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31 发布 |
- 37.5 KB |
- 19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山东省威海市文登区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
高一政治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5页,满分100分。考试用时90分钟。答卷前,考生请将自己的姓名、座号、班级、准考证号填涂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第Ⅰ卷所选答案用铅笔涂在答题卡上,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 注意事项: 1.第Ⅰ卷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涂在答题卡上,只答在试卷上不得分。 2019年4月10日,人类发布历史上首张黑洞照片。回答下列小题。 1. 1915年,爱因斯坦最先预言了黑洞的存在。100多年后的今天,经过全球天文学家的不断探索,人类首次用黑洞“真容”验证了百年前的预言。这一事实佐证了( ) A. 思维对存在具有制约性 B. 思维与存在相互决定 C. 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 D. 先有思维而后有存在 2. 有人在朋友圈转发黑洞照片,并称转发该图片能吸走全年霉运。下列观点与该说法相一致的是( ) ①物是观念的集合 ②未有此气,已有此理 ③气者,理之依也 ④天地之变,阴阳之化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1. C 2. A 【解析】 本题以2019年4月10日,人类发布历史上首张黑洞照片为背景材料,考查考生对哲学生活的相关知识的理解与运用能力。 【1题详解】 A:存在不依赖于思维,思维不能制约存在,A错误。 B:存在决定思维,思维是对存在的反映,二者不是相互决定的关系,B错误。 C:经过全球天文学家的不断探索,人类首次用黑洞“真容”验证了百年前的预言。这一事实佐证了思维能够正确认识存在,即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C正确。 D:思维是对存在的反映,先有存在,后有思维,D错误。 故本题选C。 【2题详解】 ①②:有人在朋友圈转发黑洞照片,并称转发该图片能吸走全年霉运,该观点属于唯心主义,“物是观念的集合”以及“未有此气,已有此理”均属于唯心主义,①②正确。 ③④:这两项均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与题意不符,排除③④。 故本题选A。 3.恩格斯指出:“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它为进一步研究提供使用的方法。”这告诉我们马克思主义哲学( ) ①其产生有深厚的阶级基础 ②是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③是科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 ④是我们认识世界的出发点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①:无产阶级的产生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阶级基础,但该选项与题意不符,排除①。 ②③:恩格斯指出,马克思主义哲学能够为我们进一步研究这个客观世界提供方法论的指导,说明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是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②③正确。 ④: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不是出发点,④错误。 【点睛】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作用: (1)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以往哲学和科学发展的思想结晶,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人生的根本指南,也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 (2)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可以帮助我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使我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少走弯路;可以帮助我们形成正确的思维方法,锻炼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力;可以帮助我们正确地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的变化与发展,用睿智的眼光看待生活和实践,从而为我们的生活和实践提供积极有益的指导。 4.马里奥•邦格在《物理学哲学》一书中提到,哲学对物理学有重要作用。其作用体现在( ) A. 解决物理领域中的具体问题 B. 为物理学研究提供方法论指导 C. 探索物理学的一般发展规律 D. 使哲学随物理学的发展而发展 【答案】B 【解析】 【详解】A:哲学提供的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指导,不能提供解决物理领域的具体方法,不能解决具体问题,A错误。 B:哲学对物理学有重要作用,其作用体现在哲学能够为物理学研究提供方法论指导,B正确。 C:具体科学揭示的是自然、社会和思维某一具体领域的规律,而哲学则对其进行概括和升华,从中抽象出最一般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该选项表述不当,排除C。 D:该选项表述的不是哲学的作用,与题意不符,排除D。 故本题选B。 【点睛】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缺乏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科学家就会在自己的研究活动中失去正确方向,甚至陷入混乱和失败。任何轻视哲学、否认哲学对具体科学的指导作用的看法,都是错误的、有害的。 5.下图漫画中“落实工作”的做法( ) ①属于形式主义的表现 ②其实质是一种唯心主义 ③注重了内容与形式的统一 ④是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表现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①②:漫画中,该领导干部在落实党中央的各项政策时,只是靠大喇叭进行“喊话”,而不是真正落实到具体的行动当中,该工作方法属于形式主义的表现,其实质是一种唯心主义,①②选项正确。 ③:内容决定形式,要使形式与内容相统一,③错误。 ④:漫画中的观点属于唯心主义,不是古代朴素唯物主义,④错误。 故本题选A。 【点睛】解答漫画类选择题要从以下入手: 1.认真审题 解答漫画题,要做到以下三点:一是认真看漫画,这是解答好漫画题的前提条件;二是读懂寓意(即审题),这是解答漫画选择题的关键所在;三是准确找出题中的有用信息,这是解答好漫画题的基础。 审题步骤: 第一,审漫画标题。一般漫画都有自己的标题,这是漫画的眼睛,透过这个“画眼”可以洞察整幅漫画的主题。 第二,审漫画主旨。我们在审题时,一定要仔细观察画面,注意画面上每一“要素”所提供的信息。 第三,审漫画语言。要仔细品味画中的语言文字,认真思考这些语言文字中所隐含的观点,有时它会成为我们弄清漫画寓意的金钥匙。 第四,审漫画寓意。如果说直观意义反映的只是漫画的表面现象,那么背后必然隐藏着深刻的寓意,这就是漫画所要揭示的真正主题。能否挖掘出漫画的寓意,是审题的关键。 2.联系教材 一般来说,试题中漫画所蕴含的道理,往往是我们在教材中学习过的基本观点、基本原理等。因此,在解题过程中,我们应结合漫画进行全面分析,看看漫画的寓意与教材中的哪些观点、原理相吻合,找准切合点。 3.准确作答 要根据题干的规定性,在准确审题的基础上,结合漫画寓意,对选项逐个分析,然后决定取舍。题目的选择要求往往是限定了知识、答案的范围:是选观点正确的,还是选观点错误的;是应该坚持的,还是应该反对的;是给我们的启示,还是反映的什么道理;是经济学的、政治学的、文化的还是哲学的等。此外,还要特别注意题干中的关键词,它往往决定选择题肢的正确与否。 教你一招: 巧解漫画题,应牢记下列口诀:“画面要看全,褒讽意在先,深入抓题旨,联系教材选。” 我国很早就把关于自然生态的观念上升为国家管理制度。回答下列小题。 6. 西周时期的《伐崇令》是我国最早的环境保护法,其中规定:“毋坏室,毋填井,毋伐树木,毋动六畜。有不如令者,死无赦。”该规定表明( ) ①意识是社会发展的产物 ②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③没有劳动就没有人类社会 ④自然界的变化和发展有其固有规律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7. 党的十九大强调,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根基。下列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说法,你认为正确的是( ) A. 人是自然界的主人 B. 人类与自然和谐共生 C. 人类为自然界立法 D. 自然界不受人的影响 【答案】6. C 7. B 【解析】 本题以我国古代就把关于自然生态的观念上升为国家管理制度为背景材料,考查考生对哲学生活的相关知识的理解与运用能力。 6题详解】 ①:题目中没有阐述意识的起源的相关知识,①排除。 ②④:我国最早的环境保护法规定,不准毁坏版房屋,不准填平水井,不准抢劫六畜,该规定尊重了自然界的变化和发展的客观规律,也说明了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②④正确。 ③:该选项表述的是劳动的重要性,与题意不符,排除③。 故本题选C。 【7题详解】 AC:这两项均是唯心主义,排除A、C。 B:党的十九大强调,“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这启示我们只有尊重自然规律,才能做到人类与自然和谐共生,B正确。 D:自然界受人类活动的影响,D错误。 故本题选B。 8.南宋诗人陈与义在《襄邑道中》写到“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下列诗句与该诗句蕴含的哲理相近的是( ) A. 寒往则暑来,暑往则寒来 B. 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 C.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D.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答案】B 【解析】 【详解】A:“寒往则暑来,暑往则寒来”体现了一切事物都处于运用之中,A错误。 B:“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体现了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也体现了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符合题意,B正确。 C:“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说明了要想看得远,就必须站得更高,体现了人们要想在认识世界、改造世界中有所建树,就必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与题意不符,排除C。 D:“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体现了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与题意不符,排除D。 故本题选B。 【点睛】易错点---所谓静止就是绝对的不运动 该观点错误。辩证唯物主义讲的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它有两层含义:一方面,事物在它发展的一定阶段和一定时期,其根本性质没有发生变化;另一方面,物体相对于某一参照系来说没有发生某种运动,或者说物体在一定条件和范围内没有进行某种特殊的运动。可见,静止是有条件的、暂时的、相对的,一旦超出这个限度,就会发生变化。整个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完全不变的事物是不存在的。 9.2019年3月24日,习近平主席在尼斯会见法国总统马克龙时强调,当前国际形势和两国关系发生了很大变化,但中法合作共赢的属性始终没有改变。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 ①变化是中法两国关系的特殊状态 ②中法两国关系处于运动变化之中 ③中法两国合作的属性永远不会变 ④两国关系在变与不变中向前发展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①:变化是中法两国关系的常态,而不是“特殊状态”,①错误。 ②④:题目中,习近平在尼斯会见法国总统马克龙时强调,当前国际形势和两国关系发生了很大变化,但中法合作共赢的属性始终没有改变,这意味着中法两国关系处于运动变化之中,两国关系在变与不变中向前发展,②④正确。 ③:“永远不会变”的表述属于形而上学的观点,排除③。 故本题选C。 10. 《淮南子·说林训》有文:“临河而羡鱼,不如归家织网。”意为站在水边想得到鱼,不如回家结网。这句话警示人们( ) ①人的意识能改变世界 ②美好的愿望使人奋进 ③摒弃不切实际的空想 ④要有脚踏实地的行动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①:人能够在意识的指导下改造世界,意识本身不能直接改变世界,①错误。 ②:符合客观规律的美好的愿望才能促进人的奋进,且该观点的表述与题意不符,②排除。 ③④:站在水边想得到鱼,不如回家结网,这句话警示人们要摒弃不切实际的空想,要有脚踏实地的行动,③④正确。 故本题选D。 11.“脚下有泥,心里才有底。”各级扶贫干部只有扑下身子,深入田间地头,才能摸准问题,找对方子。对“脚下有泥,心里有底”的合理解释是( ) A. 扶贫干部的智慧决定扶贫工作的成效 B. 干部的思想认识能促进贫困地区脱贫 C. 调查和了解实际情况有助于精准扶贫 D. 只要深入扶贫一线就能完成扶贫任务 【答案】C 【解析】 【详解】A:扶贫干部的智慧不能对扶贫成效起决定作用,A错误。 B:干部的思想认识未必都是正确的,只有正确的思想认识才能促进贫困地区脱贫,B错误。 C:各级扶贫干部只有扑下身子,深入田间地头,才能摸准问题,找对方子,强调了实践的重要性,说明了调查和了解实际情况有助于精准扶贫,C正确。 D:该选项表述过于绝对,排除D。 故本题选C。 【点睛】实践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它可以把人们头脑中的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但并不是人的一切活动都是实践。人类的活动包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而改造世界又包括两个方面:改造客观世界和改造主观世界。只有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才是实践。 12.科学家从蜻蜓翅膀前缘的翅痣部位获得灵感,为飞机安装了抗震颤装置,解决了飞机在高速飞行时机翼颤振,容易造成翼折人亡的危险。材料表明( ) ①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 ②人能够能动的认识和改造世界 ③意识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 ④意识能调节控制人的生理活动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①②:题目中,科学家从蜻蜓翅膀前缘的翅痣部位获得灵感,为飞机安装了抗震颤装置,解决了飞机在高速飞行时机翼颤振,容易造成翼折人亡的危险,这体现了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人能够能动的认识和改造世界,①②正确。 ③:直接现实性是实践的特点,③错误。 ④:该选项表述与题意不符,题目中没有涉及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的调节和控制作用,排除④。 故本题选A。 【点睛】全面理解意识反作用的表现: (1)从内容上看:①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人们在意识的指导下,通过实践把意识中的东西变成现实的东西,创造出没有人的参与永远也不可能出现的东西。②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意识活动依赖于人体的生理活动,又对生理活动有着能动的反作用。高昂的精神可以催人向上,使人奋进;萎靡的精神则会使人悲观、消沉,丧失斗志。 (2)从性质上看:不同性质的意识对客观事物具有不同的能动作用。正确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发展起积极的促进作用;歪曲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发展起消极的阻碍作用。 13.“天眼之父”南仁东为了实现复兴中国天文学的梦想,攻坚克难,矢志不渝,历时22年终于建成了“中国天眼”——FAST。南仁东“二十年铸天镜”的过程体现( ) ①意识对人的生理活动具有调节作用 ②人的意识能够直接改变客观世界 ③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④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①③:南仁东攻坚克难,矢志不渝,历时22年终于建成了“中国天眼”, 南仁东“二十年铸天镜”的过程体现意识对人的生理活动具有调节作用,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①③正确。 ②:人的意识不能直接改变客观世界,需要通过实践这个环节,②错误。 ④:该选项表述与题意不符,排除④ 故本题选A。 14.青春校园电影《老师·好》取材于真实人物,再现上世纪80年代的校园百态和师生纯真感情,受到广泛好评。这启示艺术创作( ) ①要从创作者个人意愿出发 ②不能脱离社会的现实情况 ③应完全如实反映社会现象 ④追求艺术性和现实性统一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①:要从实际出发,不能从创作者个人意愿出发,①错误。 ②④:电影《老师·好》取材于真实人物,再现上世纪80年代的校园百态和师生纯真感情,受到广泛好评。这启示艺术创作要立足社会实际,追求艺术性和现实性统一,②④正确。 ③:艺术创作源于现实高于现实,“完全如实反映”的表述不当,③排除。 故本题选D。 15.下图漫画对我们“借鉴外地经验”的哲学启示是( ) ①可以照搬外地经验 ②要从本地实际出发 ③调整本地情况以适应外地经验 ④将外地经验与本地实际相结合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①:要一切从实际出发,不能完全照搬外地经验,①错误。 ②④:漫画“借鉴外地经验”启示我们,本地经济在发展过程中要从本地的客观实际出发,不能完全照搬外地经验,要将外地经验与本地经济发展的客观实际有机结合起来,②④正确。 ③:要借鉴使用外地经验,并使其符合本地的实际情况,③错误。 故本题选C “世界那么大,一起去看看”。从古代的“游学”到今天的“研学”,学子们越来越重视“游学所以能博闻”。回答下列小题。 16. “研学旅行”是一种将研究性学习和旅行体验相结合的校外教育活动,旨在引导中小学生学会动手动脑,让课本知识“鲜活”起来。开展研学旅行活动的哲学意义在于( ) ①改变获得知识的来源 ②在生活中应用知识 ③获得更多的间接经验 ④在实践中探求真理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17. 某校高一年级学生组织了一次“追寻红色足迹”的研学旅行活动。为使研学活动顺利开展,同学们在活动前拟定了详细的活动方案。这体现了( ) A. 社会实践具有能动性 B. 认识能促进实践活动 C. 没有实践就没有认识 D. 实践具有历史性特点 【答案】16. C 17. A 【解析】 本题以从古代的“游学”到今天的“研学”,学子们越来越重视“游学所以能博闻”为背景材料,考查考生对哲学生活的相关知识的理解与运用能力。 【16题详解】 ①:获得知识的来源没有改变,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①错误。 ②④:“研学旅行”旨在引导中小学生学会动手动脑,让课本知识“鲜活”起来。开展研学旅行活动有利于让学生在生活中应用知识,探求真理,②④正确。 ③:“研学旅行”作为一种实践活动,通过该活动可以获得更多的直接经验,③错误。 故本题选C。 【17题详解】 A:该学校的学生在开展研学旅行活动之前,就先拟定了详细的活动方案。这说明了实践是人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体现了社会实践具有能动性,A正确。 B:正确的认识能够促进社会实践的发展,B错误。 C: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没有实践就没有认识,但该选项的表述与题意不符,排除C。 D:题目中的表述不体现实践的社会历史性,排除D。 故本题选A 18.我们都在努力奔跑,我们都是追梦人。2018年我们取得的所有成就,都是人民撸起袖子干出来的,是奋斗者挥洒汗水拼出来的。下列语句与这一观点蕴含的哲理相同的是( ) ①惟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 ②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③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④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①:该选项的意思是只有门前那在春风吹拂下泛起一圈一圈涟漪的镜湖的碧水,还是旧时模样,不体现实践的观点,与题意不符,排除①。 ②:“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说明了人们对同一事物的反映,因其立场、世界观、人生观、思维方法以及知识构成的不同,会得出不同的结论,不体现实践的观点,与题意不符,排除②。 ③④:题目中,2018年我们取得的所有成就,都是人民撸起袖子干出来的,是奋斗者挥洒汗水拼出来的,这充分体现了实践的重要性,“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以及“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也都体现了实践的重要性,③④符合题意,入选。 故本题选D。 19.俗话说“貌美牙为先,齿白七分俏”,似乎牙齿越白越健康。空军军医大学专家经过实验证明,牙齿否健康与牙釉质矿化程度有关,不取决于洁白程度。这说明( ) ①真理的基本属性是客观性 ②对同一个事物可以有多种正确认识 ③真理与谬误没有明确界限 ④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①④:题目中,空军军医大学专家经过实验证明,牙齿是否健康与牙釉质矿化程度有关,不取决于洁白程度。这说明真理是客观的,也说明了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①④正确。 ②:对同一个事物可以有多种认识,但只有一种正确的认识,②错误。 ③:真理与谬误二者有着严格的界限,③错误。 故本题选B。 20.从嫦娥一号拍摄全月球影像图,到嫦娥二号首次实现我国对小行星的飞越探测,再到嫦娥三号成功实现落月梦想、嫦娥四号实现月球背面软着陆……人类对宇宙未知奥秘的认知不断得到突破。这一过程体现了( ) ①人类对宇宙的探索永不止步 ②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 ③人类对宇宙的认识循环往复 ④人们无法把握事物的本质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①②:题目中,从嫦娥一号到嫦娥四号,人类对宇宙未知奥秘的认知不断得到突破。这一过程体现了人类对宇宙的探索永不止步,也体现了人的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的特点,①②正确。 ③:“循环往复”的表述否认了认识的上升性,③错误。 ④:人的意识具有主动创造性,意识不仅能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该选项表述错误,④错误。 故本题选A。 21.某区推出“菜姐回收”APP,利用“互联网+回收”模式有效缓解了垃圾分类难和处理难问题。“互联网+回收”模式启示我们( ) A. 要积极创建自在事物联系 B. 要发挥事物间偶然联系的作用 C. 事物之间的联系是不变的 D. 要根据固有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答案】D 【解析】 【详解】A:自在事物的联系在人类产生之前就已经存在了,人不能创造自在事物的联系,A错误。 B:题目中没有阐述要发挥偶然联系的作用,排除B。 C:该观点属于形而上学的观点,C错误。 D:该地区利用“互联网+回收”模式有效缓解了垃圾分类难和处理难问题,这启示我们要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建立新的具体的联系,D正确。 故本题选D。 22. 某市压缩传统钢铁厂,发展新兴产业项目,使空气质量明显提高,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良性互动。该市做法体现的道理是( ) ①发展经济与保护生态相互影响 ②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有联系 ③人类可以随意改变事物的联系 ④用联系的观点解决发展问题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①④:题目中,该市压缩传统钢铁厂,发展新兴产业项目,使空气质量明显提高,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良性互动,这说明了发展经济与保护生态相互影响,联系是普遍的,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①④正确。 ②:联系是普遍的,但这不意味着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着联系,②错误。 ③:联系是客观的,人不能随意改变联系,③错误。 故本题选B。 23.2019年,山东省提出“以泰山为中心,济南、泰安、曲阜共建一条联系极为密切的中华文化枢轴”。三地市共建中华文化枢轴的哲学依据是( ) ①整体功能总是大于部分功能之和 ②局部的协同发展可以推动整体的发展 ③整体和部分互相联系、密不可分 ④部分的功能对整体的功能有决定作用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①:当部分以合理有序状态组成整体时,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当部分以不合理的无序的状态组成整体时,整体功能小于部分功能之和,该选项表述错误,排除①。 ②③:以泰山为中心,济南、泰安、曲阜共建一条联系极为密切的中华文化枢轴,有利于推动山东省的文化发展,体现了局部的协同发展可以推动整体的发展,也说明了整体和部分是互相联系、密不可分的,②③正确。 ④:关键部分的功能在一定条件下对整体功能起决定作用,该选项表述不当,④排除。 故本题选C。 24.2019年春节,威海市政府规定市区内禁止燃放烟花爆竹,在年俗坚守和环境保护中建设美丽家园。从哲学角度看,处理好年俗坚守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 A. 需要改变事物原有的属性 B. 取决于该市人们的思想观念 C. 就能实现预期的最优目标 D. 有利于把握事物间有利联系 【答案】D 【解析】 【详解】A:事物的属性是客观的,不能改变,A错误。 B:人们的思想观念属于意识的范畴,不能对“处理好年俗坚守与环境保护的关系”起决定作用,B错误。 C:该选项表述过于绝对,C排除。 D:威海市政府规定市区内禁止燃放烟花爆竹,在年俗坚守和环境保护中建设美丽家园。从哲学角度看,处理好年俗坚守与环境保护的关系有利于把握事物间的有利联系,D正确。 故本题选D。 25.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等六大素养,涵盖了学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所需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提出( ) ①是我国教育发展的前提 ②对学生成长起决定作用 ③着眼学生发展的整体性 ④符合我国学生发展规律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①:“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提出不是教育发展的前提,该选项过于夸大了其作用,①排除。 ②:“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不能决定学生的成长,“起决定作用”的表述错误,排除②。 ③④:基于中国学生发展的现状,我国提出了培养“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理念,该理念立足于整体,着眼学生发展的整体性,符合我国学生发展规律,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发展,③④正确。 故本题选D。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0分) 注意事项: 第Ⅱ卷共4道题。本卷所有题目的答案,考生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答在答题卡规定的区域内,在试卷上答题不得分。 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一千多年前,“诗仙”李白乘船过三峡,写下脍炙人口的诗句:“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巫山长江边,曾是猴群栖息地,吸引了大量游客,成为小三峡的旅游名片。后来,当地人为了生计,大面积毁林种地、砍树烧柴,导致两岸森林严重破坏,野猴数量急剧减少。小三峡得天独厚的猕猴景致和独一无二的绿水青山,一度成为人们的美好回忆。 (1)运用规律的有关知识分析小三峡人的错误之处,并从辩证唯物论角度为小三峡再现“两岸猿声啼不住”的美景提出两条方法论建议。 (2)请列举一个与材料中做法相反的案例。(要求:案例真实,内容详实,表达清晰。) 【答案】(1)错误:规律是普遍客观的。小三峡人违背生态规律,大肆砍伐,毁林害猴,失去了独特的猕猴景致和青山绿水,遭到了规律的惩罚。 建议:尊重自然规律,减少人类活动对猕猴的干扰,保护猕猴的生态家园。树立正确的意识,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重建小三峡两岸生态美景。 (2)案例:为保护珠穆朗玛峰的自然生态,国家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许进入珠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绒布寺以上核心区域旅游,并控制登山季登山者的人数。 【解析】 【分析】 本题以小三峡地区百姓大面积毁林种地、砍树烧柴,导致两岸森林严重破坏,使得小三峡得天独厚的猕猴景致和独一无二的绿水青山,一度成为人们的美好回忆为背景材料,考查考生对哲学生活的相关知识的理解与运用能力。 【详解】(1)本题包含两个方面的小问题。针对第一个小问题,材料中,小三峡人违背生态规律,大肆砍伐,毁林害猴,失去了独特的猕猴景致和青山绿水,遭到了规律的惩罚,据此,可以从规律的客观性与普遍性的角度进行分析即可。针对第二个小问题,需要考生提出两条方法论建议。根据所学的相关知识,主要可以从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情以及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的角度进行分析即可。 (2)此题属于开放性试题,这类试题的答案不是唯一的,允许考生发表不同的看法,鼓励创造性思维。试题在考查考生表达能力的同时,考查考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例如,为保护珠穆朗玛峰的自然生态,国家严格控制登山季登山者的人数等。 【点睛】全面把握规律的客观性: (1)规律的存在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不管人们是否承认它、喜欢它,它都客观存在着。 (2)规律是否发挥作用也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规律起不起作用,关键在于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是否存在。条件存在,规律就必然起作用;条件不存在,规律就不再发挥作用。 (3)规律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它要求我们必须尊重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否则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人在客观规律面前不是无能为力的,人们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 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山东省新高考采用“3+3”考试模式,除语数外三科必考外,考生可以在理化生、政史地6科中任选3科参加考试。如何选择,成为高一学生面临的第一道考题。专家建议,首先,要根据社会现实和发展趋势,确定自己的意向专业,作好未来规划。其次,要考虑个人的兴趣爱好和擅长学科,合理选择科目组合。再次,要在专业和兴趣、社会与自我之间找到最佳结合点。能否科学选择,影响考生的眼前和未来,不可盲目与任性。 结合材料并运用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分析: (1)作为考生的你,将依据什么来确定自己的选课方向? (2)如果盲目与任性地选择科目组合可能会有什么影响? 【答案】(1)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作为考生的我,在选课前要充分考虑当前社会的需要和未来发展趋势、大学的各类专业和社会职业就业、个人的兴趣爱好和优势特点等实际情况,综合考虑,准确定位。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2)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错误的意识阻碍事物的发展。盲目与任性地选择违背客观实际,与自身的特点和社会需求相脱节,会影响眼前的学习和未来的发展。 【解析】 【分析】 本题以山东省新高考采用“3+3”考试模式,除语数外三科必考外,考生可以在理化生、政史地6科中任选3科参加考试为背景材料,考查考生对哲学生活的相关知识理解与运用能力。 【详解】(1)材料中,专家建议,首先,要根据社会现实和发展趋势,确定自己的意向专业,作好未来规划。其次,要考虑个人的兴趣爱好和擅长学科,合理选择科目组合。再次,要在专业和兴趣、社会与自我之间找到最佳结合点,故可以从物质决定意识的角度,分析说明在选课前要充分考虑当前社会的需要和未来发展趋势、大学的各类专业和社会职业就业等实际情况,并以此作为自己选课的出发点。 (2)盲目与任性地选择科目组合必然会违背客观实际情况,与自身的实际不符,也不能很好适应社会的需要,会影响眼前的学习和未来的发展,故可以从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的角度进行分析,说明错误的意识阻碍事物的发展即可。 【点睛】非选择题书写答案要点: 1、层次分明,要点序号化——反对不分段落层次的“一块板 2、表述准确,语言学科化——反对使用文学化、生活化语言 3、逻辑严密,表述简洁化——反对语句冗长、画蛇添足 4、字迹工整,卷面美观化——反对字迹潦草、错字连篇 2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经十路是济南市最拥堵的交通主干道。为了改善交通状况,济南市反复探索试验。2017年3月初开始,济南市和滴滴出行公司合作,在经十路上安装了我国首个以浮动车(移动中的机动车)轨迹作为数据基础的“智慧信号灯”,使高峰期的交通延误时间下降10%。但是智慧信号灯也不是万能的,无法准确疏导全市交通。2018年11月,济南市又与百度公司合作,搭建城市静态交通综合管理平台,利用百度地图的用户检索、导航等场景对用户进行停车诱导,解决了市民停车难痛点与城市静态交通管理难点,有效提升了济南市道路通行效率。 结合材料并运用“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知识,说明“反复探索试验”对解决济南市交通拥堵的作用。 【答案】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经过反复探索实验,济南市探索出有效缓解交通拥堵的智慧化方案。 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济南市对治堵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反复研究,提高对改善交通状况的认识。 ③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从智慧信号灯到利用百度地图,济南市反复实验治堵方案的可行性,不断优化治堵方案。 ④实践是认识的目的。济南市经过反复探索实验,有效解决了城市交通难点和痛点,方便了市民出行。 【解析】 【分析】 本题以济南市“反复探索试验”,采用多种方式改善交通状况,有效提升了济南市道路通行效率为背景材料,考查考生对哲学生活的相关知识的理解与运用能力。 【详解】 材料中,经过反复探索实验,济南市探索出有效缓解交通拥堵的智慧化方案,故可以从实践是认识的来源的角度进行分析;材料中,济南市对治堵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反复研究,提高对改善交通状况的认识,故可以从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的角度进行分析;材料中,从智慧信号灯到利用百度地图,济南市反复实验治堵方案的可行性,不断优化治堵方案,故可以从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的角度进行分析;材料中,济南市经过反复探索实验,有效解决了城市交通难点和痛点,方便了市民出行,故可以从实践是认识的目的角度进行分析。 【点睛】准确把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1)认识产生于实践的需要。实践不断产生新问题,提出新要求,推动着人们进行新的探索和研究。 (2)实践的发展为人们提供日益完备的认识工具,这些工具延伸了人类的认识器官,促进人类认识的发展。 (3)实践锻炼和提高了人的认识能力。因为人类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也改造着自己的主观世界,提高自己判断和推理的能力,从而推动认识的不断深化。 2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9年伊始,“莱日方长,后会芜期”成为莱芜这座小城的流行语,其所辖区域划归济南市管辖。两地合并不是简单的拼凑,而是结合地缘关系等多方面因素综合考量的结果。目前,两地在钢铁、医药、旅游等行业存在产业重叠问题,两地合并有助于突破产业区划壁垒。莱芜资源丰富,但区域小,调动资源的能力有限,发展的广度和深度不足;济南技术、信息、人才等资源富集,但作为省会城市对周边城市的引领带动作用不足。两市合并符合山东省打造强省会的战略,为构建以济南为中心的省会城市圈提供助力。济莱合并现在还是“物理变化”。今后要上升为“化学变化”,还需多方协同努力。 运用系统优化的方法说明济莱合并如何从“物理变化”上升为“化学变化”。 【答案】哲学依据:系统是由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诸要素构成的统一整体,基本特征是整体性、有序性和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系统优化的方法要求我们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 事实分析:着眼于山东省的整体发展,统筹全局、综合考量两地的发展因素,更好发挥省会城市辐射带动作用。遵循两地内部结构的有序性,打破区划壁垒,实现资源流通,有序实现两地融合发展。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两地资源优势互补,产生1+1>2的整体效应。 【解析】 【分析】 本题以莱芜与济南两市合并符合山东省打造强省会的战略,为构建以济南为中心的省会城市圈提供助力为背景材料,考查考生对哲学生活的相关知识的理解与运用能力。 【详解】本题考查系统优化的相关知识。材料中,莱芜与济南两市合并是着眼于山东省的整体发展,统筹全局、综合考量两地的发展因素,更好发挥省会城市辐射带动作用,这两市的合并有利于打破区划壁垒,实现资源流通,有序实现两地融合发展,故可以从系统是由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诸要素构成的统一整体,基本特征是整体性、有序性和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的角度进行分析说明即可。 【点睛】如何运用系统优化的方法分析和处理问题: 解答此类问题,可以结合系统的基本特征从认识和实践两个方面思考。具体包括: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从整体出发,把各个部分、各个要素联系起来考察,统筹考虑,优化组合,形成关于这一事物的完整准确的认识;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重视整体的功能;要注意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使各要素要按照一定的顺序和方向发生作用;要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力求实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