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31 发布 |
- 37.5 KB |
- 20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福建省三明市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政治试题 解析版
三明一中 2018-2019 学年度上学期第一次月考高二政治试题 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考试时间 120 分钟,满分 100 分。 第Ⅰ卷(选择题 50 分) 一、单项选择题(2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5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 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文化现象无处不在。下列属于文化现象的有 ①三明一中运动会入场式表演 ②福州市民观看青运会开幕式 ③我国自主研制的 C919 大型客机下线 ④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 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④ D. ①② 【答案】D 【解析】 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文化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 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 分。①②属于文化现象,适合题意;③是经济现象,④是政治现象,不合题意;故本题选 D。 2.“字词”凝聚时代记忆,“语言”记录社会变迁。作为颇具影响力的文化品牌活动,“汉 语盘点”每年都会推出一些“年度”新词、热词,如中国梦、微信、电商、小目标等。这些 新词、热词勾勒出岁月轮廓,见证了社会发展和人们思维方式的变革。这体现了 A. 文化有其自身的相对独立性 B. 文化实质上是一种精神力量 C. 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 D. 文化对社会发展有重大影响 【答案】C 【解析】 新词、热词是社会生活的反映,说明人们在实践中创造文化和享用文化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 的产物,C 项符合题意;材料不涉及文化相对独立性问题,A 项与题意不符;文化实质上是一 种精神力量,B 项说法正确但不合题意;材料强调的是文化的产生,没有提及文化的作用,D 项与题意不符;故本题正确答案选 C。 【点睛】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是由人所创造的、为人所特有的,是人们社会实践的 产物。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也在社会生活中获得和享用文化。人们的精神活 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 物质载体。文化通过物质载体,在历史上和现实中得到 传承和发展。 3.2017 年 5 月 14 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发表演讲指 出,沿着古丝绸之路,中国将丝绸、瓷器、漆器、铁器传到西方,也为中国带来了胡椒、亚 麻、香料、葡萄、石榴。沿着古丝绸之路,佛教、伊斯兰教及阿拉伯的天文、历法、医药传 人中国,中国的四大发明、养蚕技术也由此传向世界……这表明 ①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 ②文化能够推动经济社会的发展 ③商业贸易是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④文化在交流和传播中互学互鉴 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答案】C 【解析】 沿着古丝绸之路,中华文化走向世界,世界文化也传播到中国,文化在交流和传播中互学互 鉴,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①④项符合题意;材料主要说明文化交流、借鉴和传 播,,不涉及文化对经济社会的发展的推动作用,②项与题意不符;商业贸易是文化传播的重 要途径,③项说法错误;正确选项为 C。 4.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居民收入水平提高,人们的精神消费需求不断扩大,推动着文化创意 产业的兴起。文化创意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断上升,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这个 现象包含的意思有 ①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所决定 ②有创意的文化产品一定会有较好的市场 ③文化相对独立于经济的发展而发展 ④文化生产力在经济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大 A. ①④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②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居民收入水平提高,人们的精神消费需求不断扩大,推动着 文化创意产业的兴起。这体现了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所决定,①适合题意;文化创意产 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断上升,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这体现了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文化生产力在经济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大,④适合题意;②③材料没有体现,排除;故 本题答案选 A。 考点:文化与经济政治 5.2018 年 4 月 23 日是第 23 个世界读书日。好的文学作品像蓝天上的阳光、春季里的清风一 样可以净化人的灵魂,培养人的健全人格。这形象地说明 ①文化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发展的基础 ②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 ③优秀文化能塑造人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④文化影响人们的认识和实践活动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好的文学作品像蓝天上的阳光、春季里的清风一样可以净化人的灵魂,培养人的 健全人格。这形象地说明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优秀文化能塑造人生,促进 人的全面发展,②③适合题意;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发展的基础,①是 错误的;④说法正确但材料没有体现;故本题答案选 C。 考点:文化对人的影响 6.哲学家康德在其著作《判断力批判》中说:“人们在根本上所称为艺术作品的,总是理解为 人的一个创造物,以便把它和自然作用的结果区别开来。”对此观点认识正确的是 ①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②纯粹的自然物不能称之为文化 ③艺术作品是人对自然的审美意象 ④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 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②④选项观点正确且符合题意,题中观点强调艺术作品是人的创造物,说明纯粹 的自然物不能称之为文化,同时认为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故入选。①选项观点与题 意不符,题中事例强调文化与自然的区别,并没有强调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故排除。③ 选项观点错误,艺术作品并不仅仅是人对自然的审美意象,故排除。 考点:文化的特点 7.在交通阻塞情况下,有些司机因开车压力与挫折而情绪愤怒、暴躁,会不耐烦地鸣喇叭、 闪灯、骂粗口,甚至会发生攻击性行为,这被称为“路怒症”。消除“路怒”现象,需要广大 司机懂得管理情绪,也需要在全社会培育健康的汽车文化。这是因为 ①驾驶员的文明素养需要后天自觉培养 ②汽车文化决定驾驶员的驾驶行为 ③汽车文化是广大驾驶员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 ④健康的汽车文化能丰富驾驶员精神世界、提升文明行车素养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文化的特点、文化对人的影响。①④选项观点正确且符合题意,需要在全 社会培育健康的汽车文化的原因在于,驾驶员的文明素养需要后天自觉培养,同时健康的汽 车文化能丰富驾驶员精神世界、提升文明行车素养,故入选。②③选项观点与题意不符,汽 车文化对驾驶员的驾驶行为产生影响,但并不会决定驾驶员的驾驶行为,汽车文化并不是广 大驾驶员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故排除。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是世界观、人生观、 价值观。故本题答案为 B。 8.有人说:“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故乡的面容却是一种模糊 的惆帐,仿佛雾里的挥手别离。别离后,乡愁是一颗没有年轮的树,永不老去。”通过乡愁, 我们可以感悟到 ①积淀在民族心灵深处的情愫是一个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 ②留存于民族心理中的传统文化具有历久弥新、生生不息的品质 ③一定精神文化的感受总要通过一定的意象和载体来表达 ④现代多元文化的碰撞呼唤传统文化的回归与导航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①③选项观点正确且符合题意,通过乡愁,我们可以感悟到积淀在民族心灵深 处的情愫是一个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故入选。②选项观点与题意不符,题中的乡愁属于传 统文化,但题中乡愁与历久弥新、生生不息无关,故排除。④选项观点与题意不符,题中没 有涉及呼唤传统文化的回归与导航,故排除。本题答案选 B。 考点:本题考查文化的特点、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9.在福建这片土地上孕育着具有独特建筑风格和文化记忆的古村落。其中有抗倭文化中产生 的土楼和土堡;海丝文化中产生的蚝壳厝;还有砖石厝以及深系海外华侨华人、以及 80%以上 台胞思乡情结的红砖厝。我们必须保护好这些古村落,因为 ①保护古村落有利于实现人类文明的趋同 ②各具特色的古村落展现了文化的多样性 ③古村落对于研究人类文明演进具有重要意义 ④古村落作为文化遗产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②④ 【答案】B 【解析】 我们必须保护好这些古村落,因为各具特色的古村落作为人类文化遗产,展现了文化的多样性, 对于研究人类文明演进具有重要意义。②③项符合题意;保护古村落有利于保护人类共同的 文化财富和保护文化的特色,①项“实现人类文明的趋同”说法错误;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 的集中展示,④项说法错误;正确选项为 B。 【点睛】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地位)。不仅对于研究人类 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它们是人类共同 的文化财富(意义和作用)。 世界遗产分为三类:文化遗产、自然遗产和含有文化与自然两方面因素的双重遗产。 10.“看山看水看四川/四川到处桃花源/峨眉秀呀剑门险/九寨黄龙看大片/拜水请拜那都江 堰/问道就问那青城山/川江号子赛龙舟/泸沽湖水洗蓝天……”有理由相信,这首《看山看水 看四川》,会让更多的人喜欢四川,来四川旅游做客。由此可以看出 ①自然美景丰富了文化的内容 ②精神产品都离不开物质载体 ③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的特点 ④人口迁徙流动促进文化传播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④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这首《看山看水看四川》,会让更多的人喜欢四川,来四川旅游做客。由此可以看 出精神产品都离不开物质载体,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的特点。②③正确且适合题意;自然美 景不能丰富文化的内容,①说法错误;文化传播在材料中未体现,应排除④;故本题答案选 C。 考点:本题考查文化的特点、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11.“在一个文化厚实深沉的社会里,人懂得尊重自己——他不苟且,因为不苟且所以有品味; 人懂得尊重别人——他不霸道,因为不霸道所以有道德;人懂得尊重自然——他不掠夺,因 为不掠夺所以有永续的智能。”从上述观点中可见 ①文化决定人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②人创造了文化,优秀的文化也在塑造着人 ③文化能对个人成长产生深刻影响 ④文化能培养健全人格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④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材料强调在社会中人创造了文化,人懂得尊重别人,尊重自己,尊重自然,体现 了优秀的文化也在塑造着人,故②符合题意;人懂得尊重自己,尊重他人,所有人有品位, 有道德,体现了文化能对个人的成长产生深刻的影响,故③符合题意;文化影响人的交往行 为和交往方式,不是决定人的交往行为和方式,故①错误;文化有优秀的有落后的,只有优 秀的文化才能培养健全的人格,对人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故④错误。故选 C。 考点:此题考查文化对人的影响。 12.戏曲是我国传统的戏剧形式。当今,城市市民热衷于电影、电视剧、综艺节目,戏曲消费 出现萎缩;而在一些乡村民俗活动和节日庆典中,经常可以看到戏曲演出活动。从中我们可 以看到 ①各民族文化之间存在着差异 ②不同地方的文化生活具有各自的色彩 ③戏曲演出受到文化环境的影响 ④特定的文化环境产生了特色文化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在城市市民热衷于电影、电视剧、综艺节目,戏曲消费出现萎缩之时,我们在一些乡村民俗 活动和节日庆典中还经常看到戏曲演出活动,说明不同地方的文化生活具有各自的色彩,戏 曲演出受到文化环境的影响,具有深厚的群众基础。②③项符合题意;材料不涉及各民族文 化之间的差异,①项与题意不符;文化是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出来的,特色文化来自于特 定的社会实践活动,而不是特定的文化环境,④项说法错误;正确选项为 C。 13.文化传播的现象无处不在,下列属于文化传播的途径是 ①手机短信、微信等 ②各国互派留学生和访问学者 ③科考队南极考察 ④秦国攻灭楚国后,派 50 万人驻扎岭南地区 A. ①② B. ①④ C. ①③ D. ②④ 【答案】D 【解析】 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有商人贸易、人口迁徙、教育(各国之间互派留学生和访问使者,是一 种更为直接的文化传播方式),小到亲朋聚会、外出旅游,大到各种经济、政治、文化活动, 都可以成为文化传播的途径。②④项属于文化传播的途径;①项属于文化传播的手段而不是 途径;科考队南极考察进行科学研究不属于文化传播的途径,③项与题意不符;正确选项为 D。 14.现在有网友认为,“你的粉丝超过了 100,你就是一本内刊;超过 1000,你就是个布告栏; 超过 1 万,你就是一本杂志;超过 l0 万,你就是一份都市报;超过 100 万,你就是一份全国 性报纸;超过 1000 万,你就是电视台。”这从侧面反映了互联网 A. 激发了信息技术的革新 B. 将取代传统的传播媒体 C. 成为思想解放的主要手段 D. 促进了信息传播的平等性 【答案】D 【解析】 依托现代信息技术,大众传媒能够最大程度地超越时空的局限,汇集来自世界各地的信息, 日益显示出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已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材料中通过互 联网每一个人都可以把自己的思想等传播个自己的粉丝,这体现了信息传播的平等性,选 D。 材料没有强调信息技术的革新,A 不选;B 错误, 新的传播手段的不意味着旧传媒的消失;C 错误,材料没有强调思想解放。 【考点定位】文化传播 【高考警示】 高考中对文化交流与传播的考查会集中在大众传播和文化交流的意义上,其中需要特别注意 两点: (1)大众传媒的发展,并不意味着旧的传媒将被淘汰,各种传媒形式在文化传播中都将发挥 自己的作用。 (2)文化交流活动不只是为了传播本民族文化,文化的交流从来都是双向的。 15.古代 24 孝有“卖身葬父”、“弃官寻母”等之说。国家有关部门发布的新“24 孝”不仅包 括“教父母”等行动准则,还包括“支持单身父母再婚”等观念突破和对老年人的心理关怀。 由材料我们可以感受到 ①对待传统文化要先继承后发展 ②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之魂 ③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④践行孝道的方式要因时而变 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国家有关部门发布的新“24 孝”,强调对“孝”这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保留 了基本内涵,但是又要做到与时代相结合,方式要因时而变,③④符合题意;文化的继承与 发展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要求我们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继承,①错误;民族精神才 是中华民族之魂,②错误。 考点: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16.《中国诗词大会》节目以“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为基本宗旨,力求通 过对诗词知识的比拼及赏析,带动人们重温那些学过的古诗词,分享诗词之美,感受诗词之 趣。由此可见() A. 人们在重温中华古诗词中涵养着心灵 B. 不同的知识素养决定着人的行为选择 C. 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促进了人的发展 D. 人们总是自发地接受着古诗词的熏陶 【答案】A 【解析】 重温古诗词,分享诗词之美,感受诗词之趣,这说明人们在重温中华诗词中涵养着心灵,A 项 正确;知识素养并不决定着人的行为选择,只能影响人的行为选择,B 项错误;并不是文化活 动都能促进人的发展,C 项不选;人们并不是总是自发地接受古诗词的熏陶,D 项不选,故本 题答案应为 A。 17.某校特别重视校园文化建设,校内设有古今中外名人苑、论语书卷夫子园、名言警句文化 长廊……最让人难忘的是道路的命名:爱生路、尊师路、弘德路、孝母路……若以此为素材 写一篇宣传报道,你认为最合适的关键词是 A. 深远持久、发扬传统、立足实践 B. 博采众长、兼收并蓄、文化融合 C. 潜移默化、熏陶情操、道德修养 D. 博大精深、色彩斑斓、文化竞争 【答案】C 【解析】 【详解】营造校园文化,给道路命名,希望通过营造文化环境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通过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命名,能够起到熏陶情操,提升道德修养。所以选 C。A 答案的深远持 久和立足实践不符合题意。B 答案不合题意,博采众长是针对外来文化,材料中没有涉及外来 文化。D 不合题意,材料中没有提到文化竞争。 18.武当山是中国道教圣地,1994 年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2013 年,有关部门运用现代科学 技术对遇真宫山门及两翼琉璃墙体、东西宫门原址进行了垫高保护,保留了文物古建筑原貌。 从文化生活的角度看,有关部门这样做的依据是 ①传统建筑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具有深刻影响 ②武当山建筑群作为文化遗产是我国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③科学技术使收集、选择、传递文化的手段发生变化,促进了文化传承 ④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民族风格,需要尊重和整体保留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文化遗产、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①不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到传统 建筑;②③符合题意,有关部门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对遇真宫山门及两翼琉璃墙体,东西宫门 原址进行了垫高保护,保留了文物古建筑原貌,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武当山建筑群作为文化 遗产是我国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同时也说明科学技术使收集、选择、传递文化的手段 发生变化,促进了文化传承;④说法错误,对待传统文化要批判继承,而不能“整体保留”。 故本题选 C。 【点睛】1、文化遗产 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文化遗产不仅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 演进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它们是人类共同的文化 财富。 2、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1)社会制度的更替(根本因素) (2)科学技术的进步(重要因素、文化自身的传承) (3)思想运动的开展(重要因素、文化自身的传承) (4)教育方式的变革(影响越来越大) 19.已有千年历史的泉州提线木偶戏是世界独一无二的木偶艺术。在世界木偶艺术濒临消亡的 今天,泉州木偶艺人长期坚守,将高超的表演技艺与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融合在一起,在海 内外享有盛誉。这说明: ①只有融合民俗活动的文化传承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②提线木偶艺术已成为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③独具特色的提线木偶艺术是世界文化不可或缺的色彩 ④提线木偶艺术之所以富有活力就在于它扎根于社会生活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D 【解析】 材料说明独具特色的提线木偶艺术是世界文化不可或缺的色彩,提线木偶艺术之所以富有活 力,在海内外享有盛誉就在于它扎根于社会生活不断创新,③④项符合题意;只有不断进行 文化创新,文化传承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①项说法错误;传统建筑是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 重要标志,②项说法错误;正确选项为 D。 【点睛】传统文化有什么特点? (1)继承性(2)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基本特征,同时, 它的具体内涵又能够因时而变。(3)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 特色、民族风格和民族气派,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20.英国 BBC 公司为制作《中国化的英国学校》纪录片,特邀 5 名优秀中国教师到英国一所顶 级中学任教,结果中国教师明显“水土不服”,英国学生的不少举动让他们十分“抓狂”;而 英国学生也无法适应高强度教学,被中国老师训哭。这种现象说明: ①文化影响人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②中英的不同国情使中国教育模式难以融入英国 ③中英两国不同的价值观,是这一现象发生的重要原因 ④中英两国的社会环境不同,导致两国师生矛盾难以调和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中国教师明显“水土不服”,英国学生也无法适应高强度教学,这是受两国文化不同的影响, 这种现象说明文化影响人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①正确;材料不能说明中国教育模式难以 融入英国,②不选;中英两国有着不同的价值观,因而材料中英国学生不能接受中国教师的 教育方式,中国教师也一时无法适应英国学生的举动,这是材料中现象发生的重要原因,③ 正确;两国师生的矛盾是可以调和的,④错误,故本题答案应为 B。 21.2017 年我国申报的甲骨文成功入选《世界记忆名录》。甲骨文是现存中国古代最早的一种 文字,因其最早发现在动物骨头上而得名。下图是部分甲骨文字体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精神产品不会单独存在,离不开物质载体 ②甲骨文的产生源于生活,离不开社会实践 ③甲骨文的特色鲜明,是人类文化的基本载体 ④甲骨文的内涵丰富,源于中国式思维的解读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A 【解析】 ③选项错误,甲骨文不是人类文化的基本载体。④选项错误,甲骨文的内涵丰富,源于中国 式实践活动。题目中,甲骨文刻在动物骨头上,说明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通过甲骨文 字上面的信息可以看出甲骨文的产生源于生活,离不开社会实践;故①②选项入选。选 A。 22.2017 年 3 月,中国自主原创、主导制定的手机(移动终端)动漫标准由国际电信联盟正式 发布。这是我国文化领域的首个国际技术标准,在“互联网+文化”领域实现了我国手机动漫 由跟跑、并跑向领跑的跨越。这一成就 ①表明文化的当代价值和生命力取决于同科技的融合 ②有利于扩大中国文化的影响力,增强文化自信 ③标志我国文化和科技的融合发展取得了重要突破 ④确立了我国在国际“互联网+文化”领域的话语主导权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中国自主原创、主导制定的手机(移动终端)动漫标准由国际电信联盟正式,成为首个国际 技术标准,在“互联网+文化”领域实现了我国手机动漫由跟跑、并跑向领跑的跨越。这标志 我国文化和科技的融合发展取得了重要突破,有利于扩大中国文化的影响力,增强我们的文 化自信,②③正确;文化的价值和生命力并非取决于同科技的融合,①说法错误;④中“确 立了……话语主导权”说法错误。故本题选 C。 23.近期,一档别具匠心的电视节目《信中国》在央视热播。节目中,一位位“信使”展读革 命先辈尘封已久的书信,仿佛把人们带回到战火纷飞的岁月。书信中袒露的一颗颗忠心赤胆 让人震撼,一段段感人故事令观众动容,激发起人们对革命先辈的无限敬仰之情。由此可见 A. 文化氛围对人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B. 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决定 C. 大众传媒是红色基因代代相传的主要途径 D. 书信承载的历史就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发展史 【答案】A 【解析】 本题考查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特点。《信中国》展示的不仅是革命先辈尘封已久的书信,更是让 信仰形象站起,激发起人们对革命先辈的无限敬仰之情,这表明文化氛围对人有潜移默化的 影响,A 正确且符合题意;B 正确但在材料中未体现,排除;C 说法错误,错在“主要”;书信 承载的历史不一定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发展史,D 说法太绝对,说法错误;故本题答案选 A。 【点睛】本题考查从材料中获取解读信息、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属于体现类试题。体现类 的题目需要对题中材料进行详细解读,针对每一部分信息提炼对应教材的相关理论即可,解 答时排除错误选项和无关选项,得出正确选项。 24.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第七十届联合国大会的讲话中强调,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 自由,是全人类的共同价值,也是联合国的最高目标。我们要继承和弘扬联合国宪章的宗旨 和原则,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打造人类命运共同 体: ①意味着世界文化多样性的减少与弱化 ②彰显了世界各国核心价值观的共同本质 ③是维护和发展人类共同价值的内在要求 ④有利于各国文化在交流互鉴中共同发展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文化的交流与传播知识。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打造人 类命运共同体,有利于世界文化的多样性,①说法错误;世界各国的核心价值观不同,②说 法错误,排除;“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是全人类的共同价值”,打造人类 命运共同体,是维护和发展人类共同价值的内在要求,③符合题意;“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 心的新型国际关系”,说明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有利于各国文化在交流互鉴中共同发展,④ 符合题意。故本题选 D。 25.铺一张白纸、修一方尺牍,是我国古代文人表露心绪的常用形式;展一方徽宣、写一帧信 札,是我国传统士子寄寓乡愁的有效渠道。众多志士豪杰的慷慨遗言、大量文人墨客的千古绝 唱、无数黎民百姓的浩叹欢歌,很多以家书的形式流传后世、昭示今人。传统家书的文化价值 在于: ①能真实地反映民族历史发展的全貌 ②依然是珍视情感、滋润心田的文化镜鉴 ③集中展示了传统文化的精神实质和魅力 ④能唤起人们对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视与守望 A. ①③ B. ②③ C. ②④ D. ①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家书是家庭内部的书信来往,主要记述的是家庭生活、家人亲情等内容,并不能反 映历史发展的全貌,故①错误;传统家书记录了古人家人之间的真情流露,在今天重读这些 家书依然可以感受到这份真情,因此传统家书然是珍视情感、滋润心田的文化镜鉴,故②正 确;传统文化包含甚广,家书主要记述的是家庭生活、家人亲情等内容,并没有集中展示传 统文化的精神实质和魅力的功能,故③错误。通过重读传统家书,能让人们了解到古人的家 庭内容和家庭情感,了解到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诵古通今,从而唤起人们对优秀传统文化 的重视与守望,故④正确。本题正确答案为 C。 第Ⅱ卷(非选择题 50 分) 26.中国的历代统治者一贯坚持“以农立国”的政策,对工商等所谓“本末倒置”的行为 多实行抑制和排斥的政策。由农耕生产方式而生成的中华传统文化是以大陆文明为主流的文 化类型,海洋文明一直处于非主流的文化状态。我国传统海洋文化的底色仍然是农业文化,把 海洋看成是陆地农田的延伸或补充,着重强调了海洋本身的农业价值,而忽略了海洋是开辟市 场、进行商贸活动的重要通道。 (1)请你说说文化的特点。 (2)请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与经济、政治关系的知识,说明为什么海洋文明在我国一直处于 非主流状态。 【答案】(1)①文化是人类特有的现象,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②文化素养是通过对社会 生活的体验,特别是通过参与文化活动、接受文化知识教育而逐步培养出来的。③人们的精 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也凝结在一定的物质载体之中。 (2)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一定的经济、政治决定文化,一定的文化又反作用于一定 的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我国传统的农耕 生产方式形成了占主导地位的大陆文明,传统海洋文化的底色是农业文化;历代统治者重农抑 商的政策也促进大陆文明的进一步发展,而使得海洋文明处于非主流状态。 【解析】 (1)请你说说文化的特点。 本题是考查学生对文化的认识,属于基础知识考查。从文化的特点上看,文化是人类特有的 现象,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每个人的文化素养不是先天就有的,而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 体验,特别是通过参与文化活动、接受文化知识教育而逐步培养出来的。人们的精神活动离 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2)本题要求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与经济、政治关系的知识,说明为什么海洋文明在我国一直 处于非主流状态。 从材料中可知,我国传统的农耕生产方式形成了占主导地位的大陆文明,传统海洋文化的底色 是农业文化。历代统治者重农抑商的政策也促进农业文明的进一步发展,而使得海洋文明长时 期处于非主流状态。可运用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交融的知识,说明 经济、政治决定文化,文化又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正是 我国传统的农耕生产方式形成了占主导地位的农耕文明和历代统治者的重农抑商政策,才使 得海洋文明在我国一直处于非主流状态。 【点睛】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 (1)相互影响 经济、政治和文化是社会生活的三个基本领域。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 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又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 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先 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 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 (2)相互交融 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表现在: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突出。为推动经济建设, 发展教育事业、培养各种高素质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文化生产力 在现代化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27.2018 年 3 月 26 日是第 23 个“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3 月 26 日—30 日是第 11 个“福建省学校安全教育周”。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立足本地、本校实际,针对 学校安全事故的规律和特点,组织开展安全教育日和教育周活动,并充分利用电视、广播、 报刊、网络和微博、微信等媒体,广泛宣传报道,营造良好舆论氛围。各校通过国旗下讲话、 专题讲座、班会课、团会课、团日活动和应急疏散演练等形式开展学校安全专题教育。 运用《文化生活》有关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知识,说明开展安全宣传教育活动的意义。 【答案】①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文化活动,开展安全宣传教育活 动可以强化学生的安全意识、老师的责任意识。 ②文化影响人的实践活动、思维方式、认识活动,强化安全教育,可以使师生认识到安全防 范的重要性,转变思维方式,采取自觉行动。 ③文化能产生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影响,开展安全宣传教育活动,有利于营造全社会重视 安全的氛围。 ④文化塑造人生。优秀文化可以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开展安全教育宣传 活动,可以提高人的安全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解析】 本题要求运用《文化生活》有关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知识,说明开展安全宣传教育活动的意义。 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知识主要包括文化影响人的来源、影响人的方式、影响人的特点以及优秀 文化塑造人生等,解答本题可结合材料,指出开展安全宣传教育活动可以强化学生的安全意 识、老师的责任意识,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强化安全教育,可以使师生认识到安全防范的 重要性,转变思维方式,采取自觉行动;开展安全宣传教育活动,有利于营造全社会重视安 全的氛围。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影响;开展安全教育宣传活动,可以丰富人的 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提高人的安全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28.材料一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载体,每个 节日都有悠久的历史和厚重的文化内涵。 材料二某校高二学生调查发现,在不知不觉中,西方的“愚人节”“圣诞节”等越来越 受一些年轻人的欢迎,许多青少年不但对本国的传统节日热情不高,对其中蕴含的“说道” 也知之甚少。如何通过传统节日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让青少年“爱过”“会过”本民族 传统节日,并过出“门道”和“内涵”,还是一个有待解决的大课题。 (1)对这些传统文化,我们是应该一概保留,还是全部抛弃? (2)请你运用文化生活知识,为破解材料二中的问题提出两点建议。 【答案】(1)①既不能一概保留,也不能全部抛弃。正确的态度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批判的的继承和吸收,做到“古为今用,洋为中用”。②对于西方传统习俗要充分吸收其有益 成果,要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原则。③对于祖国的传统习俗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 积极向上的内容,应该继续保持和发扬;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东西,必 须自觉的加以改造或剔除。 (2)①组织开展生动的节日文化活动,让青少年亲自参与并体验。②网络、电视、报刊等媒 体加大宣传传统节日文化内涵的力度。在③继承传统节日文化内涵的基础上,创新节日形式 或仪式。等 【解析】 【分析】 此题以中国的传统民族节日为背景考查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的知识。 【详解】第(1)问要求“对这些传统文化,我们是应该一概保留,还是全部抛弃?”,属于 辨析类试题。考生在解答此题时,要明确知识范围为文化生活知识;其次,要明确辩点为“一 概保留传统文化”和“全部抛弃传统文化”。然后从传统文化的双重性质方面辩证分析两种观 点的合理性及不合理性即可。 第(2)问要求“运用文化生活知识,为破解材料二中的问题提出两点建议”,属于建议类试 题。考生在解答此题时首先要明确知识范围为“文化生活”,其次要明确材料二中存在的问题, 即“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热衷于过洋节而忽视了本民族的传统节日”,然后从加强传统文化教育、 开展与传统节日相关的文化活动、利用现代传媒加强传统节日宣传等方面进行具体分析即可。 【点睛】怎样对待传统文化 答题要素:批判继承+发展创新+反对错误倾向 ①“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②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对待中国传统文化,应该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创新; ③反对固守本民族传统文化的“守旧主义”和根本否定传统文化的“历史虚无主义”倾向。 29.中华文明有“和为贵”、“和而不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伟大思想。伊斯兰 文明也蕴含着崇尚和平、倡导宽容的理念。在多样中求同一,在差异中求和谐,在交流中求 发展,是人类社会应有的文明观。 结合上述材料,请从文化多样性的角度回答下列问题: (1)“在多样中求同一,在差异中求和谐”。请你阐述这一文明观的理论依据。 (2)中华文明“和而不同”的伟大思想对处理不同文化之间的关系有何启示。 【答案】(1)①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②尊重文 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也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③文化是民族 的,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文化又是世界的,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 缺少的色彩。④只有保持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世界才更加丰富多彩,充满升级与活力。 (2)①对待文化的多样性,正确态度是:我们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的文 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 ②首先要尊重自己民族的文化,培育好、发展好本民族文化。③承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尊 重不同民族的文化,必须遵循各国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在文化交流中,要尊重差异,理解 个性,和平相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 【解析】 (1)世界文化是由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文化共同构成的,其内容和形式各具特色,文化多 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材料中既有中华文明的伟大思 想,又有伊斯兰文明的优秀理念,这些多样化的文化,共同构成了世界文化花园争妍斗艳、 五彩缤纷的景象。所以我们既要“在多样中求同一”,又要“在差异中求和谐” 考点:透视文化多样性 点评:考生在答题过程中,要注意既要从文化的民族性,又要从文化的世界性来考虑,避免 出现知识点的遗漏。 (2)“和而不同”就是在坚持原则的基础上,不强求一致,承认、包容乃至尊重差异,以达 共存共荣,这对于我们在对待文化多样性的问题上,就要求我们既要认同本民族的文化,又 要尊重其他民族的文化,遵循各国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既要尊重差异,又要和平相处,促 进世界文化的繁荣。 考点:正确对待文化多样性的正确 点评:本题知识点明确,掌握课本中的基础知识即可。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