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01 发布 |
- 37.5 KB |
- 11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A版复习精练:必修3第二单元第五课 文化创新复习精练
第五课 文化创新 一、判断题(正确的在右边括号中填“T”,错误的填“F”) 1.(2018浙江11月选考,6)对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我们都应“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 答案 T 2.传统文化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 答案 F 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3.文化多样性是文化创新的重要基础。( ) 答案 T 4.一个民族和国家如果漠视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性继承,就会失去文化创新的根基。( ) 答案 T 5.(2017浙江11月选考,6)对待其他民族的文化成果,应以吸收为主,为我所用。( ) 答案 F 对待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成果,要吸收借鉴,但要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6.热衷于过“洋节日”,对民族节日不屑一顾,属于历史虚无主义。( ) 答案 F 热衷于过“洋节日”,对民族节日不屑一顾,属于民族虚无主义。 二、选择题 7.(2018江苏单科,20)央视播出的纪录片《民族的吼声》获得了广泛的好评。它以8首抗战歌曲的创作历程为线索,展现了那个烽火连天的时代,唤醒了人们尘封已久的抗战记忆。材料表明( ) A.人民群众是文化创造的主体 B.文化创新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C.社会实践是优秀文化作品的源泉 D.文化创新促进传统文化的繁荣 答案 C 本题考查文化创新。抗战歌曲反映了烽火连天的时代,可见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故C正确。材料没有涉及人民群众的作用,排除A。材料没有体现文化创新对实践和传统文化繁荣的作用,排除B、D。 知识拓展 认识文化创新的几个关键点 (1)源泉:社会实践。 (2)主体:人民群众。 (3)根基: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性继承。 (4)要求:不但要实现内容的创新,还应促进文化呈现形式的创新。 8.(2018浙江4月选考,23)近年来,中国音乐家叶小钢的交响音乐会《中国故事》系列在国内外获得巨大成功。为了创作其中描绘西藏独特自然风光、历史文化的《喜马拉雅之光》,他7次前往西藏等地考察,深入民间采风,从中获得创作灵感。这表明( ) ①文化走出去要创新表现形式 ②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③文化创新源自创作者的灵感 ④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 D 中国音乐家的交响音乐会《中国故事》系列在国内外获得巨大成功,说明文化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为创作作品而前往西藏等地考察,深入民间采风,从中获得创作灵感,说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②④正确切题。①不合题意。③否定了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错误。 9.长期的片面发展导致我国当前经济与社会、人与自然等方方面面的发展缺乏全面协调可持续性。为此,党和政府提出并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我国社会发展日益呈现科学发展态势。这说明( ) ①文化创新的实质在于文化发展 ②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③文化创新能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④文化创新能推动民族文化的繁荣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答案 C 由片面发展观到科学发展观是重大的文化理论创新,这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说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文化理论创新也推动了经济社会转向科学发展,②③正确。文化发展的实质在于文化创新,①错误。④不合题意。 10.任何一个时代的经典文艺作品,都是那个时代社会生活和精神的写照,都具有那个时代的烙印和特征。艺术家们只有真正地深入人民群众的生活实践,才能够创作出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优秀文艺作品。艺术家们要深入人民群众生活实践的原因是( ) ①社会实践是文艺创作的源泉和动力 ②社会实践为文艺创作提供丰富的素材 ③人民满意是文艺工作者创作的根本目的 ④文艺创作从根本上要依靠创作者的聪明才智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A 艺术创作之所以要深入群众的实践是因为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离开社会实践,文化创新就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①②正确,并据此排除④。③说法错误,因为推动实践发展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故排除。 11.国产大飞机试飞、海域天然气水合物开采、高铁技术更新换代、光量子计算机诞生、首次发现突破传统分类新型费米子……近些年来,中国科技硕果累累、亮点频出,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有力地推动了经济社会发展,也日益改变着世界看待中国科技的目光。这体现了( ) ①服务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目的 ②中华文化的对外影响力日益增强 ③科学技术是决定文化发展的因素 ④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的根本保证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答案 A 我国科技的创新发展,有力地推动了经济社会发展,这说明服务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目的;“也日益改变着世界看待中国科技的目光”,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对外影响力日益增强,①②正确。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是决定文化发展的因素,③错误。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的保证,但不是根本保证,④错误。 12.(2018海南单科,18)在该平台上,政府采用接地气的话语方式,制作亲民的领导人卡通形象,取得了很好效果。这一做法体现的文化生活道理是( ) ①文化传播方式对文化传播效果有重要影响 ②文化内容的大众化决定了政府决策的科学性 ③文化传播方式创新引导政治文明的发展创新 ④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 B 政府采用接地气的话语方式,制作亲民的领导人卡通形象,属于文化传播方式的创新,反映出文化创新满足群众需要的目的,而其影响效果好则说明文化传播方式对文化传播效果有重要影响,①④正确。②中的“决定”和③中的“引导”说法有误。 13.央视《中国诗词大会》通过竞猜、“飞花令”等对抗性安排,增加了节目的悬念;通过全新设计,增添了节目的观赏性;通过手机摇一摇等新媒体互动,提升了节目的参与性,是传统文化与现实生活对接的一次成功尝试。上述材料告诉我们( ) A.文化在创新中实现传承与发展 B.大众传媒是现代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 C.思想运动推动民族文化的发展 D.大众传媒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 答案 A 题干反映了央视《中国诗词大会》在文化传播的形式上进行创新,促进了传统诗词文化的传承,扩大了其影响,说明文化在创新中实现传承与发展,A项正确。大众传媒是现代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不是途径,B项错误。C项不合题意。教育具有传递、沟通、共享的特定功能,D项错误。 14.京剧演“技”,还是演“戏”?王国维说中国戏曲是“以歌舞演故事”,中国戏曲始终都在非常认真地描摹生活。“技”有独立的审美价值。但戏中之“技”从来不能脱离剧情和人物而存在。一旦“技”成了最高理想和唯一追求,戏剧就失去了灵魂。当“戏”被忽视,“技”就失去了存在的理由,更无法精进了。材料说明( ) ①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技”与“戏”可单独存在 ②精神活动物质载体之中,“戏”决定着“技”的发展 ③“戏”是“技”存在和发展的前提,要丰富“戏”的内涵 ④要积极推动文化内容和形式的创新,既重“戏”又重“技” A.①② B.①④ C.①③ D.③④ 答案 D 题干强调“戏”为内容、为灵魂,“技”为形式,内容决定形式,形式体现内容,注重内容和形式创新,既重“戏”又重“技”,③④正确切题。“技”这一形式离不开“戏”这一内容,①错误。“戏”决定着“技”的发展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②。 15.2018年,全国各大卫视掀起了一波文化热潮,多档文化类节目获得不俗收视。值得关注的是,这些新节目纷纷跳出以往“拼记忆”的套路,更注重对国学内涵的理解,更注重生活化,探索“青春化”却不失传统文化格调的节目形式,使传统文化传承真正做到活起来、火起来。由此可见,文化类新节目火起来的原因是( ) ①为传统文化融入了鲜活的时代精神 ②采用现代解读方式,创新了传播方式 ③文化市场活跃和文化产品的多样化 ④立足生活实践,契合文化受众需求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 D 这些节目更注重生活化,探索“青春化”却不失传统文化格调,说明这些文化类新节目火起来的原因既包括立足生活实践,契合文化受众需求,也包括采用现代方式解读传统,创新了传播方式,②④正确切题。①③不合题意。 16.法国是闻名遐迩的文化创新大国。它享有此誉绝非偶然,它既源于法兰西文明的悠久传承、丰厚的艺术土壤,也包括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强有力的资金支持,以及富有远见的法律、政策“红利”等。法国能够成为文化创新大国表明( ) ①文化交流、借鉴与融合能从根本上促进文化发展 ②文化创新必须把握好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的关系 ③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 ④文化反映政治,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政治所决定 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 B 题干反映了法国的文化创新与其文明历史以及政府的支持密切相关,体现了文化创新必须把握好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的关系,表明了文化反映政治,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政治所决定,②④正确切题。①中的“根本”说法错误。③不合题意。 17.三千年诗韵,如何在今天从“过去完成时”转化为“现在进行时”?《经典咏流传》节目找到了一把钥匙,为古诗词赋上新曲,抒发时代心声。该节目的成功在于( ) ①为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精神 ②咏唱经典激活了民族文化基因 ③对经典诗词的批判性继承 ④咏唱经典是传承诗词的最佳方式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答案 A 为古诗词赋上新曲,抒发时代心声,反映了《经典咏流传》节目在文化创新中为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精神,咏唱经典激活了民族文化基因,①②正确切题。③不合题意。④中的“最佳”说法有误。 18.在生物进化过程中,新旧物种间总是存在着一定的血缘关系。新物种取代旧物种时,不仅不排斥,而且必须保留旧物种的某些特征。这对文化创新的启示是( ) ①文化创新离不开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性继承 ②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③文化创新是社会实践的动力 ④文化创新的过程是“扬弃”的过程 A.①④ B.①② C.②③ D.③④ 答案 A 题干通过新旧物种间继承与发展的关系,说明文化创新要批判继承传统,这是一个“扬弃”的辩证否定过程,①④正确切题。②③不合题意。 19.(2017江苏单科,22)在每一个历史时期,中华民族都留下了无数不朽作品。从诗经、楚辞、汉赋,到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都是那个时代社会生活和精神的写照,都具有时代的烙印和特征。今天要创作出在人民中传之久远的精品力作,就要( ) A.超越生活、改变社会 B.立足实践、扎根生活 C.继承传统、满足大众 D.博采众长、海纳百川 答案 B 本题考查文化创新的知识。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材料中强调了无数不朽作品“都是那个时代社会生活和精神的写照,都具有时代的烙印和特征”,这说明文化创作要立足实践、扎根生活,故选B。A错误,任何文化作品都不能超越生活。C、D不符合材料主旨。 20.旗袍是在二十世纪上半叶由民国服饰设计师参考满族女性传统旗服和西洋文化基础上设计的一种时装,是一种东西方文化糅合具象,被视为20世纪中国女装的典型代表和中西交融的设计典范。这表明( ) ①不同文化在借鉴吸收中逐渐趋同 ②文化发展需要博采众长 ③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是继承与创新的关系 ④各民族文化既有个性也有共性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C 旗袍是参考满族女性传统旗服和西洋文化基础上设计的一种时装,这表明文化发展需要博采众长;旗袍既体现了满族服饰特色,又兼具了西洋文化的特点,这表明各民族文化既有个性也有共性,②④正确切题。①中的“趋同”说法错误。题干不反映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关系,即不反映文化继承与创新的关系,③不合题意。 21.陈独秀、鲁迅、胡适等一代文化先驱,正是吸纳和借助了西方文化,特别是西方文化中的民主、自由、科学思想,才建构了他们的现代文化思想,实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型。这启示我们( ) ①兼收并蓄能形成融汇多种特质新文化 ②文化要发展就应该植根民族文化土壤 ③文化创新就必须吸纳和借助西方文化 ④文化借鉴要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 B 吸纳和借助了西方文化,建构了现代文化思想,实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型,体现了文化借鉴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说明这种文化的兼收并蓄,能形成融汇多种特质的新文化,①④正确切题。②不合题意。对西方文化要具体分析,同时面向世界、博采众长仅是文化创新的途径之一,③说法错误。 22.(2018海南单科,16)习近平指出,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要体现继承性、民族性。要善于融通马克思主义的资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资源、国外哲学社会科学的资源,坚持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这里强调的有( ) ①文化创新要立足于融通中外文化资源 ②只有保持民族文化的本色才能推进文化创新 ③吸收国外文化的精华是推进文化创新的时代要求 ④文化创新的本质在于深入发掘传统文化的价值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 C 不忘本来强调文化要保持民族特色;吸收外来、面向未来,强调文化创新要体现时代要求并吸收国外文化的精华,②③正确。文化创新要立足社会实践,①错误。文化创新的本质应该是通过一定途径实现文化发展,④错误。 23.20世纪初,歌剧艺术传到中国。抗日战争时期延安鲁迅艺术学院的师生主动拥抱这种新的艺术形式,并与中国音乐元素相结合、与当地社会生活相结合,不仅创造出了《白毛女》等歌剧经典,也实现了歌剧艺术的民族化,创造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民族歌剧艺术形式。这表明( ) ①借鉴外来文化应以我为主、为我所用,促进民族文化发展 ②与新的艺术形式相融合是民族文化富有生机的根本动力 ③只有采用现代艺术形式才能凸显我国传统文化的民族特色 ④文化创新应以社会生活为源泉,并植根于优秀传统文化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 D 《白毛女》等歌剧经典与当地社会生活相结合,说明文化创新以生活为源泉;《白毛女》等歌剧经典实现了歌剧艺术的民族化,创造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民族歌剧艺术形式,反映出以我为主、为我所用,植根于优秀传统文化,借鉴外来文化,促进民族文化发展, ①④正确。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②错误。采用现代艺术形式与凸显我国传统文化的民族特色之间没有必然关系,③说法错误。 24.“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这揭示了文化创新要坚持( ) ①继承传统,推陈出新 ②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③反对“历史虚无主义” ④反对“民族虚无主义” A.①③ B.①② C.②④ D.③④ 答案 A 本题主要考查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即新文化与旧文化(传统文化)的关系。“青出于蓝”强调了新文化的产生离不开旧文化(传统文化),要反对“历史虚无主义”,而“胜于蓝”则表明需要对旧文化需要有突破有发展,要推陈出新,革故鼎新,①③正确切题。②④不合题意。 三、综合题 25.作为服务于G20杭州峰会的文艺晚会,《最忆是杭州》借助西湖的天然舞台和现代声光电技术,将中国传统的《春江花月夜》《高山流水》《茉莉花》《梁祝》曲目和《天鹅湖》《欢乐颂》等西方经典作品进行完美演绎,既彰显中国特色,又体现世界大同,契合了“构建创新、活力、联动、包容的世界经济”的峰会主题。在这一刻,语言不再是障碍,音乐已然成桥梁,中外嘉宾共同沉浸在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中,感受“天涯共此时”的美好意境,憧憬着世界经济美好的明天。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创新途径的知识,分析《最忆是杭州》打动了人的心灵给我们的启示。(9分) 答案 ①立足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最忆是杭州》立足实践需要,作为服务于G20峰会的文艺晚会,紧扣峰会的主题,通过富有匠心的编排和演出,让中外嘉宾感受到“天涯共此时”的美好意境,增强对世界经济美好明天的憧憬。(3分)②继承传统,推陈出新是文化创新的重要途径。《最忆是杭州》借助现代声光电技术,将中国的传统曲目完美演绎, 为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精神,彰显了中国特色,充分展现了中华文化软实力。(3分)③面向世界,博采众长是文化创新的又一重要途径。《最忆是杭州》完美演绎西方经典作品,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与中国传统曲目完美结合,使整台晚会表达出世界大同的理念和世界人民对美好明天的憧憬。(3分) 解析 解题时,要紧扣《最忆是杭州》打动了人的心灵给我们的启示这一指向,运用文化创新的途径的知识,从立足社会实践,继承传统、推陈出新,面向世界、博采众长这三个角度,解读材料信息,把握晚会是如何通过这三个方面实现创新从而打动了人的心灵的。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