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01 发布 |
- 37.5 KB |
- 98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届高考二轮复习:专题11唯物辩证法课件(全国)(98张)
政 治 大二轮复习 专题十一 唯物辩证法 专题提升突破 1 考情透视 2 主干整合 3 核心突破 4 热点关注 5 复习练案 考 情 透 视 考点 考题分布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2017· 全国 Ⅰ 卷, 22 2017· 全国 Ⅲ 卷, 39(2) 2016· 全国 Ⅰ 卷, 23 2015· 全国 Ⅰ 卷, 23 2015· 全国 Ⅱ 卷, 22 2014· 全国 Ⅰ 卷, 21 2013· 全国 Ⅰ 卷, 23 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 2015· 全国 Ⅱ 卷, 21 考点 考题分布 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观 2017· 全国 Ⅰ 卷, 20 2016· 全国乙卷, 21,23 2016· 全国甲卷, 39(1) 2016· 全国丙卷, 20 2014· 全国 Ⅰ 卷, 20 2014· 全国 Ⅱ 卷, 22 2014· 全国 Ⅱ 卷, 23 2013· 全国 Ⅰ 卷, 19 2013· 全国 Ⅱ 卷, 39(1) 考点 考题分布 辩证的否定 观与创新意识 2017· 全国 Ⅰ 卷, 21 2017· 全国 Ⅱ 卷, 22 2017· 全国 Ⅱ 卷, 40(1)(3) 2016· 全国 Ⅱ 卷, 21 2012· 全国, 39(2) 考情分析 从命题内容上看,重视重点原理与方法论的考查,联系的普遍性、整体与部分的关系、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对立统一、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主次矛盾的辩证关系、矛盾的主次方面的辩证关系在高考中所占比重较大。 从考查形式上看,主要以主观题的形式考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有大量选择题。 在复习备考中要注意: (1) 结合 “ 一带一路 ” 建设、雄安新区的设立等考查联系、发展、矛盾的观点,结合我国的区域发展规划考查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2) 结合中国经济发展 “ 新常态 ” 、十九大精神等,考查发展的状态和趋势、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等考点。 (3) 通过对古诗词的理解考查量变和质变、对立统一等哲学观点。 (4) 结合 “ 互联网+ ” 战略、 “ 中国制造 2025 ”“ 创新驱动发展 ” 等,考查创新的哲学依据和作用。 主 干 整 合 体系构建 名师点拨 1. 常考点: 联系的特征 整体与部分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量变和质变 主次矛盾与矛盾的主次方面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革命批判精神与创新意识 2. 偶考点: 系统优化方法 发展及发展趋势 辩证否定观 创新的社会作用 核 心 突 破 1. (2017· 全国 Ⅰ 卷 ) 传统石油钻井产生了大量的废弃泥浆,占用土地,污染环境,某油气田采用 “ 泥浆不落地处理与循环利用技术 ” ,将废弃泥浆制成免烧砖等,既有效消除了钻井污染隐患,又节约了土地、水泥等资源。钻井废弃泥浆的资源化利用佐证了 ( ) 核心考点一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B ① 通过实践活动可以建立事物的新联系 ② 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能消除客观条件的制约 ③ 事物联系的多样性决定于人类实践活动的多样性 ④ 把握事物联系的多样性有利于价值的创造性实现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 解析 】 “ 某油气田采用 ‘ 泥浆不落地处理与循环利用技术 ’ ,将废弃泥浆制成免烧砖等,既有效消除了钻井污染隐患,又节约了土地、水泥等资源 ” ,体现了通过实践活动可以建立事物的新联系,也说明把握事物联系的多样性有利于价值的创造性实现 ( 即变废为宝 ) , ①④ 符合题意。人们无法摆脱客观条件的制约, ② 说法错误。事物的联系可以分为自在事物的联系和人为事物的联系,自在事物的联系在人类产生以前就存在了,所以事物联系的多样性并不决定于人类实践活动的多样性, ③ 错误。 2 . (2017· 全国 Ⅲ 卷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中国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倡导者。党的十八大报告正式提出 “ 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 ” 。 2017 年 1 月,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日内瓦总部发表题为 《 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 的主旨演讲,系统地阐述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 2017 年 2 月, “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 理念被写入联合国有关决议。 中国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先行者。在联合国维和行动中,中国派出维和人员最多,维和摊款出资位居前列。在应对气候变化上,中国率先批准 《 巴黎协定 》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增长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年均在 30% 以上,中国对全球减贫的贡献率超过 70% 。中国积极推进国际合作。 “ 一带一路 ” 倡议提出以来,已经有 100 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积极响应支持, 68 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同中国签署合作协议。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需要世界各国共商共建共享,运用整体与部分的知识并结合材料加以阐述。 【 答案 】 整体在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居于主导地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明确了人类发展方向,契合了世界各国对于发展的共同诉求。部分影响整体,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中国倡导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各国积极响应,共同参与,加强双边、多边合作,实现共赢共享。 【 解析 】 该设问的知识限定是 “ 整体与部分的知识 ” ,世界各国 “ 共商共建 ” ,体现了立足于整体,可从整体的地位的角度分析; “ 中国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先行者 ” 体现了部分的作用,可从部分功能及其变化影响整体功能的角度分析。 考场陷阱 1. (2017· 全国 Ⅰ 卷, 22 ③ ) 事物联系的多样性决定于人类实践活动的多样性。 【 纠正 】 人类实践活动的多样性决定于事物联系的多样性。 2 . (2015· 课标 Ⅰ 卷, 23 ② ) 事物的不同特性是由人的不同需要确定的。 【 纠正 】 事物的不同特性是客观存在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3 . (2017· 江苏卷, 27A) 人为事物联系是主观的。 【 纠正 】 人为事物联系也是客观的。 4 . (2015· 浙江卷, 29 ② ) 任何事物之间都是相互联系的。 【 纠正 】 联系是普遍的,但也是有条件的。任何事物都处于联系之中,但并非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有联系。 1. 联系的特点 联系特点 原理内容 方法论要求 联系的普遍性 联系具有普遍性,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 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联系的客观性 联系是客观的,是事物本身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① 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 ② 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联系的多样性 事物的联系是多种多样的 要善于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2. 整体与部分的辩证统一 (1) 强调整体的地位与作用 原理 整体居于主导地位,整体统率着部分,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其变化会影响部分 方法论 要求我们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从而达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理想效果 (2) 强调部分的地位与作用 原理 整体是由部分构成的,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 方法论 要求我们重视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3) 坚持整体与部分的辩证统一,既要立足整体,统筹全局,又要重视部分的作用。 3 . 系统优化的方法 原理内容 方法论要求 系统是由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诸要素构成的统一整体。系统的基本特征是整体性、有序性和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注意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 命题猜想 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是近几年的高频考点。题型以主观题为主, 2018 年高考可能以漫画的形式或者结合我国的区域发展战略、经济结构的调整等热点问题进行考查。 林业学家研究发现,保留一定量的良性杂草,可以降低雨季对土壤的冲刷,从而减少水土流失;在强光照的盛夏,可避免土壤中水分的过度蒸发,保持土壤适度的润湿;适度的杂草,有利于害虫天敌的生长。但对于多年生、深根系的杂草就一定要采取适当的方法进行防除。这表明 ( ) 联系的基本特征 ( 预测题型 选择题 ) B ① 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要求我们全面地看待 ② 人只有尊重和顺从规律,才能科学地利用规律 ③ 事物之间的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无条件的 ④ 联系具有多样性,要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 解析 】 ② 选项中 “ 顺从规律 ” 的表述错误。 ③ 选项表述错误,事物之间的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有条件的。根据题意,林业学家研究发现保留一定量的良性杂草是有一定益处的,这充分表明了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同时也说明了联系具有多样性,要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故 ①④ 选项正确入选。 智能手机 “ 核 ” 战再次升级,由 “ 四核之争 ” 升级至 “ 八核大战 ” 。有专家指出,八核手机是拼硬件规格孕育的 “ 怪胎 ” 。如果硬件之间不协调、软件优化不到位,单纯提高 CPU 核心数不但不能提高手机性能,还会带来发热量过大、电池持续时间短等问题。这说明 ( ) ① 搞好部分就能带动整体的发展 ② 整体的功能不是部分的简单相加 ③ 要用系统优化的方法处理问题 ④ 科学思维方法决定事物的发展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③④ D . ①④ 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 ( 预测题型 选择题 ) B 【 解析 】 题中材料 “ 如果硬件之间不协调、软件优化不到位,单纯提高 CPU 核心数不但不能提高手机性能,还会带来发热量过大、电池持续时间短等问题 ” ,说明脱离了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和优化趋向,单纯追求某一硬件的升级,不但不会提高整体的性能,反而会影响系统功能的发挥。由此可见, ②③ 符合题意,可以入选; ① 中的表述过于绝对,故不能入选;科学思维方法属于主观的范畴,不能起决定作用,故 ④ 表述错误,不能入选。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近年来,以电子报刊、数字化传媒、微博、微信等为代表的新媒体,开始逐渐发展为当前信息传播的主体,拓宽了民众的认知视野,激发了民众关注社会发展的责任意识,成为影响国民向心力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互联网在我国的迅猛发展,使得自由、开放、分享等网络文化深入人心,参与各类热点话题的讨论、传播,也成为了我国民众精神文化生活的一大常态。 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 预测题型 选择题或非选择题 ) 对于正处在社会转型期的我国来说,民众对于外来文化的甄别、筛选能力尚有待提高,很容易在所谓 “ 普世价值观 ” 的影响下对本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和国家的发展产生质疑和否定的态度,盲目崇尚外来文化,以致形成厚此薄彼的错误观念;一些机构将挖掘新媒体的商业潜力和获取经济效益作为优先考虑项,而没有充分认识到新媒体在推动精神文明建设、提升国民向心力等方面的价值 …… 因此借助新媒体,引导民众通过对大量时政信息的收集和对比,客观评价我国的发展现状,理性看待中外文明的优缺点,并且把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推动新媒体社会化的关键,培养民众的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深化对自身文化的理解与认同。 结合材料,运用联系观的知识,分析新媒体在深化对自身文化的理解和认同中所起的作用。 【 答案 】 ① 联系具有普遍性,我们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借助新媒体可以促进文化的传播和发展。 ② 联系具有客观性,我们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互联网的发展遵循了文化发展的客观规律,通过互联网的作用,建立了文化发展的新条件,推动了文化的理解与发展。 ③ 联系具有多样性,我们要把握事物发展的条件。互联网的发展为加深对文化的理解提供了便利条件,抓住这个机会,促进文化理解的深入与发展。 【 解析 】 解答此题要抓住设问的方向是联系观,可以从新媒体与文化传播等的关系论述联系的普遍性;从新媒体和文化发展的规律论述联系的客观性;从把握互联网发展这个机遇论述联系的多样性;最后结合相关知识点和材料作答即可。 有关 “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 的命题 (1) 体现了联系观的哪些知识? 答题要素: 联系普遍性+联系客观性+联系多样性+整体与部分+系统优化方法 ① 联系具有普遍性 ( 要求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结合材料 ) 。 ② 联系具有客观性 ( 联系是事物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要求我们不割裂联系、不臆造联系,可以建立新的联系,结合材料 ) 。 ③ 联系具有多样性 ( 联系是多种多样的,要求我们做到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结合材料 ) 。 〔 答题模板 18〕 ④ 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 二者是辩证统一的、整体的地位作用,要求我们树立全局观念;关键部分的重要性,要求我们重视局部 ) 。 ⑤ 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 ( 特征、要求,结合材料 ) 。 (2) 运用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分析 ×× 和 ×× 的关系。 答题要素: 总的关系+具体关系+方法论+结合材料 ① 总的关系 ( 辩证统一 ) 。 ② 具体关系 ( 区别:含义不同,地位不同;联系 ) 。 ③ 方法论 ( 树立全局观念,重视局部的发展 ) 。 ④ 结合材料。 (2015· 全国 Ⅱ 卷 ) 2014 年 12 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分析了我国经济九个方面的趋势性变化,提出我国经济正在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复杂、结构更合理的阶段演化,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从辩证法的观点看, “ 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 ” 意味着 ( ) ① 我国经济发展方式正在发生质的变化 ② 我国经济发展呈现出新的阶段性特征 ③ 制约我国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的矛盾和问题已经解决 ④ 推动我国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的新的体制机制已经形成 核心考点二 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 A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 解析 】 “ 我国经济正在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复杂、结构更合理的阶段演化 ” 说明我国经济发展方式正在发生质的变化,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①② 符合题意。制约我国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的矛盾和问题依然存在,推动我国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的新的体制机制正在形成, ③④ 说法错误。 考场陷阱 1. (2015· 浙江卷, 30 ② ) 发展的实质是新出现的事物战胜旧事物。 【 纠正 】 新出现的事物不一定是新事物,判定新旧事物不能以出现的早晚作标准。 2 . (2015· 江苏卷, 33 ③ ) 新事物的力量总是强大的。 【 纠正 】 新事物一开始力量往往弱于旧事物。 3 . (2015· 海南卷, 20D) 任何事物的量变引起的质变都是前进上升运动。 【 纠正 】 质变有上升的、前进的,也有下降的、倒退的。 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观 原理内容 方法论 发展的普遍性 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于永恒的运动、变化和发展之中,发展具有普遍性 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反对静止地看问题 发展的实质 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坚持与时俱进,培养创新精神,促进新事物的成长 发展的趋势 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既要看到前途是光明的,对未来充满信心,又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不断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各种困难 原理内容 方法论 发展的状态 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事物的发展就是由量变到质变,又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如此循环往复,不断前进 重视量的积累,为实现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果断地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坚持适度原则 命题猜想 从近几年高考看出,发展的实质、状态、趋势是高频考点。从考查形式上看,既有选择题,也有非选择题。 2018 年高考可能会以社会热点事件为背景或以漫画、古诗词等形式,考查发展的相关知识。 “ 我们既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又要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 ” 关于 “ 两个一百年 ” 奋斗目标,习总书记在报告中指出,我们要坚忍不拔、锲而不舍,奋力谱写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的壮丽篇章。材料蕴含的哲理是 ( ) A .透过现象,认识本质 B .抓住时机,促成飞跃 C .着眼整体,系统优化 D .创造条件,改变规律 事物发展的状态趋势 ( 预测题型 选择题 ) B 【 解析 】 “ 我们既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又能要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 ” 这体现了量变与质变的关系,说明要抓住时机,促成飞跃, B 适合题意。 1. (2017· 全国 Ⅰ 卷 ) 2015 年 12 月联合国巴黎气候变化大会通过 《 巴黎协定 》 要求,各国以 “ 自主贡献 ” 的方式参与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行动,发达国家继续带头减排,并对发展中国家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提供资金、技术和能力建设的支持。协定坚持了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共同但有区分的责任原则,这一原则体现的唯物辩证法道理是 ( ) ① 矛盾的主要方面规定了事物的性质 ② 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中起决定作用 ③ 任何事物都是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别的统一 ④ 只有把握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联结,才能认识事物的本质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核心考点三 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观 D 【 解析 】 “ 协定坚持了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 ” ,体现了任何事物都是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别的统一,只有把握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联结,才能认识 《 巴黎协定 》 这一事物的本质, ③④ 符合题意, ①② 与题意不符。 2 . (2016· 全国 Ⅰ 卷 ) 毛泽东在 《 党委会的工作方法 》 中指出: “ 一个人的工作,究竟是三分成绩七分错误,还是七分成绩三分错误,必须有个根本的估计。如果是七分成绩,那么就应该对他的工作基本上加以肯定。把成绩为主说成错误为主,那就完全错了。 ” 从唯物辩证法看,这里强调的是 ( ) ① 事物的性质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 ② 无视矛盾的次要方面就不能正确认识矛盾 ③ 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既相互依赖又相互转化 ④ 在认识矛盾时须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 A . ①③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②④ B 【 解析 】 每一矛盾中的两个方面的力量都是不平衡的,处于支配地位,起着主导作用的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处于被支配地位的是矛盾的次要方面。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在认识某一矛盾时要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要抓主流。材料中指出要是七分成绩就应对其工作加以肯定,不应把成绩为主说成错误为主体现了上述观点,故 ①④ 正确。材料强调三分成绩七分错误还是七分成绩三分错误要有一个根本的估计即要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面,而非强调矛盾的次要方面以及主次方面的转化问题,故 ②③ 错误。 3 . (2016· 全国 Ⅲ 卷 ) 在谈到中国选择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时,习近平指出, “ 履不必同,期于适足;治不必同,期于利民。 ” 世界上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发展道路。只有能够持续造福人民的发展道路,才是最有生命力的。这一论断的哲学依据是 ( ) ① 矛盾的特殊性规定了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特殊本质 ② 基于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发展道路才能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 ③ 认识矛盾的特殊性就能把握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 ④ 人民群众的意愿是衡量社会发展道路正确与否的根本标准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A 【 解析 】 “ 履不必同,期于适足;治不必同,期于利民 ” 强调矛盾具有特殊性,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② 符合题意; “ 只有能够持续造福人民的发展道路,才是最有生命力的 ” 强调只有站在最广大人民立场上看问题的价值观才是正确的,符合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发展道路才能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 ② 符合题意;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是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 ③ 观点错误;意愿是意识范畴,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是衡量社会发展道路正确与否的根本标准, ④ 观点错误。 考场陷阱 1. (2016· 课标 Ⅲ 卷, 20 ③ ) 认识矛盾的特殊性就能把握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 【 纠正 】 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是把握矛盾问题的精髓。 2 . (2014· 新课标 Ⅱ 卷, 22 ③ ) 矛盾的个性表现共性并优于共性。 【 纠正 】 个性表现共性,但说其优于共性是错误的。 3 . (2014· 新课标 Ⅱ 卷, 23 ①③ ) ① 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既是客观的又是主观的 ③ 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源于人对自然的认识。 【 纠正 】 矛盾是客观事物本身所固有的、客观的、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是客观的,并不是主观的,人对自然的认识属于意识范畴。 4 . (2016· 江苏卷, 30 ④ ) 矛盾的特殊性寓于普遍性之中。 【 纠正 】 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 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观 原理内容 方法论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全面地看问题 矛盾的普遍性 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矛盾贯穿于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 承认矛盾,分析矛盾,揭露矛盾,寻找正确方法解决矛盾 矛盾的特殊性 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原理内容 方法论 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 ① 相互联结。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特殊性包含着普遍性。 ② 相互转化。二者在不同场合下可以相互转化 要坚持从个性到共性,再从共性到个性的认知顺序。坚持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主次矛盾 主要矛盾决定事物发展的进程。二者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看问题、办事情既要全面,又要善于抓住重点和主流。反对形而上学的一点论和均衡论 矛盾主次方面的关系 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二者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核心发散: 矛盾观点在实践中的应用 (1) “ 既 …… 又 …… 、虽然 …… 但是 …… 、双赢、双刃剑、成就、困难、机遇、挑战、相反相成 ” 此类语言哲理是:矛盾是对立统一,要一分为二地看问题,坚持两分法、两点论。 (2) “ 根据 …… 特点,根据 …… 具体情况,制定 …… 相应的 …… 、优势、特色、特征 ” ,此类关键词的哲理是:矛盾具有特殊性,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3)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试点、推广、抓好典型、一般号召和个别指导 ” ,此类语言哲理是: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统一。 (4) “ 第一 ( 要务 ) 、重点、关键、首要 ( 问题 ) 、中心、重心、重中之重、突破口、根本途径、主题、核心 ” ,此类语言哲理是: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起决定作用,办事情要抓重点和关键。 (5) “ 主流、主体、方向、大局、认清形势、大于、强于、总体上、总的 ” 此类语言哲理是:矛盾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看问题要分清主流和支流; “ 性质、利大于弊、本质 ” 此类语言哲理是: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 命题猜想 高考主要考查对矛盾的含义、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矛盾分析法的理解和运用。题型上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兼有。 2018 年高考注意结合人与自然的关系、效率与公平的维护、网络发展对青少年的影响等理解矛盾的含义;结合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我国各种政策改革等重大问题理解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注意区分主次矛盾和矛盾的主次方面,会运用矛盾分析法分析和解决问题。 习近平主席引用典故最多的古代名人是宋代文学家、政治家苏轼。他曾多次表示他很喜欢苏轼的名言 “ 天下之患,最不可为者,名为治平无事,而其实有不测之忧。坐观其变而不为之所,则恐至于不可救。 ” 下列诗句与苏轼的名言所蕴含哲理一致的是 ( ) ① 水至淸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 ② 却是平流无险处,时时闻说有沉沦 ③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④ 道者器之道,无其器则无其道 A . ①② B . ③④ C . ②③ D . ①④ 矛盾的同一性与斗争性 ( 预测题型 选择题 ) A 【 解析 】 “ 太平与祸患 ” 是对立统一的,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要坚持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 ①② 体现对立统一的观点; ③④ 体现了物质是客观存在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属于唯物论观点,排除。故本题答案选 A 。 我国提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目标, 2020 年,目前尚处于贫困线以下的 7000 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为此,要通过扶持生产和就业发展一批、通过异地搬迁安置一批、通过生态保护脱贫一批、通过低保政策兜底一批 …… 中国式的脱贫体现了 ( ) ① 只有承认矛盾的客观性才能正确认识矛盾和解决矛盾 ② 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是共性与个性、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③ 要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 ④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才能正确认识事物和解决具体问题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矛盾的普通性与特殊性 ( 预测题型 选择题或非选择题 ) D 【 解析 】 题干反映如何解决矛盾,不体现是否承认矛盾, ① 不符合题意;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不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② 说法错误;按照我国脱贫的总体要求,具体分析贫困的不同原因,采取不同的措施,体现了在矛盾普遍性原理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 ③ 正确;针对贫困的不同情况,提出不同的解决措施,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才能正确认识事物和解决问题, ④ 正确。故本题答案选 D 。 当今中国正处于大转型时期,财富的持续增长、社会的不断变动,激发出空前活跃的思想,维权意识日益增强,利益诉求更趋多元。此时,只有共同的社会认知、道德理念、行为规则,才能保证思想的交锋、价值的角力、利益的博弈不至于沦为撕裂社会秩序的负资产,而成为推进社会前行的正能量。从哲学角度看,寻找我们社会的正能量就是 ( ) A .要抓主要矛盾 B .要统筹兼顾 C .要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面 D .不要忽视次要矛盾的解决 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 ( 预测题型 选择题 ) C 【 解析 】 能量的正负之分属于矛盾的主次方面的关系,而不属于主次矛盾的关系,故选 C ,不选 A 、 D 。材料强调的是抓主流,而不是强调全面地看问题, B 不选。 有关“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的命题 (1) 用对立统一的观点分析 ×× 和 ×× 的关系。 答题要素: 原理内容+具体关系+如何做 ①原理内容 ( 对立统一;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 。 ②具体关系 ( 具体表述二者的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相互影响 ) 。 ③如何做 ( 两者并重,既要 …… 又要 …… ) 。 〔 答题模板 19〕 (2) 材料是如何体现矛盾分析法的? 答题要素: 一分为二+承认分析解决矛盾+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矛盾普通性与特殊性相结合+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 ① 矛盾即对立统一,要求我们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 ② 矛盾具有普遍性,要求敢于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找出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 ③ 矛盾具有特殊性,要求我们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④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要坚持共性与个性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⑤ 主次矛盾与矛盾的主次方面要求我们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1. (2017· 全国 Ⅰ 卷 ) 某科技创业园区创建了集创业者、专家等多种资源于一体的创新平台 —— “ 零工社区 ” 。各类专家以 “ 打零工 ” 的方式回答、解决创业者提出的问题,创业者通过与专家交流,获得信息资源,把创新思路转化为产品,提高了创业成功率。 “ 零工社区 ” 推动创新创业发展得益于 ( ) ① 专家及时回应和解答创业实践中的新问题 ② 创业者用直接经验检验专家的间接经验 ③ 专家及时把创业者的实践经验上升为系统的理论 ④ 创业者善于把创新认识转化为创业实践成果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核心考点四 辩证否定观与创新意识 B 【 解析 】 “ 各类专家以 ‘ 打零工 ’ 的方式回答、解决创业者提出的问题 ” ,体现了专家及时回应和解答创业实践中的新问题, ① 符合题意。 “ 把创新思路转化为产品,提高了创业成功率 ” ,即创业者把创新认识转化为创业实践成果, ④ 符合题意。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② 说法错误。 ③ 在材料中体现不出。 2 . (2017· 全国 Ⅱ 卷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有这样一群人,他们胸怀科技报国的梦想,奋战在科技创新的最前沿,取得了世界一流成果,被称为创新中国的科技领航者。潘建伟率领科研团队在十多年的时间内使我国在量子通信领域从跟随者变成世界的领跑者;王晓东对乙肝病毒的新发现,为未来相关药物研发打开新大门;赖远明带领科研团队成功破解青藏铁路修建中冻土如何 “ 保冷 ” 这一被称为 “ 无法攻克的世界性难题 ” ;鲁先平历经 14 年创新创业成功研制中国首个用于治疗淋巴癌的原创化学药 “ 西达本胺 ” ,在这一领域实现与国际先进水平并跑和部分领跑 …… 他们的创新实践是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生动诠释。鲁先平将原创新药的研发形容为 “ 走钢丝 ” 。潘建伟说: “ 科学研究一定不能惧怕失败 ” 。王晓东将 “ 不只是填补国内空白,而是获取人类知识的创新 ” 作为自己的事业追求。做事挑剔,追求完美的赖远明用 “ 要想成功,就必须坚持 ” 概括他的创新经验。 (1) 运用 “ 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与创新意识 ” 的知识并结合材料,分析科技领航者实现科技创新的主体原因。 (2) 班级举行主题班会探究批判性思维与创新精神的关系,请围绕主题提出两个观点。 【 答案 】 (1) 辩证法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理解中同时包含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理解。按其本质来说,辩证法是批判的、革命的和创新的。坚持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追踪世界科技前沿、奋力创新的勇气;坚持不懈、攻坚克难的毅力;追求卓越和完美精神。 (2) 批判性思维是创新精神的前提和重要组成部分;创新精神要求在批判旧事物、旧观念的同时,寻找新思路、确立新观念、开拓新境界。 【 解析 】 第 (1) 问,首先要明确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和创新意识的知识内涵;其次明确科技领航者实现创新的 “ 主体 ” 原因实际上是指实现创新的主观因素;最后根据材料中科技工作者的事迹和言论,从中找出与革命批判精神有关的、能够实现创新的个人品质方面的因素。第 (2) 问看似是探究题,其实就是考查教材中革命批判精神和创新意识的关系与要求,只要把教材中相应的观点回答出来即可。 考场陷阱 1. (2017· 全国 Ⅱ 卷, 22 ④ ) 发展理念变革意味着消除以往发展理念的影响。 【 纠正 】 以往的发展理念也有借鉴意义,是在当时的客观条件下做出的正确选择,故消除以往发展理念的影响说法错误。 2 . (2016· 新课标 Ⅱ 卷, 21 ③④ ) ③ 科技创新以思想观念的创新为先导。 ④ 科技创新总是通过吸收、改造传统技术而实现。 【 纠正 】 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科技创新的先导。科技创新并非总是通过吸收、改造传统技术而实现。 3 . (2015· 四川卷, 9 ② ) 体现了创造性思维能检验和发展真理。 【 纠正 】 创造性思维并不能检验和发展真理,只有实践才能检验和发展真理。 4 . (2014· 安徽卷, 9 ① ) 辩证否定是事物之间的相互否定。 【 纠正 】 辩证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即自己否定自己,自己发展自己。 1. 辩证否定观 原理内容 方法论 辩证否定观 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辩证的否定是联系和发展的环节;辩证否定的实质是 “ 扬弃 ” 树立创新意识 原理内容 方法论 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 辩证法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理解中同时包含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的理解,即对现存事物必然灭亡的理解;辩证法对每一种既成的形式都是从不断的运动中,因而也是从它的暂时性方面去理解;辩证法不崇拜任何东西,按其本质来说,它是批判的革命的和创新的 ① 关注变化发展着的实际,敢于突破与实际不相符合的成规陈说,敢于破除落后的思想观念。 ( 抛弃旧的 ) ② 注重研究新情况,善于提出新问题,敢于寻找新思路,确立新观念,开拓新境界。 ( 关注新的 ) 2. 创新有哪些要求 (1) 一实:密切关注变化发展着的实际。 (2) 二破:敢于突破与实际不相符合的成规陈说,敢于破除落后的思想观念。 (3) 五新:注重研究新情况,善于提出新问题,敢于寻找新思路,确立新观念,开拓新境界。 核心发散: 创新的理论依据 (1) 唯物论:创新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表现。树立创新精神既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 (2) 辩证法: ① 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方法论:要求我们坚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要坚持与时俱进,培养创新精神,促进新事物的成长。 ② 辩证的否定观要求我们树立创新意识。 ③ 辩证法的本质是革命的批判的创新的,要求敢于突破与实际不相符合的成规陈说,敢于破除落后的思想观念;注重研究新情况,开拓新境界。 (3) 认识论: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要求我们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命题猜想 高考一般考查学生对辩证否定观、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的内容和方法论、创新的依据和作用的理解和运用,题型上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兼有。试题材料以科技创新、体制创新、文化创新为主。 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创新的关键是掌握核心技术。简单把生于淮南的橘移至淮北,或一味山寨模仿,看似面貌一新,其实并没有提升创造力。 “ 跟跑 ” 只是暂时的,练好内功,抓好用户需求,哪怕起步较晚,也有可能实现弯道超车。材料表明 ( ) ① 要坚持辩证的否定观才能攀登世界科技高峰 ② 辩证否定是急功近利,导致事物之间的否定 ③ 创新要善于抓住重点,解决好主要矛盾 ④ 技术创新总是通过山寨模仿、改造传统技术而实现 A . ①③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②④ 辩证的否定观 ( 预测题型 选择题 ) A 【 解析 】 ② 说法错误,辩证否定是自己否定自己,不是急功近利,也不是事物之间的否定; ④ “ 总是通过 ” 观点太绝对化,应排除;一味山寨模仿,看似面貌一新,其实并没有提升创造力,故应树立革命批判精神和创新意识,坚持辩证的否定观, ① 符合题意;创新的关键是掌握核心技术体现了 ③ 。故选 A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习近平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国作家协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强调,文运同国运相牵,文脉同国脉相连。 树立创新意识 ( 预测题型 选择题或非选择题 ) 希望大家勇于创新创造,用精湛的艺术推动文化创新发展。优秀作品反映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文化创新创造的能力和水平。广大文艺工作者要把创作生产优秀作品作为中心环节,不断推进文艺创新、提高文艺创作质量,努力为人民创造文化杰作、为人类贡献不朽作品。中国人民不仅将为人类贡献新的发展模式、发展道路,而且将把自己在文化创新创造中取得的成果奉献给世界。要把创新精神贯穿文艺创作全过程,大胆探索,锐意进取,让作品更加精彩纷呈、引人入胜。 结合材料,运用唯物辩证法树立创新意识的观点,分析广大文艺工作者为什么要不断推进文艺创新。 【 答案 】 ① 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否定观原理以及唯物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都要求我们树立创新意识,不断进行创新。广大文艺工作者勇于创新创造,用精湛的艺术推动文化创新发展。 ②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广大文艺工作者把创作生产优秀作品作为中心环节,不断推进文艺创新、提高文艺创作质量。 ③ 辩证否定观,是事物的自身否定,是联系与发展的环节,其实质是扬弃。创新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变革,推动人类思维和文化的发展。广大文艺工作者把在文化创新创造中取得的成果奉献给世界。 【 解析 】 本题以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国作家协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为背景材料,综合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本题解题关键在于把握设问中 “ 为什么要不断推进文艺创新 ” ,然后考生再调动运用唯物辩证法树立创新意识中的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辩证否定观原理以及唯物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等相关的知识进行分析即可。 有关“唯物辩证法”的命题 (1) 如何体现唯物辩证法? 答题要素: 原理+方法论+结合材料 ①联系观 ( 相关原理、相应方法论、关键词句、进行结合 ) 。 ②发展观 ( 相关原理、相应方法论、关键词句、进行结合 ) 。 ③矛盾观 ( 相关原理、相应方法论、关键词句、进行结合 ) 。 ④创新意识 ( 相关原理、相应方法论、关键词句、进行结合 ) 。 〔 答题模板 20〕 (2) 某做法给我们的唯物辩证法启示。 答题要素: 概括做法+原理及方法论+如何做 ① 联系观角度 ( 某做法、符合的原理及方法论、如何做 ) 。 ② 发展观角度 ( 某做法、符合的原理及方法论、如何做 ) 。 ③ 矛盾观角度 ( 某做法、符合的原理及方法论、如何做 ) 。 ④ 创新意识角度 ( 某做法、符合的原理及方法论、如何做 ) 。 热 点 关 注 由专利大国迈向创新强国 〔 时政连线 〕 知识产权保护能力与水平过低,使不少企业不愿将专利转化为实际生产力。一些企业花费大量人财物进行专利研发,千方百计提高自身核心竞争力时,另一些企业只需付出较低成本,依靠仿造假冒他人产品就能很好生存,让专注于专利研发转化的企业情何以堪。即使仿造假冒企业在侵权之诉中败下阵来,其承担的违法成本也可能不具备足够的威慑力,从而导致一些企业宁愿让研发的专利停留在概念里。 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举措。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科学分析我国基本国 情,全面判断我国战略需求,把推进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我们要进一步营造鼓励创新的环境,努力造就世界一流科学家和科技领军人才,形成强大的自主创新能力,实现到 2020 年进入创新型国家的行列。 中国在由 “ 专利大国 ” 向 “ 专利强国 ” 进军的过程中,必须将提升专利质量放到优先的地位。首先,进一步加大政府的引导作用,加大科技进步法规政策的执行力度,认真抓好科技创新政策措施的贯彻落实。其次,大力发展科技金融,为企业科技创新提供天使投资、信贷贴息、贷款担保和风险补偿,让真正好的科研成果有其施展身手的机会。最后,尽快建立跨区域的知识产权交易平台,使中小企业能够通过市场化运作获得它们所需的创新成果或知识产权。 〔 术语提炼 〕 1. 把推进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 2 .营造鼓励创新的环境,努力造就世界一流科学家和科技领军人才,形成强大的自主创新能力 3 .加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要进一步加大侵权赔偿 力度,健全执法机制,提高对专利权人合法权益的保护力度。 4 .发展国际间的科技交流与合作。吸收和借鉴世界先进的科技成果和先进的专利的管理经验 〔 新题预测 〕 1. 专利申请量让我们拥有了 “ 专利大国 ” 的美誉,表明科技创新具有较大的潜力。但科技创新潜力并不代表科技创新能力。因为大量专利没有真正投入使用,这也是当下我国产品供给整体质量不高、创新程度不足的根源。这启示我们进行科技创新 ( ) ① 彻底否定原先的旧科技 ② 坚持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 ③ 支持新出现的事物,因为新事物有远大发展前途 ④ 树立创新意识,敢于寻找新思路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解析 】 “ 彻底否定 ” 是形而上学的否定观,故排除 ① ,新事物不等于新出现的事物,故 ③ 说法错误, ②④ 说法正确且符合题意。 C 2 . 一个国家或者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产品供给能力,中国正在进行的供给侧结构改革,恰恰就是要想办法进一步增强中国企业产品的核心技术能力,并且全面提升其品牌信誉度。因此,进一步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助力供给侧改革也就成为摆在当下的一项重要任务。这说明 ( ) ① 事物之间都是有联系的 ② 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联系建立新联系 ③ 人为事物的联系是主观的 ④ 事物之间相互联系构成了事物变化发展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②④ D 【 解析 】 联系是普遍的,但也是有条件的,事物之间不一定存在联系,故 ① 说法错误;联系是客观的,故 ③ 说法错误, ②④ 说法正确且符合题意。 3 . 中国在由 “ 专利大国 ” 向 “ 专利强国 ” 进军的过程中,必须将提升专利质量放到优先的地位。首先,进一步加大政府的引导作用,加大科技进步法规政策的执行力度,认真抓好科技创新政策措施的贯彻落实。其次,大力发展科技金融,为企业科技创新提供天使投资、信贷贴息、贷款担保和风险补偿,让真正好的科研成果有其施展身手的机会。最后,尽快建立跨区域的知识产权交易平台,使中小企业能够通过市场化运作获得它们所需的创新成果或知识产权。 联系材料,运用发展的观点分析我国从专利大国迈向创新强国应走怎样的道路。 【 答案 】 ① 世界是永恒发展的,要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随着我国知识产权制度的不断完善以及知识产权知识的普及,社会公众对知识产权的认知程度在整体上有了较大的提高,对知识产权制度促进经济社会发展重要性的理解也在逐步深化。 ② 辩证否定是事物联系和发展的环节,实质是 “ 扬弃 ” ,要求坚持创新。要培育和发展 “ 崇尚发明创新,尊重知识产权 ” 的理念,继承和弘扬中华几千年形成的优秀传统文化之精华,汲取并融合世界现代文明的成果。同时,要吐故纳新,革除不利于知识产权文化建设的糟粕。 ③ 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要注重量的积累。在我们这样一个有着厚重的、博大精深而又复杂的文化背景下,培育和形成 “ 崇尚发明创新、尊重知识产权 ” 的文化,任重道远。专利大国向创新强国转变不能一蹴而就。 ④ 坚持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崇尚发明创新是知识产权文化生长和延续的前提。崇尚发明创新就是要发扬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宽容失败,使全民具有对创新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意识的认同,使崇尚发明创新成为一种社会风尚。 【 解析 】 本题要求运用发展的观点分析我国从专利大国迈向创新强国应走怎样的道路,首先明确发展的观点的范围包括:发展的实质,发展的趋势,发展的状态,辩证否定实质等,其次注意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做到理论与材料相结合。 复 习 练 案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