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人教版必修三第五课文化创新课时规范练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人教版必修三第五课文化创新课时规范练

课时作业 30 文化创新 ‎ [A组 基础对点练]‎ 考点一 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1.“厉害了,我的‘人民’!”《人民的名义》刚一播出,便收获观众热情的点赞。除了跌宕起伏的剧情,精彩纷呈的表演,更重要的原因还在于,它反映着当前中国反腐败斗争的实践,击中了反腐败的社会心愿,因此电视剧刚一播出便收获众多粉丝。这告诉我们(  )‎ ‎①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作的基本要求 ②只有现实题材的文化产品,才能受到年轻人的追捧 ③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意味着文化传承方式的新变革 ④文化创新要着眼于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②错误,③材料未体现。‎ 答案:B ‎2.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我们要走进生活深处,在人民中体悟生活本质、吃透生活底蕴。只有把生活咀嚼透了,完全消化了,才能变成深刻的情节和动人的形象,创作出来的作品才能激荡人心。”这一论断强调的是(  )‎ ‎①人民群众的聪明才智是文艺创作的根本动力 ‎②只要深入社会实践就能创作出激荡人心的作品 ‎③深刻反映社会生活本质的作品才是最有价值的 ‎④文艺创作的不竭源泉在于人民群众的实践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社会实践是文艺创作的根本动力,①说法错误,不选;②说法过于绝对,不选;“只有把生活咀嚼透了,完全消化了,才能变成深刻的情节和动人的形象,创作出来的作品才能激荡人心”,表明深刻反映社会生活本质的作品才是最有价值的,③正确;“我们要走进生活深处,在人民中体悟生活本质、吃透生活底蕴”,说明文艺创作的不竭源泉在于人民群众的实践,④正确。‎ 答案:D 考点二 文化创新的意义 ‎3.“正能量”不再是简简单单的三个字,而是成为一个充满象征意义的符号,与我们的情感深深相连,表达着我们的渴望和期待。热词“正能量”的出现表明(  )‎ A.文化创新是社会发展的动力 B.文化创新来源于作者的灵感 C.文化创新的动力是推陈出新 D.文化创新是社会实践的需要 解析: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故A、B错误;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是“继承传统,推陈出新,面向世界,博采众长”,故C说法不准确。‎ 答案:D 考点三 创新与继承的关系 ‎4.2017年天津第十三届全运会吉祥物“津娃”,取材于享誉中外的天津杨柳青年画,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和天津特色,将杨柳青年画的艺术表现形式与现代卡通形象进行了有机整合,同时融入了极强的时代气息。这表明(  )‎ ‎①文化在继承基础上发展,在发展过程中继承 ②实现文化创新需要与时代精神相结合 ③文化创新源于人们对传统文化的继承 ④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④‎ 解析:①②项符合题意;文化创新源于社会实践,离不开对传统文化的继承,③项错误;④项与题意不符。‎ 答案:A ‎5.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学会生存》一书中指出:“人类要发展,一方面要面向未来,另一方面要回到人类的源头,向我们的先辈吸取智慧。”材料表明,人类文化发展的过程是(  )‎ A.不断创新的过程 B.继承传统文化的过程 C.学习外域文化的过程 D.继承与创新相统一的过程 解析:“面向未来”——创新,“向我们的先辈吸取智慧——继承”,D符合题意,其他选项片面强调单方面,不选。‎ 答案:D 考点四 创新与借鉴、融合的关系 ‎6.中西方教育的总体差异,启示我们(  )‎ 中国 西方 学生被动接受式的学习 学生有学什么的自主权 教育方法有利于打基础 教育方法有利于发挥创造性 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自由想像力 学生基础知识不牢固 A.学习西方文化,让西方文化为我所用 B.坚持文化自信,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C.教育发展既要批判继承,又要博采众长 D.要通过改革使教育具有创造文化的功能 解析:由图表信息可知,中国传统教育方式和西方教育方式各有利弊,因此教育发展既要批判继承传统文化,又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借鉴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成果,C正确;A只强调了学习西方文化,B只强调了坚持本民族文化,都是片面的,排除;教育作为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本身就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D错误。‎ 答案:C ‎7.严复:以一颗“中国心”“放眼看世界”,不因循守旧、固步自封,不老子天下、自以为是,汲取人类一切精神养料,吸纳世界所有文明成果。严复曾引赫胥黎所言:“读书得智,是第二手事。唯能以宇宙为我简编,各物为我文字者,斯真学耳”。从文化生活角度看,这启示我们(  )‎ ‎①文化交流借鉴是推动文化发展的根本途径 ②文化创新既要继承传统又要博采众长 ③对待外来文化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④要求同存异,重视文化多样性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①说法错误;材料中“不因循守旧、固步自封,汲取人类一切精神养料,吸纳世界所有文明成果”体现了文化创新既要继承传统又要博采众长,对待外来文化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故②③正确;严复引赫胥黎所言启示我们要重视实践,④与题意不相符,排除。‎ 答案:C 考点五 坚持文化创新的正确方向 ‎8.对任何一个民族来说,传统文化不是可有可无的,现代生活不可能建立在虚无之上;否定传统文化也就等于否定历史,人为地把自己的根割断。这表明(  )‎ ‎①应反对民族虚无主义 ②应反对历史虚无主义 ③‎ 传统文化是增强我们民族认同感的精神财富 ④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材料说的是传统文化,未体现①;③说法错误,传统文化应改成优秀传统文化且材料未体现民族认同的问题,不符题意,不选。‎ 答案:C ‎[B组 提能强化练]‎ ‎9.《陋室铭》是唐代大诗人刘禹锡的名作,生活中,他把自己的书房取名为“陋室”。“陋室”何陋之有?论景,有“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的宁静雅致;论情,有“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的君子之交。诗人刘禹锡将书房取名“陋室”所体现的情怀,给当今艺术创作者的启示是(  )‎ ‎①应弘扬和培育以自强不息为核心的民族精神 ②从传统文化中吸收精神养料,丰富创作源泉 ③坚守信念,艺术创作应扎根生活、相互借鉴 ④要有安贫乐道的精神,执着艺术创作的追求 A.①③  B.①②‎ C.③④  D.②④‎ 解析:民族精神以爱国主义为核心,①错误;文化创作的源泉应是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不是传统文化,②不选;刘禹锡的“陋室”情怀启示文艺创作者应坚守信念,扎根生活,“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启示艺术创作者应互相借鉴,③正确;“陋室”‎ 何陋之有?启示艺术工作者要有安贫乐道的精神,执着的艺术追求,④正确。‎ 答案:C ‎10.(2017·江苏卷,21)在一些旅游景区,国内外的许多标志性建筑如天坛、鸟巢、兵马俑、埃菲尔铁塔、悉尼歌剧院等,经常被照搬、模仿或抄袭,山寨景观多次出现。对此类现象认识正确的是(  )‎ A.满足了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 B.促进了中西方文化的融合 C.发展了国家倡导的大众文化 D.需要通过文化创新去改变 解析:从题意来看,对于“经常被照搬、模仿和抄袭”的现象,我们不能支持,而要改变,唯有创新才能改变,故D符合,其他选项排除。‎ 答案:D ‎11.中医药发展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中医药事业进入新的历史发展时期。要着力推动中医药振兴发展,坚持中西医并重,推动中医药和西医药相互补充、协调发展,努力实现中医药健康养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这表明(  )‎ ‎①文化创新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②文化创新要为社会实践服务 ③文化创新要发挥人民的主体作用 ④文化创新是一个无止境的过程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解析:③选项表述与题意无关,题目中没有涉及发挥人民的主体作用,故排除。④选项表述与题意主旨不符。题目中,我国中医药发展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要着力推动中医药振兴发展,坚持中西医并重,推动中医药和西医药相互补充、协调发展,说明了文化创新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我国发展中医药其目的在于更好地为社会实践服务;故①②选项正确入选。‎ 答案:A ‎12.一位美国评论家在对中西绘画艺术结合进行评判时曾这样说,当一个在本土文化和传统风格熏陶中成长的艺术家尝试将传统与异域文化嫁接在一起时,只有极少数是可行并取得成功的,更多的是不仅没有产生新的品种,反而退化变质而引发刻意的矫情之作,或离奇的怪诞画风。这说明成功的文化创新必须(  )‎ ‎①处理好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 ②以世界优秀文化为营养,博采众长 ③处理好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的关系 ④坚持正确的方向,采用正确的方法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解析:本题考查文化创新的要求。材料说明的是中西绘画艺术结合中存在的问题,①④强调了如何正确进行文化创新和文化借鉴,故D正确;②③没有针对中西文化结合产生的问题,不符合题意。‎ 答案:D ‎[C组 大题冲关练]‎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G20杭州峰会《最忆是杭州》实景演出交响音乐会是一台饱含江南风韵、诗情画意的演出。流传此间的民间小调《采茶舞曲》展现江南采茶女们充满诗情的劳作之美,让整个西湖都随之轻盈律动;梁山伯与祝英台、许仙与白娘子这两个如泣如诉的民间爱情故事,表达了中国人民自古以来对美丽爱情和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难忘茉莉花》抒发了人们对自然的热爱和对故乡风物的眷恋。中西合璧的《高山流水》,传递出中国与世界各国相知相近的美好寄望;水上芭蕾舞表演《天鹅湖》将虚拟成像和真人表演完美结合,优雅的舞者穿梭于银河流光般的古桥之下,令人赞叹不已。水中舞台、灯光、全息影像、LED、焰火等高科技舞台技术,使一个个音乐作品得到更加立体的呈现,充分体现了古典中国的美学气质,使观礼贵宾得到“动静皆入画”的全新体验。‎ 中国神韵与世界文化的对话取得圆满成功。‎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知识,分析“中国神韵与世界文化的对话”取得成功的原因。‎ ‎(2)文化艺术是不同国家和民族相互了解和沟通的最好方式。请为中国文化艺术更好地走向世界提出两条合理化建议。‎ 解析:第(1)问材料中第一层“江南风韵,诗情画意”体现了传统文化的特点,特别是民族性;第二层“中西合壁”体现文化的创新;第三层“高科技舞台技术”“体现古典中国的美学气质”体现了传统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发展。第(2)问言之有理即可给分。‎ 答案:(1)①江南风韵、诗情画意,展示中华传统文化的民族性,彰显了民族特色、民族风格和民族气派。②中西合璧、文化交融,面向世界,博采众长,体现中华文化的包容与开放。③运用高科技舞台技术,充分体现了古典中国的美学气质,在继承中发展,在创新中生辉。‎ ‎(2)凸显中国特色,展示民族风采;拓展传播渠道,创新传播方式;提高中华文化软实力,增强中华文化的影响力等。(若回答具体方式,符合题意,亦可)‎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广西南宁一名青年录制了一段视频,说自己“难受”“想哭”,却因口音之故,听起来像“蓝瘦香菇”。结果,这两个“新词”一夜爆红,在很多新媒体上刷了屏。‎ 网络热词,折射网络时代对语言的冲击。习近平总书记在新年贺词中,就曾使用“蛮拼的”“点赞”等网络语汇。不过,这绝不意味着,对于“野蛮生长”的网络热词,可以一意纵容、乃至培土助长。有不少词汇起源低俗、意义恶俗、表达粗俗,已经可说是“网络脏话”了。对于这类新词、热词,就不能听之任之了。‎ 语言是一条有生命力的河流,不排斥不同的溪流汇入,才能保持了它旺盛的活力。但一味标新立异、忽视汉语传统的所谓“时尚热词”,那种传播奇词怪语乃至低俗语汇的“流行风潮”‎ ‎,只是河流里激起的污浊。新词汇的形成,需要对既往的古典进行再认识,让更多的新词古色古香,充满中国独有韵味;需要沉淀和研磨,大浪淘沙,时间洗礼,才能达到“信达雅”的境界。‎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创新的知识谈谈如何让新词汇达到“信达雅”的境界。‎ ‎(2)请就如何文明规范地使用汉语提出两条倡议,每条倡议不超过15个字。‎ 解析:第(1)问考查文化创新,让新词汇达到“信达雅”的境界,必须从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基本途径和坚持正确的方向等角度,联系材料组织答案。第(2)问具有开放性,回答要围绕文明规范地使用汉语提出两条倡议,且要注意字数限制。‎ 答案:(1)①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是文化创新的来源、动力和检验标准。新词汇的形成需要社会实践的推动和检验,经得住实践检验的新词汇才能研磨得“信达雅”。②文化创新需要在继承优秀文化的基础上推陈出新,要对中国经典进行新的挖掘利用,赋予旧词新意义,涌现一批有古典韵味的新词。③文化创新需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借鉴吸收外来优秀文化。新词汇不排斥外来优秀文化的成分才能发展壮大,实现“信达雅”。④文化创新必须坚持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抵制各种腐朽落后的不良文化,才能扬清激浊,摆脱低俗恶俗,达到“信达雅”的境界。(其他写到群众是文化创新的主体、反对四种错误倾向亦可)‎ ‎(2)围绕“文明规范”提出合理倡议,言之有理即可,注意必须是两条,字数不超过上限。例如:语言承载文明,使用不可任性;净化语言环境,你我皆有责任等。‎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