数下降,①②符合题意;材料不反映消费品供给及产业结构变化情况,③与题意不符;材料反映出居民消费结构进一步改善,但看不出居民消费趋于理性,④与题意不符;正确选项为A。 3.把做好就业工作摆到突出位置,这会给社会经济发展带来重大影响。你认为合理的传导顺序是 ①获得工资收入 ②刺激居民消费 ③扩大生产规模 ④增加就业岗位 A. ①---②---③---④ B. ④---①---②---③ C. ②---③---④---① D. ④---③---①---② 【答案】B 【解析】 【详解】把做好就业工作摆到突出位置,这会给社会经济发展带来重大影响,因此必须增加就业岗位,让劳动者获得工资收入,提高消费能力,促进生产发展,合理的传导顺序是④---①---②---③,故本题选B。 【点睛】就业是民生之本,对整个社会生产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就业使劳动力与生产资料相结合,生产出社会所需要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劳动者通过就业取得报酬,获得生活来源,使劳动力能够不断再生产;劳动者就业,有利于其实现自身的社会价值,丰富精神生活,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4.存款准备金是商业银行为保证客户提取存款和资金结算需要而按规定向中央银行缴存的部分存款。存款准备金占商业银行吸纳存款总额的比率就是存款准备金率。2018年以来,中国人民银行先后6次降低存款准备金率。降低存款准备金率是为了 ①加快货币流通速度,稳定物价水平 ②扩大投资及社会支出,刺激经济增长 ③满足客户资金结算需求,防范挤兑风险 ④增加信贷资金供应,提高商业银行信贷能力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存款准备金率、商业银行的作用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中国人民银行先后6次降低存款准备金率,商业银行向中央银行缴存的存款减少,这会直接增加银行的货币量,从而增加信贷资金供应,提高商业银行信贷能力,④正确切题;信贷资金供应增加,信贷规模的增加,会扩大投资及社会支出,刺激经济增长,②正确切题;降低存款准备金率会增加流通中的货币量,与加快货币流通速度和稳定物价之间没有直接必然关系,①不选;满足客户资金结算需求,防范挤兑风险, 不是降低存款准备金率的目的,③不选。故本题选C。 5.2018年6月,李先生一家的收入情况如下表所示(单位:元)。 李先生的收入 李先生妻子的收入 李先生儿子的收入 国企工资 国企奖金 经营小卖部 炒股 私企工资 银行利息 3000 1000 2000 1500 5000 500 李先生家的按劳分配收入和非按劳分配收入分别是 A. 5000元 8000元 B. 3000元 8500元 C. 4000元 9000元 D. 4000元 5000元 【答案】C 【解析】 【详解】公有制经济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国有企业工人的工资、奖金和津贴属于按劳分配收入,可见,李先生家的按劳分配收入为3000+1000=400元;非按劳分配收入为2000+1500+5000+500=9000元,故C正确,ABD错误。故选C。 【点睛】准确把握我国收入分配中的几个问题: (1)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关系: ①坚持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是由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和客观经济条件决定的。我国现阶段生产力发展整体水平低、多层次又不平衡,决定了我国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决定要实行按劳分配,而其他所有制经济形式、多种经营方式的存在,又决定了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必然性。 ②将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在实行按劳分配的同时,要兼顾投资者、经营者、劳动者各方面的利益,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2)按劳分配和按劳动力要素分配的关系: 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的分配原则,要以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存在为前提。而按劳动力要素分配,在资本主义社会就普遍实行,它存在于我国的外资企业和私营企业中,意味着劳动者只是受雇于企业主,他们只能作为劳动要素的提供者参与生产和分配。两种收入所体现的生产关系和分配关系不同,因此区分二者首先要看是哪一类经济形式再作判断。 (3)对比区分合法的劳动收入和合法的非劳动收入: ①合法的劳动收入:按劳分配、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按劳动力要素分配取得的收入。 ②合法的非劳动收入:按土地要素分配、按资本要素分配、按技术要素分配、按管理要素分配、按信息要素分配取得的收入。 6.为加强癌症、罕见病等重大疾病防治,进一步减轻大病患者、困难群众医疗负担,2018年我国将17种抗癌药纳入医保目录,2019年又对21个罕见病药品给予增值税优惠,同时降低并统一大病保险起付线,报销比例由50%提高到60%。材料表明 ①城乡居民的实际收入得到较大提高 ②我国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 ③我国公民民主权利有切实物质保障 ④再分配是促进社会公平的重要举措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我国发展理念、再分配的相关知识。给予增值税优惠,提高医保报销比例表明我国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也表明再分配是促进社会公平的重要举措,②④正确且符合题意。材料没有表明城乡居民的实际收入得到较大提高,也不涉及公民的民主权利,①③不符合题意。故选C。 7.随着互联网金融的蓬勃发展,大学生分期消费市场成为投资发展重地,众多“校园网贷”平台纷纷到高校“跑马圈地”,“校园网贷”推崇的超前消费和贷款提前使用理念,极易诱发学生消费欲望膨胀,致使其形成错误的消费观念,甚至走上歧途。这警示我们 A. 反对跟风、随大流的消费行为 B. 坚持物质消费和精神消费相协调 C. 必须避免预支未来收入的消费 D. 要量入为出,做理性的消费者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获取解读信息、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校园网贷”推崇的超前消费和贷款提前使用理念,极易诱发学生消费欲望膨胀,致使其形成错误的消费观念,甚至走上歧途。这警示我们量入为出,适度消费,做理性的消费者,D适合题意;A、B说法正确但不合题意;C说法过于绝对,排除;故本题答案选D。 8.税收是国家财政收入的最重要来源,也是国家用以加强宏观调控的重要经济杠杆。下列关于税收调节作用的过程,推导正确的一组是 A. 对所得额征收所得税→调节个人收入→促进社会公平→增加国家财政收入 B. 对增值额征收增值税→减轻企业税负→防止骗税行为→增加国家财政收入 C. 对烟草征收消费税→卷烟价格上升→对烟草的消费减少→烟草生产减少 D. 对房屋征收财产税→房屋转让成本减少→房屋交易减少→抑制房价过快上升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是推导型试题,要明确变量之间的关系。个人所得税是国家对个人所得征收的一种税,是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也是调节个人收入分配、实现社会公平的有效手段,但不一定增加国家财政收入,A错误;对增值额征收增值税可以避免对一个经营额重复征税,而且防止前一生产经营环节企业的偷漏税行为,有利于鼓励小微企业的发展,但不一定增加国家财政收入,B错误;对烟草征收消费税,卷烟价格上升,价格变动影响需求,对烟草的消费减少,烟草生产减少,C适合题意;对房屋征收财产税,房屋转让成本增加,房屋交易减少,从而抑制房价过快上升,D是错误的。 【点睛】推导类试题,可采用首尾法进行确定。即先确定第一个题肢或者先确定最后一个题肢,如果先确定第一个题肢,可以以此往后推,如果是先确定最后一个,可以以此往前推。同时要注意排除错误选项,按此步骤,基本上可以确定正确答案。 9.下列各项属于国家宏观调控行政手段的是 A. 增加对大气污染防治的政策性信贷支持 B. 国家推出燃油税改革方案 C. 央行降低存款准备金率和存贷款利率 D. 某市对高污染企业叫停 【答案】D 【解析】 【详解】AC选项属于货币政策,B选项属于财政政策,都属于宏观调控的经济手段,故ABC不符合题意;国家宏观调控行政手段主要强调通过国家行政机构,采取强制性的行政命令、指示、规定等措施,来调节和管理经济的手段,可见,某市对高污染企业叫停属于国家宏观调控行政手段,故D符合题意。故选D。 【点睛】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区别和联系: 1、区别: (1)含义不同。财政政策是指政府通过对财政收入和支出总量调节来影响总需求,使之与总供给相适应的经济政策。它包括财政收入政策和财政支出政策。货币政策是指一国中央银行(货币当局)为实现一定的宏观经济目标而对货币供应量和信贷量进行调节和控制所采取的指导方针及其相应的政策措施。其特点是通过利息率的中介,间接对宏观经济发生作用。 (2)内容不同。凡是有关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的政策,如税收的变动,发行国库券,国家规定按较高的保护价收购粮食,政府的公共工程或商品与劳务的投资的多少等都属于财政政策,而和银行有关的一系列政策,如利率的调整则属于货币政策。 (3)政策的制定者不同。财政政策是由国家制定的,必须经全国人大或其常委会通过。而货币政策是由中央银行直接制定的。 2、联系: (1)二者都是经济政策,都属于宏观调空的重要方式。 (2)在一般条件下,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是相互配合起作用的。由于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对经济生活的作用各有其特点,在货币政策收效不明显的严重萧条局面下,财政政策则显得比较有力,如扩大财政赤字,支持大规模的公共工程建设,本身可以吸收一部分失业人员,又可以带动相关部门的发展;在抑制经济过热方面则相反,因改变税法或采用增税等财政政策都需要时间,这就使财政政策不可能具备货币政策所具有的灵活性和及时性。 10.有媒体报道,在商家“11.11”促销活动中,有部分商家使用先涨价后降价、虚构优惠幅度、卖滞销品等有违诚信的促销手段,导致活动结束后,因为商品质量问题、价格问题等引发的消费者投诉不断出现。这主要说明 ①市场调节具有盲目性 ②诚信是维护市场秩序的必要条件 ③市场调节具有自发性 ④宏观调控是市场发挥作用的前提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材料强调,部分商家为了私利,采取使用先涨价后降价、虚构优惠幅度、卖滞销品等有违诚信的促销手段,欺骗消费者,商家的这种行为是不诚信的表现,会扰乱市场秩序,这主要说明诚信是维护市场秩序的必要条件,同时也体现了市场调节具有自发性,故②③正确;材料没体现市场调节的盲目性,故①不符合题意;宏观调控有助于市场调节更好发挥作用,但不是市场发挥作用的前提,故④错误。故选C。 【点睛】规范市场秩序的措施: ①良好的市场秩序依赖市场规则来维护。通过制订和完善市场准入规则、市场竞争规则和市场交易规则等,对市场运行的方方面面作出具体的规定; ②形成以道德为支撑、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是规范市场秩序的治本之策。切实加强社会信用建设,大力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尤其要加快建立信用监督和失信惩戒制度; ③运用经济的、法律的和必要的行政手段,严厉打击扰乱市场健康运行的行为,加强对市场秩序的规范和管理; ④经济活动参与者必须学法、懂法、守法、用法,在全社会形成诚信为本、操守为重的良好风尚。 11.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鼓励勤劳守法致富,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坚持在经济增长的同时实现居民收入同步增长、在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同时实现劳动报酬同步提高。实施这些举措的积极效应是( ) ①健全再分配调节机制,实现收入分配的相对公平 ②释放消费潜力,发挥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作用 ③倒逼供给体系改革,形成经济增长与居民增收互促共进的良性循环 ④增加社会总供给,促进经济平稳运行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①:材料中的举措属于初次分配促进社会公平的措施,①错误。 ②③:鼓励勤劳守法致富,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坚持在经济增长的同时实现居民收入同步增长、在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同时实现劳动报酬同步提高,这些举措有利于释放消费潜力,发挥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作用,会倒逼供给体系改革,形成经济增长与居民增收互促共进的良性循环,②③正确。 ④:题目中的举措不能增加社会总供给,增加居民收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有利于增加社会总需求,④错误。 故本题选C。 12.某民营上市企业的资产负债率高达80%。因面临市场占有率持续下降、融资困难等经营困境,2019年该企业主动引入战略投资者并出让35%的股权。该企业此举的目的是 ①通过股权让渡,逐步退出市场 ②引入外部股东,激发企业活力 ③调整资本结构,获得股权融资 ④利用兼并重组,扩大企业规模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企业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企业经营的直接目的是营利。该企业在债台高筑、市场占有率持续下降、融资困难的情况下,出让35%的股权,这意在引入外部股东,激发企业活力,调整资本结构,获得股权融资,②③正确切题。该企业此举的目的是通过股权转让继续经营,而非退出市场,企业申请破产才会退出市场,①说法错误;该企业只是转让了部分股权,并未扩大企业规模,④说法错误。故本题选C。 13.2018年2月7日《光明日报》载文指出:未来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为统领和指导,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促进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协同发展。关于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它们在市场竞争中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②它们都是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③它们都是我国现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④它们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是平等的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在市场竞争中相互促进,共同发展,故①正确;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非公有制经济不是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故②错误;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是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可见,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都是我国现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故③正确;公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居于主体地位,非公有制经济不是,可见,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是不平等的,故④错误。故选B。 14.解决下面漫画中存在的问题,必须 ①消除收入差距,实现社会公平 ②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实现同步富裕 ③着重保护劳动所得 ④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①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漫画反映了我国居民收入差距较大,存在分配不公问题。解决这一问题,应着重保护劳动所得,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缩小收入差距,③④项符合题意;要缩小收入差距,而不是消除收入差距,①项说法错误;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实现共同富裕,而不是实现同步富裕,②项说法错误;正确选项为B。 【点睛】如何实现收入分配公平,缩小收入差距? ①根本措施: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增加居民收入。 ②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为我国实现社会公平、形成合理有序的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提供了重要的制度保证。 ③增加居民收入,着重保护劳动所得,鼓励勤劳守法致富,坚持在经济增长的同时实现居民收入同步增长、在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同时实现劳动报酬同步提高,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举措。 ④要促进收入分配更合理、更有序,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增加低收入者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要履行好政府再分配调节职能,加快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缩小收入分配差距。 15.如果一个社会的经济发展成果不能真正分流到大众手中,那么它在道义上将是不得人心的,而且是有风险的,因为它注定要威胁社会稳定。这一论述表明 ①经济发展要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②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 ③要做到社会成员的平均分配 ④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④ D. ②③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该题考查社会公平,题干说如果一个社会经济发展成果不能真正分流到大众手中,那么它在道义上将是不得人心的,而且是有风险的,说明我们要兼顾效率与公平,强调公平的重要性,故①②观点符合题意,③观点错误,不是平均分配,④观点不符合题意,题干强调的是公平而不是效率,故答案应选A。 考点:社会公平 点评:本题考生可以分二步走,第一步要注意排除错误选项,C观点错误,不是平均分配,第二步是对比题干选出最适合题意的选项,D观点不符合题意,题干强调的是公平而不是效率,这样选出答案应该不难,本题难度一般。 16.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是国家宏观调控中最常用的经济手段。下列选项中,属于货币政策的是 ①2018年1月1日起,1.6升及以下汽车购置税将由7.5%恢复到10%的税率 ②落实和加大金融对实体经济支持,降低企业融资成本 ③国家决定扩大财政赤字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④对“三农”和小微企业实施贷款优惠政策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①③不合题意,二者均是财政政策; ②④符合题意,“落实和加大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对“三农”和小微企业实施贷款优惠政策”均属货币政策。 故选:C。 【点睛】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是宏观调控常用的经济手段,要注意把握二者的区别,一般和银行有关的,比如:上调或下调人民币存贷款利率或基准利率、控制货币发行量等属于实施货币政策;而和财政有关的,比如:财政收入与支出、财政赤字、发行国债、税收等属于实施财政政策。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共52分。) 17.近年来,国家把稳增长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把稳增长与调结构、惠民生结合起来,加快财政支出进度。加大财政对“三农”、欠发达地区、科技创新、节能环保和农田水利等的支持;注重向民生领域倾斜,加大对教育、文化、医疗卫生、就业、社会保障、保障性安居工程等方面的投入;加大结构性减税力度,实施一系列减轻小微企业税费负担的政策措施。 结合材料说明财政在我国经济建设中所发挥的作用。 【答案】①国家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②国家财政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财政注重向民生领域倾斜,加大对教育、文化、医疗卫生、就业、社会保障、保障性安居工程等方面的投入。 ③财政促进资源的合理配置。财政加大对“三农”、欠发达地区、节能环保和农田水利等的支持。 ④财政促进国民经济的平稳运行。国家把稳增长放在更加重的位置,加快财政支出进度,并加大结构性减税力度。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财政的作用。根据教材知识,财政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财政促进资源的合理配置,财政促进国民经济的平稳运行。所以考生根据材料找出关键信息一一分析即可。 【点睛】“怎样(如何)坚持(做到、贯彻、体现)×××”类型试题解题思路与技巧 (1)审题:① 审清设问是针对什么材料和限制性语言?此类试题的呈现方式一般包括背景材料可能是多个。审清设问是针对所有材料还是部分材料,或者是材料中的部分观点(比如:什么措施、做法、观点)。 ②审清设问考查或应用什么具体的知识点。 (2)解题步骤:①思考和罗列出具体的知识点的内容。②要坚持“一一对应”的原则,逐一进行分析说明。 ③结合材料,具体分析,进行筛选,进行组合。并不是把每一个具体知识都答出来。 (3)答题要求:一般可采用“观点+材料”或“材料+观点”。以试题限定的理论观点为出发点,以材料所提供的事实为着眼点,在理论的指导下分析材料,找出理论与事实的结合点进行分析说明,才能使答案思路更清晰,条理性更强,更有针对性。作答时要做到观点和材料相结合。不能只简单的罗列知识点。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首次提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最引人关注。未来经济政策方面会更加注重收入分配问题、环境问题等,这些是从量到质的巨变,也是迈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新要求。收入分配是不平衡产生的原因之一,未来将更加注重鼓励勤劳守法致富,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增加低收入者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调节收入差距过大造成的矛盾。 结合材料 ,运用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的知识,分析如何解决收入分配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 【答案】①根本上要大力发展生产力,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努力增加收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②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兼顾效率与公平。③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实现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与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④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充分发挥财政的作用,健全再分配调节机制,规范收入分配秩序,促进社会公平。 【解析】 【详解】本题要求结合材料,运用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知识,分析如何解决收入分配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 认真阅读材料,根据材料中提出的未来将更加注重鼓励勤劳守法致富,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增加低收入者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调节收入差距过大造成的矛盾的论述,结合所学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的知识,从发展生产以提供物质保障、完善分配制度以提供制度保证、提高两个比重和实现两个同步、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等等方面进行分析。 【点睛】如何实现收入分配公平,缩小收入差距? ①根本措施: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增加居民收入。 ②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为我国实现社会公平、形成合理有序的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提供了重要的制度保证。 ③增加居民收入,着重保护劳动所得,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举措。 ④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是实现社会公平的另一重要举措。要健全以税收、社保、转移支付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调节机制,要规范收入分配秩序,保护保护合法收入,增加低收入者收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 ,调节过高收入, 清理规范隐性收入,取缔非法收入,努力缩小城乡、区域、行业收入分配差距。 ⑤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⑥在初次分配和再分配过程中都要兼顾效率与公平。 19.国家工商总局指出,广大人民群众对消费品质、消费服务的更高要长,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体现。满足这些需要,必须激发企业创新、释放市场活力;2018年下年我国全面推开“证照分离”改革。“证照分离”的核心是减少行政审批、让一部分事后的审批改为企业承诺,或者备案或者取消,从而提高工作效率,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市场活力。 (1)运用“生产决定消费”的相关知识,说明“激发企业创新,释放市场活力”的积意义。 (2)运用市场经济的相关知识,结合材料谈谈“证照分离”改革的积极效应。 【答案】(1)①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激发企业创新,释放市场活力”有利于为人民群众生产出更多更有价值的产品,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②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激发企业创新,释放市场活力”通过创新,有利于提升人民生活品质。③生产决定消费的方式。“激发企业创新,释放市场活力”有利于改变人们的消费方式。④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激发企业创新,释放市场活力”有利于激发人们消费的欲望。 (2)①有利于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激发市场活力。②有利于市场及时、准确、灵敏地传递供求信息,满足市场需求。③有利于充分利用利益杠杆,调整生产经营活动,从而推动科学技术和管理的进步。④有利于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资源的有效利用。 【解析】 【分析】 本题以2018年下年我国全面推开“证照分离”改革,从而提高工作效率,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市场活力为背景材料,考查考生对经济生活的相关知识的理解与运用能力。 【详解】(1)本题属于意义类主观分析试题。解答此类题目要遵循由近及远、由表及里、有直接到间接的思维顺序,语言组织要落脚在“有利于”、“促进”、“增强”与“巩固”等。解答时需要学生具有丰富的知识储备和很强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学生吃透教材的基本观点和具有调动和运用知识以及分析和阐述观点的能力。根据材料的表述,主要考虑从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生产决定消费的方式以及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等角度进行分析。 (2)材料中,“证照分离”的核心是减少行政审批、让一部分事后的审批改为企业承诺,或者备案或者取消,从而提高工作效率,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市场活力。故主要可以从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充分利用利益杠杆,调整生产经营活动,从而推动科学技术和管理的进步以及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资源的有效利用等角度进行分析即可。 【点睛】非选择题的审题要求: (1)审设问:一是明确题目考查的知识范围和考查意图,正确联想相关知识,形成综合性的信息认识;二是明确设问的指向性和规定性,分清题干要求答题的类别,即回答“是什么”、或“为什么”、或“怎么样”、或“怎样体现”中哪一类。 (2)审主体:明确主体有几个,不同主体的言论和行为各是什么。这些应从解读设问和材料中获取。 (3)审材料:获取材料中有效信息,抓住关键词、关键句子。这样做,一是为了正确联想相关知识,二是进一步明确答题的主体,不同主体的言论和行为各是什么;三是关键的句子要作为“材料语言”写入答案要点中。审材料实质上就是为了进一步证实“审设问和审主体”的正确与否。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