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01 发布 |
- 37.5 KB |
- 29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海南省东方市八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政治试题
www.ks5u.com 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八所中学高一年级思想政治第一次月考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在下列各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每题2分,共80分) 1.原始人共同劳动、生产资料集体公有、平均分配的根本原因是( ) A. 生产工具落后 B. 劳动对象范围狭窄 C. 生产力水平极端低下 D. 人们的生产经验劳动技能差、科学文化知识有限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原始社会生产力。ABD:生产工具落后、劳动对象范围狭窄、人们的生产经验劳动技能差、科学文化知识有限,都仅仅阐释了生产力的某一个方面,以偏概全,ABD排除。 C:原始社会低下的生产力使人们不得不共同劳动,共同占有生产资料,因此原始人共同劳动、生产资料集体公有、平均分配的根本原因是生产力水平极端低下,C正确。 故本题选C。 【点睛】原始社会低下的生产力使人们不得不共同劳动,共同占有生产资料,在生产中结成平等互助的关系,平均分配劳动产品,这是原始社会生产关系的特点。原始社会是没有剥削的社会,没有生产资料私有制,人们过着财产公有、共同劳动、共同消费的生活;原始社会也没有人压迫人的现象。在原始社会,按照血缘关系结成的氏族,是原始人共同生活的基本单位。在氏族制度中,人们通过氏族议事会管理集体事务,一切大事都在议事会上由全氏族成年人共同讨论决定。到了原始社会末期,一些近亲的氏族构成部落,有的部落联合起来组成部落联盟。 原始社会是一种没有剥削和压迫的社会,但生产力水平却及端低下。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很贫乏。原始社会还没有摆脱蒙眛野蛮的状态,并不是人类的理想社会。 2.原始社会后期生产力有了新的发展标志,是( ) A. 石器生产工具的广泛使用 B. 金属工具的出现 C. 畜牧业、农耕业的产生和发展 D. 弓箭的发明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原始社会后期生产力。A:人类制作的最初工具是石器,由粗糙的旧石器——精细加工的新石器,A不符合题意。 B:原始社会后期,金属工具出现标志着生产力有了新的发展,B正确。 C:畜牧业、农耕业的产生和发展,这不是原始社会后期生产力有了新的发展标志,C不符合题意。 D:早在远古时期弓箭就已经存在,弓箭出现的时间可以追溯到远古时期,D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B。 【点睛】原始社会后期,以金属工具的出现为标志,生产力有了新的发展,手工业逐渐从农业中分离出来,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早在远古时期弓箭就已经存在,弓箭出现的时间可以追溯到远古时期,在距今三万年以前的旧石器时代晚期的时候,在中国境内人们就已经开始制作和使用弓箭了。 3.奴隶制生产关系的特点是( ) ①奴隶主占有生产资料并完全占有奴隶 ②奴隶毫无人身自由,在奴隶主强制下劳动 ③奴隶生产的全部产品都归奴隶主占有和支配 ④奴隶对奴隶主存在着一定的人身依附关系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奴隶制生产关系的特点。①②③:奴隶社会,奴隶主占有生产资料并完全占有奴隶、奴隶毫无人身自由,在奴隶主强制下劳动、奴隶生产的全部产品都归奴隶主占有和支配,①②③正确。 ④:奴隶完全依附于奴隶主,④错误。 故本题选A 【点睛】奴隶制生产关系的特点是:奴隶主占有生产资料并完全占有奴隶;奴隶无人身自由,在奴隶主的强制下劳动;奴隶的全部产品都归奴隶主占有和支配,奴隶主只给奴隶最低限度的生活资料。 4.资本家剥削工人的秘密,在于( ) A. 无偿占有工人创造的使用价值 B. 无偿占有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 C. 在商品流通中贱买贵卖 D. 采用新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资本家剥削工人的秘密。B:资本家剥削工人的秘密,在于资本家无偿占有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B正确。 ACD:三项均错误,ACD排除。 故本题选B。 【点睛】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特点是:资本家占有一切生产资料,失去生产资料的劳动者不得不出卖自己的劳动力,受雇于资本家,成为雇佣工人,资本家在生产过程中占有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 马克思、恩格斯批判继承了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劳动价值论等思想,创立了剩余价值学说。剩余价值学说从经济学角度揭示了剩余价值的来源,揭示了资本家剥削工人、占有工人劳动的秘密, 揭示了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利益的根本对立,找到了变革资本主义社会的坚定力量,为无产阶级的斗争指明了方向。 5.1929—0933年经济危机中,失业者饥寒交迫,而农场主们却把一桶桶牛奶倒入河中,让庄稼烂在地里,把肥猪扔进河里。这种现象说明的政治经济学道理是 A.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生产绝对过剩的经济危机 B.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生产相对过剩的经济危机 C. 资本主义生产的无限扩大 D. 资本主义国家工人工资低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资本主义经济危机。A: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生产相对过剩的经济危机,A错误。 B:失业者饥寒交迫,而农场主们却把一桶桶牛奶倒入河中,让庄稼烂在地里,把肥猪扔进河里,这说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生产相对过剩的经济危机,B正确。 CD:资本主义生产的无限扩大,资本主义国家工人工资低,这些都不是材料揭示的政治经济学道理,CD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B。 【点睛】资本主义发展到一定阶段,就会发生以生产过剩为基本特征的经济危机。生产过剩是相对过剩,即相对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来说,社会生产的商品显得过剩,而不是与劳动人民的实际需求相比的绝对过剩。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无法克服的痼疾。 6.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 ) A. 工人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 B. 企业内生产的组织化与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 C. 生产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私有制之间的矛盾 D.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直接原因、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A:工人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在阶级关系上的表现,但不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A错误。 B:企业内生产的组织化与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是导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直接原因之一,不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B错误。 C: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C正确。 D: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不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D错误。 故本题选C。 【点睛】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在阶级关系上表现为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对立。资本家拥有生产资料并雇佣工人进行生产,为了追逐自身利润最大化,不断加大对工人的剥削;广大工人没有生产资料,在经济上受剥削、政治上受压迫,成为受苦最深的阶级。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资产阶级为了维持自己的统治,采取了一些缓和阶级矛盾的措施,但这些措施没有也不可能改变资本主义私有制及其剥削关系。 7.在封建社会中, 是封建剥削和压迫的基础。( ) A. 榨取地租 B. 封建制国家机器 C. 封建等级制 D. 封建土地所有制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封建剥削和压迫的基础。A:榨取地租是地主阶级剥削农民的主要方式,不是封建剥削和压迫的基础,A错误。 B:封建制国家机器是封建剥削和压迫的工具,不是封建剥削和压迫的基础,B错误。 C:封建等级制是封建国家的显著特征之一,不是封建剥削和压迫的基础,C错误。 D:在封建社会里,封建土地所有制是地主阶级剥削农民的基础,D正确。 故本题选D。 【点睛】什么是地主剥削农民的基础?在封建社会里,封建土地所有制是地主阶级剥削农民的基础。封建地主阶级正是凭借对土地的占有,使农民不得不依附于地主,屈从于地主阶级的奴役。收取地租是地主阶级剥削农民的主要方式,地租包括劳役地租、实物地租和货币地租。此外,地主阶级还利用高利贷,强迫农民交纳苛捐杂税、从事各种徭役来剥削农民。 8.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这三个阶级社会生产关系的相同点是( ) ①生产资料都是私人占有 ②劳动成果都全部归剥削者占有 ③劳动者都毫无人身自由 ④人与人之间都是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阶级社会 生产关系。①:奴隶社会生产资料归奴隶主、封建社会生产资料归地主、资本主义社会生产资料归资本家,三个阶级社会生产资料都是私人占有,①正确。 ②:奴隶主占有生产资料并完全占有奴隶,地主占有农民大部分劳动成果,资本家在生产过程中占有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三个阶级社会劳动成果不都是全部归剥削者占有,②错误。 ③:奴隶无人身自由,农民有一定的人身自由,工人有人身自由,三个阶级社会劳动者不都是毫无人身自由,③错误。 ④:奴隶社会,奴隶主剥削奴隶,封建社会,地主剥削农民,资本主义社会,资本家剥削工人,因此,三个阶级社会,人与人之间都是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④正确。 故本题选C。 【点睛】奴隶制生产关系的特点是:奴隶主占有生产资料并完全占有奴隶;奴隶无人身自由,在奴隶主的强制下劳动;奴隶的全部产品都归奴隶主占有和支配,奴隶主只给奴隶最低限度的生活资料。 封建制生产关系的特点是:地主占有绝大部分土地,通过地租等方式,占有农民大部分劳动成果。相对于奴隶,农民有一定的人身自由,有自己的劳动工具甚至少量土地,劳动成果除缴纳地租外能留下一部分归自己支配。这样,农民能够比较自主地劳动,有了生产积极性,促进了社会生产的发展。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特点是:资本家占有一切生产资料,失去生产资料的劳动者不得不出卖自己的劳动力,受雇于资本家,成为雇佣工人,资本家在生产过程中占有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 9.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实践基础( ) A. 空想社会主义 B. “新和谐公社”的共产主义新村实验 C. 无产阶级的经济斗争 D. 十九世纪三四十年代,资本主义世界先后爆发的三大工人起义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实践基础。A:空想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思想条件和理论来源,A不符合题意。 B:“新和谐公社”的共产主义新村实验,仅仅是空想社会主义的一个实验,不是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实践基础,B错误。 C:无产阶级的斗争是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实践基础,但不仅仅是无产阶级的经济斗争,C错误。 D:十九世纪三四十年代,资本主义世界先后爆发的三大工人,这意味着无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是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和实践基础,D正确。 故本题选D。 【点睛】十九世纪三四十年代,资本主义世界先后爆发了法国里昂工人起义、英国“宪章运动”、德意志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以三大工人运动的发生为标志,工人阶级开始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开始联合起来反抗资产阶级的统治,将斗争的矛头指向整个资产阶级和资本主义制度。 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工人运动的兴起,是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另一个历史前提。无产阶级的斗争迫切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科学社会主义应运而生。 10.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来源是( ) ①德国古典哲学 ②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③空想社会主义 ④社会契约论 A. ①②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来源。①②③: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空想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来源,①②③正确。 ④:《社会契约论》是法国思想家卢梭于1762年出版的政治著作,是欧洲启蒙运动时期的产物,不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来源,④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B。 【点睛】空想社会主义作为资本主义的批判者,表达了早期无产阶级迫切要求改造资本主义社会、建立理想社会的愿望。空想社会主义作为社会主义思想的源头,是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一个历史前提。 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吸收了德国古典哲学的合理成分,彻底摆脱了唯心主义思想的束缚,创立了唯物史观。唯物史观揭示了人类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揭示了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作用,揭示了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发展中的巨大作用,把人们对美好社会的追求建立在科学认识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的基础上。 马克思、恩格斯批判继承了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劳动价值论等思想,创立了剩余价值学说。剩余价值学说从经济学角度揭示了剩余价值的来源,揭示了资本家剥削工人、占有工人劳动的秘密, 揭示了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利益的根本对立,找到了变革资本主义社会的坚定力量,为无产阶级的斗争指明了方向。 唯物史观与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揭示了资本主义运行的特殊规律,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奠定了理论基石,使社会主义实现了由空想到科学的伟大飞跃。 11.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者是 ①马克思 ②欧文 ③恩格斯 ④傅立叶 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④ D. ②③ 【答案】A 【解析】 【详解】①③: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者是马克思和恩格斯,①③说法正确。 ②④:欧文、傅立叶是19世纪初的空想社会主义者,②④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A。 【点睛】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 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者是马克思和恩格斯。 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吸收了德国古典哲学的合理成分,彻底摆脱了唯心主义思想的束缚,创立了唯物史观。唯物史观揭示了人类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揭示了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作用,揭示了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发展中的巨大作用,把人们对美好社会的追求建立在科学认识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的基础上。 12.科学社会主义创立的理论基石是 ①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②剩余价值学说③唯物史观④德国古典哲学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④ D. ②③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科学社会主义创立的理论基石。①: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提供了理论来源,但不是理论基石,①不符合题意。 ②③:唯物史现与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揭示了资本主义运行的特殊规律,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奠定了理论基石,使社会主义实现了由空想到科学的伟大飞跃,②③符合题意。 ④:德国古典哲学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提供了直接理论来源,但不是理论基石,④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D。 【点睛】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吸收了德国古典哲学的合理成分,彻底摆脱了唯心主义思想的束缚,创立了唯物史观。唯物史观揭示了人类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揭示了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作用,揭示了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发展中的巨大作用,把人们对美好社会的追求建立在科学认识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的基础上。 马克思、恩格斯批判继承了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劳动价值论等思想,创立了剩余价值学说。剩余价值学说从经济学角度揭示了剩余价值的来源,揭示了资本家剥削工人、占有工人劳动的秘密, 揭示了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利益的根本对立,找到了变革资本主义社会的坚定力量,为无产阶级的斗争指明了方向。 唯物史观与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揭示了资本主义运行的特殊规律,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奠定了理论基石,使社会主义实现了由空想到科学的伟大飞跃。 13.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又从理论到实践,分别对应的标志性事件是() A. 巴黎公社和俄国十月革命 B. 《共产党宣言》发表和巴黎公社 C. 《共产党宣言》发表和俄国十月革命 D. 《共产党宣言》发表和苏联成立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又从理论到实践。A: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巴黎公社发生于1871年,A错误。 B: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的标志性事件是俄国十月革命,不是巴黎公社,B错误。 C: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标志性事件是《共产党宣言》发表,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的标志性事件是俄国十月革命,C正确。 D: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的标志性事件是俄国十月革命,不是苏联成立,D错误。 故本题选C。 14.从世界范围来看,十月革命后建立的许多社会主义国家,在各自的发展中,出现了重大挫折,东欧剧变、苏联解体。这表明( ) A. 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并不是必然的 B. 社会发展的趋势是可以改变的 C. 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一个长期、曲折的过程 D. 社会主义制度并不优越于资本主义制度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社会主义在曲折中发展。AB: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大趋势是不可改变的,是历史发展的必然,AB错误。 C: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出现严重曲折,但是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不可逆转的,同时是一个长期、曲折的过程,C正确。 D:社会主义制度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巨大的优越性,D错误。 故本题选C。 15.中国革命分为两个阶段,即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的标志是 A. 鸦片战争 B. 辛亥革命 C. 中国共产党成立 D. 五四运动 【答案】D 【解析】 【详解】D:五四运动标志着中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变,D符合题意。 A: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陷入内忧外患的黑暗境地,A不符合题意。 B:第二次鸦片战争进一步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B不符合题意。 C:辛亥革命结束了在中国延续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共和政体,C不符合题意。 故选D。 【点睛】五四运动的意义:推动了中国社会进步,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准备,为新的革命力量、革命文化、革命斗争登上历史舞台创造了条件(无产阶级开始登上了政治舞台起了主力军的作用),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在近代以来中华民族追求民族独立和发展进步的历史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 16.近代中国没有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原因( ) ①中国资产阶级的软弱性 ②帝国主义不允许 ③封建主义不允许 ④无产阶级不允许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近代中国没有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原因。①②③:资本主义在中国走不通的原因有三个“不允许”,即中国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帝国主义不允许、封建主义不允许,①②③正确。 ④:1840年鸦片战争-1919年五四运动为近代,无产阶级在当时还没有作为一个阶级登上历史舞台,④错误。 故本题选A。 【点睛】资本主义在中国走不通的原因:(1)帝国主义不允许中国通过走资本主义道路强大起来。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目的是要把中国变成它们的殖民地或半殖民地,决不允许中国通过走资本主义道路强大起来,成为其竞争对手。(2)中国的封建势力严重阻碍着资本主义的发展。一方面,中国的封建势力有两千多年的统治经验,并同帝国主义相勾结,力量异常强大,严重阻碍了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农民阶级饱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压迫和剥削,具有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性,它们是民族民主革命的主力军。但是,农民阶级不代表先进的生产力,而是落后的小生产者,这就决定了它们的自私性、狭隘性、分散性和保守性,因此,没有先进阶级领导的单纯的农民战争,是不可能完成中国近代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的。(3)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不能担当起领导民主革命取得胜利的重任。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力量十分弱小,并且与封建主义和外国资本主义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所以具有软弱性和妥协性的特点,不能承担起领导中国人民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的使命。 17.决定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的因素是( ) ①革命的领导者 ②革命敌人 ③革命的动力 ④革命的前途 A. ①② B. ①③ C. ③④ D. ②③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新民主主义革命。①②:毛泽东在《关于民族资产阶级和开明绅士》一文中指出,决定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性质的因素是革命的领导者和革命的敌人,①②正确。 ③:革命的动力,这是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问题,题干指向革命的性质问题,③不符合题意。 ④:革命的前途,这是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目标、任务等问题,题干指向革命的性质问题,④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A。 【点睛】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民主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新”只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就领导权来说,新民族主义革命不是由资产阶级领导,而是由无产阶级领导,这一点具有决定性意义。二是就革命前途来说,不是建立3资产阶级共和国和资本主义制度,而是监理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各革命阶级的联合专政,并最终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三是就所属世界革命范畴来说,它已不属于世界资产阶段革命的一部分,而是属于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 18.下列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程和阶段说法正确的是( ) A. 历时28年,经历了五四运动、辛亥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 B. 历时30年,经历了辛亥革命、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 C. 历时28年,经过了北伐战争、土地改革、抗日战争、解放战争 D. 历时30年,经历了北伐战争、土地改革、抗日战争、解放战争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程和阶段。AB:新民主主义革命历时28年,未经历辛亥革命,AB错误。 C:新民主主义革命历时28年,这期间经过了北伐战争、土地改革、抗日战争、解放战争,C正确。 D:新民主主义革命历时28年,D错误。 故本题选C。 【点睛】经过28年浴血奋战和顽强奋斗,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各族人民,在经历了北伐战争、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这四个阶段后,终于在1949年夺取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19.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最重要的意义是( ) A. 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 B. 揭开了历史的新篇章 C. 鼓舞了世界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 D. 实现了民族的解放和国家的独立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最重要的意义。试题强调的是“最”重要的意义。A: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这只是一种结果,不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最重要的意义,A排除。 B:揭开了历史的新篇章,这不为新中国成立这一事件所独有,B排除。 C :鼓舞了世界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这是从国际意义上说的,不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最重要的意义,C排除。 D:实现了民族的解放和国家的独立,新中国成立最大的变化,一个国家或者一个民族要发展必须先独立,这是大前提,D正确。 故本题选D。 【点睛】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标志是新中国的成立,那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使中华民族以崭新的姿态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为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创造了前提条件,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展示了美好前景和现实道路。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成功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 新中国的成立,是20世纪的伟大历史事件,它冲破了帝国主义的东方战线,极大地改变了世界政治力量的对比,鼓舞和推动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 20.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主要法宝”有( ) ①群众路线 ②统一战线 ③武装斗争 ④党的建设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三大法宝。②③④: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三大法宝是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②③④正确。 ①: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的工作方法和领导方法,不是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主要法宝”,①不符合题意。 【点睛】三大法宝: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大法宝。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是战胜敌人的两个基本武器。统一战线,是实行武装斗争的统一战线。党的组织,则是掌握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这两个武器以实行对敌冲锋陷阵的英勇战士。 21.在我党的历史上,党的建设工作居于首要地位的是( ) A. 党的组织建设 B. 党的思想建设 C. 党的政治建设 D. 党的文化建设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党的建设。B:任何时期,党的思想建设都是党的各种建设中最重要的,B符合题意。 A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ACD排除。 故本题选B。 【点睛】党的建设是党的工作的属概念,又是党务工作的种概念,它是指党为保持自己的性质而从事的一系列自我完善的活动,不仅包括党务工作,还包括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和制度建设等。任何时期,党的思想建设都是党的各种建设中最重要的。 22.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起来标志是( ) A. 新政协的召开 B. 三大改造的完成 C. 人民公社化运动 D.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社会主义改造。1956年,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A:1949年,新政协的召开,A不符合题意。 B:1956年,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标志着我国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B正确。 C:1958年开始人民公社化运动,C不符合题意。 D:1992年党的十四大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的目标,D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B。 【点睛】1956年,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标志着我国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中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是亿万中国人民在长期奋斗中做出的决定性选择。 社会主义改造胜利的历史意义是什么?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指引下,中国共产党在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东方大国,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顺利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在中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完成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 23.20世纪50年代,我国“三大改造”的实质是 A. 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 B. 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 C. 变革生产资料私有制 D. 建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答案】C 【解析】 【详解】C:1956年,我国完成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其实质是将生产资料私有制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标志着我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C入选。 ABD:选项ABD均不符合题意,不选。 故本题选C。 24.1961年,我国开放了集市贸易41437个,1962年为38666个,在大中城市业相继出现了一些农副产品的自由市场。下列各项中对这一举措解读正确的是( ) A. 目的是改变生产资料所有制 B. 政府对经济政策进行调整 C. 解决了市场机制的运用问题 D. 有利于市场经济的发展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对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A:1956年底,我国完成了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改造,A不符合题意。 B:我国开放集市贸易,在大中城市业相继出现了一些农副产品的自由市场,这是政府对经济政策进行调整,B符合题意。 CD:1978后我国逐渐走向市场经济,CD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B。 25.第一个五年计划完后,我国建立了许多历史上没有过的、规模巨大的钢铁、汽车、飞机、新式机床等工矿企业,东北、华北、西北也建立起一批新的工业基地,这体现了“一五”计划对我国工业发展的主要影响是( ) A. 中国实现工业大国之梦 B. 独立的工业体系初步建立 C. 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 D. 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新中国的成就。B: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之后,我国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B符合题意。 AC: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中国实现工业大国之梦都是在改革开放以后提出的,AC不符合题意。 D:第一个五年计划时间是1953—1957,1956年我国就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D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B。 【点睛】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之后,我国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农业方面初步满足了占世界四分之一人口的基本生活需求,建筑、交通运输等基础设施建设获得较快发展,教育医疗事业得到长足进步。人们的精神面貌得到了极大的改变,科技发展取得重要突破,独立研制出“两弹一星”,成为在世界上有重要影响的大国。我国社会发生的翻天覆地变化雄辩地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26.中共八大规定的中国社会的根本任务是( ) A. 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B. 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 C. 进行阶级斗争 D. 发动人民公社化运动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八大规定的中国社会的根本任务。A:1956年第,我国已经完成社会主义改造,A不符合题意。 B:党的八大指出,党和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尽快把我国由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B正确。 C:党的八大指出,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不再是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C不符合题意。 D:发动人民公社化运动不是中共八大规定的中国社会的根本任务,D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B。 【点睛】党的八大指出,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不再是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而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因此,党和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尽快把我国由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27.中共八大在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方面最重要的贡献是 A. 对三大改造完成后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作出了规定 B. 提出了加强民主与法制建设的思想 C. 提出了加强执政党建设的思想 D. 提出了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经济建设的方针 【答案】A 【解析】 【详解】A:党的八大指出,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不再是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而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时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因此,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尽快把我国由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这表明了对三大改造完成后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作出了规定,A正确。 BCD:选项BCD均不正确,不选。 故本题选A。 28.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标志是( ) A. 十一届三中全会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 B. 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和企业改革的推进 C. 邓小平南方谈话和党的十四大 D.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和十六届三中全会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改革开放进程。A:十一届三中全会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标志着改革开放开始,A不符合题意。 B: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召开,标志着中国改革重点从农村转向城市,企业改革迈出重要步伐,B不符合题意。 C:以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和党的十四大明确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为标志,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一个新的阶段,C符合题意。 D: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标志着我国改革对外开放达到新的水平,十六届三中全会围绕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行了部署,D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C。 【点睛】改革开放的进程是怎样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改革率先取得突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得以推行,乡镇企业迅速发展。1984年,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召开,标志着中国改革重点从农村转向城市,企业改革迈出重要步伐。1980年,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四个经济特区设立,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迈出关键步伐。1984年,开放了大连、青岛等14个沿海港口城市。1988年,设立海南省,并把海南开辟为经济特区。1990年,开发开放上海浦东。至此,我国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基本形成。 以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和党的十四大明确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为标志,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一个新的阶段。1993年召开的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就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行部署,此后改革的重点围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展开。2001年,我国成功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标志着我国改革对外开放达到新的水平。2003年召开的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围绕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行了部署。 2013年召开的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部署,提出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全面深化改革取得重大突破。2013年设立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2017年,党的十九大提出形成全面对外开放新格局。这都表明中国对外开放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29.袁庚,被誉为“改革先锋”。1979年他开始担任深圳特却蛇口工业区管委会主任是,曾提出“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这一极具争议的口号。此口号( ) A. 体现了经济特区开拓创新的实干精神 B. 拉开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大幕 C. 体现了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 D. 最早打破“吃大锅饭”的体制弊端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改革开放进程。A:被誉为“改革先锋”,说明“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的信息体现了开放之初深圳特区积极创新,倡导实干的精神,A符合题意。 B:1984年,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召开,标志着中国改革重点从农村转向城市,B不符合题意。 C:2013年11月25日,十八届三中全会上作出"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确定性作用”的定位,C不符合题意。 D :最早打破“吃大锅饭”的体制弊端指的是我国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打破原来的人民公社化体制,D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A。 30.2015年,中国铁路总公司牵头组成的中国企业联合体,与印度尼西亚维卡公司牵头的印尼国企联合体正式签署组建中印尼合资公司协议,该公司将负责印度尼西亚雅加达至万隆高速铁路项目的建设和运营。中国高铁走出国门、走向世界表明( ) ①参与国际竞争能力明显增强 ②自主创新能力显著提高 ③传统产业结构调整得到根本性改变 ④国际投资合作水平日益提升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改革开放的成就。①②④:中国高铁走出国门,走向世界,表明我国参与国际竞争能力明显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显著提高,国际投资合作水平日益提升,国际投资合作水平日益提升,①②④正确。 ③:中国高铁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并没有使传统产业结构调整得到根本性改变,③错误。 故本题选B。 31.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正确处理政府和市场的关系,要 ①使政府在资源配置中起主导性作用②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③更好发挥政府作用④更好地发挥社会组织的作用 A. ①④ B. ①③ C. ②④ D. ②③ 【答案】D 【解析】 【详解】①②③:本题考查全面深化改革。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做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部署,提出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而不是使政府在资源配置中起主导性作用,②③符合题意,①错误。 ④:更好地发挥社会组织的作用与题意不符,排除④。 故本题选D。 32.深圳是我国的一个经济特区,以其沧桑巨变展现了改革开放的磅礴伟力。2018年10月24日上午,习近平参观了“大潮起珠江——广东改革开放40周年展览”。向全世界宣示,中国改革开放不停步。关于改革的说法,下列正确的是( ) A. 改革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 B. 通过改革,推动生产力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同上层建筑相适应 C. 改革是生产力中最具决定性的力量 D. 改革有利于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改革开放。A:改革并不能解决一切问题,A错误。 B:通过改革,推动生产关系同生产力、上层建筑同经济基础相适应,B错误。 C:劳动者是生产力中最具决定性的力量,C错误。 D:改革开放以来,深圳、广东、中国的巨变说明改革有利于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D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D。 33.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要求是( ) ①关键是坚持与时俱进 ②核心在坚持党的先进性 ③本质在坚持执政为民 ④动力在调整上层建筑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三个代表”。①②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键是坚持与时俱进,核心在坚持党的先进性,本质在坚持执政为民,①②③正确。 ④:调整上层建筑是途径,不是动力,④错误。 故本题选A。 【点睛】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加深了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和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认识,积累了治党治国新的宝贵经验,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国内外形势十分复杂、世界社会主义出现严重曲折的严峻考验面前,捍卫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和基本框架,确立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开创全面改革开放的新局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成功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21世纪。 34.近年来,许多学校开展了政协委员走进“模拟政协”的课堂。青少年模拟政协活动架起了人民政协与青少年之间的桥梁,一方面让人民政协走进当代青少年,另一方面也让学生关心社情民意,真正理解、体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优越性。开展“模拟政协”的活动可以让中学生更好地体会中华民族的( ) A. 道路自信 B. 理论自信 C. 制度自信 D. 文化自信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四个自信”。C:开展“模拟政协”的活动目的是让中学生更好地体会体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优越性,体会中华民族的制度自信,C符合题意。 AB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ABD排除。 故本题选C。 35.文化立世,文化兴邦。“欲人勿疑,必先自信”,只有对自己的文化有坚定的信心,才能获得坚守的从容,鼓起奋发进取的勇气,焕发创新创造的活力。文化自信的核心内涵包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优秀传统文化和红色革命文化。这要求我们( ) ①自觉抵制一切外来文化作品,努力发展中华传统文化 ②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不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③在文化建设中自觉坚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④在文化建设中自觉建设多种价值体系培养多元文化意识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①:“抵制一切外来文化作品”说法错误,①排除。 ②③:材料强调的文化自信,这要求我们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不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在文化建设中自觉坚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②③正确。 ④:在文化建设中自觉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坚持培养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④错误。 故本题选B。 【点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立足当代中国现实,结合当今时代条件,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协调发展。 36.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在实践探索过程中,取得的理论创新成果都是( ) ①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 ②实行对外开放,一切借鉴外国发展经验得来的 ③有助于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向前发展 ④顺应时代发展潮流,一帆风顺地推动改革开放的进程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的理论创新成果。①③: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在实践探索过程中,取得的理论创新成果都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有助于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向前发展,①③正确。 ②:错在“一切借鉴外国发展经验”,②排除。 ④:错在“一帆风顺”,④排除。 故本题选B。 37.下列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成果理解正确的是( ) A.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么建设社会主义是邓小平理论的首要基本理论问题 B. 科学发展观就是要解决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 C.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构建和谐社会 D.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问题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成果。A :在党的十二大开幕式上,邓小平明确提出了“走自己的道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鲜明主题,从此以后,中国共产党所有的理论创新和实践都是紧紧围绕这个主题展开的,因此什么是社会主义,怎么建设社会主义是邓小平理论的首要基本理论问题,A正确。 B:“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要解决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B错误。 C: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以人为本,C错误。 D: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问题,D错误。 故本题选A。 【点睛】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是什么? 1982年,在党的十二大开幕式上,邓小平明确提出了“走自己的道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鲜明主题。从此以后,中国共产党所有的理论创新和实践都是紧紧围绕这个主题展开的。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在实践创新基础上不断推动理论创新,成功开创并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如何创立、发展和完善的?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深刻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经验,借鉴世界社会主义历史经验,创立了邓小平理论,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深刻揭示社会主义本质,确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明确提出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学回答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制定了到21世纪中叶分三步走、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战略,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加深了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和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认识,积累了治党治国新的宝贵经验,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国内外形势十分复杂、世界社会主义出现严重曲折的严峻考验面前,捍卫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和基本框架,确立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开创全面改革开放的新局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成功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21世纪。 党的十六大以后,以胡锦涛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根据新的发展要求,深刻认识和回答了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形成了科学发展观,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推进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强调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推动建设和谐世界,推进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成功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审视国际国内新的形势,通过总结实践、展望未来,深刻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时代课题,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对党和国家各方面工作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取得历史性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38.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凡是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决策都要充分听取群众意见,凡是损害群众利益的做法都要坚决防止和纠正。”这主要体现了科学发展观中的 A. 第一要义 B. 基本要求 C. 核心立场 D. 根本方法 【答案】C 【解析】 【详解】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立场是以人为本,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让广大人民共享发展成果。题干中“凡是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决策都要充分听取群众意见,凡是损害群众利益的做法都要坚决防止和纠正”强调尊重人民的意见,维护人民的利益,B符合题意。A、B、D均与题意不符,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故本题选C。 39.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是( ) A.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B.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C.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D.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我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意义。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A正确。 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指导党和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理论,B不符合题意。 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C不符合题意。 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D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A。 【点睛】我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意义是什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指导党和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理论,中国的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 40.习近平指出,嫦娥四号任务实现了人类航天器首次在月球背面巡视探测,率先在月背刻上中国足迹,这是探索建立新型举国体制的又一生动实践。美国《时代》周刊网站认为,这项伟大工程得以实现在于中国所拥有的完整把握经济社会各个方面的制度。德国《明镜》周刊网站也发表了类似看法。这表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A. 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认可 B. 是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制度 C. 既符合我国的国情,又可以广泛推广 D. 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 【答案】D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相关知识。习近平指出,嫦娥四号任务的实现是探索建立新型举国体制的又一生动实践。美国《时代》周刊也认为这项伟大工程得以实现在于中国所拥有的完整把握经济社会各方面的制度。这表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D项正确;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并没有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认可,A项说法错误,排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包括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一根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的基本政治制度;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以及建立在基本政治经济制度上的其他政治制度、经济制度、文化制度、社会制度等,B项说法错误,排除;C项中的“可以广泛推广”说法错误,排除。故本题选D。 二.非选择题 41.1949年10月,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随着新中国的成立,我国进入了新民主主义社会,但是,我国仍面临着严峻的国际、国内形势。国际方面,美国敌视中国,妄图把新生政权扼杀在摇篮之中;国内方面,国民党残余势力还未被消灭,妄图卷土重来。所以,此时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大众同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国民党残余势力之间的矛盾。 二战后,世界社会主义运动蓬勃兴起,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并对中国建设给予了支援。1952年底,当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遗留的任务特别是土地改革的任务彻底完成后,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中国人民同“三大敌人”的矛盾不再是社会主要矛盾,而建国后已经存在着的工人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上升为社会的主要矛盾。为解决这一主要矛盾,党提出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对生产资料所有制实行社会主义改造。社会主义改造后,社会主义国营经济发展壮大。 结合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历史必然性。 【答案】①社会主义国营经济迅速发展,逐步成为社会经济中的主导性因素。 ②国家积累了利用、限制和管理私营工商业的经验,不同程度地开始了对他们初步的社会主义改造。 ③个体农业经济难以适应国家工业化建设的新形势,迫切需要组织起来。 ④国际形势有利于中国加快向社会主义的转变。二战后,世界社会主义运动蓬勃兴起,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取得巨大成就,并对中国建设给予支援。 【解析】 【分析】 本题以中国革命为话题设置试题情境,以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国内外背景为材料,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知识角度设置问题,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和再现能力,考查考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详解】本题要求考生回答结合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历史必然性。知识的考查具体而明确,关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历史必然性,教材P26有具体而明确的阐释,考生根据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直接作答即可,主要是四个方面:过渡的主导性因素、为过渡成功累积经验、个体经济、国际形势。 【点睛】本题属于简答题,考生根据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直接书写作答即可。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和再现能力,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整合能力,试题难度较低。 42. 2018年是我国改革开放40周年,党中央决定表彰一批为改革开放做出杰出贡献的个人。根据评选表彰工作部署,在各地区、各部门反复比选、组织考察、集体研究提出推荐人选的基础上,经归口评审、统筹考虑,产生了100名改革开放杰出贡献拟表彰对象。这其中,不仅有马云、刘永好等优秀企业家,有郎平、许海峰等体坛杰出代表,还有孙家栋、程开甲等两弹一星功臣。《关于改革开放杰出贡献拟表彰对象的公示》在2018年11月26日出版的《人民日报》第十三版、第十四版、第十五版全文发布。版面满满的震撼力与公示人物的感染力相交织,绘制出“壮阔东方潮 奋进新时代”的巨幅画卷。实行改革开放,深化改革开放,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继续书写改革开放新篇章,离不开领军人物的智慧贡献、力量贡献。拟表彰的100名改革开放杰出贡献任务,都是我们的好榜样、大标杆。无论是年老的,还是年轻的,无论是离世的,还是健在的,无论是身边的,还是他乡的,他们为改革开放所作出的贡献都是显著的,可圈可点,可歌可泣。 请分析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意义。 【答案】改革开放极大改变了中国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中国人民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迎来了从创立、发展到完善的伟大飞跃,中国人民迎来了从温饱不足道小康富裕的伟大飞跃。中华民族正以崭新姿态屹立于世界的东方。实践充分证明,改革开放是党和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解放思想永无止境,改革开放也永无止境,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对外开放是中国的基本国策。当今世界是开放的世界,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必然落后。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 没有完成时。 【解析】 【分析】 本题以改革开放40周年为话题设置试题情境,以党中央决定表彰一批为改革开放做出杰出贡献的个人为材料,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知识角度设置问题,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和再现能力。 【详解】本题要求考生分析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意义。知识的考查具体而明确,关于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意义,教材P34—35 有明确而具体的阐释,考生根据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直接作答即可:①理论意义:改革开放极大改变了中国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中国人民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迎来了从创立、发展到完善的伟大飞跃,中国人民迎来了从温饱不足道小康富裕的伟大飞跃。中华民族正以崭新姿态屹立于世界的东方。②现实意义:改革开放是党和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解放思想永无止境,改革开放也永无止境,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对外开放是中国的基本国策。当今世界是开放的世界,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必然落后。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 没有完成时。 【点睛】属于简答题,考生根据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直接书写作答即可。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和再现能力,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整合能力,试题难度较低。作答时,要全面细致,又要精准,不能拖泥带水。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