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A版复习讲义:第四单元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第10课新发展理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A版复习讲义:第四单元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第10课新发展理念

第10课 新发展理念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经济建设 ‎[课标要求] 阐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解释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评析经济发展中践行社会责任的实例。‎ ‎[试判断]‎ ‎1.经济发展就是要实现经济的快速增长。(  )‎ 分析:错误。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经济增长强调的是“量”;经济发展不仅强调“量”,更注重“质”,强调科学发展,尊重社会经济发展规律。我国经济增长由中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增长转变。‎ ‎2.现阶段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同落后的生产之间的矛盾。(  )‎ 分析:错误。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新时代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3.新时代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说明我国已不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 分析:错误。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 ‎4.到本世纪中叶,我国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 分析:错误。从二○二○年到二○三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从二○‎ 三五年到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5.协调发展注重的是解决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问题。(  )‎ 分析:错误。协调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绿色发展注重的是解决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问题。‎ ‎6.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是筑牢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坚实基础。(  )‎ 分析:错误。实体经济是一国经济的立身之本,是财富创造的根本源泉,大力发展实体经济是筑牢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坚实基础。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举措。‎ ‎7.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因此我国要坚持以生态文明建设为中心。(  )‎ 分析:错误。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因此我国必须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但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因此我国仍然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8.实现乡村振兴必须着力消除城乡差距,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同步发展。(  )‎ 分析:错误。缩小城乡差距,加快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9.统筹区域发展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  )‎ 分析:错误。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 ‎10.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需要积极支持西部地区的率先发展。(  )‎ 分析:错误。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需要积极支持东部地区的率先发展。‎ 核心考点一 贯彻新发展理念 ‎1.新时代的主要矛盾 ‎(1)新时代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2)要在推动发展的基础上,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大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 ‎(3)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上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 ‎2.坚持新发展理念 解决的问题 怎样坚持 创新发展 注重的是解决发展动力问题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是发展的基点。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 协调发展 注重的是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 必须牢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正确处理发展中的重大关系,重点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促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不断增强发展的整体性 绿色发展 注重的是解决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问题 必须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可持续发展,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开放发展 注重的是解决发展内外联动问题 必须顺应我国经济深度融入世界经济的趋势,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体系 共享发展 注重的是解决社会公平正义问题 必须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让改革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考向1 新时代的社会主要矛盾 典例1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下列措施有利于解决发展不平衡的是(  )‎ ‎①规范隐性收入,取缔非法收入 ‎②统筹城乡发展,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 ‎③坚持按劳分配,提高经济效率 ‎④加强社会建设,促进公共服务均等化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答案 D 解析 ①有利于实现收入分配的公平,不符合题意;坚持按劳分配,提高经济效率与解决发展不平衡无关,排除③。‎ 考向2 创新发展 典例2 下表是2013~2017年我国制造业增加值与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的增长情况。‎ ‎2013年 ‎2014年 ‎2015年 ‎2016年 ‎2017年 制造业增加值增长率(%)‎ ‎10.5‎ ‎9.4‎ ‎7.0‎ ‎6.8‎ ‎7.2‎ 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率(%)‎ ‎11.8‎ ‎12.3‎ ‎10.2‎ ‎10.8‎ ‎13.4‎ 注:数据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3-2017)。‎ 出现该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 ‎①劳动者在生产力中的主导作用得到发挥 ‎②制造业的增加值呈现下滑趋势 ‎③科技投入转化率明显提高 ‎④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得到贯彻落实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 D 考向3 绿色发展 典例3 长江是中华民族的生命河。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必须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这就要求长江经济带发展应该(  )‎ ‎①把可持续发展战略落到实处 ‎②把沿江大开发作为工作重点 ‎③把经济增长放在优先位置 ‎④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 B 解析 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要把可持续发展战略落到实处,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位置,①④正确;②③与材料表达的主旨意思不符,排除。故本题选B。‎ 考向4 开放发展 典例4 2018年4月10日,习近平应邀出席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习近平在博鳌亚洲论坛主旨演讲中宣布了我国最新的“四大开放新政”(大幅度放宽市场准入,创造更有吸引力的投资环境,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主动扩大进口)。“四大开放新政”对我国经济影响的传导正确的是(  )‎ ‎①主动扩大进口——市场同类产品竞争加剧——居民消费选择性增强 ‎②创造更有吸引力的投资环境——企业创立与运营的制度性成本下降——社会就业容量增加 ‎③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提高企业运营效率——让创造财富的源泉涌流 ‎④大幅度放宽市场准入——逐步取消内外资企业准入限制——外资企业扩大在华投资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A 解析 扩大进口意味着我国市场上产品增多,竞争加剧,也使消费者的消费选择性增强,①正确;创造更有吸引力的投资环境,要求政府改进服务,减轻企业负担,使企业创立与运营的制度性成本下降,为社会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②正确;法律对知识产权的保护与提高企业的运营效率没有必然关系,③不选;有些领域不容许外资进入,④不选。‎ ‎1.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下列对这一科学论断理解正确的是(  )‎ ‎①这一论断正确把握了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 ‎②新时代的社会主要矛盾关键是要解决发展动力问题,不断增强科技创新能力 ‎③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总体上显著提高,人民对物质文化生活的需求逐步减少 ‎④破解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难题,必须牢固树立并贯彻新发展理念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 D 解析 ②错误,关键是要解决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问题。③错误,人民对物质文化生活的需求并没有减少。‎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下列举措的传导路径有利于促进主要矛盾解决的是(  )‎ ‎①营业税改增值税→增加国家财政收入→降低企业生产成本→增强企业发展活力 ‎②深化供给侧改革→提升供给效率与质量→促进供需结构性平衡→满足消费需求 ‎③降低银行存贷款利率→减轻居民生活负担→刺激居民消费→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④加快户籍制度改革→打破城乡二元结构→促进城乡一体化→推动城乡协调发展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C ‎3.人们常把健康比作1,事业、家庭、名誉、财富等就是1后面的0,人生圆满全系于1的稳固。“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实施健康中国战略”。这一战略(  )‎ ‎①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举措之一 ‎②将成为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主攻方向 ‎③需要健全全民医保制度,消除城乡医疗差别 ‎④将推动健康产业发展,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健康需求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 B 核心考点二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1.地位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 ‎2.内容 现代化经济体系,是由社会经济活动各个环节、各个层面、各个领域的相互关系和内在联系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具体包括:‎ ‎(1)创新引领、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 ‎(2)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 ‎(3)体现效率、促进公平的收入分配体系。‎ ‎(4)彰显优势、协调联动的城乡区域发展体系。‎ ‎(5)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绿色发展体系。‎ ‎(6)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全面开放体系。‎ ‎(7)充分发挥市场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经济体制。‎ ‎3.怎样建设 要大力发展实体经济 ‎①原因:要大力发展实体经济,筑牢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坚实基础。实体经济是一国经济的立身之本,是财富创造的根本源泉,是国家强盛的重要支柱 ‎②措施: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营造脚踏实地、勤劳创业、实业致富的发展环境和社会氛围,显著增强我国经济质量优势 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①原因: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 ‎②措施: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要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 措施:加大力度支持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加快发展,强化举措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深化改革加快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振兴,发挥优势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创新引领率先实现东部地区优化发展,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 提醒 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必须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点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用改革的方法推进结构调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根本,是使我国供给能力更好满足广大人民日益增长、不断升级和个性化的物质文明和生态环境等美好生活需要,从而实现社会主义生产目的。‎ 考向1 正确理解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典例1 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跨越关口的迫切要求和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这对我们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经济增长动力提出了新要求。对此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 ‎①经济高质量发展要求经济发展从注重数量规模向注重质量效益转变,不再追求经济增长速度 ‎②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意味着经济增长要由粗放型增长向集约型增长转变 ‎③优化经济结构意味着要减少供应总量,注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④经济增长动力要充分发挥创新的作用,让创新成为引领经济增长的第一动力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答案 C 解析 ①后半句错误,不是不追求经济增长速度,而是不能片面强调速度而忽略质量和效益。③前半句错误,不是要减少供应总量,而是要优化升级供给结构。‎ 考向2 大力发展实体经济 典例2 作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动力机”,人工智能技术,主要由商业需求尤其是互联网需求推动,对传统产业的渗透广度、深度是前所未有的。下列正确描述这一经济现象的是(  )‎ ‎①人工智能技术突破 ‎②满足经济社会需求 ‎③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④实体经济效益提升 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 C.②→③→①→④ D.①→④→②→③‎ 答案 B 解析 由题意可知,人工智能技术主要由需求推动,故先②后①,由材料中“‎ 对传统产业的渗透”可推断③,从而带来实体经济效益的提升,④符合题意。‎ 考向3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典例3 近几年,我国乡村旅游、乡村休闲度假、乡村观光农业、乡村居住养老等新兴消费形式快速发展,工作方式的变化使一部分“非上班族”、城市中等收入群体选择乡村田园生活,乡村因新的创业和年轻人的到来而重新活跃起来。可见,实现乡村振兴必须(  )‎ ‎①大幅度提高农产品价格,不断增加农民收入 ‎②着力消除城乡差距,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同步发展 ‎③健全城乡融合发展机制,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④适应市场对农产品的新需求,大力发展农村服务业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D 解析 ①“大幅度提高农产品价格”,违背市场经济规律。②“着力消除城乡差距”,说法错误。‎ 考向4 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 典例4 我国正加大投资力度,打造“八纵八横”的高速铁路网,计划到2030年实现相邻大中城市间1~4小时交通圈。同时,将进一步完善普速铁路网,扩大中西部路网覆盖。该举措(  )‎ A.发挥了财政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 ‎ B.将推动经济增长的立足点转到依靠投资上 C.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 D.将加快消除城乡、地区间经济发展的差距 答案 C 解析 我国积极打造“八纵八横”的高速铁路网,扩大中西部路网覆盖,体现了国家财政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故C项符合题意而A项不选;B项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求不相符;D项“消除”表述错误。‎ ‎1.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把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作为主攻方向,显著增强我国经济质量优势。做强做优做大实体经济,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国家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的原因在于(  )‎ ‎①实体经济是一国经济的立身之本,是财富创造的根本源泉 ‎②实体经济为应对当前贸易战提供了坚实的物质保障 ‎③实体经济是现代化经济的坚实基础,是国家强盛的重要支柱 ‎④实体经济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经济特征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③‎ 答案 D 解析 ②不是把发展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的原因。④错误,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经济特征。‎ ‎2.2018年3月9日,中国银监会主席郭树清接受采访时表示,我国制造业贷款增速由负转正,银行资金更多流向以制造业为代表的实体经济,银行业资金“脱实向虚”趋势基本得到遏制。国家采取措施遏制银行业资金“脱实向虚”是基于(  )‎ ‎①金融业等虚拟经济的快速发展不利于国民经济的平稳运行 ‎②实体经济的繁荣比虚拟经济更能带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③银行业资金“脱实向虚”会导致国民经济过度空心化 ‎④国家应当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对国民经济进行调节和控制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 C ‎3.“农民多而不富、农业大而不强、农村广而不美”问题,一直困扰着我国农村的发展,而股份合作农场是农民在农业经营体制方面破解上述难题的全新探索:农户以土地承包权入股,建立新型农村生产关系,使农村资源实现资本化、集约化发展;加快了农民增收致富的步伐。股份合作农场模式的合理性在于(  )‎ ‎①推动以工促农,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 ‎②壮大集体经济,实现农业规模化经营 ‎③促进土地流转,划分农村土地所有权 ‎④实现土地增值,促进收入分配多元化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答案 B 解析 ①与股份合作农场模式无关。③错误,农村土地所有权归村集体。‎ 主观题热考点——坚持新发展理念和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设问方式 体现类 分析材料所蕴含的新发展理念 原因类 分析为什么贯彻新发展理念和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措施类 说明应该如何贯彻新发展理念和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典例 (2018·全国Ⅲ)阅读材料,完成要求。‎ 中国是制造大国,但还不是制造强国。2014年,中国推出“中国制造2025”国家战略,将智能制造作为战略主攻方向之一,提出到2025年中国迈入世界制造强国行列的战略目标。‎ 近年来,人工智能成为全球智能制造技术的热点,人工智能技术正在被不断地应用到图像识别、语音识别、自动驾驶、故障诊断与预测性维护、质量监控等领域,涵盖了消费电子、纺织、冶金、汽车等传统产业,还涉及高端装备制造、机器人、新能源等战略新兴产业。‎ 目前,中国在人工智能的创新上已经和世界先进技术并跑,部分甚至领跑。有专家认为,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对中国制造业将是重大机遇,其应用的推进将彻底改变我们的制造业。‎ 结合材料并运用经济知识,分析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对中国制造业的影响。‎ 第1步 审设问信息 知识限定 经济生活知识 设问指向 分析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对中国制造业的影响 试题类型 影响类、关系推理类 第2步 审材料信息 获取信息(1)‎ 人工智能技术正在被不断地应用到图像识别、语音识别、自动驾驶、故障诊断与预测性维护、质量监控等领域 对接知识 创新制造业生产模式,提高生产效率 获取信息(2)‎ 涵盖了消费电子、纺织、冶金、汽车等传统产业 对接知识 促使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 获取信息(3)‎ 还涉及高端装备制造、机器人、新能源等战略新兴产业 对接知识 驱动新兴制造业产生与发展 获取信息(4)‎ 目前,中国在人工智能的创新上已经和世界先进技术并跑,部分甚至领跑……其应用的推进将彻底改变我们的制造业 对接知识 开辟制造业更广阔市场;提升制造业的全球竞争力 第3步 整理答案 促使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驱动新兴制造业产生与发展;创新制造业生产模式,提高生产效率;开辟制造业更广阔市场;提升制造业的全球竞争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必须认识到,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是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提出了许多新要求。‎ 从人均GDP最高的前5个省份与最低的后5个省份的平均水平之比,以及地区间加权变异系数看,我国区域间差距自2006年以后逐步缩小,但近两三年出现再度扩大的势头。‎ ‎2017年前三季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农村居民的2.81倍,城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差距仍很明显。目前,我国的基尼系数还在0.46以上,仍处在较高水平。看病难、看病贵、择校难、上学贵、养老难、养老贵等问题,仍然是人民群众的烦心事。人民群众对美好环境和生态产品的需要日益增长,与生态环境总体不佳的矛盾仍很突出。大气、水、土壤污染挑战十分严峻,2017年全国338个地级以上城市,空气质量达标的仅占四分之一。‎ 根据材料概括我国现阶段发展存在的问题,并结合经济生活知识谈谈解决问题的应对之策。‎ 答案 (1)问题: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表现在区域发展不平衡、城乡发展不平衡、收入分配不平衡、经济与社会发展不平衡、经济与生态发展不平衡等。‎ ‎(2)应对:①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缩小区域发展差距。(或:统筹区域发展)②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走城乡融合发展之路。(或:统筹城乡发展)③坚持在经济增长的同时实现居民收入同步增长,在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同时实现劳动报酬同步提高。(或: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提高“两个比重”)④加快建立覆盖全体社会成员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⑤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或:贯彻科学发展,坚持绿色发展,注重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或: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或: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或: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或: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其他合理观点,亦可)‎ 课时作业 一、选择题 ‎1.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要解决这一矛盾必须(  )‎ ‎①深化改革,妥善解决“国进民退”问题 ‎②抓住科技创新的主线,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③坚持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促进社会公平 ‎④提升非公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 C 解析 ①与题意不符,不选; ④错误,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可能再提升其地位。‎ ‎2.如今在协同发展理念的润泽下,打破自家“一亩三分地”的思维定势,按照顶层设计的目标协作发力,已成为京津冀三地干部群众的共识。这主要体现了(  )‎ A.创新发展 B.共享发展 C.协调发展 D.绿色发展 答案 C 解析 京津冀协作发力,体现了协调发展要求,应选C。‎ ‎3.当前要深入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以保障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下列选项中符合共享发展理念的是(  )‎ A.建设制造强国,实施《中国制造2025》‎ B.增强国家意识、法治意识、社会责任意识 C.推动“一带一路”建设,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 D.实施精准扶贫战略,普及高中义务教育 答案 D 解析 “实施精准扶贫战略,普及高中义务教育”属于共享改革发展成果,D准确。A属于创新发展,B不属于新发展理念,C属于开放发展。‎ ‎4.当前,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动力之源、稳定之锚。中国经济的底气源于哪里?有学者指出,中国经济的底气源于改革,源于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源于扩大开放和互利共赢。下列选项对此理解正确的有(  )‎ ‎①改革推动了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相适应,解放了社会生产力 ‎②协调发展有利于解决我国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增强经济持续发展动力 ‎③五大发展理念是在经济新常态下提出的发展思路,旨在全力提高经济发展速度 ‎④扩大开放有利于我国利用国际资源,增强国际竞争力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C 解析 改革推动了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与相适应,而不是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相适应,①说法错误;五大发展理念是在经济新常态下提出的发展思路,旨在全力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而不是提高经济发展的速度,③说法错误。‎ ‎5.2018年前7个月,高技术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11.6%和8.6%;全国新设市场主体达998.3万户,同比增长12.5%,2018年全球创新指数排行榜,中国内地的排名较去年提升了五位,位列17。这表明(  )‎ ‎①新动能保持快速增长,引领支撑经济发展 ‎②新旧动能转化明显加快,经济持续高速增长 ‎③创新与创业互促共进,经济发展活力持续增强 ‎④互联网与实体经济加速融合,新业态蓬勃涌现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答案 A 解析 ②不符合我国实际,排除。④“互联网与实体经济加速融合”,材料没有体现。‎ ‎6.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实体经济是相对于以金融系统为主要依托的虚拟经济而言的,是指物质产品、精神产品的生产、销售及提供相关服务的经济活动,是国民经济的基石。下列促进实体经济发展的措施及影响的传导路径正确的有(  )‎ ‎①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企业创新能力增强→企业产品附加值提高→企业利润增加 ‎②大力发展股权融资→降低企业资产负债率→缓解企业还债压力→企业经济效益提高 ‎③大力推进清费征税改革→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降低→企业负担减轻→企业活力增强 ‎④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企业的融资成本降低→企业产品结构优化→企业竞争力增强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 A 解析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会使企业创新能力增强,进而使企业产品附加值提高,企业利润增加,①正确;缓解企业还债压力未必会使企业经济效益提高,②不选;大力推进清费征税改革会使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降低,进而使企业负担减轻,企业活力增强,③正确;企业的融资成本降低不代表企业产品结构优化,④不选。‎ ‎7.2018年7月3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指出,充分发挥实体经济在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中的作用,推动高质量发展。实体经济对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作用在于(  )‎ ‎①筑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基 ‎②为推动经济平稳增长提供重要动力 ‎③为提高社会生产力提供战略支撑 ‎④为筑牢现代化经济体系奠定坚实基础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 D 解析 ①错误,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基,而非实体经济;③错误,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提高社会生产力提供战略支撑,而非实体经济。‎ ‎8.党的十九大报告在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时,指出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把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作为主攻方向,推动经济发展的质量变革、效率变革。下列符合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做法是(  )‎ ‎①增加居民收入,着力培育高端产品和服务消费 ‎②优化要素配置和调整结构,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③全国三四线城市房地产去库存取得积极的效果 ‎④通过税收调节、信贷支持推动投资经济稳步增长 A.②③ B.①④ C.②④ D.①②‎ 答案 A 解析 ①属于需求侧结构改革,与题意不符;④中“推动投资经济稳步增长”不属于供给侧改革,与题意不符。‎ ‎9.按照党的十九大提出的战略安排,到二〇二〇年,乡村振兴将取得重要进展,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基本形成。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因为(  )‎ ‎①这是解决现阶段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必然要求 ‎②农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在国民经济中起主导作用 ‎③乡村振兴有利于推动农业现代化,建设美丽乡村 ‎④需要坚持以工促农、以城带乡,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答案 C 解析 国有经济是国民经济的支柱,在国民经济中起主导作用,故②说法错误;④是措施,不是原因,故排除④。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能够促进农村生产力发展,满足农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有利于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美丽乡村,故①③正确。‎ ‎10.2018年,我国在农业政策上从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需要引导和推动更多资本、技术、人才等要素向农业农村流动,加快发展专业化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这表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  )‎ ‎①确立按劳动要素分配的主体地位 ‎②推动生产力同生产关系相适应 ‎③遵循市场决定资源配置的规律 ‎④进一步加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D 解析 我国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①是错误的;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②错误。‎ ‎11.2018年2月11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驱车2个多小时,从西昌市来到位于大凉山深处的昭觉县三岔河乡三河村、解放乡火普村,走进彝族贫困群众家中,看实情、问冷暖、听心声,同当地干部群众共商精准脱贫之策。少数民族群众脱贫致富(  )‎ ‎①是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必然要求 ‎②能够实现少数民族地区与发达地区同步发展 ‎③是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环节 ‎④关系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一目标能否实现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 B ‎12.当前,中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其主要内涵,就是从总量扩张向结构优化转变,就是从“有没有”向“好不好”转变。而高质量发展是做大就业蛋糕的关键,下列符合这一传导过程的有(  )‎ ‎①刺激居民消费需求→扩大生产规模→增加就业岗位 ‎②调优农村产业结构→促进农村发展→吸引返乡创业 ‎③发展“互联网+”→培育新兴业态→增加就业容量 ‎④推进服务领域开放→发展服务贸易→推动人才出口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 C 解析 高质量发展是做大就业蛋糕的关键,①中的扩大生产规模不符合题意;高质量发展有利于调优农村产业结构,促进农村发展,吸引返乡创业,有利于培育新兴业态,增加就业容量,②③符合题意;推动人才出口不是高质量的发展,④是错误的。‎ 二、非选择题 ‎13.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 当今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方兴未艾,信息网络、人工智能、生物技术、新材料、先进制造等呈现集群式跃进态势,一些重大颠覆性技术创新成果正在创造新产业新业态,技术迭代周期缩短,产业更新频率加快,对我们加快经济转型升级提供了条件,也形成了倒逼。创新驱动是大势所趋,机遇稍纵即逝,抓住了就是先机,抓不住就是危机。‎ 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需要实现高质量的供给、需求、资源配置、投入产出、收入分配和经济循环。推动高质量发展,关键还是靠创新。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的科技水平和创新能力上了一个大台阶,但创新仍然是我国实体经济的关键短板,基础研究薄弱、核心技术不足、企业创新能力不强等问题还没有根本解决。‎ 结合材料和所学经济知识,分析为什么推动高质量发展关键靠创新,并就如何提升我国实体经济的创新能力提出政策性建议。‎ 答案 (1)原因: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创新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构建创新型现代化产业体系,优化经济结构;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升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升科技成果转化和贡献率,促进资源有效利用和劳动效率提高;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激发创新创业活力。‎ ‎(2)建议: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强财税、金融等支持力度;深化科技管理体制改革,完善科技创新和转化的政策环境;加快培育新动能,促进新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14.2018年7月5日,全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推进会议在北京举行。李克强总理强调,各地区各部门要科学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规划,继续加大“三农”‎ 投入力度,落实好惠农富农政策,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农业科技进步,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创新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着力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依托“互联网+”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大力培育新型经营主体,拓展农民稳定就业和持续增收渠道。进一步汇聚全社会推动乡村振兴的合力,努力建设亿万农民幸福生活的美丽家园。‎ ‎(1)结合材料,运用新发展理念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经济建设的知识,分析我国为什么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2)结合材料,运用所学经济知识,为我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出合理化建议。‎ 答案 (1)①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事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全局。②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矛盾的必然要求。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提高农民生活水平的内在要求。④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建设现代化农业经济体系、推动我国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需要。‎ ‎(2)①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构建现代化农业产业体系,推动农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②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依靠科技创新,培育农村繁荣、农业发展新动能。③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促进农业生产发展。④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健全城乡之间生产要素合理流动。⑤全面促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