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31 发布 |
- 37.5 KB |
- 16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学年高一政治下学期期末模块考试试题(含解析)
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检测考试高一政治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个小题2分,共25个小题) 1. 2017年12月6日8时46分,从西安北站发出的首班西成高铁列车驶出,“蜀道难”的历史终于画上了句号。西成高铁的开通直接连接起来“世界美食之都”的成都和“世界十大古都之一”的西安,两地火车出行时间由原来13小时缩短到只有4个小时。这将为两地居民带来更多的出行、旅游和购物的便利。材料体现了 ①生产决定消费 ②消费反作用于生产 ③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 ④生产为消费创造出新的劳动力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A 【解析】 西成高铁的开通使得两地火车出行时间由原来13小时缩短到只有4个小时,而且为成都和西安两地居民带来更多的出行、旅游和购物的便利,体现的是生产决定消费,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①③项符合题意;材料体现的是生产的决定作用不是消费的反作用,②项不合题意;材料没有体现生产为消费创造出新的劳动力,④项不合题意。答案选A。 2. 微信等手机即时交流模式风靡一时,消费者的需求为手机运营商推出即时手机短信服务提供了契机。这说明 A. 消费方式决定生产方式 B. 消费对生产具有反作用 C. 消费决定生产 D. 生产水平决定消费水平 【答案】B 【解析】 【详解】微信等手机即时交流模式风靡一时,消费者的需求为手机运营商推出即时手机短信服务提供了契机。这说明消费对生产具有反作用,消费所形成的新的需要,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着导向作用,B适合题意;生产决定消费,A、C是错误的;D材料没有体现,排除。 3. 我国目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面临着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的需要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一矛盾,必须 A. 坚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B. 坚持推进改革 C. 提倡积极消费 D. 提高劳动者素质 【答案】A 16 【解析】 大力发展生产力,是由我国社会主义主要矛盾决定的。我国目前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是社会的主要矛盾。为解决这一矛盾必须大力发展生产力,这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和本质要求。由此可见,A选项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答案选A。 4. 2017年,国有企业改革继续深入,按照完善治理、强化激励、突出主业、提高效率的要求,在电力、石油、天然气、铁路、民航、电信、军工等迈出实质性步伐,降低市场门槛,吸引民间资本。这一举措旨在 ①使国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 ②增强国有经济的竞争力 ③推动国有经济同各层次的生产力水平相适应 ④发挥各种所有制资本的优势、共同发展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国有企业改革继续深入,完善治理、强化激励、突出主业、提高效率,有利于增强国有经济的市场竞争力,②项符合题意;国有企业改革继续深入,降低市场门槛吸引民间资本,这一举措有利于实现各种所有制资本相互促进、共同发展,④项符合题意;这一举措只是在电力、石油、天然气、铁路、民航、电信、军工等方面迈出实质性步伐,所以并不是充分适应现阶段各层次生产力发展水平,③项不合题意;国有资本只是在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关键领域和重要行业起控制作用,并不是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①项观点错误。答案选C。 5. 知识产权制度通过合理确定人们对于知识及其他信息的权利,调整人们在创造.运用知识和信息过程中产生的利益关系,激励创新,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通过知识产权获得的收益属于 A. 按资本要素分配 B. 按管理要素分配 C. 按技术信息要素分配 D. 按劳分配 【答案】C 【解析】 我国的生产要素包括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题文中的“知识产权”属于按按技术信息要素参与分配,C项符合题意;A、B、D三项均不合题意。答案选C。 【点睛】判断分配方式的标准。 16 (1)依据范围:按劳分配只存在于公有制经济范围内;非公有制经济范围内属于其他分配方式。 (2)依据分配尺度:凭借劳动获得的收入是劳动所得;凭借管理、技术、信息等获得的收入是按生产要素分配所得。 (3)依据形式判断:工资、奖金等是劳动收入;利息、股息、红利等是资本要素收入。 6. 2017年12月13日22时,双子座流星雨如约而至。对于此次流星雨,天文机构早有精确预报。从哲学的基本问题角度看,这体现 ① 思维与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 ② 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③ 思维和存在的辩证关系问题 ④ 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 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①④ 【答案】C 【解析】 天文机构精准预测流星雨,说明人的思维能够正确地认识存在,体现了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②④两项符合题意;材料主旨不涉及思维和存在何者是本原的问题,①项不合题意;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思维和存在的辩证关系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对哲学基本问题的科学回答,③项不合题意。答案选C。 7.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行动指南,必须长期坚持并不断发展。这是因为真正的哲学 A. 正确反映了时代的特点和要求,是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有力工具 B. 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构成部分,是社会和时代在精神上的反映 C. 牢牢地把握住了时代的脉搏,为社会变革提供强大的物质力量 D. 是“科学的科学”,可以为改造世界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答案】A 【解析】 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正确反映了时代的特点和要求,是时代精神的精华,是真正的哲学,是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有力工具, A项符合题意;不只是真正的哲学,任何哲学都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构成部分,是社会和时代在精神上的反映,B项不合题意;真正的哲学是一种精神力量,为社会发展提供强大精神动力,不是物质力量,C项观点错误;哲学不是“科学之科学”, 16 不是凌驾于具体科学之上的,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推动哲学发展,D项观点错误。答案选A。 8. 2017年11月30日,我国宣布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悟空”测量到电子宇宙射线的一处异常波动。新的物质形态暗物质的发现进一步佐证 A. 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 B. 人们可以根据需要创造出新的物质 C. 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D. 人类不可能彻底认识世界 【答案】A 【解析】 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悟空”测量到电子宇宙射线的一处异常波动。新的物质形态暗物质被发现,这进一步说明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A项符合题意;人可以创造具体的物质形态,但不能创造物质本身,B项符合题意;材料不涉及人类社会的的物质性,C项不合题意;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没有不可认识之物,D项观点错误。答案选A。 【点睛】世界物质性原理。 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的产生、存在、发展及其构成要素,也具有客观的物质性。人的意识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产物,它是在劳动中伴随着人和人类社会一起产生的。因此,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 9. 017年6月15日,我国成功发射硬X射线调制望远镜卫星“慧眼”,这是我国首颗大型X射线天文卫星。通过它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观察宇宙样貌、探索宇宙奥秘。材料说明 ①顺应自然规律就可以发现宇宙的奥秘 ②人类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 ③发挥主观能动性是实践活动取得成功的必要条件 ④科学家的努力是推动对宇宙的认识发展的直接动力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①错误,顺应自然规律不一定发现宇宙的奥秘,说法太绝对;④错误,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通过X射线天文卫星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观察宇宙样貌、探索宇宙奥秘说明人类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规律,故②③符合题意。故本题答案为C。 10. 2018 年 2 月,我国首颗观测与地震活动相关电磁信息的卫星“张衡一号”发射升空,它主要用于地震前兆信息研究,为未来建立地震监测体系进行前期技术储备。材料主要表明 16 ①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 ②规律具有客观性 ③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 ④真理具有相对性 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③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了哲学的基本问题与认识论的相关知识。“它主要用于地震前兆信息研究,为未来建立地震监测体系进行前期技术储备”体现了人们能够正确的认识事物,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①③符合题意。②④材料未体现。故选C。 11. 近日,美国“趣味科学网”的一项研究表明,当人感到孤独时,真的会觉得周围温度比实际低。这告诉我们 A. 世界是物质的世界 B. 意识能够创造出新的规律 C. 意识决定物质 D. 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答案】D 【解析】 当人感到孤独时,真的会觉得周围温度比实际低,体现了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D项符合题意;材料不涉及世界的物质性,A项不合题意;规律是客观的,人不能创造规律,B项观点错误;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反作用,C项观点错误。答案选D。 【点睛】正确区分意识的反作用、意识的能动作用、主观能动性。 意识的反作用 意识的能动作用 主观能动性 区别 内涵 在实践活动中意识总是指挥人们使用一种物质的东西作用于另一种物质的东西引起物质具体形态的变化。 人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过程中,具有的积极主动自觉的反映。 又叫自觉能动性,是人类特有的能力和活动。 表现 正确的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能动的反映和能动的反作 用。 “想”、“做”、“精神状态”。 联系 16 意识的反作用包含于意识的能动作用,是能动作用的第二方面。意识的能动作用、意识的反作用包含于主观能动性,是主观能动性的表现。 12. 2018年1月16日,IMT—2020(5G)推进组在北京召开了5G技术研发试验第三阶段规范发布会。参与5G研发试验的企业介绍了5G研发试验的计划安排、产品规划及建议,均表示为实现试验目标,要加大资源投入、加快产品研发、加强产业协同,通过试验明确技术产品路标,全球5G标准与产业发展做出贡献。这说明,5G技术研发试验 ①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 ②是推翻旧真理获得新真理的活动 ③是人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 ④是处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的活动 A. ②④ B. ①③ C. ①② D. ③④ 【答案】D 【解析】 5G技术研发试验是人类的科学实验活动,是在一定的目的指导下开展的实践活动,③项符合题意;5G技术研发试验不是一个人孤立的实践活动,体现了实践是处在一定社会类系中的人的活动,④项符合题意;改造自然的实践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①项观点错误;已有的真理是探索新真理的前提,新真理是对旧真理的发展和完善,不是推翻旧的真理,②项观点错误。答案选D。 13. 党的十九大一致同意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写入党章,这一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这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①原有理论在新的实践过程中常常被推翻 ②人类对真理的认识是永无止境的循环过程 ③认识的发展是一个不断继承和超越的过程 ④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D 【解析】 16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这体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变革的先导,认识的发展是一个不断继承和超越的过程,③④两项符合题意;真理永远不会停止前进的步伐,它在发展中不断超越自身,但是那些经过实践反复检验的、已经确定的真理并没有被推翻,而是不断地向前发展,①项观点错误;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一种波浪式前进或螺旋式上升的过程,不是永无止境的循环过程,②项观点错误。答案选D。 14. 2017年12月9日,在美国总统特朗普发表声明承认耶路撒冷为以色列首都后,巴勒斯坦抗议者与以色列士兵爆发冲突,造成50人受伤。上述事件表明 A. 联系具有普遍性 B. 联系具有偶然性 C. 联系具有主观性 D. 联系是无条件的 【答案】A 【解析】 材料中美国、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有密切联系,说明联系具有普遍性,A项符合题意;现象的联系具有偶然性,B项不合题意;联系具有客观性,C项观点错误;联系是有条件的,D项观点错误。答案选A。 15. 纪录电影《厉害了,我的国》自2日上映以来,不但在普通观众中产生强烈反响,而且受到专家和业内人士的好评,其以“强国为民”的内在逻辑、“大国”“小家”的有机结合、抒情写意的画面音乐、富有温度的人物故事,延续了主旋律大片热潮,助力爱国主义的进一步弘扬。这体现了 A. 质变和量变的关系 B. 对立统一的关系 C. 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D. 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 【答案】C 【解析】 其以“强国为民”的内在逻辑、“大国”“小家”的有机结合体现了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故本题答案为C。 16. 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确定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任务:到2020年,乡村振兴取得重要进展,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基本形成;到2035年,乡村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基本实现;到2050年,乡村全面振兴,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全面实现。“三步走”的目标任务体现的哲理是 ①实践是客观物质自身变化发展的过程 ②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 ③要坚持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处理问题 ④事物从量变到质变的运动就是发展 16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三步走”的目标任务体现了任何事物都有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②项符合题意;乡村振兴涉及农业、农村和农民体现了要坚持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处理问题,③项符合题意;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凡是实践都要以人为主体,①项观点错误;发展是前进的上升的,从量变到质变不一定都是前进的上升的,④项观点错误。答案选C。 【点睛】比较运动、变化和发展。 区别 联系 运动 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它包括宇宙间的一切变化和过程。 运动包括变化和发展,有运动才会有变化和发展;发展是运动、变化的更高层次,揭示了物质世界运动、变化的整体趋势和方向性;三个概念都表明事物不是绝对静止的,不是凝固和僵化的。 变化 侧重于运动中所发生的状态乃至性质的改变,是事物由一种状态到另一种状态,即量变和质变。 发展 是一种运动和变化,是上升的、向前的、进步的变化,发展的实质就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17. 习近平指出,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行百里者半九十。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全党必须准备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可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利益的目标。需要 ①坚持事物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②促进旧事物的灭亡和新事物的成长 ③重视新事物和旧事物之间的联系 ④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B 【解析】 16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利益的目标,需要坚持事物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抓住时机,准备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促成质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①④两项符合题意;材料没有体现发展的实质,②项不合题意;材料主旨没有体现新旧事物之间的纵向联系,③项不合题意。答案选B。 18. 2017年12月,宁波一小学教师惩罚告状学生,竟获得网民一边倒支持。该老师认为如果是出于朴素的道德感或自己的利益被侵犯告状应予以认可,而出于嫉妒或威胁告状是要惩罚的。这启发我们 A. 要善于创新 B. 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C. 要善于分析事物的必然联系 D. 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答案】D 【解析】 该老师认为不同的告状目的,适用不同的处理措施,看到了其特殊性,做到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D项符合题意;材料主旨不是树立创新意识,A项不合题意;材料主旨不是强调发展,B项不合题意;材料主旨是矛盾具有特殊性,没有体现规律性的联系,C项不合题意。答案选D。 19.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过去五年的成就是全方位的、开创性的,同时也提出我们还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材料体现了 A. 整体与部分的统一 B. 量变与质变的统一 C. 共性与个性的统一 D. 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答案】D 【解析】 据材料可知,我国过去五年的成就是主要的,但也存在困难和挑战,这体现了看问题要抓住主流,也要看到支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D项符合题意;A、B、C三项观点在材料中均没有体现,不合题意。答案选D。 【点睛】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两点论 重点论 区别内容 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时,既要看到主要矛盾,又要看到次要矛盾;在认识某一矛盾时,既要看到矛盾的主要方面,又要看到矛盾的次要方面。 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时,要着重把握主要矛盾;在认识某一矛盾时要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要抓住主流。 16 反面 一点论 均衡论 联系 两点是有重点的两点,重点是两点中的重点,要善于把握重点和主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20. 以百度和Google为代表的通用搜索过多地依赖机器而不是网民的力量,过多地关注知识和信息而不是个性和人性。“人肉搜索”增加了互联网和搜索系统中的智能化、人性化成分,在科技变革的基础上进一步实现社会关系和制度的变革。这表明 A. 创新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B. 创新推动人类科学技术的变动 C. 创新推动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变革 D. 创新推动人类思维和文化的发展 【答案】C 【解析】 题目中,“人肉搜索”增加了互联网和搜索系统中的智能化、人性化成分,在科技变革的基础上进一步实现社会关系和制度的变革。这表明创新推动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变革;故C选项入选。其他选项均没有体现。 21. 2018年3月1 1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了中共十九届二中全会提出的修改宪法部分内容的建议。现行的宪法施行至今,经历了四次修改,每次修改都反映着时代的进步,把中国发展的蓝图法治化,总领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为共和国的发展保驾护航。修改宪法是基于 ①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 ②社会意识产生于实践并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③社会意识归根到底都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 ④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相互依赖,不可分离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④ D. ①③ 【答案】D 【解析】 16 本题考查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修改宪法反映着时代的进步,体现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①③符合题意;②说法错误,社会意识有先进和落后之分,先进的社会意识才能推动社会发展;④说法错误,社会存在可以不依赖于社会意识,社会意识离不开社会存在。答案选D。 22. 2017年7月17日,十集政论专题片《将改革进行到底》在中央电视台开播,展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思想理论、体制机制和实践成果,引发社会各界厂泛关注。之所以要将改革进行到底,是因为 A. 改革的根本目的是实现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 B. 改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 C. 社会的基本矛盾只能是通过改革来解决 D. 改革是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的决定力量 【答案】B 【解析】 改革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创新充满活力的体制机制的必然要求,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必须坚定不移地将改革进行到底,B项符合题意;A项观点是改革的目的,与设问构不成因果关系,A项不合题意;社会的基本矛盾可以通过革命和改革的方式解决,改革不是唯一途径。C项观点错误;改革是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的强大力量,但不是决定力量,D项观点错误。答案选B。 【点睛】社会基本矛盾与社会主要矛盾的关系。 社会基本矛盾与社会主要矛盾之间是普遍与特殊、一般与个别的关系。社会基本矛盾规定着社会发展的全过程,也规定着社会主要矛盾;社会主要矛盾则是社会基本矛盾在不同发展阶段上的直接表现,在它作为主要矛盾的历史阶段起决定作用并规定和影响着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 23.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党的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这一论断的依据是 ①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 ②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是党和国家事业取得成功的重要保证 ③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④以人民为中心,意味着“牵住了牛鼻子”,抓住了主流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A 【解析】 “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党的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 16 体现了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其原因是由人民群众的历史地位和作用决定的。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是党和国家事业取得成功的重要保证,①②两项符合题意;生产活动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③项观点错误;以人民为中心,意味着“牵住了牛鼻子”,抓住了主要矛盾,看问题要分清主流和支流,侧重矛盾的主要方面,④项观点错误。答案选A。 【点睛】社会发展的动力问题。 (1)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 (2)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在阶级社会中,阶级斗争是推动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在社会主义社会,改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 (3)社会发展的主体动力——人民群众。 24. 87岁的中科院院士卢永根夫妇将880万元积蓄全部捐出,无偿献给教育事业。卢永根没有将财产留给唯一的女儿,他说:“党培养了我,将个人财产还给国家,是作最后的贡献。”卢永根的事迹启示我们 ①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奉献 ②在价值选择基础上作出价值判断 ③要在自己的岗位上实现人生价值 ④要在正确的价值判断的基础上作出正确的价值选择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材料中卢永根夫妇将880万元积蓄全部捐出,无偿献给教育事业,卢永根说:“党培养了我,将个人财产还给国家,是作最后的贡献。”说明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奉献,要在正确的价值判断的基础上作出正确的价值选择,①④符合题意。②错误,价值判断是价值选择的基础,要在价值判断的基础上作出价值选择;③错误,实现人生价值不仅仅在自己的岗位上;故本题答案选B。 25. 习近平主席在2018年的新年贺词里,其中一句说“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引得社会各界反响强烈,热议不断。确实,中国如今这一系列的成功与发展奇迹,无不是无数中国人血汗“冲锋”、艰苦奋斗的结晶。“天上不会掉馅饼”,每一个人、每一个民族乃至全世界的幸福,无不是建立在奋斗基础之上的。这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①努力奋斗奉献是拥有幸福人生的唯一途径 ②实现人生价值需要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 ③奋斗是个人追求人生幸福的源头活水 ④奋斗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基石 16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题干中提到每一个人、每一个民族乃至全世界的幸福,无不是建立在奋斗基础之上的。这表明实现人生价值需要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奋斗是个人追求人生幸福的源头活水,②③项符合题意;努力奋斗奉献是拥有幸福人生的重要途径,但不是唯一途径,①项观点错误;持久和平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基石,④项观点错误。答案选C。 【点睛】人生价值的创造与实现。 1.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1)劳动是人的存在方式。劳动是创造美好生活、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2)努力奉献的人是幸福的。积极投身为人民服务的实践,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必由之路,也是拥有幸福人生的根本途径。 2.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1)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是统一的,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是人们实现人生价值的前提。(2)强调在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个人的价值,并不否认追求人的个性发展。(3)在奉献社会中实现自己的价值,必须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完全脱离社会的“个人奋斗”和“自我实现”,实际上是不可能的。 3.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1)实现人生价值,需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需要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精神。(2)实现人生价值,需要努力发展自己的才能,全面提高个人素质。(3)实现人生价值,需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需要正确价值观的指引。 二、非选择题(3个小题,共50分) 26. 2017年10月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隆重召开,习近平代表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 在会上,他提出要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的伟大目标。他强调,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但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及人口数量的增加,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也日益突出,严重影响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因此我们要牢固树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促进为保护生态环境作出我们这代人的努力! 运用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的有关知识,说明如何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 【答案】①规律是普遍的、客观的,要求我们必须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因此,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要求我们必须遵循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合理、有序开展经济活动。 16 ②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因此,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要充分发挥人的自觉能动性,研究把握和利用规律,搞好生态文明建设。 ③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必须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机结合起来。 【解析】 本题要求运用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的有关知识,说明如何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可考虑规律是普遍的、客观的,要求我们必须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我们要牢固树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促进为保护生态环境作出我们这代人的努力可考虑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 27. 2018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40年,中国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40年来的艰苦努力,我们解放思想,勇于创新,从农村改革起步,不断拓展到城市改革、企业改革、市场改革、政府改革和社会改革、文化改革、生态文明改革、党的改革等各个方面,坚决破除阻碍国家和民族发展的一道道思想和体制障碍,奋力攻克一个又一个看似不可攻克的难关,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全面进步。 国家主席习近平发表2018年新年贺词指出,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必由之路,是实现中国梦的必由之路。我们要以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为契机,遇山开路,遇水架桥,将改革进行到底。” 结合材料,运用社会历史观的知识,阐述将改革进行到底的原因。 【答案】(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反作用于社会存在。我国现阶段的主要矛盾已经发生改变,社会意识也应随之变化,只有进行改革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才能提高生产力水平,推动社会全面进步发展。 (2)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改革的根本目的,就是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使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最终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实现社会全面进步。 (3)改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40年来, 16 经济、政治和文化体制等方面的改革取得的成就表明了改革的重要性: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必由之路,是实现中国梦的必由之路。 【解析】 【分析】 本题以改革开放40周年,中国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为话题设置相关情境,从《生活与哲学》角度设置相关问题,考查社会历史观的相关知识,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阐释事物、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 【详解】本题设问指向结合材料,运用社会历史观的知识,阐述将改革进行到底的原因,属于原因类试题。解答时首先明确社会历史观主要包括: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社会基本矛盾运动及规律、社会发展的总趋势、社会历史的主体;然后调动运用上述知识,结合改革分析意义,实现理论与材料的有机结合。 28. 2017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任务全面完成并好于预期。经济发展呈现出增长与质量、结构、效益相得益彰的良好局面。安不忘危,兴不忘忧。我们清醒认识到,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仍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一些突出问题尚未解决。要紧紧抓住大有可为的历史机遇期,统筹兼顾、突出重点,坚持把发展经济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扎实做好各项工作。 做好2018年工作,一是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要着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围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实现经济平稳增长和质量效益提高互促共进。二是加大改革开放力度。鼓励各地从实际出发,敢闯敢试,敢于碰硬,把改革开放不断向前推进。三是抓好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三大攻坚战。要分别提出工作思路和具体举措,排出时间表、路线图、优先序,确保风险隐患得到有效控制,确保脱贫攻坚任务全面完成,确保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 请运用矛盾的观点和矛盾分析法,分析我国对经济发展的认识和安排的体现的哲学道理。 16 【答案】(1)矛盾就是对立统一,矛盾具有普遍性,应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寻找正确方法解决矛盾。安不忘危,兴不忘忧,全面认识经济发展成就和问题。 (2)矛盾具有特殊性,要求我们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各地从实际出发,结合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把改革开放不断向前推进。 (3)坚持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共性与个性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抓好三大攻坚战,分别提出工作思路和具体举措,排出时间表、路线图、优先序,确保脱贫攻坚任务全面完成,确保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坚持了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 (4)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辩证关系原理要求我们,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方法。既要着重抓住主要矛盾,也看到次要矛盾。统筹兼顾、突出重点,把发展经济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着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实现经济平稳增长和质量效益提高互促共进。 (5)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辩证关系原理要求我们,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方法,要着重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面,分清主流和支流。要紧紧抓住大有可为的历史机遇期,也要面对发展中的问题,扎实做好各项工作。 【解析】 本题以我国对经济发展的认识和安排为话题设置相关情境,从《生活与哲学》角度设置相关问题,考查考生对矛盾的观点等知识的把握,着重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 本题考查矛盾的观点,设问指向我国对经济发展的认识和安排所体现的哲学道理,属于体现类试题。矛盾的观点,内容比较广泛。其主要内容包括: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矛盾的基本属性、矛盾的普遍性、矛盾的特殊性、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统一、主次矛盾的辩证关系、矛盾主次方面的辩证关系;然后结合材料分析,实现理论与材料的结合。 【点睛】知识体现类材料题在高考试题中考查频率最高,是难度适宜的题型,它立足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主要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要分四步走。第一,通过设问明确设问指向,包括主体指向和知识指向。第二,依据指向,明确知识内容。第三,依据知识内容,对材料进行分析。第四,结合材料分析,对知识内容进行取舍,作答。 16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