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01 发布 |
- 37.5 KB |
- 25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A版高考政治新课标总复习讲义:必修1第3单元课时1 个人收入的分配复习讲义
课时1 个人收入的分配 [考纲展示] 1.分配制度:生产决定分配;按劳分配及其作用;我国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2.效率与公平:收入分配方式对效率、公平的影响;提高效率、促进公平。 课前八分钟记忆 填一填,背一背,想一想 授课提示:对应学生用书第42页 授课提示:对应学生用书第42页 考点一 我国的分配制度 [抓教材·夯基础——自主扫描] 1.生产决定分配 2.按劳分配 性质 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 基本 内容 和要求 在公有制经济中,在对社会总产品作了各项必要扣除之后,以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为尺度分配个人消费品,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客观 必然性 前提:生产资料公有制;物质基础: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生产力的发展水平;直接原因: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劳动的性质和特点 作用 或意义 有利于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平等分配的社会地位 地位 在我国所有分配方式中占主体地位 [温馨提示] 按劳分配只存在于公有制经济当中,但并不是公有制经济中的所有分配方式都属于按劳分配。 3.生产要素参与分配 形式 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参与分配 必要性 是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生产要素所有权存在的合理性、合法性的确认,体现了国家对公民权利的尊重,对劳动、知识、人才、创造的尊重 重要性 有利于完善按要素分配的体制机制,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有利于增加居民收入、推动经济发展 [温馨提示] 单纯按要素分配会导致收入差距拉大甚至收入差距悬殊。 [抓重点·析难点——互动探究] 问 题 我国的分配方式(重难问题 师生共研) 李某是一国有企业工程师,去年工资收入是36 000元,奖金8 000元,个人专利转让收入5 000元;其妻开一家个体杂货店,年收入15 000元;家里有房出租,年收入6 000元。去年李某一家按劳分配收入是 ,非劳动收入是 。 [尝试解答]44 000元 11 000元 本题考查对个人收入分配制度的理解和运用。李某在国有企业工作,其工资和奖金收入属于按劳分配,共44 000元;个人专利转让收入、房屋出租收入属于生产要素参与分配收入,共11 000 元,都属于非劳动收入;个体杂货店收入属于劳动收入,但不属于按劳分配。 [总结提升] 全面掌握分配制度 (1)按劳分配和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区别与联系 名称 比较 按劳分配 生产要素参与分配 区 别 适用 范围 公有制经济,包括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 包括公有制经济在内的多种所有制经济 形式 公有制经济中劳动者的工资、奖金、津贴 按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分配 区 别 体现 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平等分配的社会地位 体现了国家对公民权利的尊重,对劳动、知识、人才、创造的尊重 地位 在我国所有分配方式中居于主体地位 是我国分配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联系 ①都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方式。 ②都是由我国现阶段的国情和客观经济条件决定的。 ③都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 (2)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几种形式 主要形式 含义(表现) 按资本 要素分配 私营企业主的税后利润、储蓄所得利息、股票所得股息分红、债券利息等 按劳动 要素分配 私营企业和外资企业中的职工的工资、奖金、津贴等 按管理 要素分配 管理人才凭借其管理才能在生产经营中的贡献参与分配的方式 按技术 要素分配 科技工作者的技术入股、专利使用、技术转让等的收入 按信息 要素分配 信息工作者提供信息资料、管理方案(点子)等的收入 按土地 要素分配 凭借土地取得的收入。如土地、房屋的租金和转让金等 ?点拨 (1)按劳分配收入≠劳动收入 劳动收入即劳动所得,是相对于剥削收入和财产性收入而言的。按劳分配收入一定是劳动收入,而劳动收入不一定是按劳分配收入。如个体劳动者的收入、私营企业和外资企业中劳动者的收入都是劳动收入,但不是按劳分配收入。 (2)工资、奖金、津贴不一定都属于按劳分配 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中劳动者的工资、奖金、津贴属于按劳分配;私营企业和外资企业中劳动者的工资、奖金、津贴属于生产要素参与分配中的按劳动要素分配。 [练题组·链热点——直通高考] 题组一 按劳分配 1.张某的爸爸在一家国有企业担任总工程师,获得工资和奖金;妈妈开了一家餐饮店,自己直接经营;叔叔在农村承包耕地获得收入,并入股村办企业获得分红收入。下列关于张某家人收入说法正确的有( ) ①国企工作获得的收入属于按劳分配所得 ②经营餐饮店获得的收入属于生产要素参与分配所得 ③农村承包耕地所获得的收入属于生产要素参与分配所得 ④入股村办企业的分红收入属于按劳分配所得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①符合题意,按劳分配是公有制经济中的工资、奖金和津贴,国企工作获得的收入属于按劳分配所得。②符合题意,经营餐饮店获得的收入属于生产要素参与分配所得。③表述错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集体经济,是公有制经济,所以农村承包耕地所获得的收入是按劳分配。④表述错误,入股村办企业获得的分红属于生产要素参与分配所得。 答案:A 2.我国“精准扶贫”首倡地湖南省花垣县十八洞村村民不懈探索致富新路。2014年村民流转了1 000亩土地,组建以股份合作模式运作的十八洞村猕猴桃产业园。2017年桃树初次挂果,每位入股村民分红1 000 元。桃树进入盛果期后,村民有望每年获得5 000元分红。十八洞村村民由此可以获得( ) ①非劳动收入 ②按劳分配收入 ③再分配收入 ④劳动要素收入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④ 解析:十八洞村村民组建以股份合作模式运作的猕猴桃产业园,村民流转土地和入股分红所取得的收入为非劳动收入,股份合作制是集体经济的实现形式之一,它是劳动和资本的联合,农民取得的收入中有按劳分配所得部分,①②说法正确;③④不符合题意。 答案:A 题组二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3.“人才红利”是指由于人才的规模增长及其充分利用所产生的超过同样数量简单劳动力投入所获得的经济收益。我国过去40年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凭借的是“人口红利”,但未来更多要靠“人才红利”,用好人才至关重要。从《经济生活》的角度看,充分释放“人才红利”,政府需要( ) ①完善按劳分配的分配制度 ②完善海外人才引进机制,健全技术要素参与分配机制 ③提高科技人员的劳动报酬在企业分配中的比重 ④促进教育事业发展,提高劳动者素质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人才红利’是指由于人才的规模增长及其充分利用所产生的超过同样数量简单劳动力投入所获得的经济收益”,这说明释放“人才红利”需要激发科技、劳动者素质等要素的活力,健全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制度,②④符合题意;材料不涉及按劳分配,①错误;提高科技人员的劳动报酬的主体是企业,不是政府,③错误。 答案:D 4.微信“打赏”是读者在微信订阅号上阅读完原创文章后,如果认可这篇文章,点击文章下方的“打赏”链接,并支付一定的金额给作者的行为。微信公司在汇总“打赏”后,会把所得金额如数支付给文章作者。这样的“打赏”( ) ①变革了原有支付模式,能够提高作者的收入 ②增加了读者的支出,会降低读者的消费体验 ③增加了微信公司的收入,提高了其经营效益 ④ 体现了社会对劳动、知识、人才和创造的尊重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收入分配方式的知识。微信“打赏”是对原有的支付方式的创新,能够增加作者的收入,也体现了对劳动者的尊重,①④符合题意。“打赏”是自愿的,不会降低消费者的消费体验,②不符合题意;“打赏”不会直接增加微信公司的收入,③不选。 答案:B [方法技巧] 根据所属范围区分收入分配方式 (1)按劳分配存在于公有制经济中,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的工资、奖金、津贴收入,农村家庭联产承包收入都属于按劳分配所得。 (2)生产要素参与分配存在于股份制企业、私营经济、外资经济和个人投资活动中,凡是看到股息、利息、科技入股、出租、私营企业工资、土地流转等信息都可直接判定为按生产要素分配。 题组三 激发科研人员创新创业积极性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为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激发科研人员创新创业积极性。早在2016年11月,国家出台的《关于实行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分配政策的若干意见》提出,构建基本工资、绩效工资和科技成果转化性收入的三元薪酬体系,使科研人员的收入与岗位的责任、工作的业绩和实际的贡献紧密联系,在具体的措施上突出了推动形成体现知识价值的收入分配机制。 5.下列关于该文件的作用传导正确的是( ) ①实行产权激励→调动科研人员积极性→推动科技成果转化→激发经济发展内生动力 ②实行股权、期权激励→落实按劳分配政策→调整收入分配格局→实现收入分配公平 ③实行股权激励→生产要素参与分配→激发科研人员创造性→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④实行项目收益分红、岗位分红→完善分配机制→提高科研人员收入→缩小收入分配差距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① 符合题意,对科研人员的激励,能调动其积极性,能推动科技成果转化,激发经济发展内生动力。②不符合题意,这一政策不一定发生在公有制经济领域,不一定是按劳分配政策,对科研人员进行激励,要的是效率。③符合题意,股权激励能够完善生产要素参与分配机制,能激发科研人员创造性,提高创新能力。④表述错误,股权激励会扩大收入分配差距,而不是缩小。 答案:B 6.2018年3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提高技术工人待遇的意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在国新办发布会上表示,将强化工资收入分配中技能激励的导向作用,推动建立企业技术工人工资正常增长机制。落实该《意见》有利于( ) ①完善我国的分配制度,巩固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 ②提高技术工人生产积极性,助推产业的转型升级 ③优化劳动力供给结构,发挥人才作为第一资源的作用 ④从根本上解决技术工人短缺问题,建设制造强国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解析:强化工资收入分配中技能激励的导向作用,推动建立企业技术工人工资正常增长机制有利于提高技术工人生产积极性,助推产业的转型升级,提高劳动者素质和技能,优化劳动力供给结构,发挥人才作为第一资源的作用,故②③符合题意;①不符合题意,题干涉及的是生产要素参与分配,而非完善按劳分配;④错误,夸大了实施该《意见》的作用。 答案:B 考点二 效率与公平 [抓教材·夯基础——自主扫描] 1.收入分配方式对效率、公平的影响 (1)收入分配公平的含义:要求收入分配相对平等,即要求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不能过大,要保证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 (2)收入分配公平的原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实现共同富裕的体现。 (3)反对:平均主义和收入悬殊。 (4)收入分配公平的要求 制度 保证 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重要 举措 增加居民收入,着重保护劳动所得,鼓励勤劳守法致富,坚持在经济增长的同时实现居民收入同步增长,在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同时实现劳动报酬同步提高 要促进收入分配更合理、更有序,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增加低收入者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要履行好政府再分配调节职能,加快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缩小收入分配差距 2.提高效率、促进公平 (1)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一致性(社会主义 市场经济条件下) 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 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 二者又存在矛盾 效率与公平分别强调不同的方面 (2)处理好二者关系 ①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兼顾效率与公平,既要提高效率,又要促进公平。 ②兼顾效率与公平,既要反对平均主义,也要防止收入悬殊;既要落实分配政策,也要提倡奉献精神;在鼓励人们创业致富的同时,倡导回报社会和先富帮后富,朝着共同富裕的方向稳步前进。[抓重点·析难点——互动探究] 问 题 收入分配公平(重难问题 师生共研) 2018年前三季度,中国经济仍实现了6.7%的增长,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增长8.7%,高于同期的增速。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 035元,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9 599元,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5.7%;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 645元,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8%。 (1)简要概括我国国民收入分配存在的问题。 (2)从《经济生活》角度,请你为即将出台的收入分配改革方案提几点建议。 [尝试解答](1)我国国民收入分配格局不合理,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偏低,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偏低。 (2)①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②逐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③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 [总结提升] 全面理解社会公平 (1)多角度把握收入分配公平的意义 角度 意义 社会主义的本质 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有利于实现共同富裕 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推动生产力发展,提高经济效率,增加社会财富 劳动者 能够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分配与消费的关系 有利于提升整个社会的消费水平,扩大内需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有利于缩小行业之间、区域之间、城乡之间的收入差距,实现共同富裕 新发展理念 是坚持协调发展、共享发展的要求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要求 (2)全面认识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的措施 角度 具体措施 一个制度保障 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初次分配 增加居民收入,着重保护劳动所得,鼓励勤劳守法致富,坚持在经济增长的同时实现居民收入同步增长,在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同时实现劳动报酬同步提高 再分配 要促进收入分配更合理、更有序,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增加低收入者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要履行好政府再分配调节职能,加快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缩小收入分配差距 根本措施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 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坚持协调发展、共享发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 国家财政 发挥财政改善民生、维护社会公平的作用 ?点拨 区分初次分配和再分配的方法 (1)初次分配是在直接创造国民收入的物质生产部门进行的。任何生产活动都离不开劳动力、资本、土地和技术等生产要素,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取得这些要素必须支付一定的报酬,这种报酬就形成各要素提供者的初次分配收入。在企业中工人的工资、企业的利润和上缴国家的各种税收大都属于初次分配。 (2)再分配是指在初次分配的基础上,政府对国家集中的财政收入在全社会范围内进行再分配。主要通过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等手段调节物质生产部门与非物质生产部门之间、城乡之间、地域之间、不同群体之间的收入关系,保障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3)从个人收入角度:初次分配是指按劳分配和生产要素参与分配,其他的都是再分配。 [练题组·链热点——直通高考] 题组一 维护社会公平 1.近来从中央到地方都高度重视精准扶贫工作,针对不同贫困区域环境、不同贫困农户状况,运用科学有效程序对扶贫对象实施精确识别、精确帮扶、精确管理的治贫。 精准扶贫的意义在于( ) ①有利于实现市场经济共同富裕目标 ②有利于缩小差距实现收入分配公平 ③有利于保持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 ④有利于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合理比重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解析:精准扶贫可以增加贫困人群的收入,有利于缩小收入差距,实现分配公平,也有利于保持社会稳定,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②③入选;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目标,①表述错误;精准扶贫并不等于提高劳动报酬,④排除。 答案:B 2.2018年我国多个省市陆续上调最低工资标准,在获得社会点赞的同时,也有很多经济专家表示质疑。辩证地看,这一政策的影响有( ) ①提高劳动报酬比重,促进社会公平 ②发挥市场对劳动力资源的配置作用 ③增加财政负担,抵消市场调节作用 ④会加重企业经营成本,削弱其竞争力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上调最低工资标准,企事业单位职工的工资收入增加,提高了职工的劳动报酬比重,促进了社会公平,但企业在一定时期的收入是既定的,用于分配的比重增加,会相应减少生产投入,不利于企业扩大再生产,①④符合题意;②③材料未体现。 答案:B 3.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鼓励勤劳守法致富,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坚持在经济增长的同时实现居民收入同步增长、在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同时实现劳动报酬同步提高。实施这些举措的积极效应是( ) ①倒逼供给体系改革,形成经济增长与居民增收互促共进的良性循环 ②释放消费潜力,发挥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作用 ③健全再分配调节机制,实现收入分配的相对公平 ④增加社会总供给,促进经济平稳运行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④ 解析:坚持在经济增长的同时实现居民收入同步增长、在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同时实现劳动报酬同步提高,实施这些举措有利于倒逼供给体系改革,形成经济增长与居民增收互促共进的良性循环,有利于释放消费潜力,发挥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作用,①②符合题意;两个同步措施属于初次分配,不属于再分配调节机制,③与题意不符;两个同步措施强调的是居民收入和劳动报酬的提高,与社会总供给和经济平稳运行没有直接关系,④与题意不符。 答案:A 4.中等收入群体规模衡量着一个国家的现代化程度,也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据估算,我国中等收入群体在1亿人左右,但占总人口的比例仍然偏低。下列有利于扩大中等收入群体的措施是( ) ①推进城乡一体化,实现城乡发展同步 ②改革税收制度,促进初次分配公平 ③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增加工资性收入 ④增强公共政策普惠性,实施精准扶贫 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②③ 解析: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就是要实现社会收入分配公平,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增加工资性收入有利于扩大中等收入人群,增强公共政策普惠性,实施精准扶贫,有利于缩小收入差距,实现共同富裕,故③④符合题意;①错误,“城乡发展同步”表述不科学;②错误,税收调节属于再分配,不属于初次分配。 答案:C 题组二 兼顾效率与公平 5.面对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了一系列具体目标和举措“确保到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做到脱真贫、真脱贫”。下列有利于实现上述目标的做法有( ) ①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再分配兼顾公平 ②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兼顾效率与公平 ③全面建成覆盖全民、保障适度、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 ④着力保护低收入群体的收入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①表述错误,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②符合题意,要想促进公平,需要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兼顾效率与公平。③符合题意,要确保脱贫工作的实现,要求全面建成覆盖全民、保障适度、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④表述错误,要增加低收入群体的收入,着力保护合法收入。 答案:C 6.国务院公布的《关于改革国有企业工资决定机制的意见》提出,完善工资和效益联动机制,企业经济效益增长的,当年工资总额增长幅度可在不超过经济效益增长幅度范围内确定;企业经济效益下降的,当年工资总额原则上相应下降。上述措施的依据是( ) ①公平是效益的保障,人们收入差距越小,越能激发劳动者的劳动积极性 ②生产决定分配,没有效益的提高,提高职工工资就没有物质基础 ③分配反作用于生产,科学的收入分配机制能激发国有企业的活力 ④实行按劳分配才能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生产发展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之所以完善国有企业工资和效益联动机制,是因为生产决定分配,没有效益的提高,提高职工工资就没有物质基础,分配反作用于生产,科学的收入分配机制能激发国有企业的活力,②③符合题意;公平是效益的保障,并不等于说人们收入差距越小越公平,越能激发劳动者的劳动积极性,①说法错误;按劳分配与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相结合,才能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生产发展,④说法错误。 答案:C 题组三 各地提高最低工资标准 截至2018年12月10日,全国15省份最低工资标准不同程度上调,其中,四川、广西、西藏等5地上调超200元。此外,重庆自2019年1月1日起上调300元。 7.提高最低工资标准( ) ①可以增加低收入劳动者在再分配环节所获得的收入 ②能在一定程度上缩小收入分配差距,促进社会公平 ③充分表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坚持以共同富裕为目标 ④能增强居民对未来收入的预期,提高恩格尔系数 A.②④ B.②③ C.①③ D.①④ 解析:①不符合题意,工资属于初次分配,不是再分配。②符合题意,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增加低收入者的收入,能在一定程度上缩小收入分配差距,促进社会公平。③符合题意,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充分表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坚持以共同富裕为目标。④不符合题意,恩格尔系数越低表明生活水平越高,消费结构改善。 答案:B 8.提高最低工资标准,旨在( ) ①坚持按劳分配原则,完善按劳动要素分配的体制机制 ②让发展成果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增强人民获得感 ③健全再分配调节机制,实现国民收入再分配的公平 ④保护劳动所得,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提高最低工资标准,旨在保护劳动所得,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让发展成果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增强人民获得感,②④符合题意;提高最低工资标准的目的是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实现收入分配公平,①与题意不符;提高最低工资标准不属于再分配调节机制,③与题意不符。 答案:C 授课提示:对应学生用书第46页 有关“分配”的高考常考点 一、析热点,做到学考对接 [热点材料] 材料一 国家统计局2018年10月19日发布的数据显示,前三季度,①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 035元,同比名义增长8.8%,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6%,增速与上半年持平,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9 599元,同比名义增长7.9%,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5.7%;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 645元,同比名义增长8.9%,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8%。②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倍差2.78,比上年同期缩小0.03。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数18 236元,同比名义增长8.7%。 材料二 2018年5月,国务院发布的关于推行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的意见指出,支持劳动者凭技能提升待遇,③建立健全技能人才培养、评价、使用、待遇相统一的激励机制。指导企业不唯学历和资历,建立基于岗位价值、能力素质、业绩贡献的工资分配机制,强化技能价值激励导向。制定企业技术工人技能要素和创新成果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办法,推动技术工人享受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有关政策,鼓励企业对高技能人才实行技术创新成果入股、岗位分红和股权期权等激励方式,鼓励凭技能创造财富、增加收入。 [获取信息——材料中有什么] ①处体现了 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 。 ②处体现了 维护社会公平的意义 。 ③处体现了 鼓励生产要素参与分配 。 ?[材料中考什么,怎样答——学会运用需要的知识] 1.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努力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意义。 答案:(1)收入分配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本内容,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是实现共同富裕的体现。 (2)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只有分配公平,才能维护劳动者权益,激发劳动者发展生产、提高经济效率的积极性。 (3)实现社会公平是贯彻新发展理念的要求,有利于让人民共享发展成果,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4)它有利于刺激消费、扩大内需,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经济发展。 (5)促进收入分配公平、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2.结合材料,谈谈鼓励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意义。 答案:(1)生产要素参与分配,是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生产要素所有权存在的合理性、合法性的确认,体现了国家对公民权利的尊重,对劳动、知识、人才、创造的尊重。 (2)这有利于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有利于增加居民收入、推动经济发展。 二、理要点,做到触类旁通 [全悉考情] [高考还可能这样考] 效率与公平是近几年高考的高频考点。从题型上看,选择题和非选择题都有,突出考查对知识的变通理解和运用能力,多贴近中央与地方的方针、政策或选取典型图表材料,考查实现社会公平的措施。常见角度有如何做到让人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给提高中低收入者收入提出合理化建议;如何通过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或再分配)促进社会公平等。答题时要注意与财政、税收、宏观调控、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等知识相结合。 [背牢术语] 1.为什么要维护和实现收入分配公平? (1)公平的收入分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是实现共同富裕的体现,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 (2)维护和实现收入分配公平,有助于协调人们之间的利益关系,实现社会和谐;有利于贯彻新发展理念,让人民共享发展成果;有利于激发劳动者发展生产、提高效率的积极性;有利于缩小收入差距,扩大消费需求,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2.怎样维护和实现收入分配公平? (1)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为实现收入分配公平奠定物质基础。 (2)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为实现社会公平提供制度保证。 (3)把握“两个举措”:一是增加居民收入,着重保护劳动所得,鼓励勤劳守法致富,坚持在经济增长的同时实现居民收入同步增长,在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同时实现劳动报酬同步提高。二是要促进收入分配更合理、更有序,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增加低收入者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要履行好政府再分配调节职能,加快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缩小收入分配差距。 (4)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兼顾效率与公平。 授课提示:对应学生用书第47页 1.(2016·天津卷)《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若干意见》强调,要鼓励各类企业通过股权、期权、分红等激励方式,调动科研人员创新积极性。实施股权激励方式( ) A.是我国分配制度的重大变革 B.是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体现 C.是我国按劳分配制度的完善与发展 D.保障了科研人员在企业发展中的主体地位 解析:本题考查我国现阶段的分配制度。实施股权激励方式,是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体现,并没有改变我国“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A项说法错误,B项说法正确。按劳分配的前提是公有制经济,材料强调的是各类企业,C项不符合题意。劳动者在企业发展中处于主体地位,D 项夸大了科研人员在企业中的作用,说法错误。故选B项。 答案:B 2.(2015·广东卷)基尼系数是判断居民内部收入分配差异程度的指标。该系数介于0到1之间,值越小表明收入分配越平均;反之,表明收入差距越大。国际上通常把0.40作为贫富差距的警戒线。2010—2014年,中国收入再分配后的基尼系数分别为0.481、0.477、0.474、0.473和0.469。对比下图,不考虑各国发展阶段和发展水平的差异,可以推断出( ) ①近年来,中国的贫富差距越来越大且高于图中发达国家 ②法国收入再分配政策对贫富差距的调整效果比英国更明显 ③中国应运用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等手段强化再分配功能 ④发达国家依赖以市场为主导的收入分配机制实现社会公平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此题考查维护社会公平。我国基尼系数逐年降低,可见我国收入差距逐年在缩小,排除①。法国再分配后的基尼系数是0.29,英国是0.39,可见法国对贫富差距的调整效果比英国明显,故②正确。面对再分配收入差距较大的现状,可以通过财政和税收政策加以调节,故③正确。以市场为主导会导致贫富差距越来越大,这是市场自身缺陷的体现,故排除④。 答案:B [考题感悟] 1.分配方式近年来全国新课标卷几乎不做考查,但在平时模拟题中多考查考生对各种分配方式的判断:一种是列举生活实例,点明个人收入构成,由考生分析判断属于哪种个人收入分配方式;另一种更容易出现的考法是结合社会发展,在课本知识之外延伸考查一些时事关注的新名词、新提法,如劳动收入、非劳动收入、财产性收入、土地使用权流转等。 2.维护社会公平是近年高考中的高频考点,命题素材多贴近中央与地方的政策、方针、措施或选取典型图表材料,有的考查对公平的理解,有的考查国家重视公平问题的原因,而更常见的出题角度是考查实现公平的措施,尤其是从“两个合理比重、两个同步”角度进行考查,还要注意与财政、税收、宏观调控和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等知识结合,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 单独成册:对应学生用书第247页 一、选择题 1.关于现阶段我国实行的分配制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企业里工人的工资收入属于按劳分配所得 ②公有制经济中职工的收入属于按劳分配所得 ③工程师提供新技术获得的收入属于生产要素参与分配所得 ④农民转让土地承包经营权获得的收入属于生产要素参与分配所得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现阶段我国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工程师提供新技术获得的收入属于生产要素参与分配所得,③说法正确;农民转让土地承包经营权获得的收入属于生产要素参与分配所得,④说法正确;企业里工人的工资收入应区分企业的性质,公有制企业属于按劳分配所得,而非公有制企业则属于生产要素参与分配,①说法错误;公有制经济中职工的工资、奖金、津贴收入属于按劳分配所得,其他收入则属于生产要素参与分配,②说法错误。 答案:D 2.2018年年底,赵某一家人盘点一年来的家庭收入。赵某自己承包了责任田,收入3万元;赵某的妻子在马路边开了个小吃店,收入4.5万元;赵某的儿子是水利局职员,除工资、奖金、津贴收入8万元,还投资债券,赚了2万元;赵某的女儿在某国企担任工程师,除了工资收入9万元,还利用双休日为一家私营企业当技术顾问,收入3万元。赵某一家按劳分配和按技术要素分配的收入各为( ) A.20万元 5万元 B.17万元 4.5万元 C.17万元 3万元 D.20万元 3万元 解析: 我国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方式。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在我国所有分配方式中占主体地位。赵某自己承包了责任田,收入3万元;赵某的儿子是水利局职员,工资、奖金、津贴收入8万元;赵某的女儿在某国企担任工程师,工资收入9万元,这些收入都是按劳分配所得,共20万元;赵某女儿利用双休日为一家私营企业当技术顾问,收入3万元,这是按技术要素分配所得。 答案:D 3.某地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由农民出土地、出劳力,民营企业出资金、出技术,把农村作为第一生产车间,让农民变成产业工人,实现了产与销、企与农的有机对接。农民既能领田地租金,又可以在家门口就业,获得工人工资。对此说法正确的是( ) ①农民的工资属于按劳分配收入 ②农民领取的土地租金属于生产要素参与分配收入 ③农民的工资和土地租金都属于劳动收入 ④该经营模式促进了土地和劳动力的优化配置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农民既能领田地租金,又可以在家门口就业,获得工人工资,该经营模式促进了土地和劳动力的优化配置,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④符合题意;农民领取的土地租金属于生产要素参与分配收入,而不是按劳分配收入,也不是劳动收入,②说法正确;①③说法错误。 答案:D 4.全国科技工作会议强调:推动落实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分配政策,落实国家科技奖励制度改革举措,引导创新创业人才、单位深入农村基层一线开展创业服务。深入实施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行动,推动科技型创新创业。这一机制改革( ) ①是发展现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 ②有利于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 ③可以更好地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 ④有利于发挥企业和政府在科技成果转化中的决定作用 A.②④ B.①② C.③④ D.①③ 解析: 推动落实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分配政策,落实国家科技奖励制度改革举措,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有利于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①②正确且符合题意;这一机制改革强调生产要素参与分配,③不符合题意,应排除;应是有利于发挥市场在科技成果转化中的决定性作用,④说法错误。 答案:B 5.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事业,决定了我们更加需要知识和知识分子,更加需要知识分子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多作贡献。为此,需要激发知识分子的积极性,在分配政策上必须( ) ①实行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分配政策 ②营造尊重知识、人才、创造的分配氛围 ③扩大按劳分配的范围以实现知识的价值 ④通过再分配调节机制,实现社会分配公平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在分配政策上营造尊重知识、人才、创造的分配氛围,实行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分配政策,有利于调动知识分子创造的积极性,故①②符合题意;③错误,按劳分配只能在公有制范围内,不能扩大;④与题意不符,题干并未强调公平。 答案:A 6.“在闲暇时间接几张单子,跑几趟活儿,既体验了不一样的生活状态,还能赚一点儿零花钱,何乐而不为呢?”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依靠互联网寻求工作机会的求职者越来越多,“零工经济”这种新的经济模式应运而生,并渐渐地融入我们的生活。“零工经济”模式的流行( ) A.提高了劳动者的收入水平,体现了按劳分配原则 B.能够降低劳动者就业成本,使国民收入再分配更加公平 C.推动创新经济发展,增加劳动者按要素分配的收入比重 D.增强了劳动者就业的灵活性,改变了当下劳动的性质和特点 解析:“零工经济”不属于公有制经济,所以不是按劳分配,A表述错误;“零工经济”的分配属于初次分配,不属于再分配,B表述错误;依据题干中关键信息可知,“零工经济”模式的流行,有利于推动创新经济发展,增加劳动者按要素分配的收入比重,故C正确;当前在我国,劳动还是人们谋生的手段,“ 零工经济”并没有改变当下人们劳动的性质和特点,D表述错误。 答案:C 7.“分配律”(劳动者的工资总额占GDP的比例)是衡量国民收入初次分配公平与否的重要指标。市场经济成熟国家的分配律一般在54%—65%,而我国则在15%—21%。下列有利于提高我国“分配律”的有( ) ①健全以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为主要手段的调节机制 ②健全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制度 ③逐步提高企业职工的最低工资标准 ④实现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解析:通过材料描述可以看出,本题考查初次分配注重公平的举措。①属于再分配注重公平,不符合题意;②可能导致收入差距拉大,不符合题意;提高最低工资标准有利于保障居民在初次分配环节的基本劳动报酬,劳动报酬增长与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有利于提高居民的劳动收入占GDP的比重,③④符合题意。 答案:D 8.根据各地人社部门信息,目前辽宁、江西、广西、上海等8省市已经上调了2018年最低工资标准。其中,上海、北京、天津、深圳以及浙江省一类行政地区的最低工资标准已经超过了2 000元。提高最低工资标准旨在( ) ①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构建和谐的劳资关系 ②落实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③发挥再分配调节机制的作用,缩小收入分配的差距 ④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促进分配公平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提高最低工资标准旨在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构建和谐的劳资关系,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促进分配公平,①④符合题意;提高最低工资标准是初次分配,而不是再分配,也不是财政转移支付,排除②③。 答案:B 9.收入分配改革是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体现,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保障。下列属于初次分配领域改革的是( ) ①为劳动、资本、知识、技术、管理等要素在收入分配中提供合理的定价 ② 实行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激励机制,提高科研人员成果转化收益分享比例 ③推进所得税税制改革,扩大享受企业所得税优惠的小型微型企业范围 ④完善社会保险制度,加大对去产能企业的支持力度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解析:为劳动、资本、知识、技术、管理等要素在收入分配中提供合理的定价和实行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激励机制,提高科研人员成果转化收益分享比例都属于初次分配领域改革,①②正确且符合题意;③④属于再分配领域,与题意不符。 答案:A 10.五年来,我国居民基本医保人均财政补助标准由240元提高到450元,大病保险制度基本建立,已有1 700多万人次受益。社会救助制度不断完善,近6 000万低保人员和特困群众基本生活得到保障。这表明( ) ①我国不断理顺国家、企业和个人的分配关系 ②我国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 ③我国不断完善再分配调节机制,增强人民获得感 ④财政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材料与理顺企业与个人的分配关系无关,①不选;材料体现的是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并没有表明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②不选;提高居民基本医保财政补助标准,不断完善救助制度等,表明我国不断完善再分配调节机制,增强人民获得感,也表明财政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③④正确。 答案:D 11.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要实现居民收入增长与国内生产总值6.5%的增速基本同步,而实现这一目标政府应该履行好再分配的调节职能。下列做法中符合此要求的是( ) ①提高个税起征点,增加子女教育等专项费用的扣除 ②健全高技能人才的年薪制和股权、期权激励机制 ③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提高城乡医保财政补助标准 ④推动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拓宽农民的增收渠道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材料中的要求是选择再分配实现公平的措施,①③都是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的体现,故符合题意;②④属于初次分配领域,故不符合题意,排除。 答案:A 12.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到202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这是中共中央首次明确提出居民收入倍增目标。实现居民收入目标倍增的原因是( ) ①增加收入是国家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 ②能扩大内需,刺激消费,拉动经济增长 ③合理的收入差距能增强社会整体消费水平 ④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增加收入不属于国家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故①不选;收入增加,能够扩大人们的消费需求,拉动经济增长,故②可选;合理的收入差距,能够增强整个社会的消费水平,③可选;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不属于实现居民收入目标倍增的原因,故④不选。 答案:B 二、非选择题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国务院医改相关负责人指出,结合十年的探索,我国医改应该是存量性的结构性变革,财政投入、医保基金固定,老百姓负担不能增加,医院收入不能减少,在这四个前提下,要把价格理顺,回归公益性。推进公立医院薪酬改革是深化公立医院改革、强化公立医院公益性的“牛鼻子”。薪酬改革应与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医院人事制度改革和绩效考核等管理机制改革联动。此外,要平衡不同岗位,同时向儿科等紧缺科室、岗位倾斜,提高全员激励性的杠杆效果。2018年5月,人社部调研组前往福建三明调研,要求三明创造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未来更多试点医院要发挥改革试点引领示范作用,最终实现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全面铺开。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的知识,评述材料中我国试行的医改措施。 答案:(1)落实按劳分配的原则,发挥其激励作用,有利于充分调动医务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技能,满足社会需要。 (2)协调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效率与公平具有一致性,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能推动医改顺利进行。 (3)医院既要盈利以保障自身的生存和发展,也要积极承担社会责任。 (4)国家要加强宏观调控,增加财政投入,维护良好的市场秩序,实现医疗事业的健康发展。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李克强总理在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我国形成了世界上人口最多的中等收入群体。按照世界银行的标准,中等收入标准为成年人每天收入在10—100美元,也就是年收入3 650—36 500美元。按照美元与人民币1∶7的保守汇率计算,世界银行中等收入标准为2.5万—25万元人民币。据保守测算,目前中国中等收入群体超过3亿人,占全球中等收入群体的30%以上。 目前,从总量上看,我国中等收入群体规模确实为世界之最,但从占比来看,我国中等收入群体比重与发达国家仍有较大差距,中等收入群体对自身的身份认同感较低。 (1)运用《经济生活》有关知识,简要说明我国中等收入群体持续增长对经济社会发展的积极影响。 (2)请你运用所学《经济生活》知识,说明国家应如何扩大中等收入群体。 答案:(1)①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化解我国当前社会的主要矛盾,改善民生。②有利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经济增长动力,实现高质量的发展。③有利于更好顺应现代化发展潮流和赢得国际竞争主动权,能为其他领域实现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④有利于落实新发展理念,让广大人民共享发展成果。⑤有利于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如期实现。 (2)①大力发展实体经济,为形成创新引领、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②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培育重视创新的社会氛围。③ 发挥宏观调控的作用,综合运用多种手段,引导资源向落后地区流动,积极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④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坚决破除各方面体制机制弊端,激发全社会创新创业活力。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