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01 发布 |
- 37.5 KB |
- 37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高考政治答题模板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1 高考政治答题模版 (1)价格变化的原因 ①价值决定价格:价值量越大,商品价格越高;价值量越小,商品 价格越低.②供求影响价格:供不应求,价格上升;供过于求,价格下降. ③纸币发行量:如果纸币的发行量超过了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物 价会上涨;相反,物价会降低。④市场的缺陷:市场调节具有盲目性、 滞后性,一些生产者、经营者恶意囤积,哄抬价格。⑤国家经济政策: 国家宏观经济政策主要通过控制流通中的货币量以及财政支出的数 量,平衡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保持物价稳定。⑥分配和交换是连接生 产和消费的桥梁和纽带。 (2)稳定物价的措施 ①依靠科技进步,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降低生产成本。②大力发 展生产,保障商品的有效供给。③合理控制纸币的发行量,使纸币发行 量与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相符合。④加强市场监管,通过经济立法 和行政命令等手段,打击市场炒作等行为。⑤加强宏观调控,通过财政 政策和货币政策调节社会总需求。⑥减少流通环节,降低流通成本。 2.扩大居民消费需求的原因与措施 (1)为什么 ①消费对生产具有反作用,坚持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 需求的方针,有利于拉动经济增长。②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扩大消费 需求有利于满足人民的生活需求,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促进人的全面发 展。③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需要。扩大消费需求能够促进经济结构调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2 整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拉动国民经济持续协调发展。④社会主义的 生产目的: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 (2)怎么样 国家:①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发展生产力,扩大就业,提高居 民收入。②加强宏观调控,保持物价稳定。③完善收入分配政策,调节 社会收入差距,实现社会公平,提高社会总体消费水平。 ④发挥财政的 作用,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提升居民的消费信心。⑤培育新的消费热点, 加快消费结构升级。 ⑥政府要加大市场监管力度,为消费者创设良好 的消费环境。 企业:要提高产品质量,树立良好的企业信誉和形象。 个人:要通过自己的知识和劳动,增加个人收入;树立正确的消 费观。 3.企业经营与发展措施 ①尊重价值规律,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以市场为导向,推动产品 结构调整,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 ②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依靠技 术进步、科学管理等手段,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增强企业竞争力。 ③ 要遵守市场规则,诚信经营,增强社会责任感,树立良好的信誉和企业 形象。 ④通过强强联合或企业兼并,实现优势互补、社会资源的合理配 置和产业结构的合理调整,提高企业竞争力。 ⑤树立科学发展观,转变 经济发展方式,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推动产品结构优化升级。 ⑥坚持 “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战略:转变外贸发展方式,优化出口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3 商品结构,培育自主品牌,增强国际竞争力;实行出口市场多元化战略, 更好地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在对外贸易中,要熟悉 国际相关法律、规则,有经济安全的防范意识;要有规则意识和利用 世贸组织规则的本领;要有应对别国反倾销和反别国倾销的策略,维 护企业的合法权益。[] 4.如何分析解决就业问题的原因和措施 (1)原因 ①就业是民生之本,对整个社会生产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②在 我国,劳动者享有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 ③扩大就业是落实科 学发展观的要求,只有解决就业问题,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实现共同富 裕,才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④我国就业形势比较严峻,就业问题 比较突出。 (2)措施 ①从根本上讲,国家要大力发展经济,努力增加就业岗位。 ②国家 要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加强引导,完善市场就业机制,扩大就业规模, 改善就业结构。 ③企业要积极承担社会责任,为劳动者创造良好的就 业环境。 ④劳动者要转变就业观念,树立自主择业观、竞争就业观、 职业平等观以及多种方式就业观;提高自身技能,增强自主就业和创 业能力。 5.实现收入分配公平的原因与措施 (1)原因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4 ①公平的收入分配,是社会主义分配原则的体现,它有助于协调人 们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实现经济发展、社会和谐,有利于构建社会主 义和谐社会。 ②实现收入分配的公平,是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要求,有 利于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 ③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只有维 护劳动者公平分配的权利,保证劳动者的利益,才能激发劳动者发展生 产、提高经济效率的积极性。 ④实现社会公平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 观的要求,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2)措施 ①从根本上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②坚持和完 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是实现公平收入 分配的重要制度保证.③保证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占合理比 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占合理比重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举措。 当前,要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 初次分配中的比重。要逐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 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④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是实现社会公平 的另一重要举措。政府要加强宏观调控,保护合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 取缔非法收入;要充分发挥财政、税收在促进收入分配公平方面的作 用,把收入差距控制在一定范围内;要不断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保障低 收入者的基本生活。⑤政府要坚持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经济、区域 经济协调发展。 6.宏观调控的含义及主要目标是什么? []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5 ①国家综合运用经济、法律和行政等手段对国民经济进行调节和 控制。②主要目标: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 平衡。 (2)为什么要进行宏观调控? ①市场调节存在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等固有的弊端。国家加 强宏观调控能弥补市场调节的不足。②加强宏观调控是由我国的社会 主义性质决定的,是社会主义公有制及共同富裕目标的要求.③加强宏 观调控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在充分发挥市场调节作用的 基础上,加强宏观调控,有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正常发展。④这是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有利于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7.如何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1)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实行强有力的宏观调控, 实施相应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2)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①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 家。 ②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经济增 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 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 协同带动转变。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 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③统筹城乡发展,推 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④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增强 可持续发展能力。⑤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缩小区域发展差距。 (3)积极应对经济全球化,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6 (4)从经济生活三个主体认识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①消费者: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坚持保护环境,绿色消费,勤俭节约, 艰苦奋斗,将资源节约、环境保护落实到日常生活实践中。 ②企业:依靠技术进步、管理创新提高劳动生产率和资源利用率。 转变发展方式,依靠科技进步,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生产由主要依靠增 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 变。 ③政府: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科技创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优化产业结构,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推动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 社会建设 8.新时期如何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①基本格局:形成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 ②基本战略: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 ③基本原则:始终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则。 ④注意从国家和企业两个角度思考 从国家角度:转变对外经济发展方式,坚持出口市场多元化和以 质取胜战略;促进出口产品结构优化、推动利用外资和对外投资协调 发展;提升企业适应国际市场的能力,利用国际贸易规则和惯例维护 我国企业的正当权益,反对贸易保护主义;加强协作,优势互补,互 利共赢,共同防范经济全球化带来的风险。 从企业角度:企业要注 重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强管理和自主创新,诚信经营, 提升国际竞争力。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7 ⑤从科学发展观方面:注意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 9. 从政治生活角度分析,公民为什么要做某一件事?怎样做某一 件事? ①必要性:我国国家性质、人民地位、公民权利(选举权和被选 举权是公民基本的民主权利,是公民参与国家管理的基础和标志)。 ②重要性:第一,对公民——有利于增强主人翁意识,提高政治参 与的热情、能力,真正行使(实现)自己的民主权利。第二,对社会或国家 ——有利于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和地位,促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建设和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发展、现代化及各项事业的发展。有利于 密切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的联系,维护社会稳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 会,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2)公民应如何参与政治生活? ①内容:行使民主权利,履行政治性义务;参与民主选举、民主 决策、民主监督、民主管理等。 ②要求:宏观上把握——依法有序参与;中观上把握——坚持公 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则(1.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 则 2.坚持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的原则 3.坚持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结 合的原则;)③微观上把握——各种民主方式的具体内涵、途径(渠 道)和要求。 10. 从政治生活角度分析,政府为什么要做某一件事?政府怎样 做某一件事?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8 ①国家性质和政府是人民意旨的执行者和人民利益的捍卫 者。 ②是政府为人民服务宗旨和贯彻对人民负责原则的需要。 ③是 政府某种职能(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公共服务)的内在要求。 ④是 政府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践行“三个代表”的需要。⑤是推进社会 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需要。 (2)政府怎样做某一件事? ①履行职能:切实履行好自己的职能,把该管的事情真正管好。 ②坚持宗旨和原则: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对人民负责的原则。政 府应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工作态度,树立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坚持从群 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③依法行政:坚持依法行政,提高行 政管理水平。 ④接受监督:建立健全制约和监督机制,自觉接受人民 监督⑤科学决策:审慎行使权力,坚持科学、民主决策。⑥坚持中国 共产党的领导。 11.人大代表为什么要这样做或怎样完成一件事? ①人大代表是我国的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②是行使权利的 表现(审议权、提案权、质询权、表决权)。③是履行义务的需要(遵守 法律;保守机密;联系群众;接受监督)。④体现与人民的关系(产生、 负责、服务、监督)。 (2)人大代表应该怎样做? ①积极行使权利。②自觉履行好义务。与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 听取和反映人民群众的意见和要求,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接受人 民监督。③增强履职意识,提高履职能力。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9 12.党为什么要做某一件事?党怎样做某一件事? ①性质(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 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 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 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 和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等决定的;②党的地位决定的;③党的 作用决定的(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才能始终保持现代化建设 的社会主义方向;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才能创造稳定的社会 环境,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只有坚持施工共产党的领导,才能调 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搞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④是党的指导 思想和加强党自身建设的需要;⑤党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需要。 (2)党怎样做某一件事? ①践行执政理念:以人为本、执政为民;②完善执政方式:科学 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③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 员的先锋模范作用;④加强党的建设,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建设;⑤贯 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来源:] 13.如何处理民族问题,维护新型民族关系 (1)坚持人民民主专政、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 多党合作制度,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政治基础); (2)坚持民族平等、民 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基本原则(政治基础和物质保证);(3)坚持 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保障民族自治地方充分享有当家作主的自 治权(基本制度);(4)坚决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10 扎扎实实做好民族工作,尊重和保障少数民族群众的宗教信仰自由(政 策保证); (5)公民自觉履行维护国家统一和全国各民族团结的义务。 14.我国在对外关系方面为什么和怎么做? ①必要性:主权国家的权利和义务;我国实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 交政策;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决定国际关系;国际形势的要求(符合 时代潮流、符合多极化趋势);符合联合国的宗旨和原则。 ②意义:对我国,提升国际地位、展示负责任的大国形象,增强我 国的综合国力,为现代化建设创造良好的国际环境等等。 对世界,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 推进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和国际关系民主化;推动建设持久和平、 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2)怎么做 ①国际社会成员:积极履行不侵犯别国、不干涉他国内政、以和 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的义务,自觉遵守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② 国际竞争的实质:抓住战略机遇,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增 强综合国力,提高我国的国际影响力。③国际形势:反对霸权主义和 强权政治,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推动世界向多极化方向发展。④ 国际关系:维护自身利益的同时,尊重他国正当利益,维护各国人民的 共同利益;坚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同所有国家发展友好合 作⑤外交政策: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 15.如何运用文化作用的知识分析问题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11 ①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 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②文化与经济、 政治相互交融。文化反作用于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 响。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 会阻碍社会的发展。③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 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④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 为和交往方式,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⑤文化 塑造人生,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 人的全面发展。⑥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对个人成长产生深刻影响。 先进、健康的文化是个人成长的催化剂,反动、腐朽、落后的文化则 会把人们引向歧途。⑦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特 点。 16.为什么要进行文化交流?怎样进行文化交流? 必要性:文化交流是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的要求。 意义:①有利于促进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学习和吸收各民族优秀 文化成果,促进本民族文化的发展;有利于世界各种文化互相借鉴,取 长补短,维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与发展。②有利 于扩大中华文化在国际上的吸引力和影响力,提高我国的文化竞争力, 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③有利于加强各交流国家人民之间的友谊和互 相了解,发展同世界各国人民的友好合作关系,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 建设和谐世界。 (2)怎样进行文化交流?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12 ①在文化交流中要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尊重差异,理 解个性,和睦相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②在文化交流、借鉴与 融合的过程中,必须以世界优秀文化为营养,充分吸收外国文化的有益 成果,坚决抵制外来文化中腐朽糟粕部分。③我们既要热情欢迎世界 各国优秀文化在中国传播,又要主动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做传播中 华文化的使者,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④文化交流的途径:商业 贸易、人口迁徙、教育等。 17.怎样对待传统文化? ①“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②推陈出新,革故 鼎新,对待中国传统文化,应该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创新。③反对固 守本民族传统文化的“守旧主义”和根本否定传统文化的“历史虚无 主义”倾向。 18.怎样对待外来文化 [] ①文化具有多样性,我们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 文化,坚持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加强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交 流。②在文化交流、借鉴与融合的过程中,必须以世界优秀文化为营 养,充分吸收外国文化的有益成果,坚决抵制外来文化中腐朽糟粕的部 分。③在学习和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时,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④正确处理好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反对封闭主义和民族虚无 主义等错误倾向。 19.如何进行文化创新 ①根本途径:社会实践。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13 ②基本途径:继承传统,推陈出新;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③基本要求:处理好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的关系、民族文化与外 来文化的关系。 ④发挥人民群众的作用。关注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理解人民群 众的文化需求,从人民群众的实践中汲取营养。 ⑤克服错误倾向:反对“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以及“民族 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倾向。 [] 20.为什么要弘扬民族精神?怎样弘扬民族精神? (1)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必要性 ①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精神基石,是中华 民族之魂。②中华民族精神始终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 纽带,是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是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 荣、强大的精神动力。③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 质的必然要求,是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是坚持社会主义道 路的需要。④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有利于 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全面推进小康社会和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建设进程,为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强基固本,实现中华民 族的伟大复兴。 (2)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途径 ①最重要的是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心骨”作用。 ②必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③必须正确对待外来思想文 化。既要借鉴世界各国人民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汲取各民族的长处,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14 又要警惕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进行西化、分化的图谋。④必须把以爱 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与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相结合。⑤ 必须立足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体系。 21.如何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①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关键在于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 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②立足于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 化建设的实践。继承发扬中华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汲取世界各民族 的长处,在内容形式上不断创新③要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在文化创作中 的主体作用,调动人民群众文化创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④ 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树立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⑤大力发展教育、 科技、文化事业,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 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22.为什么和怎么样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1)为什么要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①道德具有时代性,要求随着时代发展而增添新内容。②是培育 “四有”公民,实现发展先进文化的根本目标,完成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建设根本任务的需要。③思想道德建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性质和 前进方向,是文化建设的灵魂 (2)怎么样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15 ①从国家来看,应做到:a.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 价值观,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坚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 原则,倡导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引导人们在遵守基本行为准则的基础上, 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 b.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 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 c.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为全体社会成员作出道德选择、判断 行为得失,提供最基本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 ②从公民个人来看,应做到:a.我们要不断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不 断提高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不断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 标。 b.在遵守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基础上,不断改造主观世界,树立正 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坚定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逐步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 c.要脚踏实地、不尚空谈、重在行动,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 从点滴小事做起,投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加入为共产主义远大 理想而奋斗的行列中。 23.为什么和怎么样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1)哲学依据 第一,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第二,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客观的,又是可以认识和利用 的。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16 (2)怎么样 ①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求真务实的精神 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②把发挥主观能 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 态度结合起来。③反对两种错误: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 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无所作为的思想。④从辩证法角度分 析如何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认识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 多样性,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把握 变化了的客观实际;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坚持用全面的观点看问 题,一分为二地看待客观实际。 24.如何运用“规律”的知识分析问题 ①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②规律具有普遍性,任何事物的运动变化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③规 律具有客观性,其存在和发生作用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要尊重客 观规律,按规律办事。④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们 可以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 25.如何运用“实践”的知识分析问题 ①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②实践具有客观物质 性、主观能动性、社会历史性。③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是认识 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④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是我 们不懈的追求和永恒的使命。⑤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马克思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17 主义的实践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基本观点,是打开社会历史 奥秘的钥匙。⑥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 26.如何运用“真理”的知识分析问题 ①真理是客观的。我们要坚持真理,反对谬误。②真理是具体的 有条件的。我们要随着历史条件的变化而丰富、发展和完善真理。③ 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我们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 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27.如何运用“联系”的观点分析问题 ①联系具有普遍性,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于普遍联系之中。要 求我们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②联系具有客观性,它是事物本身所固 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要求我们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 切记主观随意性。③联系具有多样性,要求我们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 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坚持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④整 体和部分相互联系、密不可分要求我们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 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同时必须重视部分的作用, 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⑤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在一 定意义上就是系统和要素的关系,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要着眼于事物 的整体性,注意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注重事物内部结构的优化 趋向。 28.如何运用“发展”的观点分析问题 ①一切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要求我们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② 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③事物发展的途径——前进性与曲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18 折性的统一。④事物发展的状态——量变与质变。⑤事物发展的原因 ——内因与外因。⑥任何事物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事物 的变化发展是有规律的。 29.如何运用矛盾分析法解决问题 ①矛盾即对立统一,要求我们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②矛盾具有 普遍性,要求敢于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找出正确的方法 解决矛盾。③矛盾具有特殊性,要求我们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④ 主次矛盾与矛盾的主次方面要求我们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30.创新的哲学依据 (1)唯物论:创新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表现。树立创新精神既要从 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 进。 (2)辩证法:①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 和旧事物的灭亡。 方法论:要求我们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要坚持与时俱进,培养创 新精神,促进新事物的成长。 ②辩证的否定观要求我们树立创新意识,做到不唯上,不唯书,只 唯实。 ③辩证法的本质是革命的批判的创新的,要求敢于突破与实际不 相符合的成规陈说,敢于破除落后的思想观念;注重研究新情况,开拓 新境界。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19 (3)认识论: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要求我们要与时俱进,开拓 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31.如何运用唯物史观的知识分析问题 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②社会 基本矛盾运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 盾。 ③社会发展规律: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上层 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 ④社会历史发展的趋势:社 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发展的过程是曲折的。在阶 级社会里,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主要是通过阶级斗争实现的,社会主义 社会,通过社会主义的自我发展、自我完善加以解决。 ⑤社会历史的 主体: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 32.如何运用价值观的知识分析问题 ①人的价值在于创造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 ②价值观 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重大作用,对人们的行为具有重要 的驱动、制约和导向作用。 ③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应遵循社会发 展的客观规律,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 ④实现人生价值。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20 高考政治非选择题的答题模板 ★总括主观题解题的一般思路 1、一般思路 读题→审题(审设问、审主体、审材料)→联想(教材知识、时政知识)→撰写提纲→ 答案要点(教材语言、材料语言、时政语言) 解答主观题的一般思路的图示如下: 2、审题要求 ⑴ 审设问:一是明确题目考查的知识范围和考查意图方向,正确联想相关知识,形成综 合性的信息认识;二是明确设问的指向性和规定性,分清题目要求、答题的类别,即回答“是 什么”或“为什么”或“怎么办”或“综合型”中的哪一类。 ⑵ 审主体:明确主体有几个,不同主体的言论和行为各是什么。这些应从解读设问和材 料中获取。 ⑶ 审材料:材料决定答题层次要点,获取材料中的有效信息,抓住关键词、关键句子。 这样做,一是为了正确联想相关知识,二是进一步明确答题的主体,不同主体的言论和行为 各是什么;三是关键的句子要作为“材料语言”写入答案要点中。审材料实质上就是为了进 一步证实“审设问和审主体”的正确与否。 3、答题要求 ⑴ 联想相关知识:通过审设问明确要考查的知识点或知识范围,然后通过审材料,确定 要调动和运用哪一个或哪几个知识点。在联想相关知识时,除了运用设问中所要求的知识点 外,还要从该知识点的知识网络中调动一些能解答该题的相关知识点,或者将该知识点分解 为几层意思,并以每层意思作为小论点来展开分析,分析中应结合材料中相关信息(即材料 语言)。这种情况在解答“怎样体现”类的试题时经常用到。 ⑵ 拟写提纲:通过审题,明确了答题的类别、设问的主体以及考查的知识范围和题意后, 必须在草稿纸上拟写提纲,这个提纲不要求写出每个要点的完整意思,只要求写出提示性的 字或词。然后,依据这个提示性的提纲逐条写出答案要点。 ⑶ 组织答案要点:整个答案必须是教材语言、材料语言、时政语言的有机结合,但每个 答案要点不强求三种语言结合,可以是一种语言,也可以两种语言的结合。 一、体现(说明)类 ◆答题模板◆ 第一步,审设问,明确知识指向。审读设问,明确考查的是哪一知识点或哪一知识范围, 并在头脑中对此知识点(或知识范围)的子知识点过电影似的快速回顾。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21 第二步,带着设问,审读材料,抓住关键信息。体现类试题的主要特点就是要求考生分 析材料体现或者说明了什么,因此,材料是解答体现类试题的关键。考生一定要带着问题分 析材料,将知识指向和材料进行对接。材料一定要读两遍,第一遍快速浏览,了解大概;第 二遍精读细读,将材料中与本题所考查知识(或知识范围)有关的语句画出来,简明扼要地 标明此处体现了哪一子观点,为组织答案做好准备。 第三步,作答。把知识点和材料联系起来,形成答案要点。组织答案时可以采用“子知 识点十材料某处体现了这一子知识点”的格式,也可以采用“材料某处体现了某一子知识点” 的格式。 ◆万能答题术语◆ 1、经济生活角度 ⑴ 分析材料是如何体现生产与消费的关系的 ①生产决定消费。A.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B.生产决定消费的方式;C.生产决定消 费的质量和水平;D.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②消费对生产具有重要的反作用,消费拉动经 济增长,促进生产发展。A.消费是生产的目的;B.消费所形成的新的需要,对生产的调 整和升级起着导向作用;C.一个新的消费热点的出现往往能带动一个产业的出现和成长; D.消费为生产创造出新的劳动力,能提高劳动力的质量,提高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 ⑵ 由某企业的成功,说明影响公司(或企业)经营成功的因素是什么 ①公司要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②公司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依靠科技进步、科学管理 等手段,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③公司要依法诚信经营,积极承担社会责任,树立良好的信 誉和企业形象。④公司要面向市场,优化产品结构,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⑤公司要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推动发展方式的转变,走新型工业化道路。⑥公司要根据实际情况, 进行必要的兼并或强强联合。⑦公司要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战略,充分利 用国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积极参与国际竞争,提高国际竞争力。 ⑶ 材料是如何体现效率与公平的关系的 ①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效率与公平具有一致性。一方面,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 提;另一方面,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②效率与公平分别强调不同的方面,二者又存 在矛盾。③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既要 提高效率,又要促进公平。 ⑷ 运用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的相关知识对材料进行分析说明 ①当今世界各国的经济联系日益紧密,出现了经济全球化(生产、贸易、资本等全球化) 的趋势。②跨国公司的迅速发展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强有力的载体。③经济全球化实质上是 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使世界经济发展更加不平衡,两极分化更加严重。④经济全 球化导致风险全球化,加剧了全球经济的不稳定性,尤其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安全构成极大 的威胁。⑤对广大发展中国家来说,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既是机遇,又是挑战。 ⑥我国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对外开放战略,不断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充 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积极参与国际经济竞争与合作,形成经济全球化条件 下参与国际经济竞争与合作的新优势。⑦我国创新利用外资方式,优化利用外资结构,发挥 利用外资在推动自主创新、产业升级、区域协调发展等方面的积极作用。⑧我国实行对外开 放,发展对外经济关系,始终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则。 2、政治生活角度 ⑴ 运用政府的相关知识分析说明材料 ①性质:我国政府是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是国家行政机关,是人民意旨的执行者 和人民利益的捍卫者。②职能:我国政府具有保障人民民主和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职能、组 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职能、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职能、提供社会公共服务的职能。我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22 国政府积极转变职能,努力建设服务型政府。③宗旨和原则:我国政府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 工作的基本原则是对人民负责。④依法行政:我国政府依法行政,努力打造法治型政府。政 府依法行政具有重要意义……⑤审慎行使权力,科学民主决策:我国政府审慎行使权力,科 学民主决策,积极推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建设,以提高决策水平。⑥监督:政府的权力需 要监督,建立健全制约和监督机制是有效制约和监督权力的关键。政府自觉接受监督具有重 要意义……⑦我国政府是有权威的政府。 ⑵ 材料是如何体现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组织和活动原则的 ①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组织和活动原则是民主集中制。②在人民代表大会与人民的 关系上,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在人民代表大会 的活动中,法律的制定和重大问题的决策,由人大代表充分讨论,实行少数服从多数原则, 民主决定。③在人民代表大会与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上,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权力机关,国 家行政机关、司法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人民代表大会统一行 使国家权力,但它所决定的事情不是自己直接去办,而是由国家的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去贯 彻执行。④在中央和地方国家机构的关系上,在中央的统一领导下,合理划分中央和地方国 家机构的职权,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 3、文化生活角度 ⑴ 材料是如何体现文化的作用(文化与社会、文化与个人)的 ①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 对社会发展(和个人的成长)产生深刻的影响。②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 ③文化与综合国力: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 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④文化对人的影响的来 源: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来自于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⑤文化对人的 影响的表现: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 方式。⑥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特点: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也是深远持久的。⑦文化 塑造人生: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⑵ 分析说明材料体现了文化多样性的哪些道理 ①文化具有多样性。②文化多样性的地位: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 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③文化多样性的表现:从民族节日和文化遗产中,人们能够深切感 受到世界文化多姿多彩的魅力。④对待文化多样性的正确态度: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 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 步。⑤对待文化多样性的原则及要求: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在文化交流中,要 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睦相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⑥尊重文化多样性的意义:尊 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 ⑶ 试运用文化创新的相关知识,分析说明某文化企业的成功 ①必要性:文化发展的实质就在于文化创新,文化创新是社会实践发展的必然要求。② 意义:文化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与活力的重要保证;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文 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文化创新是一个民族永葆生命力和富有凝聚力的重要保 证。③文化创新与社会实践: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 践的发展;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也是检验文化创新的根本标准; 文化创新是社会实践发展的必然要求。④文化创新的主体:人民群众从来就是社会实践的主 体,也是文化创造的主体。⑤文化创新的途径: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继 承传统,推陈出新”“面向世界、博采众长”是文化创新的两个重要途径。⑥如何进行文化 创新。A.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文化创新要立足于改革开放和发展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B.继承传统,推陈出新。文化创新既是一个“取其精华、去其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23 糟粕”,改造传统文化的过程,又是一个“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创造新文化、发展先进 文化的过程。C.面向世界、博采众长。不同民族文化之间要交流、借鉴与融合,要充分吸 收外国文化的有益成果,以我为主、为我所用。D.文化创新要把握好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 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反对“守旧主义”“封闭主义”和“民族虚无主义”“历史虚 无主义”等错误倾向。E.文化创新要着眼于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发挥广大人民群众在文 化创新中的主体作用。F.推动文化内容形式、体制机制、传播手段等不断创新,促进文化 的全面繁荣。 4、生活与哲学角度 ⑴ 材料体现了辩证唯物论的哪些道理 ①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我们在利用自然、改造自然时,要尊重自然、顺应自 然、保护自然,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②物质决定意识,我们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③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正确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起促 进作用,错误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起阻碍作用,我们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 自觉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④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必须 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规律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这并不是说人在 客观规律面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 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⑤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辩证统一 的关系,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认识和利用规律 的必要条件。我们想问题、办事情,既要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又要充分发挥主 观能动性,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机地结合起来。⑥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 划性、主动创造性、自觉选择性。⑦意识具有能动作用,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 制作用。高昂的精神,可以催人向上,使人奋进;萎靡的精神,则会使人悲观、消沉,丧失 斗志。 ⑵ 材料是如何体现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的 ①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决定认识。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 动力;C.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D.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②认识对 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能够促进实践的发展,错误的认识会阻碍实践的发展。 ⑶ 材料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哪些道理 ①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②认识具有反复性、上升性、无限性,我们要与时俱进,开 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③真理是客观的、有条件的、 具体的。④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主观能动性、社会历史性。 ⑷ 材料是如何坚持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的/试用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的有关知识对材 料进行分析说明 ①联系具有普遍性,我们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②联系具有客观性,我们要从事物固 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但这并不意味着人对事物的联系无能为力,人们可 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③联系具有多 样性,要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④ 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原理要求我们既要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又要重视部 分的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⑤系统具有整体性、有序性和内部结 构的优化趋向,我们要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用综合的思维方式认识事物。 ⑸ 材料是如何体现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观的/试用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观的有关知识对材 料进行分析说明 ①矛盾具有特殊性,我们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②矛盾就是对立统一,矛盾具有普 遍性。我们要坚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③主次矛盾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并在一定的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24 条件下相互转化。主次矛盾的辩证关系原理要求我们既要善于抓住重点,集中主要力量解决 主要矛盾;又要学会统筹兼顾,恰当处理好次要矛盾。④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 要方面决定的。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既相互排斥,又相互依赖,并在一定的条件下相 互转化。矛盾的主次方面的辩证关系原理要求我们看问题既要全面,又要善于分清主流与支 流。⑤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相互联结,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体现出来, 特殊性也离不开普遍性。我们要从特殊性中概括出普遍性,用普遍性指导特殊性。 ⑹ 结合所学哲学知识回答材料是如何体现辩证否定观的 ①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即自己否定自己,自己发展自己。②辩证的否定是联 系的环节和发展的环节。③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④辩证的否定观要求我们必须树立 创新意识。 ⑺ 分析材料蕴涵的历史唯物主义道理 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着 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 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消极的阻碍作用。②生产力决 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 础。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③改革是社会主 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改革的根本目的是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使上层建筑适应经 济基础的发展。改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④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 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 革的决定力量。我们要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⑤人的价值就在于创造价值,就在于对社 会的责任和贡献。⑥价值观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重大的反作用,对人们的行 为具有重要的驱动、制约和导向作用。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具有重要的 导向作用,对人生道路的选择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我们一定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发挥正 确价值观的导向作用。⑦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必须自觉 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 值标准。⑧实现人生价值。A.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B.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 价值。C.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a.实现人生价值,需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需要顽 强拼搏、自强不息的精神。b.实现人生价值,需要努力发展自己的才能,全面提高个人素 质。c.实现人生价值,需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需要正确价值观的指引。 二、意义类 ◆答题模板◆ 第一步,归类,明确考查范围。明确需要回答的是哪一类型的意义类非选择题,是限定 模块单独考查的,还是没有限定模块综合考查的,还是限定具体知识点进行考查的。 第二步,双联,即根据设问,联系材料以提取有效信息,联系教材以搜索相关知识点, 为作答做好准备。联系材料,要有所侧重,即要抓关键词、划分段落层次,概括材料的中心 意思;联系教材,提炼出材料所体现的原理,找出与材料有关的行为主体,明确答题方向。 第三步,作答,一般要遵循从小到大、从近到远、由点到面的原则,做到思路清晰。从 小到大,如先回答对公民个人的意义,再回答对国家社会的意义;从近到远,如先回答眼前 的意义,再回答长远的意义;由点到面,由一个方面到多个方面、由一个角度到多个角度、 由一个层次到多个层次。 ◆万能答题术语◆ 1、经济生活角度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25 ⑴ 从个人的角度组织答案:这里的个人是指材料中所反映的农民、劳动者、经营者、消 费者等主体。答案的关键信息包括增加就业,增加收入,降低负担,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提 高收益,维护合法权益,形成正确的消费观、就业观、金钱观等。 ⑵ 从集体的角度组织答案:这里的集体特指企业、产业、农村、城镇等主体。答案的关 键信息包括加快企业改革,形成竞争优势,树立良好的信誉和企业形象,优化产品结构,积 极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优化产业结构,加快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的发展,加快城镇化进 程,繁荣农村经济,巩固农业的基础地位等。 ⑶ 从国家和社会的角度组织答案:答案的关键信息包括宏观调控、资源的优化配置、扩 大内需、增加外汇储备、增强经济实力、社会主义本质的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全 面小康社会的实现、科学发展观、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建设和谐社会、促进社会公 平正义等。 ⑷ 从对外交往的角度组织答案:答案的关键信息包括顺应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趋 势,拓宽我国的国际市场,扩大对外开放,提升对外开放水平,提高我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积极参与区域经济合作,推动我国进出口贸易发展,参与国际分工,扩大经济发展空间,保 证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等。 2、政治生活角度 ⑴ 国内方面:保障社会主义民主,完善社会主义法制,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提高中国 共产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 ⑵ 国际方面:推进国际关系民主化,建立国际新秩序,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为我国 现代化建设创造良好的国际环境,提升我国的国际地位等。 3、文化生活角度 ⑴ 文化的力量: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 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影响。这种影响不仅表现在个人的成长历程中,而且表现 在民族和国家的历史中。文化有先进的、健康的与落后的、腐朽的之分。先进的、健康的文 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会阻碍社会的发展。 ⑵ 优秀文化的作用: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⑶ 开展对外文化交流的意义:有利于推动我国文化走向世界,提升我国文化的影响力, 增进世界各国对我国的了解;有利于学习和吸收世界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促进我国文化 创新。 ⑷ 文化创新的作用: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 ⑸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①有利于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更 好地坚持社会主义道路。②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中华民族精神, 深深植根于绵延数千年的优秀传统文化之中,始终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 带,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 华民族之魂。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精神基石。 ⑹ 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的意义:可结合具体材料分析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对建设社会主义核 心价值体系、建设和谐文化、培育社会文明风尚、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构建和谐社会的现实 意义。 ⑺ 从各个具体文化的角度看。 民族文化——在一个民族的历史与现实中,民族文化都起着维系社会生活、维持社会稳 定的重要作用,是本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根基。其中,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 示,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对于 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对于展现世界文化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26 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在长期的共同生活中创造的,是维系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纽 带。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只有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克服传统文化的消极作用,才能兴 旺发达;每个人只有正确对待传统文化,才能使自己全面发展、更好地创造新生活。 中华文化——中华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生生 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 中华民族精神——始终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支撑中华民族生存、 发展的精神支柱,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弘扬和培育 中华民族精神,有利于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更好地坚持社会主 义道路。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 同思想基础。 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社会 主义思想道德建设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性质和前进方向。 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思想道德的集中体现,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 础,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全体社会成员作出道德选择、判断行为得失,提供了最基 本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 三、认识(评价)类 ◆答题模板◆ 第一步,判断表态(是什么)——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试题材料中所说的事或观点(或对 设问中的做法、观点作出是好还是坏、是对还是错的评价),若设问中(或材料中)已有明 确表述,则这一步可省略。 第二步,阐述道理(为什么)——说明做这件事或持这种观点的依据、重要性、必要性、 可能性以及不做这件事、违背这种观点的危害性。 ⑴ 依据——做这件事或持这种观点的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生活与哲学依据。 ⑵ 重要性——做这件事或持这种观点的作用、意义、目的、目标等。 ⑶ 必要性——做这件事或持这种观点的原因。 ⑷ 可能性——做这件事或持这种观点存在哪些主客观条件,使做这件事或持这种观点成 为可能。 ⑸ 危害性——做或不做这件事以及持或不持这种观点将会导致怎样的后果。 第三步,明确做法(怎么办)——针对某一做法或观点,应该怎样做或采取哪些具体措 施来解决问题。经济生活和政治生活措施要根据“行为主体”说明其应该怎样做,常见的主 体有党、政府、公民、企业、劳动者、消费者、投资者等。(这一步要因题而异,如果题中 讲述的就是一种正确的做法,那么只需说明为什么就可以了。总之不可僵化教条,不可生搬 硬套。) ◆万能答题术语◆ 1、经济生活角度 ⑴ 宏观调控 “是什么”——含义、主要目标、手段。 “为什么”——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②弥补市场调节的不足;③社会主义 公有制及共同富裕目标的要求。 “怎么样”——应该以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为主,辅之以必要的行政手段,形成有利于 科学发展的宏观调控体系,充分发挥宏观调控手段的总体功能;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是国家 在宏观调控中最常用的经济手段。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27 ⑵ 科学发展观 “是什么”——第一要义、核心、基本要求`根本方法。 “为什么”——①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 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②不坚持科学发展观的危害。 “怎么样”——①国家: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 态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缩小区域发展差距。②企业:依靠 科技进步、科学管理等手段,转变发展方式,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优势企业兼并劣势企业, 提高资源利用率。③个人:做理智的消费者,践行正确的消费原则,节约资源,保护环境。 2、政治生活角度 ⑴ 政府 “是什么”——我国政府是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是国家行政机关。 “为什么”——是由我国的国家性质,政府的性质、宗旨决定的,也是我国政府坚持对 人民负责的工作原则和履行政府职能的体现,是树立政府权威的需要。 “怎么样”——要切实履行政府职能;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对人民负责的工作原则; 坚持依法行政,按照法律规定的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坚持科学民主决策,自觉接受人民的 监督,树立政府的权威等。 ⑵ 中国共产党 “是什么”——我国的执政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为什么”——①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②由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③坚持以中国共产 党为领导核心的意义。 “怎么样”——不断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提高党的执政能力。 3、文化生活角度 ⑴ 文化创新 “是什么”——文化发展的实质。 “为什么”——必要性:社会实践发展的必然要求;重要性:文化创新的意义、不同性 质文化的作用、社会主义文化生产的目的。 “怎么样”——参见措施类万能答题术语文化生活角度第⑶点的表述。 ⑵ 中华民族精神 “是什么”——基本内涵、与中华文化的关系。 “为什么”(弘扬和培育的原因)——重要性:地位(“三精一魂”)。必要性:是文 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是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 要求,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可能性:中华民族精神具有鲜明的时代性特征,能够实 现与时代精神的结合。 4、生活与哲学角度 ⑴ 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是什么”——做事情要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经过调查 研究,找出事物本身固有的而不是主观臆造的规律性,以此作为我们行动的依据。 “为什么”——物质决定意识,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改造世界。 “怎么样”——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要 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 起来;反对唯意志主义和机械唯物主义。 ⑵ 树立创新意识 “是什么”——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28 “为什么”——①唯物论:物质决定意识;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与尊重客观规律相结合。 ②辩证法: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辩证否定观的基本内涵;唯物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③认识论:世界在空间上和时间上都 是无限的。④创新的社会意义。 “怎么样”——既要尊重书本知识,尊重权威,又要立足实践,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与时俱进,不断实现理论和实践的创新与发展;要坚持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密切关注变 化发展着的实际,敢于突破与实际不相符合的成规陈说,敢于破除落后的思想观念;注重研 究新情况,善于提出新问题,敢于寻找新思路、确立新观念、开拓新境界。 四、措施类 ◆答题模板◆ 第一步,落实主体。解答措施类试题,最关键的是明确措施的实施者,有几个措施的实 施者答案就有几个角度。主体明确的要围绕设问指定的主体进行发散思考,所答内容要符合 主体身份;主体不明确的则要根据题目设置的情境,从不同主体的角度进行发散思维,考虑 不同的主体在解决某一问题中负有怎样的责任,该作出怎样的努力。例如,企业应该怎样做、 政府应该怎样做、个人应该怎样做等。 第二步,“三联系”分析对策。一是联系教材,解答措施类试题,首先要做的便是联系 教材,看看教材有没有给我们提供解决这一问题的措施或方法。二是联系材料,看看材料提 供了哪些有用信息,如果材料呈现的是问题或困难,就要对症下药提出措施;如果材料呈现 的是成功经验,就要对材料中的措施与经验加以概括总结,并使之与教材理论相符合。三是 联系时政知识,从时政热点、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中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第三步,作答。这一类试题的答题套路是“对症下药”+“各尽其责”。如果题干材料 明确给出了需要解决的问题,那么就应该遵循“对症下药”的原则,一一对应地解决问题; 如果材料给出的是具体的做法,就应该针对每一具体做法,找出其中体现的道理,再看看所 有做法整体上还能不能体现其他的道理。如果题干材料没有明确给出需要解决的问题,那就 要抓住行为主体,从主体的角度去想办法,坚持“各尽其责”的原则。 具体来说,①“对症下药”:对症下药的分析方法比较好掌握,材料呈现的是负面现象, 其反向就是正确方法,如材料呈现水土流失、赤潮等,其反向就是加强环保、合理利用资源; 如果材料中呈现的是正确做法,只需对这种做法加以概括、总结。②“各尽其责”:各尽其 责的原则就是要进行主体分析,分别从各个主体的角度去想办法。常见的主体包括:党、国 家(政府)、企业(经营者)、个人(劳动者、消费者)、社会组织(新闻媒体、消协等) 等。③另外还要注意从当前政策、党和国家重要会议提出的重大措施、党中央国务院最新的 有关提法中去找办法。④答题常用语:坚持、完善、加强、健全、制定、创造、保护、贯彻、 提高、调整、改善、转变、培养、发挥、调动、按照、处理等。 ◆万能答题术语◆ 1、经济生活角度 ⑴ 公司经营与发展的措施 ①坚持科学发展观,转变发展方式,走新型工业化道路。②遵循价值规律,制定正确的 经营战略。以市场为导向,推动产品结构调整,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③依靠科技进 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强科学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成本,创立企业自主品牌, 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增强企业竞争力。④要遵守市场规则,公平竞争;要诚实经营,增强 社会责任感,树立良好的信誉和形象。⑤通过强强联合或企业兼并,实现优势互补、社会资 源的合理配置和产业结构的合理调整,提高企业竞争力。⑥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 结合战略。转变外贸增长方式,优化出口商品结构,以质取胜,增强应对国际风险的能力,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29 拓展企业的国际生存空间;实行出口市场多元化战略,更好地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 种资源;在对外贸易中,要熟悉国际相关法律、规则,加强经济安全的防范意识;要有规则 意识和利用世贸组织规则的本领;要有应对别国反倾销和反别国倾销的策略,维护企业的合 法权益。 ⑵ 搞好国家宏观调控的措施 国家要利用经济、法律和行政等手段进行经济调节——统筹规划,总体部署(即制定和 实施经济计划),合理运用税收、利率、信贷、汇率、物价等经济杠杆,引导经济结构调整,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市场监管——加强对市场的监督、管理,加大对违 规经济行为的查处、打击力度;社会管理——制定并完善管理的相关法律、法规及政策;公 共服务——信息引导,政策支持,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如健全社保制度,建立并完善预警 机制)。 2、政治生活角度 ⑴ 政府应如何做 ①履行职能:切实履行好自己的职能,把该管的事情真正管好。②坚持原则:坚持对人 民负责的原则。政府应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工作态度,树立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坚持从群众 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③依法行政:坚持依法行政,才能提高行政管理水平。④接受 监督:建立健全制约和监督机制,自觉接受人民监督。⑤民主决策:审慎行使权力,坚持科 学、民主决策。 ⑵ 中国共产党应如何做 ①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人为本,执政为民;②完善三种执政方式(科学、民 主、依法);③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④加强党的建设,提高党的执政能力;⑤贯 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⑶ 公民应如何做 ①权利与义务相统一;②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结合;③培养民主意识、法制观念。 ⑷ 如何解决相关国际问题 ①反对一切形式的国际恐怖主义,加强国际合作,发挥联合国的主导作用;②反对霸权 主义、强权政治,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③促进国际政治关 系民主化和世界多极化发展;④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各国共同繁荣与发展,努力构建和谐世 界。 3、文化生活角度 ⑴ 如何尊重文化的多样性 态度: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原则:承认世界文化多样性,尊 重不同民族的文化,必须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⑵ 如何正确对待传统文化 正确的态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⑶ 如何进行文化创新 ①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基本要求,也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②继承传统,推 陈出新:文化创新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既不能离开传统文 化,又要体现时代精神。③面向世界,博采众长: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借鉴和融合, 是文化创新必然要经历的过程,实现文化创新需要博采众长,推出融汇多种文化特质的新文 化。④人民群众是文化创造的主体,要发挥人民群众文化创新的主体作用。文化工作者要坚 定地走与人民群众实践相结合的道路。⑤坚持正确方向,克服错误倾向:既要克服“守旧主 义”和“封闭主义”,又要克服“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 ⑷ 如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30 ①要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做中华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 ②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最重要的是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一“主心骨”的作用。 ③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④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 须正确对待外来思想文化的影响。既要借鉴世界各国人民创造的先进文明成果,汲取世界各 民族的长处,又要警惕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进行西化、分化的图谋。⑤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必须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 ⑸ 怎样发展为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的文化 ①遵循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的原则。②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③努力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创新内容、创新形式、 创新手段。④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做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统一。⑤使人民的基本 文化权益得到更好的保障。 ⑹ 为克服不良文化的影响提几点建议 ①个人方面:提高辨别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的眼力,增强抵御落后文化、腐朽文化的能 力。②国家方面:要依法管理,正确引导。在文化上要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奏响主旋律; 在政治上要加强法制建设和公民道德建设;在经济上要加强对文化市场的监管,引导人们进 行科学的文化消费。 ⑺ 我们可以采取哪些措施来发展先进文化 ①关键在于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②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体系建设。③要立足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调动亿万群众广泛参与的积极性,着 眼于世界文化发展的前沿,发扬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汲取世界各民族文化的长处,不断创 新,满足人民的需要。 ⑻ 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 人民,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 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 4、生活与哲学角度 ⑴ 规律的客观性与人的主观能动性辩证关系的方法论要求 要求我们既尊重客观规律,又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 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 ⑵ 怎样做到按客观规律办事 ①承认规律。规律具有普遍性,世界上一切事物的运动变化都是有规律的。②认识规律。 按客观规律办事,必须认识和把握规律。认识规律需要一个过程,需要透过现象看本质。③ 尊重规律。规律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是客观的。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尊重规 律。④发挥主观能动性。要善于思考,勇于实践,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要改变或创造规律 发生作用的条件,趋利避害。要在运动中把握规律。总之,要做到按客观规律办事,就要把 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 来,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⑶ 怎样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 ①要尊重规律,从客观实际出发,反对主观主义。②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断解放思 想,与时俱进,以求真务实的态度探索事物的本质规律,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③实事 求是,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 情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④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⑤既要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 用的唯意志主义,又要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 ⑷ 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的方法论要求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31 我们既要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又要重视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⑸ 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的方法论要求 ①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从而达 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理想效果。②必须重视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 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⑹ 系统和要素的辩证关系的方法论要求 ①系统观念为人们把握复杂事物提供了一系列科学方法和原则,即整体性原则、有序性 原则和优化原则。②系统优化的方法要求我们着眼于事物的整体,要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 序性,要注重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要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 ⑺ 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原理的方法论要求 ①要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积极做好量的积累,为实现事物的 质变创造条件;②在量变已经达到一定程度,只有改变事物原有的性质才能向前发展时,要 果断地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和发展;③控制量变,坚持适度原则。 ⑻ 如何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 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就必须坚持真理,遵循社会发 展的客观规律。我们要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 准,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把献身人民的事业,维护人民的利益作为自己最高的价值 追求。 ⑼ 应如何创造和实现人生价值 ①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②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 是人们实现人生价值的基础。人的价值,只能在社会中实现。只有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个 人与社会的关系,才能在奉献社会中实现自己的价值。③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实现人生 价值,需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需要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精神;实现人生价值,需要努 力发展自己的才能,全面提高个人素质;实现人生价值,需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需要有正 确价值观的指引。 五、原因类 ◆答题模板◆ 第一种,从分析其必然性、必要性和重要性的角度展开。必然性可理解为紧迫性,必要 性和重要性就是解决此问题的重要现实意义。 第二种,从为什么要、为什么能的角度展开。一定要紧扣题意联系教材知识来回答,答 得越充分越全面越好,同时还要分析能够这么做的条件和社会环境。 第三种,从政治、经济与文化,或历史与现实,或内因与外因等角度展开,要求具体问 题具体分析。一般情况下要回答“这样说”“这样做”的依据、意义(重要性)、必要性、 可能性等,有时也要回答“不这样做”的危害。在解答中,一般应由近及远,由直接到间接, 先经济后政治,有次序、有条理地展开说明。在解答原因类试题的过程中既要明确设问主体, 如“党”“政府”“公民”等,又要注意对同一个主体展开多角度分析,如必要性、重要性、 紧迫性等。 ◆万能答题术语◆ 1、经济生活角度 ⑴ 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的原因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32 保持人民币币值基本稳定,就是要对内保持物价总水平稳定,对外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 这对人民生活安定、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对世界金融稳定,对世界经济的发展,具 有重要的意义。 ⑵ 我国调控物价的原因 ①市场调节具有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的缺陷,加强宏观调控有利于合理引导资源配 置,促进经济的平稳运行,缩小收入差距,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②价格变动影响人们生活, 当一种商品的价格上升时,人们会减少对它的购买。③价格变动影响生产经营,价格升高, 生产者获利增多,会扩大生产。④加强对物价的宏观调控,有利于优化投资与消费的比例, 扩大内需,推动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⑶ 我国食品领域出现诚信缺失现象的原因 一是单纯的市场调节具有固有的弱点和缺陷,二是国家宏观调控不力。 2、政治生活角度 ⑴ 政府为什么要做某一件事 ①是由政府的性质决定的。②是由政府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对人民负责的工作原则决定 的。③是政府履行某种职能(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公共服务)的内在要求。④是政府贯 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需要。⑤是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 需要。 ⑵ 为什么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中国共产党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领导核心。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始终保持现代 化建设的社会主义方向;才能创造稳定的社会环境,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才能调动各方 面的积极因素,搞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⑶ 党为什么要做某一件事 ①党的性质(两个先锋队)和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决定的;②党的地位决定的 (领导核心和执政地位);③党的作用决定的(三个“只有……才能……”);④是加强党 自身的建设的需要;⑤是党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需要。 ⑷ 为什么说“中国威胁论”是荒谬的 ①鼓吹“中国威胁论”,实质上是破坏中国和平发展的外部环境,遏制中国的强大,从 而达到干涉中国内政,大搞霸权和扩张的目的。②一个国家对于世界和平是否构成威胁,并 不在于它的力量是否强大,而在于这个国家的性质和所奉行的外交政策。我国是人民民主专 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我国的外交政策的一个鲜明特点,就是坚决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③中国的强大有利于世界和平力量的壮大,中国的发展不仅不会威胁世界和他国的发展,而 且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3、文化生活角度 ⑴ 我国为什么要把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 ①把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是由当今国际形势的大背景决 定的,在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进程中,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中国,不仅在经济发展上面临 严峻挑战,在文化发展上也面临严峻挑战。②把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 略任务,可以激发全民族的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 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从而使我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⑵ 为什么不同民族文化之间要进行交流、借鉴与融合 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借鉴与融合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动力,也是文化创新的重 要途径。①通过彼此交流,可以吸收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发展本民族文化;②通过相互 借鉴,取长补短,能够共同发展各民族文化;③通过交流、借鉴实现融合,能够形成具有新 特质的新文化。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33 ⑶ 为什么要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 ①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绵延数千年的优秀传统文化之中,始终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 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 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精神基石。②当前,面对 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要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必须更 高地举起民族精神的火炬,把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③弘 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是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 求,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 ⑷ 为什么要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 ①必然性:道德本身具有时代性特征,总要随着时代的发展而被赋予新的内涵,今天, 要实现培育“四有”公民这一发展中国先进文化的根本目标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 任务,就要联系新时期新阶段的实际,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②地位:思想道德建设 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规定着文化建设的性质和方向,是文 化建设的灵魂,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③必要性: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建立社会 主义思想道德体系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有利于把握正确方 向,为构建和谐社会打牢共同的思想基础,为促进社会和谐发展提供不竭的精神动力和人才 保证。 4、生活与哲学角度 ⑴ 为什么说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 ①在实践的基础上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了“三个统一”。这“三个统一”是马克思主义 哲学区别于以往一切旧哲学的基本特征,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哲学史上所实现的伟大变革。 ②“三个统一”的关键在于坚持实践的观点。无论是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有机统一,还是唯 物辩证的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都必须在实践的基础上才能完成。 因此,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 ⑵ 为什么说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①实践构成了人类社会的起源和基础。②实践是社会关系的发源地。③实践构成了社会 生活的基本内容。④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⑤社会生活的实践本性揭示了各种理论认 识的根源。 六、启示类 ◆答题模板◆ 第一步,从设问中明确要回答的启示的知识范围,即看要求回答政治、经济、文化、哲 学哪一方面的启示,明确答题方向,对要求“怎么做”的设问着重回答坚持什么、反对什么、 提倡什么。 第二步,分析材料,明确材料中的做法。从背景材料的呈现方式、关键词中去感悟材料 说明的道理。对材料要进行全面分析,特别是要分析“怎么样”和“怎么办”两个层次。从 “怎么样”的角度看,要分析材料反映的问题是什么,或意义有哪些,然后从问题产生的原 因中吸取教训,从成功之处总结经验,从而得出“启示”。从“怎么办”的角度看,要分析 材料中成功的做法有哪些,不成功的做法又有哪些,成功的做法启示我们可以或应该这样做, 不成功的做法则启示我们不应该或不可以这样做。 第三步,作答。解答启示类试题,要按照“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思路来思 考,但是应略答原理,详答方法论,重点分析“怎么办”。 在解答启示类试题的过程中,容易出现两个问题:一是只简单罗列材料知识,没有分析 从材料中得出的启示;二是原理与方法论相脱离,要么只写原理性的知识,要么只写方法论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34 的内容。对于现状的分析,直接找到的往往是原理性的内容,但在答题过程中不应忽略其方 法论要求;对于措施的分析,直接找到的往往是方法论的内容,但在答题过程中也应指出方 法论的原理依据。 ◆万能答题术语◆ 启示类试题的答题术语应包含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办,但侧重怎么办,有很多术语在 前面模板中已进行了表述,考生在回答时要注意综合思考。启示类试题一般都具有探究性质, 答案范围一般较宽泛,考生在联系教材知识的同时,要注意结合实际,将教材和生活结合起 来。 1、经济生活角度 凡涉及国际经济关系的,一般运用以下知识作答: ①为什么。是生产社会化特别是经济全球化的客观要求,是发展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 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必要条件;经济全球化促进了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国际 分工水平的提高以及国际贸易的迅速发展,从而推动了世界范围内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各 国生产力的发展,为各国经济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有利于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和 两种资源,弥补国内资源和市场的不足,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增强我国的经济实力,推进 我国现代化建设的进程。 ②怎么做。政府要综合利用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加强宏观调控。企业 应该注意创新产品、调整结构,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转变贸易发展方式。要严格按国际法 律、法规办事,并充分利用国际相关的法律、法规维护我国企业的合法权益。要提高我国在 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同时要做好反不正当竞争尤其是反倾销的工作。要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同时要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则,切实维护国家利益和国家经济安全。坚持科学发展 观,统筹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增强国际竞争力。 2、政治生活角度 ⑴ 凡涉及政府的可运用以下知识作答 ①为什么。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我国政府是国家 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必须切实履行好其职能。我国政府是人民意旨的执行者和利益的捍卫 者,必须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政府及其工作人员的权力由法律授予, 必须坚持依法行政。我国政府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必须接受人民的监督。 ②如何做。政府必须履行保障人民民主和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职能(政治职能);履行 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职能(经济职能),主要是进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 公共服务;履行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职能(文化职能);履行提供社会公共服务的职能。 政府必须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对人民负责的原则。政府必须依法行政。政府必须审慎行 使权力,科学民主决策。建立健全制约和监督机制。要树立政府权威,坚持权为民所用,情 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⑵ 凡涉及党的可运用以下知识作答 ①为什么。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这是由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的。中国 共产党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 民的根本利益。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②如何做。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不断完善 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坚持政治领导、思想领导和组织领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贯 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充分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 模范作用。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 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 3、文化生活角度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35 ⑴ 文化对人的影响给我们的启示 ①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来自于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启示我们要 创造良好的文化环境,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丰富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促进人们文明 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②人们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影响,往往是自觉学习、主动接受 文化熏陶的过程,这启示我们要提高辨别不同性质文化的能力,自觉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的 熏陶,增强抵御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的能力。③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人们文化素养的 核心和标志。世界观和人生观、价值观一经形成,就对人的综合素质和终身发展产生深远持 久的影响,启示我们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⑵ 中学生应怎样做中外文化交流的友好使者 ①我们既要更加热情地欢迎世界各国优秀文化在中国传播,又要更加主动地推动中华文 化走向世界。做中华文化交流的友好使者,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②正确的态度:既要认 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共同 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③基本原则:必须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在文化交流中, 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睦相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④借助传媒、网络、技术和知 识做中外文化交流的友好使者。 ⑶ 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 ①为什么。理论依据: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优秀传统文化之中,是维系中华各族 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是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是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 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现实意义:当前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提高全 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是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 ②怎么样。最重要的是发挥“主心骨”的作用;必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必须正确对待外来思想文化;要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统一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 4、生活与哲学角度 在回答哲学启示时,要注意设问的知识限制,看是要求从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 历史唯物主义(历史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哪一角度作答。具体作答时,可运用“原理+方 法论+分析”的模式。“依据”应着力于原理,“如何做”“启示”应重点阐述方法论。 ⑴ 辩证唯物论的相关方法论 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意识具有能动作用,要求我们树立正确的意识,发挥其能动作用。 规律具有客观性与普遍性,要求我们尊重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同时要把尊重客观规 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 ⑵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相关方法论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要求坚持实践的观点。 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要求我们在实践中不断追寻真理。 ⑶ 唯物辩证法的相关方法论 联系的含义,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要求我们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要求我们正确处理 整体和部分的关系、系统和要素的关系。 事物是不断变化发展的,要求我们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矛盾的特殊性要求我们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主次矛盾和矛盾主次方面的关系原理,要求我们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 辩证的否定观要求我们立足实践,树立创新意识。 ⑷ 历史唯物主义的相关方法论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要树立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价值观具有导向作用,要求我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36 七、描述类 ◆特点概述◆ 描述类试题的设问中一般有以下字眼:描述、反映、分析、指出等。描述类试题的图 表一般由“图(表)题目、图(表)、注释”三部分组成。描述类试题的基本模式主要有图 示式、表格式、混合式等三类。从设问的内容看,大体有以下四类: ⑴ 图文解读类,如“图表(材料)反映了什么现象(问题)?”多从经济生活角度考查, 也可以从其他角度考查。此类设问属于“是什么”方面的问题,在图表题中最为常见。 ⑵ 关系揭示类,如“图表(材料)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此类设问属于“为什么”方 面的问题。从近几年的高考试题看,多从经济生活角度考查,也可以从哲学等其他角度考查; 大多是考查两个图表(材料)之间的关系,也有考查多个图表或材料之间的关系的;从关系 内容看,图表或材料所呈现的问题多是教材基本原理的直观体现,如供求与价格、生产与分 配、收入与消费等。 ⑶ 认识深入类,如“请你谈谈对图表所反映的现象及其本质的认识”。此类设问也属于 “为什么”方面的问题。 ⑷ 对策措施类,如“……应采取的措施(做法)”。此类设问属于“怎么办”方面的 问题。 ◆答题模板◆ 第一步,审设问。 ⑴ 宏观把握设问之间的关系。 设问之间的关系:一种是并列关系,各设问相对独立;一种是递进关系,各设问层层深 入,其基本顺序一般是“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 ⑵ 微观分析设问要求。 设问如果问的是图表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这时要特别注意看清问的是图表“分别反映” 了什么经济现象,还是“共同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回答时,不仅要写出图表反映的表面 现象(即将图表语言转换成文字语言,实现从定量到定性的转换),还应指出这一现象所包 含的深层次信息和隐藏的信息及本质性问题。设问如果问的是表 1 和表 2 有何关系,这些关 系主要包括四种情况:原因和结果的关系,一分为二的关系,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前后相继 的关系。考生可根据情况选择知识作答。设问如果要求结合图表、文字谈认识或做法。一般 解题思路为“是什么”“为什么”“有何意义和后果”“怎么办”。在答题时要注意将材料 和教材原理结合起来。 第二步,分析材料。 “两比较”——横向比较和纵向比较;“两统一”——现象和本质的统一、理论和实际 的统一;“三结合”——结合设问、图表内容和材料涉及背景;“三忌讳”——―忌硬套教 材知识,二忌脱离图表的标题和设问读图表,三忌离开背景材料主观臆断。 第三步,作答。 ⑴ 把握图表的标题的中心。图表的标题往往包含着要描述和阐释的主题,解题时要先分 析图表的标题。 ⑵ 对图表的内容既要纵比(事物前后不同阶段的比较,最明显的标志是图表中的不同时 间)→说明什么在变以及在如何变(变化的特点与趋势),更要横比(不同事物之间的比较) →说明事物间的差异或差距(既要总体分析,也要具体说明)。 ⑶ 图表的注往往包含着重要信息(也有没有实质性含义的),对图表的内容起补充说明 作用,注和图表的内容要结合起来分析。 ⑷ 注意图表中的特殊年份所隐含的重要时政信息。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37 ⑸ 图表间最常见的关系:因果关系、并列关系、递进关系,一分为二的关系。 ⑹ 对图表中的事物的描述和阐释要有规则、有章法。①如果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事物, 则要分别描述和阐释,并对它们进行比较。如果有时间方面的信息,且事物在不同阶段呈现 的特点不同时,则要分时期、分阶段进行描述和阐释。②答案的表述:理论联系实际,夹叙 夹议,突出逻辑性、层次性。③答案要体现科学的思维方法。先分析,后综合;先描述,后 阐释。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