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吉林省延边第二中学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政治试题 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吉林省延边第二中学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政治试题 解析版

延边第二中学2018-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第一次阶段性测试高二政治试卷 第Ⅰ卷 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题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世界微笑日,是唯一一个庆祝人类行为表情的节日。世界精神卫生组织将每年的5月8日确定为世界微笑日,这一天会变得特别温馨,在对别人的微笑中,你也会看到世界对自己微笑起来,在人与人之间传播愉悦与友善,增进社会和谐。微笑使心灵净化、社会和谐,这说明 ‎①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②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 ‎③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发展和享用文化 ‎④文化对人有深远持久的影响 A. ①② B. ①③ C. ③④ D. ②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文化的特点、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相关知识。世界微笑日这一天特别温馨,在对别人的微笑中,你也会看到世界对自己微笑起来,在人与人之间传播愉悦与友善,增进社会和谐。这表明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发展和享用文化,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①③正确;材料未涉及文化与物质的关系的相关内容,②说法正确但与材料无关,排除;材料未涉及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深远持久的特点的相关内容,④与材料不符,排除。故本题选B。‎ ‎2.《实践论》、《矛盾论》是毛泽东最重要的哲学著作,是中国共产党人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经典。在新的历史征程中,认真研读“两论”对于广大党员干部不断改造主观世界,增强实事求是的本领,准确把握历史阶段的新特点,切实解决新问题,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无疑具有重大意义。由此可见:‎ ‎①优秀文化可以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②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 ‎③文化有其自身的传承性和相对独立性 ‎④文化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文化的作用、文化塑造人生的相关知识。在新的历史征程中,认真研读“两论”对于广大党员干部不断改造主观世界,增强实事求是的本领,准确把握历史阶段的新特点,切实解决新问题,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无疑具有重大意义。这表明文化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优秀文化可以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①④正确;材料未涉及文化的相对独立性和文化对人的影响的潜移默化特点的相关内容,②③说法正确但与材料不符,排除。故本题选D。‎ ‎3.“十三五”规划在文化建设方面再次把“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作为重要的战略目标,党中央高度重视发展文化产业是基于 ‎①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 ‎②文化对经济、政治具有促进作用 ‎③文化实力是一国综合国力的重要因素 ‎ ‎④文化软实力日益成为综合国力的基础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党中央高度重视发展文化产业,是因为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文化实力是一国综合国力的重要因素,①③符合题意;②说法错误,文化有先进(优秀)与落后之分,先进(优秀)的文化对经济、政治具有促进作用;④说法错误,综合国力的基础是经济和科技。所以本题选C。‎ ‎【点睛】理解经济、政治、文化的关系:经济、政治和文化是社会生活的三个领域。其中,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又反作用于一定的经济、政治,给予经济、政治以重大影响。‎ ‎4.“在一个文化厚实深沉的社会里,人懂得尊重自己——他不苟且,因为不苟且所以有品味;人懂得尊重别人——他不霸道,因为不霸道所以有道德;人懂得尊重自然——他不掠夺,因为不掠夺所以有永续的智能”从上述观点中可以看出 ‎①文化决定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 ‎②文化影响人的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 ‎③文化能对个人的成长产生深远影响 ‎ ‎④文化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材料强调了“在一个文化厚实深沉社会里,人懂得尊重自己、别人和自然”,这体现了文化影响人的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文化能对个人的成长产生深远影响,②③符合题意;①说法错误,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④说法错误,文化有优秀(先进)与落后之分,优秀的文化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丰富人的精神世界。所以本题选C。‎ ‎【点睛】理解文化对人的影响。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的文化环境,来自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优秀的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精神力量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5.某校以《生态小公民》课程为平台,开展了生态环保教育,上一节环保课、学一门小技能、落实一项硬举措,让环保理念教育从课堂里走向生活中,“小公民”焕发出强大的环保正能量。这一活动表明 ‎①文化影响人的实践活动 ‎②文化对人影响是潜移默化的 ‎③文化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④文化影响人的交往方式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①符合题意,“让环保理念教育从课堂里走向生活中”,表明文化影响人的实践活动。②符合题意,从一件件小的环保活动中使得学生能感受环保理念的影响,表明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③表述错误,优秀文化起促进作用。④不合题意,材料没有提到文化影响人的交往方式。故选A。‎ ‎【点睛】文化对人的影响主要表现在:1、文化对人影响的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来自于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2、文化对人影响的表现:①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②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3、文化对人影响的特点:潜移默化、深远持久。4、文化塑造人生的作用:丰富精神世界;增强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6.2018年1月的“月全食血月+超级月亮+蓝月”是难得一遇的三合一的天文奇观。它是如何形成的呢?那些没有读过多少书的老人可能会想起“天狗吃月”的传说,那些受过现代教育的中年人可能会讲一段科普知识,而那些中小学生可能在优酷或其它软件中寻找一段月食的形成动画。这告诉我们 ‎①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 ‎②文化素养影响人们的思维方式、认识活动 ‎③人们的文化活动往往带有各自的时代印记 ‎④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没有受过教育的和受过现代教育的人对于超级蓝月的认识不同,说明文化素养影响人们的思维方式、认识活动,②项符合题意;中年人和老年人的文化素养不同,体现了人们的文化活动往往带有各自的时代印记,③项符合题意;材料没有体现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①不合题意;优秀文化塑造人生,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④项观点错误。答案选C。‎ ‎【点睛】文化对人影响两种表现。‎ ‎(1)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2)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文化对人影响的表现,可按照从微观到宏观、从具体到一般的思路来把握。从微观上,它影响人们具体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即人的言行举止;从宏观上,它影响人们对整个世界的认识和改造。‎ ‎7.中医认为,养生的核心是养心,心理健康的人,会有明确的人生奋斗目标,有健全完善的人格,和谐的人际关系,以及强大的心理容量和乐观的精神面貌。下列对健康的心理文化认识正确的是 ‎①对人的影响是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发生的 ‎ ‎②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 ‎③成为我们精神世界的主流文化 ‎ ‎④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 A. ①④ B. ②③ C. ①②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养生的核心是养心,心理健康的人,会有明确的人生奋斗目标,有健全完善的人格,和谐的人际关系,以及很大的心理容量和乐观的精神面貌。健康的心理文化潜移默化的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①②适合题意;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自立、竞争、效率和民主法制意识增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文明、开拓进取、健康向上的观念风尚成为我们精神世界的主流,③错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④错误;故本题答案选C。‎ ‎【点睛】区分“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 ‎“潜移默化”是指每时每刻、不知不觉地受到文化的影响,是从文化对人影响的过程来看的,强调的是文化对人的影响的无形性和非强制性。“深远持久”是指经年累月、难以抹去,是从文化对人影响的结果上说的,强调的是文化对人影响的稳定性和延续性。‎ ‎8.2017年11月1日,西南联大八十周年纪念大会在北大召开。西南联大校友潘际銮认为,当时条件艰苦,具备的师资条件,与学生的成材率,却是空前绝后的,“无法复制”。西南联大“无法复制”反映了 ‎①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的文化环境 ‎②不同的区域有不同的文化环境 ‎③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 ‎④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①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相关知识。西南联大当时条件艰苦,具备的师资条件,但学生的成材率却是空前绝后的,“无法复制”的。这表明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的文化环境,①④正确;材料未涉及区域环境对文化的影响和文化对人潜移默化影响的特点的相关内容,②③说法正确但在材料中未体现,排除。故本题选D。‎ ‎9.中医药学依赖民族传统文化丰沃土壤而生,几千年来又形成了璀璨的中医药文化。中医药文化是中国人民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创造并用来医病救人的文化,其中的“中医针灸”已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关于中医药文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是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并享用的文化 ‎②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 ‎③作为一种物质力量会深刻影响学生成长 ‎④是中华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中医药文化是中国人民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创造并用来医病救人的文化,①适合题意;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②错误,排除;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和个人产生重要影响,③错误;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而“中医针灸”是文化遗产的一部分,④适合题意;故本题答案选B。‎ ‎10.5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反复强调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书育人全过程。这是因为 ‎①价值观是文化素养的核心之一 ‎②价值观对人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③教育在人的培育上扮演重要角色 ‎④教育是现代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A ‎【解析】‎ 正是因为价值观是文化素养的核心之一,对人会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因此,习总书记反复强调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书育人全过程,故①正确;教育是人特有的能动性活动,在人的教化和培育上扮演重要角色,因此,习总书记反复强调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书育人全过程,故③正确;价值观对人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而不是潜移默化,故②错误;教育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之一,大众传媒是现代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故④错误。故选A。‎ ‎【点睛】‎ 区分文化传播的途径和手段:‎ 商业贸易、人口迁徙和教育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11.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春节团拜会上讲话指出:“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艰辛、长期、曲折的奋斗历程,需要英雄模范,因为英雄模范崇德向善的情怀和奋发进取的精神,是一种凝聚人心的力量;发掘并宣传英雄模范事迹中所体现的精神,可以教育、激励几代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艰苦奋斗。重视宣传英雄模范事迹是因为 ‎①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直接转化为物质力量 ‎②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③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 ‎④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①选项错误,文化不能直接转化为物质力量。③选项错误,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手段。题目中,我们要发掘并宣传英雄模范事迹中所体现的精神,可以教育、激励几代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艰苦奋斗。重视宣传英雄模范事迹是因为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②④选项入选。选C。‎ ‎12.《当卢浮宫遇见紫禁城》是中国第一部深入探索东西方文化的纪录片,该片用全球化的视野展现文化交流与碰撞,包容共同与差异,将思考隐于影像的绚烂之中,一经播出就受到了观众的喜爱。从《文化生活》的角度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文化交流、借鉴与融合能够促进文化创新        ‎ ‎②民族文化的个性要通过共性表现出来 ‎③文化是民族性与世界性的统一                 ‎ ‎④消除民族间的文化差异是实现文化繁荣的必要条件 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该纪录片展现文化交流与碰撞,包容共同与差异,一经播出就受到了观众的喜爱,体现了①。②表述错误,民族文化的共性要通过个性表现出来。③符合题意,东西方文化之所以能够交流与碰撞,就是因为他们既有个性也有共性。④表述错误,文化是多样的,文化差异不能消除。故选A。‎ ‎【点睛】世界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①由于世界各民族的社会实践有其共性,在实践中产生和发展的不同民族文化也有共性;②各民族间经济、政治、历史、地理等多种因素的不同决定了差异;③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13.作为儒家学说经典的《论语》、《礼记)等被译成西方文字传人西方,启示和鼓舞了西方启蒙思想家。中国儒家的自然观、道德观和政治思想,成为西方启蒙运动中“百科全书派”有力的思想武器。这表明 ‎①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②发展民族文化需尊重文化多样性 ‎③中华文化得到其他民族的认同 ‎④传统文化对社会发展起积极作用 A. ①② B. ②④ C. ③④ D. ①③‎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文化传播和继承的知识。儒家学说经典作品传入西方,启示和鼓舞了西方启蒙思想家,中国儒家的自然观、道德观和政治思想,成为西方启蒙运动有力的思想武器,这表明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发展民族文化需尊重文化多样性,①②项符合题意;尊重文化多样性,要认同本民族文化,中华文化得到其他民族的认同表述错误,③项不选;对传统文化的作用要具体分析,优秀的传统文化对社会发展起积极作用,落后的传统文化对社会发展起阻碍作用,④项说法错误。本题正确选项为A。‎ ‎14.近期,讲述中国故事的电视剧《琅琊榜》不仅在美国、韩国、新加坡等国电视台热播,而且登陆亚洲、非洲、北美等地的电视剧网站,受到亿万外国观众的热捧。由此可见 ‎①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②尊重文化多样性要认同其他民族文化 ‎③商业贸易是文化处播的重要手段 ‎④大众传媒具有文化传递、共享的强大功能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讲述中国故事的电视剧《琅琊榜》借助现代媒体在海外热播,受到亿万外国观众的热捧。说明大众传媒具有文化传递、共享的强大功能,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各国观众有共同的文化情怀,①④项符合题意;尊重文化多样性既要认同本民族的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②项说法错误;商业贸易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而非手段,③项说法错误;正确选项为B。‎ ‎【点睛】大众传媒的作用:‎ 依托现代信息技术,大众传媒能够最大程度地超越时空的局限,汇集来自世界各地的信息,日益显示出文化传播、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已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15.2018年2月,英国首相夫妇访问上海期间,倒举起代表中国传统文化象征的福字向大家展示。有英媒嘲讽道:你们福字拿倒了!孰不知中文“倒”和“到”是谐音,将“福”字倒贴,表达了对幸福生活的向往。这一事件表明 ‎①文化具有多样性,不同国家的文化各具特色 ‎②应加强交流,增进人们对不同文化的相互理解 ‎③人们社会交往的方式,都带有各自的文化印记 ‎④对同一个确定的对象会产生不同的正确认识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对于“福”字的“倒”和“到”,中英有不同的理解,说明文化具有多样性,不同国家的文化各具特色,同时也说明应加强交流,增进人们对不同文化的相互理解,故①②符合题意;④错误,题中事件表明对同一个确定的对象会产生不同的认识,但不一定都正确;选项③与题干主旨不符,故排除。故本题答案为B。‎ ‎16.“书信——短信——微信”,生动展现了人们所经历的感情交流、信息传播的变革过程。随着现代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传播越来越多地通过网络或手机来实现。对此,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①网络等现代媒体正逐步取代传统媒体 ‎②文化交流的途径发生了重大变化 ‎③文化传播要通过一定的媒介才能实现 ‎④现代媒体的出现丰富了文化传播的手段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文化传播的相关知识。“书信——短信——微信”,生动展现了人们所经历的感情交流、信息传播的变革过程。现在信息传播越来越多地通过网络或手机来实现。这表明文化传播要通过一定的媒介才能实现,现代媒体的出现丰富了文化传播的手段,③④正确;传媒的发展是一个传媒手段不断丰富的过程,不是一个新传媒取代旧传媒的过程,①中的“正逐步取代”说法错误,排除;传媒是文化传播的手段,不是途径,②中的“途径”说法错误,排除。故本题选D。‎ ‎17.随着互联网,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人们获取知识的方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越来越多的学生习惯利用电脑,智能手机等终端设备从互联网上下载和搜索自己喜欢的文章、视频来阅读和学习。这说明 ‎①教育在文化传承中将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 ‎②大众传媒始终是推动文化发展的积极因素 ‎③科学技术发展推动了文化传承方式的变革 ‎④大众传媒具有传递、共享的强大功能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大众传媒、科技对文化发展的影响的相关知识。随着互联网,大数据时代的到来,越来越多的学生习惯利用电脑,智能手机等终端设备从互联网上下载和搜索自己喜欢的文章、视频来阅读和学习。这说明科学技术发展推动了文化传承方式的变革,也说明大众传媒具有传递、共享的强大功能,③④正确;材料未涉及教育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的相关内容,①与材料不符,排除;大众传媒既为优秀文化的传播提供了平台,也为落后文化、腐朽文化的传播提供了平台,②中的“始终是……积极因素”说法绝对化,排除。故本题选D。‎ ‎18.“数字时代”让过年多了一份穿越感,也有了更宽广的共享空间。打开老相册,在微信群回忆“小时候的年”,总能引起许多共鸣;回到老地方,在朋友圈晒出“各地的年俗大全”,总能激发更多欢乐。互联网为我们调制出别具一格的年味儿。这表明 ‎①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 ‎②大众传媒具有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 ‎③人们在创造文化的过程中享用文化 ‎④传统年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标志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互联网为我们调制出别具一格的年味儿”,说明大众传媒具有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人们在创造文化的过程中享用文化,②③符合题意;题干没有体现民族节日的意义,①与题意无关;传统建筑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标志,④说法错误。本题选B。‎ ‎19.2018年12月13日,《秦始皇兵马俑:永恒的守卫》在新西兰国家博物馆正式开幕。新西兰观众在与中国古代文明跨时空的对话中,感受到中国古代工艺品的魅力,更是被中华文明的魅力所震撼。这表明 ‎①文化活动是文化传播的重要手段 ‎②文化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 ‎③文化的价值在于文化“走出去”‎ ‎④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新西兰观众在与中国古代文明跨时空的对话中,感受到中国古代工艺品的魅力,更是被中华文明的魅力所震撼。这表明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文化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②④适合题意;文化活动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但不是手段,①错误;文化的价值在于它对人类品性的影响,③错误;故本题答案选D。‎ ‎20.2018年8月25日,2018贵州福泉·王卡苗寨贵州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杀鱼节”在福泉市仙桥乡王卡村清水江边举办。“杀鱼节”是渔猎文化向农耕文化过渡的文化遗存,被誉为人类远古集体渔猎生活的“活化石”。举办该节日的目的是 ‎①全面继承中华传统文化 ‎②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 ‎③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 ‎④在发展的基础上继承优秀文化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文化传承的有关知识,考查学生分析解读材料的能力。传统文化既有精华也有糟粕,对传统文化要批判继承,排除①;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④错误;举办“杀鱼节”目的是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②③符合题意。故选B。‎ ‎【点睛】对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面对传统文化,要辩证地认识它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分辨其中的精华和糟粕。对于传统文化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应该继续保持和发扬;对于传统文化中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东西,必须“移风易俗”,自觉地加以改造或剔除。‎ ‎21.2018年大年初一,大型文化节目《经典咏流传》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首播,节目以“和诗以歌”的艺术形式,邀请经典传唱人用现代流行音乐演绎经典诗词,力压同天播出的各大一线卫视春晚,占据当晚同时段实时收视第一位置,成为叫好又叫座的文化节目。从中我们可以感悟到 ‎①传播手段的创新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前提 ‎②创新推动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好地传承和发展 ‎③文化创新来源于人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 ‎④借助现代科技有利于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大型文化节目《经典咏流传》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首播,节目以“和诗以歌”的艺术形式,邀请经典传唱人用现代流行音乐演绎经典诗词,成为叫好又叫座的文化节目,从中我们可以感悟到借助现代科技有利于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推动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好地传承和发展,②④正确且符合题意;传播手段的创新不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前提,①错误;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③错误。故本题答案选C。‎ ‎22.在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继承了中华优秀传统道德文化,也充分借鉴吸收了世界文明的有益成果,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相契合,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人类文明优秀成果相承接,是我们党凝聚全党全社会价值共识作出的重要论断。上述材料启示我们 ‎①要认真审慎分析传统道德规范,并有鉴别地加以对待 ‎②道德发展脱离不开时代背景,新的时代精神是文化创新的根基 ‎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已经成为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④要加强挖掘和阐发传统美德,实现其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在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继承了中华优秀传统道德文化,也充分借鉴吸收了世界文明的有益成果,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相契合,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人类文明优秀成果相承接,是我们党凝聚全党全社会价值共识作出的重要论断。这启示我们对于传统道德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加强挖掘和阐发传统美德,实现其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①④适合题意;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性继承是文化创新的根基,②错误;民族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③错误;故本题答案选B。‎ ‎23.2017年国庆节期间,中央电视台《中国民歌大会》第二季与观众见面。民歌是人生百科,一曲悠远的民歌唱出生活情态、民间智慧、历史文化、优美景色和人际情感的生生不息。民歌有着鲜明的地域和民族特色,当自己家乡的民歌响起,其中熟悉的、真挚的乡情乡韵就会唤起人们浓浓的思乡愁。这表明 ‎①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②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是特定的现实的反映 ‎③各族人民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有强烈的认同感 ‎④我们要推动民歌在继承的基础上不断创新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③‎ ‎【答案】A ‎【解析】‎ ‎【详解】“民歌有着鲜明的地域和民族特色,当自己家乡的民歌响起,其中熟悉的、真挚的乡情乡韵就会唤起人们浓浓的思乡愁”,‎ 说明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①符合题意;“民歌唱出生活情态、民间智慧、历史文化、优美景色和人际情感的生生不息”,说明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是特定的现实的反映,②符合题意;③④与题意无关,排除。本题选A。‎ ‎【点睛】传统文化的特点:‎ ‎24.2018年9月15日,导演郭靖宇在微博发文,曝光业内收视率造假黑幕,例如每集交90万可买收视率等,引发热议。国家广播电视总局也发文表态称,已采取相关措施,将和有关方面抓紧开展调查,一经查实违法违规问题,必将严肃处理。材料给我们的警示是 ‎①大众传媒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强大功能 ‎②传媒具有商业性,需要对文化市场加强管理,正确引导 ‎③要创新文化传播方式,克服传媒的商业性 ‎④文化生产者要坚持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统一 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大众传媒具有沟通、传递、共享的强大功能,教育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故①错误;“传媒的商业性”是无法克服的,故③错误;材料表明,针对一些人为了提高收视率而进行造假,国家广播电视总局表示将和有关方面抓紧开展调查,一经查实违法违规问题,必将严肃处理,这说明传媒具有商业性,需要对文化市场加强管理,正确引导,也说明了文化生产者要坚持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统一,故②④正确。故选C。‎ ‎【点睛】现代文化传播的手段: ‎ ‎(1)主要手段:大众传媒如今已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传媒真正开始面向大众传递信息,是以印刷媒体的推广为标志的。‎ ‎(2)‎ 特点:大众传媒能够最大程度地超越时空的局限,汇集来自世界各地的信息,日益显示出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已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25.身处快速发展的时代,道别变得频繁和寻常。30年前,父母亲朋、恋人对远行者的叮咛是“一定要写信来”;上世纪90年代后,离别的嘱托变成“常打电话”。如今,书信、电话、短信、电邮、微信等方式总有一款适合离者抒发别情,道声平安。这表明 ‎①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 ‎②传统文化的具体内涵因时而变 ‎③传统习俗和思想是民族文化的重要内容 ‎④科技进步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①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文化的继承与发展的相关知识。别离者“抒发别情、道声平安”的方式的变化表明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①正确;道别叮咛方式的变化与科技发展、人们联系和沟通方式的不断丰富发展相关,这表明科技进步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④正确;材料强调的是传统文化表达方式的因时而变,但其基本内涵未发生变化,②中的“具体内涵因时而变”与材料不符,排除;材料未涉及传统习俗、思想与民族文化的关系的相关内容,③与材料无关,排除。故本题选D。‎ ‎【点睛】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1.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决定社会制度的变化,也决定着文化的发展方向。(根本因素) ‎ ‎2.科学技术的进步会对文化发展产生重要影响。科学技术的进步,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3.思想运动对文化发展产生重要影响。思想运动往往成为社会变革的先导,大大促进了文化自身的发展。 ‎ ‎4.教育在文化传承中发挥的作用:①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在人的教化与培养上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②教育能够以浓缩的形式重演人类认识世界的过程,“站在前人的肩膀上”从事文化创造。③随着教育方式的不断变革,教育在人类文化传承中将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 ‎26.中国第一座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古镇——南浔。你会着迷于它的文化气质,流连于它的宁静与安逸,体会到生活除了苟且,还有诗和远方。如果对古镇文化遗产的意义加以描述,你认为准确表述的一组关键词是 A. 传统文化、文明演进、文化多样性、文化传承与保护 B. 传统文化、文明演进、文化民族性、文化批判与继承 C. 先进文化、文化发展、文化多元性、文化传播与开发 D. 大众文化、文化创新、文化传承性、文化创新与发展 ‎【答案】A ‎【解析】‎ ‎【详解】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非物质文化遗产显示了历史文化文明的演进,展示世界文化多样性,对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因此需要给予继承与保护,A项符合题意;文化遗产已经是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不需进行批判,而需要继承与保护,B项不合题意;文化遗产不等同于先进文化,C项不合题意;文化遗产不等同于大众文化,D项不合题意。答案选A。‎ ‎【点睛】文化遗产保护。‎ ‎①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文化遗产,不仅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展现世界文化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它们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 ‎②文化遗产保护包括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我国文化遗产蕴含着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价值、思维方式、想象力,体现着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和创造力,是各民族智慧的结晶,也是全人类文明的瑰宝。‎ ‎③保护文化遗产,保持民族文化的传承,是连接民族情感纽带、增进民族团结和维护国家统一及社会稳定的重要文化基础,也是维护世界文化多样性和创造性,促进人类共同发展的前提。加强文化遗产保护,是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27.中国的传世古籍浩如烟海,“处则充栋宇,出则汗牛马”,其丰富和完备的程度,同中华民族始终重视编纂、整理、保护和传承古籍文献有着直接的关系。今天我们仍然重视古籍文献的整理、保护和传承根据在于 ‎①传统文化无不凝结于古籍文献中 ‎②文化的积累是文化传承的基础 ‎③文化的传承是文化创新的前提 ‎④文化的创新要超越传统文化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传统文化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①说法错误;文化的创新要继承传统,推陈出新,④说法错误;“我们仍然重视古籍文献的整理、保护和传承”,是因为文化的积累是文化传承的基础,文化的传承是文化创新的前提,②③符合题意。本题选B。‎ ‎28.在 2018 年的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上海市将有多项非遗宣传展示活动陆续开展,包括非遗展示展演,非遗进校园、进社区,非遗传承人研修研习培训及非遗培训活动等活动,让更多的人感受到非遗的独特魅力。让非遗进校园说明了 ‎①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 ‎②教育具有选择、传递、沟通、共享的特定功能 ‎③教育在人类文化的传承中将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 ‎④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让非遗进校园,让青年学生感受非遗的独特魅力,接受教育,发挥教育的功能和作用,表明了教育在人的教化与培育上扮演这重要角色,教育在人类文化的传承中将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故①③符合题意;②错误,大众传媒具有选择、传递、沟通、共享的特定功能,而非教育;④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本题答案为A。‎ ‎【点睛】1、大众传媒的特点:依托现代信息技术,能够最大程度地超越时空的局限,汇集来自世界各地的信息,日益显示出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 ‎2、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在人的教化与培育上始终扮演着重要角色。‎ ‎29.京剧演“技”,还是演“戏”?王国维说中国戏曲是“以歌舞演故事”,中国戏曲始终都在非常认真地描摹生活。“技”有独立的审美价值,但戏中之“技”从来不能脱离剧情和人物而存在。一旦“技”成了最高理想和唯一追求,戏剧就失去了灵魂。当“戏”被忽视,“技”就失去了存在的理由,更无法精进了。材料说明 ‎①“戏”是“技”存在和发展的前提,要丰富“戏”的内涵 ‎②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载体,“戏”决定着“技”的发展 ‎③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技”与“戏”可单独存在 ‎④要积极推动文化内容和形式的创新,既重“戏”又重“技”‎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一旦‘技’成了最高理想和唯一追求,戏剧就失去了灵魂。当‘戏’被忽视,‘技’就失去了存在的理由,更无法精进了”,说明“戏”是“技”存在和发展的前提,要丰富“戏”的内涵,推动文化内容和形式的创新,重“戏”又重“技”,推动京剧文化发展繁荣,①④两项符合题意;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载体,强调了“技”对“戏”的重要作用,材料主旨没有体现这一点,②项不合题意;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是针对文化与政治经济的关系而言的,材料没有体现出来,“戏”与“技”是京剧中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二者缺一不可,③项观点错误。答案选B。‎ ‎30.近年来,某市发掘传统中医药文化资源,坚持“以药立市”,大力推动现代中医药产业发展,现已建有全国规模最大的中药材交易市场,形成了涵盖中药材种植,中药研发、生产、流通,中医药文化传播的现代中医药产业体系。该市大力发展现代中医药产业的文化意义在于 ‎①创新传统中医药文化的基本理念 ‎②开创了中医药文化传承发展新局面 ‎③推动传统中医药文化创造性转化 ‎④促进中医药文化与经济的融合发展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D ‎【解析】‎ 该市大力发展现代中医药产业与创新传统中医药文化的基本理念无直接关联,①不符合题意。②夸大了该市大力发展现代中医药产业的作用,不选。该市形成了涵盖中药材种植,中药研发、生产、流通,中医药文化传播的现代中医药产业体系,不仅推动传统中医药文化创造性转化,而且有利于当地经济发展,促进中医药文化与经济的融合发展,③④符合题意。故选D。‎ 第Ⅱ卷 二、非选择题(共3小题,31题16分,32题12分,33题12分)‎ ‎3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十九大报告中,首次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乡村振兴的核心是乡村文化的振兴。首先,文化赋予了生活的意义。比如乡土社会中有许多节日,每个节日都有着不同的意义。因为有了这些节日,村民们的生活才有意义。其次,文化也赋予乡村社会秩序。比如要养成尊老爱幼的风气就需要有尊老爱幼的文化氛围。第三,乡村文化为实现乡村振兴提供了动力。通过文化建设,将乡风文明与物质文明和政治文明等建设结合起来,实现乡村既跟得上发展,又留得住乡愁。因此乡村振兴需要文化先行。‎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与社会以及文化多样性的相关知识,分析为什么“乡村振兴需要文化先行”。‎ ‎【答案】①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可以在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中转化为物质力量。乡村文化发展可以为实现乡村振兴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②文化塑造人生。乡村文化建设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推动乡村振兴。‎ ‎③文化与政治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经济是基础,文化的发展对经济政治有反作用,健康先进的文化对经济政治的发展起促进作用,从而助推乡村振兴。‎ ‎④民族节日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乡村节日让村民的乡村生活更有意义,促进乡村振兴。‎ ‎【解析】‎ ‎【分析】‎ 本题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话题设置相关情境,从《文化生活》角度设置相关问题,考查考生对文化的作用、文化塑造人生、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民族节日等知识点的把握,着重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 ‎【详解】解答本题,首先要注意把握考查的知识范围是“文化与社会以及文化多样性的知识”,设问是“分析为什么‘乡村振兴需要文化先行’”‎ ‎。其次分析该材料和设问,根据材料联系课本知识整合答案。具体可结合材料中“乡土社会中有许多节日,每个节日都有着不同的意义”、“养成尊老爱幼的风气就需要有尊老爱幼的文化氛围”、“乡村文化为实现乡村振兴提供了动力”、“过文化建设,将乡风文明与物质文明和政治文明等建设结合起来”等关键信息,从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可以在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中转化为物质力量;文化塑造人生,优秀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文化与政治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经济是基础,文化的发展对经济政治有反作用;民族节日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的角度回答即可。‎ ‎3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18年11月28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中国申报的“藏医药浴法——中国藏族有关生命健康和疾病防治的知识与实践”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一种纯天然绿色外治疗法,藏医药拥有3800多年的历史,并收录了药浴主方剂“五味甘露”,按照藏医理论取“阴、阳、水、土、草”五类植物药,其常用药物达100多种,后来各地的藏医药浴配方大多由“五味甘露”发展而来。此次“藏医药浴法”成功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对于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结合材料,分析“藏医药浴法”申遗成功的重要文化意义。‎ ‎【答案】①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藏医药浴法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②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藏医药浴法申遗成功有利于增强各族人民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的强烈认同感和归属感。③文化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藏医药浴法申遗成功有利于传承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和发展 ‎【解析】‎ ‎【分析】‎ 此题以我国“藏医药浴法——中国藏族有关生命健康和疾病防治的知识与实践”成功被联合国列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为背景材料,考查《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 ‎【详解】设问要求“结合材料,分析‘藏医药浴法’申遗成功的重要文化意义。”属于意义类试题。考生在解答此题时,首先要明确此题的知识范围为“文化生活”的知识,属宏观考查。然后结合材料相关信息分别从有利于展现文化多样性;有利于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有利于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发展;有利于中华文化的传播,扩大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等方面具体分析即可。‎ ‎【点睛】“意义类”主观题解答策略 ‎1.题型介绍 ‎“意义”类设问往往以“意义”“作用”“影响”等词语为题眼,要求学生对材料中所呈现的事件、所采取的措施或提出的方案等所具有的意义、所具有的作用或所产生的影响作出具体分析。此类设问的指向都比较明确,就是要求学生分析“意义”,所以审题的难度相对较小。但具体答题过程中要用到什么知识,或要从什么角度来分析意义,在设问中往往是没有明确说明的,要求学生能够进行综合分析,所以对学生的分析能力的要求是比较高的。‎ ‎2.解题规律 解答“意义”类设问的题目,关键是找到答题的切入点。找准答题的切入点,应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解答“意义”类设问可从以下四方面找到切入点。‎ 第一,根据设问的主体分析其意义。即分析设问中的事件或措施对“谁”有意义。政治生活中常见的主体有党、国家(政府、人大、法院等)、人民、人大代表、公民等;经济生活中的常见主体有消费者、经营者、企业、国家、劳动者等。另外,有时我们还可把主体扩大,如有些题目中可考虑对“农民”的意义、对“农业”的意义、对“农村”的意义、对“产业结构”的意义、对“国民经济”的意义等。总之,考虑意义时我们一定要考虑到对“谁”有意义。 ‎ 第二,从不同的角度分析其意义。‎ 第三,确定范围分析其意义。在答“意义”类设问时,一般可考虑两个范围,一是知识范围,即把问题分解成“经济意义”“政治意义”“社会意义”“文化意义”等小问题来分析;二是区域范围,即考虑对“当地”有何意义、对“国家”有何意义、对“世界”有何意义。当然,很多题目是两种范围要结合在一起分析。‎ 第四,回归教材分析其意义。即把设问与课本知识联系起来寻找答题思路。‎ ‎“意义”类设问在答题过程中学生往往只抓住一个切入点进行分析,极易导致漏答。其实,在具体设问当中,并不一定是一个问题一个切入点的,而是在一个设问中蕴含着多个切入点,需要我们全面考虑,不要抓住一点,不及其余。‎ ‎3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国产动画电影《大圣归来》,从古典名著《西游记》中汲取灵感,凭借优良的制作技术和丰富的视觉效果获得了观众的追捧。截止2015年8月5日,该片票房已超过8亿元人民币,创下国产动画电影的最高记录,是一部“叫好又叫座”的优秀国产电影。该动画片大胆创造、合理想象,对经典充满敬意,体现了中国精神和中国气派。《大圣归来》对于国产动画电影发展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它昭示了一条将传统与现代有机结合的国产动画电影发展道路,是一部符合“互联网+”时代要求、整合国内与国外动画资源、具备世界眼光的影片。更重要的是,影片的成功开始改变国产动画的低迷状态,让国产动画的投资人、创作者和观众都重拾希望,充满期待。作为一部成功的中国原创动画电影,《大圣归来》成为中国电影行业的一个历史性标杆。‎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分析《大圣归来》为什么“叫好又叫座”。‎ ‎【答案】①从古典名著《西游记》中汲取灵感,正确处理了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批判继承、推陈出新。②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借鉴国外优秀动画资源,推动文化发展。③立足实践,讲好中国故事,推动文化创新。④发挥了科学技术和大众传媒的作用,凭借优良的制作技术和丰富的视觉效果,借助“互联网+”的优势获得了观众的追捧。⑤发展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社会主义文化,满足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⑥推动经济与文化相互交融。《大圣归来》为中国电影提供了可借鉴的范本,又创下国产动画电影票房的最高记录,坚持经济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答4点即可)‎ ‎【解析】‎ ‎【分析】‎ 本题以国产动画电影《大圣归来》为话题设置相关情境,从《文化生活》的角度设置相关问题,考查考生对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文化创新的途径、文化与经济的关系、大众传媒、影响文化发展的因素、发展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社会主义文化等知识点的把握,着重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 ‎【详解】解答本题,首先要注意把握考查的知识范围是“文化生活的知识”,设问是“分析《大圣归来》为什么‘叫好又叫座’”。其次分析该材料和设问,根据材料联系课本知识整合答案。具体可从正确处理了继承与发展的关系,继承传统、推陈出新;面向世界,博采众长;立足实践,推动文化创新;发挥了科学技术和大众传媒的作用;发展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社会主义文化,满足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推动了经济与文化相互交融,坚持经济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的角度回答即可。注意结合材料,理论联系实际。‎ ‎【点睛】回答分析说明类试题,主要按以下思路进行:‎ 第一步,精析材料,把握主题。这是解题的基础,可有效避免“文不对题”、“答非所问”的现象。阅读全部材料,并带着问题研究材料,对材料中的信息进行筛选。第二步,围绕主题,回归教材。以试题反映出的问题为中心与教材联系,找出材料与教材的“结合点”。第三步,‎ 紧扣题意,合理作答。通常,我们只要将教材中的基本原理与材料一一对应,用理论分析材料即可。‎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