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太原市二十一中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山西省太原市二十一中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

政治试题 ‎1.杭州市学军小学刘老师为学生上了一堂有风景的思政课一《我是一张纸》,通过创设多种生活情境,让学生感受纸的来之不易,从而增强学生节约用纸的意识。这体现了 ‎①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 ②人们参加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接受文化熏陶 ‎③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 ④精神产品也是凝结在一定的物质载体之中的 A. ②④ B. ②③ C. ①② D. ①③‎ ‎【答案】C ‎【解析】‎ ‎【详解】①②:通过创设多种生活情境,让学生感受纸的来之不易,体现了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是无形的,也体现了人们在参加文化活动的过程中接受文化的熏陶,①②符合题意。‎ ‎③:材料不体现文化对人的影响的深远持久特点,③与题意不符。‎ ‎④:材料强调文化环境影响人,文化对人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不体现精神产品也是凝结在一定的物质载体之中,④与题意不符。‎ 故本题选C。‎ ‎【点睛】文化的特点: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每个人所具有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而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特别是通过参与文化活动,接受知识文化教育而逐步培养出来的。‎ ‎2.文学是时代最直接的反映。在盛唐时代的诗词中,我们能感受到“不破楼兰终不还”的豪情、“海上明月共潮生”的华美;而从杜甫的三吏三别中,我们可以发现大唐盛极而衰的真实的历史。由此可知 ‎①一定的文化是一定时代政治,经济的反映 ‎②古代诗词总会真实地反映时代发展的脉搏 ‎③文化能反映社会生活的变迁 ‎④诗词文化影响人们的思维方式和实践方式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①③:盛唐时代与盛极而衰时的诗词给我们的不同感受,说明一定的文化是一定时代政治、经济的反映,文化能反映社会生活的变迁,①③符合题意。‎ ‎②:文化是时代的反映,既可以是正确反映,也可以是错误、歪曲的反映,“总会真实地反映时代发展的脉搏”观点错误,②错误。‎ ‎④:材料不涉及文化影响人们的思维方式和实践方式,④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B。‎ ‎3. 网络曾出现“三个苹果改变世界”的段子:第一个苹果诱惑了夏娃,让人类走出蒙昧,有了文化;第二个苹果砸中牛顿,使其发现万有引力定律,推动科技的发展;第三个苹果被乔布斯咬了一口,文化与科技的融合改变了我们的生活和世界。“三个苹果改变世界”虽具玩笑性质,却也形象地告诉我们文化和科技的重要作用。以下关于文化作用认识正确的是 ‎①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文化消费更加丰富 ‎ ‎②文化已经成为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 ‎③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是实践的产物 ‎ ‎④文化越来越成为一种改造世界的物质力量 A. ①② B. ①③ C. ①④ D. ②③‎ ‎【答案】A ‎【解析】‎ ‎【详解】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文化消费更加丰富,体现了文化对经济发展的作用,①项与题意相符;文化已经成为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体现了文化在综合国力中的作用,②项与题意相符;③项强调的是文化的特征而不是作用,与题意不符;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而不是物质力量,④项说法错误;故本题选A。‎ ‎4.《“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中明确表示大力支持数字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到2020年,数字文化创意产业产值规模将达8万亿元,未来前景广阔。而产业的快速发展与人才供给不匹配造成行业人才缺口巨大,数字文化创意领域教育改革迫在眉睫。这说明 ‎①文化能够直接转化为物质力量 ‎②文化对发展教育事业、培养各种高素质人才越来越重要 ‎③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④人们参与政治生活,需要更高的文化素养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文化的作用(影响)。文化转化为物质力量是有条件的,而不能够直接转化,①错误。产业的快速发展与人才供给不匹配,数字文化创意领域教育改革迫在眉睫,②符合题意;到2020年,数字文化创意产业产值规模将达8万亿元,未来前景广阔,说明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③符合题意;材料未涉及人们参与政治生活,④与题意无关。故选B。‎ ‎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日益广泛,对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为此,广大文艺工作者要 ‎①深入人民群众的生活实践,从人民的伟大实践和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汲取营养 ‎②理解群众对文化生活的需求,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期盼作为艺术创作的源泉 ‎③坚守艺术理想与职业操守,努力创作优秀作品引导人们求真、向善、尚美 ‎④在汲取优秀外来文化的基础上,促进中华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③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我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日益广泛,对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广大文艺工作者要深入人民群众的生活实践,从人民的伟大实践和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汲取营养,坚守艺术理想与职业操守,努力创作优秀作品引导人们求真、向善、尚美,①③正确;社会实践是艺术创作的源泉,②错误;在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促进中华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④错误。故答案为C。‎ ‎6.屠呦呦回忆其成功背后的曲折时说,在经历上百次的试验无果时,东晋葛洪《肘后备急方》一书中“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使她获得了灵感,用“绞取汁”而非“水煎”的方法,成功地提取了中国传统中草药青蒿中的有效成分青蒿素,成为如今最有效的疟疾防治药物。东晋葛洪的医药著作《肘后备急方》使屠呦呦获得灵感,这启示我们(  )‎ ‎①要高度重视古代医药学,它是我们灵感的来源 ‎②没有继承就没有发展,要重视对古代医药学的继承 ‎③批判继承古代医药学是我国医药学发展的根本途径 ‎④现代科学家的成就是建立在古代科学家贡献的基础上的 A. ②③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东晋葛洪的医药著作《肘后备急方》给了屠呦呦灵感,这启示我们批判继承古代医药学,说明现代科学家的成就是建立在古代科学家贡献的基础上,故题肢②④正确;我们灵感的来源是社会实践,医药学发展的根本途径是立足于实践,故题肢①③说法错误,故排除。故本题答案选C。‎ ‎【考点定位】文化的传承 ‎【名师点睛】分清文化继承和文化传播。‎ 文化继承主要是文化纵向积累的过程,侧重于本民族的“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文化传播主要是文化横向积累的过程,侧重于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借鉴与融合。‎ ‎7.当传统文化遇上新兴的互联网技术,碰撞出不一样的火花,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在今年中秋节传统文化商品特展中,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制作油纸牵的过程一放到直播平台上,就吸引了60万粉丝,农中秋前后一个月,通过网络平台卖出了300多把油纸伞。这一成功印证了 ‎①科学技术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 ‎②在时代发展的进程中,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的特点日益显著 ‎③大众传媒日益显示出文化传递、沟通的强大功能 ‎④随着网络科技的发展和成熟,网络也成为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教育的功能、大众传媒的特点、文化与经济的关系。①: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①说法错误。‎ ‎②:传统文化遇上互联网技术,推动了传统文化的传承,体现了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②符合题意。‎ ‎③:利用网络直播平台,吸引了众多粉丝关注,说明大众传媒在文化传递、沟通上的强大功能,是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③符合题意。‎ ‎④: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手段,不是途径,④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C。‎ ‎【点睛】材料型选择题。题型特点:题干的内容,多是选取现实政治生活或经济生活中的重大事例,要求学生思考并正确回答材料中所包含的基础知识,或运用所学的基础知识对现实问题进行分析、综合和评价,指出材料中所蕴含的基本原理。解题方法:解答这类题目时,应首先读懂题干中材料的意思,特别是抓准材料中的中心词或关键词,以准确把握题干的主旨。然后,再逐一对题肢排查,将观点错误的题肢舍去。在排误后对观点正确的选项加以比较,选出最符合题干主旨的那一项。‎ ‎8.8月18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对“记者再走长征路”主题采访活动作出重要指示,他强调伟大长征精神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不断砥砺前行的强大精神动力,希望广大党员、干部通过此次活动,认真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深刻认识红色政权来之不易、新中国来之不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来之不易,牢记党的初心和使命,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此次活动 ‎①能对人的成长产生深刻影响 ‎②体现了文化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③有利于发挥伟大民族精神的火炬引领作用 ‎④创新了伟大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文化对人的影响、民族精神。①: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所以①正确。‎ ‎②:优秀文化才能增强人的精神力量,所以②错误。‎ ‎③:长征精神是民族精神的体现,此次活动对弘扬长征精神有着重大意义,能够充分的发挥民族精神对全国人民的精神引领作用,所以③正确。‎ ‎④:伟大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保持不变,所以④错误。‎ 故本题选B。‎ ‎9.在“互联网+”的背景下,曾经囿于一方的黄梅戏、正字戏、白字戏等方言戏剧借助网络广泛传播,观众们在唱腔、功力等方面是“外行只看热闹,内行想看门道”,在唱词内容方面往往是“本地人会心一笑,外地人莫名其妙”。这表明 ‎①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②文化影响人们的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③不同区域的文化在交流中不断融合 ‎④文化受历史、地理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在“互联网+”下,曾经囿于一方的黄梅戏、正字戏、白字戏等方言戏剧借助网络广泛传播,观众们在唱腔功力等方面是“外行只看热闹,内行想看门道”,在唱词内容方面往往是“本地人会心一笑,外地人莫名其妙”。这表明文化受历史、地理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文化影响人们的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②④适合题意;①③材料没有体现,排除;故本题答案选C。‎ ‎10.近年来,红色旅游景区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数据显示,2018年暑期红色旅游出游人次过亿,00后游客同比増六成。这正是:“万里山河雄,红旗猎猎风。睹物怀壮志,勿忘英烈功。”这说明 ‎①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 ‎ ‎②文化能够増强人的精神力量 ‎③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 ‎ ‎④优秀文化对人的价值取向起决定作用 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③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文化的载体、文化的作用、文化对人的影响、优秀文化的塑造作用。①③:“睹物怀壮志,勿忘英烈功。”这表明精神活动离不开一定的物质活动,同时也体现了文化对人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①③符合题意。‎ ‎②:优秀文化才能増强人的精神力量,②错误。‎ ‎④:优秀文化对人的价值取向有着重要影响,但不是决定人的价值取向,④错误。‎ 故本题选C。‎ ‎【点睛】1.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也凝结在一定的物质载体之中。我们阅读书籍、欣赏艺术品、参观历史文物、观察人们的社会行为,都可以从中透视人们的精神世界和精神生活,看到历史上的和现实中的文化,认识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2.文化对人的影响 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来自于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表现:(1)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取决于价值观念、风俗习惯、文化程度等)(2)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影响因素:文化环境、知识素养、价值观等)‎ 特点:(1)潜移默化的影响,一般不是有形的、强制的,但并不都是消极被动、无目的接受,人们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影响,往往是自觉学习、主动接受文化熏陶的过程。(2)深远持久的影响,无论表现在交往方式、思维方式上,还是表现在生活方式的其他各个方面,都是深远而持久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一经形成,就具有确定的方向性,对人的综合素质和终身发展产生深远而持久的影响。‎ 优秀文化的作用:优秀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能增强人的精神力量,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启示:个人:要积极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不断丰富自身的精神世界,是培养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要主动地、自觉地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影响。‎ ‎11.纪录片《如果国宝会说话》将一个个“大国重器”浓缩在了五分钟的视频里,穿越古今王朝、探访先贤今人,讲述国宝背后鲜为人知的传奇故事。同时,该片又用“卖萌”的表达方式把古老文物拍出了新鲜萌感。这表明 ‎①文化继承是文化发展的必然要求 ‎②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③创断是实现文化繁荣的必由之路 ‎④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和活力的保证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文化创新的相关知识。纪录片《如果国宝会说话》用“卖萌”的表达方式把古老文物拍出了新鲜萌感,实现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这表明创断是实现文化繁荣的必由之路,是文化富有生机和活力的保证,③④正确;文化发展是文化继承的必然要求,①说法错误,排除;材料未体现文化创新对社会实践的作用,②与材料无关,排除。故本题选D。‎ ‎【点睛】全面理解文化创新的知识 ‎1.为什么要进行文化创新?‎ ‎⑴.文化发展的实质,就在于文化创新。文化创新是社会实践发展的必然要求,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⑵.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与活力的重要保证。文化创新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是一个民族文化永葆生命力和富有凝聚力的重要保证。‎ ‎⑶.文化创新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期的时代要求。‎ ‎2.如何进行文化创新?‎ ‎⑴.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是立足于社会实践。‎ ‎⑵.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 ‎①.继承传统、推陈出新。‎ ‎②.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学习、借鉴、融合外来文化优秀成果。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⑶.人民群众是文化创新的主体,进行文化创新要走与人民群众的实践相结合的道路。‎ ‎⑷.文化创新要坚持正确方向,克服错误倾向。反对“封闭主义”“守旧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民族虚无主义”。‎ ‎⑸.推动文化内容形式、体制机制、传播手段创新。‎ ‎12.北方辽阔的黄土地和黑土地,景色壮丽,气候干燥寒冷,天空高旷凄凉,植被贫乏,在这种环境下,人物的性情多厚重、强悍、豪爽、严谨。而南方水流纵横,山色清华,植物华丽,气侯温暖湿润,云霞低垂清灵。在这种环境下,人物的性格多柔婉、细腻、灵捷、精明。这种现象说明( )‎ ‎①一方水土,一方文化 ‎②不同区域文化既保留各自特色,又渐趋融合 ‎③自然条件差异决定文化差异 ‎④受地理等因素影响,文化带有区域特征 A. ①② B. ①④ C. ③④ D. ②③‎ ‎【答案】B ‎【解析】‎ ‎【详解】①④:题干强调南北方的环境不同,影响北方人的性格也有差异,这表明一方水土,一方文化,受地理等因素影响,文化带有区域特征,①④符合题意。‎ ‎②:题干强调不同区域文化保留各自特色,未涉及不同文化渐趋融合,②不选。‎ ‎③:自然条件差异影响文化差异,不起决定作用,③错误。‎ 故本题选B。‎ ‎13.2018年,款由三星堆博物馆推出的“古蜀萌娃”表情包走红社交媒体。谈到表情包的推出,该馆负责人说,互联网的变革发展,推动了博物馆功能的不断拓展。青少年已经成为博物馆“新公众”的主力军,微信萌系表情包可以加强博物馆与“新公众”的连接。这说明 ‎①把握互联网发展趋势,让大众传媒成为文化创新的动力 ‎②融入时代元素,能够增强优秀传统文化的影响力 ‎③立足创新,能使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得到更好传承 ‎④只要将传统文化与现代时尚元素融合,文化就富有生机与活力 A. ①④ B. ①②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互联网的变革发展,推动了博物馆功能的不断拓展。青少年已经成为博物馆“新公众”的主力军,微信萌系表情包可以加强博物馆与“新公众”的连接。这说明融入时代元素,能够增强优秀传统文化的影响力,使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得到更好传承,②③适合题意;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文化创新的动力是社会实践,①错误;④说法过于绝对,排除;故本题答案选C。‎ ‎14.运用传统工艺做成的青花面盆,已经通过电商销往遥远的中东国家;结合现代3D打印技术,用改良瓷泥打印出种种奇思妙想的陶瓷作品……现代社会的发展使瓷都景德镇焕发了新的生机,千年窑火在新时代依然充满活力。由此可见 ‎①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重要手段 ②生产力的发展可以促进文化的进步 ‎③大众传媒可以增强文化的影响力 ④文化对现代经济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文化传播的手段,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通过电商将青花面盆销往中东国家;结合现代3D打印技术,用改良瓷泥打印出种种奇思妙想的陶瓷作品,体现了生产力的发展促进文化的进步,文化对现代经济发挥着重要作用,②④符合题意。材料侧重于强调现代技术的发展促使瓷都景德镇焕发了新的生机,不体现大众传媒的作用,①③不符合题意。答案为C。‎ ‎15.2019年十一连胜的中国女排和1981年七战全胜的中国女排,有着一样的拼搏、一样的团结、一样的科学训练、一样的运筹帷幄。这些“一样”的背后蕴藏着诸多的“不一样”:不一样的对手、不一样的面孔、不一样的战术。这些不一样凝聚出了新的女排精神,这表明女排精神 ‎①具有时代性,为中华民族精神添加了新的时代内容 ‎②与时俱进,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动力 ‎③蕴含着伟大团结精神,丰富和发展了中华民族精神 ‎④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彰显了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①③:这些“一样”的背后蕴藏着诸多的“不一样”:不一样的对手、不一样的面孔、不一样的战术。这些不一样凝聚出了新的女排精神,这表明女排精神具有时代性,为中华民族精神添加了新的时代内容,蕴含着伟大团结精神,丰富和发展了中华民族精神,①③符合题意。‎ ‎②: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动力夸大了女排精神的作用,②错误。‎ ‎④:中华民族精神以爱国主义为核心,中华文化彰显了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④错误。‎ 故本题选B。‎ ‎16.从嫦娥一号拍摄的全月球影像图,到嫦娥二号首次实现我国对小行星的飞跃探测,再到嫦娥三号成功实现落月梦想……月球探测工程,成为我国航天事业发展的又一座里程碑,开启了中国人走向深空探索宇宙奥秘的时代。探月工程发展的文化意义在于:‎ ‎①标志着我国走在具有深空探测能力的国家前列 ‎②增强和提高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和文化软实力 ‎③已成为中华文化由衰微走向振兴的重要转折点 ‎④坚定文化自信,为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不竭动力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①:标志着我国走在具有深空探测能力国家前列是政治意义,而不是文化意义,排除①。‎ ‎②④:“探月工程”发展从文化生活角度,有利于增强和提高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和文化软实力,坚定文化自信,为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不竭动力,②④符合题意。‎ ‎③: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是中华民族、中华文化由衰微走向振兴的重要转折点,③错误。‎ 故选D。‎ ‎17.当前,粉丝文化已成为拉动娱乐产业发展的重要动力。然而我国粉丝群体趋于低龄化,利益的介入让粉丝文化乱象丛生:转发量造假、通过网络向其他粉丝非法集资、公然买卖明星艺人隐私信息、随意创造低俗用语、在社交平台利用舆论支持偶像非法行为等等。治理此类乱象,政府应 ‎①弘扬主旋律,引导粉丝文化的价值取向 ‎②打击违法犯罪行为,限制粉丝文化的传播 ‎③加强管理,加大对各网络平台的指导和监督 ‎④主动承担社会责任与道德责任,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①③:我国粉丝群体趋于低龄化,利益的介入让粉丝文化乱象丛生,对此,政府需要弘扬主旋律,引导粉丝文化的价值取向,加强管理,加大对各网络平台的指导和监督,①③正确。‎ ‎②:“限制粉丝文化的传播”的表述不当,②排除。‎ ‎④:该选项表述不是针对政府而言的,④排除。‎ 故本题选A。‎ ‎18.“数一数一生多少个寒暑,数一数起起落落的旅途,多少的笑,多少的哭”。春晚创作的主题曲《回家的路》以归乡思乡的情愫打动着无数国内外的游子,受到广大观众的一致好评。这说明 A. 文化创新应满足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需求 B. 文化创新应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C. 发展大众文化是文化强国惠民的必由之路 D. 发展先进文化要树立高度的文化自信 ‎【答案】A ‎【解析】‎ ‎【详解】A:春晚创作的主题曲《回家的路》以归乡思乡的情愫打动着无数国内外的游子,受到广大观众的一致好评。这说明文化创新应满足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需求,A符合题意。‎ B:材料未涉及面向世界,博采众长,B不符合题意。 C: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之路是文化强国惠民的必由之路,C表述错误。 D:选项D观点正确,但与题意无关,D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A。‎ ‎19.在中国人的日常用语中,“电脑”比“计算机”运用更广泛,因为“计算机”是外来词而“电脑”不是。“计算机”与英语的“computer”具有意义和构词上的对应关系,而“电脑”则是我们认识了“computer”后根据“人脑”仿构的本族词。这启示我们 ‎①文化应在交流,借鉴和融合中发展 ‎②文化创新要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 ‎③文化发展要根植于本民族文化土壤 ‎④文化创新要坚持继承与发展统一 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③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电脑”是我们认识了“computer”后根据“人脑”仿构的本族词,说明文化应在交流,借鉴和融合中发展,文化发展要根植于本民族文化土壤,故①③正确;材料中没有强调文化创新要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也没有涉及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故②④不符合题意。故本题答案为C。‎ ‎【点睛】启示类试题的解答技巧 1.题型特点 (1)试题情境灵活,要求考生参与其中。试题情境可以是某国、某地或某人的具体做法;也可以是理论观点,引导考生在反思和探究中得出结论。 (2)试问方式直接,要求回答的问题针对性强。此类试题设问一般以“启示”“启迪”为题眼。如材料中的做法给我们什么启示(或启迪)。 (3)考查指向明确,侧重考查“怎么做”。答题常见格式为“原理、理论+材料说明的道理”。 2.解答技巧 一是分析材料。从原因的角度看,要分析材料反映的问题是什么,或意义有哪些,然后从问题产生的原因中吸取教训,从成功之处总结经验,从而得出“启示”。从措施的角度看,要分析材料中成功的做法有哪些,不成功的做法有哪些;成功的做法启示我们可以这样做,不成功的做法则启示我们不可以这样做。这就是对我们的启示。 二是回扣教材,找到知识的对应点。在分析材料的基础上,回归教材,把材料与教材原理(观点)对应起来,即得出启示:“应该怎样做”或“不应该怎样做”。‎ ‎20.我国古代思想家提出的“内睦者家道昌,外睦者人事济”思想,表现出天下一家、与人为善的博大胸怀。今天,中国政府一贯主张用和平方式解决国际问题,坚决反对诉诸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这体现了(  )‎ ‎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精神之中 ‎②中华优秀文化既具有继承性,又能与时俱进 ‎③中华民族历来具有崇尚和谐爱好和平的民族品格 ‎④特有的包容性使中华文化与其他民族文化求同存异,不可分开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①表述错误,应该是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中; ②③符合题意,材料中我国古代思想家提出的“内睦者家道昌,外睦者人事济”思想,今天中国政府一贯主张用和平方式解决国际问题,体现了中华优秀文化既具有继承性,又能与时俱进,也说明中华民族历来具有崇尚和谐爱好和平的民族品格; ④不合题意,材料不体现中华文化的特有的包容性。 故选:B。‎ ‎【点睛】正确理解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1)求同存异侧重于不同文化之间相处时的一种外在的、静止的状态;兼收并蓄侧重于不同文化之间的一种内在的、动态的交流、借鉴与融合。‎ ‎(2)包容性不是说中华民族优秀文化被其他民族吸收、借鉴,而是中华文化吸收、借鉴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另外,包容性也并非是说融合其他民族文化或融入其他文明。‎ ‎(3)判断中华文化包容性的常见标志词:广泛吸纳、博采众长、古今交融、中西合璧、和而不同、和睦相处、完美结合、融入、借鉴等。‎ ‎21.被誉为“右手写诗,左手写文”的台湾著名作家余光中于南京,年少时为避战火而辗转各地,后来随父母迁居台湾。他在《乡愁》一诗中写道:“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这首诗深深地打动了中国人的心。其重要的文化原因是 A. 海峡两岸人民对中华文化强烈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B. 文学作品对人们树立正确价值观产生积极影响 C. 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能求同存异,兼收并蓄 D. 优秀传统文化的具体内涵在世代相传中不会改变 ‎【答案】A ‎【解析】‎ ‎【详解】这首诗深深地打动了中国人的心,其重要的文化原因是这首诗能引发两岸人民的共鸣,海峡两岸人民对中华文化有强烈的认同感和归属感,A项正确;文学作品并不是都会对人们树立正确价值观产生积极影响,B项不选;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在材料中没有体现,C项不选;传统文化的具体内涵是因时而变的,D项错误。故本题答案应为A。‎ ‎22.戏曲界有句行话:“内行人一伸手,就知有没有。”京剧、昆曲、梨园戏、川剧等剧种的旦角手势婀娜多姿、仪态万方,京剧大师梅兰芳独创53式兰花指更是醉倒全世界。对旦角手势发展脉络的追溯,可以窥测到戏曲表演程式形成与变化的轨迹,体悟到戏曲演员手势创作的无限空间。可见,戏曲表演中的手势 ‎①是推动戏曲艺术发展的根本动力 ‎②是展示我国戏曲文化的重要载体 ‎③集中表达了戏曲演员的文化素养 ‎④体现了我国戏曲艺术独特魅力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文化发展的动力、文化素养的核心。①:社会实践是戏曲艺术发展的根本动力,①错误。‎ ‎②④:从材料可以看出,戏曲表演中的手势形式多样,内涵丰富,是戏曲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手势发展反映戏曲表演程式的形成与变化,②④符合题意。‎ ‎③:戏曲演员文化素养的核心是世界观、入生观和价值观,③错误。‎ 故本题选D。‎ ‎23.酸奶、奶酪、东坡肉……浙江大学一门充满美食元素的“吃货课”在网络走红。在这门“网红课”上,琢磨美食配方、控制配料和火候、研究改善口感的方法成为常规操作,新颖的课程设置让不少学生大呼“过瘾”。可见,“吃货课”‎ ‎①依托网络强大共享功能挖掘文化的商业价值 ‎②融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喜闻乐见的形式为一体 ‎③是课程安排与时代特色相结合的创新之举 ‎④将提高科学文化素养和思想道德素养有机结合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大众传媒的特点、发展喜闻乐见的文化、科学文化素养和思想道德素养的关系。①④:材料未涉及文化的商业价值,也未涉及思想道德修养的提高,①④不符合题意。‎ ‎②③:从材料不难看出,“吃货课”利用和依托网络,采用人们喜爱的形式,向人们传授美食制作技巧,而备受学生欢迎,②③入选。‎ 故本题选C。‎ ‎24.2019年1月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全媒体时代和媒体融合发展举行第十二次集体学习,强调党报、党刊、党台、党网等主流媒体必须紧跟时代,大胆运用新技术、新机制、新模式,加快融合发展步伐,实现宣传效果的最大化和最优化。这说明 ‎①传播手段的现代化决定着舆论宣传的方向 ‎②实现正确舆论导向必须加强传播手段建设 ‎③我们党必须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 ‎④坚守中华文化立场是主流媒体的重要责任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知识。①表述错误,传播手段仅能影响宣传的效果,不能决定舆论宣传的方向;题干强调党报、党刊、党台、党网等主流媒体必须紧跟时代,大胆运用新技术、新机制、新模式,实现宣传效果的最大化和最优化,这是因为我们党必须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实现正确舆论导向必须加强传播手段建设,②③符合题意;④不合题意,主流媒体应承担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的责任,但这与主流媒体是否加强宣传手段建设之间没有联系。本题选C。‎ ‎25.2019年7月1日,《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正式实施,意味着上海进入生活垃圾分类强制性时代。垃圾分类不仅敦促人们改变生活习惯,而且催生了商业机会和新兴职业,是一个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出台垃圾分类新规旨在 ‎①提高市民科学与道德修养,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 ‎②引导市民树立绿色发展理念,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发展 ‎③实现物尽其用,发挥文化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 ‎④提高市民素养,形成自觉保护环境的社会风尚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文化的作用、文化对人的影响。①:材料阐释的是出台垃圾分类新规对人们生活和就业创业的影响,未涉及市民的科学与道德修养,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①不符合题意。‎ ‎②④:垃圾分类不仅敦促人们改变生活习惯,而且催生了商业机会和新兴职业,是一个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这说明出台垃圾分类新规旨在引导市民树立绿色发展理念,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发展,提高市民素养,形成自觉保护环境的社会风尚,②④符合题意。‎ ‎③:文化的作用具有双重性,先进的健康的才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③错误。‎ 故本题选D。‎ ‎【点睛】文化对人的影响:1.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来自于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2.表现:(1)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取决于价值观念、风俗习惯、文化程度等)(2)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影响因素:文化环境、知识素养、价值观等)3.特点:(1)潜移默化的影响,一般不是有形的、强制的,但并不都是消极被动、无目的接受,人们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影响,往往是自觉学习、主动接受文化熏陶的过程。(2)深远持久的影响,无论表现在交往方式、思维方式上,还是表现在生活方式的其他各个方面,都是深远而持久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一经形成,就具有确定的方向性,对人的综合素质和终身发展产生深远而持久的影响。4.优秀文化的作用:优秀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能增强人的精神力量,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启示:个人:要积极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不断丰富自身的精神世界,是培养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要主动地、自觉地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影响。‎ 二、非选择题 ‎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 某地在大力推进“美好乡村”建设过程中,按照“一村一主题、一村一文化、一村一特色”的建设思路,深入挖掘、弘扬村落文化,用文化提升乡村品位,丰富乡村内涵,使美好 乡村更具特色、更富魅力。‎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与社会”的知识,分析“用文化提升乡村品位”的意义。‎ ‎【答案】①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文化作为一种社会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②文化又反作用于一定的经济、政治,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用文化提升乡村品位”有利于发挥先进文化对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推进美好乡村建设。③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用文化提升乡村品位”有利于不断满足农民的精神文化需求,推动农村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升美好乡村竞争力。‎ ‎【解析】‎ ‎【分析】‎ 本题以“美好乡村”建设为话题设置试题情境,以某地在大力推进“美好乡村”建设 举措为材料,从《文化生活》的知识角度设置问题,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考查考生阅读材料获取信息、描述阐释事物、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详解】本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与社会”的知识,分析“用文化提升乡村品位”的意义。知识限定比较具体,属于微观考查。考生可先回顾“文化与社会”的相关知识,主要三个层次:文化的一般作用、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文化与综合国力。考生运用这些知识要点结合材料分析,形成答案要点。①文化的一般作用角度:联想主干知识: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文化作为一种社会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结合主干知识与试题材料分析:用文化提升乡村品位对乡村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②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角度:联想主干知识:文化又反作用于一定的经济、政治,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结合主干知识与试题材料分析:“用文化提升乡村品位”有利于发挥先进文化对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推进美好乡村建设。‎ ‎③文化与综合国力角度:联想主干知识: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结合主干知识与试题材料分析:“用文化提升乡村品位”有利于不断满足农民的精神文化需求,推动农村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升美好乡村竞争力。‎ ‎【点睛】本题属于“意义类”主观题,以“……的积极影响”的形式呈现。考生应简要分析试题设问指向的理论依据,即知识要点可简写,“意义”的解答要遵循由近及远,由表及里、由直接到间接的思维顺序,一般用“……有利于……”的句式或者动词(促进、推动、增强、保障,等等)引领的句型表达。解答时要求学生吃透教材的基本观点并具有调动运用知识以及分析和阐述观点的能力,审题的关键是抓住有效信息和设问要求,调动相关知识进行分析作答。‎ ‎2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国产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以下简称《哪吒》)自上映以来,票房已达到49.71亿元人民币,成为国产动画电影票房新冠军。‎ ‎《哪吒》植根中国传统神话的同时对人物形象进行了创造性改编,讲述了哪吒逆天不认命、勇敢与命运斗争后成为英雄的成长故事。电影上映以来,其精良的制作和富有传统文化内涵的故事引发了全国观众的热议和好评。该片的票房、口碑双丰收不是一个偶然事件,充满想象力的国风呈现、符合大众需求的娱乐性只是该片创新的表层,真正把创新进行至底的,是该片对于深入人心的角色进行二次重构。电影撕掉“低幼”“粗制滥造”的标签,不再仅仅是儿童选择、父母陪看的“合家欢”电影,而是更多地适应不同年龄层的需求,从而进一步激发的市场潜力。‎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国产动画电影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宝库,回顾近年来广受好评的国产动画电影,都在不同程度上融入了中国的历史文化或社会现实,并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养分。‎ 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哪吒之魔童降世》的成功对于继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启示。‎ ‎【答案】①对中华传统文化进行批判性继承,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②注重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的文化需求,激发民众对中华优秀文化传统文化的热情;③创新文化传播方式,运用大众传媒等现代文化传播手段加快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④重视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在精神价值,增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感染力。‎ ‎【解析】‎ ‎【分析】‎ 本题以国产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为素材,从文化生活角度设置有关问题,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详解】本题要求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哪吒之魔童降世》的成功对于继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启示。‎ 本题属于启示类试题。‎ 针对材料《哪吒》植根中国传统神话的同时对人物形象进行了创造性改编,讲述了哪吒逆天不认命、勇敢与命运斗争后成为英雄的成长故事,考生可从对中华传统文化进行批判性继承,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创新文化传播方式,运用大众传媒等现代文化传播手段加快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的角度分析。‎ 针对材料电影上映以来,其精良的制作和富有传统文化内涵的故事引发了全国观众的热议和好评。充满想象力的国风呈现、符合大众需求的娱乐性只是该片创新的表层,真正把创新进行至底的,是该片对于深入人心的角色进行二次重构,是更多地适应不同年龄层的需求,考生可从注重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的文化需求,激发民众对中华优秀文化传统文化的热情;重视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在精神价值,增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感染力的角度分析。‎ ‎2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18年10月,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联合创作了《百家讲坛》特别节目《平“语”近人一习近平总书记用典》。节目以习近平总书记一系列重要讲话、文章、谈话中引用的古代典籍和经典名句为切入点,旨在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生动阐释与广泛传播。播出后就圈粉无数,热议无休。‎ ‎《平“语”近人》是新时代电视文化节目的探索与创新,其成功之处在于把握住了一个“近”字。亲近中华历史文化。每一集的经典佳句,源自千古名篇,至今还广为流传;贴近我们所处的时代。这些典故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契合,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相融合,精选的总书记用典,是党的领导核心与普通百姓的贴心话、连心语;贴近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原声微视频”、“思想解读”、“经典释义”、“现场访谈”、“互动问答”、“经典诵读”等创造性转化、创新性传播,把严肃的理论思想转化为亲民的大众语言。‎ 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结合材料,谈谈《平“语”近人》的成功之处给我们在“文化创新”方面哪些启示。‎ ‎【答案】①推动文化内容形式、传播手段等方面创新。“原声微视频”、“思想解读”、等创造性转化、创新性传播,把严肃的理论思想转化为亲民的大众语言。②理解人民群众对文化生活的基本需求。精选的总书记用典,是党的领导核心与普通百姓的贴心话、连心语,贴近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③继承传统,推陈出新。亲近中华历史文化,吸取传统文化的精华。体现时代精神,这些典故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契合,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相融合。‎ ‎【解析】‎ ‎【分析】‎ 本题以《平“语”近人》为素材,从文化生活角度设置有关问题,考查考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详解】本题要求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结合材料二谈谈《平“语”近人》的成功之处给我们在“文化创新”方面哪些启示,属于启示类主观试题,材料““原声微视频”、“思想解读”、“经典释义”、“现场访谈”、“互动问答”、“经典诵读”等创造性转化、创新性传播”说明推动文化内容形式、传播手段等方面创新;材料“精选的总书记用典,是党的领导核心与普通百姓的贴心话、连心语;切近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说明理解人民群众对文化生活的基本需求;材料“贴近我们所处的时代。这些典故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契合,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相融合”说明继承传统,推陈出新。‎ ‎【点睛】启示类主观题的解答技巧 1.题型特点 (1)试题情境灵活,要求考生参与其中。试题情境可以是某国、某地或某人的具体做法;也可以是理论观点,引导考生在反思和探究中得出结论。 (2)试问方式直接,要求回答的问题针对性强。此类试题设问一般以“启示”“启迪”为题眼。如材料中的做法给我们什么启示(或启迪)。 (3)考查指向明确,侧重考查“怎么做”。答题常见格式为“原理、理论+材料说明的道理”。 2.解答技巧 一是分析材料。从原因的角度看,要分析材料反映的问题是什么,或意义有哪些,然后从问题产生的原因中吸取教训,从成功之处总结经验,从而得出“启示”。从措施的角度看,要分析材料中成功的做法有哪些,不成功的做法有哪些;成功的做法启示我们可以这样做,不成功的做法则启示我们不可以这样做。这就是对我们的启示。 二是回扣教材,找到知识的对应点。在分析材料的基础上,回归教材,把材料与教材原理(观点)对应起来,即得出启示:“应该怎样做”或“不应该怎样做”。‎ ‎29.中国戏曲是我国传统文化中遗存最丰富、最具民族品格的艺术形式之一,在世界艺术之林独树一帜。‎ 猴戏作为中国戏曲的一项传统门类,有着很长的历史,因其通俗易懂、武打精彩、风趣幽默,深受观众喜爱。许多名角都曾是风靡一时的“美猴王”,如北派杨小楼、南派盖叫天等。他们所塑造的“美猴王”形象各具特色、各有所长,一度形成各路“美猴王”争霸的文化奇观。但近年来风格各异的“美猴王”戏剧舞台形象离观众渐行渐远,几近失传绝迹于舞台,传统猴戏乃至中国传统戏曲面临窘境。‎ 章氏“四代猴王世家”第四代传人六小龄童(章金莱)学习中国传统戏曲猴戏的表演,吸收南北派猴戏的表演精华,将中国武术、影视表演、动画形象等几乎所有能够涉及的艺术手段都巧妙地糅在戏里,创造出独具特色的“美猴王”形象。由他主演的1986年版《西游记》电视剧至今重播达3000多次,塑造的“美猴王”形象成为中国人的共同记忆和人们心目中的永恒经典。‎ 针对传统猴戏乃至中国传统戏曲面临窘境的现状,你是否认同应让中国传统戏曲活起来、传下去?请运用所学文化生活知识阐明理由。‎ ‎【答案】(1)第一种观点:不认同,应让其自然消亡。‎ 理由:中国传统戏曲是古代政治经济产物,具有时代的局限性,部分思想观念与时代精神不合;中国传统戏曲以舞台为中心的创作、欣赏和传播方式,难以适应现代文化市场生产和消费需求。中国传统戏曲人才和教育面临后继无人、青黄不接的局面难以改变。‎ 第二种观点:认同,应让其活起来、传下去、出精品,成为国粹。‎ 理由:中国传统戏曲作为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发展;中国传统戏曲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民族风格和民族气派(民族性),是中华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纽带;传承中国传统戏曲,可以促进民族文化的发展和世界文化的繁荣。 ‎ ‎【解析】‎ ‎【分析】‎ 本题要求针对传统猴戏乃至中国传统戏曲面临窘境的现状谈谈是否认同应让中国传统戏曲活起来、传下去。如果认同,我们可从:传统文化的特点和作用、优秀文化塑造人生和文化多样性的意义三个角度说明;如果不认同,我们可从:经济政治决定文化、文化对经济政治的反作用、文化的传承角度分析说明。‎ ‎【详解】本题要求针对传统猴戏乃至中国传统戏曲面临窘境的现状,你是否认同应让中国传统戏曲活起来、传下去?请运用所学文化生活知识阐明理由。‎ 本题属于表达观点题,认同也好,反对也罢,关键是说明理由,注意不要答成辨析题。‎ 如认同,应让其活起来、传下去。理由可从传统文化的特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今天社会生活中的积极作用、优秀文化对人的积极影响、传承中国传统戏曲对于促进民族文化的发展和世界文化的繁荣的积极作用等方面进行说明。‎ 如不认同或反对,可从中国传统戏曲的时代局限性、与现代市场经济的不适应性、自身面临的困境难于传承等方面进行说明。‎ ‎【点睛】这种表态类的试题要求:1.观点要明确,要么赞成,要么反对,不能既赞成又反对,莫能两可,不能答成辨析题。2.必须说明赞成或反对的理由。3.必须使用要求的知识。‎ ‎3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 ‎70年来,全国各族人民同心同德、艰苦奋斗,取得了令世界刮目相看的伟大成就。过去70年来波澜壮阔的历程;是党领导最广大的人民群众艰苦奋斗的历程;是7万群众10年付出修成了红旗渠;是几代林场人将塞罕坝从沙漠变成了森林;是18位小岗村村民,按下了开启农村改革大幕的红手印;是成千上万怀揣梦想的年轻人,将南海边的那个“圈”变成了世界瞩目的深圳;是无数建设者,让世界惊叹中国一天一个模样。嫦娥四号首探月球背面;“地壳一号”钻机以完钻井深7018米创造了亚洲国家大陆科学钻井的新纪录;中国自主遥控水下机器人“海斗”号最大潜深达10 767米,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拥有研制万米级无人潜水器能力的国家。上天、入地、下海,150个“新中国第一”,全面展现70年来新中国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取得的辉煌成就。70年来,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梦想,中国人民不畏艰难、团结一心、同舟共济、勇于创新、敢于奋斗,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迈向更美好的生活。‎ ‎(1)70年的战斗历程,中国人民在实践中培育、继承、发展了伟大的民族精神。请你写出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并指出其核心是什么? ‎ ‎(2)结合材料,分析说明民族精神在70年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作用。‎ ‎(3)班级举行“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主题班会,请从中学生的角度列举三个发言要点。‎ ‎【答案】(1)创造精神、奋斗精神、团结精神、梦想精神。其核心是爱国主义精神。‎ ‎(2)①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是激励中国人民团结奋斗、自强不息的不竭精神动力。在我国70年的战斗历程中促进了我国各项事业的发展和进步。‎ ‎②在70年的建设过程中,创造精神推动我国经济、科技、国家治理不断创新,150个“新中国第一”,提升了我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 ‎③奋斗精神引领着人们革故鼎新、自强不息,推动着建设精英们不断解决复杂难题,坚定理想信念,不断攀登中国建设的高峰。‎ ‎④中国人民始终团结一心、同舟共济,70年来所取得的令世人瞩目的发展成就,更是全国人民同心同德、同心同向努力的结果。‎ ‎⑤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激励全中国人民为之奋斗,70年来,中国人民不畏艰难、团结一心、勇于创新、敢于奋斗,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迈向更美好的生活。‎ ‎(3)①弘扬民族精神,立足自身实践,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 ‎②弘扬民族精神,批判继承传统文化,吸收借鉴外来优秀文化成果。‎ ‎③坚持与时俱进, 为民族精神增添新的内容。‎ ‎【解析】‎ ‎【分析】‎ 本题以新中国成立70年来巨大成就为情境,考查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作用。第(1‎ ‎)问考查基础知识记忆,直接写出内容即可;第(2)问民族精神的作用需要从民族精神的总体作用和民族精神每一项内容的作用即创造精神、奋斗精神、团结精神、梦想精神的作用,结合材料来回答。第(3)问为开放性试题,注意主体是中学生,内容可以定位为如何弘扬民族精神。‎ ‎【详解】(1)根据教材的概括,把民族精神的“四精神一核心”直接写出即可。创造精神、奋斗精神、团结精神、梦想精神。其核心是爱国主义精神。‎ ‎(2)从民族精神的总体作用角度,材料中,70年来,全国各族人民同心同德、艰苦奋斗,取得了令世界刮目相看的伟大成就,说明伟大的民族精神为中国和人类文明进步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从创造精神角度,材料中,150个“新中国第一”,说明中国人民的伟大创造精神推动我国日新月异向前发展,增强了综合国力;从奋斗精神的角度,材料中,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梦想,中国人民不畏艰难、敢于奋斗,说明伟大的奋斗精神,成就了70年来新中国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辉煌;从团结精神角度,材料中,中国人民始终团结一心、同舟共济,取得的令世人瞩目的发展成就,是全国各族人民同心同德、同心同向努力的结果;从梦想精神角度,材料中,70年来,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梦想,中国人民不畏艰难,说明伟大的梦想精神使中国人民百折不挠、坚忍不拔实现了国家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飞跃。‎ ‎(3)注意主体是中学生,内容可以定位为如何弘扬民族精神。例如:立足自身实践,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批判继承传统文化,吸收借鉴外来优秀文化成果;与时俱进, 为民族精神增添新的内容;自强不息,报效祖国;中国梦,我的梦。‎ ‎【点睛】伟大创造精神是实现伟大梦想的内生动力,伟大奋斗精神是实现伟大梦想的现实基础,伟大团结精神是实现伟大梦想的支撑力量,伟大梦想精神是其他精神的航标。‎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