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湖南省株洲市醴陵二中、醴陵四中高二上学期期末政治试题(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湖南省株洲市醴陵二中、醴陵四中高二上学期期末政治试题(解析版)

‎2018-2019学年湖南省株洲市醴陵二中、醴陵四中高二(上)期末政治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共50.0分)‎ 1. ‎“青衿”是周朝学子的服装,因此“青衿”多用来指代读书人,“巾帼”古代妇女的头巾和发饰,后作为妇女的代称;“乌纱帽”则是官老爷的代称,“黄裳”,黄色表示尊贵,穿黄裳意味着臣居尊位,因而“黄裳”成了将做君主的太子的别称。这些服饰文化现象折射出(  ) ①文化有其自身的传承性、相对独立性  ②文化是人创造的,是社会实践的产物 ③不同民族的文化各具特色            ④一定文化是对一定经济、政治的反映。‎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D ‎【解析】①不合题意,材料不能表明文化有其自身的传承性、相对独立性; ②④符合题意,根据材料信息,服饰文化都跟一定人物的身份性质、跟这些人物的社会地位甚至生活条件有关,这说明文化是人创造的,是社会实践的产物,也说明一定文化是对一定经济、政治的反映; ③不合题意,材料不涉及不同民族的文化各具特色。 故选:D。 本题考查:文化的内涵与特点,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 (1)文化的特点: ①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纯粹自然的东西不能称为文化。 ②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而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特别是通过参与文化生活、接受知识文化教育而培养出来的。 ③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文化是通过物质活动或物质载体体现出来的。 (2)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 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又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 本题为理解型选择题,可以采用释理法解题,就是依据材料提供的事例,对接教材中的相关知识点,题干与题肢之间体现的事理相一致的就选。要特别注意挖掘材料中隐含的意思,对材料进行完整、准确的理解。本题难度适中。解答时注意排除无关选项。 ‎ 2. 改革开放以来,大熊猫在对外交往中扮演“友谊大使”角色,成为“最萌外交官”。随着大熊猫一起走出国门的,还有中国人民的友善与温情,对和平的向往与追求。大熊猫这张外交名片表明(  ) ①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载体              ②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 ③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④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 A. ①② B. ①④ C. ①③ D. ③④‎ ‎【答案】B ‎【解析】①④符合题意,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通过大熊猫外交,让中国人民的友善与温情、对和平的向往与追求也走向世界。这有利于世界更好的认识、了解中国文化,推动中国与世界其他国家增强政治互信,和平共处,表明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载体,也表明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 ②③不合题意,材料不能表明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不能表明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故选:B。 本题考查:文化的特点,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 (1)文化的特点 ①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纯粹自然的东西不能称为文化。 ②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而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特别是通过参与文化生活、接受知识文化教育而培养出来的。 ③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文化是通过物质活动或物质载体体现出来的。 (2)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 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随着民主和法制建设的发展,人们为了参与政治生活,需要更高的文化素养。随着世界多极化的发展,奉行霸权主义的国家,借助文化渗透的方式,竭力推销自己的价值观念,企图削弱和取代别国的民族文化,以推行强权政治。这使世界范围内反对文化霸权主义的斗争,成为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 解答本题应运用的解题方法为排异法,即排除题肢本身尽管正确,但与题干材料的主旨不符的选项,即可得出正确答案。运用此类方法解题的关键在于对材料的理解和把握,难度中等。 ‎ 1. 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日内瓦总部的演讲指出,“和羹之美,在于合异。”人类文明多样性是世界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进步的源泉。文明差异不应该成为世界冲突的根源,而应该成为人类文明进步的动力。这意味着(  ) ①世界各国文化应保持个性,扩大差异,加大竞争 ②要坚持求同存异,理解和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 ③文化交流互鉴应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原则 ④各种文明都是人类精神瑰宝,坚持平等原则 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C ‎【解析】①说法错误,材料强调的是不同文化应该和睦相处,求同存异,而不是要扩大差异、加大竞争; ②④符合题意,“文明差异不应该成为世界冲突的根源,而应该成为人类文明进步的动力”意味着要坚持求同存异,理解和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也说明各种文明都是人类精神瑰宝,坚持平等原则; ③不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原则。 故选:C。 本题考查:尊重文化多样性 ①正确态度: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 ②坚持的原则:必须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原则。在文化交流中,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睦相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 本题考查尊重文化多样性,考查学生提取信息、调动所学知识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考生对材料中的观点能准确把握其主旨,并与所学知识相结合,需要考生有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同时要善于运用排除法去除说法错误的和与材料无关的选项。 ‎ 1. ‎“五福临门”是中国人常提及的祝福语。五福源自《书经•洪范》,是古代中国民间关于幸福观的五条标准:一曰寿,二曰富,三曰康宁,四曰修好德,五曰考终命。而当今我国人民的五福追求有所变化,如爱国、富强、和谐、敬业和友善。这一变化:(  ) ①是继承传统、推陈出新的体现 ②是把时代精神注入到传统文化之中 ③表明只有中国传统文化才有相对稳定性 ④说明不同时代的价值追求截然不同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A ‎【解析】①②符合题意,“五福临门”是中国人常提及的祝福语。五福源自《书经•洪范》,是古代中国民间关于幸福观的五条标准:一曰寿,二曰富,三曰康宁,四曰修好德,五曰考终命。而当今我国人民的五福追求有所变化,如爱国、富强、和谐、敬业和友善。这一变化是继承传统、推陈出新的体现,是把时代精神注入到传统文化之中; ③说法错误,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无论是哪个国家; ④说法错误,说明不同时代的价值追求有共性的一面。 故选:A。 本题考查:文化传承与创新 1、文化创新与继承的关系: 继承传统,推陈出新,这是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之一。“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改造传统文化),“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创造新文化、发展先进文化),这是文化创新必然要经历的过程。要求: ①不能离开传统文化,空谈文化创新。任何形式的文化,都不可能摒弃传统文化而从头开始。漠视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性继承,就会失去文化创新的根基。 ②体现时代精神是文化创新的重要追求。文化创新,表现在为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精神的努力之中。 2、文化创新的途径: (1)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基本要求,也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2)继承传统,推陈出新,这是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之一。必须不断为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精神。文化继承与创新的关系: ①不能离开传统文化,空谈文化创新。任何形式的文化,都不可能摒弃传统文化而从头开始。漠视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性继承,就会失去文化创新的根基。 ②体现时代精神是文化创新的重要追求。文化创新,表现在为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精神的努力之中。 本题考查学生提取信息、调动所学知识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解题时需注意要把握材料要阐明的主旨,并和所学知识对应起来。 ‎ 2. 被称为“经典性的史诗之作”的《创业史》是柳青扎根长安县皇南村14年创作的。为写出老百姓的真情实感,他从“作家”转变为“庄稼汉“,用“作家”的头脑思考这个世界,用“庄稼汉”的身体体验这个世界,用“作家”的眼睛观察这个世界,用“庄稼汉”的心灵感受这个世界。这表明(  ) ①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是文艺创作的源泉 ②人们在实践中创造并享用文化 ③经典作品的创作取决于文学家创作方法的创新 ④创新是文艺创作富有生机与活力的重要保证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A ‎【解析】①符合题意,《创业史》是柳青扎根长安县皇南村14年创作的,表明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是文艺创作的源泉; ②符合题意,为写出老百姓的真情实感,他从“作家”转变为“庄稼汉”,表明人们在实践中创造并享用文化; ③说法错误,经典作品的创作取决于社会实践; ④不合题意,材料强调的是实践在文化创新中的作用,没有涉及创新的意义。 故选:A。 本题考查: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文化的作用 1、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①文化创新是社会实践发展的必然要求。 ②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内在动力。社会实践不断出现新情况,提出新问题,需要文化不断创新,以适应新情况、回答新问题;社会实践的发展,为文化创新提供了更为丰富的资源,准备了更加充足的条件。 ③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离开了社会实践,文化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④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也是文化创新的主体,因此文化创新要着眼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 2、文化的作用 文化又是人们的一种素养。每个人所具有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特别是通过参与文化活动、接受知识文化教育而逐步培养出来的。人们在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也获得和享用文化。 本题考查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文化的作用,考查学生提取信息、调动所学知识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考生对材料中的观点能准确把握其主旨,并与所学知识相结合,需要考生有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同时要善于运用排除法去除说法错误的和与材料无关的选项。 ‎ 1. 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近距离展示了稀世珍宝的复活技术,讲述了一批故宫文物修复者的“日常”。 擦掉黄花梨箱柜铜组件上的锈,显出黄澄澄的光;一个个齿轮的调适,大座钟上的野鸭终于能扇动翅膀;颜色已经黯淡了的瑟,一层一层刷上新漆后华彩焕然……经历岁月风尘而破旧残损的各种文物在一双双神奇的手中重新焕发光彩。重视对文物的保护和修复是因为(  )‎ A. 文物是文化的物质载体,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B. 文物是中华文化的基本载体,彰显了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C. 文物是中华文化的精神纽带,是增强文化竞争力的精神标识 D. 利用现代元素修复文物,可以维护国家的文化安全 ‎【答案】A ‎【解析】A正确,重视对文物的保护和修复是因为文物是文化的物质载体,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B错误,文字是中华文化的基本载体; C错误,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文化的精神纽带,是增强文化竞争力的精神标识; D错误,“维护国家的文化安全”夸大了重视对文物的保护和修复的原因; 故选:A。 本题考查:文化遗产保护 ‎ 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文化遗产,不仅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展现世文化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它们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 本题考查文化遗产保护的知识,考查学生提取信息、调动所学知识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要把握材料要阐明的主旨,并和所学知识对应起来,要学会善于运用排除法去除说法错误的选项。 ‎ 1. 近日,广电总局提出广播电视邀请嘉宾坚持四不用的标准:既对党离心离德,品质不高尚的演员坚决不用,低俗,媚俗,恶俗的节目演员坚决不用,思想境界、格调不高的演员坚决不用,有污点、有绯闻,有道德问题的演员坚决不用,另外总局明确要求,纹身艺人、嘻哈文化、亚文化(非主流文化)和(颓废文化)坚决不用。之所以坚持上述标准是因为(  ) 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必须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 ②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必须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 ③文化有先进与落后之分,清者自清,浊者自浊 ④必须坚决抵制、依法取缔颓废、庸俗、非主流文化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A ‎【解析】①符合题意,之所以要坚持四不用的标准,是因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必须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 ②符合题意,之所以要坚持四不用的标准,是因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必须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而不能只追求经济效益。 ③观点错误,文化有先进与落后之分,我们要提高辨别不同文化的眼力,而不能是“清者自清,浊者自浊”的态度。 ④观点错误,必须坚决抵制、依法取缔腐朽文化,对待庸俗文化和非主流文化的态度不是取缔。 故选:A。 本题考查: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和目标,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无论是思想内容还是表现形式都发挥着强有力的导向和示范作用。这可以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 ①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关键在于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②要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③要立足于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发扬优秀传统,汲取世界各民族的长处,在内容和形式上积极创新,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 ④需要全体人民广泛参与。 ⑤要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发展教育、科学及文化事业 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学生在分析题肢的时候,要结合材料进行思考,排除题肢中本身错误的选项,剩下的就是正确的选项了。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材料的理解和把握,本题难度适中。 ‎ 2. 马克思说过,如果从观念上来考察,那么一定的意识形态的解体足以使整个时代覆灭。历史和现实都警示我们,一个政权的瓦解往往是从思想领域开始的,思想防线被攻破了,其他防线就很难守住。面对意识形态领域“没有硝烟”的战争,宣传思想工作必须旗帜鲜明地坚持真理,立场坚定地批驳谬误,对大是大非问题做到理直气壮,针锋相对,敢于亮剑,激浊扬清,绝不含糊,勇当战士,不当“绅士”。这要求我们(  ) ①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同时尊重差异、包容多元文化 ②加强理论武装,贯彻落实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 ③加强阵地建设和管理,旗帜鲜明反对和抵制各种错误观点 ④把掌握意识形态领域领导权作为凝神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 A. ①③ B. ①② C. ③④ D. ②③‎ ‎【答案】D ‎【解析】①不符合题意。材料所述没有涉及“包容多元文化”。 ②③正确,面对意识形态领域“没有硝烟”的战争,宣传思想工作必须旗帜鲜明地坚持真理,立场坚定地批驳谬误,对大是大非问题做到理直气壮,针锋相对,敢于亮剑,激浊扬清,绝不含糊,勇当战士,不当“绅士”。这要求我们加强理论武装,贯彻落实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加强阵地建设和管理,旗帜鲜明反对和抵制各种错误观点。 ④错误,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凝神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 故选:D。 本题考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以及习近平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 ②这一理论体系,凝结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不懈探索实践的智慧和心血,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是全党全国人民的行动指南和思想武器。 ③这个理论体系。创造性地提出了一系列新的重大理论观点和战略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坚持和发展。从而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 题目难度适中,旨在考查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的应变能力,对于此类型题目,学生需要具有灵活的思考能力,但是在回答的过程中不能脱离材料的中心思想和教材的知识点。 ‎ 1. 小明在撰写哲学小论文时,引用了下面一段学术资料: 在远古时代,人们还完全不知道自己身体的构造,并且受梦中景象的影响,于是就产生一种观念:他们的思维和感觉不是他们身体的活动,而是一种独特的、寓于这个身体之中而在人死亡时就离开身体的灵魂的活动。从这个时候起,人们就不得不思考这种灵魂对外部世界的关系。(恩格斯:《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 你认为小源所要论证的问题最有可能是(  )‎ A. 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 B. 哲学基本问题 C. 哲学与时代精神 D. 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答案】B ‎【解析】B符合题意,根据题目中的表述:他们的思维和感觉不是他们身体的活动,而是一种独特的、寓于这个身体之中而在人死亡时就离开身体的灵魂的活动。从这个时候起,人们就不得不思考这种灵魂对外部世界的关系,故可以看出,其探讨的是物质与意识的关系问题,故属于哲学的基本问题;因此,A、C、D不合题意; 故选:B。 本题考查:哲学基本问题。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即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 ①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②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即思维能否正确反映存在,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形成了可知论与不可知论。 本题考查学生对知识的识记及理解的能力,较为简单。学生要注意加强对基础知识的记忆及理解,以避免失分。 ‎ 2. 哲学上存在着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这“两个对子”。下列选项中与“两个对子”对应正确的是(  ) ①理在事先一断章取义 ②形存神存  ‎ 心外无物 ⑨掩耳盗铃  削足适履 ④沧海桑田--刻舟求剑。‎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D ‎【解析】①不符合题意,理在事先属于唯心主义观点,断章取义属于形而上学的观点,排除①; ②符合题意,形存神存属于唯物主义观点,心外无物属于唯心主义观点,二者体现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对立,②当选; ③不符合题意,掩耳盗铃属于唯心主义观点,削足适履寓意没有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排除③; ④符合题意,沧海桑田表明事物是变化发展的,刻舟求剑认为事物是静止不变的,二者体现了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故④当选。 故选:D。 本题考查: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辩证法与形而上学。 (1)唯物主义的根本观点是:物质是本原,世界上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意识依赖于物质。      唯心主义的根本观点是:意识是本原,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而是意识决定物质,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物质依赖于意识。 (2)唯物辩证法主张用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形而上学基于它对世界的理解,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看问题。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对立的焦点和根本分歧在于,是否承认矛盾,是否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本题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基础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目的是让学生通过题目解答来反思所学的内容,以此来加深知识的理解。只要掌握好基础知识就可做好本题。 ‎ 1. 第二十四届世界哲学大会将于2018年8月13日至20日在北京召开。大会公告指出:“围绕学以成人的主题,着重开拓人的多重维度,并探究人类面临的各种挑战,拓宽哲学领域,回应当代新涌现出的各类全球性议题;哲学家应与其他人文学、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学者在一起,在经济、社会、政治和宗教等领域,在多元化文化和各类传统之间,进行相辅相成的合作与互动。”由此可见(  ) ①真正的哲学是对时代精神的总结和升华 ②各门具体科学随哲学的发展而发展 ③哲学的发展离不开具体科学的发展进步 ④哲学是“科学之科学”‎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A ‎【解析】①③符合题意,“围绕学以成人的主题,着重开拓人的多重维度,并探究人类面临的各种挑战,拓宽哲学领域,因应当代新涌现出的各类全球性议题。哲学家应与其他人文学、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学者在一起,进行相辅相成的合作与互动”说明真正的哲学是对时代精神的总结和升华,哲学的发展离不开具体科学的发展进步; ②说法错误,哲学随着具体科学的发展而发展,不是具体科学随哲学的发展而发展; ④说法错误,不能把哲学凌驾于具体科学之上,哲学不是科学之科学。 故选:A。 本题考查:哲学与时代精神;哲学与具体科学 1、哲学与时代精神 (1)任何哲学都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经济和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是时代精神的总结和升华。 (2‎ ‎)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因为它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把握了时代的脉搏,总结和概括了时代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真正的哲学为生活和实践提供积极有益的指导,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3)真正的哲学都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①哲学对社会变革的作用,首先体现在它可以通过对旧制度和旧思想的批判,更新人的观念,解放人的思想。 ②哲学对社会变革的作用,还体现在它可以预见和指明社会前进的方向,提出社会发展的理想目标,指引人们追求美好的未来;动员和掌握群众,从而转化为变革社会的巨大物质力量。 2、哲学与具体科学 (1)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 (2)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本题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难度一般。要求学生在熟练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正确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及善于运用知识对选项进行辨析排除。 ‎ 1. 当下快节奏的生活、工作难免给年轻人带来的压力。他们借助“都行“可以”“随它去”“没关系”这些“佛系”观念,舒缓内心的焦虑和抑郁,找寻力量温膜内心。这主要体现了(  )‎ A. 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B. 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和直接现实性 C. 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D. 主体和客体的作用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完成 ‎【答案】C ‎【解析】A不合题意,材料强调意识对人的作用,没有体现意识的本质; B错误,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 C正确,当下快节奏的生活、工作难免给年轻人带来的压力。他们借助“都行“可以”“随它去”“没关系”这些“佛系”观念,舒缓内心的焦虑和抑郁,找寻力量温膜内心。这主要体现了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D不合题意,材料没有体现主体与客体的作用在实践中完成。 故选:C。 本题考查:意识的能动作用 (1)人的意识在反映客观世界时具有目的计划性、自觉选择性、主动创造性。 ①自觉选择性即只有当人们的实践活动需要时,人们才会去主动地反映它。 ②主动创造性即人的意识在反映客观世界时既能反映事物的现象,又能反映事物的本质;既能追溯过去,又能推测未来,只有尚未认识之物,没有不可认识之物。 (2)人的意识在改造客观世界时能动作用的体现: ①人的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③人的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本题难度适中,旨在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点的掌握和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对于此类型题目,学生需要首先明确题干的中心思想,将题干主旨与教材的知识点相结合,围绕题干主旨进行选择即可 ‎ 2. ‎2017年9月17日,名为“天猫精灵”的全球首款防骗智能机器人亮相国家网络安全周。为应对不断“升级”的诈骗手段,“天猫精灵”智能防骗机器人首次将诈骗拦截技术与人工智能结合在一起,不仅可以识别诈骗电话号码,还能给用户实时的防骗提醒。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天猫精灵”是具有独立意识的人工制造物 ②“天猫精灵”是人类智慧的物化,可以成为新的实践主体 ③“天猫精灵”的诞生体现了人类意识活动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④“天猫精灵”的智能防骗功能表明实践的发展延伸了人类的认识器官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D ‎【解析】①错误,意识是人特有的,“天猫精灵”并不具有独立意识; ②错误,实践的主体是人,“天猫精灵”并不会成为实践主体; ③正确,“天猫精灵”是人创造的,它的诞生体现了人类意识活动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④正确,“天猫精灵”的智能防骗功能表明实践的发展延伸了人类的认识器官; 故选:D。 本题考查:意识活动的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1.意识活动的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 ①意识活动的自觉选择性是指我们在认识客观事物时会自觉选择对我们有利的认识。 ②意识活动的主动创造性是指我们在认识客观事物时会主动创造出一些现实不能直接感觉到的认识,比如人们会追溯过去,推测未来,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2.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①人们在实践中不断遇到的新问题、产生的新要求,推动着人们去进行新的探索和研究。 ②实践的发展为人们提供日益完备的认识工具,这些工具延伸了人类的认识器官,促进了人类认识的发展。 ③实践锻炼和提高了人的认识能力。 本题以“天猫精灵”的全球首款防骗智能机器人为命题背景,考查意识活动的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知识点,让学生具有感性认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知识的能力,答题要把握材料主旨,找出与主旨一致的表述,还要运用排除法去除错误的选项。选项与材料主旨的一致性是单项选择题的根本原则。 ‎ 1. ‎30多年来,解放思想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如果以此为主题筹办“我国改革开放40年成就展”,你认为最切合主题的展览副标题是(  )‎ A. 思想引领实践,改革促进发展 B. 量变决定质变,变化推动发展 C. 主观决定客观,实践产生理论 D. 系统决定要素,部分影响整体 ‎【答案】A ‎【解析】A符合题意,解放思想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这说明思想引领实践,改革促进发展; B说法错误,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的,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量变达到一定程度才能引起质变,因此应该是量变引起质变,不能说量变决定质变;且变化有前进上升性质的,也有倒退下降性质的,变化不能决定发展; C说法错误,应该是客观决定主观; D不合题意,材料内容体现不出系统与要素、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故选:A。 本题考查:实践和认识辩证关系原理 (1)实践决定认识: 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③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④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和归宿。 (2)认识对实践有反作用: ‎ 正确的认识(真理或科学理论)对实践有巨大的指导作用。错误的认识,不科学的理论则会把实践引入歧途。 考查学生提取信息、调动所学知识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答题要把握材料主旨,找出与主旨一致的表述。选项与材料主旨的一致性是单项选择题的根本原则,并运用排除法去除不合题意的和本身说法错误的选项。 ‎ 1.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在“两山“思想指引下,安吉余村逐步关停矿石开采,进行生态修复,从“靠山吃山“变成“养山富山“,走出了一条“绿富美”的新路子,实现了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双赢。这一变化印证了(  ) ①立足于当地客观实际是开展创造性工作的前提 ②在实践中发现的真理性认识是检验成败的标准 ③求真务实的创业精神是小村成功巨变的出发点 ④真理性认识对实践的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B ‎【解析】①④符合题意,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在“两山“思想指引下,安吉余村逐步关停矿石开采,进行生态修复,从“靠山吃山“变成“养山富山“,走出了一条“绿富美”的新路子,实现了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双赢。这一变化印证了立足于当地客观实际是开展创造性工作的前提;真理性认识对实践的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②错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③错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是小村成功巨变的出发点; 故选:B。 本题考查:一切从实际出发;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 (1)一切从实际出发: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这就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使主观符合客观。 (2)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 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科学理论可以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 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材料的理解和把握,可综合运用排误法(即排除题肢本身说法错误的选项),即可得出答案,难度中等。 ‎ 2. ‎2018年3月14日,注定是这个世界不平凡的一天,伟大的科学巨人斯蒂芬•霍金去世了。但他提出的黑洞蒸发现象和无边界的霍金宇宙模型,使得在统一20世纪物理学的两大基础理论--爱因斯坦创立的相对论和普朗克创立的量子力学方面走出了重要一步。霍金的科学理论提出,表明(  ) ①认识具有无限性,真理总是在发展中不断地超越自身 ②人们对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认识到实践、再从实践到认识的多次反复 ③认识具有反复性,要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并推翻原有真理 ④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要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真理 A. ①④ B. ①②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A ‎【解析】①④符合题意,霍金提出的霍金宇宙模型,使得爱因斯坦创立的相对论和普朗克创立的量子力学方面走出了重要一步。这表明认识具有无限性,真理总是在发展中不断地超越自身;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要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真理; ②错误,人们对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③错误,“推翻原有真理”说法错误,经过实践反复检验的、已经确定的真理并没有被推翻,而是不断地向前发展。 故选:A。 本题考查:认识的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 (1‎ ‎)认识具有反复性: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总要受到主体和客体条件的限制,事物的本质的暴露和展现需要一个过程。这就决定了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2)认识具有无限性:认识的对象是无限变化着的物质世界,作为认识主体的人类是世代延续的,作为认识基础的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因此,人类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3)认识具有上升性: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一种波浪式前进或螺旋式的上升的过程。真理永远不会停止前进的步伐,它在发展中不断地超越自身。但是,那些经过实践反复检验的、已经确定的真理并没有被推翻,而是不断地向前发展。 本题以“霍金的科学理论提出”为话题设置相关情境,从认识论角度设置相关问题,考查考生对认识的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知识点的把握程度。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探究和论证事物的能力。选择时需做到认识论的理论与材料信息的主旨有机对接。 ‎ 1. ‎2018年中美之间的贸易战引发世界各国特别是外贸型国家的担忧,这是基于(  )‎ A. 联系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 B. 事物之间都是相互联系的 C. 人为事物的联系是有害的 D. 事物发展的过程具有曲折性 ‎【答案】A ‎【解析】A正确,2018年中美之间的贸易战引发世界各国特别是外贸型国家的担忧,这是基于联系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 B错误,联系具有普遍性,并不意味着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具有联系,事物之间的联系是有条件的; C错误,人类可以建立有利于人类发展的人为事物的联系; D不合题意,材料主旨与此项无关; 故选:A。 本题考查:联系的普遍性;联系的客观性 1.联系的普遍性 联系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整个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统一整体。这就要求我们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反对用孤立的观点看问题。 2.联系的客观性 联系是客观的,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自在事物的联系和人为事物的联系都是客观的。联系是客观的,并不意味着人对事物的联系无能为力,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该题考查学生提取信息、调动所学知识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在解题的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基于”这一信息,明确答题指向是“原因或意义”。注意题干的规定性,题肢的适应性是解答选择题的重要原则。 ‎ 2.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创新乡村治理体系,走乡村普治之路。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现代乡村社会治理体制,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上述论断包含的辩证法思想是(  ) ①系统具有有序性,乡村治理要坚持统筹考虑、优化组合 ②系统具有客观性,乡村治理要发挥创新思维改造世界的作用 ③系统具有整体性,乡村治理要注重整体、坚持综合的思维方式 ④系统内部结构具有优化趋向,整体功能必然大于部分功能之和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B ‎【解析】①③符合题意,材料中乡村治理体系包含的辩证法思想是系统具有有序性,乡村治理要坚持统筹考虑、优化组合,系统具有整体性,乡村治理要注重整体、坚持综合的思维方式; ‎ ‎②不合题意,“系统具有客观性”是唯物论范畴,而不是辩证法思想,故不选; ④错误,“整体功能必然大于部分功能之和”说法错误,过于绝对,只有当部分有序、和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时,整体功能才会大于部分功能之和。 故选:B。 本题考查:系统优化方法 ①系统是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诸要素构成的统一整体。系统的基本特征是整体性、有序性和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②这就要求我们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要求我们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 ③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从整体出发,把各个部分、各个要素联系起来考察,优化组合,形成关于这一事物的完整准确认识。 本题以“乡村治理体系”考查系统优化方法知识点,让学生具有感性认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知识的能力,答题要把握材料主旨,找出与主旨一致的表述,还要运用排除法去除不合题意或错误的选项。注意题干的“辩证法思想是”的规定性选项与材料主旨的一致性是单项选择题的根本原则。 ‎ 1. 心理学家提出“一万小时定律”大意是:做出杰出贡献的人才,除了他们的天赋外,还要做足够数量的“练习”。如莫扎特用了十年创作出惊世作品;曹雪芹历经十年写出 了鸿篇巨制《红楼梦》.“一万小时定律”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 A. 整体具有部分根本没有的功能 B. 量变达到一定程度会引起质变 C. 辩证否定的实质是否定一切 D. 注意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答案】B ‎【解析】A不合题意,材料无关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 B符合题意,“一万小时定律”强调要做足够数量的“练习”,如莫扎特用了十年创作出惊世作品;曹雪芹历经十年写出 了鸿篇巨制《红楼梦》,都说明量变达到一定程度才会引起质变,我们要注重量的积累; C说法错误,辩证否定既不是简单地肯定一切,也不是简单地否定一切,而是既肯定又否定,既克服又保留,它的实质是“扬弃”,而非“否定一切”; D不合题意,材料与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无关。 故选:B。 本题考查: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 (1)辩证关系原理: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的,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质变又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使事物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事物的发展就是这样由量变到质变,又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如此循环往复,不断前进。 (2)指导意义(方法论要求): ①我们做任何事情都要做好量的积累,为实现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又要果断地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和发展。 ②当不想事物发生某种质变时,就要将量变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坚持适度原则。 本题考查考生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考生在分析题肢的时候,要结合材料进行思考,排除题肢中和材料无关以及本身说法错误的,剩下的就是正确的选项了。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材料的理解和把握,本题难度适中。 ‎ 2. 人脸识别技术越来越用于娱乐。面部识别解锁功能成为平板电脑“卖点”、智能相册可通过识别人脸进行照片分类、“美颜”类APP自动识别人脸并为其“化妆”……从哲学上看人脸识别技术的应用主要是基于(  )‎ A. 矛盾具有普遍性 B. 矛盾具有特殊性 C. 矛盾具有统一性 D. 矛盾具有斗争性 ‎【答案】B ‎【解析】A不合题意,矛盾的普遍性是指时时有矛盾,事事有矛盾,但与人脸识别技术无关; B符合题意,每个人的脸都都有自己的特点,因此人脸识别技术的应用主要是基于矛盾的特殊性; C不合题意,矛盾的统一性强调的是矛盾双方相互依赖、相互贯通,材料内容没有涉及; D不合题意,矛盾具有斗争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分离的趋势,材料没有涉及。 故选:B。 本题考查:矛盾的特殊性 ①含义:是指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 ②表现: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矛盾;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过程和阶段上有不同的矛盾;同一事物中的不同矛盾、同一矛盾的两个不同方面也各有其特殊性。 ③方法论要求: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本题考查矛盾的特殊性,考查学生提取信息、调动所学知识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答题要把握材料主旨,找出与主旨一致的表述。选项与材料主旨的一致性是单项选择题的根本原则,并运用排除法去除与题目内容无关的选项。 ‎ 1. ‎“魔性解读诗歌”,即有底气、接地气的解读古诗,并用年轻人喜闻乐见的方式呈现出来,让优秀传统文化与新媒体技术实现了“现代相遇”,引发了年轻人的情感共鸣与心理共振。这告诉我们(  ) ①辩证否定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 ②文化创作要把握受众的特殊矛盾 ③创新能够推动人类思维方式的变革 ④创新能够推动人类文化的传播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C ‎【解析】①说法错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 ②符合题意,“有底气、接地气的解读古诗,并用年轻人喜闻乐见的方式呈现出来”表明文化创作要把握受众的特殊矛盾; ③不合题意,材料内容体现不出创新在推动人类思维方式变革方面的作用; ④符合题意,“让优秀传统文化与新媒体技术实现了‘现代相遇’”,表明创新能够推动人类文化的传播。 故选:C。 本题考查:文化创新的意义;文化创新的途径 1、文化创新的意义 ①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和活力的重要保证。 ②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文化源于社会实践,又引导、制约着社会实践的发展。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也是检验文化创新的根本标准。 ③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文化创新,是一个民族的文化永葆生命力和富有凝聚力的重要保证。 2、文化创新的途径 (1)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基本要求,也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2)继承传统,推陈出新。 (3)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4‎ ‎)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也是文化创新的主体,因此文化创新要着眼于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本题考查文化创新的意义、文化创新的途径,考查学生提取信息、调动所学知识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考生对材料中的观点能准确把握其主旨,并与所学知识相结合,需要考生有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同时要善于运用排除法去除说法错误的和与材料无关的选项。 ‎ 1. ‎2018年民生“红包不断”。5月1日起,28项进口抗癌药品实现零关税;5月16日,李克强亲自部署推进政务服务一网通办,让企业群众办事“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次”……这表明(  ) ①人民群众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 ②群众路线是我们的根本工作方法 ③维护人民利益是国家的最高价值追求 ④群众的美好愿望是一切工作出发点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C ‎【解析】①不合题意,材料未体现人民群众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 ②③符合题意,让企业群众办事“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次”,这表明维护人民利益是国家的最高价值追求,群众路线是我们的根本工作方法。 ④说法错误,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故选:C。 本题考查: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①群众观点的基本内容:相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 ②群众路线的基本内容: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本题考查学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考查生获取解读信息、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难度一般。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学生对教材基础知识的理解及运用。基础知识的掌握是学习好文科的基础。因此学生在平时学习的过程中要注意夯实基础。 ‎ 2. 人在学本事、长见识的过程中,舒适有时候反而会是一种障碍。舒适区像一个圆,你越不怕吃苦,向外开拓,这个圆的圆周就越大,人生的体验就越丰富、发展空间就越大。越畏手畏脚、不愿努力,这个圆就小得可怜。这蕴含的哲理是(  ) ①矛盾双方相互连接,相互贯通 ②正确的意识是我们行动的依据 ③人的发展完全取决于“个人奋斗” ④改造世界需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B ‎【解析】①④符合题意,舒适区像一个圆,你越不怕吃苦,向外开拓,这个圆的圆周就越大,人生的体验就越丰富、发展空间就越大。越畏手畏脚、不愿努力,这个圆就小得可怜。这表明矛盾双方相互连接,相互贯通,改造世界需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②错误,客观存在的实际是我们行动的依据; ③错误,人的发展完全不能完全取决于“个人奋斗”。 故选:B。 本题考查: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观;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 1、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观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原理 ①同一性是相对的,矛盾双方总是相反相成,矛盾双方相互依赖,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的存在为前提,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当中;矛盾双方相互贯通,即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②斗争性是绝对的; ③同一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为同一性所制约,二者共处于统一体当中,不可或缺。 ‎ ‎④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2、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 ①规律是客观的。但人在客观规律面前,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②这就要求我们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 考查学生提取信息、调动所学知识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答题要把握材料主旨,找出与主旨一致的表述。选项与材料主旨的一致性是单项选择题的根本原则,并运用排除法去除错误的选项。 ‎ 1. 青年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这就像穿衣服扣扣子一样,如果第一粒扣子扣错了,剩余的扣子都会扣错。从哲学上看,这里强调青年要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是因为(  )‎ A. 一切工作都应该从正确的价值观出发 B. 价值判断是在价值选择的基础上作出的 C. 价值观对人生实践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 D. 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前提 ‎【答案】C ‎【解析】A说法错误,一切工作都应该从实际出发; B说法错误,价格选择是在价值判断的基础上作出的; C符合题意,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具有导向作用,选择正确的价值观才能在改造世界的活动中取得成功。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所以要重视青年价值观的形成和确立; D不合题意,材料强调的是要重视价值观的作用,与利用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实现价值无关; 故选:C。 本题考查: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1)价值观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重大的反作用,对人们的行为具有重要的驱动、制约和导向作用。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对人生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 (2)我们要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考查学生提取信息、调动所学知识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注意:一方面要把握材料要阐明的主旨,并和所学知识对应起来,另一方面运用排除法去除不合题意和错误的选项。 ‎ 2. ‎2018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的廖俊波,甘为人民的樵夫,不忘初心,始终牵挂群众,惦记着群众的冷暖安危,用心用情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用自己的辛勤指数,换来群众的幸福指数,这体现了(  ) ①投身于实践就能够实现人生的价值 ②在劳动和奉献中能创造和实现人生价值 ③理想信念是实现人生价值的精神动力 ④思想的深度决定了价值观的深度和广度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C ‎【解析】①错误,投身于为人民服务的实践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必由之路,但投身于实践不是必然就能够实现人生的价值; ‎ ‎②③符合题意,廖俊波甘为人民的樵夫,不忘初心,始终牵挂群众,惦记着群众的冷暖安危,用心用情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用自己的辛勤指数,换来群众的幸福指数,这体现了理想信念是实现人生价值的精神动力,体现了在劳动和奉献中能创造和实现人生价值; ④说法错误,价值观作为社会意识的范畴,受社会存在的决定,而不是被思想决定。 故选:C。 本题考查:实现人生的价值 (1)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积极投身于为人民服务的实践,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必由之路,也是拥有幸福人生的根本途径。 (2)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 ①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是人们实现人生价值的前提。只有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才能在奉献社会中实现自己的价值。 ②个性发展与社会发展的统一:在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个人价值并不否认追求人的个性发展;个性不应表现为人的怪异和陋习,而应表现于对他人、对社会的独特的贡献方式。 (3)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 ①需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需要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精神。 ②需要努力发展自己的才能,全面提高个人素质。 ③需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需要正确价值观的指引。 该题考查实现人生的价值,考查学生提取信息、调动所学知识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在解题的过程中要特别注意“用自己的辛勤指数,换来群众的幸福指数”这一信息,注意题干的规定性,题肢的适应性是解答选择题的重要原则。 ‎ 二、论述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40.0分)‎ 1. 在中国革命军事博物馆的一个展柜中,并排陈列着两封催人泪下的遗书,一封是丈夫就义前写给妻子的诀别信,一封是母亲留给尚在襁褓中女儿的遗书,它们的主人是一对年轻的伉俪,即革命烈士陈觉与妻子赵云霄。陈觉在给妻子赵云霄的诀别信中写道:“谁无父母,谁无儿女,谁无情人!我们正是为了救助全中国人民的父母和妻儿,所以牺牲了自己的一切。我们虽然是死了,但我们的遗志自有未死的同志来完成。大丈夫不成功便成仁,死又何憾!” 赵云霄放下刚满月的孩子赴死的时候只有23岁。她在给孩子的信中写道:“我的宝宝(小启明),当我死的时候你还在牢中。你是不幸者,你是整个世界上的不幸者!更是无父母的可怜者!望你好好长大成人,且好好读书,才不辜负你父母的期望。”令人痛心的是,被祖父母从监狱接出后抚养的小启明,终因体弱多病在4岁时夭折。一个家庭就这样全部奉献给了革命事业。很多人是通过《信中国》栏目读到这两封家书的。中央电视台的《信中国》节目集中地展现了从1921年建党至今近百年来共产党员的书信,其内容充满了“发现、感动、震撼、振奋”的力量。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相关知识,说明我们今天阅读共产党员书信的意义。‎ ‎【答案】①共产党员书信是一种优秀文化,有其特有的感染力和感召力。阅读它,有助于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从而有利于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 ②阅读共产党员书信,有利于弘扬革命精神和爱国主义精神,从而有利于培育、继承、发展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不断增强我国综合国力、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等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或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能在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影响。)‎ ‎【解析】本题题目类型意义类主观题,答题范围文化生活,要求结合材料说明我们今天阅读共产党员书信的意义。题目强调中央电视台的《信中国》节目集中地展现了从1921‎ 年建党至今近百年来共产党员的书信,其内容充满了“发现、感动、震撼、振奋”的力量,涉及文化对人的影响,优秀文化能塑造人生,也涉及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特点,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共产党员书信体现中华民族精神的作用;也可回答文化的总的作用:是一种精神力量,能在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影响。。 本题属于意义类的主观试题,要求结合材料并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作答,知识限定不明确,因此这类试题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解答时需要学生具有丰富的知识储备和很强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学生吃透教材的基本观点和具有调动和运用知识以及分析和阐述观点的能力。审题关键是抓住材料中的有效信息和设问要求,解题的步骤是知识+意义。 ‎ 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实现民族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的伟大梦想。 公元前5世纪,雅典的急剧崛起震惊了陆地霸主斯巴达,双方进行了长达30年的战争;法国崛起后,掀起了挑战英国霸权地位的百年英法战争;德日崛起后,掀起了挑战英美霸权地位的战争。这些战争给有关国家和人民带来了巨大损失,西方有些媒体据此大肆宣扬:国强必霸、逢霸必战是一条规律。中国崛起后必然要挑战美国,而美国也必然会回应这种威胁,中美必将陷入“修昔底德陷阱”。妄图让世界形成“中美必有一战”的错误思维,以从中得利。针对这种论调,习近平在接受专访时说,强国只能追求霸权的主张不适用于中国,中国没有实施这种行动的基因;中美双方应树立新安全观,牢牢把握两国关系大方向,走出一条以共赢为目标的新型大国关系之路,避免陷入“修昔底德陷阱”。 运用“规律”的知识,对材料中“国强必霸、逢霸必战是一条铁律”的严谨性作简要评析。‎ ‎【答案】①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②崛起后的国家要挑战既有大国虽有一定的事实基础,但不同于规律。 ③中国没有追求霸权的原因,国强未必霸、逢霸未必战,把一些历史现象提升为普遍规律是不严谨的。‎ ‎【解析】本题要求学生运用“规律”的知识,对材料中“国强必霸、逢霸必战是一条铁律”的严谨性作简要评析,属于评析类型题。解答时首先明确规律就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然后结合材料加以分析。崛起后的国家要挑战既有大国虽有一定的事实基础,但不同于规律。中国没有追求霸权的原因,国强未必霸、逢霸未必战,把一些历史现象提升为普遍规律是不严谨的。 本题属于评析类的题目,这类试题主要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以及运用基础知识辨别是非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解题时考生应多角度、多层次地思考,克服思维的单一性和表面性。 ‎ 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十九大报告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在谈到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时,习近平主席作出很多重要指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解决好“三农”问题,根本在于深化改革,走中国特色现代化农业道路,要给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加快构建适应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发展要求的技术体系;发展是甩掉贫困帽子的总办法,贫困地区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把种什么、养什么、从哪里增收想明白,帮助乡亲们寻找脱贫致富的好路子;一定要看到,农业还是“四化同步”的短腿,农村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 结合材料,运用唯物辩证法的知识,说明如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答案】①抓住主要矛盾。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把“三农”工作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 ②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走中国特色现代化农业道路,必须因地制宜,寻找脱贫致富的好路子。 ‎ ‎③要坚持发展的观点。发展是甩掉贫困帽子的总办法;要给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构建适应农业发展要求的技术体系。 ④要树立全局观念,用局部的发展促进全局的发展。要用农业发展来弥补“四化同步”的短腿、全面小康社会的短板,用农业的强、美、富,促进中国的强、美、富。‎ ‎【解析】本题要求结合材料,运用唯物辩证法的知识,说明如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属于措施类试题,知识范围是唯物辩证法的知识,解答时从材料中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具体做法入手,对接唯物辩证法的知识进行分析,从中概括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措施。“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解决好'三农'问题,根本在于深化改革,走中国特色现代化农业道路”说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抓住主要矛盾,把“三农”工作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发展是甩掉贫困帽子的总办法,要给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加快构建适应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发展要求的技术体系”说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坚持发展的观点;“贫困地区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把种什么、养什么、从哪里增收想明白,帮助乡亲们寻找脱贫致富的好路子”说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农业还是'四化同步'的短腿,农村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说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坚持要树立全局观念,用局部的发展促进全局的发展。 本题属措施类的题型,要求结合材料并运用唯物辩证法的知识作答,本题知识限定明确,这类试题考查学生阅读材料、提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论证和探究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要留意材料中“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做法”的关键词语和句子,从材料中找答案,同时,答案呈现时遵循“书本知识+材料分析”或“材料+知识”的原则,并做到分层次书写。 ‎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0.0分)‎ 1. 如图(1、2) 中国人到欧美一些城市旅游,当地人会骄傲地说:“看,这里的建筑和200年前一样,几乎没有发生变化!” 外国人到中国一些历史名城旅游,当地人会骄傲地说:“看,这里都是新建筑,20 年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同样都是介绍当地建筑,同样都是发自内心的骄傲,但为什么骄傲的内容却有很大不同?请从哲学角度解释这一现象。‎ ‎【答案】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由于经济发展阶段不同,人们需求不同,对历史文化遗产认识不同,导致这一现象的发生。 ②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和主观差异性。随着时空的推移和条件的改变,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也就不同。‎ ‎【解析】‎ 同样都是介绍当地建筑,同样都是发自内心的骄傲,但为什么骄傲的内容却有很大不同?请从哲学角度解释这一现象。该题是一道原因类分析说明题,涉及的知识要素有: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社会历史性和主观差异性。运用这些知识结合材料中“骄傲的内容却有很大不同”的原因即可。 该题注重对学生概括能力和阅读材料提取信息的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比较鉴别的辩证思维的考查,有一定的难度。解答该题时要从主客观角度进行对比分析,再留意材料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等,从材料中找答案,理论观点与材料信息有机对接是解题的关键,答案呈现时遵循“书本知识+材料分析”或“材料+知识”的原则,并做到分层次书写。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