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01 发布 |
- 37.5 KB |
- 20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届高考政治二轮复习高分突破第一篇专题4收入与分配教案
第4课时 收入与分配 [备考导航] 考点 知识条目 考试要求 真题分布 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按劳分配的基本内容和要求 a 我国实行按劳分配的原因、意义和地位 b 选择题Ι(2017,4月,T13) 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 b 选择题Ι(2016,4月,T12) 收入分配与 社会公平 收入分配公平的含义 b 选择题Ι(2017,4月,T13) 实现社会公平的制度保证和重要举措 c 选择题Ι(2016,10月,T15、2017,11月,T14) 兼顾效率与公平 c 判断题(2015,10月,T2) 选择题Ι(2017,11月,T14) 国家财政 财政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作用 b 综合题[2018,4月T37(2)] 财政收入的渠道及影响财政收入的主要因素 b 选择题Ι(2015,10月,T14) 财政支出的主要用途 a 财政收入和支出关系的三种情况 c 选择题Ι(2016,10月,T14) 征税和纳税 税收的基本特征 a 增值税和个人所得税 b 判断题(2018,4月,T2) 选择题Ι(2016,4月,T13、2018,11月,T14) 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 c 违反税法的行为及应承担的法律责任 a 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参与分配 的体制机制(b) 1.(考查政治认同)下表是2018年小明家的收入情况。根据此表,我们可以推算小明家2018年通过按劳分配和按要素参与分配的收入分别是( ) 项目 金额 项目 金额 父亲在国企的工资薪金收入 6万元 母亲在外企的工资收入 4.8万元 父母购买国利债息收入 0.5万 家中闲置房屋租金收入 1.2万元 A.6万元 6.5万 B.10.8万元 1.7万元 C.10.8万元 6万元 D.6万元 1.7万元 解析 小明父亲在国企的工资薪金收入6万元属于按劳分配所得;小明母亲在外企的工资收入,小明父母购买国债所获得的利息收入,小明家中闲置房屋的租金收入属于按要素分配所得,合在一起应为4.8+0.5+1.2=6.5万元。 答案 A 辨别区分 按劳分配≠公有制中的分配≠按劳动要素分配 按劳分配只存在于公有制经济中。但公有制经济中也会存在非劳动收入,这些非劳动收入,属于按要素分配;非公有制经济中的劳动收入不能成为按劳分配,而成为按劳动要素分配。 2.(考查法治意识)前些年,农民张某从本村承包了20亩土地搞大棚种植,收入颇丰。国家土地流转政策落实后,张某将这20亩地转包给了李某,每年从李某处获得转包金。对农民张某的收入可这样认识( ) ①前者属于按要素分配,后者属于按劳分配 ②前者属于按劳分配,后者属于按劳动要素分配 ③前者属于按劳分配,后者属于按要素分配 ④前者属于合法劳动性收入,后者属于财产性收入 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 张某承包集体土地其承包收入属于按劳分配,转包收入属于按要素中土地要素分配,都属于合法收入,③④正确,故D项应选。 答案 D 方法点拨 判断分配方式的标准 (1)依据范围 按劳分配只存在于公有制经济范围内;非公有制经济范围内属于其他分配方式。 (2)依据分配尺度 凭借劳动获得的收入是劳动所得;凭借管理、技术、信息等获得的收入是按要素分配所得。 (3)依据形式判断 工资、奖金等是劳动收入;利息、股息、红利等是资本要素收入。 兼顾效率与公平(c) 时政追踪 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坚持按劳分配原则,完善按要素分配的体制机制,促进收入分配更合理、更有序。鼓励勤劳守法致富,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增加低收入者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坚持在经济增长的同时实现居民收入同步增长、在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同时实现劳动报酬同步提高。拓宽居民劳动收入和财产性收入渠道。履行好政府再分配调节职能,加快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缩小收入分配差距。 3.(2017·11月浙江选考,14改编)下表为2013~2016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部分数据。从这些数据中可以看出( ) 2013年 2014年 2015年 2016年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速(%) 8.1 8.0 7.4 6.3 人均GDP实际增速(%) 7.2 6.8 6.4 6.1 A.在经济增长的同时实现居民收入同步增长 B.劳动报酬提高和经济发展基本同步 C.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有所提高 D.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有所提高 解析 根据图标信息:2013~2016年以来,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速稳中有降,人均GDP实际增速也是稳中有降,可见,在经济增长的同时实现居民收入同步增长A项入选;C、D两项均不体现;B选项错误,在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同时实现劳动报酬同步提高;故答案选A。 答案 A 辨别区分 区分关于分配的几个名词 分配方式 主要有按劳分配、按要素分配的体制机制等 分配制度 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分配原则 兼顾效率与公平 分配政策 要促进收入分配更合理、更有序,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增加低收入者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要履行好政府再分配调节职能,加快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缩小收入分配差距 4.(考查法治意识)截止到2018年,我国共有22个地区政府的劳动保障部门公布新的最低工资标准,与上年相比都有了提高,平均增幅10%以上,其中,上海、深圳、天津、北京的月最低工资标准超过了2 000元。提高最低工资标准,旨在( ) ①坚持按劳分配原则,完善按劳动要素分配的体制机制 ②让发展成果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增强人民获得感 ③健全再分配调节机制,实现国民收入再分配的公平 ④保护劳动所得,在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同时实现劳动报酬同步提高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 提高最低工资标准,旨在保护劳动所得,在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同时实现劳动报酬同步提高,让发展成果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增强人民获得感,②④符合题意;提高最低工资标准的目的是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实现收入分配公平,①与题意不符;提高最低工资标准不属于再分配机制调节,③与题意不符。 答案 C 学习小贴士 “三看法”区分初次分配与再分配 (1)一看分配的领域:初次分配是在创造它的物质生产领域进行的分配;再分配是在全社会范围内进行的分配。 (2)二看分配的主体:初次分配主要是企业,再次分配主要是国家。 (3)三看分配的手段:初次分配主要是对企业职工工资的调整;再分配主要是通过财政支出、税收调整等手段进行。 财政作用、财政收支关系(b) 5.(考查法治意识)医改资金是人民群众的“保命钱”,最近几年医改投入越来越大,资金规模逐年增加、为确保财政资金安全高效使用,最近几年财政部会同有关部门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着力强化资金监管。这主要表明财政( ) A.主要功能是完善社会福利事业 B.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 C.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 D.促进社会公平与改善人民生活 解析 国家财政加大医改力度,缩小城乡差距,提高社会医疗保障水平,和改善民生有关,说明财政具有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作用,D符合题意。A说法错误。B、C与题意不符。 答案 D 方法点拨 快速辨别财政的作用 凡是国家在民生方面的投入都说明财政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重要保障。凡是国家在基础设施工程建设方面的投入说明财政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凡是增加或减少税收的材料说明财政具有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 6.(2016·10月浙江选考,14)2015年中央安排财政赤字1.5万亿元,2016年提高到2.18万亿元。这意味着我国( ) ①社会总需求增长 ②社会总供给下降 ③国债规模扩大 ④信贷总量缩小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解析 本题考查财政赤字的影响。政府扩大财政赤字,意味着政府的支出增多(国债规模将扩大),这会增加社会总需求,故①③正确而②错误。④与题意无关。 答案 D 名师指津 正确认识财政赤字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对此要具体分析,不能笼统地说有害还是无害。一般来说,出现赤字,意味着财政支出要靠借债来维持,可能引发通货膨胀。但在一定条件下,国家通过一定的财政赤字对平衡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实现经济增长,保持社会稳定等会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增值税和个人所得税(b) 7.(2018·4月浙江选考,2)合理确定个人所得税起征点,有利于实现社会公平。( ) 解析 个人所得税是调节个人收入分配、实现社会公平的有效手段,故正确。 答案 T 8. (2018·11月浙江选考,14)2018年5月1日起,我国下调增值税税率,其中制造业、交通运输业等的税率下调一个百分点。这次税率下调主要是为了( ) A.减轻企业负担 B.实施紧缩性财政政策 C.调节个人收入分配 D.避免对同一个经营额重复征税 解析 增值税税率下调,企业缴纳的增值税减少,企业负担减轻,A项符合题意。减税属于积极的财政政策,B项不符合题意。调节个人收入分配是个人所得税的作用,C项不选。避免对同一个经营额重复征税是增值税的特点,不是减收增值税的目的,D项不选。 答案 A 9.(考查政治认同)2018年国家在个税方面进一步改革,建立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制,将工资薪金、劳务报酬等统一纳入综合范围征税。此外,养老、二孩、房贷利息等家庭负担也有望纳入抵扣。个人所得税制改革旨在( ) ①区别对待不同性质的收入,保障城乡居民基本生活 ②进一步优化国家税种结构,拓宽国家财政收入来源 ③降低中低收入纳税群体的负担,促进收入分配公平 ④发挥税收的调节作用,缩小收入差距,实现共同富裕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解析 将工资薪金、劳务报酬等统一纳入综合范围征税,将养老、二孩、房贷利息等家庭负担纳入抵扣,是在利用税收降低中低收入群体负担,促进社会公平,发挥税收的调节作用,缩小收入差距,实现共同富裕,故③④符合题意;保障城乡居民基本生活,此说法夸大了个税改革的目的,故排除①;此次个税改革并没有优化国家税种结构,拓宽国家财政收入来源,故排除②。 答案 D 名师指津 增值税与个人所得税的主要区别 增值税有利于市场主体公平竞争,个人所得税有利于促进社会公平。 易错点1 公有制范围内只有按劳分配 提醒 在公有制范围内,存在着按劳分配和非按劳分配两种方式。公有制下非按劳分配方式有福利性分配、从社会保障中取得的各种收入(社会保险、社会救济、社会福利和社会优抚等所得收入)。 矫正训练1 (考查科学精神)小吴的爸爸是一家国有企业的总工程师,他把自己研发的一项专利技术转让给企业,从中获利30万元。这30万元的收入( ) ①体现了共同富裕原则 ②属于生产要素参与分配 ③属于按劳分配的收入 ④体现了国家对公民权利的尊重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 小吴的爸爸是一家国有企业的总工程师,他把自己研发的一项专利技术转让给企业,从中获利30万元。这30万元的收入属于生产要素参与分配,体现了国家对公民权利的尊重,②④符合题意;这30万元的收入属于生产要素分配收入,不属于按劳分配收入,这30万元的收入与共同富裕没有关系,①③说法错误。 答案 C 易错点2 对初次分配和再分配理解不清 提醒 初次分配是指在物质资料生产部门内部的分配,本着谁参与生产谁分配的原则,初次分配形成三部分收入,即个人、国家和企业的收入;再分配主要通过国家财政支出的形式实现,主要是平衡收入分配差距,向非物质生产部门支出,如国家机关人员的工资等。 矫正训练2 (考查法治意识)近日,浙江省人民政府发布《关于调整全省最低工资标准的通知》,决定从2017年12月1日起,将全省最低月工资标准调整为2 010元、1 800元、1 660元、1 500元四档。提高最低工资标准是( ) A.获得劳动权益的基础 B.再分配更注重效率的体现 C.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 D.初次分配重视公平的措施 解析 提高最低工资标准,是初次分配注重公平的举措,D正确。A与题意不符;自觉履行劳动义务是获得权益的基础,提高最低工资标准,是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不是再分配注重公平的体现,B错误;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C与题意不符。 答案 D 易错点3 初次分配强调效率,再分配注重公平 提醒 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兼顾效率与公平,既要提高效率,又要促进公平。 矫正训练3 (考查法治意识)“十三五”规划提出,要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这就要求( ) ①初次分配强调效率,再分配注重公平 ②贯彻社会主义分配原则,规范分配秩序 ③以富民促进公平,以公平促进富国 ④消除收入差距,实现社会公平 A.②③ B.①③ C.②④ D.①④ 解析 本题考查实现社会公平的措施。当前我国对个人收入的分配强调的是兼顾效率与公平,因此①错误;④错在了“消除”,故本题选②③。 答案 A 易错点4 财政赤字对经济发展有弊无利 提醒 财政赤字必须控制在一定限度内,否则会导致社会总需求和社会总供给的不平衡,从而引发通货膨胀。适度的财政赤字对经济发展是有利的,国家可以通过发行国债,增加财政收入,扩大投资,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矫正训练4 (考查科学精神)2018年以来,财政部门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有效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促进经济发展,保持了稳中向好态势。下列措施属于积极的财政政策的是( ) ①提高税率,增加财政收入 ②发行国债,扩大经济建设支出 ③加大减税降费力度,降低企业负担 ④减少财政赤字,降低财政赤字率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 本题考查积极的财政政策。发行国债,扩大经济建设支出,加大减税降费力度,降低企业负担,属于积极的财政政策,②③符合题意;提高税率,减少财政赤字属于紧缩型财政政策,排除②④。 答案 C 易错点5 不能准确区分偷税和骗税 提醒 区分偷税和骗税,主要看其目的。如果采取欺骗、隐瞒等方式为了不缴或少缴纳税款的,属于偷税行为;如果采取欺骗、隐瞒等方式为了骗取国家税收优惠(减免、退税),属于骗税行为。 矫正训练5 (考查法治意识)2017年12月,浙江舟山警方破获浙江席琳贸易有限公司特大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案,涉及20多个省市800余家企业,涉案金额120余亿元,税额18.31亿元。该公司的行为属于( ) A.骗税 B.偷税 C.欠税 D.抗税 解析 材料反映该公司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案的行为属于偷税行为,B符合题意;A、C、D均与题意不符。 答案 B 本课时在六次新高考中主要是以选择题型和判断题型出现的。应对综合题主要的考查点有(以设问的知识限定为依据)实现社会公平的制度保证和重要措施、兼顾效率与公平,财政的作用、影响财政收入的主要因素。 考查第一个考点的综合题题型往往为措施类,需要考生能识记清楚并深刻理解“实现社会公平的制度保证和重要措施”(可按照“一个制度”“两个同步”的思路进行梳理记忆)各个子知识点。 考查第二个考点的综合题题型往往为意义类,要求考生能识记清楚财政的作用、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的有关子知识点,特别是要能够深刻而准确地理解财政的作用的各个子知识点,能够审读出材料中与财政的作用有关的材料关键词句。 【例1】 (2017·4月浙江选考,14)2016年,国家全面推进脱贫攻坚,投入专项扶贫资金超过1 000亿元;提高低保、优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标准,为1 700多万困难和重度残疾人发放生活或护理补贴。这里体现的国家财政作用有( ) ①决定资源配置 ②改善人民生活 ③促进社会公平 ④平衡总供给和总需求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解析 根据材料,国家财政加大扶贫资金和社保资金拨放力度,有利于改善人民生活,促进社会公平。财政在资源配置中不起决定作用,所以①表述错误,材料没有体现财政促使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因此④不选。 答案 B [变式训练] 1.(考查政治认同)习近平指出,扶贫要“真扶贫、扶真贫”,把握贫困动态变化,讲求针对性,使投入的钱真正让贫困户受益。只有精准识别扶贫对象,才能真正摸清贫困底数,找准致贫原因,为定点“滴灌”打下基础,实现贫困人口精准脱贫。开展精准扶贫( ) ①体现了提高经济效率是实现公平的保证 ②鼓励人们致富的同时要提倡回报社会和先富帮后富 ③加大财政支持,完善社会保障,实施差别化、针对性扶贫 ④国家应当制定实行按需分配的分配政策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 ①不符合题意,材料强调的是公平,而不是经济效率;④说法错误,按需分配是共产主义社会个人消费品的分配原则,我国现有的生产力发展水平还不能实现按需分配。②③符合题意。 答案 C 【例2】 (考查政治认同)党的十九大报告中首次提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引人关注。未来经济政策方面会更加注重收入分配问题、环境问题等,这些是从量到质的巨变,也是迈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新要求。收入分配是不平衡产生的原因之一,未来将更加注重鼓励勤劳守法致富,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增加低收入者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调节收入差距过大造成的矛盾。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的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从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的角度,分析如何解决收入分配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 解析 本题知识限定范围是“运用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知识”,设问指向是分析如何解决收入分配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显然本题属于措施类题型。解答本题可从根本原因、分配制度、促进社会公平的政策等角度组织答案。 答案 ①根本上要大力发展生产力,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努力增加收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②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兼顾效率与公平。③增加居民收入,着重保护劳动所得,鼓励勤劳守法致富,坚持在经济增长的同时实现居民收入同步增长、在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同时实现劳动报酬同步提高。④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充分发挥财政的作用,健全再分配调节机制,规范收入分配秩序,促进社会公平。 [变式训练] 2.(考查政治认同)和谐社会、公平优先、效率兼顾。根据《中央管理企业负责人薪酬制度改革方案》,改革后,央企负责人薪酬由基本年薪、绩效年薪、任期激励收入三部分构成,其薪酬水平将不超过央企在岗职工平均工资的7到8倍,薪酬差由12倍降至7到8倍。这样的薪酬结构,进一步缩小了普通职工与企业高管之间的收入差距,同时又考虑到了对企业负责人的激励。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的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从效率与公平的角度,分析央企负责人薪酬制度改革的意义。 解析 本题知识限定范围是“效率与公平的角度”,设问指向是分析央企负责人薪酬制度改革的意义,显然本题属于意义类题型。解答本题可从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对企业经营与发展的影响等角度组织答案。 答案 ①公平是提高效率的保证,央企负责人薪酬制度改革,有利于维护劳动者权益,广泛调动职工积极性,兼顾效率与公平。②央企负责人薪酬制度改革,有利于规范收入分配秩序,将收入差距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③央企负责人薪酬制度改革,有利于企业的经营、发展,进而促进经济发展和保持社会稳定。 发挥财政作用 助力经济转型 注:把左栏的“信息提取”与右栏的“信息解读”通过“连线”形式一一对应。 [创新预测] 1.(考查法治意识)近日,财政部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库款管理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通过规范预算编制、加强预算执行、盘活存量资金等方式,进一步加强国库库款管理,保持合理库款规模,更好地发挥财政资金效益。对此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 ①国家应该加大各方面支出,加大积极财政政策力度 ②应该通过提高税率、增加新税种等方式增加财政收入 ③税收部门应该加强税收征管工作促进财政收入增加 ④相关部门必须提高财政资金利用效率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解析 税收部门应该加强税收征管工作、财政部门提高财政资金利用效率能够更好地发挥财政资金效益,③④正确;国家实施积极财政政策不等于加大各方面支出,①错误;增加财政收入不能单纯通过提高税率、增加新税种来实现,②错误。 答案 B 2.(考查政治认同)十九大报告将“建立市场化、多元化生态补偿机制”列为“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 的内容之一。近年来,中央财政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支持力度越来越大,其中对新安江流域转移支付规模已达5.6亿元。这( ) ①体现了财政具有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作用 ②体现了财政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 ③有利于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推动绿色发展 ④有利于建设美丽中国,促进社会公平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 中央财政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支持力度越来越大,并不体现财政具有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作用,①不选;中央财政对新安江流域转移支付规模已达5.6亿元,这体现了财政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②正确;中央财政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支持力度越来越大,这有利于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推动绿色发展,③正确;中央财政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支持力度越来越大与促进社会公平无关,④不选。 答案 C 3.(考查政治认同)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再次强调:“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房屋的本质应该是其具备的居住属性,这是房屋价值最核心的体现。但是我国房地产行业多年畸形发展催生了畸高的房价,原因是多方面的:地方政府对“土地财政”的过度依赖;片面地认为将钱投资在房地产上比较有保障;房地产持有环节几乎没有税负;投资投机性需求使得住房成为少数人牟取暴利的工具。畸高的房价不仅造成正常的住房供需关系被扭曲,更令房地产业偏离了居住的本质属性和改善民生这一目标。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的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结合材料,指出居民投资房地产的收入所属的分配方式。 (2)从财政的角度分析政府应如何促使住房回归居住的本质属性。 解析 第(1)问,直接指出居民投资房地产的收入所属的分配方式为按要素分配即可;第(2)问,知识限定条件为“财政的角度”,设问指向是分析政府应如何促使住房回归居住的本质属性,可从优化财政收入结构、财政的作用等角度组织答案,注意结合材料即可。 答案 (1)居民投资房地产的收入属于按要素分配,其合法收入得到国家分配制度的保障。 (2)①优化财政收入结构,使财政收入从土地依赖向多种方式转变。② 发挥财政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作用,促进资源合理配置,为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创设更好的社会环境和居住条件。坚持以人为本,不断实现全体人民住有所居的目标。 课时检测 一、判断题(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填T,错误的填F) 1.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是社会主义制度下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 ) 解析 在社会主义制度下,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是按劳分配。我国的分配制度是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答案 F 2.小明从某私营企业获得的工资收入属于按劳分配收入。( ) 解析 私营企业中的工人获得的工资收入属于按劳动要素分配收入。 答案 F 3.按劳分配就是劳动收入,劳动收入就是按劳分配。( ) 解析 在我国现阶段,劳动者的收入是多种多样的,按劳分配收入仅指公有制经济中的劳动收入,因此二者不能等同。 答案 F 4.今年“两会”上,有的代表和委员呼吁提高个人所得税的起征点,这违背了税收的固定性。( ) 解析 税收的固定性,并不意味着税收是永恒不变的,根据经济发展形势,税率、征收对象等是不断调整的。 答案 F 5.国有企业上缴的利润收入是我国财政收入的最主要的形式。( ) 解析 税收是我国财政收入的最主要的形式。 答案 F 二、选择题 6.(考查政治认同)在我国现阶段,实行按劳分配原则,要求等量劳动获得等量报酬。但在不同的国有企业中的不同职工,付出相同劳动,获得的劳动报酬会有所差别。这是因为( ) A.按劳分配的实现形式与企业的利益是联系在一起的 B.按劳分配的实现与企业的效益是联系在一起的 C.贯彻按劳分配原则使企业中的一部分人先富起来 D.按劳分配与按资本要素分配是联系在一起的 解析 在不同的国有企业中的不同职工,付出相同劳动,获得的劳动报酬会有所差别。这是因为按劳分配的实现与企业的效益是联系在一起的,B符合题意。任何国有企业的按劳分配的实现形式都是与企业的利益联系在一起的,这不是劳动报酬有差别的原因,A不符合题意;C与题意不符;材料不涉及按生产要素分配问题,D与题意不符。 答案 B 7.(考查法治意识)李某在一家国有控股企业工作,月薪2 500元。2018年4月,他卖给本企业一项技术专利20万元,其中以10万元购买了本企业的股票。同年10月他获得了2万元的股息。并按规定缴纳了个人所得税。李某的收入方式有( ) ①按劳分配 ②按劳动要素分配 ③按技术要素分配 ④按资本要素分配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解析 李某在国有控股企业工作所获得的工资收入属于按劳分配;他卖给本企业一项技术专利所获得的20万元收入属于按技术要素分配;他获得的2万元的股息属于按资本要素分配。 答案 C 8.(考查政治认同)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拓宽居民劳动收入渠道和财产性收入渠道。下列符合上述要求的是( ) ①允许科技人员到企业兼职 ②鼓励农村土地依法自愿流转 ③取消医保户籍限制 ④加大对中西部地区转移支付力度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 允许科技人员到企业兼职,有利于拓宽居民劳动收入渠道,①符合题意;鼓励农村土地依法自愿流转,有利于拓宽财产性收入渠道,②符合题意;③不符合题意,取消医保户籍限制属于完善社会保障制度;④不符合题意,加大对中西部地区转移支付力度属于财政对资源进行配置。 答案 A 9.(考查法治意识 )在国有企业中,科技成果可以参与股权和分红激励,对做出贡献的各类科技人员和经营管理人员实施多种方式的股权和分红激励。这一做法,最大限度地调动了技术和管理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这说明( ) ①按要素分配有利于缩小收入差距 ②分配关系的调整有利于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③技术和管理人员的收入取决于科技成果的使用价值 ④国家对劳动、知识、人才、创造的尊重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解析 对做出贡献的各类科技人员和经营管理人员实施多种方式的股权和分红激励,这一做法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率,与缩小收入差距无关,①不选;这一做法最大限度地调动了技术和管理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这说明分配关系的调整有利于推动生产力的发展,②正确;技术和管理人员的收入不取决于科技成果的使用价值,③不选;“在国有企业中,科技成果可以参与股权和分红激励”体现了国家对劳动、知识、人才、创造的尊重,④正确。 答案 B 10.(考查科学精神)美国心理学家亚当斯认为,一个人的工作积极性不仅受到自己的获得和付出的绝对额的影响,而且受到获得与付出相对比较的影响,即人们不仅关心个人努力所获得的绝对报酬量,而且关心同别人比较报酬的相对报酬量。材料给我们的启示是( ) ①要实现收入分配公平,消除收入差距 ②报酬的分配要有利于建立科学的激励机制 ③公平合理的分配关系有助于推动生产发展 ④公平的分配关系是提高效率的前提和基础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 “人们不仅……报酬量”说明报酬的分配要有利于建立科学的激励机制,公平合理的分配关系有助于推动生产发展,故②③符合题意;①说法错误,收入分配公平要求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不能过大,将收入差距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并不是要消除收入差距,借收入分配公平消除收入差距,必然陷入平均主义;④说法错误,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 答案 C 11.(考查政治认同)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坚持在劳动生产 率提高的同时实现劳动报酬同步提高。下列措施符合这一要求的是( ) A.鼓励科研人员通过科技成果转化获得合理收入 B.倡导回报社会和先富帮后富,以实现共同富裕 C.完善税制,发挥个人所得税调节收入的作用 D.进一步提高低收入者社会保障水平和保障范围 解析 本题考查实现收入分配公平的措施。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坚持在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同时实现劳动报酬同步提高,鼓励科研人员通过科技成果转化获得合理收入符合这一要求,A正确且符合题意;其他都不符合这一要求,均应排除。故本题答案选A。 答案 A 12.(考查科学精神)2018年1~3月累计,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0 546亿元,同比增长13.6%,其中税收收入44 332亿元,同比增长17.3%;1~3月累计,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50 997亿元,同比增长10.9%。从材料中我们可推出的结论有( ) ①国家财政支出要靠借债来维持 ②分配政策与财政收入是源与流的关系 ③财政收入增长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原因 ④税收是国家财政收入最重要的来源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 从材料中我们可推出,税收是国家财政收入最重要的来源,财政支出大于收入,意味着国家财政支出要靠借债来维持,①④符合题意;经济发展与财政收入是源与流的关系,②说法错误;③颠倒了财政收入增长与经济发展水平的关系,错误。 答案 B 13.(考查法治意识)2018年1月1日我国开征环境保护税。此前全国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多次分组审议环境保护税法草案,草案的立法原则是“税负平移”,从排污费“平移”到环保税,征收对象等都与现行排污费保持一致。排污费“平移”到环保税体现了税收的( ) A.强制性 B.固定性 C.无偿性 D.法制性 解析 强制性:国家凭借政治权力强制征收的,并非是自愿缴纳的、纳税人必须依法纳税,否则将受法律制裁、税务机关必须依法征税;无偿性:国家取得税收收入,既不需要返还给纳税人,也不需要对纳税人直接付出任何代价;固定性:国家在征税之前就通过法律形式,预先规定了征税对象和征收数额之间的数量比例,不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不能随意改变。从排污费“平移”到环保税,征收对象等都与现行排污费保持一致说明征收对象等不经国家批准不能随意更改,表明税收具有固定性,故本题答案为B。 答案 B 14.(考查法治意识)财政部、税务总局发布《关于支持小微企业融资有关税收政策的通知》。要求自2017年12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对金融机构向农户、小型企业、微型企业及个体工商户发放小额贷款取得的利息收入,免征增值税。这有利于( ) A.免除企业税负,解决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 B.增加财政收入,优化资源配置 C.促进分配公平,实现财政收支平衡 D.完善以税收为手段的国家再分配调节机制 解析 财政部、税务总局发布的《关于支持小微企业融资有关税收政策的通知》中的相关规定,有利于完善以税收为手段的国家再分配调节机制,支持实体经济发展,D符合题意;该通知对于小微企业免征增值税,可以减轻企业税负而不是免除企业税负,A说法错误;该举措并不能增加财政收入,B项错误;该举措短期内会减少财政收入,这不一定能实现财政收入平衡,C项说法不准确。 答案 D 15.(考查法治意识)某公司生意红火,盈利可观,可公司老板并不知足,为了少缴税款蓄谋已久,购买假发票提供给客户而自毁前程。最终,该老板被判处有期徒刑1年,缓刑1年,并处罚金人民币2万元。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①公民要增强对公共权力的监督意识 ②公民必须履行纳税的义务 ③违反税法的行为会受到相应的处罚 ④骗税行为违背了税收取之于民原则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解析 该老板购买假发票提供给客户而自毁前程,说明违反税法的行为要受到相应的处罚,公民必须履行纳税的义务,②③符合题意;材料未涉及对公共权力的监督,也未涉及骗税,排除①④。 答案 C 三、综合题 16.(考查法治意识)国家的财政是政府的理财之政,指国家为了维持其存在和实现其社会管理职能,凭借政权的力量参与国民收入分配的活动。它既是国家为了满足社会公共需要而对社会产品所进行的一种社会集中性分配行为,同时它本身也是一种社会宏观的公共管理活动。国家税收是最典型的财政范畴。国家财政本质上是一种特殊的分配关系。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的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税收是国家财政收入最主要的来源,请简述税收的特征。 (2)简述国家财政在我国社会经济生活中发挥的作用。 解析 第(1)问,要求简述税收的特征,解答此题只需要全面记住税收三个基本特征,即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即可。第(2)问,要求简述国家财政在我国社会经济生活中发挥的作用,解答此问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说明:国家财政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国家财政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国家财政具有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 答案 (1)税收的特征: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 (2)国家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具体表现:①国家财政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②国家财政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③国家财政具有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 17.(考查法治意识)改革开放以来,脱离“温饱”困境,日益“富起来”的中国人更加关注公平。生活中的“工薪阶层目前成为我国个人所得税的主要纳税主体。一些不合理、不合法的灰色收入游离于个人所得税之外;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的覆盖面小,覆盖水平低,社会保障资金大多投向城市,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财政转移支付规模偏小,转移支付模式单一,难以承担均衡地区间财力的重任”等现象广受人民群众的诟病,也影响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的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概括材料中反映的经济问题。 (2)从经济学的角度,提出解决问题的合理化建议。 解析 材料中反映的问题主要是个人所得税调节乏力、社会保障不健全、转移支付不足,这些都是再分配问题。解决这些问题,从根本上讲是发展经济,其次是通过财政等政策,通过再分配加以调节。 答案 (1)个人所得税调节力度较弱;社会保障制度不完善,覆盖率较低;移动支付调节功能较弱。再分配促进社会公平的作用有待提高。 (2)①深入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为实现社会公平提供物质保障。②要促进收入分配更合理、更有序,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增加低收入者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③要履行好政府再分配调节职能,加快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缩小收入分配差距。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