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01 发布 |
- 37.5 KB |
- 8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甘肃省岷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模拟考试政治试题
政治 满分:100分 时间:90分钟 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下列属于文化现象的是( ) A.中国派军舰安全撤离了滞留在也门的全体侨民 B.尼泊尔发生8.1级强烈地震 C.北京、天津投入8.6亿元支持廊坊、保定、唐山、沧州进行大气治理 D.2019中俄文化交流年系列活动正式启动 2.2018年11月13日,“伟大的变革——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型展览”在国家博物馆开幕。本次展览充分展示40年来,随着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发生的伟大变迁,人民群众文化获得感不断增强。这体现了( ) A.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 B.文化具有自身的传承性、相对独立性 C.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所决定 D.文化是经济、政治的派生物和附属品 3.2019年1月,嫦娥四号实现了人类历史上首次月球背面的软着陆和巡视探测。2019年2月,科幻电影《流浪地球》在海内外热播,被誉为开启了中国科幻电影的元年。对此,国外主流媒体都惊呼:中国人终于加入太空竞赛了。这表明( ) ①当代中国文化已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同 ②中国文化元素的国际传播力和影响力增强 ③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④文化实力是一国国际竞争力的基础和核心 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4.《诗经·小雅》有云,“乃生男子,载寝之床,载衣之裳,载弄之璋。乃生女子,载寝之地,载衣之褐,载弄之瓦。”“重男轻女”本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思想意识,但直至今日,这种思想依然残留在一些人的头脑中。这说明( ) ①文化的发展总是落后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②文化的发展与经济的发展并不完全同步 ③文化可以脱离经济、政治而独立存在 ④文化有其自身的相对独立性和传承性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5.某校通过举办“青春风采”校园文化艺术节,营造了浓厚的文化氛围,陶冶了学生的情操。这体现的文化生活道理是( ) A.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的文化环境 B.文化建设是思想道德建设的中心环节 C.文化决定人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D.文化是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6. AA制植根于西方的文化土壤里,属于典型的西方文化产物。在中国,总体上人们对AA制的认同度并不高。这主要说明( ) A.文化影响人的思维方式 B.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C.文化影响人们的认识活动 D.西方的交往方式优越于我国的交往方式 7.成语“耳濡目染”表达的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特点是( ) A.潜移默化 B.深远持久 C.差异性 D.相对独立性 8. 人口迁徙是文化交流传播的重要途径之一。在下列选项中,属于人口迁徙促进文化传播的是( ) ①“下南洋”促进了中国与周边国家的文化交流 ②“闯关东”促进了胶东文化与东北原生地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③“走西口”促进了晋陕蒙三地社会文化大融合 ④“丝绸之路”将古代亚洲、欧洲甚至非洲的文化联结在一起 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9. 在现代社会,各种文化传播方式都有各自的特点。社会生活中最直观、最常见、最丰富的文化传播方式是( ) A.报刊杂志和电视 B.教育和人口流动 C.互联网和电子读物 D.人际传播 10.当今世界上许多民族都形成了自己特有的价值观念。得益于文化的多样性,人们不断开阔视野、相互借鉴,比如中国的“和”思想,到今天仍对处理国际关系具有现实意义。这表明( ) A.我国的民族传统文化具有强大的凝聚力 B.文化多样性对人类文明进步有促进作用 C.民族文化是人类知识、灵感的重要来源 D.各国人民都能够从中华文化中获得启迪 11.3000多年前,黎族人民横渡琼州海峡来到海南。他们在这方热土繁衍生息,创造了璀璨的文化:华美绝伦的黎族织锦,造型独特的船形屋,用牛角、竹子、椰壳等制作的乐器……其中,钻木取火、低温制陶、黎族民歌、黎族织锦等已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由此可见,黎族文化( ) ①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②具有悠久的历史,是黎族人民长期社会实践的产物 ③具有鲜明的地域特征,其性质是由海南地理环境决定的 ④具有强大生命力,是促进海南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2.新中国成立以后,规模最大、范围最广、展品最精的“国家珍贵古籍特展”在国家图书馆举行,近400种古籍善本在此展出。下列有关史书典籍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唯一见证 B.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 C.史书典籍的出现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 D.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的重要标志 13. 地处华东的吴越文化,是典型的水乡文化,那里河网纵横,吴越文化自然与水有密切关系,《小城雨巷》是其见证。处于内陆的滇黔文化,具有边陲山寨文化特征,含有特定的多样化民族个性,《云南映像》是其表现。上述材料说明( ) A.一方水土,一方文化 B.我国自古以来就是多民族和睦相处的统一国家 C.中华各民族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民族特性 D.不同区域的文化相互交流相互融合 14.佛宫寺释迦塔,俗称应县木塔,是我国现存最高最古最大的木构楼阁式建筑,与法国埃菲尔铁塔、意大利比萨斜塔并称“世界三大奇塔”。该塔196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2年被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录。这一传统建筑( ) ①是凝固的艺术,蕴藏丰富的文化内涵 ②是流动的风景,展现先进的时代内容 ③是展现我国传统特色文化的重要标志 ④对现代人们的生活方式具有重要影响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5.中华文明是人类文明史上唯一没有中断而延续至今的古代文明,但在近代,中华传统文化受到了严峻的挑战。因为( ) A.中国封建统治的日渐没落和西方近代工业文明的冲击 B.中华文化失去了原有的生命力 C.八国联军的入侵 D.经济全球化的冲击 16.《感动中国》走过了十年的历程,通过它,100多位人物和群体的事迹超越了国界、民族和语言走进人们的精神世界,挺起民族的精神脊梁。这说明,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就要( ) A.推动中华民族走向振兴 B.提升我国的国际竞争力 C.发挥先进模范的榜样作用 D.确立新的道德评价体系 17.近年来,《潇湘雨》《荷花亭》等中国风歌曲深受人们喜爱。歌曲创作者将意境隽永的古诗词融入到现代旋律中来,让人们在聆听歌曲时深深领略到传统文化的古典之美。这说明( ) ①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 ②传统文化是现代歌曲发展的源泉 ③文化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④文化创新能使传统文化焕发新的生机 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②③ 18.不读书(特别是不读传统经典)、少写字(至少不会正确规范地写字)被视为“传统文盲”。对于年轻一代来说,“传统文盲”越来越多。这种现象的出现是很令人痛心的,这是因为( ) ①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②我们必须固守本民族的传统文化,拒绝接受任何外来文化 ③坚持文化创新的正确方向就必须坚持“守旧主义”,反对“历史虚无主义” ④任何时代的文化,都离不开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否则民族文化就会失去根基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9.被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的秦兵马俑,制作精美的陶器,气势磅礴的万里长城,铸造精良的青铜器,无一不在向世界诉说着一个古老民族巨大的创造力和生命力。这说明中华文化的( ) A.独树一帜,独领风骚 B.兼收并蓄,求同存异 C.薪火相传,一脉相承 D.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20.“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艾青这句诗主要体现出( ) A.中华文化薪火相传、一脉相承 B.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爱国主义 C.中华民族的伟大梦想精神 D.中华民族的伟大奋斗精神 21.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的共同特点是( ) A.都属于文化糟粕,对社会都有危害 B.经过改造都可以成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 C.都以传统习俗的形式表现出来 D.都应坚决抵制,依法取缔 22.某校开展了以号召学生远离手机黄网和网络低俗文化的一系列活动,请你给这些活动选出一个最合适的标题( ) A.遵守职业道德,维护网络安全 B.提高文化素养,抵制网络污染 C.行使监督权利,打击网络违法 D.发展大众文化,繁荣文化市场 23.2019年新年戏曲晚会演出了扬剧小戏《夫妻哨》,该剧使优秀传统剧目与近年来原创佳作相结合,表现了以守岛英雄王维才为代表的新时代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崇高境界。这启示我们( ) ①文化创作要呼应时代需求,体现时代价值 ②人民群众是文化创造的主体和最重要源泉 ③文化创新主要依靠文艺创作者的聪明才智 ④文化创作应关注人民群众对文化生活的需要 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⑧④ 24.习近平指出:“一个国家综合实力最核心的还是文化软实力,这事关精气神的凝聚。我们要坚定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最根本的还要加一个文化自信”。这种文化自信( ) ①是对文化地位作用的深刻认识和对文化发展规律的正确把握 ②是对发展文化历史责任的深刻自省和主动担当 ③来自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和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 ④表现为对中华文化发展前途和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目标充满信心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5.“发展的列车匆匆驶过精神的站台,现实的变化把心灵的地图抛在身外。”要防止这种“价值失落”,我们应该( ) A.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发展同步协调性 B.以教育、科学、文化事业为文化建设中心环节 C.增强多元社会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D.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共50分) 26. (20分)书籍是人类知识和文化的载体,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它能够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实现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知识和文化的传播、交流和融合。读书是人们获取知识和信息的重要手段,是人类吸取精神能量的重要途径。199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4月23日为“世界读书日”,旨在让各国政府与公众更加重视图书这一传播知识、表达观念和交流信息的形式。 2019年4月23日,是第24个“世界读书日”。我国各地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以倡导全社会的读书之风。 (1) 结合上述材料, 运用“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知识,说明我国为什么要倡导全社会的读书之风?(16分) (2) 请就如何倡导全社会的读书之风提出两条建议。(4分) 27.(16分)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孝”历来被看作最基本的、最重要的德行之一。孔子认为“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欤”。意思是说,孝顺长辈、尊敬兄长是能够爱别人的前提和根本。但封建社会片面强调子女对父母的孝,甚至变成“愚孝”,成为束缚人的思想和行为的枷锁。今天我们所倡导的孝敬父母,是在人格平等的前提下子女对父母履行法律和道德的义务和责任,是现代家庭中调节上下辈关系不可缺少的行为规范。 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 传统文化具有什么样的特点?(6分) (2)我们应该怎样对待传统文化?(10分) 27.(14分)传统的绵竹年画的题材通常都是福禄寿喜。现在年画村的群众在传统的迎合大众求吉避凶的题材方面,也根据现代人的审美情趣,删减了鬼神形象,增添了更具时代色彩的内容;在制作工艺上,在坚持木版印制、保护绵竹年画独特韵味的同时,开始借鉴现代印刷技术;在弘扬地方传统特色的同时,学习借鉴其它地方年画的长处,开发了年画T恤衫等,创造了绵竹年画的新形式。 运用文化创新的知识说明绵竹“年画文化”是如何重新焕发生机的? 政 治答 案 1——5 DCCDA 6——10 BAADB 11——15 ABACA 16——20 CDBAB 21——25 ABACD 26.(1)①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倡导读书之风,有利于促进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4分) ②文化影响人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影响人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有利于提高人们的文化素养,自觉服务人民,促进社会和谐。(4分) ③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深远持久。可以使人们主动接受先进文化的熏陶。(4分) ④文化塑造人生。有利于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促进人们的全面发展。(4分) (2)举办读书沙龙;建立免费的图书馆等(每点2分,共4分) 27.(16分)答案:(1)传统文化具有历史继承性、相对稳定性和鲜明的民族性的特点。 (2)①正确的态度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②面对传统文化,要辩证地认识它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分辨其中的精华和糟粕。③对于传统文化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应该继续保持和发扬。④对于传统文化中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东西,必须“移风易俗”,自觉地加以改造或剔除。 28. .(14分)①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作的基本要求,也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绵竹年画在制作、学习借鉴的实践过程中不断创新,使绵竹年画重新焕发生机。 ②继承传统,推陈出新。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文化创新是一个“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的过程。一方面要继承传统,另一方面又要体现时代精神。绵竹年画在题材、制作工艺等方面既保留传统年画的精华,又融合现代的审美情趣、印刷技术从而使绵竹年画重新焕发生机。 ③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不同地方文化之间的交流、借鉴、融合,是文化创新必然要经历的过程。绵竹年画学习借鉴其他地方年画的长处,融合创新从而使绵竹年画重新焕发生机。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