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人教版必修4第11课寻觅社会的真谛习题课练2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人教版必修4第11课寻觅社会的真谛习题课练2

题加餐练 ‎1.(2017·全国卷Ⅲ)2016年10月,习近平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六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当今世界,网络信息技术日新月异,全面融入社会生产生活。要强化互联网思维,利用互联网扁平化、交互式、快捷性优势,推进政府决策科学化、社会治理精准化、公共服务高效化。强化互联网思维的依据是(  )‎ ‎①互联网思维决定了网络时代社会形态的性质和面貌 ②互联网思维适应了网络时代社会生产和生活的需要 ③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水平是衡量社会意识先进与否的主要尺度 ④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推动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的变革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C 解析:②对:互联网思维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适应了网络时代社会生产和生活的需要。④对:网络信息技术全面融入社会生产生活,推动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的变革。①错误,生产方式决定社会形态的性质和面貌。③错误,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水平不能作为衡量社会意识先进与否的主要尺度。 ‎ ‎2.(2017·全国卷Ⅲ)“爆竹声中一岁除”是传承千百年的中国春节习俗,然而2017年春节期间,许多人选择少放甚至不放烟花爆竹,北京、上海等许多城市的烟花爆竹燃放量较往年大幅减少,空气质量明显改善。在从“放”到“少放”或“不放”的变化中,人们的环保意识不断增强,绿色环保过春节正成为“新年俗”。年俗的这种变化表明 (  )‎ ‎①社会意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自主变化的 ②社会意识可以先于社会存在而变化 ③社会意识的变化总是滞后于社会存在的变化 ④社会意识的变化归根到底是社会存在变化的反映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C 解析:②④符合题意:从“放”到“少放”或“不放”这种年俗的变化,是人们观念的变化,说明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也说明了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可以先于社会存在而变化。①错误,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不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自主变化,而是会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而逐渐发生变化。③错误,社会意识也可能先于社会存在的变化而变化。 ‎ ‎3.(2017·北京卷,26)经济全球化曾经被人们视为阿里巴巴的山洞,现在又被不少人看作潘多拉的盒子……世界经济的大海,你要还是不要,都在那儿,是回避不了的。想人为切断各国经济的资金流、技术流、产品流、产业流、人员流,让世界经济的大海退回到一个一个孤立的小湖泊、小河流,是不可能的。这是因为 (  )‎ A.经济全球化与人们对它的认识是同步发展的 B.经济全球化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自在事物的联系 C.经济全球化不可避免地存在缺陷,需要人们从一开始就揭示出它的本质 D.经济全球化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也是生产力进一步发展的要求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联系的客观性、认识过程、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等。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不总是与客观事物同步发展,故排除A。经济全球化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人为事物的联系,故B错误。题干主旨在于揭示经济全球化不可回避,需要各国积极应对,并不是揭示其本质。同时,认识事物的本质有一个过程,并不一定是一开始就能揭示其本质,故排除C。D反映了经济全球化是人类社会基本规律支配的,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符合题意。故答案选D。 ‎ ‎4.(2016·课标全国Ⅰ,22)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的《关于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意见》强调,推动中国特色和谐劳动关系的建设和发展,最大限度增加劳动关系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从唯物史观看,之所以重视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是因为 (  )‎ ‎①劳动关系是生产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决定着生产关系的性质 ②劳动关系矛盾是制约生产发展、社会进步的重要矛盾 ③劳动关系矛盾的解决决定了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④正确解决劳动关系矛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了社会基本矛盾及其相关知识。劳动关系是社会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重视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有利于解决社会矛盾和纠纷,构建和谐社会,为生产发展和社会进步清除障碍,②④符合题意。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劳动关系属于生产关系,①③错误,排除。故本题答案为C。‎ ‎5.(2017·课标全国卷)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2017年春节期间,大型文化类竞赛节目《中国诗词大会》在中央电视台播出,成为陪伴人们欢度新春佳节的一道文化大餐。‎ ‎ 《中国诗词大会》节目组以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己任,紧紧抓住受众的中国诗词文化情结,在赛制和表现形式等方面大胆创新。比赛诗词涵盖《诗经》、楚辞、唐宋诗词、毛泽东诗词等,主要选自中小学教材,聚焦爱国、仁义、友善等主题。参赛选手来自各行各业,有学生、教师,有工人、农民、公务员,有海外华人、外国留学生。嘉宾现场点评,或分析诗词的深刻内涵,或发掘诗词的道德价值,或讲述诗词背后的历史故事。赛会设置竞猜、“飞花令”等环节,启用水舞台、大屏幕展示等舞美设计,应用新媒体互动、多屏传播等技术手段,打造出一场全民参与的诗词文化盛宴。节目的播出,引起强烈反响,总收视观众超过11亿人次,引发新一轮中国诗词热。‎ 结合材料,运用社会历史主体的知识说明在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如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答案: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和历史的创造者;树立人民是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主体的意识;根据社会发展需要和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发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内涵和现实价值;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通过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加以传承发展,增强人民群众的文化获得感。‎ 解析:本题以《中国诗词大会》引发中国诗词热为背景,从“文化生活传承”、哲学中的“社会历史的主体”等角度切入,考查传统文化继承与发展、创新、文化自觉、文化自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历史的主体等相关知识。设问限定的知识是“社会历史的主体”,属于措施类非选择题。回答本问,需要紧紧结合教材中“社会历史的主体”的知识来回答,在表述人民群众的地位和作用后,结合材料,从为了人民、依靠人民等角度分析,一定要具体分析如何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 ‎6.(2018·湖南衡阳联考)歌曲《前进吧,中国共产党》是专门为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创作的歌曲,也是中央电视台电视文艺特别节目《伟大的旗帜》中的主题歌。该歌曲唱响了大江南北,它雄壮豪迈,唱出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心声,激发了党员的斗志;这首歌抒情感人,唱进了群众的心里,凝聚了人心。歌是文化艺术的重要表现形式,是“传道”的生动载体,具有潜移默化的宣传教育效果。这给我们的历史唯物主义启示是(  )‎ ‎①高度重视社会意识的力量,把其摆在重要位置 ‎②社会意识的变化往往独立于社会存在的变化 ‎③全面从严治党要坚持正确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④反映时代要求的认识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着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一方面,社会意识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而变化、发展,有时落后于社会存在,有时又会先于社会存在而变化、发展。另一方面,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可以正确地预见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的发展起阻碍作用。《伟大的旗帜》中的主题歌是“传道”‎ 的生动载体,具有潜移默化的宣传教育效果。这启示我们高度重视社会意识的力量,发挥正确价值观的引导作用,①③符合题意。从根本上说,社会意识由社会存在决定,②是错误的。④不是历史唯物主义角度,排除。故本题答案选B。 ‎ ‎7.(2018·宁夏银川一模)目前,我国已跻身中等收入国家行列,人民物质生活得到极大改善,“仓廪实”成为现实,但“知礼节”仍任重道远。这说明(  )‎ ‎①有现代化的物质和环境,必然有现代化的精神和教养 ②过分追求物质利益而忽视社会风尚是其重要原因 ③社会意识有其相对独立的发展历史和特殊的发展规律 ④社会意识的变化总是滞后于社会存在的变化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材料中,我国虽然已跻身中等收入国家行列,但是“知礼节”仍任重道远,体现了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的发展不是亦步亦趋的,而是具有一定的相对独立性,即社会意识有其相对独立的发展历史和特殊的发展规律,也说明了过分追求物质利益而忽视社会风尚是其重要原因,②③正确,选D;①表述过于绝对化,不选;④不选,因为社会意识可能先于社会存在而发展。 ‎ ‎8.(2018·广东韶关二模)民法典被称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曾四次启动民法典的制定工作,但受当时的历史条件所限,民法典的制定未能完成。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日益成熟,民法典的编撰具有了现实的基础。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审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草案)》,自2017年10月1日起施行。这主要说明 (  )‎ ‎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②上层建筑的变革有利于巩固经济基础 ③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④生产关系的变革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关系。我国曾四次启动民法典的制定工作,但受当时的历史条件所限,民法典的制定未能完成,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日益成熟,民法典的编撰具有了现实的基础,表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也体现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①③正确且符合题意;②与材料主旨不符,应排除;民法典属于上层建筑,本题材料未涉及生产关系的变革,应排除④。故本题答案选A。 ‎ ‎9.(2018·广东中山一模)近年来,一些人把否定历史当时髦,以解构崇高为能事,将民族英雄、革命先烈污名化。这股历史虚无主义的歪风邪气挑战正义良知,引起人们的高度警觉和强烈反对。从唯物史观看,历史虚无主义(  )‎ ‎①否定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②把历史看作“任人打扮的小姑娘” ③没有看到杰出人物是历史的创造者 ④坚持了对历史真相的质疑精神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历史虚无主义本质上是历史唯心主义,否定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把历史看作“任人打扮的小姑娘”,否认了社会历史的客观性,①②符合题意;人民群众是历史的推动者和创造者,排除③;历史真相不容置疑、不容否定,排除④。故本题答案选A。 ‎ ‎10.(2018·山西太原二模)我国深化国家监察体制改革,在山西、北京、浙江设立各级监察委员会,从体制机制、制度建设上先行先试、探索实践,为在全国推开积累经验。从唯物史观看,开展国家监察体制改革的依据是(  )‎ ‎①调整上层建筑,以适应经济基础发展 ②调整生产关系,以适应社会存在发展 ③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坚持共性和个性的辩证统一 ④不断解决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推动实践发展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社会的基本矛盾的知识。从唯物史观上看,开展国家监察体制改革的依据是不断解决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调整上层建筑,以适应经济基础发展,从而推动实践发展,①④‎ 正确且符合题意;开展国家监察体制改革属于调整上层建筑而不是调整生产关系,应排除②;③属于唯物辩证法,与设问的知识范围唯物史观不符,应排除。故本题答案选B。 ‎ ‎11.(2018·河北邢台一模)改革是最大的红利。当前改革已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必须以壮士断腕的决心、背水一战的气概,冲破思想观念的束缚,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以经济体制改革为牵引,全面深化各领域改革。改革之所以能释放红利,是因为 (  )‎ ‎①调整生产关系能够使生产力摆脱桎梏 ‎ ‎②生产力是生产方式中最革命、最活跃的因素 ‎ ‎③冲破思想观念的束缚就能实现经济社会发展 ‎ ‎④完善上层建筑能够更好地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社会发展的规律。题中“以经济体制改革为牵引,全面深化各领域改革”,说明其调整生产关系以适应生产力,同时说明完善上层建筑能够反作用于经济基础,故①④入选。②观点与题意不符,题中问的是改革能释放红利的原因,而不是生产力的重要性,故排除。③观点错误,不能说冲破思想观念的束缚就能实现经济社会发展,故排除。本题答案选B。 ‎ ‎12.(2018·江西吉安一模)《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缩小收入差距,实行有利于缩小收入差距的政策,明显增加低收入劳动者收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  )‎ ‎①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②表明生产关系的变革同生产力的发展总是同步的 ③体现了调整生产关系,以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④体现了调整上层建筑以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①④‎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社会基本矛盾的知识。生产关系是指在生产资料所有制基础上建立的经济制度,上层建筑是指在经济基础上建立的政治、法律制度及设施和社会的意识形态等。题干中,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属于经济制度改革,体现的是生产关系要适合生产力的要求,因此③符合题意,④不符合题意;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因此,生产关系的变革不会总与生产力的发展同步,②错误;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与发展,①正确。故本题答案选C。 ‎ ‎13.(2018·河北石家庄二模)2017年税制改革继续深入,其中个人所得税的改革方案正在研究设计和论证中。总的思路是从中国实际出发,实行综合与分类相结合,逐步建立起适合我国国情的个人所得税制。个人所得税改革方案的设计是基于 (  )‎ ‎①社会发展都是通过不断地改革实现的 ②调整生产关系,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③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状况时,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④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社会基本矛盾运动及规律,考查考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①中的“都是”表述绝对化,社会发展除了通过改革实现,有时候也通过革命来实现;当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状况时,会促进生产力的发展,②④表述正确且符合题意,③与题意不符。故选C。 ‎ ‎14.(2018·天津宝坻一模)下面漫画表明的哲理是(  )‎ ‎①改革能够有效解决社会基本矛盾 ②社会主义基本矛盾具有非对抗性 ③改革能够使生产关系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④改革使上层建筑适应了经济基础的发展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社会主义改革的知识。②“社会主义基本矛盾具有非对抗性”与漫画寓意无关。④强调的是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的发展,而漫画中表明的是通过改革生产关系可以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从而解决社会的基本矛盾,与题意不符。故①③入选。本题选B。 ‎ ‎15.(2018·清远期末)办证几乎跑断腿、吃水果总怀疑打了不该打的农药、网上购物最怕隐私被泄露……针对办证难、食品安全、个人隐私等问题,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了多项工作,放出七大红包,人们有望跟这些烦心事说再见了。从唯物史观角度看,国务院这么做是基于(  )‎ ‎①群众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首要的基本观点 ②人民群众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 ③人民群众是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力量源泉 ④维护人民的利益是党和国家最高的价值追求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C 解析:实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首要的基本的观点,①错误;人民群众的生活和实践是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力量源泉,③错误;材料强调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积极解决群众的烦心事,这是基于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党和国家将维护人民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追求,②④正确。 ‎ ‎16.(2018·东北四市联考)全国人大常委会开展人民陪审员制度改革试点工作,设立了从普通群众中随机遴选人民陪审员的制度,且赋予人民陪审员认定事实的权力(量刑问题交由职业法官处理)。从唯物史观看,让人民参与司法(  )‎ ‎①是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必然要求 ‎ ‎②是经济社会发展对上层建筑改革的必然要求 ‎ ‎③说明人民群众的价值判断是法律裁决的基础 ‎ ‎④体现司法领域认真坚持群众观点与群众路线 A.②④ B.①② C.①④ D.③④‎ 答案:A 解析:全国人大常委会开展人民陪审员制度改革试点,是对上层建筑的调整,是经济社会发展对上层建筑改革的必然要求,②符合题意;赋予人民陪审员认定事实的权力,让人民参与司法,体现司法领域认真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④符合题意;题目没有涉及生产力与生产关系,①排除;事实是法律裁决的基础,③错误。 ‎ ‎17.“供给侧改革”已成为当下中国经济领域热词。“供给侧改革”是指从供给、生产端入手,通过解放生产力,提升竞争力促进经济发展。其核心在于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政策手段包括简政放权、金融改革、国企改革、提高创新能力等。从哲学角度看,供给侧改革 (  )‎ ‎①是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根本动力 ②目的是使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的发展、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的发展 ③说明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 ④是解决社会主义基本矛盾的必然要求 A.①③ B.①② C.③④ D.②④‎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社会基本矛盾。“供给侧改革”是指通过改革调节供给,促进经济发展。其中,简政放权属于调整上层建筑以适合经济基础的发展,金融改革、国企改革属于调整生产关系以适合生产力的发展,二者都有利于解决社会主义基本矛盾,②④符合题意;社会基本矛盾运动是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根本动力,①说法错误;③属于经济生活范畴,与题意不符。本题答案选D。 ‎ ‎18.有恒产者有恒心。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完善产权保护制度依法保护产权的意见》,提出“坚持平等保护”,“公有制经济财产权不可侵犯,非公有制经济财产权同样不可侵犯。”从唯物史观角度看,我国完善产权保护制度的理由是(  )‎ ‎①产权保护制度决定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②产权制度影响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 ③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状况 ④产权制度是生产关系的重要内容,决定社会发展趋势 A.②③ B.①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A 解析:我国完善产权保护制度,调整的是上层建筑,因为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状况,产权制度影响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②③符合题意;产权保护制度属于上层建筑,不能决定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也不能决定社会发展趋势,①④错误。 ‎  不能准确理解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 ‎19.老龄化、独一代、流动时代、“指尖”社会……当这些元素叠加,我们看到的不仅有“空巢老人”“异地养老”的心酸与烦恼,还有现代节奏下两代人相处模式的变化与挑战。或许我们无力改变“分离两地”的状态,也无必要重拾“几代同堂”的方式,但我们可以经常与父母联系,让父母感受子女的存在,获得精神上的慰藉。这告诉我们(  )‎ ‎①任何社会意识的产生都有其物质原因 ‎ ‎②社会意识的变化独立于社会存在的变化 ‎ ‎③社会意识应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而变化 ‎ ‎④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老龄化、独一代、流动时代、“指尖”社会……当这些元素叠加,我们看到的不仅有“空巢老人”“异地养老”的心酸与烦恼,还有现代节奏下两代人相处模式的变化与挑战,这体现了社会意识的产生都有其物质原因,都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故①符合题意;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故②错误;材料中未体现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反作用,故④不符合题意;无必要重拾“几代同堂”的方式,但我们可以经常与父母联系,让父母感受子女的存在,获得精神上的慰藉,体现出社会意识应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而变化,故③符合题意。故本题答案选B。 ‎  不能正确区分两大社会基本矛盾 ‎20.下列历史事实,体现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的是 (  )‎ ‎①14~16世纪欧洲的文艺复兴运动,孕育了欧洲文化的空前繁荣,为资本主义发展开辟了道路 ‎ ‎②始于18世纪60年代的英国工业革命,使英国由一个落后的农业国一跃成为世界上最先进的资本主义头号工业强国 ‎ ‎③英国的圈地运动使农民丧失了土地,大批失去土地的农民成为农场的雇佣工人流入城市,为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准备了自由劳动者 ‎ ‎④欧洲16、17世纪兴起的宗教改革运动,打击了封建制度和天主教教会,促进了民族意识的觉醒和民族语言文化的发展,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社会基本矛盾运动及规律。①和④体现的是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②体现了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③体现的是生产关系促进生产力发展,均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D。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