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会宁县一中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理)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甘肃省会宁县一中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理)试题

‎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中期考试高二政治(理)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5题,共计50分)‎ ‎1. 下列属于文化现象的是 ‎①铜鼓岭的自然风光 ②敦煌莫高窟的飞天壁画 ‎ ‎③伦理道德观念 ④乡镇企业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④‎ ‎【答案】C ‎【解析】‎ 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其中,既包括世界观、人生关、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故②③属于文化现象。①选项属于自然现象。④属于经济现象。故本题选C。‎ ‎【考点定位】文化的内涵 ‎【知识拓展】不同文化内涵的界定:‎ 文化在当前有众多的解释和定义,但总体上我们可以从三个层次上来理解和界定文化(如下图):‎ ‎2. 文化是指( )‎ A. 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精神产品 B. 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 C. 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的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D. 纯粹“自然”的东西 ‎【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文化的内涵和外延,属于课本基础知识。文化是相对于政治、经济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它既包括世界观、人身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学、技术、语言、文字等非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A、B两项仅是文化的一部分,故不选;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故D项不是文化,不能入选;因此,本题的答案为C项。‎ ‎3.文化与经济、政治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表现在( )‎ A. 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又反作用于一定的经济、政治 B. 文化对于经济、政治的发展具在促进作用 C. 一定文化是一定的经济、政治发展的基础 D. 文化的发展始终是与经济、政治的发展亦步亦趋的 ‎【答案】A ‎【解析】‎ 本题考查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文化与经济、政治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表现在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又反作用于一定的经济、政治,A正确且符合题意;文化有先进、健康和落后、腐朽之分,只有先进、健康文化才对经济、政治的发展具在促进作用,A说法错误;应是经济是基础,C说法错误;文化的发展并不是始终是与经济、政治的发展亦步亦趋的,D说法错误;故本题答案选A。‎ ‎【点睛】正确理解文化的反作用:‎ ‎(1)文化是依存于社会又反作用于社会的精神力量,但它并不是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在社会发展中具有决定性作用的是生产力。‎ ‎(2)文化虽然也能反作用于经济、政治,给予经济、政治以重大的影响,但是,这种影响始终是第二位的,它不可能与经济、政治对文化的决定作用等量齐观。‎ ‎(3)文化对经济、政治的影响,表现为不同性质的文化促进或阻碍经济、政治的发展或变革。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对文化的作用要作具体分析。‎ ‎(4)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文化有其自身的传承性和相对的独立性。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但这并不意味着文化的发展始终和经济的发展同步。文化可能会超前于经济的发展而发展,或者是滞后于经济的发展而发展。‎ ‎4.文化对人的影响有 ‎①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②文化影响人们的风俗习惯、文化程度 ‎③文化影响人们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④思维方式具有相对稳定性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①③: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①③符合题意。‎ ‎②:风俗习惯、文化程度属于文化的范畴,文化影响人们的风俗习惯、文化程度,不是文化对人的影响,排除②。‎ ‎④:文化影响人的思维方式,但思维方式具有相对稳定性是思维方式的特点,④不合题意。‎ 故本题选C。‎ ‎5.成语“耳濡目染”说明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 )的特点。‎ A. 潜移默化 B. 深远持久 C. 差异性 D. 相对独立性 ‎【答案】A ‎【解析】‎ 本题考查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特点。成语“耳濡目染”说明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A正确且符合题意;深远持久是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特点,但不符合题意,应排除B;C D不是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特点,也应排除;故本题答案选A。‎ ‎6.俗语“乡音难改”说明对人的影响具有( )的特点 A. 潜移默化 B. 深远持久 C. 差异性 D. 相对独立性 ‎【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特点。俗语“乡音难改”说明对人的影响具有深远持久的特点,B正确且符合题意;潜移默化是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特点,但不符合题意,应排除A;C D不是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特点,也应排除;故本题答案选B。‎ ‎【点睛】在理解文化对人的影响的两个特点要注意的问题:‎ ‎(1)文化影响即使是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发生的,也不都是消极被动、无目的地接受的,而往往是人们自觉学习、主动接受文化熏陶的过程。‎ ‎(2)‎ 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指向性不同。潜移默化主要指向文化对人影响的无形性,让人在不知不觉中受到影响;深远持久主要指向文化对人影响的长期性,人们所受到的影响一时难以抹去。‎ ‎(3)潜移默化一般强调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无形的、非强制的,而不是有形的或强制的;深远持久强调的是文化对人影响的长远性,但这种影响不是固定不变,而是相对稳定。‎ ‎7. 人的文化素养是多方面的,其中具有方向性作用,处于核心地位的是 A. 社会科学素养 B. 自然科学素养 C. 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 D. 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答案】D ‎【解析】‎ 文化对人的交往方式、思维方式、生活方式 的各个方面都有着深远持久的影响;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一经形成,就具有确定的方向性,对人的综合素质和终身发展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故本题答案选D。‎ ‎【点睛】区分“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 ‎“潜移默化”是指每时每刻、不知不觉地受到文化的影响,是从文化对人影响的过程来看的,强调的是文化对人的影响的无形性和非强制性。“深远持久”是指经年累月、难以抹去,是从文化对人影响的结果上说的,强调的是文化对人影响的稳定性和延续性。‎ ‎8.尊重文化多样性的原因有( )‎ ‎①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 ‎ ‎②各民族文化是根本不相容的 ‎③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 ‎ ‎④民族文化具有与其他文化不同的特点 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④ D. ②③‎ ‎【答案】A ‎【解析】‎ 本题考查尊重文化多样性的原因。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①③正确且符合题意;②说法错误;④说法正确但不是题干的原因,应排除;故本题答案选A。‎ ‎9.‎ 在文化交流中,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睦相处,共同世界文化的繁荣,就必须遵循的原则是( )‎ A. 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的原则 B. 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C.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原则 D. 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原则 ‎【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尊重文化的多样性。在文化交流中,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睦相处,共同世界文化的繁荣,就必须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B正确且符合题意;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坚持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的原则,A与题意不符,应排除;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C D说法错误;故本题答案选B。‎ ‎10.大众传媒产生的标志是 A. 活字印刷的发明 B. 网络技术的推广 C. 广播电视的出现 D. 印刷媒体的推广 ‎【答案】D ‎【解析】‎ 传播媒介,简称为传媒。传媒大体经历了口语、文字、印刷、电子和网络等发展阶段。现代社会中的传媒有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多种形式,这类传媒被称为大众传媒。大众传媒产生的标志是印刷媒体的推广,D适合题意;ABC均不符合要求,排除。‎ ‎【点睛】传媒与大众传媒的关系 ‎(1)传播媒介,简称传媒。传媒大体经历了口语、文字、印刷、电子和网络等发展阶段。‎ ‎(2)大众传媒是指面向大众的传播媒介,有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各种形式。传媒真正开始面向大众传递信息,是以印刷媒体的推广为标志的。‎ ‎(3)大众传媒是现代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大众传媒的出现,并不能完全取代其他传媒,各种传媒都在文化传播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11.我国传统文化崇尚“浩然正气”,今天我们强调领导干部要“讲正气”,同时赋予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内涵。这说明传统文化具有( )‎ A. 鲜明民族性 B. 较强融合性 C. 相对稳定性 D. 明显渗透性 ‎【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传统文化的特点。我国传统文化崇尚“浩然正气”,今天我们强调领导干部要“讲正气”,同时赋予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内涵。这说明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C正确且符合题意;A是传统文化的特点,但在材料中未体现,应排除;B D不是传统文化的特点,应排除;故本题答案选C。‎ ‎12.每年春节,海峡两岸的人不管身处何方,都会力争在除夕之夜与家人团聚在一起,吃顿年夜饭。这说明( )‎ A. 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B. 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C. 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先进性 D. 传统文化具有强烈的时代性 ‎【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传统文化的特点。每年春节,海峡两岸的人不管身处何方,都会力争在除夕之夜与家人团聚在一起,吃顿年夜饭,这说明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B正确且符合题意;A是传统文化的特点,但在材料中未体现,应排除;C D说法错误;故本题答案选B。‎ ‎13.继承传统文化,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正确的态度是( )‎ ‎①取其精华 ②去其糟粕 ③批判继承 ④古为今用 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②③ D. ①②③④‎ ‎【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查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继承传统文化,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正确的态度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①②③④正确且符合题意;说法错误;故本题答案选D。‎ ‎14.林则徐说:“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这说明( )‎ A. 对待传统文化,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B. 文化具有传承性 C. 文化具有民族性 D. 实现文化创新,需要博采众长 ‎【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查文化创新的途径。林则徐说:“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这说明实现文化创新,需要博采众长,D正确且符合题意;应是对待外来文化,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A说法错误;B C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应排除;故本题答案选D。‎ ‎【点睛】如何进行文化创新:‎ ‎(1)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基本要求,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2)继承传统,推陈出新。对传统文化要批判继承,实现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相结合,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3)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必须以世界优秀文化为营养,充分吸收外国文化的有益成果。在学习和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时,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要坚持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相互交流、借鉴和融合。‎ ‎(4)要坚持正确方向,克服错误倾向。要克服“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才能保证文化创新沿着正确的方向、采取正确的方法进行。‎ ‎(5)要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充分理解人民群众对文化生活的基本需求,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从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中汲取营养,才能创作出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文化作品。‎ ‎(6)在时代的高起点上推动文化内容形式、体制机制、传播手段创新,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15.汲取世界文化精华,必须同中国的实际相结合,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原则。这是因为( )‎ A. 外国文化是脱离中国实际的 B. 中国文化比西方文化更有文化底蕴 C. 只有保持文化的民族特色,中华文化才能永葆生命力、提升竞争力 D. 中国文化是社会主义的文化,与资本主义是无法融合的 ‎【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文化的交流、借鉴与融合。汲取世界文化精华,必须同中国的实际相结合,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原则,这是因为只有保持文化的民族特色,中华文化才能永葆生命力、提升竞争力,C正确且符合题意;A与题干不构成因果关系,应排除;B D 说法错误;故本题答案选C。‎ ‎16.在文化创新方面要把握好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这就要反对( )‎ ‎①守旧主义 ②封闭主义 ③现实主义 ④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 A. ①②④ B. ①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答案】A ‎【解析】‎ 本题考查文化创新的途径。在文化创新方面要把握好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的关系、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这就要反对“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①②④正确且符合题意;③不符合题意,应排除;故本题答案选A。‎ ‎17.“我很不希望把古代经典的诗词和散文从课本中去掉,加入一堆什么西方的东西,我觉得‘去中国化’是很悲哀的。”习近平对“去中国化”的批评,其依据在于( )‎ ‎①民族文化是维系民族发展的精神纽带 ‎ ‎②摒弃传统文化会失去文化创新的根基 ‎③吸收外来文化会消解文化的民族特色 ‎ ‎④立足传统文化就能永葆文化的生命力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的是文化的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文化的发展既要继承传统文化,又要吸收外来优秀文化,③说法错误;把必要条件当作充分条件使用,应该是:立足传统文化才能永葆文化的生命力,④说法错误;我觉得“去中国化”是很悲哀的,这是因为民族文化是维系民族发展的精神纽带,摒弃传统文化会失去文化创新的根基,①②说法正确且符合题意。故答案选A。‎ ‎【点睛】传统文化的特点:‎ ‎(1)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基本特征,同时,它的具体内涵又能够因时而变。‎ ‎(2)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过程中创造的,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民族风格和民族气派,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3)传统文化具有继承性。‎ ‎18.近日,在德阳某小学运动会上,随着京剧《卖水》而起,结合周杰伦的《龙拳》,一群小学生所跳的戏曲课间操首次亮相,惊艳了全校师生。这套课间操动作上汲取了戏曲基本的手、眼、身、步,并融合流行音乐和健美操元素,让孩子们在传统戏曲中做起了课间操。这套戏曲课间操的出现说明 ‎①文化的继承要以开发创新作为目的和归宿 ‎②全面继承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 ‎③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 ‎④优秀传统文化只有不断创新才能更好地传承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该套课间操动作上汲取了戏曲基本的手、眼、身、步,并融合流行音乐和健美操元素,让孩子们在传统戏曲中做起了课间操。说明优秀传统文化只有不断创新才能更好地传承,要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要,③④项符合题意;文化继承并不以文化创新为目的和归宿,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要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不断的“推陈出新,革故鼎新”,①②项说法错误;正确选项为D。‎ ‎【点睛】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文化创新既是一个“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改造传统文化的过程,又是一个“推陈出新、 革故鼎新”创造新文化、发展先进文化的过程;既是一个不同民族文化相互交流、融合的过程,又是一个借鉴、汲取人类一切优秀文化成果,发展民族文化的过程。‎ ‎19.那些从民间生长出来的,一直和人们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传统手工艺产品、非物质文化遗产等,有必要加以适当改造,以符合现代人的审美情趣,重新融入当代生活。这说明 ‎①人类在社会生活中获得和享用文化 ‎②文化应在发展的基础上继承 ‎③科技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④我们要辩证对待传统文化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 材料说明我们要辩证对待传统文化,让那些与人们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传统文化,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符合现代人的审美情趣,重新融入当代生活,以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①④项符合题意;文化应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②项说法错误;材料不体现科技对文化发展的重要作用,③项与题意不符;正确选项为B。‎ ‎【点睛】为什么要正确对待传统文化?‎ ‎(1)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精神纽带,优秀传统文化是宝贵的精神财富。‎ ‎(2)传统文化的双重作用:在社会发展过程中,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经济、政治的变化,传统文化如果能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就能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反之,如果一成不变,传统文化也会起阻碍社会进步、妨害人的发展的消极作用。‎ ‎(3)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影响: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只有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克服传统文化的消极作用,才能兴旺发达;每个人只有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影响,才能使自己自由全面发展,更好地创造新生活。‎ ‎20.冬至是中国农历中一个重要节气,更是中华民族的一个传统节日。关于冬至吃东西的风俗,北方人有“冬至饺子夏至面”而在我国江南地区吃汤圆尤为盛行,寓意团团圆圆。材料表明 ‎①民族节日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陈旧的重要标志 ‎②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③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至今仍对社会产生深远影响 ‎④不同民族文化在借鉴中逐渐趋同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材料表明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至今仍对社会产生深远影响,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透过传统节日和习俗,我们可以领略不同民族文化的韵味,②③项符合题意;文化遗产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①项说法错误;不同民族文化在借鉴中求同存异、保持特色而不是逐渐趋同,④项说法错误;正确选项为C。‎ ‎【点睛】民族节日: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透过传统节日和习俗,我们可以领略不同民族文化的韵味。‎ ‎21.‎ ‎《经典咏流传》将中华经典诗词与电视媒介、网络平台有机结合,通过鉴赏团的专业点评,挖掘诗词背后的时代故事,推动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由此可见 ‎①科技的进步决定了传统文化的发展 ‎②传统文化的具体内涵能够因时而变 ‎③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发展 ‎④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 A. ①② B. ②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传统文化继承和发展的知识。①表述错误,科技进步会影响传统文化的发展,但不起决定作用,经济决定文化;《经典咏流传》将中华经典诗词与电视媒介、网络平台有机结合,挖掘诗词背后的时代故事,这说明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具体内涵能够因时而变,②正确;《经典咏流传》推动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说明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④正确;材料没体现传文化创新对社会实践的作用,③不合题意。本题选B。‎ ‎22.‎2018年11月28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中国申报的“藏医药浴法——中国藏族有关生命健康和疾病防治的知识与实践”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藏医药浴法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①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②有利于弘扬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③是传承人类文明以实现世界文化统一 ‎④是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的具体表现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藏医药浴法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是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的具体表现,有利于弘扬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②④项符合题意;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①项说法错误;藏医药浴法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有利于传承人类文明,但不能实现世界文化统一,③项说法错误;正确选项为C。‎ ‎【点睛】‎ 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它不仅对于研究人类文明演进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以名录方式确立,有文化遗产,自然遗产,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人类口述和非物质文化遗产。‎ ‎23.随着互联网,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人们获取知识的方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越来越多的学生习惯利用电脑,智能手机等终端设备从互联网上下载和搜索自己喜欢的文章、视频来阅读和学习。这说明 ‎①教育在文化传承中将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 ‎②大众传媒始终是推动文化发展的积极因素 ‎③科学技术发展推动了文化传承方式变革 ‎④大众传媒具有传递、共享的强大功能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大众传媒、科技对文化发展的影响的相关知识。随着互联网,大数据时代的到来,越来越多的学生习惯利用电脑,智能手机等终端设备从互联网上下载和搜索自己喜欢的文章、视频来阅读和学习。这说明科学技术发展推动了文化传承方式的变革,也说明大众传媒具有传递、共享的强大功能,③④正确;材料未涉及教育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的相关内容,①与材料不符,排除;大众传媒既为优秀文化的传播提供了平台,也为落后文化、腐朽文化的传播提供了平台,②中的“始终是……积极因素”说法绝对化,排除。故本题选D。‎ ‎24.“你有一条来自国宝的留言!请注意查收”——三星堆青铜人像:说我像奥特曼的你别走;陶鹰鼎:陶,醉了6000年;长信宫灯:照着你……这些穿越古今的宣传文案,出自《如果国宝会说话》这部独树一帜的文物纪录片。让历史文物活起来的依据有 ‎①文化遗产是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②历史文物是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 ‎③文物是中华文化的基本载体 ‎④传统文化是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纽带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 来自国宝的留言通过故事的形式穿越古今,让历史文物活起来,说明传统文化是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纽带,而文化遗产是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①④项符合题意;文字的发明标志人类的进入文明时代,科学技术是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②项说法错误;汉字是中华文化的基本载体,③项说法错误;正确选项为B。‎ ‎【点睛】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它不仅对于研究人类文明演进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以名录方式确立,有文化遗产,自然遗产,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人类口述和非物质文化遗产。‎ ‎25.那边“洪荒之力”的余温还未散去,这边“厉害了,我的哥”又集体刷屏。你也许正在一头雾水要问“‘厉害了,我的哥’是什么?”时,微信、微博中已经出现“厉害了,我的国”“厉害了,我的哥”等变体,而使用它们的不仅有朋友,还有媒体“大V”。这种现象佐证了 ‎①文化创新是社会实践发展的必然要求 ‎②大众传媒具有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 ‎③人的文化需求呈现多层次、多样化、多方面的特点 ‎ ‎④科学技术极大地促进了文化的传播与发展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④ D. ①③‎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大众传媒的作用、影响文化发展的因素。②选项观点符合题干,题中网络文化通过大众传媒进行传播,说明大众传媒具有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入选。④选项观点符合题干,题中通过微信、微博传播文化,说明科学技术极大地促进了文化的传播与发展,入选。①选项观点与题干不符,题中事例涉及文化传播,并没有涉及文化创新,排除。③选项观点与题干不符,题中涉及文化传播,并没有涉及人的文化需求,排除。故本题选C。‎ ‎【点睛】文化传播的途径和手段?‎ ‎(1)途径:①商业贸易 ②人口迁徙 ③教育 ④小到亲朋聚会、外出旅游,大到各种政治、经济、文化活动。‎ ‎(2)主要手段——大众传媒 :作用和特点——能最大限度地超越时空局限,汇集来自世界各地的信息,显示出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 二、非选择题 ‎26.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战略任务,是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根本举措。有利于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促进人的健康成长;有利于促进我国各项事业的全面发展。‎ 请运用“文化塑造人生”的知识,结合材料分析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原因。‎ ‎【答案】①优秀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利于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促进人的健康成长。‎ ‎【解析】‎ 本题请考生运用“文化塑造人生”的知识,结合材料分析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原因,本题的知识范围是“文化塑造人生”的知识,问题指向是结合材料分析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原因,属于原因类主观题,具体解答本题考生可结合材料从优秀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来分析说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必要性;结合材料分析说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性。【点睛】正确理解文化塑造人生:‎ ‎(1)正确区分文化塑造人生的作用。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侧重广度,强调人格的完善;优秀文化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侧重力度,强调力度的加大;优秀文化能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强调人的核心素质的提高,从而使全面发展成为可能。‎ ‎(2)任何一种文化都会影响人的成长、塑造人生。但只有积极向上的、先进的、优秀的文化才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优秀文化塑造人生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27.建筑作为凝固的音乐,演奏的是不同民族文化的华丽乐章。中国故宫、美国白宫、意大利的比萨大教堂,巴黎圣母院,莫斯科红场,阿拉伯社会的清真寺等,分别展示了世界不同民族文化的风格。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生活在世界不同地区的不同民族创造出了形形色色、具在鲜明标志的民族文化,构成了多样性的世界文明,让人们能够深切感受到世界文化多姿多彩的魅力。‎ 请用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回答问题。‎ ‎(1)为什么要尊重文化多样性?‎ ‎(2)尊重文化多样性应持有怎样的态度?‎ ‎【答案】‎ ‎(1)①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动力。②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民族文化起着维系社会生活、维持社会稳定的重要作用,是本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根基。③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 ‎(2)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它民族的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 ‎【解析】‎ 本题以各国的不同建筑分别展示了世界不同民族文化的风格,让人们受到世界文化多姿多彩的魅力为背景材料,从文化生活角度设题考查尊重文化多样性和尊重文化多样性的正确态度,本题直接考查对教材的基础知识,没有难度。‎ ‎(1)本题请考生用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回答为什么要尊重文化多样性,本题考查尊重文化多样性的原因,具体解答本题考生可调动相关知识,从文化多样性的地位、尊重文化多样性的意义等方面来回答。‎ ‎(2)本题请考生用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回答尊重文化多样性应持有怎样的态度,本题直接考查教材基础知识,没有难度,考生可根据教材知识对这一知识的表述直接回答:即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它民族的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 ‎28.教育、科技和人才,是国家强盛、民族振兴的基石,强国必先强教。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坚持稳中求进,着力促进教育公平、着力调整教育结构、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道路前进,为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而奋斗。 ‎ 从文化传承与发展的角度分析说明我国为什么要优先发展教育。‎ ‎【答案】①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发展教育事业,培养高素质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②教育是文化传播的又一重要途径。③教育在文化传承中。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在人的教化和培育上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把文化传递给下一代,使人们在有限的学习生涯中获得既有的文化财富,在人类文化的传承中将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 ‎【解析】‎ 本题要求考生从文化传承与发展的角度分析说明我国为什么要优先发展教育,本题的知识范围是从文化传承与发展的角度,问题指向是分析说明我国为什么要优先发展教育,属于原因类主观题,具体解答本题考生可结合材料从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教育在文化传承中的特定功能等角度来分析说明。‎ ‎【点睛】材料分析题的解题步骤:‎ 第一步,审设问,注意知识范围的限定和题型,根据设问要求,检索知识库,找到需要运用的一般理论;‎ 第二步,以知识要点(特别是概念)为线索,按图索骥,在试题材料中寻找与理论要点相对应的有效信息;‎ 第三步,把知识要点与对应的具体信息结合起来,对知识要点进行阐释。‎ ‎29.光明日报刊发《国家“十三五”时期文化规划发展纲要》。《纲要》强调要始终把文化创新作为文化发展的战略基点和前进动力,为我国文化坚持特色、走向世界指明了路径。文化创新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方面,是推动文化发展的有效途径。只有尊重创新、鼓励创新、保护创新,我们的文化发展才能生生不息、光彩四射。‎ 根据所学的文化生活知识,谈谈我们应如何进行文化创新?‎ ‎【答案】①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也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②继承传统,推陈出新。着眼于文化继承,“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是文化创新的必然过程。‎ ‎③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在文化交流、借鉴与融合的过程中,必须以世界优秀文化为营养,充分吸收外国文化的有益成果;在学习和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时,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④要坚持正确的方向,克服错误的倾向。进行文化创新,要克服不利于文化创新的各种错误倾向,即既要反对“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又要反对“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 ‎【解析】‎ 试题分析:设问中“文化创新”是解题的关键。根据书本知识“怎么进行文化的创新”的五点展开即可。(1)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立足于社会实践。(2)文化的创新基本途径之一: 继承传统、推陈出新。(3)文化的创新基本途径之二:面向世界、博采众长。(4)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投身群众实践,虚心向群众学习。(5)坚持正确方向,把握好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反对“封闭主义”、“守旧主义”,与“民族虚无主义”、“历史虚无主义”的错误倾向。‎ 考点:文化创新的途径 点评:此类试题要求学生掌握文化创新的途径。此类问题的回答,首先一定要重视材料中的关键词,如设问中“文化创新”,有的放矢;其次要熟悉书本内容,能够运用多方面的知识点来回答一个问题。本题难度较高,考查学生根据书本知识结合材料进行分析的能力。‎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