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江西省南昌市第十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政治试题WORD版带解析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江西省南昌市第十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政治试题WORD版带解析

南昌十中2018-2019学年度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高二政治试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25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 ‎1.楹联上下相接,词性相对,平仄相合,意境相联表达方式与下列哲理相通的是 A. 矛盾双方相反相成 B. 矛盾双方力量相互平衡 C. 不同事物矛盾不同 D. 同一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 ‎【答案】A ‎【解析】‎ ‎【详解】矛盾就是反映事物内部对立和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简言之,矛盾就是对立统一。我国楹联上下相接、词性相对、平仄相合、意境相联。这种表达方式体现了矛盾双方相反相成,对立统一,A适合题意;矛盾双方的地位是不平衡的,B项说法错误;材料不体现不同事物矛盾不同,也不体现同一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CD项均与题意不符;正确选项为A。‎ ‎【点睛】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 原理内容:矛盾是事物自身包含的双方既对又统一的关系。简而言之,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 方 法 论:矛盾的观点要求我们必须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全面的观点)看问题。要学会在对立中把握统一,在统一中把握对立。同时要积极创造条件,促进矛盾双方的相互转变。‎ ‎2.在支付方式日益多样化的今天,“小额免密”“闪付”等支付功能也悄然兴起,然而,此种支付功能开启时用户往往并不知情,存在一定安全隐患。用户在追求便捷的同时莫忘安全红线,这一提示的哲学依据是 ‎①矛盾双方相互对立,相互排斥 ‎②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 ‎③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④矛盾的同一性寓于斗争性之中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 ‎“小额免密”“闪付”用户在追求便捷的同时莫忘安全红线,这一提示体现了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②③项符合题意;材料强调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不体现矛盾双方相互对立,相互排斥,①项与题意不符;矛盾的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④项说法错误;正确选项为B。‎ ‎【点睛】矛盾的观点要求我们必须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坚持两点论、两分法。即既要看看矛盾双方的对立关系,又要看到矛盾双方的统一的关系;既要在对立中把握统一,又要在统一中把握对立;既要看到矛盾的这一方,又要看到矛盾的另一方;同时要积极创造条件,促进矛盾双方向积极方向转变。‎ ‎3.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矛盾的两个基本属性,以下古语中蕴涵“同一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的是 A. 古今易俗,新故异备 B. 和实生物,同则不继 C. 乱生于治,怯生于勇 D. 孤举者难起,众行者易趋 ‎【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和实生物,同则不继”意为不同的东西彼此和谐才能生世间万物,所有东西都一致的话,世界也就不再发展了,这体现了同一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B正确且符合题意;A体现是事物是变化发展的,C体现了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D强调了群众观点,都不符合题意,均应排除;故本题答案选B。‎ ‎【点睛】近年来,在政治高考试题中,以古文诗词为材料的试题占据了相当的部分,以古文诗词命题,考查的不仅是考生们的文学功底,更是考查对政治教材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充分体现了学科间知识的交融。做好这类题目,需要有一定的文学功底,能正确理解题干中古文诗词所表达的意思,同时也需要对已有的知识进行系统排查,从中找出符合题意的知识点加以分析对照。可见,这类型题目在高考中是算难度较高的题型,但通过有意识的去整理、储备以往书本练习考试中出现的同类型题目也能做到熟能生巧,从而提高答题正确率。‎ ‎4.城镇化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一个基本问题。目前,我国的城镇化率过半,未来相当长一段时期内还需要继续推进城镇化。专家表示,推进城镇化不可能走单一发展模式。这是因为 ‎①不同事物具有不同矛盾 ‎②同一事物在不同阶段特点不同 ‎③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 ‎④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推进城镇化不可能走单一发展模式,这是因为矛盾具有特殊性,不同事物具有不同矛盾,同一事物在不同阶段特点不同,①②项符合题意;材料强调矛盾的特殊性,不体现矛盾的普遍性,③项与题意不符;材料不强调矛盾的动力问题,④项与题意不符;正确选项为A。‎ ‎【点睛】矛盾的特殊性:‎ 原理内容:矛盾的特殊性,是指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矛盾,同一事物在发展不同过程和不同阶段上有不同矛盾,同一事物中的不同矛盾、同一矛盾的两个不同方面也各有其特殊性)‎ 方 法 论:矛盾的特殊性原理要求我们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马哲的活的灵魂)。‎ ‎5.漫画《掉牙》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①矛盾特殊性中包含着普遍性 ‎②矛盾普遍性中包含着特殊性 ‎③关键部分对整体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④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认识事物的基础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B ‎【解析】‎ 材料中强调了老人和小孩都掉牙,体现了矛盾特殊性中包含着普遍性,即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但是老年人的掉牙和孩童时期的掉牙其生理基础是不同的,体现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认识事物的基础,①④正确;②不选, 因为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不是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③与材料无关。选B。‎ 考点: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 ‎【重点突破】正确理解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 ‎(1)“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不是“多数和少数的关系、整体和部分的关系”。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从事物的性质上来讲的,二者的关系是共性和个性、一般和个别的关系,而多数和少数、整体和部分是从范围上来讲的,可见有根本的区别。‎ ‎(2)不能说“普遍性包含特殊性”。因为各种特殊性、个性是千差万别、丰富多彩、具体生动的,而普遍性、共性是抛开了事物各自特殊的东西,是抛开了许多丰富多彩、具体生动的个性、特殊性,只是概括、抽象出了它们的共同的本质。‎ ‎6.开发海洋经济,强调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把可持续发展放在首要的位置。这启示我们 ‎①矛盾的主次方面是辩证统一的 ‎②想问题、办事情既要全面,又要善于抓重点 ‎③要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 ‎④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相互联结的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开发海洋经济,强调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把可持续发展放在首要的位置。这启示我们想问题、办事情既要全面,又要善于抓重点,要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②③项符合题意;材料强调抓重点,体现了主次矛盾关系原理,不体现矛盾的主次方面关系,①项与题意不符;材料不体现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④项与题意不符;正确选项为B。‎ ‎【点睛】主要矛盾和和次要矛盾辩证关系:‎ 原理内容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次要矛盾影响主要矛盾的解决,甚至在一定条件下转化成主要矛盾)‎ ‎ 方 法 论:善于抓重点(抓中心、抓关键),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又要统筹兼顾,恰当处理次要矛盾;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错误倾向:反对办事情不分主次,“胡子眉毛一把抓”;又要反对只抓主要矛盾,忽视次要矛盾的“单打一”。‎ ‎7.2018年校园足球工作计划提出了一系列促进足球人才培养的做法。下列做法与其体现的哲理一致的是 A. 促进校园足球的国际交流----联系构成事物的变化和发展 B. 加强校园足球的宣传活动----意识时物质具有促进作用 C. 将足球作为体育课必修内容----运动和静止是辩证统一的 D. 建立全国校园足球竞赛体系----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 ‎【答案】A ‎【解析】‎ 我国促进中国足球与外国足球的交流有利于加强双方的联系,从而促进中国足球的发展,体现了联系构成事物的变化和发展,A正确;B错误,因为只有正确的意识才能够促进事物的发展;C中的做法与运动和静止的关系无关;D不选,因为只有各个部分以优化的结构组合在一起整体功能才大于部分功能之和。‎ 考点:联系、运动的关系 ‎【名师点晴】矛盾与联系、发展的关系 ‎(1)矛盾的观点与联系、发展的观点都科学地揭示了世界的存在状态,都是唯物辩证法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但矛盾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 ‎(2)联系构成发展;矛盾是联系的根本内容;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 ‎8.“凡为过去,皆为序章”。下列与此观点不一致的是 A. 凡益之道,与时偕行 B.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C. 兄弟同心,其利断金 D.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答案】C ‎【解析】‎ ‎“凡事过去,皆为序章”的意思是只要是已经发生的事,都是过去的事,强调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A项的意思是要善于做出适于时代需要的判断和选择,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与题意相符;B项意思是事物总的趋势是向前发展的,寓意前途光明,与题意相符;C项说明团结的重要性,体现部分影响整体。与题意不符;D项强调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与题意相符;正确选项为C。‎ ‎9.有人做过这样的测试:在一张白纸上面面一个黑点,不同的人来看。结果发现人们通常都是看到那个黑点,而忽视了黑点之外的那一大片空白。该测试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①不要忽视次要矛盾的解决 ‎②要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 ‎③既要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又要看到次要方面 ‎④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④ D. ②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该测试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既要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又要看到次要方面,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③④项符合题意;材料不体现主次矛盾关系原理,①②项与题意不符;正确选项为B。‎ ‎【点睛】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辩证关系:‎ 原理内容: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既相互排斥,又相互依赖,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 方 法 论:既要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又要分清主流和支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10.“不抛弃,不放弃”是一种责任。正是因为“不抛弃,不放弃”,才使西南地区人民的“渴望”成为“希望”;正是因为“不抛弃,不放弃”,才使矿井下生命存活的渺茫变成生还的奇迹。这表明 ‎①矛盾双方的相互排斥、相互对立 ‎②人的主观能动性作用是巨大的 ‎③矛盾双方的相互吸引、相互联结 ‎④矛盾就是对立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④ D. ②③‎ ‎【答案】D ‎【解析】‎ ‎【详解】材料表明人的主观能动性作用是巨大的,正是因为“不抛弃,不放弃”,才使西南地区人民的“渴望”成为“希望”,正是因为“不抛弃,不放弃”,才使矿井下生命存活的渺茫变成生还的奇迹。体现了矛盾双方的相互吸引、相互联结,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②③项符合题意;材料强调矛盾双方的相互吸引、相互联结,不体现矛盾双方的相互排斥、相互对立,①项与题意不符;矛盾就是对立一统一,而不是只有对立,④项说法错误;正确选项为D。‎ ‎【点睛】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联系、相互吸引的性质和趋势。一是矛盾双方相互依存,即矛盾双方互为存在的条件,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二是矛盾双方相互贯通,即矛盾双方相互渗透以及相互转化的趋势。这种包含着向自己对立面转化的相互贯通性,最深刻体现了对立面之间的内在的统一性。‎ ‎11.‎ 在人才流失、资源匮乏、制度板结、大型国企包袱沉重等多种问题的压カ之下,东北三省的经济出现了严重下滑,为此国家出台了《推进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三年滚动实施方案(2016~2018年)》。国家出台该方案的唯物辩证法依据是 ‎①承认、揭露矛盾,才能寻找正确方法解决矛盾 ‎②承认矛盾的普遍性是坚持唯物辩证法的前提 ‎③矛盾的普遍性原理要求我们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④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基本原则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针对东北地区的实际情况国家出台了《推进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三年滚动实施方案(2016~2018年)》,其唯物辩证法依据是承认矛盾的普遍性是坚持唯物辩证法的前提,承认、揭露矛盾,不回避矛盾,才能寻找正确方法解决矛盾,①②项符合题意;矛盾的特殊性原理要求我们具体问题具体分析,③项说法错误;④项不属于唯物辩证法道理,与题意不符;正确选项为A。‎ ‎【点睛】矛盾的普遍性和(客观性):‎ ‎〖原理内容〗:唯物辩证法认为,矛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不包含矛盾的事物是不存在的,即事事有矛盾;矛盾贯穿于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每一事物从产生到灭亡都存在着自始自终的矛盾运动,即时时有矛盾。(矛盾的客观性是指矛盾是一切事物所固有的,不以人们的主观意志为转移。)‎ ‎〖方法论〗:(要求我们承认矛盾的普遍性与客观性,承认矛盾的普遍性是坚持唯物辩证法的前提;在任何时候,对任何事物,)①我们要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②还要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全面的观点)。‎ ‎〖反对〗:反对回避、否认和掩盖矛盾,遇见矛盾绕着走的做法,又要反对片面地看问题的观点(一点论,绝对化,片面化)。‎ ‎12.习近平强调,基础教育在国民教育体系中处于基础性、先导性地位。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坚持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这是因为 ‎①事物的性质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 ‎②要善于分析把握事物发展的各种环境条件 ‎③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居于支配地位 ‎④关键部分的功能变化对整体功能起决定作用 A. ①② B. ①④ C. ①③ D. ③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基础教育在国民教育体系中处于基础性、先导性地位,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坚持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这是因为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居于支配地位,关键部分的功能变化对整体功能起决定作用,③④项符合题意;材料强调抓主要矛盾,不体现矛盾的主次方面,①项与题意不符;材料强调坚持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体现的是抓主要矛盾,不体现要善于分析把握事物发展的各种环境条件,②项与题意不符;正确选项为D。‎ ‎【点睛】主要矛盾和和次要矛盾辩证关系:‎ 原理内容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次要矛盾影响主要矛盾的解决,甚至在一定条件下转化成主要矛盾。‎ ‎ 方 法 论:善于抓重点(抓中心、抓关键),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又要统筹兼顾,恰当处理次要矛盾;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错误倾向:反对办事情不分主次,“胡子眉毛一把抓”;又要反对只抓主要矛盾,忽视次要矛盾的“单打一”。‎ ‎13.有人认为,“辩证的否定,是自己否定自己,抛弃过去的一切”。该观点的错误在于 ‎①认为辩证的否定是“在绝对不相容的对立中思维”‎ ‎②没有看到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 ‎③没有看到辩证否定观是对既往的否定和对现实的肯定 ‎④认为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联系和发展的环节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①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观点“辩证的否定,是自己否定自己,抛弃过去的一切”的错误在于认为辩证的否定是“在绝对不相容的对立中思维”,没有看到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属于形而上学否定观,①②项符合题意;该观点认为辩证否定观是对既往的否定和对现实的肯定,否认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联系和发展的环节,③④项与题意不符;正确选项为A。‎ ‎【点睛】辨证否定观与形而上学否定观的对立:‎ 辩证否定是实现新事物代替旧事物的根本途径 辨证否定观认为,否定是事物内在矛盾所引起的自我否定;否定是发展的环节和联系的环节,肯定中有否定,否定中有肯定,既克服又保留,是扬弃,事物的发展就是肯定与否定的对立统一。 ‎ 形而上学的否定观是“在绝对不相容的对立中思维”,认为否定是外在的否定、主观任意的否定;否定是绝对的否定,是不包含肯定的否定,即要么肯定一切,要么否定一切,“是就是,不是就不是;除此之外,都是鬼话。”这就割裂了事物的联系,使事物发展中断。‎ ‎14.“复兴号”在研发过程中,摆脱了对引进的法国、日本、德国技术平台的依赖,首次实现了动车组牵引、制动、网络控制系統的全面自主化,各项指标达到世界先进水平。2017年9月,“复兴号”动车组在京沪高铁率先实现350公里时速运营,为世界高速铁路商业运意树立了新的标杆。“复兴号”的成功运营从哲学上看表明 ‎①科技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 ‎②掌握高铁核心技术需对既有理论和实践加以突破 ‎③树立创新意识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 ‎④高铁技木的创新离不开对外国技术的“扬弃”‎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复兴号”的成功运营从哲学上看,表明高铁技木的创新离不开对外国技术的“扬弃”,即既克服又保留,而掌握高铁核心技术需对既有理论和实践加以突破,不断创新,②④项符合题意;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①项说法错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③项说法错误;正确选项为C。‎ ‎【点睛】辩证否定:‎ 原理内容: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即自己否定自己,自己发展自己。它是发展的环节,也是联系的环节。辩证否定的实质就是“扬弃”。‎ 方 法 论:①必须树立创新意识,做到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 ‎ ②我们既要尊重书本知识,尊重权威,又要立足于实践,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不断实现理论和实践的创新与发展。‎ ‎15.屠呦呦受到东晋葛洪中医药典籍《肘后备急方》启发,提出用乙醇低温提取青蒿素有效成分,经过不断改进提取方法,终于获得成功。其成功在于 ‎①发挥了主观能动性的决定作用 ‎②正确把握了辩证否定的联系环节 ‎③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 ‎④对不合理的内容要既克服又保留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屠呦呦提取青蒿素有效成分的成功是受到东晋葛洪中医药典籍《肘后备急方》启发,正确把握了辩证否定的联系环节,②项符合题意;提出用乙醇低温提取青蒿素有效成分,经过不断改进提取方法,终于获得成功,体现了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要对新事物充满信心,③项符合题意;屠呦呦提取青蒿素有效成分的成功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发挥了主观能动性,但主观能动性不能起决定作用,①项说法错误;对不合理的内容要克服而不是保留,④项说法错误;正确选项为B。‎ ‎【点睛】辩证否定: ‎ ‎(1)辩证否定的内涵:‎ 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即自己否定自己,自己发展自己。 ‎ ‎(2)辩证否定的特点: ‎ ‎①辩证的否定是发展的环节,是实现新事物产生和促使旧事物灭亡的根本途径。 ‎ ‎②辩证的否定是联系的环节,新事物产生于旧事物,它总是吸取、保留和改造旧事物中积极的因素作为自己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 ‎(3)辩证否定的实质:‎ 辩证的否定,既不是简单地肯定一切,也不是简单地否定一切,而是既肯定又否定,既克服又保留,克服的是旧事物中过时的消极的内容,保留的是旧事物中积极合理的因素。辩证否定的实质就是“扬弃”。 ‎ ‎(4)辩证否定的意义:‎ 辩证的否定观要求我们,必须树立创新意识,做到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我们既要尊重书本知识,尊重权威,又要立足实践,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不断实现理论和实践的创新与发展。‎ 马克思指出:“辩证法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的理解中同时包含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理解,即对现存事物的必然死亡的理解;辩证法对每一种既成的形式都是从不断的运动中,因而也是从它的暂时性方面去理解;辩证法不崇拜任何东西,按其本质来说,它是批判的和革命的。”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6. 上述材料说明 ‎①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和创新意识是密切联系的 ‎②只要坚持辩证法就能实现各个方面的创新 ‎③树立创新意识是辩证法的要求 ‎④辩证否定观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A. ①④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 ‎17. 否定是辩证法的一个最重要因素。辩证法在本质上批判的、革命的和创新的,这是因为 ‎①世界上所有的事物,都是处于不断发展过程之中 ‎②没有一种事物是绝对的、永恒不变的 ‎③辩证的否定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推动力量,不了解辩证的否定,就不会知道事物是怎样发展的 ‎④辩证法不崇拜任何东西,主张抛弃过去的一切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答案】16. B 17. A ‎【解析】‎ ‎【分析】‎ 本题以马克思对辩证法本质的论述为背景材料,考查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和创新意识、辩证法在本质上是批判的、革命的和创新的理由等知识。第(1)小题可根据马克思对辩证法的解释,理解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和创新意识是密切联系的。也可运用排除法排除②④项。第(2)小题要求理解辩证法的本质,即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的理解中,同时包含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理解,对现存事物的必然死亡的理解,以此说明理由是因为世界上所有的事物,都是处于不断发展过程之中,没有一种事物是绝对的、永恒不变的,正是在辩证的否定中,推动事物发展变化,而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不是全盘的否定。‎ ‎【16题详解】‎ 材料说明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和创新意识是密切联系的,树立创新意识是辩证法的要求,①③项符合题意;②项说法过于绝对;矛盾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④项说法错误;正确选项为B。‎ ‎【17题详解】‎ 否定是辩证法的一个最重要因素。辩证法在本质上是批判的、革命的和创新的,这是因为世界上所有的事物,都是处于不断发展过程之中,没有一种事物是绝对的、永恒不变的,辩证法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的理解中同时包含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理解,即对现存事物的必然死亡的理解,因此辩证的否定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推动力量,不了解辩证的否定,就不会知道事物是怎样发展的,①②③项符合题意;辩证法不崇拜任何东西,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并不是主张抛弃过去的一切,④项说法错误;正确选项为A。‎ ‎【点睛】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 原理内容:辩证法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的理解中同时包含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的理解,即对现存事物必然灭亡的理解;辩证法对每一种既成的形式都是从不断的运动中,因而也是从它的暂时性方面去理解;辩证法不崇拜任何东西,按其本质来说,它是批判的革命的和创新的。‎ 方 法 论:辩证法的革命精神和批判性思维要求我们要创新,密切关注变化发展着的实际,敢于突破与实际不相符合的成规陈说,敢于破除落后的思想观念;注重研究新情况,善于提出新问题,敢于寻找新思路,确立新观念,开拓新境界。‎ ‎18.2017年9月9日,被誉为“中国诺贝尔奖”的未来科学大奖在北京掲境。施一公、潘連伟、许晨阳这三位科字家分別摘取2017年未来科学大奖生命科学、物质科学奖和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奖,各自获得100万美元奖金。未来科学大奖关注原创性的基础科学研究,强调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下面对科技创新推动生产力发展理解正确的是 ‎①科技创新能促进生产技术的进步,更新生产工具 ‎②科技创新制造了更广阔的劳动对象 ‎③科技创新对劳动者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激发了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④科技创新能促进人类认识的对象和范围日趋广阔,制约着人类思维方式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创新更新了人们的生产工具,促进了生产技术的进步,提高了劳动者的素质,开辟了更广阔的劳动对象,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①③适合题意;②中的制造劳动对象说法错误,排除;④不是从创新推动生产力角度分析,排除;故本题答案选B。‎ ‎19.实践永无止境、理论创新也永无止境。只有根据发展着的实践进行理论创新,并运用理论创新的成果指导新的实践,才能不断推动党和国家事业的新发展。这表明 ‎①理论创新是实践创新的基础,实践创新是理论创新的目的 ‎②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③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是认识的目的 ‎④创新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 材料表明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是认识的目的,而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变革的先导,只有不断创新才能不断推动党和国家事业的新发展,②③④项符合题意;应在实践创新的基础上进行理论创新,①项说法错误;正确选项为C。‎ ‎【点睛】为什么要创新?‎ ‎⑴原因(哲学依据)‎ 树立创新意识是辩证否定观和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的要求 ‎⑵创新的作用 ‎①创新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科学的本质就是创新,创新更新了人们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提高了劳动者的素质,开辟主更广阔的劳动对象)②创新推动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变革。 ③创新推动人类思维和文化的发展 ‎⑶意义: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 ‎20.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要求我国宪法应该坚持与时俱进,更好体现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新成就、新经验、新要求。根据新时代坚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形势、新任务,对我国宪法作出适当修改是必须的、适时的,是符合宪法发展规律、符合时代发展和实践需要的。上述材料体现的历史唯物主义道理有 A. 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B. 实践是认识的基和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 C. 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決定了社会意识的变化发晨 D. 正确的社会意识推动了社会实践的发展 ‎【答案】C ‎【解析】‎ ‎【详解】A选项是从唯物论的角度阐述的。B选项是从认识论的角度阐述的。D选项表述与题意不符。根据题目的表述,根据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形势、新任务,对我国宪法作出适当修改是必须的、适时的,是符合宪法发展规律、符合时代发展和实践需要的,体现了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了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C选项入选。‎ ‎21.2017年8月6日,2017澳大利亚“诗书礼乐行”孔子文化节在堪培拉举办。孔子能够生存于今天世人的心中,最根本的还在于他的思想在今天仍然具有蓬勃的生命力。这说明 A. 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B. 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C. 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 D. 社会存在是社会生活的反映 ‎【答案】A ‎【解析】‎ ‎【详解】孔子能够生存于今天世人的心中,最根本的还在于他的思想在今天仍然具有蓬勃的生命力。这说明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有时会落后于社会存在,有时又会先于社会存在而变化、发展,A项符合题意;材料强调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不体现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B项与题意不符;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C项说法错误;社会存在指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社会意识指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社会意识是社会生活的反映,D项说法错误;正确选项为A。‎ ‎【点睛】1、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原理内容:⑴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①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②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着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 ‎⑵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的发展起阻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可以正确地预见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对社会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社会意识有时会落后于社会存在,有时又会先于社会存在而变化、发展。)‎ 方法论:①要树立实践第一的思想,在分析社会现象时,要尊重社会实际,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②同时要确立正确的社会意识,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反对落后的消极的社会意识。‎ ‎22.让类似“我妈是我妈”的荒唐证明消失,就是要解決办事环节过多,证明繁杂等问题。为此要进一步推进简政放权,规范和简化公共权力更好的服务群众。从社会历史观的角度看。就是要 ‎①改革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的生产关系 ‎②改革不利于巩固发展经济基础的上层建筑 ‎③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做出行为选择 ‎④不断创新社会发展的道路、模式和规律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C ‎【解析】‎ 材料中“进一步推进简政放权,规范和简化公共权力”体现了改革不利于巩固发展经济基础的上层建筑;“更好的服务群”体现了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做出行为选择,②③正确;①④与材料无关。‎ 考点: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关系、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判断标准 ‎【名师点睛】即使上层建筑适合自己的经济基础,也不一定对社会发展起促进作用 ‎(1)上层建筑并不直接对社会的发展起作用,而是要通过经济基础这个中间环节才能起作用。‎ ‎(2)上层建筑对社会的发展是起促进作用,还是阻碍作用,取决于经济基础的性质。当上层建筑所维护的经济基础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时,则上层建筑适合自己的经济基础,对社会的发展起促进作用,反之,则起阻碍作用。‎ 因此,即使上层建筑适合自己的经济基础,也不一定对社会发展起促进作用。‎ ‎23.习近平主席强调,各级国家机关加强同人大代表的联系、加强同人民群众的联系,是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内在要求,是人民对自己选举和委派代表的基本要求。从历史唯物主义角度看,其依据是 A. 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 B. 人民群众的实践是一切精神财富的源泉 C. 劳动群众的实践是一切精神财富形成和发展的源泉 D. 脑力劳动者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答案】A ‎【解析】‎ ‎【详解】各级国家机关加强同人大代表的联系、加强同人民群众的联系,是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内在要求,是人民对自己选举和委派代表的基本要求。从历史唯物主义角度看,其依据是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A项符合题意;材料强调人民群众的地位,不强调人民群众的作用,BD项与题意不符;人民群众的实践是一切精神财富形成和发展的源泉,C项说法错误;正确选项为A。‎ ‎【点睛】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 ‎【原理内容】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体现在:)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方法论】要求我们要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 群众观点基本内容,相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群众路线基本内容,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24.面对新时代新任务提出的新要求,党和国家机构设置、职能配置、履职能力与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要求还不完全适应。2018年2月28日,党的十九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决定》。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 ‎①表明实践活动具有社会历史性 ‎②通过变革生产关系解决社会基本矛盾 ‎③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性变革 ‎④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强大动力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面对新时代新任务提出的新要求,党和国家机构设置、职能配置、履职能力与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要求还不完全适应,我党作出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决定,这说明实践活动具有社会历史性,故①正确;材料强调,通过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能够提高我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说明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强大动力,故④正确;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属于对上层建筑的调整,不是对生产关系的调整,故②排除;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自我发展,而不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性变革,故③错误。故选B。‎ ‎25.2018年4月10日,习近平出席博鳌亚洲论坛强调,面向未来,走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的国与国交往新路,努力实现持久和平;要兼容并蓄、和而不同,使文明交流互鉴成为增进各国人民友谊的桥梁。从唯物史观角度看,这说明我国:‎ ‎①高瞻远瞩,善于用综合的思生方式认识事物 ‎②审时度势,树立了正确的社会意识 ‎③以人为本,以维护世界各国的共同利益为出发点 ‎④顺势而为,把握了社会历史发展规律 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查社会发展的规律。习近平出席博鳌亚洲论坛的讲话,从唯物史观角度看,这说明我国审时度势,树立了正确的社会意识,顺势而为,把握了社会历史发展规律,②④正确且符合题意;①属于唯物辩证法,维护本国的国家利益是主权国家对外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③说法错误;故本题答案选D。‎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题,共计50分)‎ ‎26.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的重要使命。“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决胜阶段,也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胜阶段。‎ 材料一经济贫困背后隐藏着文化的贫困。贫困地区长期固有的落后的思维方式、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形成所谓贫困文化,这种长期的贫困文化积淀,又反过来成为人们摆脱困境、谋求发展的桎梏。‎ 材料二当前,我国扶贫开发已进入啃硬骨头、攻坚的冲刺期,必须创新扶贫开发思路,坚持精准扶贫、精淮脱贫,要研究贫困人口致贫的原因,把握区域和个体因素的差异,对有劳动能力、无劳动能力、生存条件恶劣等不同类型的贫困尸,逐户制定差异化的帮扶指施,做到措施精准;要改变以往“眉毛胡子一把抓”的做法,杜绝“扶富不扶贫”“扶强不扶弱”等问题的发生,要将国家的扶贫政策和当地的实际相结合,坚决打赢这场脱贫攻坚战,确保贫困人口到2020年如期脱贫。‎ ‎(1)结合材料一,运用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的有关知识,说明在扶贫工作中注重解决文化贫困的合理性。‎ ‎(2)结合材料二,运用矛盾的观点,分析精准扶贫政策的正确性。‎ ‎【答案】(1)①联系具有普遍性。要求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文化扶贫可以解决影响贫困的文化因素,有利于实现贫困地区经济发展。②联系具有多样性。要求要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通过文化扶贫,可以提高劳动者生产技能,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加劳动者收入。③发展具有普遍性,要求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解决文化贫困,有利于提高贫困人口的综合素质,增强贫困人口脱贫致富的能。‎ ‎(2)①矛盾具有普遍性,要承认矛盾、分析矛盾、揭露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实现精准状贫,精准脱。②矛盾具有特殊性,要求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根据不同地区不同人群的不同情况,制定差异化的帮扶措施,做到措施精准。③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相互联结的,要求做到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共性与个性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把国家政策和当地实际相结合。④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改变以在状贫工作中不分主次的做法。‎ ‎【解析】‎ ‎【分析】‎ 本题以精准扶贫为背景材料,考查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矛盾的观点等知识。第(1)问首先要把握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联系和发展,其次结合材料,从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等方面,说明在扶贫工作中注重解决文化贫困的合理性。第(2)问可结合材料,运用矛盾的观点,从矛盾具有普遍性、矛盾具有特殊性、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等方面,分析精准扶贫政策的正确性。‎ ‎【详解】(1)本题要求结合材料一,运用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的有关知识,说明在扶贫工作中注重解决文化贫困的合理性。‎ 从材料可以看出,文化扶贫可以解决影响贫困的文化因素,有利于实现贫困地区经济发展。通过文化扶贫,可以提高劳动者生产技能,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加劳动者收入。解决文化贫困,有利于提高贫困人口的综合素质,增强贫困人口脱贫致富的能力。‎ 可运用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的有关知识,从联系的普遍性要求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联系的多样性要求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发展具有普遍性要求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等方面,说明在扶贫工作中注重解决文化贫困的合理性。‎ ‎(2)本题要求结合材料二,运用矛盾的观点,分析精准扶贫政策的正确性。‎ 从材料可以看出,必须创新扶贫开发思路,坚持精准扶贫、精淮脱贫,要研究贫困人口致贫的原因,把握区域和个体因素的差异,逐户制定差异化的帮扶指施,做到措施精准;要改变以往“眉毛胡子一把抓”的做法,杜绝“扶富不扶贫”“扶强不扶弱”等问题的发生,要将国家的扶贫政策和当地的实际相结合,坚决打赢这场脱贫攻坚战,确保贫困人口到2020年如期脱贫。可运用矛盾的观点,从矛盾具有普遍性,要承认矛盾、分析矛盾、揭露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矛盾具有特殊性,要求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相互联结的,要求做到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共性与个性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把国家政策和当地实际相结合;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改变以往在状贫工作中不分主次的做法等方面,分析精准扶贫政策的正确性。‎ ‎【点睛】1、矛盾的普遍性(矛盾是普遍的客观的):‎ 原理内容:矛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矛盾贯穿于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即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 方 法 论:矛盾的普遍性要求我们要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 ‎2、矛盾的特殊性:‎ 原理内容:矛盾的特殊性,是指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矛盾,同一事物在发展不同过程和不同阶段上有不同矛盾,同一事物中的不同矛盾、同一矛盾的两个不同方面也各有其特殊性)‎ 方 法 论:矛盾的特殊性原理要求我们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马哲的活的灵魂) ‎ ‎3、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 (矛盾问题的精髓):‎ 原理内容: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也就是矛盾的共性和个性的关系。‎ ‎①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一方面,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另一方面,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不包含普遍性的事物是没有的。 ②二者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方 法 论: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哲学基础,也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理论依据,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鲜明地体现了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统一 。‎ ‎27.‎ ‎“十三五”规划有两大主题项目尤其清晰:一个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另一个是深化市场体制改革。也就是说,改革创新是“十三五”蓝图的主色调。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三期叠加”的新常态,以往的劳动力、土地、环境等红利和优势不再,主要依赖要素投入的增长模式已经难以为继,经济发展方式和经济结构已到了非转、非调不可的新阶段。只有坚持创新驱动,才能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才能提升经济发展的质量、效益,也才能解决当前我国经济发展中面临的各种困难和挑战。唯有创新驱动发展,经济才能实现质的跨越,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抢占先机、赢得主动。当前,新一轮科技进步和产业变革风起云涌,新技术、新产业、新领域不断出现,整个“十三五”期间必须加快形成以创新为主要引领和支撑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模式。我们要进一步激发社会创新创造的活力,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良好氛围,让创新成为推进产业转型升级的能量源泉,成为中国经济升级的发动机。‎ 运用“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的知识,谈谈我们为什么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 ‎【答案】①事物是变化发展的,发展就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三期叠加”的新常态,只有坚持创新驱动,才能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各方面发展。②辩证的否定观和革命的批判精神,要求我们必须树立创新意识,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我们要进一步激发社会创新创造的活力,让创新成为推进产业转型升级的能量源泉,成为中国经济升级的发动机。③创新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创新推动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变革;创新推动人类思维和文化的发展。唯有创新驱动发展,经济才能实现质的跨越,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抢占先机、赢得主动。‎ ‎【解析】‎ ‎【详解】本题要求运用“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的知识,谈谈我们为什么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 从材料可以看出,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三期叠加”的新常态,只有坚持创新驱动,才能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各方面发展。我们要进一步激发社会创新创造的活力,让创新成为推进产业转型升级的能量源泉,成为中国经济升级的发动机,在激烈的竞争中抢占先机、赢得主动。可运用“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的知识,从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辩证的否定观和革命的批判精神,要求我们必须树立创新意识、创新的作用等方面,谈谈我们为什么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 ‎【点睛】正确理解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 ‎ 创新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科学的本质就是创新。创新推动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变革;创新推动人类思维和文化的发展。启示我们要增强自身的创新能力,关键是要培养自己的创造性思维。要善于发现问题;要敢于超越;要积累知识,把握已知规律;要经得起实践的考验。‎ ‎28.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我们党提出,到2020年实现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目前,实现这一目标最大的挑战是经济下行压力,只有激发人民群众的智慧,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才能在发展的基础上实现居民收入倍增。‎ 运用“寻觅社会的真谛”的知识,说明确定居民收人倍增目标的理论依据。‎ ‎【答案】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确定居民收入倍增目标, 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做到发展依靠人民、 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属于如何做到类的解答题,虽然本题没有明确的知识限定,但是根据本题中的设问主体中国共产党,再结合教材所学的知识可以明确本题的知识限定是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的知识。考生回答时,可以首先说明党的执政理念是什么,然后从党的工作的出发点、落脚点是什么的角度分析说明;其次可以从要依靠人民的角度说明;最后要从发展的成果由人民共享的角度分析说明中国共产党是如何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 考点:本题考查了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的知识。‎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