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阆中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四川省阆中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

阆中中学校2019年秋高2018级期中教学质量检测政治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24小题)‎ ‎1.在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中,文化现象无时不在、无所不在。下列属于文化现象的是 ‎①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在北京召开 ‎②2015年我国经济工作坚持稳增长、转试、调结构 ‎③第30届青奥会在南京举行 ‎④欣赏电视综艺节目《中国好声音》‎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④ D. ①③‎ ‎【答案】B ‎【解析】‎ ‎【详解】③④: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第30届青奥会在南京举行,欣赏电视综艺节目《中国好声音》,均属于文化现象,③④符合题意。‎ ‎①: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在北京召开,属于政治活动,①不符合题意。‎ ‎②:2015年我国经济工作坚持稳增长、转试、调结构,属于经济活动,②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B。‎ ‎2.汉字大体来源于两个系统:一是刻画系统,一是图画系统。以图画系统为主,刻画系统为辅。这些原始文字属于表意字范畴,所描绘的或者是具体事物的形象,或者是生活当中的场景,都是“近取诸身,远取诸物”。这一事实说明 ‎ ‎①文化是由人类所创造、为人类所特有的  ②文化自身具有相对的独立性 ‎ ‎③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  ④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 A. ①④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②‎ ‎【答案】A ‎【解析】‎ 汉字是人创造的,人们在生活中使用和发展汉字,这说明文化由人类所创造的、为人类所特有的,①正确;文化自身具有相对独立性在材料中没有反映,②不选;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在材料中也没有体现,③不选;人们在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汉字,这说明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④正确,故本题答案应为A。‎ ‎【点睛】文化的特点:从文化与社会的关系看,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从文化与个人的关系看,每个人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也在社会生活中获得和享用文化;从文化与物质的关系看,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3.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经济发展比较落后,但当时的诸子百家,群星璀璨,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一个黄金时代。这一事实主要说明 A. 文化具有自身独特的传承性 B. 文化能对社会生产方式产生重大影响 C. 文化具有自身的相对独立性 D. 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和政治决定 ‎【答案】C ‎【解析】‎ 在社会经济发展比较落后的春秋战国时期,文化发展却达到了一定的高度,揭示的是文化发展的相对独立性,C符合题意。A、B、D均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 ‎【考点】文化的相对独立性 ‎4.近年来,文化创意已经成为杭州这座世界名城的“金名片”。据介绍,过去十年间,杭州文创产业以平均15%以上的增幅保持连续十年快速增长,2017年全市文创产业实现增加值3041亿元,占GDP比重达24.2%,达到了世界文创产业先进城市的水平。材料体现了 A. 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B. 文化是经济的集中表现 C. 文化是经济的派生物 D. 文化为经济提供方向保证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文化的作用、文化与经济的关系。A: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体现了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A正确。‎ B: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B错误。‎ C: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和自身传承性,文化不是经济的派生物,C错误。‎ D:先进文化能为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提供方向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D错误。‎ 故本题选A。‎ ‎【点睛】文化与经济的关系:(1)相互影响:①经济是基础,文化是经济的反映。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所决定;文化反作用于一定的经济,给予经济以重大影响。②不同的文化,对经济的影响不同,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也不同。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对阻碍社会的发展。‎ ‎(2)相互交融:①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 作用越来越重要。为推动经济建设,发展教育事业、培养各种高素质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越来越重要。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文化产业是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注意:承认经济对文化的决定作用的同时,又要看到文化具有自身的传承性和相对独立性。也就是说并不意味着文化的发展始终与经济的发展亦步亦趋,不能简单的认为文化是经济政治的派生物或附属品。‎ ‎5.礼仪是交往的产物。“客随主便”是我们中国人待人接物时有礼貌、有涵养的表现,可在欧洲人看来,“客随主便”却是令人十分困惑的思维方式,他们最怕听中国人对他说“Up to you(随您的便吧)”。这主要说明了 A. 文化素养是逐步培养起来的 B. 文化现象无时不在、无处不在 C. 文化影响人们的思维方式和实践活动 D. 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 ‎【答案】C ‎【解析】‎ ‎“客随主便”是我们中国人待人接物时有礼貌、有涵养表现,可在欧洲人看来,“客随主便”却是令人十分困惑的思维方式,说明中外对“客随主便”的理解、做法不同体现出不同文化对人的思维方式和实践活动的影响不同,故C选项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答案选C。‎ ‎6. 被奉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经典——《论语》,成书已两千多年,至今仍然影响着我们的思想和生活。这体现 A. 文化是思想家的精神产品的总和 B. 文化素养只有通过阅读经典才能获得 C. 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深远持久的特点 D. 文化经典是决定民族生存发展的根本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该题考查文化对人影响的特点,A观点错误,“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所以说是思想家的精神产品的总和缩小了文化的外延,B观点错误,文化素养还可以通过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获得,C观点符合题意,D观点错误,文化不是决定因素,故答案应选C。‎ 考点:文化对人影响的特点 点评:本题考生要注意两个问题:第一是关于文化的内涵,“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第二是文化的作用,文化的作用具有双重性,而且也不能夸大文化的作用,难度适中。‎ ‎7. 英国著名艺术理论家罗金斯说:人的思想是可塑的。一个人如果每天观赏一幅好画,阅读某部佳作中的一页,聆听一支妙曲,就会变成一个有文化修养的人。这说明(  )‎ ‎①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无形的、潜移默化的 ‎②欣赏高质量的艺术作品是修身养性的最佳途径 ‎③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人们文化修养的核心和标志 ‎④优秀文化对人的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①④符合题意,“人的思想是可塑的。一个人如果每天欣赏一幅好画,阅读某部佳作中的一页,聆听一支妙曲,就会变成一个有文化修养的人。”这说明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无形的、潜移默化的,说明优秀文化对人的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②说法错误,修身的途径有很多,不能说欣赏高质量的艺术作品是修身的最佳途径;‎ ‎③不合题意,材料不涉及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文化修养的核心和标志。‎ 故选C。‎ ‎【点评】此类试题要求学生掌握文化对人的影响: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回答此题应根据材料进行分析判断,排除与材料无关的选项。同时还应明确文化塑造人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8.明代诗人于谦曾写 :“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无一点尘。”当今有人也说,一个人的阅读史就是他的精神史。从文化生活角度看,这主要说明 ‎①书籍总是以健康有益的内容唤起人们的共鸣 ‎ ‎②积极参加阅读活动有利于塑造和培养健全人格 ‎③读书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④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人创造了文化,文化也在塑造着人。优秀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积极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不断丰富自身的精神世界,是培养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材料主要强调的读书的作用,②③适合题意;书籍有先进健康与落后腐朽之分,①是不科学的;④说法正确但不适合题意,排除;故本题答案选C。‎ ‎9. 在明亮的太阳照不到的地方,青苔的生命照常在萌动。青苔的花特别小,但一点也不自惭形秽,一点也不自暴自弃,而是象牡丹一样自豪地绽放。这段优美的话语:‎ A. 开启人的智慧,揭示世界本质,发人深思 B. 陶冶人的情操,丰富精神世界,使人奋进 C. 如理性的明灯,指明了实现人生价值的必由之路 D. 似春雨般润物,催生人们对永恒真理的不懈追求 ‎【答案】B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文化塑造人生。需要学生准确概括材料主旨,采用直选法来完成即可。阴暗中青苔的生命照常在萌动,青苔花虽小却像牡丹一样自豪地绽放,用来比喻人们自强不息、永不服输的精神,它能够鼓舞人心,催人奋进,使人斗志昂扬而不被困难所吓倒,B符合题意;材料中的诗句并未说明世界的本质,也没有涉及人生价值实现途径的问题,故AC不符合题意;“永恒真理”的表述是错误的,故D错误。故选B。‎ ‎10.我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我们的祖先创造了极其丰富的文化,留下了具有民族特色的传统节日,形成了许许多多的风俗习惯。透过这些民族的传统节日及习俗 ‎①可以探索到我们民族文化的渊源 ‎②可以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 ‎③可以感受到千百年来人们对美好未来的向往 ‎④可以预测各民族未来的发展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④ D. ①③‎ ‎【答案】D ‎【解析】‎ ‎【详解】透过我国民族的传统节日及习俗,可以探索到我们民族文化的渊源,感受到千百年来人们对美好未来的向往,①③项符合题意;文化遗产有利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②项说法与题意不符;透过这些民族的传统节日及习俗可以研究民族发展的历史,④项与题意无关;正确选项为D。‎ ‎【点睛】①民族节日,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透过传统节日和习俗,我们可以领略不同民族文化的韵味。‎ ‎②传统习俗,对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产生持久的影响,是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之一。‎ ‎11.2018年11月21日,意大利奢侈品牌杜嘉班纳一则广告片因为“中式发音”、模特用奇怪姿势使用筷子吃Pizza等片段被指歧视华人。这则广告出现后,立刻在国内的网络引发了轩然大波。该事件启示我们 A. 加强交流,才能使中华文化成为主流文化 B. 文化具有多样性,不同国家文化优劣分明 C. 尊重本民族文化的同时,要认同其他民族文化 D. 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 ‎【答案】D ‎【解析】‎ ‎【详解】意大利奢侈品牌杜嘉班纳因辱华广告遭到很多华人抵制,该事件启示我们要坚持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D项符合题意;坚持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而不是让中华文化成为主流文化,A项说法错误;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不存在文化优劣,B项说法错误;尊重本民族文化的同时,也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而不是认同其他民族文化,C项说法错误;正确选项为D。‎ ‎【点睛】怎样对待文化多样性?(正确态度、遵循原则)‎ ‎(1)正确的态度: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尊重本民族的文化,培育好、发展好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文化的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 ‎(2)承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必须遵循各国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在文化交流中,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睦相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 ‎12.“文化冲突论”是当代国际关系领域中一种很有影响力的观点,该观点认为当今世界上国与国、地区与地区之间冲突背后的原因不是宗教与经济的冲突,而是不同文化间的冲突。从文化生活的角度看,“文化冲突论”‎ ‎①认为一定社会生产方式决定一定社会文化的形成 ‎②肯定了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民族性、差异性 ‎③没有认识到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④反映了当今人类社会,文化与政治相交融日益显著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文化多样性的相关知识。“文化冲突论”观点认为当今世界上国与国、地区与地区之间冲突背后的原因不是宗教与经济的冲突,而是不同文化间的冲突。从文化生活角度看,这种观点肯定了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民族性、差异性,反映了当今人类社会,文化与政治相交融日益显著,②④正确;材料未涉及社会生产方式对文化形成的决定作用的相关内容,①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也未涉及文化与综合国力的关系的相关内容,③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D。‎ ‎【点睛】为什么要尊重文化的多样性?‎ ‎1.必要性:‎ ‎①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还是文化创新的重要基础。‎ ‎②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各民族的文化都有自己的个性和特征。‎ ‎③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民族文化起着维系社会生活、维持社会稳定的重要作用,是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根基),也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 ‎2.重要性/意义:‎ ‎①有利于学习和借鉴世界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成果,促进中华民族文化的创新与发展。‎ ‎②有利于推动中华民族文化走向世界,增进世界各国人民对我国文化的了解,提升我国文化的影响力,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和综合国力。‎ ‎③有利于不同国家和民族的文化相互交流、借鉴与融合,尊重文化的多样性,促进世界文化繁荣。‎ ‎13.2018年10月27日,第二届“一带一路”语言文化论坛在首都博物馆圆满落幕。本次大会以“东渐西传、文明互鉴”为主题,邀请了数位中外专家学者,共同商议当前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文化传播的研究和实践路径。这表明 ‎①中华文化能做到求同存异,兼收并蓄 ‎②世界各国文化在交流互鉴中逐渐同一 ‎③中华文化是世界文化发展的主导性因素 ‎④我们更加主动地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A. ①④ B. ①③ C. ②④ D. ②③‎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中华文化的传播、中华文化的包容性。“一带一路”语言文化论坛以“东渐西传、文明互鉴”为主题,邀请中外专家学者,共同商议中国文化传播的研究和实践路径,说明“中华文化能做到求同存异,兼收并蓄”、“我们更加主动地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①④符合题意;“世界各国文化在交流互鉴中逐渐同一”说法错误,②错误;中华文化不是世界文化发展的主导性因素,③错误。故选A。‎ ‎14.近年来,国学教育方兴未艾。国学中的传统民本思想如“民贵君轻”、“仁政惠民”、“民水君舟”等,为我们树立以人为本的价值观提供了可供借鉴的思想素材。这表明 ‎①传统文化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 ‎②国学教育是增强民族认同感的根本途径 ‎③传统文化在传承中既有不变性又有应变性 ‎④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离不开对优秀传统文化继承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传统文化作用的双重性、传统文化的相对稳定性。①:传统文化有精华和糟粕之分,不是所有的传统文化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都积极的推动作用,①错误。‎ ‎②:材料反映的不是国学教育是增强民族认同感的根本途径,②不符合题意。‎ ‎③④:传统民本思想为我们树立以人为本的价值观提供了可供借鉴的思想素材,说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离不开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也说明传统文化在传承中既有不变性又有应变性,③④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B。‎ ‎【点睛】本题属于组合选择题,可采用以下方法解答:1.排除法。就是对照题干的规定性,先找出错项,再找出与题意不符或者与题意无关的选项,依次排除错项、与题意不符或者与题意无关的选项的方法,本题可排除①②。2.代入法。就是在弄清题干要求的前提下,先从参与组合次数最多的选项人手,对其正误进行分析判断,然后代入,从而排除错误选项的方法。3.组合法。即以题干的要求为标准,先审视所列的各项,判断出很有把握的正确选项,然后将正确选项组合,再到题肢中寻觅答案的方法。‎ ‎15.‎ ‎ 我国古代婚礼分六个阶段,称为“六礼”,依次为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与现在的婚礼有巨大的差别。关于这种变化,说法不正确的是( )‎ ‎①这种变化与生产力的发展无关②传统文化的内容应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③这种变化对社会发展起着积极作用 ④这种变化对人的发展起着消极作用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①④‎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是逆向思维。在社会发展过程中,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经济、政治的变化,传统文化的相应内容如果能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就能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反之,如果一成不变,传统文化也会阻碍社会进步、妨碍人的发展的消极作用。题中的这种变化与生产力的发展有关。这种变化对人的发展起着积极作用。故D项错误。本题选D项。‎ 考点:传统文化随着时代的变迁而发生变化。‎ 点评:逆向型选择题题干中一般有 “不是、不属于、不正确、不包括、错误的、无关的、不具有”等提示语,要求从选项中把不和题意的选出来。解答此类题可采用逆推法,即根据题意,首先找出与题目要求相符的三个备选项,剩下的备选项就是题目的答案。也可用概念分析法、正向思维或排除法。‎ ‎16.短短一二十年间,网络的普及让汉字陷入窘境。国人大多是提笔忘字,传统书法日渐式微。我国的书法教学,不仅游离于现有的课程体系之外,在功利化的竞争环境下,社会上的教育机构也是门庭冷落。这告诉我们 ‎①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必须加以继承 ②现代科技的发展必然导致书法艺术消失 ‎③传统文化中既有精华,也有糟粕 ④传统文化应与现代科技相融合,共同发展 A. ③④ B. ①② C. ②③ D. ①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传统文化的传承的相关知识。网络的普及让汉字陷入窘境。国人大多是提笔忘字,传统书法日渐式微。这告诉我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必须加以继承,传统文化应与现代科技相融合,共同发展,①④正确;现代科技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②说法错误,排除;③说法正确,但与材料无关,排除。故本题选D。‎ ‎17.“一个民族的文明进步,一个国家的发展壮大,需要一代又一代人接力努力,需要很多力量来推动。”书法进课堂,毫端蕴秀、笔墨含香,寄寓着传统文化的接续,寄寓着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文明力量。材料蕴含的文化生活道理有 ‎①书法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集中反映 ‎②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 ‎③文化影响人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④教育对提高人的文化素养具有重要作用.‎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文化对人的影响、影响文化发展的因素。书法并不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集中反映,①错误;书法“寄寓着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文明力量”说明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②符合题意;材料没有反映人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③与题意无关;“书法进课堂”说明书法通过教育转化为人的素养,④符合题意。故选C。‎ ‎18.我国的中医博大精深,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但随着环境、人的体质、生活方式、药材性状的变化,对于中医药学来说,照搬古代典籍已经不能完全解决现代的很多问题,中医药学必须在继承的基础上不断创新,以此来促进祖国中医的大力发展。环境、人的体质、生活方式、药材性状等的变化推动中医药学与时俱进,这告诉我们( )‎ A. 文化创新能够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B. 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 C. 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 D. 我们不能离开传统,空谈文化创新 ‎【答案】B ‎【解析】‎ 材料告诉我们,环境、人的体质、生活方式、药材性状等的变化推动中医药学与时俱进,中医药学必须在继承的基础上不断创新,B项符合题意;材料体现的是社会实践的发展需要文化创新,ACD项均与题意不符;正确选项为B。‎ ‎【点睛】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动力和基础。文化发展的实质,就在于文化创新。社会实践是文化创作的源泉。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和基础(为什么?一方面,社会实践不断出现新情况,提出新问题,需要文化不断创新,以适应新情况,回答新问题;另一方面,社会实践的发展,为文化创新提供了更为丰富的资源,准备了更加充足的条件)。新的文化形态的诞生。旧的文化形态的消亡、先进文化的发展,都是在社会实践中实现的。‎ ‎19.中国成语是一种最为古老的活化石,历经千年仍然被广泛使用在我们日常生活的各种语境当中,堪称奇迹。央视《中国成语大会》等栏目以中国灿烂的传统文化输出和传播为己任,以轻松愉悦的竞赛形式向全国广大电视观众传递了成语之美。这说明 ‎①文化创新能促进文化传播和继承 ‎②社会实践促进了文化的创新发展 ‎③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创新成语内涵 ‎④大众媒体是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②选项表错误,题目中没有强调社会实践的作用。③选项表述与题意不符。根据题目的表述,央视《中国成语大会》等栏目以中国灿烂的传统文化输出和传播为己任,以轻松愉悦的竞赛形式向全国广大电视观众传递了成语之美,这说明文化创新能促进文化传播和继承,也说明了大众媒体是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故①④选项正确入选。选B。‎ ‎【点睛】正确区分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和主要手段:‎ 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 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商业贸易 人口迁徙 教育 大众传媒 地位 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 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之一 是文化传播的又一重要途径 是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意义 不仅通过商品交换将商品中蕴含的丰富文化加以交流,而且通过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过程交流文化 每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都意味着大规模的文化传播,都会对当地经济、政治、文化产生极大的影响 通过学习各种文化课程,能够获得不同的文化知识 依托现代信息技术,能够最大程度地超越时空的局限,汇集来自世界各地的信息,日益显示出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加速了文化的交流与传播 侧重点 主要强调的是文化怎样传播的问题 主要强调的是文化靠什么传播的问题 联系 文化传播以大众传媒为载体,通过商业贸易、人口迁徙、教育等传播途径,实现文化的交流和发展。无论是文化传播的途径还是文化传播的手段,都直接影响文化传播的速度、广度和深度 ‎20.2018年12月,央视播出18集电视记录片《我们一起走过---改革开放40周年》。记录片挖掘了大量现代历史素材,用40年的时代歌曲、影视作品串起一段段改革岁月,激起了亿万观众的共同记忆。这一记录片的成功之处在于 ‎①实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②愉悦了群众身心,增强了人们的精神动力 ‎③创新了传播手段,再现了激情燃烧的岁月 ‎④立足社会实践,把握了时代的脉搏和运动轨迹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文化创新。①:材料中,电视记录片《我们一起走过---改革开放40周年》挖掘了大量现代历史素材,用40年的时代歌曲、影视作品串起一段段改革岁月,这并没有实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①不符合题意。‎ ‎②④:电视记录片《我们一起走过---改革开放40周年》挖掘了大量现代历史素材,用40年时代歌曲、影视作品串起一段段改革岁月,激起了亿万观众的共同记忆,这说明该纪录片愉悦了群众身心,增强了人们的精神动力,同时也说明该纪录片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把握了时代的脉搏和运动轨迹,②④符合题意。‎ ‎③:材料未涉及创新传播手段,也就没有体现记录片的成功之处在于创新了传播手段,③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D。‎ ‎21.2018年10月,美食纪录片《风味人间》周日一开播,好评如潮,节目画面诱人、美食馋人、故事动人,被很多网友誉为真正下饭的节目。如今,越来越多展现生活的纪录片受到观众青睐,以精良的制作,让观众增长见闻,还打动人心。这启示文化工作者应该 ‎①主动引领文化体制改革方向,努力铸造中华文化新辉煌 ‎②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保障人民的基本文化权益 ‎③在实践中锐意创新,创作富有时代气息的优秀文化作品 ‎④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提高文化产品的质量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①不合题意,文化工作者不引领文化体制改革方向。②不合题意,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保障人民的基本文化权益是国家的责任,不是文化工作者的责任。③符合题意,材料提到好的节目受到观众的青睐启示文化工作者应该在实践中锐意创新,创作富有时代气息的优秀文化作品。④符合题意,材料中提到越来越多展现生活的纪录片受到观众青睐启示文化工作者应该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提高文化产品的质量。故选D。‎ ‎22.中国历来有“易代修史”的传统。一个朝代灭亡后,后继的朝代为了总结历史、借鉴往事、吸取经验教训,都要给上一个朝代编纂历史。材料说明 ‎①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十分重视历史经验 ‎ ‎②自古以来我国就重视私人撰述史书史料 ‎③我国历史上编撰的史书规模为世界之最 ‎ ‎④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承的重要见证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史书典籍。①:“易代修史”以“总结历史、借鉴往事、吸取经验教训”体现了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十分重视历史经验,①符合题意。‎ ‎②:材料反映的是官方编撰史书史料,②排除。‎ ‎③:材料没有体现我国历史上编撰的史书规模,③与题意无关。‎ ‎④:中国重视为朝代编纂历史,说明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承的重要见证,④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C。‎ ‎【点睛】材料型选择题。题型特点:题干的内容,多是选取现实政治生活或经济生活中的重大事例,要求学生思考并正确回答材料中所包含的基础知识,或运用所学的基础知识对现实问题进行分析、综合和评价,指出材料中所蕴含的基本原理。解题方法:解答这类题目时,应首先读懂题干中材料的意思,特别是抓准材料中的中心词或关键词,以准确把握题干的主旨。然后,再逐一对题肢排查,将观点错误的题肢舍去。在排误后对观点正确的选项加以比较,选出最符合题干主旨的那一项。‎ ‎23.英国建筑师说:“中国人设计园林的艺术是无与伦比的。欧洲人在艺术方面无法和东方灿烂的成就相提并论,只能像对太阳一样尽最大吸收它的光辉而已。”这从一个侧面说明中华文化 A. 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B. 薪火相传,一脉相承 C 独树一帜,独领风骚 D. 一方水土,一方文化 ‎【答案】C ‎【解析】‎ ‎【详解】A选项观点与题意不符,题中事例强调中华文化独树一帜,独领风骚,并没有涉及面向世界,博采众长,故排除。B选项观点与题意不符,题中事例并没有涉及薪火相传,一脉相承,故排除。C选项观点正确且符合题意,题中事例中华文化无与伦比,说明中华文化独树一帜,独立风骚,故入选。D选项观点与题意不符,题中事例并没有涉及中华文化的区域性,故排除。故本题选C。‎ ‎24.一位作家这样写道:南方的雨,下得缠绵、温柔、纤细、持久,像南方少女的爱,羞羞答答……北方的雨,下得豪爽、酣畅、干脆,像北方小伙子的情,热烈如焰。这些描写 A. 说明了我国文化具有特有的包容性 B. 体现了文化差异是必然的,南北方文化缺乏共同性 C. 不同区域的文化可以相互交流、借鉴 D. 借南方和北方自然环境的差异说明了文化差异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中华文化的包容性、中华文化的区域性。A:材料不体现我国文化具有特有的包容性,A排除。‎ B:南北方文化有共性,缺乏共同性的说法错误,B排除。‎ C:材料不是阐释不同区域的文化可以相互交流、借鉴,C不符合题意。‎ D:南方和北方,是地域上的差别,南方和北方的雨各有不同的特点,这说明一方水土,一方文化,受自然环境的影响,文化具有不同的特点,这是在借南方和北方自然环境的差异说明文化差异,D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D。‎ 二、材料分析题 ‎25.工匠精神是指工匠对自己的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精神理念,它实际上是一种敬业精神,要求每个人对工作锲而不舍,对质量高度重视,在每一个细节上都不能放松。然而部分企业过度追求“投资少、周期短、见效快”带来的短期利益,使得工厂老板等不及工程师匠艺精神的开花结果,社会也等不得工厂匠艺精神的精雕细琢。这意味着,工匠精神所需要的痴迷,不能得到回报。这就摧毁了工匠精神所必须经过的煎熬。‎ 互联网时代,创意为王不假,但创意之王,不是出位低俗、投机取巧,而是做到极致的产品。在创意为王的互联网时代,不断钻研的工匠精神,不仅不会过时,还会被真正有责任、有远见的企业请上头等舱。走捷径会取得暂时成功,但只有秉承工匠精神专注敬业,精益求精,才能获得长久而更巨大的成功。一个拥有工匠精神、推崇工匠精神的国家和民族,必然会少一些浮躁,多一些纯粹;少一些投机取巧,多一些脚踏实地;少一些急功近利,多一些专注持久;少一些粗制滥造,多一些优品精品。‎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与社会”的知识,分析发扬工匠精神对社会发展的意义。‎ ‎【答案】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工匠精神是一种优秀文化,可以转化为物质力量,发扬工匠精神有利于促进社会的发展进步,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文化和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文化反作用于经济政治,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促进经济政治的发展。通过发扬工匠精神,能够推动经济产业的发展。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综力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发扬工匠精神有利于提升我国的软实力,应用于生产中,促进生产的发展,提高综合国力。‎ ‎【解析】‎ ‎【详解】本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与社会”的知识,分析发扬工匠精神对社会发展的意义,本题的知识范围是“文化与社会”的知识,问题指向是分析发扬工匠精神对社会发展的意义,属于原因、意义类主观题,具体解答本题考生可结合材料从文化的力量、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等角度分析说明。‎ ‎【点睛】本题属于原因、意义类主观题,此类试题-一般设问以“为什么说”,“为什么要”、“分析.原因的依据是什么.‎ 的意义是什么”等形式呈现,旨在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和从材料中获取和解读关键信息的能力。这种题型要指出教材中的理论原因,还要分析其现实意义,有的还要回答不这么做的危害。另外要注意高考政治的时政性。考生要审好题,明确设问中的主体和知识范围,然后结合材料一一回答。此类试题回答要注意以下几步:审设问定范围、想理论调知识、读材料找关键、组织语言写答案。‎ ‎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8年11月28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中国申报的“藏医药浴法——中国藏族有关生命健康和疾病防治的知识与实践”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一种纯天然绿色外治疗法,藏医药拥有3800多年的历史,并收录了药浴主方剂“五味甘露”,按照藏医理论取“阴、阳、水、土、草”五类植物药,其常用药物达100多种,后来各地的藏医药浴配方大多由“五味甘露”发展而来。此次“藏医药浴法”成功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对于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运用文化传播与继承的相关知识,分析“藏医药浴法”申遗成功的重要文化意义。‎ ‎【答案】①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藏医药浴法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 ‎②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藏医药浴法申遗成功有利于增强各族人民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的强烈认同感和归属感。‎ ‎③文化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藏医药浴法申遗成功有利于传承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和发展。‎ ‎【解析】‎ ‎【分析】‎ 本题以藏医药浴法为话题设置试题情境,以藏医药浴法的特点以及被确定为文化遗产为材料,从《文化生活》的知识角度设置问题,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考查考生阅读材料分析材料、描述阐释事物、探究论证问题、调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详解】本题要求考生运用文化传播与继承的相关知识,分析“藏医药浴法”申遗成功的重要文化意义。知识限定比较具体,属于微观考查。考生可先回顾文化传播与继承的相关知识,然后结合试题情境与试题设问圈定答题的角度,试题设问指向是“藏医药浴法”申遗成功的重要文化意义,结合材料可以发现解答本题知识角度主要有:文化遗产的作用、传统文化的特点、文化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考生运用这些知识要点结合材料分析,形成答案要点。‎ ‎①文化遗产的作用角度:联想主干知识: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结合主干知识与试题材料分析:藏医药浴法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 ‎②传统文化的特点角度:联想主干知识: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结合主干知识与试题材料分析:藏医药浴法申遗成功有利于增强各族人民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的强烈认同感和归属感。‎ ‎③文化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角度:联想主干知识:文化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结合主干知识与试题材料分析:藏医药浴法申遗成功有利于传承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和发展。‎ ‎【点睛】政治学科主观题,特别是材料分析题,往往都要解决三个逻辑:材料逻辑、知识逻辑、整合逻辑。材料逻辑就是对材料进行解读,一般是提取关键信息或者对材料进行意思上的分层;知识逻辑就是搜寻解答问题所需的相关联的知识点;整合逻辑就是将知识点和材料的解读有机结合在一起。做好这三步,问题也就基本迎刃而解。‎ ‎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9年2月2日,厦门大学潘维廉教授与亲朋好友分享了习近平总书记的新春祝福。全家“福安”、一生“长乐”,迅速成为福建当地的网络流行语,成为大家互致祝福的高频词。网民认为该祝福语取自福建的两个地名,既接地气又充满情谊,“祝你全家‘福安’、一生‘长乐’,真是最具乡土气息的祝福。”民间家常话、新潮网络语乃至流行歌曲,都是习近平汲取语言管养的来源,这些“习语”“金句”与时下一些一味标新立异、忽视汉语传统的所谓“时尚热词”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语言是一条有生命力的河流,不排斥不同的溪流汇入,才能保持了它旺盛的活力,那种传播奇词怪语乃至低俗语汇的“流行风潮”,只是河流里激起的污浊。新词汇的形成,需要对既往的古典进行再认识,让更多的新词古色古香,充满中国独有韵味;需要沉淀和研磨,大浪淘沙,时间洗礼,才能达到“信达雅”的境界。‎ 结合材料,从文化创新的角度,分析怎样才能让新词汇达到“信达雅”的境界。‎ ‎【答案】①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是文化创新的来源、动力和检验标准。新词汇的形成需要社会实践的推动和检验,经得住实践检验的新词汇才能研磨得“信达雅”。②文化创新需要在继承优秀文化的基础上推陈出新,要对中国经典进行新的挖掘利用,赋予旧词新意义,涌现一批有古典韵味的新词。③文化创新需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借鉴吸收外来优秀文化。新词汇不排斥外来优秀文化的成分才能发展壮大,实现“信达雅”。④文化创新必须坚持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反对错误倾向,抵制各种腐朽落后的不良文化,才能扬清激浊,摆脱低俗恶俗,达到“信达雅”的境界。‎ ‎【解析】‎ ‎【分析】‎ 本题以厦门大学潘维廉教授与亲朋好友分享了习近平总书记的新春祝福为背景材料,考查考生对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的理解与运用能力。‎ ‎【详解】本题要求考生运用文化创新的知识谈谈如何让新词汇达到“信达雅”的境界。本题目在设计上尊重教材,查的是考生的获取信息和解读材料的能力。其意图在于了解考生基础知识掌握情况以及对答案的组织能力。根据答题知识范围的限定,主要考虑从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的角度结合材料展开分析即可。‎ ‎【点睛】如何实现文化创新:‎ 解答此类问题,可从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文化创新的途径、文化创新的主体、应反对的错误倾向等方面回答。具体包括:(1)社会实践是文化创作的源泉和动力。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作的基本要求,也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2)要继承传统、推陈出新,为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精神。(3)文化创新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以我为主、为我所用。(4)人民群众是文化创新的主体,要立足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着眼于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在内容和形式上不断创新。(5)要坚持正确的方向,克服错误倾向。既要克服“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又要克服“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