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01 发布 |
- 37.5 KB |
- 19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政治】陕西省渭滨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解析版)
陕西省渭滨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 期中考试试题 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著名作家龙应台在谈及有关“文化是什么”的话题时,说道:“文化?它是随便一个人迎面走来,他的举手投足,他的一颦一笑,他的整体气质。……电梯门打开,他是谦抑地让人,还是霸道地推人?一个盲人和他并肩路口,绿灯亮了,他会搀那盲者一把吗?”上述观点说明 A. 人创造了文化,优秀文化塑造着人 B. 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C. 文化是通过接受文化知识教育培养出来的 D. 文化是在个人成长中自发形成的 【答案】A 【解析】A符合题意,每个人的举手投足、一颦一笑、是否搀扶盲者都体现了人在积极创造文化,同时这些文化也凝聚着他的整体气质,体现了优秀文化塑造者人。故选A。B不合题意,这里没有提到物质载体。C表述错误,文化是人们在实践的产物,获取文化的途径是多样的,不仅仅是接受文化知识教育。D表述错误,文化是自觉形成的,不是自发的。 【点睛】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纯粹“自然”的东西不能称为文化,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每个人所具有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而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特别是通过参与文化活动,接受文化知识教育而逐步培养出来的。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2.近期,一档别具匠心的电视节目《信中国》在央视热播。节目中,一位位“信使”展读革命先辈尘封已久的书信,仿佛把人们带回到战火纷飞的岁月。书信中袒露的一颗颗忠心赤胆让人震撼,一段段感人故事令观众动容,激发起人们对革命先辈的无限敬仰之情。由此可见 A. 文化氛围对人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B. 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决定 C. 大众传媒是红色基因代代相传的主要途径 D. 书信承载的历史就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发展史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特点。《信中国》展示的不仅是革命先辈尘封已久的书信,更是让信仰形象站起,激发起人们对革命先辈的无限敬仰之情,这表明文化氛围对人有潜移默化的影响,A正确且符合题意;B正确但在材料中未体现,排除;C说法错误,错在“主要”;书信承载的历史不一定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发展史,D说法太绝对,说法错误;故本题答案选A。 【点睛】本题考查从材料中获取解读信息、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属于体现类试题。体现类的题目需要对题中材料进行详细解读,针对每一部分信息提炼对应教材的相关理论即可,解答时排除错误选项和无关选项,得出正确选项。 3.2016年11月30日,我国的二十四节气”获批列入联合国敦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对此有人认为,“二十四气在今天的作用已经微乎其徼,意义不大。”如果请你反驳这种观点,下列可能用到的关键词最合适的一组是 A. 文化平等文化差异文化交融 B. 文化影响文化传承文化自信 C. 文化借鉴文化包容文化繁荣 D. 文化传播文化市场文化自觉 【答案】B 【解析】A:材料分析的是传统文化的作用,而未涉及到文化平等文化差异文化交融,故A不选。 B:有人认为,“二十四气在今天的作用已经微乎其徼,意义不大。”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因为二十四节气是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它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人和社会产生重大的影响。我国的二十四节气”获批列入联合国敦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文化的发展离不开对文化的继承,这也体现了我国对自身文化的自信,故B正确。 C:材料主要是优秀传统文化在今天的作用,未涉及到文化借鉴文化包容文化繁荣,故C不选。 D:材料未体现文化传播文化市场文化自觉,故D不选。 故选B。 4.朋友圈里晒书单、聊感悟,热闹又时尚,阅读正在变成悦读。从朋友的口碑传播到知名人士的书单罗列、权威媒体的打分排名,新的技术手段为荐书提供了更广阔的平台。直播、图书漂流等新玩法正吸引越来越多的人走进读书圈。这一现象对出版企业的启示是 ①创新文化传播的手段和形式 ②要注重文化产业政策的完善 ③立足科技创新,增进社会效益 ④丰富图书品种,满足读者需求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B 【解析】①符合题意,材料提到朋友圈等网络新玩法的作用,启示出版企业要积极创新文化传播的手段和形式,利用好互联网这一平台。②不合题意,企业不是完善文化产业政策的主体。③表述错误,企业的文化创新应该立足于社会实践。④符合题意,材料提到有很多书单罗列,权威媒体打分等启示出版企业要丰富图书品种,满足读者需求。故选B。 5.鸦片战争后,林则徐的学生冯桂芬提出“若要雪耻,莫如自强”的口号;康有为在《公车上书》中,以《易传》的刚健、有为等原则,作为“变法”的理论依据;孙中山受到刚健自强思想的影响,把“革命”看成“天演之公例”;中国共产党人则以“愚公移山”的精神,带领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这些体现 ①史书典籍,是中国文化一脉相承的见证 ②中华文化,是实现强国梦想的指导思想 ③自强不息精神,激励着中华儿女不断进取 ④爱国主义,始终贯穿在中国人民救亡图存的艰苦斗争中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D 【解析】③④:本题材料中,冯桂芬的“若要雪耻,莫如自强”、康有为的“刚健、有为”、孙中山的“革命”以及中国共产党人“愚公移山”的精神等,既体现了中华民族的自强不相精神,也体现了爱国主义贯穿于中国人民救亡图存的艰苦奋斗之中。由此可见,自强不息精神,激励着中华儿女不断进取,爱国主义,始终贯穿在中国人民救亡图存的艰苦斗争中。③④符合题意。 ①:本题材料中并未涉及史书典籍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①不符合题意。 ②:马克思主义是实现强国梦想的指导思想,②说法有误。 故本题选D。 6.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的讲话中指出,中华民族充满变革和开放精神。几千年前,中华民族的先民们就秉持“周虽旧邦,其命维新”的精神,开启了缔造中华文明的伟大实践。自古以来,中国大地上发生了无数变法变革图强运动,留下了“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等豪迈宣言。这体现出: ①传统文化对社会发展有着深刻影响 ②传统文化一脉相承,具有稳定性 ③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具有包容性 ④传统文化在继承中进一步发展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A 【解析】①:题目中,自古以来,中国大地上发生了无数变法变革图强运动,留下了“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等豪迈宣言,体现了传统文化对社会发展有着深刻影响,①正确。 ②:题目中,几千年前,中华民族的先民们就秉持“周虽旧邦,其命维新”的精神,开启了缔造中华文明的伟大实践,说明了传统文化一脉相承,具有稳定性,②正确。 ③: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具有包容性,③错误。 ④: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题目中没有阐述传统文化在继承中进一步发展,④排除。 故本题选A。 【点睛】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求同存异,就是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睦相处;兼收并蓄,就是能在文化交流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的积极成分。中华文化的包容性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重要原因,有利于与其他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和对其他民族文化的理解。 7.五四运动的主力是学生和青年,他们为真理和正义而战的精神.不畏强暴和勇敢追求未来的精神,给我们留下了非常宝费的精神财富。正是这笔精神财富支撑着后来的先烈们去战斗,开辟与探索。由此可见,五四精神 ①能滋养人们的精神世界,激励广大民众奋发图强 ②具有博大精深的特质,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华 ③蕴含着自强不息的精神,体现中华民族的价值追求 ④能够引领社会思潮。筑牢人们的理想信念之基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A 【解析】①:题中强调五四精神支撑后来的先烈们去战斗,开辟与探索,说明五四精神滋养人们的精神世界,激励广大民众奋发图强,①符合题意。 ② :题中事例并没有步及五四精神的博大精神、五四精神也并不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华,而是近代中华文化的精华,②不符合题意。 ③:题中五四精神为真理和正义而战的精神,不畏强暴和勇敢追求未来。说明五四精神蕴含着自强不息的精神,体现中华民族的价值追求,③符合题意。 ④:题中强调五四精神激励后来的先烈们去战斗,开辟与探索,并不是引领社会思潮,④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A。 8.山再高,往上攀,总能登顶;路再长,走下去,定能到达。这主要蕴含了中华民族的 ①奋斗精神 ②创造精神 ③团结精神 ④梦想精神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B 【解析】山再高,往上攀,总能登顶;路再长,走下去,定能到达。这主要蕴含了中华民族的奋斗精神和梦想精神,①④项符合题意;②③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正确选项为B。 【点睛】伟大梦想精神是伟大民族精神的重要“构件”并承载着独特的使命,是伟大创造精神的前行航标,是伟大奋斗精神的目标取向,是伟大团结精神的价值支撑,具有极其深刻的意蕴。实现伟大梦想需要持续的创造、奋斗、团结,伟大创造是实现伟大梦想的内生动力,伟大奋斗是实现伟大梦想的现实基础,伟大团结是实现伟大梦想的力量支撑。 9.2018年9月30日,是第五个烈土纪念日,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英雄烈士保护法》实施以来的第一个烈土纪念日。当天上午,天安门广场上红旗招展、礼乐声声,庄严肃穆的纪念仪式在这里举行,党和国家领导人同首都各界群众代表一起,向人民英雄敬献花篮,纪念烈士、缅怀英雄。我们尊崇和缅怀英烈旨在: ①传承英烈精神,增强民族意识和国家认可 ②还原历史真相,理清英雄事迹的米龙去脉 ③弘扬民族精神,增强民族的凝聚力和历史责任感 ④引扬时代精神,在改革创新的基础上继承传统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B 【解析】我们尊崇和缅怀英烈,旨在传承英烈精神,增强民族意识和国家认可,弘扬民族精神,增强民族的凝聚力和历史责任感,①③符合题意; ②不符合题意,我们尊崇和缅怀英烈,其目的并不在于还原历史真相,理清英雄事迹的来龙去脉;④说法错误,应该是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改革创新。所以本题选B。 10.2018年3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广东代表团市议时,对在广东打工21年的基层代表米雪梅说:“你的名字就像你的经历一样,‘梅花香自苦寒来’。”以诗释名,赞“梅”是在赞 ①中华文化继承传统,博采众长 ②“梅”所象征的伟大民族精神 ③ “梅”文化健康向上的感染力 ④“梅”被赋予的新时代文化内涵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中华文化的特征、中华民族精神。①:材料未涉及中华文化继承传统,博采众长,①不符合题意。 ②③:以诗释名,赞“梅”是在赞“梅”所象征的伟大民族精神,在赞“梅”文化健康向上的感染力,②③符合题意。 ④:材料并未体现“梅”被赋予的新时代文化内涵,④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C。 11.“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上下同欲者胜。”“人心齐,泰山移。”上述古语共同体现的中华民族精神是 A. 伟大创造精神 B. 伟大梦想精神 C. 伟大奋斗精神 D. 伟大团结精神 【答案】D 【解析】A:中国人民的创造精神正在前所未有地进发出来,推动我国日新月异向前发展,大踏步走在世界前列。材料没有体现伟大创造精神,A不合题意。 B:在几千年历史长河中,中国人民始终心怀梦想、不懈追求。上述古语没有体现伟大梦想精神,B不合题意。 C:上述古语没有体现伟大奋斗精神,C不合题意。 D:“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上下同欲者胜。”“人心齐,泰山移。”上述古语共同体现的中华民族精神是伟大团结精神,D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D。 12.“中国人自古就明白,世界上没有坐享其成的好事,要幸福就要奋斗。”新时代新征程,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唯有激荡奋然为之的精气神。这是因为奋斗精神 ①促成了守望相助的中华民族大家庭 ②凝聚起中华各族人民的强大创造力 ③是中华民族赓续千载的文化基因 ④以其特有的感召力激励中华民族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民族精神的相关知识。伟大的团结精神促成了守望相助的中华民族大家庭,①表述错误;伟大的创造精神凝聚起中华各族人民的强大创造力,②表述错误;奋斗精神以其特有的感召力激励中华民族,是中华民族赓续千载的文化基因,③④正确。本题选D。 13.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指出:“改革开放铸就的伟大改革开放精神,极大丰富了民族精神内涵,成为当代中国人民最鲜明的精神标识!”这表明 ①改革开放精神是民族之魂 ②文化与经济能相互交融 ③中华民族精神具有时代性 ④文化是社会实践的产物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D 【解析】①选项错误,中华民族精神是民族之魂。②选项在题目中没有体现。根据题目的表述,习近平指出,“改革开放铸就的伟大改革开放精神,极大丰富了民族精神内涵,成为当代中国人民最鲜明的精神标识!”这表明中华民族精神具有时代性,文化是社会实践的产物。③④选项入选。选D。 14.2018年8月9日,央视《新闻联播》再次点赞“西迁精神”,专题报道了西安交通大学一大批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在祖国最需要的时候响应号召,投身到西部高等教育事业中,用自已的青春年华铸就了胸怀大局、无私奉献、弘扬传统、艰苦创业的“西迁精神”。62年过去了,虽然岁月变迁,但“西迁精神”却在一代一代延续着。下列对“西迁精神”的理解正确的是: ①西迁精神是对中华民族精神的传承和弘扬 ②西迁精神始终是支撑中华民族发展的精神支柱 ③西迁精神是社会主义革命时期民族精神的突出表现 ④传承西迁精神对新时期社会发展具有积极推动作用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中华民族精神的的作用、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弘扬民族精神。①④:胸怀大局、无私奉献、弘扬传统、艰苦创业的“西迁精神”,促进了西部教育事业的发展,虽经过62年的岁月变迁,却在一代一代延续着,这说明西迁精神是对中华民族精神的传承和弘扬,传承西迁精神对新时期社会发展具有积极作用,①④正确。 ②:中华民族精神是支撑中华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支柱,“西迁精神始终是支撑中华民族发展的精神支柱”夸大了西迁精神的作用,②排除。 ③:西迁精神是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产生的,不是社会主义革命时期民族精神的突出表现,③排除。 故本题选B。 【点睛】1.中华民族精神始终是维系中华各民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 2.中国共产党对民族精神的继承和弘扬:(1)民族精神作为民族文化的结晶,是随着时代变化而不断丰富的,具有深厚的民族性、鲜明的时代性和先进性。(2)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精神,就已成为现代中华民族精神的主体。例如,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红岩精神、西柏坡精神,都是这个时期中华民族精神的突出体现。(3)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继续弘扬中华民族精神。雷锋精神、“两弹一星”精神、大庆精神、抗洪精神和载人航天精神等,都是这个时期民族精神的突出表现。 15.优秀古诗词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告诉人们付出才有收获、努力方能成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歌颂了母爱的无私与伟大;“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提醒人们尊重劳动、爱惜粮食;“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体现了忧国忧民的伟大情怀。这说明优秀古诗词 ①当中往往蕴涵着伟大的中华民族情神 ②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整体风貌 ③能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和国际竞争力 ④能潜移默化地影响人们的价值观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B 【解析】①④ :优秀古诗词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优秀古诗词当中往往蕴涵着伟大的中华民族情神,能潜移默化地影响人们的价值观,有利于愉悦精神、陶冶情操、提升审美水平和思想道德素养,①④符合题意。 ②:中华民族精神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整体风貌,②不合题意。 ③:材料没有体现优秀古诗词能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和国际竞争力,③不合题意。 故本题选B。 16.小小红船承载千钧,播下了中国革命的火种。目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我们要把“红船精神"体现到精神状态上,落实到工作实际中,让“红船精神”在新时代永放光芒。这说明“红船精神” ①是伟大民族精神在社会义革命时期的具体体现 ②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先进性 ③它的内涵和价值在当代社会得以保留和升华 ④对增强人的精神境界起决定作用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C 【解析】②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我们要把“红船精神"体现到精神状态上,落实到工作实际中,让“红船精神”在新时代永放光芒。这说明“红船精神”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先进性,它的内涵和价值在当代社会得以保留和升华,对社会发展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②③符合题意。 ①:“红船精神”是伟大民族精神在新民主主义时期的具体体现,而不是在社会主义革命时期的具体体现,①说法错误。 ④:“红船精神”对增强人的精神境界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但不能起决定作用,④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C。 【点睛】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是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是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复兴的精神动力。红船精神是爱国主义精神的集中体现,并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显示了强大的感召力和生命力。新时代弘扬“红船精神”,能够振奋民族精神,凝聚精神力量,能激励和鼓舞全国各族人民战胜一切困难,不断夺取决胜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胜利。 17.钟扬一生追寻高原种子,只求守护祖国植物基因宝库;黄大年把自己变成“科研疯子”只愿“中国由大国变成强国”;李保国把自己变成农民,只想果农早日脱贫致富;南仁东仰望星空,脚踏实地,20年做一件事,只为打造世界最大单口径巨型射电望远镜。这表明 ①中华民族精神博大精深,具有包容性的特质 ②爱国主义精神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心中 ③爱国主义鞭策着中华儿女奋发有为、奋斗不止 ④中国人民是具有伟大团结精神和创造精神的人民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C 【解析】此题考查爱国主义的相关知识。钟扬、黄大年、李保国、南仁东等为代表的新时代优秀知识分子“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先进事迹充分表明爱国主义精神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心中,鞭策着中华儿女奋发有为、奋斗不止,②③正确;博大精深和包容性是中华文化的特质,且材料强调的是爱国主义思想,没有涉及中华文化的特征,①错误,排除;材料未涉及创造精神和团结精神的相关内容,④与材料无关,排除。故本题选C。 18.近年来,短视频行业快速发展,用户数量激增,但低俗信息、虚假信息也时有出现。针对这些现象,国家相关部门采取约谈、整改、下架、永久关闭等措施加强了监管。这样做是因为 ①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是一把“双刃剑” ②人民大众真正需要的是先进的健康有益的文化熏陶 ③抵制落后文化,改造腐朽文化,是加强文化建设的必然要求 ④提升新闻舆论的公信力是打造良好文化氛围的题中之义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②③ 【答案】A 【解析】①②:近年来,短视频行业快速发展,用户数量激增,但低俗信息、虚假信息也时有出现。针对这些现象,国家相关部门采取约谈、整改、下架、永久关闭等措施加强了监管。这样做是因为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是一把“双刃剑”,人民大众真正需要的是先进的健康有益的文化熏陶,①②正确。 ③:改造、抵制落后文化,依法取缔腐朽文化,③错误。 ④:材料未涉及提升新闻舆论的公信力,④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A。 【点睛】发展大众文化: (1)含义:面向广大人民(文化的方向性问题),反映人民的利益与呼声(文化的性质问题),为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文化的形式问题)的社会主义文化,是我们所倡导的大众文化。 (2)原因:人们对文化的需求日益呈现出多层次、多样化、多方面的特点,要求提供多种类型、多样风格的文化产品,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 (3)基本要求: ①形式:要提供多种类型、多样风格的文化产品。 ②内容:面向广大人民,反映人民的利益与呼声,先进的、健康有益的文化。 19.作为全国首批文化消费试点城市,南京市连续两年落实1500万元专项资金,以政府补贴形式投向演出市场的供给端和消费端。一年多来,参与消费的观演人次达32.8万,直接、间接拉动文化清费规模近1.6亿元。以政府补贴带动文化消费的“南京模式”,得到了文化和旅游部领导的认可与肯定。对“南京模式”理解正确的是: ①政府的参与能够消除文化演出市场的固有弊端 ②政府的引导是文化消费市场繁荣的重要因素 ③社会主义文化在我国文化生活中占据着主导地位 ④政府繁荣文化市场旨在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D 【解析】材料强调了政府拿出专项资金以补贴形式投向演出市场的供给端和消费端,这种以政府补贴带动文化消费的模式,体现了政府的引导是文化消费市场繁荣的重要因素,政府繁荣文化市场旨在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②④符合题意;①说法错误,文化演出市场的固有弊端不能消除,但可以通过国家的宏观调控加以弥补;③说法错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在我国文化生活中占据着主导地位。所以本题选D。 20.面对全媒体时代传播方式发生的深刻变化,习近平指出,要加大对媒体融合发展的支持力度,打造新型传播平台,使主流媒体具有强大传播力、引导力、公信力。为此,主流媒体应 ①丰富文化传播途径,推动文化传播和共享 ②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防范外来文化影响 ③推动资源共融共通,扩大主流价值的影响力 ④运用信息技术,创新传播手段和话语方式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① :主流媒体应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而不是推动文化传播和共享,①与题意不符。 ②:对外来文化要具体分析,吸收借鉴优秀的文化成果为我所用,而不是不加区分地进行防范,②说法错误。 ③④:要加大对媒体融合发展的支持力度,打造新型传播平台,使主流媒体具有强大传播力、引导力、公信力。为此,主流媒体应运用信息技术,创新传播手段和话语方式,推动资源共融共通,扩大主流价值的影响力,③④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D。 【点睛】本题属于组合选择题,可采用以下方法解答:1.排除法。就是对照题干的规定性,先找出错项,再找出与题意不符或者与题意无关的选项,依次排除错项、与题意不符或者与题意无关的选项的方法,本题可排除①②。2.代入法。就是在弄清题干要求的前提下,先从参与组合次数最多的选项人手,对其正误进行分析判断,然后代入,从而排除错误选项的方法。3.组合法。即以题干的要求为标准,先审视所列的各项,判断出很有把握的正确选项,然后将正确选项组合,再到题肢中寻觅答案的方法。 21.针对当前-些地方天价彩礼、奢侈浪费办婚礼等问题,民政部要求全面推进婚俗改革,倡导简约适当的婚俗礼仪。婚俗要移风易俗表明 A. 婚俗虽对人影响深远,也可容易抹去 B. 婚俗滋生了腐朽文化,必须坚决抵制 C. 婚俗是文化糟粕,应予以改造和剔除 D. 婚俗要因时而变,文明风尚需要引导 【答案】D 【解析】婚俗要移风易俗,倡导简约,表明婚俗要因时而变,文明风尚需要引导,D项符合题意;婚俗对人的影响深远持久,不容易抹去,A项说法错误;对婚俗要具体分析,进行改革,腐朽文化有其产生的土壤,并非婚俗所滋生,B项说法错误;婚俗文化中有精华,也有糟粕,对于糟粕文化应予以改造和剔除,C项说法错误;正确选项为D。 【点睛】如何继承传统文化,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 正确的态度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评继承,古为今用。面对传统文化,要辨证地认识它们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分辨其中的精华和糟粕。对于传统文化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应该继续保持和发扬。对于传统文化中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东西,必须“移风易俗”,自觉地加以改造或剔除。 22.近年来,“土味文化”异军突起,一些来自乡间的、具有浓厚乡土味道的文化产品受到追捧,“土味文化”的生产者在这场盛宴中实现了个体的自我表达,而都市受众则通过这种对“他者文化”的追捧满足了娱乐目的和猎奇心理。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①“土味文化”是中华民族农耕文明的集中反映 ②“土味文化”能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 ③“土味文化”借助大众传媒的传播而具有价值 ④“土味文化”要有生命力必须扎根于现实生活 A. ①② B. ①③ C. ③④ D. ②④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文化的来源、文化与经济的关系。①夸大了“土味文化”的作用,错误;一些来自乡间的、具有浓厚乡土味道的文化产品受到追捧,“土味文化”能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②符合题意;题干中未涉及大众传媒,况且“土味文化”本身就是有价值的,③既错误又与题意无关;反映“来自乡间的、具有浓厚乡土味道”反映“土味文化”要有生命力必须扎根于现实生活,④符合题意。故本题选D。 【点睛】本题属于组合选择题。组合选择题的解题方法一般有三种:1、排除法。就是对照题干的规定性,先找出错项,依次排除错项的方法。2、代入法。就是在弄清题干要求的前提下,先从参与组合次数最多的选项人手,对其正误进行分析判断,然后代入,从而排除错误选项的方法。3、组合法。即以题干的要求为标准,先审视所列的各项,判断出很有把握的正确选项,然后将正确选项组合,再到题肢中寻觅答案的方法。 23.四川省某地在脱贫攻坚中大力推进文化兴村、文化强村建设。让村民走出“麻将房”,走进“农家书屋”,积极引导村民树新风、除陋习。依托农民夜校、互联网等多种方式,让村民懂了政策、长了见识、学了技术,活跃了村民文化生活,也发展了农村经济。该地的做法 ①表明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相互影响 ②促进了文化交流,弘扬了中华民族精神 ③提高了村民文化素养,促进了精神文明建设 ④能够取缔落后和腐朽文化,推动先进文化发展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文化的影响的知识。通过推进文化兴村、文化强村建活跃了村民文化生活,也发展了农村经济,表明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相互影响,这样也提高了村民文化素养,促进了精神文明建设,①③符合题意;题干与民族精神无关,② 不选;取缔腐朽文化,而不是落后文化,④表述错误。本题选B。 24.第五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以“创造互信共治的数字世界——携手共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为主题,倡导尊重网络主权,发扬伙伴精神,做到发展共同推进,安全共同维护、治理共同参与、成果共同分享。下列符合本次大会理念的是 ①尊重各国网络主权,加强文化交流互鉴 ②提升网民文化素养,合理利用网络空间 ③尊重文化差异,增强对他国文化的认同感 ④发挥网络平台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功能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A 【解析】①②:第五届互联网大会倡导“尊重网络主权,发扬伙伴精神,做到发展共同推进,安全共同维护、治理共同参与、成果共同分享”,因此“尊重各国网络主权,加强文化交流互鉴”和“提升网民文化素养,合理利用网络空间”符合这一理念,①②符合题意。 ③:对待文化多样性,需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尊重其他民族文化,③错误。 ④:教育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功能,④错误。 故本题选A。 25.新疆居住着维吾尔汉等十三个民族,各民族性格开朗外向,自由奔放;由于地处我国西北边陲,受儒家文化影响较小。因此,新疆民歌蓬勃舒展,直抒胸臆,壮美绚丽。人们形容新疆民歌有着火焰山的热力,冰川融水的清冽,天山雪莲的明媚,令听者仿佛置身于天山碧野,葡萄架下。这说明 ①不同的自然环境决定了各具特色的地域文化 ②文化能表现地城的自然风貌和民族的精神气质 ③传统思想对文化自身的发展具有深刻的影响 ④不同民族的文化也有其共性和普遍的规律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答案】B 【解析】材料反映了新疆各民族地处我国西北边陲,受儒家文化影响较小,性格开朗外向,自由奔放,说明传统思想对文化自身的发展具有深刻的影响,文化能表现地域的自然风貌和民族的精神气质,②③项符合题意;自然环境能够影响文化的地域特色,但不能决定地域文化,① 项说法错误;材料强调文化的地域性特色,不体现不同民族的文化有其共性和普遍的规律,④项与题意不符;正确选项为B。 【点睛】一方水土,一方文化 (1)原因:我国幅员辽阔,各地自然条件千差万别,经济社会发展程度不同。受历史、地理等因素的影响,各地区的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性特点。 (2)特点:不同区域的文化,长期相互交流、相互借鉴、相互吸收,既渐趋融合,又保持着各自的特色。形成了一方水土,一方文化的特点。 26.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意识形态决定文化前进方向和发展道路,对一个政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党要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就 ①必须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 ②必须坚持正确舆论导向 ③要牢固树立共产主义共同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远大理想 ④必须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A 【解析】③选项错误,要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④选项表述与题意不符。意识形态决定文化前进方向和发展道路,对一个政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党要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就必须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必须坚持正确舆论导向。①②选项入选。选A。 27.近期,某保健品公司因涉嫌传销、虚假广告等行为引起了社会的高度关注。部分消费者对一些保健品“疗效”不加质疑地相信,是公众缺乏科学素质的表现。为此,进一步普及医疗保健常识,提高公众科学素质势在必行。以下有关公众科学素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科学素质影响人们认识活动、实践活动和思维方式 ②提高科学文化修养,就能提高明辨是非的道德能力 ③公众科学素质为国家实现创新发展提供了物质保证 ④培养公众科学素质是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内容 A. ①④ B. ②③ C. ①② D. ③④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文化的作用。①公众缺乏科学素质导致盲目相信保健品“疗效”说明科学素质影响人们认识活动、实践活动和思维方式;④科学素质属于文化的范畴,培养公众科学素质是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内容。② 说法错误。提高科学文化修养不一定就能提高明辨是非的道德能力;③说法错误。公众科学素质为国家实现创新发展提供了思想保证,而不是物质保证。故本题选A。 28.2018年10月8日起,《百家讲坛》开播特别节目“平语近人——习近平总书记用典”。该节目以习近平总书记的系列重要讲话文章、谈话中所引用的古代典籍和经典名句为切入点,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行了生动阐释,节目一经播出就广受好评。这表明 ①优秀传统文化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 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优秀传统文化的根基 ③善于推陈出新,优秀传统文化才能满足人民的新需求 ④要面向世界,实现传统文化的现代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A. ①④ B. ①③ C. ②④ D. ②③ 【答案】B 【解析】①③:该节目以习近平总书记的系列重要讲话文章、谈话中所引用的古代典籍和经典名句为切入点,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行了生动阐释,节目一经播出就广受好评。这表明优秀传统文化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善于推陈出新,优秀传统文化才能满足人民的新需求,故①③正确。 ②:②说法错误,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根基。 ④:材料未涉及到面向世界的内容,故④不选。 故本题选B。 【点睛】如何看待传统文化 (1) 正确态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2) 具体要求:面对传统文化,要辩证地认识它在现实生活中作用,分辨其中的精华和糟粕。 (3) 要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克服传统文化的消极作用。 (4) 必须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把握好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批判地继承传统文 化,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就能够作出正确的文化选择,成为自觉的文化传承者和享用者。 (5) 反对全盘否定传统文化的历史虚无主义与全盘肯定的守旧主义。 29.近期2018年网络热词发布,其中如“命运共同体”、“官宣”“确认过眼神”等入围。这些网络热词能成为流行语,表明了: ①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并享用文化 ②继承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了文化基因 ③文化是政治经济的反映 ④体现文化创新,引领了社会思潮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②④ 【答案】C 【解析】“命运共同体”、“官宣”“确认过眼神”等这些热词是在社会实践中产生,并被人们所利用,体现了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并享用文化,①符合题意。“命运共同体”、“官宣”“确认过眼神”等这些热词不属于传统文化,②不符合题意。“命运共同体”、“官宣”“确认过眼神”等这些热词是对我国当前政治经济状况的反映,体现了文化是政治经济的反映,③符合题意。“引领了社会思潮”夸大了这些网络热词的作用,④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C。 30.截至2018年9月底,我国已累计限制失信人购买飞机票1478万人次,限制失信人购买动车高铁票524万人次。中国正在织就一张越来越严密的失信惩戒网,惩戒的效力正在显现,失信者的日子越来越不好过了。因此,青少年要 ①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②深入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 ③积极提高全社会诚信水平 ④把重信守诺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B 【解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个人层面的内容之一就是诚信,国家对失信行为的惩戒,启示青少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讲诚信,要把重信守诺内化于心外化于行,①④项符合题意;国家要深入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积极提高全社会诚信水平,②③项不合题意。答案选B。 二、非选择题(三小题共40分,31题10分,32题15分,3题15分) 31.梦想,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前行奋进的灯塔。自从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阐述“中国梦”以来,这三个字激起了亿万中国人的共鸣。谈及“中国梦”,不能不提及“文化梦”。文化,是一个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文化梦”“文化中国”,是“中国梦”、民族复兴之梦的现实需要。“文化梦”“文化中国”让“中国梦”更加丰富多彩。 请运用文化的作用的有关知识分析,为什么文化是民族复兴、国家强盛的重要因素。 【答案】① 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影响。弘扬优秀文化有利于发挥其对社会的积极影响,推动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②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可以使文化消费更加丰富,发挥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总体格局中的作用,促进社会发展。 ③当今世界,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发扬优秀的文化有利于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和竞争力,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从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由此可见,文化是民族复兴、国家强盛的重要因素。 【解析】这道题考查文化的作用的知识,要求说明文化是民族复兴、国家强盛的重要因素的原因,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和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材料指出“中国梦”这三个字激起了亿万中国人的共鸣,可以用文化的实质一种精神力量来回答;文化梦”“文化中国”,是“中国梦”、民族复兴之梦的现实需要,可以用文化与经济相互作用相互交融的知识、用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作用来回答。 3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舌尖上的中国》火了。精致的画面,快速、跳跃的剪辑,以及充满悬念的叙述方式,将中国视角、民族风格、世界胸襟融合,加上国际化的运作,使得它成为一个“代表中国纪录片当下创作、创新、发展的新标杆。”《舌尖上的中国》把吃还原到了家庭、乡村、社群、邻里关系,还原到了传统,还原到了人最本真的生活状态之中,从而表现中国饮食的文化内涵,这是它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创新的知识,说明《舌尖上的中国》的成功,给我们的启示。 【答案】①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舌尖上的中国》取得成功的原因之一是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推动文化内容形式、体制机制、传播手段的创新。(3分) ②人民群众是文化创造的主体,要积极投身社会实践,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舌尖上的中国》关注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满足了人民群众不同层次的文化需求。(3分) ③继承传统、推陈出新。正确处理继承与创新的关系,《舌尖上的中国》,对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精神。(3分) ④面向世界,博采众长。《舌尖上的中国》吸收和借鉴了世界各民族优秀文化成果,实现了民族文化与世界风格的有机融合。(3分) 【解析】本题我们应围绕着“如何推动文化创新”阐述,包括根本途径、基本途径、坚持文化创新的正确方向以及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性作用。《舌尖上的中国》把吃还原到了家庭、乡村、社群、邻里关系,说明了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还原到了传统,还原到了人最本真的生活状态之中,从而表现中国饮食的文化内涵,启示我们文化创新要继承传统、推陈出新;《舌尖上的中国》吸收和借鉴了世界各民族优秀文化成果,实现了民族文化与世界风格的有机融合,启示我们文化创新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舌尖上的中国》关注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满足了人民群众不同层次的文化需求,启示我们人民群众是文化创造的主体,要积极投身社会实践,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 33.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全国各中小学校把爱国主义教育融入校园建设中,营造了富有教育意义的环境。他们利用楼道走廊的墙壁创设了走廊文化,以永恒的记忆为主题,展示英雄的感人故事;利用楼梯两侧墙壁布置了楼梯文化,按照了解英烈、学习英烈、赞颂英烈、祭奠英烈、感悟英烈、走近英烈的顺序,全方位展示师生在主题活动中的心得和收获。让学生每天浸润其中,耳濡目染,增强学生的爱国热情,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情操。 结合材料,请你就如何弘扬民族精神提出建议。 【答案】①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最重要的是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心骨”作用。 ②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 ③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正确对待外来思想文化的影响。 ④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 ⑤民族精神产生于社会实践,弘扬培育民族精神要立足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解析】本题知识限定明确,中华民族精神,问题指向如何弘扬民族精神提出建议。解读设问,关于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教材有明确理论表述,即包括①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最重要的是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心骨”作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正确对待外来思想文化的影响、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民族精神产生于社会实践,弘扬培育民族精神要立足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本题需要学生有扎实的基础知识,熟练记忆,准确表述。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