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01 发布 |
- 37.5 KB |
- 10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吉林省长春第三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 Word版
长春三中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试卷 政治试卷 满 分:100分 考试时间:90分钟 命题人:高二政治组 校 对: 注意事项: 1. 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4 页。 2. 答题前,考生须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本试卷指定的位置上。 3. 选择题的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非选择题须使用蓝、黑色字迹的笔在答题卡上书写。 4. 考试结束,将答题卡上交,试卷自己保管好。 第Ⅰ卷(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30小题,共60分) 1. 东晋画家顾恺之创作的《庐山图》,以艺术形式形象展现了庐山的自然美。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艺术是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 B.文化是人所创造的、为人所特有的一种现象 C.庐山的自然美也是一种文化 D.《庐山图》的创作属于文化活动 2. “工匠精神”代表着注重细节、追求完美的取向,一丝不苟、不走捷径的态度。工匠精神筑梦中国制造——这种精神铸就了传统制造业的辉煌,也是助推现代制造业的重要动力。工匠精神能筑梦中国制造,这是因为( ) ①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和思维方式 ②文化决定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③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直接转化为物质力量 ④文化反作用于经济,给经济以重大影响 A. 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3. 某校举办“歌唱祖国”校园合唱艺术节活动,陶冶了学生的爱国情操。这体现出( ) A.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B.文化建设决定经济建设 C.文化决定人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D.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4. 尽管已在德国定居几十年,祖籍浙江的宗先生还是喜欢喝龙井茶,习惯用筷子,见到家乡人仍讲地道的家乡话。这说明文化对人的影响( ) A.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 B.具有深远持久的特点 C.总是无法抹去的 D.总是积极健康的 5. 英国著名艺术理论家罗金斯说:“人的思想是可塑的。一个人如果每天欣赏一幅好画,阅读某部佳作中的一页,聆听一支妙曲,就会变成一个有文化修养的人。”这说明( ) ①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文化素养的核心与标志②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无形的、潜移默化的 ③欣赏高质量的艺术作品是修身的最佳途径 ④优秀文化对人的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6. “烽烟滚滚唱英雄”“总想对你表白,我的心情是多么豪迈”…每当这些红歌旋律响起,总会让人们热血沸腾,豪情满怀。这说明( ) A.优秀文化对人的影响有强制性 B.优秀文化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C.优秀文化能够促进社会的发展 D.优秀文化是社会实践的产物 7. 我国高度重视文化遗产保护,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中国申报的《中医针灸》和《京剧》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我国重视文化遗产的保护是因为( ) ①文化遗产是维系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②文化遗产是人类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③保护文化遗产有利于实现人类文明趋同 ④保护文化遗产有利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8. 当今世界,有220多个国家和地区,2500多个民族,5000多种语言。不同民族、不同历史文化背景的人民,共同创造了各具特色、丰富多彩的文化。不同文明之间持续开展对话、交流,最终融汇成人类文明奔流不息的长河。这表明( ) ①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②不同民族文化有共性和普遍规律 ③尊重文化多样性首先要加强文化交流 ④文化多样性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动力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9. 2017年9月4日,金砖国家文化节启动仪式暨文化图片展举行,习近平和其他金砖国家领导人在各国印章柱上按下印章,共同启动文化节开幕式。聚焦五国著名的世界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及文化传统的34幅精美图片吸引了众人的目光。在文化交流中要( ) ①坚持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②相互借鉴,求同存异 ③逐步消除各民族文化的个性和特征 ④以我为主,排除异己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0. 要在世界上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阐释好:“中国梦”,充分展示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青年学生应该( ) ①诚挚欢迎世界各国优秀文化在中国传播 ②积极吸收各国优秀文明成果 ③主动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④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1. 漫漫丝绸路,悠悠驼铃声。驼铃声响起的时候,带给远方的不仅仅是飘逸的丝绸、清香的茶叶和精美的瓷器,也有文化的交流。这是因为( ) ①人口迁徙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 ②商业贸易的实质是文化交流 ③商品中蕴含着丰富的文化信息 ④商业贸易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2. “身如竹叶心如水,不带江南一线归”。我国传统文化祟尚“浩然正气”,强调为官始终清廉,刚正不阿。今天我们继续强调领导干部要清正廉洁,但又赋予了其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新内涵。这说明( ) ①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②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③传统思想对当代人的价值观念仍有影响 ④传统文化是推动社会进步的不竭动力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13. 对绝大多数农民工来说,无论社会如何变迁,回家过年仍然是不变的选择,即使路途再远,交通再难,但仍然是“年年恐归年年归”。这表明( ) A.文化环境和文化活动能对人产生积极影响 B.传统习俗对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产生持久的影响 C.传统文化对社会发展具有重大的推动作用 D.传统文化的具体内涵是永恒不变的 14. 通读传统文化中的经典,是“回溯源头、传承命脉”的需要,是继承传统的一种必要方式。从文化发展的角度看,强调要“诵读经典”,是因为( ) A.只有先继承,才能后发展 B.继承和发展是两个不同过程 C. 是对传统文化的抛弃发展 D.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中继承 15. 如今互联网已经成为重要的文化创作生产平台、文化产品传播平台,网络文化也已经成为人们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这说明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是( ) A.社会制度的变化 B.科学技术的进步 C.思想运动的兴起 D.教育方式的变革 16. 习总书记指出,文艺创作要扎根人民、扎根生活,从人民的伟大实践和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汲取营养。这说明( ) A.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B.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必然要求 C.文化创新能够推动社会实践发展 D.文化发展的实质就在于文化创新 17. 我们之所以要求推动文化创新,是因为( ) ①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②文化创新可以取代传统文化 ③文化创新可以为文化的繁荣莫定物质基础 ④文化创新是民族文化永葆生命力的重要保证 A. ①④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18. “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恩格斯这句名言体现的道理是( ) A.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 B.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目的 C.文化创新至关重要 D.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检验标准 19. 作为中国现代美术教育奠基者的徐悲鸿先生,在艺术领域创造了自己新颖而独特的风格,被誉为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典范。站在文化创新的角度,古为今用是指( ) A.要给传统文化注人时代精神并运用到现代的实践中 B.要改变传统文化的基本特征 C.要加强各民族文化的融合 D.完全用传统文化来指导当前社会发展 20. 下列关于中华文化古代辉煌历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秦朝的统一在中华文化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②隋唐时期中华文化达到全盛时期 ③宋代时儒家学说确立了至尊地位 ④元朝时中华文化开始走向衰落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21. 教育部要求各级教育部门落实《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相关人士表示,“ 书法的实质不是写好毛笔字,而是学好汉字”。我国之所以重视汉字,是因为( ) ①汉字是中华文化的基本载体 ②汉字是中华民族绵延不绝的文明标志 ③汉字是我国现阶段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④汉字是最直观、最常见、最丰富的传媒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22.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我国高度重视文化典籍的整理工作。之所以要做好文化典籍整理工作,是因为史书典籍( ) ①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 ②体现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特点 ③是文化的基本载体 ④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 A. 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3. 中国的民间剪纸手工艺术是一种镂空艺术,其在视觉上给人以透空的感觉和艺术享受,那些质朴、生动有趣的艺术造型,有着独特的艺术魅力。剪纸艺术反映出中国民间美术在透视上不追求纵深感,而有着“看得多、看得全”的审美辨识。这从个侧面说明中华文化( ) A. 源远流长,绵延不绝 B.独树一帜,独领风骚 C.求同存异,兼收并蓄 D.薪火相传,推陈出新 24. 民间一直将兰州拉面、武汉热干面、北京炸酱面、山西刀削面、四川担担面并称为“中国五大面条”。不同的地域,有不同的面食,更有不同的面食文化。这表明( ) A.中华文化独树一帜,独领风骚 B.一方水土,一方文化 C.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异彩纷呈 D.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25. 每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都是精品力作荟萃,令人振奋和欣喜。这些精品力作( ) ①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民族特性 ②都是中华民族的瑰宝,都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③能增进民族文化认同,消除民族文化的差异 ④能展示民族文化风貌,彰显民族文化的共性 A. 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26. 安徽池州傩戏是我国现存最古老、最完整的古戏曲之一,它汇集和沉淀了上古到近代各个历史时期的诸多文化信息,涉及多种学科、多个领域,内涵十分丰富。材料体现了( ) ①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 ②中华文化的区域性 ③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④中华文化的民族性 A. 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27.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的这一名句体现的民族精神的内涵是( ) A.奋斗精神 B.爱国主义 C.梦想精神 D.团结精神 28. “八载隔洋同对月,一心挫霸誓归国。归来是你的梦,盈满对祖国的情。有胆识,敢担当,空心涡轮叶片,是你送给祖国的翅膀。两院元勋、三世书香,一介书生、国之栋梁。”这是给感动中国人物材料科学先驱师昌绪的颁奖词。这说明( ) ①以梦想精神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具有无穷的魅力 ②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拥护祖国统一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 ③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基因,激励着中华儿女为祖国发展繁荣而不解奋斗 ④团结精神是鞭策中华儿女开拓进取的永恒精神力量 A.①③ B.①④ C.③④ D.②③ 29. 在硝烟弥漫、艰苦卓绝的14年抗战中锻造出的抗战精神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是我们自强不息、勇往直前的力量源泉,是我们拼搏进取、开创未来的精神支撑。可见,抗战精神( ) ①体现出了爱国主义精神 ②传承和弘扬了中华民族精神 ③是我们风雨同舟的精神支柱 ④指明了中华民族前进的方向 A. 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30. 2018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其中孕育而成的改革开放精神与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等是一脉贯通、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不断弘扬发展的,是中国共产党人在不同历史时期,对中华民族精神不断赋予新的内涵的体现。从井冈山精神到改革开放精神的发展历程表明( ) A.民族精神的发展是一个批判继承的过程 B.民族精神随时代发展不断更换其基本内涵 C.民族精神的核心随时代的发展而不同 D. 民族精神具有与时俱进的品质 第Ⅱ卷(非选择题) 二. 非选择题(31-34题,共40分) 31.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强调“支持各级各类学校建设智慧校园,综合利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虚拟现实技术探索未来教育教学新模式。” 如何通过信息化手段进一步提升教学效率和质量,提高个性化教学能力,是教育行业面临的共同问题。合肥八中在教育信息化探索上一直走在前列。2017年5月10日,记者走进合肥八中的“智慧课堂”,在这里,学生英语口语测评、作业布置批改、分数统计、教案分享都变得“智能化”,大班教学因为人工智能技术的运用,照顾到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变得更加“个性化”。 运用文化传播的有关知识,谈谈对上述做法的认识。(6分) 32. 习近平主席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创作是文艺工作者的中心任务。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是文艺创作的源头活水,能不能创作出优秀作品,要看是否能为人民抒写、为人民抒情、为人民抒怀;一部好的作品应体现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升华,要结合新的时代条件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弘扬中华美学精神,要认真学习借鉴世界各国人民创造的优秀文艺。用跨越时空、超越国度的优秀作品赢得人民喜爱和欢迎。 结合材料,用“文化创新”的知识,谈谈“讲话精神”对文艺创作者的启示。(10分) 33. 2014年5月20日,第四次亚信峰会在上海举行,中国正式成为2014年至2016年亚信轮值主席国。习近平主席在亚信峰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文化上,我们亚信国家要成为相互借鉴、取长补短的合作伏伴,要发扬亚信会议求同存异的优良传统,倡导开放包容精神,尊重文明、宗教、价值观的多样性,尊重各国选择社会制度和发展模式的自主权,推动不同文明友好相处、平等对话、发展繁荣,共同构建一个和谐世界。 材料体现了中华文化的什么特点?你是如何理解中华文化的这种特点? (8分) 34 .2017年12月13日,是南京大屠杀惨案80周年,也是第四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对30万遇难同胞深切缅怀和对那段历史的深刻反思,已内化为国人传承家园情怀的自觉追求。 美国华裔科学家郑洪多次遭遇西方社会对这段历史的无知、漠视甚至否认,这促使他毅然开始了离他专业很远的文学创作,几易其稿,终成《南京不哭》这一反映这段历史的文学作品,向西方世界重现了侵华日军的残暴和中国人民善良、坚韧不屈的高贵人格。“书成国恨心犹烈,唱罢梅花意未休。”纪念先烈、追忆逝者,并不意味着要反复撕扯伤口、在内心集聚仇恨。历史远去,我们相信“后生者,借鉴既往,奋志图强,定能振兴中华!” 结合材料,运用中华民族精神的知识说明 (1)为什么要弘扬中华民族精神?(12分) (2)公民应如何铭记历史,筑梦未来?请为此提出两条建议。(4分) 长春三中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试卷 高二政治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小题,共6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C B A B C B C B A D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D B B D B A A A A A 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A A B B A C A D A D 二、非选择题(31-34小题,共40分) 31. (6分)[参考答案] ①大众传媒能够最大程度地超越时空的局限,汇集来自世界各地的信息,日益显示出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已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3分) ②互联网具有传播同网、全球同时、受众主动、双向互动的特点。(1分) ③教育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随着教育方式的不断变革,教育在人类文化的传承中将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2分) 32.(10分)[参考答案] ①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也是文化创造的主体,文艺创作者要关注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需求。(2分) ②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文艺创作者要立足于社会实践,这是文化创作的基本要求,也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2分) ③文化创新要继承传统、推陈出新,面向世界、博采众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世界优秀文化为文艺创作者提供了宝贵的资源,文艺创作者既要继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又要汲取人类文明优秀成果。(4分) ④坚持正确的方向,克服错误的倾向。既要反对“守旧主义”、“封闭主义”,也要反对“民族虚无主义”、“历史虚无主义”。(2分) 33. (8分)[参考答案] ①上述材料体现了文化的所特有的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3分) ②“求同存异” ,就是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谐相处。我国倡导尊重文明、宗教、价值观的多样性,尊重各国选择社会制度和发展模式的自主权,共同构建一个和谐世界,这体现了上述特点。 “兼收并蓄”,就是能在文化交往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中的积极成分。(任意一点得2分) ③ 这种文化的包容性,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对外域文化的理解。(3分) 34. (16分)[参考答案] (1)重要性:(6分) 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 必要性:(6分) ①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 ②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 ③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 (2) (任意两点得4分) ①以史为鉴,培育爱国主义精神; ②以实际行动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③拥护祖国统一,维护国家的利益,荣誉和安全。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