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01 发布 |
- 37.5 KB |
- 32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届高考政治二轮复习专题十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第一课时 客观题保分冲关 重难点精准突破 常考点一 哲学及其基本派别 1.(2019·天津卷)改革开放之所以极大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展现出强大生命力,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我们始终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正确把握了我国的国情与实际。这表明马克思主义哲学( ) A.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B.是对一定社会政治经济的反映 C.实现了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 D.正确地揭示了物质世界的本质和基本规律 D [一切哲学都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都是对一定社会政治经济的反映,A、B不合题意;材料不能表明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了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C不合题意;材料表明马克思主义哲学正确地揭示了物质世界的本质和基本规律,D符合题意。] 2.(2018·全国卷Ⅲ)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在人类思想史上,没有一种思想理论像马克思主义那样对人类产生了如此广泛而深刻的影响。马克思主义极大推进了人类文明进程,至今依然是具有重大国际影响的思想体系和话语体系。 马克思主义对人类文明发展的深远影响,来自它( ) ①代表了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②对未来理想社会的构想与设计 ③提供了解决社会问题的现成答案 ④是揭示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客观真理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B [①对:马克思主义是指导无产阶级改变世界的科学理论,遵循了社会发展规律,站在了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代表了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所以得到了世界人民的支持,对人类文明产生了深远影响。④对:马克思主义指明了社会历史发展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预见了资本主义社会必然会被无产阶级推翻,从而建立社会主义社会并最终实现共产主义,这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②错:很多理论都能够对未来理想社会进行构想和设计,但只有马克思主义科学地正确地指明了社会发展的前进方向。③错:马克思主义没有提供解决社会问题的现成答案,而是提供了解决社会问题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3.(2019·江苏卷)“基因编辑婴儿”“人工智能作恶”……科学技术的进步在给人类带来健康、方便、快捷的同时,也出现了前所未有的问题。为此,人们重新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从技术伦理的角度对科学发展进行反思,希望科学技术能够真正造福人类。材料启示我们( ) A.哲学源自实践中对世界的追问和思考 B.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 C.具体科学每一次进步都推动哲学的发展 D.具体科学需要正确的世界观方法论指导 D [材料强调具体科学需要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没有体现哲学的产生,没有体现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关系,A、B不合题意;材料强调哲学对具体科学的影响,没有体现具体科学对哲学的影响,C不合题意;材料启示我们具体科学需要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D符合题意。] 4.(山东卷)宋代的朱熹与陆九渊曾经进行多次辩论。朱熹认为,事物不在人的主观意识之中,“理”是事物存在的根据。陆九渊则认为,世界的本原便是“吾心”,“理”是离不开心的。此处所示的“朱陆之争”实质上属于( ) A.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 B.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 C.客观唯心主义和主观唯心主义的分歧 D.朴素唯物主义和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分歧 C [朱认为理是事物存在的根据即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理。这理不在人的主观意识之中,它决定着万事万物的有无存废,理生万物,这是典型的客观唯心主义;陆有句名言“吾心便是宇宙,宇宙既是吾心”,万事万物一切的一切都在我的心里,都是由我的心决定的,离开 了我的心一切都是虚无,这是典型的主观唯心主义。因此,“朱陆之争”实质上属于客观唯心主义和主观唯心主义的分歧,C正确。A属于唯物辩证法范畴;题中没有唯物主义的信息,故B、D与题干无关。] 依考论考 高考对本考点以选择题的形式进行考查,主要集中在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哲学的基本问题与基本派别、马克思主义哲学等知识点上。命题经常在对哲学作用的认识、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哲学的基本问题、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划分标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作用等问题上设置错误选项,对考生进行迷惑。 澄清易错 (1)哲学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武器。 提示: 正确的哲学才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武器。 (2)哲学与具体科学是整体与部分、多数与少数的关系。 提示: 哲学与具体科学是共性与个 性、普遍性与特殊性、指导与被指导的关系。 (3)哲学是具体科学的基础。 提示: 具体科学是哲学发展的基础,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 (4)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提示: 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5)哲学的基本问题是划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依据。 提示: 思维和存在何者是本原,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依据。 (6)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提示: 真正的哲学才是时代精神的精华,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7)马克思主义哲学提供了解决社会问题的现成答案。 提示: 马克思主义哲学为解决社会问题提供世界观与方法论的指导,但不能提供解决社会问题的现成答案。 1.哲学及其作用 产 生 及 内 ①哲学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源于人们在实践中对世界的追问和思考 ②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是对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 涵 ③哲学是时代精神的总结和升华,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 作 用 ①真正的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 ②哲学为具体科学研究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③真正的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④哲学具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功能,具有指导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功能,具有帮助人们确立人生观、价值观和理想信念的功能 预测1 被誉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的易经文化,从本质上来看是华夏先人观天文,察地理,比人事,远取诸物,近探诸身的智慧。这体现了( ) ①哲学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②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科学化的世界观 ③哲学都能够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④哲学源于人们在实践中对世界的追问和思考 A.②③ B.①② C.①④ D.③④ C [易经文化从本质上来看是华夏先人观天文,察地理,比人事,远取诸物,近探诸身的智慧。这体现了哲学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哲学源于人们在实践中对世界的追问和思考,①④符合题意;②说法错误,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但哲学有科学与非科学之分,哲学不一定是科学化的世界观;③说法错误,只有真正的哲学能够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2.哲学与世界观和方法论、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区别 联系 世界观与 方法论的 关系 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方法论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 哲学和世 界观的 关系 世界观往往是零散的、不自觉的,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思想体系 ①哲学和世界观的研究对象都是整个世界 ②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哲学和具 体科学的 关系 具体科学研究世界某一具体领域的本质和规律。哲学研究整个世界的本质和规律 ①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 ② 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点拨:(1)哲学与世界观、方法论都有科学、非科学之分;(2)哲学与具体科学之间是共性和个性的关系、一般与个别的关系。哲学是从具体科学中抽象和概括出来的,而不是具体科学的总和。 预测2 2019年3月22日,习主席在罗马访问时,意大利众议院议长菲科向进行国事访问的习近平主席发问:“您当选中国主席的时候,是怎样一种心情?”习主席回答:“这么大一个国家,责任非常重、工作非常艰巨。我将无我,不负人民。我愿意做到一个‘无我’的状态,为中国的发展奉献自己”。可见( ) ①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 ②哲学决定人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③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 ④哲学源于生活,是对生活的真实反映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A [②说法错误,哲学影响人的价值观和人生观的形成,但不是决定作用;④说法错误,哲学不一定是对生活的真实反映。习主席认为“这么大一个国家,责任非常重、工作非常艰巨。我将无我,不负人民。我愿意做到一个‘无我’的状态,为中国的发展奉献自己”。可见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①③符合题意。] 3.哲学的基本问题和基本派别 (1)基本问题 (2)基本派别 基本 派别 唯物主义 唯心主义 基本 观点 物质是世界的本原,世界上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 意识是世界的本原,物质依赖于意识,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而是意识决定物质 发展 形态 古代朴 素唯物 主义 近代形 而上学 唯物主义 辩证唯 物主义 和历史 唯物主义 主观唯 心主义 客观唯 心主义 主要 观点 认为金、木、水、火、土、气等是世界的本原 认为原子是世界的本原 不仅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的,而且承认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把人的主观精神(如人的目的、意志、感觉、经验、心灵等)当成本原 把客观精神(如上帝、理念、绝对精神等)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 进步 性与 局限 性 进步性: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本质上正确 局限性:只是猜测,没有科学依据。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 进步性:丰富和发展了唯物主义 局限性: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原子)。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唯心史观 进步性:第一次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结合、实现了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历史观的统一,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局限性:认为客观事物以至整个世界,都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 局限性:认为现实的物质世界只是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 预测3 理学是中国古代最为精致、最为完备的理论体系,有人将它分为三大派别:气本论,以张载为代表,提出了“太虚即气”“气化万物”“一物两体”的观点;理本论,以程朱为代表,主张“理在气先”;心本论,以陆王为代表,认为“人皆具有心,心皆具是理”。这三大派别的观点包含着( ) ①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对立 ②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 ③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的对立 ④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B [以张载为代表,提出了“太虚即气”“气化万物”“一物两体”的观点,此观点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以程朱为代表,主张“理在气先”,此观点属于客观唯心主义;以陆王为代表,认为“人皆具有心,心皆具是理”,此观点属于主观唯心主义,这三大派别的观点包含着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对立,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的对立,①③符合题意;材料没有体现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也没有体现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②④不合题意。] 常考点二 物质、运动与规律 1.(2018·浙江卷)人工培育珊瑚苗,曾被认为是天方夜谭,如今却在中国南海变成了现实。陈宏和他的团队经过三十年如一日的研究,成功掌握无性繁殖珊瑚技术,种下16万余株珊瑚,在海底“造林”,使我国在珊瑚繁殖成活率方面走在世界前列。这表明( ) A.人们必须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 B.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 C.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能改造客观世界 D.人可以突破规律的制约 B [材料主旨强调的是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而不是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A不合题意;C错误,夸大了主观能动性的作用;D错误,“突破规律的制约”说法错误,违背规律的客观性;人工培育珊瑚苗,曾被认为是天方夜谭,如今却在中国南海变成了现实。陈宏和他的团队成功掌握无性繁殖珊瑚技术,使我国在珊瑚繁殖成活率方面走在世界前列。这表明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B正确。] 2.(2017·全国卷Ⅰ)2016年12月,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发表讲话强调,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要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遵循教书育人规律,遵循学生成长规律,不断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上述论断包含的哲学方法论是( ) ①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②以创新意识作为实践的出发点 ③从一般到个别、再到一般的认识方法 ④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遵循客观规律结合起来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B [①对:“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体现了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④对:“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需要我们发挥主观能动性,“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遵循教书育人规律,遵循学生成长规律”则要求我们遵循客观规律,这就需要我们把二者结合起来。②错: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创新意识的获得必须以实践为基础。③错:我们认识事物的过程需要从个别到一般、再到个别,材料没有体现一般与个别的关系。] 3.(2016·全国卷Ⅱ)在长征途中,毛泽东非常重视情报工作,及时掌握敌方的部署与动向,根据敌我双方力量的变化,寻找敌方薄弱环节,灵活调动军队,四渡赤水,终于摆脱了敌兵的围追堵截。毛泽东用兵如神的奥秘在于( ) ①重视调查研究,依据不断变化的情况决定军事部署 ②把对战争规律的真理性认识作为军事行动的出发点 ③善于在瞬息万变的战场形势中掌握和利用战争规律 ④ 认识到红军将士的主观能动性在战争中起决定性作用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B [本题的题眼是“毛泽东用兵如神的奥秘”。毛泽东非常重视情报工作,及时掌握敌方的部署与动向,根据敌我双方力量的变化,寻找敌方薄弱环节,灵活调动军队,说明他重视调查研究,依据不断变化的情况决定军事部署,善于在瞬息万变的战场形势中掌握和利用战争规律,①③当选;军事行动的出发点是客观存在的实际,而非真理性认识,故②错误;主观能动性在战争中不起决定性作用,故④错误。] 4.(2017·浙江卷)常制不可以待变化,刻船不可以索遗剑。这一说法( ) A.主张世界的本原是物质 B.承认运动常在事物可变 C.把意识当作世界的终极存在 D.只见绝对运动不见相对静止 B [题干没有涉及对世界本原问题的探讨,A不合题意;“常制不可以待变化,刻船不可以索遗剑”即事物是变化的,刻舟求剑用静止的观点看问题是不可取的,B符合题意;题干没有涉及世界的本原,C不合题意;材料中的观点只看到了静止,没有看到运动,D不合题意。] 依考论考 高考对本考点以选择题的形式进行考查,主要集中在规律的客观性及其要求,规律的客观性和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原理及其要求上。命题经常在对物质概念的理解、规律客观性的理解、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关系、理解主观能动性的作用、对运动和静止的理解以及理解物质的根本属性与唯一特性等问题上设置错误选项,对考生进行迷惑。 澄清易错 (1)物质是指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是万事万物的总和,作为客观实在的物质是独立存在着的。 提示: 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是具体的物质形态。物质概括了万事万物的共同本质,作为客观实在的物质存在于具体的物质形态中,并通过具体的物质形态表现出来。 (2)人可以突破规律的制约。 提示: 规律具有客观性,人要尊重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人可以认识规律,利用规律,但不能突破规律的制约。 (3)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能改造客观世界。 提示: 改造客观世界既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又要尊重客观规律,要把二者结合起来。 (4)离开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就不能按客观规律办事,是否发挥主观能动性是办事情取得成功的决定性因素。 提示: 离开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就不能认识和利用规律,就不能按规律办事;是否尊重客观规律才是取得成功的决定因素或关键。 (5)运动是有无条件的、永恒的和相对的;静止是有条件的、暂时的和绝对的。 提示: 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6)物质的根本属性是客观实在性。 提示: 物质的根本属性是运动,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1.世界的物质性 理 解 物 质 概 念 世 界 的 物 质 性 原理: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都具有物质性,意识是物质的产物,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 方法论:坚持唯物主义观点,反对唯心主义,想问题办事情要做到主观符合客观(如果强调自然的客观性: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是人类有意识地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前提。我们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 预测1 我国成功发射的嫦娥四号,继续更深层次更加全面地科学探测月球地质、资料等方面的信息,实现了航天器在月球背面软着陆和巡视勘察,实现了地球与月球背面的测控通信,揭开了古老月背的神秘面纱,开启了人类探索宇宙奥秘的新篇章。这进一步佐证了( ) ①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 ②人的主观能动性能够超越条件实现一切可能性 ③宇亩间根本不会有上帝和诸神创造世界的活动 ④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D [材料没有强调人类社会,没有体现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①不合题意;②表述错误,规律是客观的,发挥主观能动性要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前提,因此,人的主观能动性不能够超越条件;材料中“揭开了古老月背的神秘面纱,开启了人类探索宇宙奥秘的新篇章”,这进一步佐证了宇亩间根本不会有上帝和诸神创造世界的活动,说明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③④符合题意。] 2.物质与运动、运动与静止的关系 原理 内容 反对错误倾向 物质和 运动的 关系 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 既要反对离开物质谈运动的唯心主义观点,也要反对离开运动谈物质的形而上学观点 运动和 静止的 关系 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永恒的。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暂时的。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 既要反对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的形而上学不变论,又要反对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导致的相对主义和诡辩论 预测2 近年来,中国高铁从“望尘莫及”到“望其项背”,再到“并肩而行”,再到“一马当 先”,经历了一个从“跟跑”到“并肩跑”再到“领跑”的过程,实现了从“技术引进”到“中国制造”再到“中国创造”的跨越。这说明( ) ①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②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 ③事物是运动的主体与承担者 ④运动是无条件的、永恒的和绝对的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C [①错误,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材料主旨强调的是运动和静止的关系,而不是物质是运动的主体与承担者,③不合题意;中国高铁从“跟跑”到“并肩跑”再到“领跑”的过程,实现了从“技术引进”到“中国制造”再到“中国创造”的跨越。这说明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运动是无条件的、永恒的和绝对的。②④符合题意。] 3.规律的客观性及其与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 原理 内容 方法论 规律的 客观性 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必须尊重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 规律的客 观性与主 观能动性 的辩证 关系 尊重客观规律离不开发挥主观能动性,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认识和利用规律的必要条件。发挥主观能动性要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主观能动性要受到客观规律的制约,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 想问题、办事情既要尊重客观规律,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要把二者有机结合起来 预测3 钉子不是碰不得,而是要看你碰的角度。碰得不对,会扎伤自己;碰对了,钉子就折弯让路;碰好了,钉子则为你所用。这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 ①把握和利用事物的属性才能满足人的需求 ②事物对人的利与弊因人们的认识水平而异 ③客观规律与人的需要相一致才能造福人类 ④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使事物为我所用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C [材料强调钉子不是碰不得,而是要看你碰的角度,如果碰好了,钉子则为你所用,这表明把握和利用事物的属性才能满足人的需求,①符合题意;②说法错误,人们的认识水平的不同不能决定事物对人的利与弊;③说法错误,应该是人的需要与客观规律相一致才能造福人类;“碰对了,钉子就折弯让路;碰好了,钉子则为你所用”表明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使事物为我所用,④符合题意。] 常考点三 意识的本质与作用 1.(2019·天津卷)下列选项与漫画《心病》的哲学寓意最贴切的是( ) A.杯弓蛇影 B.对症下药 C.患得患失 D.白日做梦 A [漫画《心病》反映了一个人看到别人在窃窃私语,自己想当然的以为在议论他,“杯弓蛇影”比喻疑神疑鬼,自相惊扰,与漫画寓意贴切,A符合题意;B不合题意,“对症下药”强调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与题意不符;C不合题意,“患得患失”指对于个人的利害得失斤斤计较,与题意不符;D不合题意,“白日做梦”比喻根本不能实现的梦想,与题意不符。] 2.(2016·全国卷Ⅲ)中国旧体诗多以中原及其周边地区的生活为题材。进入近代,随着人员交往、文化交流的增多,中国旧体诗出现了反映西方社会生活的内容,如“地冷宜亲火,楼高可摘星”反映伦敦的阴冷气候和城市风貌;“开函喜动色,分明是君容”反映照片给远方亲人带来的喜悦。从中国旧体诗内容的变化可以看出( ) ①意识内容的变化本质上是人的反映方式的变化 ②没有被反映者就不可能有任何意识的内容 ③有什么样的意识内容就有什么样的反映对象 ④意识内容的变化根源于社会生活实践的变化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C [从中国旧体诗内容的变化可以看出,意识的内容来自客观世界,意识内容的变化根源于社会生活实践的变化,②④符合题意。“意识内容的变化本质上是人的反映方式的变化”和“有什么样的意识内容就有什么样的反映对象”属于唯心主义观点,①③错误,排除。] 3.(全国卷Ⅰ)安全生产是生产发展的底线。缺乏安全意识是最大的安全隐患,麻痹大意往往导致生产事故频发,从哲学上看,安全意识之所以成为安全生产的关键,是因为( ) ①人的意识决定了实践发展的方向和进程 ②人的意识影响实践发展的趋势和结果 ③人的意识是促成实践中的矛盾转化的重要条件 ④人的意识不同,实践结果的性质就会不同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C [①错误,决定了说法错误,夸大意识的作用;②正确,麻痹大意往往导致生产事故频发,说明人的意识影响实践发展的趋势和结果;③正确,安全意识之所以成为安全生产的关键,是因为人的意识是促成实践中的矛盾转化的重要条件;④错误,人的意识不同,实践的结果往往可能不同,但并不意味着实践结果的性质就会不同。] 依考论考 高考对本考点以选择题的形式进行考查,主要集中在意识的本质和作用以及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两个知识点上。命题经常在对意识的本质和作用的理解、物质和意识的关系等问题上设置一些错误观点作为选项对考生进行迷惑。 澄清易错 (1) 意识是大脑的机能,正确的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错误的意识、神话、传说是人创造出来的。 提示: 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无论是正确意识还是错误意识,都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2)意识来源于人脑,有了人脑就有意识。 提示: 意识的源泉在于物质,其内容归根结底来自客观事物。 (3)意识的反映就是“想”,意识的反作用就是“做”。 提示: 意识的反作用是指意识在实践过程中的促进或阻碍作用,但不同于实践过程本身。 (4)意识促进事物发展,决定实践发展的方向和进程。 提示: 正确的意识促进事物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事物发展。意识影响但不决定实践发展的方向和进程。 (5)意识能够直接作用于客观事物,从而指导人们的实践取得成功。 提示: 不直接作用于客观事物,它必须通过人们的实践活动才能使客观事物发生变化。 (6)物质和意识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相互制约。 提示: 意识离不开物质,但物质可以离开意识而单独存在。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因此,物质和意识相互影响是正确的。但物质的决定作用是第一位的,因此相互制约不正确。 (7)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使客观符合主观。 提示: 应为“使主观符合客观”。 (8)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是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立足点。 提示: 客观实际是立足点,要一切从实际出发。 1.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 原理内容 方法论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要求我们要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 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①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② 要求我们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树立正确的意识,克服错误的意识 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正确的意识对事物发展起促进作用,错误的意识对事物发展起阻碍作用;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点拨:(1)不能扩大意识的能动作用,认为人的意识活动可以不受客观条件的制约。 (2)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并不意味着人的认识在任何时候都正确。 (3)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并不意味着人的意识能够直接使客观世界发生改变。 预测1 2019年中央政府工作报告在综合分析国内外形势的基础上,对我国发展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做出重大判断:今年我国发展面临的环境更加复杂更加严峻,可以预料和难以预料的风险挑战更多更大,我国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经济长期向好趋势没有也不会改变。关于中国经济,政府工作报告给出的重大判断表明( ) ①依据客观实际的重大判断对事物的发展起促进作用 ②基于客观实际做出的科学论断可以成为行动的动力 ③坚持从客观实际出发是做出正确判断的根本立足点 ④对本质和规律的把握离不开意识活动的主动创造性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D [①说法错误,依据客观实际的重大判断不一定是正确的,只有正确的判断才对事物的发展起促进作用;②说法错误,基于客观实际做出的科学论断有利于更好地指导行动,但不是行动的动力,行动代表实践,判断代表认识,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中央政府工作报告在综合分析国内外形势的基础上,对我国发展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做出重大判断”表明坚持从客观实际出发是做出正确判断的根本立足点,③符合题意;“可以预料和难以预料的风险挑战更多更大”表明对本质和规律的把握离不开意识活动的主动创造性,④符合题意。] 2.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内涵 做事情要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经过调查研究,找出事物本身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作为我们行动的依据 哲学 依据 世界是物质的世界,物质决定意识,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具有客观性、普遍性 要求 ①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 ②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 ③既要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又要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 点拨: 从辩证法角度分析如何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认识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把握变化的客观实际;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坚持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一分为二地对待客观实际。 预测2 为了维护市场秩序,促进电子商务的持续健康发展,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商务法》,该法自2019年1月1日起施行。制定该法的唯物论依据是( ) ①坚持从实际出发,做到主观与客观相统一 ②想问题办事情要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③尊重客观规律,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办事 ④把正确意识作为解决一切问题的出发点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A [为了维护市场秩序,促进电子商务的持续健康发展,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商务法》,制定该法的唯物论依据是坚持从实际出发,做到主观与客观相统一;尊重客观规律,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办事。①③符合题意。想问题办事情要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属于辩证法,而不是唯物论,②不符合题意;④错误,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出发点。] 常考点四 实践与认识 1.(2019·全国卷Ⅰ)漫画(如图)主要讽刺了( ) ①不能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现象 ②脱离生活实际而拘泥于书本知识的现象 ③否认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标准的现象 ④书本知识不符合客观实际的现象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A [漫画中的苹果树很低,苹果伸手就可以摘下来,而漫画中的人却说,书上说摘苹果要用梯子,于是搭起了梯子摘苹果,这讽刺了脱离生活实际而拘泥于书本知识,不能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现象,①②符合题意;漫画内容并没有否认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标准,而是完全照抄书本,③不合题意;④错误,漫画不能说明书本知识不符合客观实际,我们运用书本知识,但必须和具体实际相结合。] 2.(2019·全国卷Ⅱ)习近平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当今时代,知识更新不断加快,社会分工日益细化,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层出不穷。青年要珍惜韶华、不负青春,努力学习掌握科学知识,提高内在素质,锤炼过硬本领,使自己的思维视野、 思想观念、认识水平跟上越来越快的时代发展。这一论述蕴含的认识论道理是( ) ①源于直接经验的认识是真理性认识 ②以实践为基础的认识具有直接现实性 ③时代和实践为认识的发展提供了条件和需要 ④实现认识与实践的统一需要不断提升主体素质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D [①说法错误,认识源于实践,但源于实践的认识既有正确的,也有错误的,并不都是真理;②说法错误,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认识不具有直接现实性。习近平的这一论述体现了时代和实践为认识的发展提供了条件和需要,实现认识与实践的统一需要不断提升主体素质,③④符合题意。] 3.(2018·全国卷Ⅲ)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从认识论看,提出上述创新性重大论断表明( ) ①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越来越深化 ②改革发展的实践的自觉性、创造性不断增强 ③认识对实践的指导作用可以超越具体条件的限制 ④认识的发展是一个不断用新认识否定、代替已有认识的过程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A [①对: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以及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的转化,说明了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越来越深化。②对:改革发展的丰富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让我们更加坚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题干中党的十九大报告的创新性论断表明了改革发展的实践的自觉性、创造性不断增强。③错:认识对实践的指导作用受具体条件的限制,因为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④错:认识的发展应该是不断用新认识超越和发展已有认识的过程,而不能表述为“否定、代替”。] 4.(2017·全国卷Ⅱ)2016年9月,袁隆平领衔的超级杂交稻第五期攻关项目第二次测产验收在湖南某地进行,攻关品种“广湘24S/R900”的测产没有达到预期目标,未能通过验收。面对失败,袁隆平坦然接受。这一事例反映的认识论道理是( ) ①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②认识主体对于获得真理性认识没有影响 ③不成功的实践对认识的发展没有价值 ④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实践和认识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B [①④ 入选:攻关品种的测产因没有达到预期目标而未能通过验收,表明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也表明认识具有反复性。②错: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受认识主体的影响。③错:不成功的实践对认识的发展同样具有价值。] 依考论考 高考全国卷对本考点以选择题的形式进行考查,主要集中在实践与认识的关系及方法论要求,认识发展的过程,认识的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真理等知识点上。命题经常在对实践的含义、特点的理解,认识的来源与获得认识的途径,对实践与认识关系的理解,对真理及认识的反复性、无限性的理解等问题上设置错误观点对考生进行迷惑。 澄清易错 (1)实践是人们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动。 提示: 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活动。 (2)实践是社会性的活动,单个人的实践活动是不存在的。 提示: 实践具有社会性,孤立的活动是不存在的。实践的社会性排斥的只是孤立的活动,并不排斥单个人的活动;同时,个人的活动也不排斥实践的社会性。 (3)认识既源于直接经验,也源于间接经验。 提示: 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都是认识,都源于实践。 (4)实践是获得认识的唯一途径。 提示: 获得认识的途径有直接和间接两种,既可以通过实践,又可以通过读书学习。 (5)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直接现实性改造活动。 提示: 实践是主体对客体的直接现实性改造活动。 (6)认识的不断完善决定着实践的不断深化。 提示: 实践决定认识。 (7)原有的真理性认识常常在新的实践活动中被推翻。 提示: 那些经过实践反复检验的、 已经确定的真理并没有被推翻,而是不断向前发展。 (8)认识的反复性表明,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提示: 认识的无限性表明,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注意反复性和无限性的区别。 1.实践及其特点 含义 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 特点 ①客观物质性:实践的基本要素都是客观的;实践活动的过程及其结果也受到客观事物及其运动规律的制约,也具有客观性 ② 主观能动性:实践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通过实践创造出自然中原来没有的新的物质生活资料;在改造社会的过程中,人创造出新的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 ③社会历史性:社会性是指实践是处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的人的活动,离开了他人和社会的纯粹个人的实践活动是根本不存在的;历史性是指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上,人类实践的内容、形式、规模和水平是各不相同的,都受到一定历史条件的制约,是一定历史条件的产物 预测1 2019年3月10日凌晨,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将“中星6C”卫星发射升空。至此 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完成第300次飞行任务。资料显示,长征火箭从第一次发射到第100次发射用了37年,从第100次发射到第200次发射用了7年,从第200次发射到第300次发射仅用1年多时间。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发射历程表明( ) ①实践推动人们不断进行新的探索和研究 ②认识运动具有反复性、无限性 ③人的认识是在主客体相互作用中形成的 ④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的特点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B [利用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发射卫星进行科学研究,这是科学实验,从第一次发射到第100次发射、到第200次发射再到第300次发射,表明实践推动人们不断进行新的探索和研究,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特点,①④符合题意。长征系列运载火箭进行300次的发射,不是对同一事物的反复认识,②不合题意;题干没有涉及认识是如何形成的,③不合题意。] 2.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 内容 方法论 实践是认 识的基础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积极参加实践活动,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重视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坚持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认识反作 用于实践 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科学的理论对实践有巨大的指导作用;错误的认识则会把人们的实践活动引向歧途 预测2 2019年4月10日,全球六地同时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人类首次用口径如地球大小的虚拟射电望远镜成功捕获世界上首张黑洞图像。这一成果使得在强引力场下验证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细致研究黑洞附近的物质吸积与相对论性喷流成为可能。 这进一步佐证了( ) ①日益完备的认识工具推动着人们对黑洞的认识不断深化 ②人们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③人们可以通过实践把头脑中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 ④源于实践的认识对人们探索自然的实践活动具有指导作用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A [材料中“人类首次用口径如地球大小的虚拟射电望远镜成功捕获世界上首张黑洞图像”说明日益完备的认识工具推动着人们对黑洞的认识不断深化,“这一成果使得在强引力场下验证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细致研究黑洞附近的物质吸积与相对论性喷流成为可能”说明人们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①②符合题意;材料强调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而没有涉及人们可以通过实践把头脑中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也没有涉及认识对实践活动具有指导作用,③④不合题意。] 3.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 内容 方法论 真 理 的 特 点 客观性 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对同一个确定的对象的真理性认识只能有一个,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要坚持真理,反对谬误,坚持“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条件性 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如果超出了这个条件和范围,真理就会变成谬误 具体性 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要随着条件的变化认识和把握、丰富和发展真理 认 识 过 程 反复性 由于受主客观条件的限制,人类追求真理的过程不是一帆风顺的,这就决定了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无限性 认识的对象是无限的变化着的物质世界,作为认识主体的人类是世代延续的,作为认识基础的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因此,人类的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上升性 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一种波浪式前进或螺旋式上升 预测3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重大理论创新成果,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成果之所以形成,根本的原因是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重大时代课题。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形成体现的认识论道理是( ) ①认识具有无限性和上升性 ②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③认识产生于实践的需要,实践不断产生新问题推动认识的发展 ④真理永远不会停止前进的步伐,它总是不断被推翻不断被超越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C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形成体现了认识具有无限性和上升性,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认识产生于实践的需要,实践不断产生新问题推动认识的发展,①③符合题意,根据题意;②表述错误,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④表述错误,“被推翻”说法错误。] 第二课时 主观题增分提能 新热点命题探究 考情分析 全国卷对本专题以主观题的形式进行考查,主要集中在唯物论和认识论部分的原理的考查上,特别是意识的能动作用、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是考查的重点。命题多结合当前时政、社会热点,传统文化以及科技创新等问题,题目类型多为原因意义类和措施类。 (2018·全国卷Ⅱ)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以袁隆平为代表的我国杂交水稻研发团队长期不懈奋斗,持续创造,不断挖掘水稻高产的潜力,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和世界粮食生产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 几十年来,研发团队奔走在试验田和实验室,解决了杂交水稻育种的一系列关键性难题。1973年,实现了不育系、保持系和恢复系的“三系”配套育种;1989年,两系法杂交水稻育种获得成功;1997年,开启了第三代超级杂交稻育种研究,兼顾了三系法和两系法育种的优点;2017年,创造了亩产1 149.02公斤世界水稻单产的最高纪录。 为助力国家水稻产业升级,满足人们对高品质稻米的需求,团队进一步确立了培育“量质齐升”稻种的攻关目标并取得了新的突破,培育的适宜盐碱地种植的“海水稻”试验品种已经适应了5‰盐度的海水灌溉。 作为水稻育种专家的杰出代表,袁隆平院士将全部精力倾注在杂交水稻事业上,他主持举办国际杂交水稻技术培训班50多期,培训来自亚、非、拉美30多个国家的2 000多名学员,并多次到国外指导杂交水稻研究与生产。 我国杂交水稻研发推广为什么能够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运用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加以说明。 [解题指导] 第一步:“审”。 即通过审设问,明确各种答题限定。 本题的知识限定是“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要求回答的问题是“说明我国杂交水稻研发推广为什么能够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通过设问审查,我们不难看出解答本题关键是先调动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的知识,然后从材料中提取相关有效信息与设问限定的理论知识进行对接。 第二步:“调”。 即从记忆中调动出设问要求的理论知识。 (1)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③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④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2)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科学理论对实践具有促进作用。 第三步:“提”。 即通过阅读材料,提取有效信息。 信息①:“几十年来,研发团队奔走在试验田和实验室,解决了杂文水稻育种的一系列关键性难题”。 信息②:“为助力国家水稻产业升级,满足人们对高品质稻米的需求,团队进一步确立了培育“量质齐升”稻种的攻关目标并取得了新的突破”。 信息③:“2017年,创造了亩产1 149.02公斤世界水稻单产的最高纪录”。 信息④:“主持举办国际杂交水稻技术培训班50多期,并多次到国外指导杂交水稻研究与生产”。 信息⑤:“以袁隆平为代表的我国杂交水稻研发团队长期不懈奋斗,持续创造,不断挖掘水稻高产的潜力,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和世界粮食生产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 信息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信息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信息③→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信息④→掌握科学理论,指导实践。 信息⑤→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科学理论对实践具有促进作用。 第五步:“答”。 按照主观题答题规范,组织答案。 (1)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我国杂交水稻团队经过反复实验,解决一系列关键性难题,对杂交水稻的认识和理论不断提高。 (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随着杂交水稻团队的不断探索,水稻种植方法和水稻产业不断更新换代,为了助力水稻产业的升级,对杂交水稻提出了一个又一个攻关目标,并获得了突破。 (3)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通过杂交水稻团队的不断试验,验证了我国杂交水稻种植理论的科学性,获得世界认可。 (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我国对杂交水稻的积极探索为国家和世界粮食生产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满足了人们对高品质稻米的需求,提升了人们的生活水平。 (5)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科学理论对实践具有促进作用。袁隆平院士多次运用先进的杂交水稻理论指导国内外杂交水稻的研究与生产,为世界粮食生产提供中国智慧,引起世界瞩目。 [模板构建] 考向1 运用意识的能动作用的知识分析问题 公式:认识世界+改造世界+调控作用+从实际出发、尊重规律等 (1)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具有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 (2)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正确的意识对事物发展起促进作用,错误的意识对事物发展起阻碍作用; (3)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4)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把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 考向2 运用唯物论的知识分析问题 公式:物质+意识+规律+其他 (1)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要求我们要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 (2)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正确的意识对事物发展起促进作用,错误的意识对事物发展起阻碍作用。要求我们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3)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要求我们必须尊重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 (4)尊重客观规律离不开发挥主观能动性,发挥主观能动性要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这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既要尊重客观规律,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要把二者有机结合起来。 (5)其他观点: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 任何事物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考向3 运用认识论的知识分析问题 公式:实践+认识+真理+认识的“三性” (1)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2)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科学的理论对实践具有促进作用,错误的认识对实践起阻碍作用。 (3)真理是客观的、具体的、有条件的。真理与谬误往往相伴而行。 (4)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要求我们做到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提能训练] 1.(2019·广西桂林模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2019年3月18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主持召开了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 习主席指出,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最根本的是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 习主席强调,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我们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就是要理直气壮开好思政课,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引导学生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之中。思政课教师,要给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结合材料,运用意识能动作用的知识,说明思政课应该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的理由。 解析 本题属于原因类主观试题,知识限定为意识能动作用的知识。可从意识能动地认识世界以及意识的反作用两个角度结合材料进行说明。 答案 ①意识不仅能动地反映事物的现象,还能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思政课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在当今这个思想大活跃、观念大碰撞、文化大交融的时代,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②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先进的意识促进事物发展,落后的意识阻碍事物发展。思政课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才能引导学生坚定“四个自信”,凝聚民族复兴的坚定意志和磅礴力量, 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奋斗。 2.(2019·广西南宁一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汴绣源于北宋都城汴京(今开封),是中国传统刺绣工艺之一,具有绣工精致、格调高维和色彩秀丽的特点,素有“国宝”之称。 与许多传统手工艺一样,在现代工业文明的冲击下,汴绣传承面临困境。为了能让传统绣品与现代生活接轨,汴绣传承人整理传统针法,将制作流程标准化,通过绣娘分工协作,提高绣品的成品率和工作效率。在继承宋绣题材、工艺特点的基础上,借鉴苏绣、湘绣等技艺特色,并在此基础上创新了大量针法。十指春风下,针法细密、格调高雅的传统汴绣,在羊绒围巾、手拿包、抱枕乃至小音响等各式现代生活用品上,流淌出千年汴京的柳暗花明。汴绣传承人还成立公司,并在阿里巴巴、京东等电商平台开设网店,线上线下结合,进一步打开市场,汴绣产品远销世界100多个国家。随着集展览、展示、创意、开发、销售于一体的汴绣创新体验馆的投入使用,汴绣正在绽放出新的生机活力和时代光彩。 传统汴绣在现代生活中流淌出千年汴京的柳暗花明。运用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知识加以说明。 解析 解答本题,关键在于从材料中提取有关让传统汴绣在现代生活中柳暗花明具体做法的有效信息,然后再与设问要求的知识进行对接。“为了能让传统绣品与现代生活接轨,汴绣传承人整理传统针法,提高绣品的成品率和工作效率”,表明规律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要求我们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因此汴绣传承人顺应时代发展,尊重生产规律和市场规律;“通过绣娘分工协作,提高绣品的成品率和工作效率”表明人们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根据继承与发展的结果可知,要坚持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结合。 答案 ①规律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要求我们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汴绣传承人顺应时代发展,尊重生产规律和市场规律,使汴绣生活化、时代化。②人们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汴绣传承人坚持标准化生产,实行分工协作,提高生产效率,创新生产工艺和销售模式,建设汴绣创新体验馆。③坚持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结合。汴绣传承人既尊重生产、市场规律,又力求创新,促进了汴绣产业的发展。 中华民族开启了飞天揽月梦的新篇章 [热点材料] 材料一 我国探月工程自2004年正式启动以来,已实现嫦娥一号、嫦娥二号、嫦娥三号和再入返回飞行试验“四战四捷”。探月工程“绕、落、回”三步走的第二步战略目标已全面实现。2018年5月21日发射“鹊桥”号中继星,实现月球背面与地球之间的中继通信。 2018年12月8日,由“玉兔二号”巡视器和着陆器组成的嫦娥四号探测器从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升空,经历地月转移、近月制动、环月飞行,于2019年1月3日顺利在月球背面预选区软着陆。嫦娥四号任务的圆满成功,在人类历史上首次实现了航天器在月球背面软着陆和巡视勘察,首次实现了地球与月球背面的测控通信,在月球背面留下了世界探月史上的第一行足迹,揭开了古老月背的神秘面纱,开启了人类探索宇宙奥秘的新篇章。大胆创新、努力攻关,是中国航天人让梦想奔跑起来的强大动力。正是这群仰望星空的人,将人类的好奇心化为脚踩实地的勇气,创造了中国探月“五战五捷”的奇迹。 材料二 月球背面环境特殊,蕴藏着丰富的资源。我国综合考虑国际前沿、科学价值、经济和技术可行性等因素,完善探月工程总体方案,确定了嫦娥四号的目标为:在月球背面实现软着陆和巡视探测。要实现这个前无古人的目标,面临着地球与月球背面的测控通信和数据传输、复杂地形环境下安全着陆等技术难点。我国航天科技人员攻坚克难、自主创新,发射了世界首颗地月中继通信卫星“鹊桥号”,搭建起地月信息联通的“天桥”;突破了月球背面复杂地形地貌识别、高精度自主着陆控制与自主避障等技术难点。2019年1月3日,嫦娥四号探测器翩然落月,率先在月背刻上中国足迹,中华民族开启了飞天揽月梦的新篇章。 [命题预测] 〈角度1〉 运用意识能动性知识,分析我国航天人是如何创造探月“五战五捷”奇迹的。 理论分析: ①意识具有能动性,是对物质的能动反映,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②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为追寻我国航天梦想,科学确定实施方案,选择月球背面软着陆和巡视探测,勇于探索,不断突破。 ③在正确意识指导下,实践探月精神,大胆创新和实验,首次实现了月球背面软着陆和巡视探测。 ④中国航天人脚踏实地、协同攻坚,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 〈角度2〉 运用认识主体与认识客体的有关知识,分析人类对宇宙的探索不可能一蹴而就的原因,以及探索宇宙的脚步将永不停息的原因。 理论分析: ①从认识的主体看,认识总要受到现实具体的认知水平、实践水平、思维能力、生理因素等条件的制约; ②从认识的客体看,客观事物是复杂的、变化着的,其本质的暴露和展现也有一个过程。因此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具有反复性,并非一帆风顺,不可能一蹴而就。 ③认识的客体是无限变化着的物质世界,作为认识主体的人类是时代延续的。因此, 人类对浩渺无际的宇宙的认识也是无限发展的,具有无限性。人类探索宇宙的过程永无止境,世代延续。 〈角度3〉 运用唯物论的相关知识,说明嫦娥四号目标确定与实现的过程是如何发挥意识作用的。 理论分析: ①尊重客观规律与客观条件,坚持从实际出发,综合考虑天体运动规律和经济、技术条件等。 ②发挥意识活动的目的性、自主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围绕探月目标,选择最优方案,创造性突破技术难点。 ③重视正确意识的指导作用,遵循科学研究规律,勇于探索,攻坚克难。 ④坚持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相结合,正确发挥了意识的作用。 训练(十)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一、选择题 1.2019年3月4日,习近平主席看望了社会科学界联组委员,在联组会上,习近平强调了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的重要意义,对哲学社会科学界提出了4个方面的工作要求。习近平强调: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高度重视哲学社会科学。这是因为( ) ①认识世界、办好事情,都需要哲学智慧 ②理论创新基础上的实践创新是社会发展的先导 ③哲学为具体科学发展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 ④有什么样的方法论就有什么样的世界观 A.①④ B.②③ C.②④ D.①③ D [习近平强调,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高度重视哲学社会科学。这是因为认识世界、办好事情,都需要哲学智慧,哲学为具体科学发展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①③符合题意;②错误,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④错误,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方法论反映、体现世界观。] 2.古人云“举头望明月”,人们从地球上望见的都只是月球的正面。随着中国嫦娥四号探测器翩然降落月球背面,“玉兔二号”巡视器顺利登陆月球背地表,人类第一次直接揭开了月球背面的神秘面纱。这体现了( ) ①人的思维和客观存在具有同一性 ②人类意识的形式与内容是一致的 ③人们的意识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 ④人类的太空探索具有社会历史性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C [②错误,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并不是一致的;③ 不合题意,材料并未体现人们的意识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材料体现了人的思维和客观存在具有同一性,人可以正确认识世界,同时也说明人类的太空探索具有社会历史性,①④符合题意。] 3.(2019·山东潍坊模拟)新中国成立70年来,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大地放射出灿烂光芒、结出丰硕果实。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艰苦奋斗,创造了伟大奇迹,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这生动诠释了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行”,是因为它( ) ①能够把握时代脉搏,可以正确预见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 ②解放发展了生产力,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③适应了社会存在的状况,成为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④可以动员和掌握人民群众,转化为变革社会的物质力量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B [真正的哲学在不同程度上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把握了时代的脉搏,可以正确预见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①正确;②错误,马克思主义可以推动社会发展,但不会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③错误,物质资料的生产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④正确,真正的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它可以动员和掌握群众,从而转化为变革社会的巨大物质力量。] 4.两年前人类第一次对引力波进行了系统探测,深入探索了控制宇宙的基本力量的形成过程,进一步了解了宇宙诞生刹那的大爆炸,使人类对宇宙的认知发生了重大变化。材料说明( ) ①物质具有可以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属性 ②具体科学以整个世界为研究对象 ③科学探测揭示了关于整个世界的最一般问题 ④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A.①④ B.①② C.①③ D.③④ A [②表述错误,哲学以整个世界为研究对象;③表述错误,“科学探测揭示了关于整个世界的最一般问题”夸大了该探测活动的作用;材料说明物质具有可以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属性,说明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①④符合题意。] 5.(2018·山东烟台模拟)绿色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和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体现。人类对自然的伤害最终会伤及人类自身,要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生活方式,还自然以宁静、和谐、美丽。这表明( ) ①人类改造自然必然造成对自然的破坏 ②人类应顺应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 ③应该在尊重规律的基础上发挥主观能动性 ④认识自然规律,才能实现对自然的征服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B [① 说法错误,人类在尊重自然规律的基础上改造自然,能够保护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材料表明人类应顺应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在尊重规律的基础上发挥主观能动性,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生活方式,还自然以宁静、和谐、美丽,②③符合题意;④说法错误,人类可以改造自然,而不能强调征服自然。] 6.王勃《滕王阁诗》中写道:“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从哲学上看,上述诗句( ) ①看到了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 ②只承认运动而否认静止,犯了相对主义的错误 ③认为事物的绝对运动离不开人们的主观感受 ④从历史的视角看物换星移,认为运动是永恒的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B [②错误,题中诗句看到了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而不是只承认运动而否认静止,犯了相对主义的错误;③错误,事物的绝对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与人们的主观感受无关;从哲学上看,该诗句看到了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从历史的视角看物换星移,认为运动是永恒的,①④符合题意。] 7.中国首届世界进口博览会吉祥物主体形象为中国的国宝大熊猫,取名为“进宝”与“进博”谐音,既有进口博览会之宝的含义,还暗含着“招财进宝”的吉祥寓意。这表明( ) A.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 B.意识是主观和客观的交汇点和链接纽带 C.物质独立于人的意识之外 D.意识活动的内容是随人们认识的发展而变化 A [材料中,主体形象的设计,“进宝”的含义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表明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A符合题意;B表述错误,实践是主观和客观的交汇点和链接纽带;C不合题意,材料强调意识的能动性,而没有涉及物质独立于人的意识之外;D表述错误,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不随人们认识的发展而变化。] 8.(2019·山东青岛三模)科学研究发现:当人心怀善念、积极思考时,人体内会分泌出令细胞健康的神经传导物质,免疫细胞也变的活跃,人就不容易生病;反之,负向系统被激发启动,身体机能的良性回圈会被破坏。这一发现表明( ) ①人的心理反应是意识产生的必要条件 ②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反作用具有双重性 ③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像 ④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作用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C [材料强调意识的能动作用,而没有涉及意识的产生和本质,人的心理反应是意识产生的必要条件,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像,①③不合题意;材料中这一发现表明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反作用具有双重性,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作用,②④符合题意。] 9.(2019·陕西咸阳模拟)广大科技工作者积极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我国创新出现了前所未有的“黄金五年”。蛟龙探海、天眼探空、悟空探秘、墨子传信、大飞机一飞冲天创新型国家建设成果丰硕。这些创新成果( ) ①表明了意识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 ②是主观与客观具体历史统一的结果 ③是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创新客观规律的结果 ④印证了意识活动的目的性和主动创造性 A.②③ B.①③ C.①④ D.②④ D [①说法错误,实践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意识活动不具有直接现实性;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指导下,广大科技工作者积极进行创新科研,我国创新取得了前所未有的丰硕成果,体现了人们的意识活动的目的性和主动创造性,科研工作者做到了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②④符合题意;③说法错误,规律是客观的,不是创新规律,而是认识和利用规律。] 10.(2019·四川成都模拟)黑洞是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预言存在的一种天体,它具有的超强引力使得光也无法逃脱它的势力范围。由全球200多位科学家共同合作,通过全球8个射电望远镜勾勒出的人类首张黑洞图像于2019年4月10日发布,黑洞终于得到影像印证。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 ①真理是客观的,黑洞理论未经实践检验便不具有真理性 ②发挥意识的主动创造性,是科学家能够认识黑洞的前提 ③新的认识工具有助于揭开黑洞的真面目,推动认识发展 ④认识具有上升性,对黑洞的认识是无限接近真理的过程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C [①错误,真理是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因此,不能说黑洞理论未经实践检验便不具有真理性,而是黑洞理论的真理性有待于实践的进一步检验;依据题意,由全球200多位科学家共同合作,通过全球8个射电望远镜勾勒出的人类首张黑洞图像,人类首张黑洞图像使得黑洞终于得到影像印证,这说明发挥意识的主动创造性,是科学家能够认识黑洞的前提;新的认识工具有助于揭开黑洞的真面目,推动认识发展。②③符合题意。④错误,“无限接近真理”说法错误,人类可以获得真理性的认识。] 11.(2019·福建三明模拟)读杜甫的诗很感动,是因为他的诗与他坎坷困顿的人生经历联系在一起;听贝多芬的音乐很感动,是因为他的音乐是他与悲剧命运相抗争的真实写照。有人认为,如果没有切身的感受就写诗,并没有太大的意义和价值,它无法给我们丰富、深沉的内在感受。下列语句包含该观点哲学寓意的是( ) ①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 ②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③暗潮已到无人会,只有蒿师识水痕 ④察己则可以知人,察今则可以知古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B [如果没有切身的感受就写诗,并没有太大的意义和价值,它无法给我们丰富、深沉的内在感受,这体现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①符合题意,“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体现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与题中寓意一致;②不合题意,“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体现了认识的角度会影响人们的认识,强调的是影响认识的因素,与题中寓意不一致;③符合题意,“暗潮已到无人会,只有蒿师识水痕”体现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与题中寓意一致;④不合题意,“察己则可以知人,察今则可以知古”体现了联系具有普遍性,与题中寓意不一致。] 12.(2019·福建泉州一模)嫦娥四号任务圆满完成,首次在月球背面留下了人类探月的第一行足迹,开启了探索宇宙奥秘的新篇章。国家航天局宣布,中国探月工程将继续进行,嫦娥五号、六号、七号、八号还将实现区域软着陆及采样返回、月球南极采样返回和综合探测等实验,后续还将论证建立月球科研基地。这表明( ) ①认识具有无限性,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②客观事物的复杂多变决定了人类认识的多样性 ③实践活动的内容、规模和水平是历史的发展着的 ④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对人类有用的认识就是真理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A [②错误,客观事物的复杂多变决定了人类认识的反复性;④错误,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对人类有用的认识不一定是真理;经过实践检验的正确认识才是真理;材料表明认识具有无限性,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实践活动的内容、规模和水平是历史的发展着的。①③符合题意。] 二、非选择题 13.(2019·江西南昌模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在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之后,今年又迎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70年风云际会,中国从一个积贫积弱的国家,一跃成为当今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综合国力的历史性跨越世人瞩目。建国70年的事实雄辩地证明: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只有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在实践中不断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指导中国实际才能实现中国民族伟大复兴。 结合材料,运用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说明改革开放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关系。 解析 本题要求结合材料,运用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说明改革开放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关系。可运用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从物质决定意识要求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正确的意识对事物发展有促进作用等方面,说明改革开放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关系。 答案 ①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产生于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②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正确的意识促进事物的顺利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改革开放的行动指南,指导和推动了改革开放的顺利发展。 14.(2019·安徽宣城二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意识形态关乎旗帜、关乎道路。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传递着我们必须把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牢牢把握在手中的重大信号。 习近平强调,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我们党立志于中华民族千秋伟业,必须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在这个根本问题上,必须旗帜鲜明、毫不含糊。这就要求我们把下一代教育好、培养好,从学校抓起、从娃娃抓起。在大中小学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地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非常必要,是培养一代又一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保障。 习近平强调,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我们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就是要理直气壮开好思政课,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引导学生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之中。思政课作用不可替代,思政课教师队伍责任重大。 运用认识论的知识,说明在大中小学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地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非常必要。 解析 解答本题要注意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材料“在大中小学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地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非常必要,是培养一代又一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保障。”说明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是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运动,是波浪式前进或螺旋式上升的一个过程。材料“必须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在这个根本问题上,必须旗帜鲜明、毫不含糊。”说明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答案 ①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是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运动,是波浪式前进或螺旋式上升的一个过程。学生认识水平的提高是一个过程,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地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遵循了学生成长过程不同阶段认知规律的特点。②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是服从和服务于培养一代又一代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需要,功在千秋。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