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01 发布 |
- 37.5 KB |
- 19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A版专题16认识社会和价值选择核心专题集锦
专题16认识社会和价值选择 核心考点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比较 社会存在 社会意识 区别 含义 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 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 内容 最主要的内容是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是人类社会中各种精神生活现象的总称,主要包括政治思想、法律思想、道德、科学、艺术、宗教、哲学等各种不同的社会意识形式 联系 辩证 关系 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存在的性质决定社会意识的性质,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②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社会意识的性质不同,对社会存在的反作用也不同。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阻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可以正确地预见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从质上看:不同性质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起着不同的反作用。从量上看:不同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反作用有程度深浅、范围大小和时间长短之 分) 方法论 ①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反对历史唯心主义。②树立正确的、科学的社会意识,反对错误的、非科学的社会意识 2.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1)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的发展具有不完全同步性,有时超前、有时滞后有时一致。 (2)社会意识发展具有历史继承性。每一历史时期的社会意识都同它以前的成果有着继承的关系。 (3)各种形式的社会意识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也表现了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 (4)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最突出的表现是它对社会存在的反作用。 特别提醒 不能认为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促进作用 社会意识有先进与落后之分,先进的社会意识可以正确地预见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对社会发展起推动作用;落后的社会意识则对社会发展起阻碍作用。 3.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基本观点,是打开社会历史奥秘的钥匙。 名师点拨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同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有内在的联系和区别。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是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即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在历史唯物主义中表现为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在认识论中表现为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 核心考点2.社会基本矛盾运动 1.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 它对社会的发展起决定作用,表现在:生产活动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生产方式决定着社会的性质和面貌,生产方式的变革决定着社会形态的更替。2.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 (1)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 ①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在生产方式中,生产力是最革命、最活跃的因素,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生产力的变化、发展,迟早会引起生产关系的变革。 ②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推动作用;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阻碍作用。 (2)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表明,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之一。 3.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 (1)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含义:经济基础是指生产关系的总和;上层建筑是指--定社会的政治、法律制度和设施以及该社会的各种思想观点和社会意识形态。 (2)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一方面,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另一方面,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当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它就会促进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完善;当上层建筑不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它就会阻碍经济基础的发展和变革。当上层建筑为先进的经济基础服务时,它就促进生产力发展,推动社会进步;当上层建筑为落后的经济基础服务时,它就束缚生产力发展,阻碍社会进步。所以说,不能认为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就一定能促进社会发展。 (3)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表明,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又一基本规律。 名师点拨 正确区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 1.一般而言,涉及经济体制改革,如所有制结构调整、分配制度改革等,体现的是生产关系要适合生产力的发展;涉及政治体制改革、思想观念的转变等体现的是上层建筑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 2.这两对矛盾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不是并列的。其中,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更为基本,是一切社会矛盾的根源。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制约着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而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的解决,又依赖于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的解决。 3.这两对矛盾共同构成了社会基本矛盾,贯穿于人类社会发展的始终。 4.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和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1)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 (2)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生产关系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 5.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 (1)社会发展的实现方式。 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发展的过程是曲折的。社会发展是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中,在社会基本矛盾的不断解决中实现的。 (2)在阶级社会里,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主要是通过阶级斗争实现的,阶级斗争是推动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3)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的特点。 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但这一矛盾是非对抗性的矛盾,它可以通过社会主义的自我发展、自我完善加以解决。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改革的根本目的,就是使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的发展,使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的发展。改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 特别提醒 1.阶级斗争是推动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而不是“根本动力”;阶级斗争只是推动“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而不是推动“一切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2.我国社会主义改革不是从根本上改变社会关系,而是改革同生产力不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 名师点拨 比较社会基本矛盾与社会主要矛盾 社会基本矛盾 社会主要矛盾 区别 含义 指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 在某一社会历史阶段对社会发展起主导和决定作用的矛盾 作用 共同构成社会这个有机整体,反映社会的全貌,其中最重要的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 支配着社会发展的进程,是人们应该着重加以解决的矛盾 地位 基本矛盾贯穿人类社会始终。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是在任何社会中都起作用的普遍规律 社会主要矛盾是变化发展的,不同的社会性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主要矛盾 在我国现阶段的表现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非对抗性的矛盾) 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我国现阶段的对策 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联系 社会基本矛盾与社会主要矛盾之间是普遍与特殊、一般与个别的关系。社会基本矛盾规定着社会发展的全过程,也规定着社会主要矛盾;社会主要矛盾则是社会基本矛盾在不同发展阶段上的直接表现,在相应历史阶段起决定作用并规定和影响着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 核心考点3.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1.人民群众的概念 (1)人民群众是指一切对社会历史起推动作用的人们,既包括普通个人,也包括杰出人物。 (2)人民群众是一个历史范畴:在不同国家、不同的历史时期,人民群众具有不同的内涵,但不论怎样变化,劳动群众都是人民群众的主体部分。 (3)我国现阶段人民群众的范围: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 2.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唯物主义历史观 方法论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①广大劳动群众是物质生产的承担者和社会生产力的体现者, 他们的生产活动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②从事物质资料生产、推动物质生产发展的人民群众,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 ①树立群众观点:相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 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②坚持群众路线: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①人民群众的生活和实践是一切精神财富形成和发展的源泉。②人民群众的实践为精神财富的创造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③人民群众还直接创造了丰硕的社会精神财富 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①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主力军。②在阶级社会中,生产关系的变革、社会制度的更迭,都是通过人民群众的革命实现的。③人民群众通过推动生产力的发展而不断创造和改变社会关系,从而不断推动社会历史进步和发展 特别提醒 1.不能认为人们历史活动的思想动机决定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 认为人们历史活动的思想动机决定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属于历史唯心主义观点,人类历史是由社会历史的主体——人民群众创造的,而不是由人的思想动机决定的。 2.“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与“杰出人物的重大作用”的关系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杰出人物的重大作用 区别 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杰出人物一般只在一定的历史发展阶段对历史发展起着重大的推动作用 联系 杰出人物对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总是以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决定作用为基础的,杰出人物只有自始至终地依靠人民群众,才能有所作为。如果只承认杰出人物的重大作用而否认人民群众的伟大作用,就会陷入唯心主义的英雄观 3.社会发展力量 根本动力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的矛盾运动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社会发展是在社会基本矛盾的不断解决中实现的 直接动力 ①在阶级社会中,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主要是通过阶级斗争实现的,阶级斗争是推动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②在社会主义社会,改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 主体动力 社会历史是人民群众创造的历史,人民群众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在阶级社会中,生产关系的变革,社会制度的更迭,都是通过人民群众的革命实现的;在社会主义社会,人民群众通过改革实现社会变革 3.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1)群众观点。 ①基本内容:相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虚心向人民群众 友相信但最后却被证实是谬误的“科学流言”,这些流言传播的速度更快、途径更广,更能蛊惑人。从哲学角度看“科学流言”层出不穷的主要原因是 ①人们的认识受主客观条件的限制 ②一切真理都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③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往往因人而异 ④复杂事物的本质暴露需要一个过程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答案】D 【解析】“科学流言”层出不穷,说明认识具有反复性,这是因为复杂事物的本质暴露需要一个过程,人们的认识受主客观条件的限制,①④当选。“科学流言”不是真理,②与设问不构成因果关系,排除。设问要求回答的是“科学流言”层出不穷的原因,③与设问不能构成因果关系。 2.习近平主席曾指出,希望广大文艺工作者坚持服务人民,用积极的文艺歌颂人民。这是基于 ①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可以为文艺创作提供丰富的素材 ②只有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立场上才能创造出伟大的作品 ③文艺作品只有反映人民生活,才能实现创作风格的统一 ④文艺的发展,归根到底取决于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A 3.阅读下图《学问是苦根上长出的甜果》(作者:彭长征)。从人生价值的角度看,这启示我们 ①有意义的人生离不开正确价值观的引导 ②取得人生成就需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③学问是甜蜜的,而孕育学问的根是苦涩的 ④人类追求真理的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A 【解析】“学问是苦根上长出的甜果”,这就需要人们以正确价值观为指导,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去实现人生价值,①②入选。③仅仅是对漫画标题的重复,且未上升到哲学高度,排除。④属于认识论,排除。 4.“当灵魂失去庙宇,雨水就会滴在心上。”没有平时的涵养,缺少关键时刻的自我省察,人生的航线就会走偏、信念的灯塔就会黯淡无光。这启示我们 ①价值观不同,人生选择也会不同 ②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③做好量变的准备,促进事物的质变 ④善于抓住机遇,才能加快发展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答案】B 5.为了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多样化高素质人才的需要,教育部考试中心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坚持整体稳定,推进改革创新等原则,对2019年普通高考考试大纲进行了修订。考纲的修订体现了 ①解放思想与突破规律相结合 ②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③绝对静止与相对运动相统一 ④调整上层建筑以适应经济基础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答案】D 【解析】教育部考试中心从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多样化高素质人才的需要出发,修订了考试大纲,说明了②。考试大纲属于上层建筑范畴,修订考试大纲体现了调整上层建筑以适应经济基础,④入选。①中“突破规律”说法错误。事物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③错误。 6.当前,我国科技创新仍存在行政干预过多、科研项目和经费管理相关规章制度不够合理等问题,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不顺畅。可见,加快我国科技创新步伐需要 ①变革不利于科技创新的上层建筑 ②变革不利于科技创新的生产关系 ③使生产力适应生产关系发展状况 ④消除不利于创新的社会基本矛盾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A 7.随着智能产品的普及,如今到中国任何一座城市你都会发现,人们随身携带着智能手机或平板电脑,这是中国电商销售额持续增长的重要原因。这揭示了 ①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决定社会再生产的运行 ②提高结算便利程度有助于实现商品价值 ③生产决定消费方式和社会总体消费水平 ④交换对生产和消费有着日益重要的影响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价值的实现、社会再生产的环节。材料强调智能设备提高了结算便利程度(这属于交换方式的优化),有助于实现商品价值,体现了②④。生产是社会再生产的决定环节,故①不选。材料与社会总体消费水平无关,故③不选。 8.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党员干部要珍惜民力民智,解决民困民难,维护民生民利。这表明中国共产党 ①坚持马克思主义价值观 ②以群众观点来评价党员干部的人生价值 ③坚持马克思主义群众观 ④以人民群众的意愿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B 9.漫画《弯腰惯了》(作者:何青云)表明 A.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B.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C.社会意识能够脱离社会存在 D.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漫画讽刺了那些一味屈从霸王条款,并形成惯性思维,会习惯性地做出一些屈从行为的人,当霸王条款去除之后,他们仍会做出一些屈从行为。这从一个侧面体现了社会存在变化了,但是社会意识有时会落后于社会存在,仍然停留在之前的阶段,故B正确。A、D本身说法正确但与漫画主旨无关。社会意识不能脱离社会存在,C说法错误。 10.获得浙江省科学技术重大贡献奖的科学家王建安、潘德炉、程式华,抱着“一生只做好一件事”的信念,凭借工匠精神,分别在生命医学、海洋探测、遗传育种三个科学领域,不断刷新“科技浙军”新实力。由此可见 ①正确价值观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基础 ②价值观对人们改造世界具有导向作用 ③人是价值的创造者,也是价值的享受者 ④要获得真理应远离生活,提高自我修养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答案】B 11.汽车要跑起来,首先要有动力。社会发展也一样,一个社会如果没有动力,就好比一台没有马达的机器。从历史唯物主义角度看,推动我国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是 A.我国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 B.人民群众创造物质财富的活动 C.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方面的改革 D.党坚持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改革。改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C符合题意。A、B、D都不符合题意,不选。 12.漫画《微笑服务》(作者:何青云)讽刺了某些领导干部 ①丧失了为人民服务的价值标准 ②为人民服务的能力与水平低下 ③混淆了不同价值观的是非曲直 ④在选择人生道路时,失去了价值观的指导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B 13.近年来,我国很多城市房价上涨较快,很多人只能“望房兴叹”。有不少人认为,中国目前已经承受不起如此高的房价。但也有一部分人认为,高房价自有它存在的理由,中国的城镇化水平远未达到发达国家水平,因此房地产市场不存在崩盘风险。由此可见 ①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 ②社会意识决定于社会存在 ③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④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认识、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面对高房价现象,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可见,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①②符合题意。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是指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有不同看法,都认为自己的看法是正确的,强调人们对同一确定对象产生了不同认识,但真理只有一个,③错误。材料没有涉及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反作用,④排除。 14.90后,是逐步脱离了集体意识形态,以自我为轴心,成长于消费主义和互联网环境下的新一代个体,是中国历史上自我意识感知最为强烈的一群年轻人。迄今为止,关于90后的讨论,往往聚焦到一个词——“自我”上。材料表明 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②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 ③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④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标准具有不确定性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答案】A 【解析】90后的成长环境决定了其拥有的意识,表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①符合题意。90后是中国历史上自我意识感知最为强烈的一群年轻人,表明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②符合题意。③与题意不符。④否定了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标准的客观性。 15.“垃圾是放错位置的资源。”如果利用得当,“垃圾”就是宝贵的资源,与开采天然资源进行加工提炼相比,废料加工利用过程产生的污染物对环境的影响可能更低。材料说明 ①事物的联系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②观念更新实现了废物的增值 ③事物的价值取决于人们的需要 ④事物价值的转移依赖于事物属性的多样性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答案】C 16.下边漫画《高论》(作者:何青云)的寓意是 ①社会生活要有正确的价值导向 ②理论研究必须重视量的积累 ③社会实践要区分矛盾的主次方面 ④要重视实践的作用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B 【解析】漫画中的猫写了一大堆“论捕鱼”的文章,却忘了自己的本职工作是抓老鼠。这启示我们要分清主次矛盾,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①正确,③排除。漫画中的猫对于捕鱼和抓老鼠,都只是停留在纸上而没有付诸行动,这启示我们要重视实践的作用,④正确。漫画没有体现量的积累,②不符合题意。 17.标准化是指在经济、技术、科学和管理等领域,对重复性的事物和概念,制定、发布和实施统一的标准,以获得最佳秩序和社会效益。世界需要标准,因为 ①标准能够与时俱进,反映经济社会发展状况 ②标准能够满足人们提高质量、保护环境等价值追求 ③标准能够规定经济基础的性质,推动生产力发展 ④标准能够加强国家间的联系,促进世界互联互通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C 18.一位年近九十的老人,每周上六天班,坐诊、查房、指导手术、外出讲学、参加学术会议,一样不落下,多年从医,秉承一颗仁者之心,无怨无悔……这就是中国工程院院士、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副院长、我国肠外瘘治疗的鼻祖黎介寿现在的生活状态。从中我们可以感悟到 ①劳动和奉献是拥有幸福人生的根本途径 ②实现人生价值必须利用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 ③人只有在劳动中才能实现自己的价值 ④坚定的信念是人们实现人生价值的基础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③④ 【答案】B 【解析】“年近九十的老人,每周上六天班……无怨无悔”说明黎介寿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①③入选。材料中强调的是老人自身的努力,并未强调利用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②不符合题意。④说法错误。 19.手机发红包成为近些年春节期间一种新的拜年方式。微信红包团队公布的数据显示,2017年春节微信红包活动最高峰是在除夕夜,期间共收发微信红包142亿个。有人认为,抢红包为新年注入新的活力,增加了新年的喜庆气氛;也有人认为,抢红包使年轻人变成低头族,忽略了亲情。对抢红包的不同看法表明 ①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②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③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因人而异 ④人的认识随着社会实践的变化而变化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C 20.《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明确了慈善活动的定义与范围,规范了慈善组织的资格与行为,回应了社会普遍关注的慈善组织、慈善募捐、慈善捐赠、慈善信托制度等重大问题,提出了政府促进慈善事业发展的措施,确立了政府监管、社会监督和行业自律三位一体的综合监管体系。慈善法的制定实施表明 ①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 ②调整上层建筑以适应经济基础的状况 ③调整生产关系以适应生产力的状况 ④社会意识促进社会存在的发展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答案】A 【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属于上层建筑和社会意识范畴。该法回应了社会普遍关注的慈善组织、慈善募捐、慈善捐赠、慈善信托制度等重大问题,体现了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也说明我国调整上层建筑以适应经济基础的状况,故①②正确,排除③。正确的社会意识促进社会存在的发展,④表述错误。 21.中国正进入“微经济时代”。有观点认为,“微经济”除了指小微企业这样的“微实体”外,还包括像柴米油盐酱醋茶等涉及民生问题的“微福利”。关注微福利,就是关注民生;关注微经济,就是关注宏观经济政策的落脚点。关注“微经济”,从唯物史观看是因为 ①只有正确的价值观才对社会发展起导向作用 ②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是做好经济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③要充分尊重人民群众的社会历史主体地位 ④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答案】B 22.老龄化、独一代、流动时代、“指尖”社会……当这些元素叠加,我们看到的不仅有“空巢老人”“异地养老”的心酸与烦恼,还有现代节奏下两代人相处模式的变化与挑战。或许,我们无力改变“分离两地”的状态,也无必要重拾“几代同堂”的生活方式,但至少我们可以经常与父母联系,让父母感受到子女的存在,获得精神上的慰藉。这告诉我们 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②社会意识应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而变化 ③社会意识的变化独立于社会存在的变化 ④创新推动生产关系的变革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A 【解析】老龄化、流动时代、“指尖”社会等的叠加,让我们看到了异地养老的心酸,这体现了①;我们无力改变“分离两地”的状态,但我们可以经常与父母联系,体现了②;社会意识依赖于社会存在,不能脱离社会存在而独立存在,③观点错误;④观点正确,但与材料主旨不符。 23.习近平主席指出,要多推有利于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的改革,保障和改善民生没有终点,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下列观点最接近习近平主席讲话精神的是 ①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报任安书》) ②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荀子·王制》) ③夫民者,国之根也,诚宜重其食,爱其命。(《三国志·吴书》) 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岳阳楼记》)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D 【解析】习近平主席强调要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保障和改善民生,体现了一切为了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③中的“重其食、爱其命”体现了爱护群众,④中的“忧”“乐”体现了关心群众,均符合题意。①强调生命的不同意义,与题意不符。②强调人民与君王的关系,没有涉及维护群众利益,不符合题意。 24.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的《关于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的意见》强调,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要着力推进结构性改革尤其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这一要求表明 A.生产力发展的状况受到投融资体制的影响 B.改革投融资体制要通过阶级斗争才能实现 C.人类社会基本矛盾的化解需要改革投融资体制 D.投融资体制的状况决定着生产关系的性质 【答案】A 25.“垃圾是放错位置的资源。”如果利用得当,“垃圾”就是宝贵的资源,与开采天然资源进行加工提炼相比,废料加工利用过程产生的污染物对环境的影响可能更低。材料说明 ①事物的联系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②观念更新实现了废物的增值 ③事物的价值取决于人们的需要 ④事物价值的转移依赖于事物属性的多样性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答案】C 【解析】“垃圾是放错位置的资源”“如果利用得当,‘垃圾’就是宝贵的资源”,说明事物的联系是具体的有条件的,也说明事物价值的转移依赖于事物属性的多样性,①④符合题意。②夸大了意识的作用。事物的价值取决于事物的属性,③说法错误。 26.第一次提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改革总目标,第一次提出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第一次提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认识适应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第一次提出推动顶层设计和基层探索良性互动、有机结合……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提出的如此多的“第一次” ①作为社会意识,能够独立于社会存在而存在 ②属于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 ③作为正确认识,在实践中得到检验和发展 ④作为一种新认识,对社会发展具有双重作用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答案】D 27.从实现人生价值的角度看,下边漫画(作者:刘志永)强调的是 ①方向比努力更重要,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②价值判断因人而异,应尊重不同的人生选择 ③善于抓住机遇,避免人生旅途中的挫折 ④不断反思纠错,在超越自我中实现人生价值 A.①③ B.①④ C.②④ D.②③ 【答案】B 【解析】漫画强调的是方向选择的重要性,启示我们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①正确。“停止也是一种进步”强调要及时纠正错误,不断超越自我,④正确。价值判断因人而异,但我们要分辨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知道应该怎么做、不应该怎么做,而且漫画没有体现价值判断的主体差异性,②排除。人生旅途中的挫折是不可避免的,③错误。 【备注】【漫画解读】漫画中的人沿着自己选择的道路走,却走到了悬崖边,结合漫画文字信息“发觉人生走错了方向,停止也是一种进步”可知,漫画强调了必须及时纠正人生方向的错误。 28.邹碧华同志长期在人民法院工作,始终坚持司法为民、公正司法,敢啃“硬骨头”,甘当“燃灯者”,去世后,他的感人事迹在全社会引起强烈反响,形成社会广泛关注的“邹碧华现象”。这告诉我们 ①实现人生价值的前提是要拥有坚定的理想信念 ②只有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才能实现人生价值 ③要把维护人民利益作为自己最高的价值追求 ④实现人生价值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答案】B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