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A版高考人教版政治总复习练习:必修三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课时作业24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A版高考人教版政治总复习练习:必修三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课时作业24

课时作业24 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 ‎ 时间:45分钟 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72分)‎ ‎1.筷子是当今世界上一种独特的用餐工具,同时具有夹、拨、挑、扒、撮、撕等多种功能,我国有史料记载的用筷历史已有3 000多年。在中国人用筷子传统的延续中,我们可以感受到( C )‎ A.传统思想的继承 B.传统文艺的继承 C.传统习俗的继承 D.传统建筑的继承 解析:传统习俗是指在一定社会群体中约定俗成、世代相传的风尚、礼节和习惯。中国人用筷子,就是一种世代相传的习惯,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传统习俗的继承,A、B、D排除,C正确。‎ ‎2.对绝大多数进城务工人员来说,无论社会如何变迁,回家过年仍然是不变的选择。即使路途再远,交通再难,但仍然是“年年恐归年年归”。这表明( B )‎ A.文化环境和文化活动能对人产生积极影响 B.传统习俗对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产生持久的影响 C.传统文化对社会发展具有重大的推动作用 D.传统文化的具体内涵是永恒不变的 解析:A、C两项错误,文化和传统文化的作用都有两面性。D错误,传统文化的基本特征保持不变,具体内涵因时而变。‎ ‎3.“抬头看春晚,低头抢红包”,“抢红包”成为热词。春节发红包的习俗始于压岁钱风俗,流传至今少说也有近千年历史了,原本是长者向幼者表达爱护祝福之意的红包,现在已演变为“现象级”的公众行为。这说明( C )‎ A.传统习俗是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B.文化创新是推动社会实践发展的根本动力 C.传统文化在继承中不断地得到丰富和发展 D.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 解析:传统建筑是凝固的艺术,是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A说法错误;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B说法错误;春节发红包,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习俗,成为“现象级”的公众行为,说明传统文化在继承中不断地得到丰富和发展,C说法正确;D与材料内容不符。‎ ‎4.农村是我国传统文明的发源地,乡土文化的根,人们乡愁的寄托。推进城镇化要突出独特的村居风貌、传统的风土人情和田园风光,尊重农耕文明,推进传统村落保护发展。这样做的原因是( C )‎ ‎①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②传统村落具有明显的文化区域特征 ‎③乡土文化是优秀文化的集中表现 ‎④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解析:民族精神是优秀文化的集中表现,故排除③。传统村落承载着乡土文化,传承着乡村文明,说明了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①④符合题意,故选C项。②不是保护传统村落的原因。‎ ‎5.传统文化好比一捆干草,人们像驴子一样驮着它走,各人的驮法不同,聪明的人把它化为养料轻松地走向未来,愚蠢的人把它当作祖传宝贝,永远是沉重的负担。这种观点说明( A )‎ ‎①人们需要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 ‎②人们需要把传统文化化做养料吸收 ‎③人们对待传统文化有不同的观点 ‎④传统文化对社会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④ D.①③‎ 解析:材料用形象的说法阐述了我们应怎样看待传统文化,‎ ‎①②③正确且符合题意;④说法不科学,对传统文化的影响应作全面、具体的分析。‎ ‎6.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已经浸透了所有中国人、所有海外同胞的心田。中华文化具有比血更强的凝聚力,它能够把全世界中华儿女的心连在一起。不尊重自己文化传统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民族。这主要是因为( D )‎ A.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B.传统文化具有多样性 C.传统文化具有继承性 D.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解析:从题干的含义上看,该题是强调尊重传统文化对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性。从题干设问与选项之间的关系上看,该题是因果关系型选择题。所以,正确选项必须是说明为什么不尊重自己文化传统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民族的原因。理解题干含义应重点注意“凝聚力”“心连在一起”等关键信息。‎ ‎7.清明节是流行于我国大部分地区的传统节日。至唐宋时期开始形成踏青、扫墓等风俗,成为民间重要的祭祖日。“文化大革命”时期,我们曾经简单粗暴地将扫墓、祭祖当成封建迷信活动加以禁止。改革开放以后,清明节又重新成为人们的重要节日。在这一天,人们或者扫墓、祭祖,寄托对祖先的哀思;或者踏青、植树,享受初春的美好时光;或者祭扫烈士墓,缅怀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这说明( D )‎ A.扫墓、祭祖属于封建迷信活动,应加以禁止 B.祭扫烈士墓,缅怀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是对的,应积极提倡 C.把握正确的判别标准,是有效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基本依据 D.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解析:对于传统文化,不管是赞成还是反对,谁也不能不面对它的影响。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只有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克服传统文化的消极作用,才能兴旺发达。A错误,B、C与题无关。‎ ‎8.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不创新艺术就不能发展。进行艺术创新,既要对优秀传统文化怀有敬畏之心,又要有超越前人、超越自我的勇气,不能因循守旧、不思进取。这启示我们文化发展( C )‎ A.必须彰显民族文化的个性与特色 B.维护每个人的精神世界,满足每个人的精神需求 C.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 D.坚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解析:本题考查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回答本题的关键是认真审题。本题要求的限定条件是“文化发展”,因此正确答案是C项。‎ ‎9.中秋节阖家团圆,月亮升起时,赏月、祭月、吃月饼,古风延续至今,一直是中秋节的主题。这体现了( C )‎ A.传统文化的内涵不会因时而变 B.传统文化的消极作用基本克服 C.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基本特征 D.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解析:“古风延续至今,一直是中秋节的主题”体现了C。‎ ‎10.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足以使中国人、海外华人引以荣耀和自豪,是中华民族的重要凝聚力。这主要体现了( A )‎ A.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B.传统文化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 C.传统文化需要不断继承和发展 D.传统文化是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的具有相对稳定性的文化 解析:B项忽视了传统文化的两重性,只有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传统文化才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C、D两项不符合题干主旨。‎ ‎11.下图漫画中“国学进课堂”这一行为的依据是( B )‎ A.教育是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B.传统文化在今天仍有现实意义 C.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 D.文化能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解析:教育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A错误。C不符合题意,排除。D错误。‎ ‎12.博大精深的儒家文化,从古到今赞成的有,反对的也不少。有人认为,儒家文化是财富,它架起了我们前进的阶梯,维持着我们的社会秩序;也有人认为,儒家文化是包袱,它是一种惰性的力量、保守的因素,制约着我们的价值取向。这两种观点 ( C )‎ ‎①看到了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 ‎②违背了“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原则 ‎③认为应坚持文化创新 ‎④都不利于传统文化的继承、创新和发展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①④‎ 解析:注意两种观点的共性,①③不符合题目要求,排除。‎ ‎13.习近平主席指出,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我们要认真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材料的文化生活依据是 ( B )‎ ‎①继承是发展的前提,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 ‎②发展是继承的结果,文化只有发展才会繁荣 ‎③传统文化是中华文化不断创新的根本动力与源泉 ‎④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纽带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②错误,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并不是继承的结果;③错误,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材料强调了继承传统文化的重要性,①④符合题意。‎ ‎14.下图漫画《传统教育》的文化生活寓意是( C )‎ A.文化继承是文化发展的基础 B.教育是传承文化的社会活动 C.教育应有文化选择和创造功能 D.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解析:漫画中对传统文化的继承没有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缺乏发展创新,C符合题意。‎ ‎15.著名画家达·芬奇曾经说过:“艺术借助科技的翅膀才能高飞。”从文化生活角度看,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 A )‎ ‎①科技和艺术是对立统一的 ‎②科学技术的进步能够促进文化的传承 ‎③科技进步也是文化发展的表现 ‎④文化的传承离不开科技的进步 A.②④ B.①④ ‎ C.①② D.②③‎ 解析:艺术是文化的一种重要形式,“艺术借助科技的翅膀才能高飞”,体现了科学技术的进步能够促进文化的传承,文化的传承离不开科技的进步,②④正确;①不是从文化生活角度说的,排除;③与题意不符。‎ ‎16.近日,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设计的古籍保护箱成功运用到少林寺藏经阁的古籍保护中。古籍保护箱在设计中用到了火箭气动加热防隔热结构设计等航天技术,具备防水、防火、防虫等功能,有效解决了古籍受潮、霉变、虫蛀等问题。这表明( A )‎ A.科学技术的进步是影响文化传承的重要因素 B.文化创新推动了社会实践的发展和民族文化的繁荣 C.科学技术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D.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结合是文化发展的基本途径 解析:运用航天技术,能够有效地防水、防火、防虫,有效解决了古籍受潮、霉变、虫蛀等问题,使古籍能够得以保护,表明了科学技术的进步是影响文化传承的重要因素,故A符合题意;选项BC正确,但题干并未涉及文化创新与社会实践的发展和民族文化的繁荣的关系,也未涉及科学技术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故不符合题意,不选;D错误,继承传统、推陈出新和面向世界、博采众长是文化发展的基本途径。‎ ‎17.随着洋务运动的开展和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晚清出现一批具有早期维新思想的知识分子。在维新思想的推动下,光绪帝实行戊戌变法。变法虽以失败告终,但资产阶级维新派反对封建专制的主张起到思想启蒙的作用,是中国近代的一次思想解放潮流。材料说明( A )‎ ‎①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决定文化发展的方向 ‎②思想运动往往会催生社会变革,促进文化发展 ‎③漠视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性继承就会失去文化创新的根基 ‎④克服民族虚无主义,才能使文化创新方向正确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解析:材料主要强调,生产力的发展和生产关系的变革催生思想变革,而思想变革又推动社会变革和促进文化发展,故①②符合题意。③④表述正确但均与题意不符。‎ ‎18.正是经由各具特色的诸子百家的争鸣,中国文化精神的各个侧面才得到充分的展开和升华,中华民族的文化走向才大致确定。这表明( B )‎ A.教育在文化传承中有独特的作用 B.思想运动促进了文化的发展 C.思想能从对立之中走向统一 D.文化发展的根源在于经济政治 解析:“百家争鸣”是一种思想运动,“百家争鸣”推动了中国文化精神的展开和升华,体现了B。‎ 二、综合题(28分)‎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近年来,在城镇化推进的过程中,原本乡土文化气息浓重的古村落逐渐出现“空心”现象。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提出,“要传承文化,发展有历史记忆、地域特色、民族特点的美丽城镇”,“要让城市融入大自然”,“要注意保留村庄原始风貌,慎砍树、不填湖、少拆房,尽可能在原有村庄形态上改善居民生活条件”,“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国家出台《关于切实加强中国传统村落保护的指导意见》,保护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加大传统村落保护力度。‎ ‎(1)结合材料,运用所学文化知识,说明我国推进城镇化过程中,保护传统古村落的文化意义。‎ ‎(2)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的知识,说明应如何保护传统古村落。‎ 答案:(1)①保护传统古村落,有利于文化多样性发展。‎ ‎②传统古村落是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保护传统古村落有利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③传统古村落寄托乡情乡思,体现了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和鲜明的民族性,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有利于增强民族认同感、归属感和凝聚力。‎ ‎(2)①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对于传统文化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应该继续保持和发扬;对于传统文化中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东西,必须加以改造或剔除。②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文化继承,不是原封不动地承袭传统文化,而是要有所淘汰、有所发扬。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继承与发展是同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在这一过程中,要不断革除陈旧的、过时的旧文化,推出体现时代精神的新文化。③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把握好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自觉成为文化传承者和享用者。‎ 解析:(1)第一个小问要求结合材料,运用所学文化知识,说明我国推进城镇化过程中,保护传统古村落的文化意义。本题知识范围是文化生活知识,属于宏观考查。本题题型设置属于“意义类”主观题,此类题型的解答要遵循由近及远、由表及里、由直接到间接的思维顺序。解答本题时,需要整合教材知识,分析保护传统古村落的文化意义。本题可以从文化多样性、文化的继承与发展、传统文化的特点等角度进行分析。(2)第二个小问要求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的知识,说明应如何保护传统古村落。本题知识限定明确,考查文化的继承性与发展的知识,题型设置属于“措施类”主观题。通过解读设问可以看出,保护传统古村落要有正确的态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然后分析继承与发展的关系: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继承与发展,是同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在这一过程中,不断革除陈旧的、过时的旧文化,推出体现时代精神的新文化,这就是“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 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然后调动运用上述知识,结合材料分析。‎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