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一轮复习人教A版专题08文化的作用与发展百日闯关系列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届一轮复习人教A版专题08文化的作用与发展百日闯关系列

‎ ‎ ‎ ‎ 一、【课标解读】——细化课标 预测高考 ‎1.知道文化的内涵和特点;‎ ‎2.说明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的意义;‎ ‎3.理解文化在综合国力中的作用;‎ ‎4.掌握文化对人的影响的来源、表现、特点;‎ ‎5.理解优秀文化塑造人生 ‎6.掌握民族节日和文化遗产;‎ ‎7.区分民族文化与世界文化;‎ ‎8.理解尊重文化多样性与文化交流;‎ ‎9.了解传统文化的特点和影响;‎ ‎10.掌握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 ‎11.掌握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12.理解影响文化发展的因素;‎ ‎13.说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作和发展的重要根源,‎ ‎14.阐述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是文化创新的重要途径。‎ 二、【知识网络构建】——纵横联系 融汇贯通 ‎ ‎ 三、【主干知识梳理】——聚焦考点 点点必到 ‎1.什么是文化?‎ ‎(1)内涵: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2)外延:既包括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又包括非意识形态的部分。‎ ‎(3)特点:①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②每个人所具有的文化素养,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特别是通过参与文化活动、接受文化知识教育而逐步培养出来的。③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2. 文化的作用 ‎(1)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2)文化对经济、政治的作用:相互影响,相互交融 ‎①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又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 ‎②a.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表现为:发展科学技术,发展教育事业、培养各种高素质的人才、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对经济发展具有推动作用;文化生产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b.文化与政治互相交融。表现为:为了参与政治生活,需要更高的文化素养;有利于反对文化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3)文化与综合国力: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中维护国家利益和安全的重要精神武器。‎ ‎(4)文化对个人的作用:‎ ‎①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②文化对人的影响表现为 :a.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b.文化影响人们实践活动、认识活动、思维方式。‎ ‎③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特点:潜移默化,深远持久。‎ ‎④文化塑造人生:优秀文化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一)横向:多样性 ‎1.主要表现:‎ ‎(1)民族节日(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2)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的重要标志,不仅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 ‎2.文化具有多样性,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3.尊重文化多样性的意义:①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②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 ‎ ‎4.对待文化多样性的态度:即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的文化。尊重文化的多样性,必须遵循各国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5.文化在交流中传播 ‎(1)传播的途径:商业贸易、人口迁徙、教育 ‎(2)现代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大众传媒(能够最大程度低超越时空的局限,汇集来自世界各地的信息,日益现实出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 ‎(3)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我们既要更加热情地欢迎世界各国优秀文化在中国传播,吸收各国优秀文明成果,又要更加主动地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二)纵向:继承性 ‎1.传统文化 ‎(1)含义:是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并保留在现实生活中的、具有相对稳定性的文化。‎ ‎(2)继承性的表现:传统习俗;传统建筑(凝固的艺术,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传统艺术(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思想。‎ ‎(3)特点:相对稳定性、鲜明的民族性。‎ ‎(4)传统文化的作用:传统文化如果能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就能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反之,如果一成不变,传统文化也会起阻碍社会进步,妨碍人的发展的消极作用。‎ ‎(5)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对于传统文化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应该继续保持和发扬;对于传统文化中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东西,必须移风易俗,自觉加以抵制或剔除。‎ ‎2.继承与发展的关系: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继承与发展是同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 ‎3.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1)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 (2)科学技术的进步;(3)思想运动往往催生社会变革,促进文化发展;(4)教育(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在人的教化与培育上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三)文化创新 ‎1.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2.文化创新的作用: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 ‎3.文化创造的主体:人民群众 ‎4.文化创新的途径 ‎(1)根本途径: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作的基本要求,也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2)继承传统,推陈出新。(文化创新必须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一方面,我们不能离开传统文化,空谈文化创新。另一方面,体现时代精神,是文化创新的重要追求。)‎ ‎(3)面向世界,博采众长:①不同民族文化之间交流、借鉴与融合;②以世界优秀文化为营养,充分吸收外国文化的有益成果。有海纳百川的胸怀、熔铸百家的气魄、科学分析的态度;③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4)坚持正确方向,克服错误倾向,反对“守旧主义”“封闭主义”“历史虚无主义”和“民族虚无主义”。‎ 四、【重点问题直击】——点石成金 寻求突破 ‎1.为什么要加强文化建设?‎ ‎(1)文化作是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2)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文化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对政治、经济以重大的影响。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 ‎(3)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加强文化建设,有利于提高劳动者素质,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和强大的精神动力及智力支持。有利于提高人们的政治参与能力,推动政治文明建设。‎ ‎(4)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5)文化塑造人生。加强优秀文化建设有利于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2.如何尊重文化的多样性?‎ ‎(1)尊重文化的多样性正确态度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 ‎(2)遵循各国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3.如何正确对待传统文化?‎ 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对于传统文化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应该继续保持和发扬。对于传统文化中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东西,必须“移风易俗”,自觉地加以改造或剔除。‎ ‎4.如何进行文化创新?‎ ‎(1)根本途径是要立足于实践。这也是文化创新的基本要求。‎ ‎(2)着眼于传统文化的继承。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3)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促进不同民族文化的交流、借鉴与融合,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原则。‎ ‎(4)要反对 “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反对“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坚持文化创新的正确方向。‎ ‎(5)要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从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和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汲取营养,刻苦钻研,锐意创新,才能创造出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文化作品。‎ 五、【模拟仿真训练】—— 一试身手 扬帆高考 ‎1.分析人士指出,欧洲难民危机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包括欧洲国家在内的西方国家,为推广“民主”而对西亚北非国家政局进行蛮横干涉造成的。这告诉我们 ‎①文化与经济、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 ‎ ‎②处理国际关系必须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③奉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最终会损人又不利己 ‎④应该拒绝西方文化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答案】A ‎【解析】欧洲推崇“民主”文化,打着“民主”文化的旗号干涉西亚北非国家内政,这是西方国家奉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最终会损人又不利己,体现了文化与经济、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①②两项符合题意;我们要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在处理国际关系时,要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③项符合题意;西方文化有精华也有糟粕,应该吸收和借鉴其有益成果,而不是一味抵制,④项观点错误。答案选A。‎ ‎2.有专家认为,古诗文入课堂,留给学生的核心,不是那些分崩离析、可以量化和默写的 “知识点”,而是对传统文化的更多了解与热爱,对民族精神和主流价值观的自然认同。该观点强调 A. 古诗文教学对人的影响应是潜移默化的 B. 古诗文教学应关注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 C. 古诗文教学不应抹杀传统文化的影响力 D. 古诗文教学应正确选择、传递、创造文化 ‎【答案】B ‎ ‎ ‎3.《墨子·所染》中说:“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所入者变,其色亦变,五入必而已则为五色矣。故染不可不慎也。”下列句子与此句包含的文化生活道理相同的是 A. 石可破也,不可夺其坚;丹可磨也,不可夺其赤 B.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 C. 以自身自强,则名配尧舜 D. 见贤则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答案】D ‎【解析】“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说明文化氛围影响人的思想和行动。“石可破也,不可夺其坚;丹可磨也,不可夺其赤”这句话以石坚丹赤为喻,说明具有高洁品质的人是不会因外界压力而改变操守的,这不是强调文化氛围对人的影响,A项不选;“合抱之木,生于毫末”没有强调文化氛围对人的影响,B项不选;“以自身自强,则名配尧舜”强调的是加强自身素质的重要性,没有强调文化氛围的作用,C项不选;“见贤则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强调了文化氛围对人的影响,D项正确,故本题答案应为D。‎ ‎4.中央文明办近年来持续开展“我推荐、我评议身边好人”活动,为整个社会发展提供文化正能量,使学习道德模范、争当身边好人成为我国精神文明建设的靓丽风景线。这里的文化正能量 ‎①可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②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和思维方式 ‎③决定我国经济和社会的持续发展 ‎④源于社会实践和人的思想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A ‎【解析】这里的文化正能量可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①正确;文化正能量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和思维方式,②正确;文化正能量并不决定我国经济和社会的持续发展,③不选;文化正能量源自社会实践,并不源自人的思想,④不选,故本题答案应为A。‎ ‎5.扶贫首在扶智,一要引智,通过政策引导,把外地人才吸引到贫困地区扎根;二要留智,引得凤凰,还得让凤凰留得住,三要育智,政府加企业模式就地建立高等职业教育基地,即解决本地人才就业,一个人脱贫带动一家人脱贫,形成脱贫的扩大效应。扶贫首在扶智体现的文化生活道理是 ‎①文化影响经济,对经济发展起促进作用 ‎②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但并非完全同步 ‎③文化是精神力量,可以转化为物质力量 ‎④人的全面发展是衡量人的文化素养的核心标志 A. ①④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②‎ ‎【答案】B ‎ ‎ ‎6.习近平同志当年作为知青下乡时,带的最贵重的东西是一大箱子数。天阴下雨他读书,白天劳动晚上挑灯夜读。在文章和讲话中引经据典.信手掂来,讲治国理政的大道理讲得鞭辟入里.深入浅出,正是他长期坚持不懈阅读积累的结果。下列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人的全面发展需要在文化中实现 ②优秀文化通常是主动地影响人 ‎ ‎③文化对人的影响需要借助外力 ④接受健康文化影响往往需要自觉学习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答案】C ‎【解析】在文章和讲话中引经据典.信手掂来,讲治国理政的大道理讲得鞭辟入里.深入浅出,正是他长期坚持不懈阅读积累的结果表明就是由于长期的学习文化才使其工作得心应手,说明人的全面发展需要在文化中实现,故①④符合题意;优秀文化通常是主动地影响人说法错误,是人主动接受优秀文化的影响,故②错误;选项③与材料主旨无关,故③不符合题意;天阴下雨他读书,白天劳动晚上挑灯夜读表明积极主动的接受健康文化的影响,故④符合题意。故本题答案为C。‎ ‎7.党的十九大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这里的“文化”是 ‎ ‎①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 ‎②人类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动及其创造的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 ‎ ‎③指科学知识或受教育的程度 ‎ ‎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B ‎ ‎ ‎8.中法是东西方具有代表性的文化大国,深厚的文化底蕴以及海纳百川的宽广胸怀成为两国开展文化交流与合作的原动力。进入21世纪以来,两国的文化交流与合作不断谱写新的篇章,已成为世界各国“以文会友”、相知互学的典范。这给我们的启示是 A. 加强文化交流,促进中华文化与世界文化的繁荣 B. 承认文化多样性,要从根本上认同其他民族文化 C. 尊重文化多样性,首先要尊重自己民族的文化 D. 面向世界,学习和吸收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 ‎【答案】A ‎【解析】中法文化交流与合作不断谱写新的篇章,这启示我们要加强文化交流,促进中华文化与世界文化的繁荣,A项正确;我们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但并不是要从根本上认同其他民族文化,B项不选;“首先要尊重自己民族的文化”不是材料给我们的启示,C项不选;材料启示我们要加强文化交流,并不是启示我们要学习和吸收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D项不选,故本题答案应为A。‎ ‎9.近年来,大批中国游客到俄罗斯参观“阿芙乐尔”号巡洋舰、斯莫尔尼富、列宁墓等,感受俄罗斯红色文化的魅力。同时,毛泽东故居等中国红色旅游项目越来越受到俄罗斯人的喜爱。中俄两国之间红色旅游发展得益于两国的红色文化 ‎①是推动两国文化发展的主导性因素 ‎②是满足两国民众文化需求的重要资源 ‎③既具有共同的精神内涵又各具鲜明特色 ‎④规定着各民族文化内容和形式的多样性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C ‎ ‎ ‎10.《超级中国》《鸟瞰中国》《美丽中国》《中国春节:全球最大的盛会》等一系列纪录片在国外电视频道的播出,引发收视热潮,进一步激发了国际社会探求中国、理解中国的兴趣。这一现象表明 A. 大众传媒有利于汲取世界各民族文化的长处 B. 文化创新是中华文化永葆生命力的重要保证 C. 利用外媒讲好中国故事有利于传播中华文化 D. 包容性使得中华文化在全世界得以广泛传播 ‎【答案】C ‎【解析】材料强调的是大众传媒传播中华文化,把中华文化推向世界,故C符合题意;材料并未涉及汲取世界各民族文化的长处、文化创新、包容性,故ABD不符合题意。故本题答案为C。‎ ‎11.在“互联网+”的大环境下,互联网与教育不断融合,在线教育日益火爆,人们的学习方式正发生深刻变 化:学习者可以根据自己的水平、能力,在网上找到为自己“量身定制”的课程,学习变得更为主动和灵活。这说明 ‎①科技进步是文化多样性产生的重要因素 ‎②科技的发展推动了文化传承方式的变革 ‎③“互联网+教育”决定着文化发展的方向 ‎④在线教育有利于满足学习者个性化需求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D ‎【解析】各民族和地域间的政治、经济、历史和地理的多样性,社会和自然等因素导致文化多样性,科技进步并不是文化多样性产生的重要因素,①错误;互联网使人们学习的方式发生变化,这说明科技的发展推动了文化传承方式的变革,②正确;政治、经济决定文化发展的方向,③错误;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水平、能力,在网上“量身定制”,这说明在线教育有利于满足学习者个性化需求。④正确;故本题答案选D。‎ ‎12.2017年6月10日,是我国第一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也是确定中国文化遗产日以来的第12年,全国各地均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我国重视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是因为 ‎ ‎①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②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 ‎③文化遗产是汉民族的伟大历史创造 ‎④文化遗产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答案】C ‎ ‎ ‎13.以“利民之事,丝发必兴;厉民之事,毫末必去”明确为政必须维护好群众利益;以“以实则治,以文则不治”说明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的道理。习近平总书记运用古代典籍、经典名句来谈治国理政道理的“习式风格”为世人所称赞,其原因是 ‎①中华传统文化的发展具有相对稳定性 ‎②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 ‎③中国传统思想对当代的价值观念仍有影响 ‎④中国传统文化是推动社会进步的不竭动力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B ‎【解析】习近平总书记运用古代典籍、经典名句来谈治国理政道理的“习式风格”为世人所称赞,其原因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发展具有相对稳定性,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基本特征,同时它的具体内涵又能够因时而变。中国传统思想的相应内容如果能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就能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①③项符合题意;②项与题意不符;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华民族精神是推动社会进步的不竭的精神动力,④项说法错误;正确选项为B。‎ ‎14.中国国画以意境见长,在长期发展进程中,受到其他民族和国家绘画不同程度的影响。自“六朝”以来,中国国画在印度绘画的影响下,内容与形式发生较大变化;近现代受西方油画的影响更大于受印度绘画的影响。但中国国画的民族特色并没有因此荡然无存,而是在交流互鉴中更好保持了自身的生命力和艺术魅力。这说明 ‎①积极吸取外来文化优秀成果是文化创新的根基 ‎②文化交流要善于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中找到最大公约数 ‎③文化要以创新为基础,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④文化交流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④ D. ②③‎ ‎【答案】B ‎ ‎ ‎15.杭州不仅有西湖、钱塘江等美景,还有大运河和灵隐寺的历史文化遗迹,在世界知名度上,杭州也颇具名声,在13世纪,马可·波罗就在游记中赞叹杭州为“世界上最美丽华贵之城”。据此可知:‎ ‎①杭州西湖、灵隐寺等是中华文化的集中展示 ‎②大运河对研究杭州历史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 ‎③杭州文化是丰富多彩的中华各民族文化的体现 ‎④杭州独特的文化具有世界文化发展的普遍规律 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答案】D ‎【解析】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①不选;杭州有大运河等历史文化遗迹,这说明大运河对研究杭州历史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②正确;杭州文化并不能体现中华各民族文化,③不选;杭州文化被世界友人所赞叹,这说明杭州独特的文化具有世界文化发展的普遍规律,④正确,故本题答案应为D。‎ ‎16.85后男生张雪认为,作为国家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苏绣,大有发展前景,毅然当起了绣郎。爱好文艺的张雪长于设计,总能琢磨出让人眼前一亮的作品。这些作品颠覆了传统刺绣的内容、绣法,融合了男性理性、开阔的思维。随着时间的推移,张雪的技艺越来越出色,作品屡获大奖并远赴国外展出。张雪的行为告诉我们 ‎①创新是对文化遗产的最好继承 ②体现时代精神是文化创新的重要追求 ‎③人民群众才是文化创新的主体 ④文化创新必须以世界优秀文化为营养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答案】A ‎【解析】张雪在苏绣作品的内容与绣法上不断创新,从而促进了苏绣这个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这告诉我们创新是对文化遗产的最好继承,①正确;“这些作品颠覆了传统刺绣的内容、绣法,融合了男性理性、开阔的思维”这告诉我们体现时代精神是文化创新的重要追求,②正确;材料没有体现人民群众是文化创新的主体,③不选;文化创新必须以世界优秀文化为营养在材料中也没有体现,④不选,故本题答案应为A。‎ ‎17.以色列建筑师、建筑保护专家乔拉·索拉认为:存在文明的冲突很正常,那恰恰代表了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特色。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认为:世界各种文明,无论产生于哪个国家、哪个民族,都是当地民众世世代代的文化传承,都应该受到尊重。两人的观点告诉我们、‎ ‎①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 ②不同民族的文化能够相互交流与融合 ‎③要坚持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④文化多样性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B ‎ ‎ ‎18.在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国作家协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习近平强调,文运同国运相牵,文脉同国脉相连,希望广大大文艺工作者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高擎民族精神火炬,吹响时代前进号角,推出更多反映时代呼声、展现人民奋斗、振奋民族精神、陶冶高尚情操的优秀作品,努力筑就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时代的文艺高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旨在强调 ‎①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与活力的根本保证 ‎②满足人们文化需求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 ‎③人民是实践的主体,也是文化创造的主体 ‎④文艺工作者必须投身于群众的伟大实践中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D ‎【解析】“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旨在强调人民群众以及投身人民群众伟大实践的重要性,故选项③④符合题意;选项①说法不科学,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与活力的重要保证,排除;选项②说法错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是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排除。故本题答案选D。‎ ‎19.某市为响应中央“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的号召,立足于反腐倡廉实践的新要求,积极探索廉政文化建设的新方法、新途径,着力推进廉政文化建设“六个一”工程:充实完善一批儒家崇廉尚勤思想基地廉政景观,配合动漫公司等完成一部儒家勤廉题材的廉政动漫影片,建成一批“廉洁道德讲堂”……努力形成“看有景、听有声、读有文”的廉政文化建设新局面。‎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知识,分析说明该市是如何进行廉政文化建设的?‎ ‎【答案】(1)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该市廉政文化建设立足于反腐倡廉实践的新要求,积极探索出了廉政文化建设的新方法、新途径。‎ ‎(2)文化传承与创新离不开对传统文化的继承。该市充实完善一批儒家崇廉尚勤思想基地廉政景观体现了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 ‎(3)科学技术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动漫影片的拍摄就充分发挥了科学技术在廉政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4)教育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建成一批“廉政道德讲堂”,发挥了教育选择、传递和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 ‎ ‎ ‎20.材料一:近日在黄山市“第三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技艺大展”上,歙砚传承人以“为民族传承、为生活创新”为主题,开展了歙砚传统技艺大赛,让参观者穿越时空,领略到歙砚的石质之美,赞叹于制砚传承人的艺术构思和高超技艺。非遗不是文物,而在现代社会被活态传承着,承接于前人、展示于当代、流传于后世。从徽墨到歙砚,从徽菜到徽戏,从砖雕到木雕,黄山市倡导传统工艺走进现代生活,现代设计走进传统工艺,充分调动当代社会的创意、创新、创业,找到能与过去关联的器物、味道和情感,全方位激活徽州文化、唤醒乡愁。黄山市委常委、宣传部长路海燕这样阐释:“这样推动文物资源由静态保护向活态利用升级,努力实现保护与利用互促共进、良性循环,让珍贵的徽州文化留下来、活起来。”‎ 材料二: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立足当代中国现实,结合当今时代条件,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协调发展。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 结合材料一、二,运用所学文化生活知识,回答如何实现徽州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答案】(1)深刻挖掘和认识中徽州文化的当代价值,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2)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大力发展徽墨、歙砚等文化产业,促进徽州文化与当地经济的协调发展。‎ ‎(3)既要重视对徽州文化的批判性继承,又要为徽州文化注入时代精神,推动传统徽州文化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 ‎(4)组织开展有关徽州文化的交流展示活动,满足人民需求,扩大徽州文化的影响力。‎ ‎ ‎ ‎ ‎ ‎ ‎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