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磐安县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10月竞赛政治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浙江省磐安县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10月竞赛政治试题

磐安县第二中学2019学年第一学期10月月竞赛 高二政治 ‎ 命题人: 审核人: 时间:2019年10月 考生须知:‎ ‎1.本试题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6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2.考生答题前,须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卡上。‎ ‎3.选择题的答案必须使用 2B 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要改动,须将原填涂处用橡皮擦净。‎ ‎4.非选择题的答案必须使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写在答题卡上相应区域内,作图时可先使用 2B 铅笔,确定后必须使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描黑,答案写在本试题卷上无效。‎ 一、判断题(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请在相应括号里写T,错误的写F。每小题1分,共10分)‎ ‎1.不可知论完全否认认识世界的可能性。‎ ‎2.承认矛盾的斗争性和同一性是坚持唯物辩证法的前提。‎ ‎3.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曲折的,新出现的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 ‎4.矛盾的特殊性寓于普遍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 ‎5.“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是一种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6.自然界的发展规律和社会发展规律是客观的,人的思维规律是主观的。‎ ‎7.生物的反应形式是人类意识产生的前提。‎ ‎8.实践是社会性活动,单个人的实践活动是不存在的。‎ ‎9.联系具有普遍性,所以任何事物之间都是有联系的。‎ ‎10.辩证的否定,既是发展的环节又是联系的环节,其实质是“扬弃”。‎ 二、 选择题(本大题共22小题,每小题2分,共44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1.人工培育珊瑚苗,曾被认为是天方夜谭,如今却在中国南海变成了现实。陈宏和他的团队经过三十年如一日的研究,成功掌握无性繁殖珊瑚技术,种下16万余株珊瑚,在海底“造林”,使我国在珊瑚繁殖成活 率方面走在世界前列。这表明(  )‎ A. 人们必须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 B. 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 C. 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能改造客观世界 D. 人可以突破规律的制约 ‎12.陕西榆林在治沙过程中,一方面和其他沙区一样种草植树,另一方面又充分利用本地沙区独特生态,积极发展特色种植业、精深加工业、沙漠旅游业等,既改善了生态环境,又为群众提供了更多就业机会和增收途径。当地实现生态惠民的哲学依据是(  )‎ ‎①运动既有绝对性又有相对性 ②系统既有整体性又有有序性 ‎③联系既有普遍性又有多样性 ④矛盾既有普遍性又有特殊性 A. ‎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3.矛盾规律是宇宙间的根本规律。下列包含矛盾观点的有(  )‎ ‎①失败是成功之母 ②金无足赤,人无完人 ③刻舟求剑 ④居安思危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14.宋代哲学家陆九渊说:“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这种观点(  )‎ ‎①是典型的主观唯心主义 ②否认了意识的能动作用 ③把宇宙中某种精神力量作为世界的本原 ④认为宇宙统一于“心”,即意识 A. ‎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5.有两位画家以《安静》为题各画了一幅画,一位画了一个湖,湖面平静,倒映着远山和湖边的花草,好像一面镜子。另一位则画了一个激湍直泻的瀑布,旁边一棵小树,树上一个鸟巢,巢里一只小鸟,小鸟在睡觉。后一位画家才真正理解了安静的内涵,因为他懂得(  )‎ ‎①世界是充满矛盾的 ②任何事物都包含既对立又统一的两个方面 ‎③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④差别和对立以同一为前提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16.世纪末,伽利略通过比萨斜塔所做的自由落体试验推翻了亚里士多德关于物体的降落速度与物体的重量成正比的说法。这一事例说明(  )‎ A.认识是实践发展的动力 B.真理与谬误是认识过程的两个阶段 C.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D.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17.“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一千年前,诗人李白如此表达了不能登月的惆怅。今天,我们通过“嫦娥一号”传回的图片清晰地感受到了月亮的倩影,千年梦想变为现实。这说明(  )‎ A.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 B.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 C.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 D.实践具有革命性和科学性 ‎18.宋代诗人陈与义《襄邑道中》诗云:“飞花两岸照船红,百里榆堤半日风。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这首诗说明了(  )‎ A.事物运动是永恒的 B.静止的事物是不存在的 C.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 D.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 ‎19.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加强法治政府建设的意见》后,各地政府根据《意见》精神,结合本地实际纷纷出台依法行政工作的具体指导规范。这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 A.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统一 B.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 C. 矛盾双方是相互对立的 D. 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20.有一次楚王上山打猎,进入猎区后,他发现一只鹿,正要放箭,忽然,又见右边树林里奔出四只大象。他急转箭头,却又见一只白天鹅从头上飞过。此刻,楚王眼花缭乱,不知射什么好。待定下神来,猎物早已逃得精光。这个故事告诫人们(  )‎ A.办事情要抓住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 ‎ B.在认识事物时要分清主次矛盾与矛盾的主次方面 ‎ C.做工作要有发展的眼光,防止把事情静止化 ‎ D.坚持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注重统筹兼顾 ‎21.明代思想家陈献章说:“前辈谓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也。一番觉悟,一番长进。”这一段话说明了(  )‎ A. 没有否定就没有发展 B. 否定可以解决一切问题 C. 只要否定,就能发展 D. 怀疑精神就是创新精神 ‎22.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强调,实现“十三五”时期发展目标,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必须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  )‎ 共享的发展理念。这是因为 ‎①发展理念反映了发展实践的曲折性 ②发展理念变革往往是发展实践变革的先导 ‎③发展理念正确与否关乎实践的成败 ④发展理念变革意味着消除以往发展理念的影响 ‎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23.我国地质地貌复杂,气候类型多样,自然灾害频发。因此,科学防灾减灾对经济社会发展极为重要。这里面包含的道理有(  )‎ ‎①地理环境是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 ②地质气候变化虽然复杂但一定有内在规律 ‎③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就可以防灾减灾 ④顺从自然是防灾减灾的根本出路 A. ‎①② B. ①④ C. ③④ D. ②③‎ ‎24.人的意识产生一直是个谜。现在,科学家通过磁共振成像、计算机模型等技术对大脑某一部分出现的故障,比如抑郁、精神分裂症等进行研究,发现了其对意识产生和发展的影响,但要真正了解意识的产生机制可能还需要很长时间。这表明(  )‎ ‎①真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 ②真理在认识发展中不断突破历史条件 ‎ ‎③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④认识对象的本质的暴露和展现有一个过程 A. ‎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5.郑板桥有诗云:“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明年再有新生者,十丈龙孙绕风池。”其中的哲学寓意是(  )‎ ‎①新事物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②发展的实质就是新事物 ‎③旧事物不符合发展的规律 ④新事物的成长要靠人们的热情扶持 A.①④ B.②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26.2019年10月1日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纪念日,当天也举行了盛大的阅兵仪式。我们当前虽然形势发展很好,国富民强,但“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所以仍应始终头脑清醒,保持忧患意识。这就要求我们(  )‎ ‎①要正确处理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关系 ②要正确把握事物的因果联系 ‎③要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④要搞好局部,使整体功能得到最大发挥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7.当今中国正处于大转型时期,财富的持续增长、社会的不断变动,激发出空前活跃的思想,维权意识日益增强、利益诉求更趋多元。此时,只有共同的社会认知、道德理念、行为规则,才能保证思想的交锋、价值的角力、利益的博弈不至于沦为撕裂社会秩序的负资产,而成为推进社会前行的正能量。从哲学角度看,社会的正能量就是(  )‎ A.要抓主要矛盾 B.要统筹兼顾 C.要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面 D.不要忽视次要矛盾的解决 ‎28.漫画《躲雨》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 ‎①要学会统筹考虑以实现最优目标  ②要抓住时机实现事物的飞跃和发展 ‎ ‎③要善于在矛盾斗争性中把握矛盾同一性  ④要注重事物量的积累实现质变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29.计算机网络使全球“网民”的联系更加密切、迅速和便捷,地球变成了一个小小的“地球村”。这说明(  )‎ ‎①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 ‎②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人们无法改变 ‎③人们能够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新的具体联系 ‎ ‎④事物的联系是人们创造的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瓶颈。解决“三农”问题,必须调整农业结构,推进农村税费改革,引导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据此回答30—31题:‎ ‎30.材料体现的哲理是(  )‎ A. 整体与部分相互区别 B. 部分制约整体,在一定条件下关键部分起决定作用 C. 整体功能决定部分功能 D. 整体和部分难以界定,相互渗透 ‎31.调整农业结构的哲学依据是(  )‎ A. 只有优化各部分结构,才能使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 B. 没有整体就没有部分 C. 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就是系统与要素的关系 D. 联系的普遍性 ‎32.亚里士多德认为,哲学应追求“头等智慧”。在汉语中哲学就是智慧,哲学是爱智之学。下列对哲学的认识,正确的是(  )‎ ‎①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②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③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哲学为具体科学研究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④任何哲学都是解决问题的具体办法 A. ‎①②    B.③④  ‎ A. ‎②④    D.①③‎ 二、 综合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46分)‎ ‎33.现如今,互联网以其技术应用的开放性、自主性等特点大大改变了人们学习、生产、生活与娱乐的方式。阅读以下有关互联网的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据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监测数据显示,2016年上半年中国网购用户规模达4.8亿人,同比增长15.1%。海量的商品信息、足不出户实现购物目的、免去现金交易等网购优势使人们越来越有理由选择网购。然而,针对网购的投诉率也迅速飙升,中消协“2016年全国消协组织受理投诉情况分析”显示,网络购物已成为2016年的投诉热点,主要投诉问题集中在假冒伪劣商品和售后服务方面。‎ 材料二 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虚拟信用卡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虚拟信用卡对网络信贷起到推动作用,是信用价值和网络消费的完美结合。尽管在现阶段技术条件下开放虚拟信用卡产品的时机尚不成熟,但是随着身份认证技术的成熟、“互联网+”的不断深化,虚拟信用卡也必将迎来春天。‎ ‎(1)请运用“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观”分析应如何看待网购。(12分)‎ ‎(2)请运用“辩证法的发展观”的相关原理,预测虚拟信用卡的发展前景。(10分)‎ ‎34.材料一:气候变化问题最初是作为环境问题而由科学家讨论的,与气候变化相关的文章较早也大多出现在科学类杂志上。上世纪70年代有人开始将环境、气候变化、外交和安全等问题联系起来,80年代气候变化问题逐渐引起了大众关注,90年代全球气候变化已经成为举世瞩目的重大战略性问题。在丹麦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上,就应对气候变化通过了《哥本哈根协议》,达成了广泛共识,取得了重要而积极的成果。‎ 材料二:良好生态环境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也是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根本基础。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是我国发展的基本国策,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和中华民族生存发展。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强调,要坚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在全社会倡导绿色生活,使每一个公民、每一个家庭都成为环境保护的宣传者、实践者、推动者,自觉节俭消费,崇尚绿色生活,为低碳减排贡献力量。‎ ‎(1)请结合材料一,运用辩证唯物论的有关知识说明我国为什么要发展低碳经济?(12分)‎ ‎(2)结合材料对“气候变化问题重要性”的认识,运用认识论的观点说明人类是怎样追求和 发展真理的?(12分)‎ 磐安县第二中学2019学年第一学期10月月竞赛 高二政治(评分标准)‎ ‎1-5 FFFFT ‎6-10 FTFFT ‎11-15 BDDDA ‎16-20 CACBA ‎21-25 ACACA ‎26-30 ACCCB ‎31-32 AD ‎33.答案:(1)①矛盾就是对立统一,要用全面的、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我们既要看到网购交易成本低、效率高等积极作用,也要看到网购存在的不诚信问题等不足。(6分)②矛盾具有特殊性,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目前,网购的积极作用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存在的不足是矛盾的次要方面,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事物的性质,因而不能全盘否定网购。(6分)‎ ‎(2)①辩证的发展观认为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4分)②新事物的发展总是要经历一个由小到大,由不完善到比较完善的过程。新事物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弱点和不完善的地方,人们对新事物的认识也有一个过程。(4分)③虚拟信用卡和在线支付是一个有待完善的新事物,其发展道路必将是曲折的,但是前途是光明的。(2分)‎ ‎34.答案:(1)①物质决定意识,要求一切从实际出发。发展低碳经济是缓解我国经济发展与环 境保护之间矛盾的需要(4分)。②意识对物质有能动的作用,正确的意识对事物发展有促进作用,我们要树立正确的意识。增强珍惜资源、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有利于促进节约型社会建设。(4分)。③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客观的,要求人们必须尊重规律,而不能违背规律,但也要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利用规律,发展低碳经济是尊重自然客观规律、顺应经济发展规律之举。(4分)‎ ‎(2)①对全球气候变暖自然现象的认识由科学家讨论到哥本哈根会议达成有关共识,这是人类对全球气候变暖现象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是真理,它来源于人类社会生活的实践说明追求和发展真理以实践为基础,实践决定认识。(6分)②人类关于气候变化问题重要性的认识过程说明寻求真知是一个“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 循环往复以至无穷的不断发展过程。(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人类对气候变化问题重要性的认识不是一次完成的而是在实践和认识的循环往复中获得的,)(6分)‎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