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01 发布 |
- 37.5 KB |
- 13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人教版必修三文化的作用与发展(1)专题练习
(一)理清1条主线——文化的作用 1.文化的内涵与特点 (1)文化的内涵 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 (2)文化的特点 内容 侧重点 从文化与社会的关系看 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是社会实践的产物 主要强调的是文化是非自然的 从文化与人的关系看 人们的文化素养是逐步培养出来的 侧重于个人文化素养的形成 从文化与物质的关系看 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强调的是文化的存在和传播 2.文化的社会作用 (1)文化的实质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 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这种影响,不仅表现在个人的成长历程中,而且表现在民族和国家的历史中。 (2)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 关系 表现 相互 影响 经济、政 治决定 文化 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 文化反 作用于 经济、 政治 ①一定的文化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 ②不同的文化对政治、经济的影响不同,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也不同。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 ③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 相互 交融 文化与 经济相 互交融 ①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②发展教育事业、培养各种高素质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对推动经济建设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③文化消费更加丰富,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文化与 政治相 互交融 ①文化与国内政治相互交融,随着民主和法制建设的发展,人们为了参与政治生活,需要更高的文化素养 ②文化与国际政治相互交融,世界范围内反对文化霸权主义的斗争成为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 (3)文化与综合国力 内容 地位 当今世界,各国之间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形势 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和文化发展上都面临严峻挑战 措施 ①必须把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 ②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作用 ①有利于我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②有利于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 3.文化对人的影响 内容 启示 来源 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要创造良好的文化环境;积极参加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 表现 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重视文化的影响,把握不同国家和地区文化的不同特点 特点 潜移默化、深远持久 主动感悟、自觉接受先进文化的熏陶 作用 文化塑造人生,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接受优秀文化,自觉抵制落后、腐朽文化,全面提升个人素质 4.文化的作用在《文化生活》中的具体表现 体现 传统文化 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中国传统思想对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中国社会发展具有深刻的影响 中华文化 中华各族人民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的强烈认同感和归属感,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中华 民族精神 是中华民族之魂,有利于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增强国际竞争力、坚持社会主义道路 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文化 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有利于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是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正确道路 思想 道德建设 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中心环节,有利于提高公民道德素质,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备课札记] 1.文博会是文化产业的“大观园”。2017年5月16日 ,第十三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胜利落幕。本届文博会主会场设文化产业综合馆和8个专业馆,超过500项文化活动在文博会期间举行,展会取得了实际成交额 2 240.848 亿元,同比增长10.28%。材料体现了( ) A.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B.文化是经济的集中表现 C.文化是经济的派生物 D.文化为经济提供方向保证 解析:选A 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是借“文化交易”来发展经济,这体现了文化与经济的相互交融,A项正确;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B项说法错误;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不能简单地认为文化是经济的派生物,C项不选;文化有正误之分,文化为经济提供方向保证的说法是不科学的,在材料中也没有体现,D项不选。 2.新一届领导集体注重努力提高国际话语权,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精心构建对外话语体系,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阐释好中国特色,这是基于( ) ①展示国家形象,增强文化软实力的需要 ②我国国际传播力已十分强大的必然要求 ③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④集中展示民族文化,表达民族情感的需要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解析:选C 我国国际传播力已十分强大不符合现实,②不选;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和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④不符合题意;提高国际话语权,有利于展示国家形象,增强文化软实力,提高综合国力竞争,①③当选。 3.美国有一位宇航员,在向太空出发之前,媒体问她:“如果只能带一样东西,你带什么?”她说:“我要带书,我在宇宙中第一件事是要读书。”一本好书足以影响人的一生,塑造一个人的人格,甚至影响其人生轨迹。可见( ) ①文化对人的影响深远持久 ②人们的实践活动影响阅读的选择 ③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阅读 ④优秀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A.②④ B.①④ C.②③ D.①③ 解析:选B 一本好书能够影响人的一生,塑造一个人的人格,甚至影响其人生轨迹,说明作为文化的载体的书籍对人的影响深远持久;好书属于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故①④符合题意;材料没有直接体现人的实践活动对阅读的影响,故②不选;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③表述有误。故选B项。 4.“治家严,家乃和;居乡恕,乡乃睦。”家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庭通过家教培育家风,不仅给人生系上品性的“第一粒扣子” ,还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周围的人。重视家风教育是因为( ) ①家风文化是民族文化的结晶 ②家风影响人们的品格与素养 ③家风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重要见证 ④可以发扬光大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选C ①说法错误,民族文化的结晶是民族精神,而不是家风文化;汉字与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重要见证,故排除③;家风作为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对我们的品格与素养等各个方面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因此我们应该发扬光大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②④符合题意,故选C项。 (二)把握1个线索——文化传承与创新 1.文化在交流中发展 体现 前提 文化具有多样性,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中外文 化交流 的意义 对 自 身 有利于我国吸收其他民族和国家先进的文化成果,从而促进中华文化的发展和创新;有利于扩大中华文化在国际上的吸引力和影响力,提高我国的文化竞争力,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 对 世 界 有利于中华文化在世界的传播,从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和发展;有利于增进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理解和友谊,构建和谐世界 如何推 动中外 文化交流 态 度 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 原 则 遵循各国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在文化交流中,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睦相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 途径 与 手段 要充分利用商贸活动等途径,不断创新文化传播方式,借助现代文化传播手段,通过多种方式进行文化交流 要 求 既要更加热情地欢迎世界各国优秀文化在中国传播,吸收各国优秀文明成果;同时要更加主动地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 2.文化在继承中发展 内容 表现 传统习俗、传统建筑、传统文艺、传统思想 特点 ①继承性: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并保留在现实生活中 ②相对稳定性: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基本特征,同时,它的具体内涵又能够因时而变 ③鲜明民族性: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民族风格和民族气派,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影响 ①传统文化是民族文化发展的根基,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是一个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和智慧的集中展示。对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具有深远持久的影响 ②传承传统文化有利于增强民族认同感和归属感,增强民族凝聚力。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社会发展道路具有深刻的影响 态度 ①继承: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②发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③正确处理继承与发展的关系,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 3.文化在创新中发展 体现 源泉动力 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重要意义 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与活力的重要保证;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是一个民族的文化永葆生命力和富有凝聚力的重要保证 根本途径 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基本要求,也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基本途径 ①继承传统,推陈出新。着眼于文化的继承,“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努力为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精神 ②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加强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借鉴与融合,做到博采众长,充分吸收外国文化的有益成果,但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创新主体 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也是文化创造的主体。文化创造要充分发挥亿万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克服倾向 既要克服“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又要克服“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 [备课札记] 5.早在3 000年前,东西方舞乐艺术交流的盛会,就在新疆的天山脚下拉开序幕,流传至今的传统舞乐艺术,大多得益于丝绸之路文化的深层滋养,而新疆作为丝绸之路文化的前沿窗口,许多西域舞乐文化多从新疆经河西走廊传入中原,对我国古代音乐、舞蹈的繁荣作出了贡献,而且对宋词、元曲以及我国戏剧艺术的发展都曾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 这表明( ) ①吸收外来文化有益成果可以促进民族文化永葆生命力 ②对丝路沿线国家文化的认同是文化交流的前提和基础 ③传统文化基本特征因时而变才能对个人发挥积极作用 ④文化创作必须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解析:选C 西域舞乐文化对我国古代音乐、舞蹈的繁荣作出了贡献,而且对宋词、元曲以及我国戏剧艺术的发展都曾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①④正确;尊重文化多样性是文化交流的前提和基础,而尊重文化多样性需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同时尊重其他民族文化,故②错误;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即在世代相传中保留其基本特征,同时其具体内涵又能够因时而变,故③错误。故选C项。 6.“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这是中国先人对当时核心价值观的认识。在今天的中国,这种核心价值观仍然规范着人们的是非观念和生活行为。由此可见( ) ①传统文化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具有深刻影响 ②文化礼仪一旦形成,就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③人们在生活中创造文化,也在生活中享用文化 ④传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已成为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解析:选A 先辈们的核心价值观仍然规范着人们的是非观念和生活行为,这说明传统文化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具有深刻影响,人们在生活中创造文化,也在生活中享用文化,①③当选;②错误,礼仪文化属于传统文化,因而具有两面性,即具有积极作用和消极作用,排除;④错误,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故选A项。 7.随着网络和数字技术的发展,网络电视、手机报、电子书等新媒体日益深入人们的生活,催生了数字出版等新的文化产业。这说明,科学技术是( ) ①文化创新的不确定因素 ②促进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③文化多样性产生的根源 ④推动大众传媒发展的基础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选C 随着网络和数字技术的发展,新媒体深入生活,说明科学技术是推动大众传媒发展的基础,④正确;催生了新的文化产业,说明科学技术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①错误,②正确;技术是文化的具体内涵之一,而不是文化多样性的根源,排除③。故选C项。 8.吕剧是山东的地方剧种。一百多年来,山东吕剧始终与民众民间和现实生活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上世纪五十年代的《李二嫂改嫁》曾风靡全国,现代的《百姓书记》因深受观众的喜爱而荣登全国十艺节开幕式舞台。这说明( ) ①文化创作必须要满足人民群众的合理需求 ②社会实践是产生优秀文化作品的源泉 ③各民族文化都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瑰宝 ④社会实践代表了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A.②③ B.①② C.②④ D.③④ 解析:选B 山东吕剧始终与民众民间和现实生活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说明基于社会实践的文化创作必须要满足人民群众的合理需求,①②正确,故选B项;③不符合题意,材料没有体现民族文化与中华文化的关系;④错误,中国共产党代表了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12道选择题保分练] 2017年4月23日是第22个世界阅读日,也是中国开展全民阅读的第11个年头。据此回答1~2题。 1.阅读使人的知识面拓宽、视野开阔、思路拓展,阅读能净化心灵、修身养性。阅读离不开书籍,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这说明( ) ①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②文化是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③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 ④唯有读书才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和精神活动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解析:选A 书籍是拓宽人的知识面、修身养性的阶梯,说明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①③当选;②与题意不符,④错在“唯有”“才能”。 2.“读书可以让人保持思想活力,让人得到智慧启发,让人滋养浩然正气。”把阅读作为一种生活方式,把它与工作方式相结合,不仅会增加发展的创新力量,而且会增强社会的道德力量。上述材料主要说明( ) ①阅读是人们文化创新的唯一途径 ②阅读有助于促进我国精神文明的发展 ③人们从阅读中能获取精神的力量 ④文化决定人们的实践活动和交往方式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解析:选C ①错误,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④错误,文化对人起影响作用,不是决定作用。②③正确,故选C项。 3.“互联网+”时代,移动互联网已进化为生产型的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智能制造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将与现代制造业、生产性服务业等进行融合创新,新兴技术和模式中既蕴含着大量市场商机,又蕴含着大量未能认识、容易忽视的信息安全问题。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没有信息化就没有现代化。这表明( ) ①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 ②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③文化现象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④网络信息是中华民族走向强大的精神动力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解析:选A 题干不强调文化现象的普遍性,故排除③。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走向强大的精神动力,④说法错误。①②符合题意,故选A项。 4.近年来,“中国元素”在好莱坞电影创作中已经成为一种风潮。“中国元素”成为好莱坞打开中国市场的一块“敲门砖”,但“不管一部好莱坞电影中有多少‘中国元素’,它所讲的永远是美国故事,体现的也永远是美国人的价值观”。这启示我们,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 ) ①要把文化建设作为重要的战略任务 ②要发展文化产业,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 ③必须反对文化霸权主义,抵制文化交流 ④必须增强以文化为基础的综合国力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解析:选A 题目旨在强调提高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性,①②当选;③错在“抵制文化交流”;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越来越重要,但经济、科技等物质力量是综合国力的基础,④错误。故选A项。 5.以手机等电子终端为载体的“碎片化阅读”被批评为“浅阅读”。随着社会越来越重视全民阅读,对于如何实现“碎片化阅读”由浅到深的转化,有学者提出可以顺应读者阅读方式的变化,将“浅阅读”和“深阅读”有机结合,以碎片化方式为读者提供有价值有营养的内容。这说明( ) ①文化传播方式决定阅读内容的性质和作用 ②阅读内容取舍受到文化传播载体的影响 ③文化传播要主动适应互联网时代人们的生活方式 ④只有“深阅读”才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解析:选B “碎片化阅读”以电子终端为文化传播载体,这使得阅读受到多方局限而很难进行深度思考,因此有些阅读内容不适合采用这种阅读方式,②正确。但是在互联网时代,人们对数字资源的需求越来越大,利用电子终端进行阅读已经成为人们普遍采用的阅读方式之一,因此文化传播也应该适应这种变化,③正确。内容决定形式,形式为内容服务,①颠倒了内容与形式的关系。优秀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④错误。故选B项。 6.互联网催生了网络语言,从某种角度上折射了时代的进步、社会的繁荣。“点赞”“蛮拼”“任性”等生动形象的网络语言进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并登堂入室被主流媒体采用。这种现象反映了( ) ①网络语言丰富了汉语言文化 ②网络语言提升了我国文化软实力 ③网络语言的出现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 ④大众传媒在文化传播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解析:选C 网络语言进入日常生活,被主流媒体采用表明①符合题意;主流媒体采用网络语言,使生动形象的网络语言进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说明大众传媒在文化传播中发挥了重要作用,④符合题意;材料未反映网络语言与我国文化软实力的关系,排除②;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多种多样,比如民主的发展进步、人权的尊重与保障、科技的进步等,网络语言有先进、落后之分,其出现不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③错误,应排除;故答案选C项。 7.江苏省徐州窑湾古镇,是历史上京杭大运河的重要节点。该镇有1 300 多年历史,“日过桅帆千杆,夜泊舟船十里”,鼎盛时期有古建筑一万多间,有“黄金水道金三角”和“小上海”之称。但由于人为破坏,千年古镇遗存缺失,致使大运河申遗成功而徐州无缘运河遗产名录。这启示我们( ) ①尊重文化多样性要培育发展好本民族文化 ②要处理好对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的关系 ③保护传统文化要为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精神 ④保护文化遗产目的在于发挥其经济价值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解析:选A 材料反映的不是要“注入时代精神”而是要加强保护,③与题意不符;④观点错误,保护文化遗产有利于继承和发展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培育民族精神和爱国主义品格;材料强调必须要培育发展好本民族文化,处理好对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的关系,①②正确且符合题意,故选A项。 8.传统文化对天理人伦所作出的具体规范,有些蕴藏在乡村的村规民约、家风祖训当中。村规民约、家风祖训作为当今社会的一种稀缺资源应当充分发掘利用,这是因为优秀的村规民约、家风祖训( ) ①作为精神力量决定着社会的发展 ②是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重点 ③在文化传承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④对现代社会治理具有重要借鉴价值 A.①② D.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选D 优秀的村规民约、家风祖训属于优秀的传统文化,在文化传承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能够有效规范人们的行为,对现代社会治理具有重要借鉴价值,所以要充分挖掘利用,③④符合题意;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影响社会的发展,但不能决定社会的发展,故①错误;诚信建设是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重点,②说法错误。故选D项。 9.“尊老”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世世代代的劳动人民,始终把“尊老”奉为立身处世的大德,相沿成习。如今,“尊老”这一传统美德摒弃了其中的封建成分,增添了新的社会内容,成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组成部分。材料表明( ) ①传统文化的基本特征能够因时而变 ②体现时代精神是文化创新的重要追求 ③只有认同传统文化才能发展传统文化 ④对传统道德规范要有扬弃地予以继承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选D “尊老”这一传统美德随着时代的发展,增添了新的社会内容,摒弃了封建成分,表明了②④。传统文化的具体内涵能够因时而变,但其基本特征相对稳定,①说法有误;传统文化有精华也有糟粕,我们要认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③表述不妥。 10.漫画《老树发新芽》体现了( ) A.传统文化具有绝对稳定性 B.文化创新需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C.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D.文化创新需要继承传统,推陈出新 解析:选D “老树”指漫画中的《红楼梦》等传统文化,“新芽”指漫画中的《公关学》等新文化,故“老树发新芽”寓意是在继承传统文化基础上的文化创新,D项正确。A项错误,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B、C两项观点偏离漫画的主旨。 11.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我们要走进生活深处,在人民中体悟生活本质、吃透生活底蕴。只有把生活咀嚼透了,完全消化了,才能变成深刻的情节和动人的形象,创作出来的作品才能激荡人心。”这一论断强调的是( ) ①人民群众的聪明才智是文艺创作的根本动力 ②只要深入社会实践就能创作出激荡人心的作品 ③深刻反映社会生活本质的作品才是最有价值的 ④文艺创作的不竭源泉在于人民群众的实践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选D 社会实践是文艺创作的根本动力,①错误;②说法过于绝对;“只有把生活咀嚼透了,完全消化了,才能变成深刻的情节和动人的形象,创作出来的作品才能激荡人心”表明深刻反映社会生活本质的作品才是最有价值的,③正确;“我们要走进生活深处,在人民中体悟生活本质、吃透生活底蕴”说明文艺创作的不竭源泉在于人民群众的实践,④正确。故选D项。 12.民谣代表着诗意、淡泊、流浪和乡愁,一把吉他,低吟浅唱,清新自然。由马頔创作的《南山南》用民谣的形式表达了对过往感情的追忆,通过微信、微博等网络媒体迅速蹿红,引起了众多人的共鸣。对这一现象认识正确的是( ) ①文化回归是任何一种民族文化繁荣发展的必然趋势 ②科技在推动文化交流、传播、发展中发挥着独特作用 ③成功的文化作品必须能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 ④文化能够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增强人们前进的动力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解析:选B 用民谣的形式表达了对过往感情的追忆,通过微信、微博等网络媒体迅速蹿红,引起了众多人的共鸣。这表明科技在推动文化交流、传播、发展中发挥着独特作用,②当选;材料表明成功的文化作品必须能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③正确;①说法过于绝对,不选;④说法错误,文化有性质之分,优秀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