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A版专题13哲学与唯物论、认识论-三年(2017-2019)高考真题政治分项汇编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A版专题13哲学与唯物论、认识论-三年(2017-2019)高考真题政治分项汇编

专题13 哲学与唯物论、认识论 ‎【2019年高考真题】‎ ‎1.(2019·江苏卷)“基因编辑婴儿”“人工智能作恶”……科学技术的进步在给人类带来健康、方便、快捷的同时,也出现了前所未有的问题。为此,人们重新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从技术伦理的角度对科学发展进行反思,希望科学技术能够真正造福人类。材料启示我们 A.哲学源自于实践中对世界的追问和思考 B.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 C.具体科学每一次进步都推动哲学的发展 D.具体科学需要正确的世界观方法论指导 ‎ 【答案】D ‎ 【解析】本题考查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技术伦理就是在哲学层面对技术道德的理论总结,“从技术伦理的角度对科学发展进行反思”就是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方法论指导的表现,D符合题意;材料侧重哲学的重要作用,未体现哲学的来源,A不符合题意;世界观和方法论都属于哲学的范畴,二者的关系未体现具体科学需要哲学的指导,B不符合题意;材料体现具体科学离不开哲学,“具体科学每一次进步都推动哲学的发展”反映的是哲学离不开具体科学,C不符合题意。故选D。‎ ‎2.(2019·天津卷)改革开放之所以极大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展现出强大生命力,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我们始终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正确把握了我国的国情与实际。这表明马克思主义哲学 A.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B.是对一定社会政治经济的反映 C.实现了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 D.正确地揭示了物质世界的本质和基本规律 ‎ 【答案】D ‎ 【解析】本题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的相关知识。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哲 技术的广泛普及,各类新型地图产品层出不穷,从事地图服务的单位也由传统的地图出版社向一般出版社、导航电子地图服务提供商、互联网企业等延伸,迫切需要对相关法律法规加以修订。材料告诉我们 A.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 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C.实践可以变观念为现实 D.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 ‎ 【答案】B ‎ 【解析】本题考查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不断产生新问题、提出新要求,推动人们进行新的探索和研究,体现了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从事地图服务的单位也由传统的地图出版社向一般出版社、导航电子地图服务提供商、互联网企业等延伸,迫切需要对相关法律法规加以修订,体现了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ACD选项在材料中未体现。答案为B。‎ ‎6.(2018·江苏卷)2017年11月,我国科学家成功克隆了两只猕猴。很多人都以为,这项技术的突破并不大,因为22年前,美国已经诞生了克隆羊。但实际上,当初的克隆羊采用的是胚胎分裂技术,而中国科学家采用的则是更为先进的体细胞克隆技术。由此可见 A.认识世界的目的是为了改造世界 B.经过实践反复检验的真理才不会被推翻 C.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受到条件的局限 D.客观事物本质的暴露和展现需要一个过程 ‎ 【答案】C ‎ 【解析】本题考查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22年前,美国用胚胎分裂技术克隆羊,22年后,中国科学家采用更为先进的体细胞克隆技术成功克隆了两只猕猴,这说明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受到主客观因素的影响,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具有反复性,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ABD不符合题意。答案为C。‎ ‎7.(2018·海南卷)“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是拓展学生素质的重要途径。2017年2月,教育部等11部门联合发布《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要求各地将研学旅行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推动研学旅行健康快速发展。开展研学旅行的认识论依据是 ‎①直接经验比间接经验更有用 ‎②参与社会实践可以促进知与行的统一 ‎③直接经验是验证间接经验正确与否的标准 ‎④认识的发展是一个实践与认识相互促进的过程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答案】C ‎ 【解析】本题考查实践与认识的关系。实践是检验认识的唯一标准,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不能比较哪个更有用。①③说法错误,排除,答案选C。‎ ‎8.(2018·海南卷)马克思、恩格斯在《〈共共产党宜言〉1872年德文版序言》中指出,不管最近25年来是完全正确的,这些原理的实际运用,正如《宣言》中所说的,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上述论断说明的认识论道理有 ‎①认识的真理性依主体条件的变化而变化 ‎②认识的真理性不受时间、空间、条件的制约 ‎③真理性认识能够经受住不断发展着的实践的检验 ‎④真理性认识只有与具体实际相结合才能推动实践发展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答案】D ‎ 【解析】本题考查真理的相关知识。真理基本属性是客观性,①说法错误,不能说真理依据主体变化而变化;②说法错误,真理是客观的,也是具体的有条件的,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排除①②,选D。‎ ‎9.(2018·北京卷)山脊上,代表中华悠久文化的长城蜿蜒曲折;山腰间,詹天佑创造性设计的“人”字形铁路折回而上;地表下,运用当代中国先进技术建造的京张高铁穿行向前。为避免破坏沿线文物和环境,京张高铁建设者采用“精准微爆破”等新技术,在地下100多米建造隧道,做到施工地表零沉降,实现了高铁与环境和谐共存。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京张高铁与“人”字形铁路是新旧事物的关系 B.工程设计与施工水平的提高说明实践活动具有社会历史性 C.建设者的创新意识是高铁成功建设的首要前提 D.高铁与环境和谐共存体现了矛盾同一性是推动事物发展的动力 ‎ 【答案】B ‎ 【解析】新事物是指符合事物发展规律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发展前途的事物,旧事物是指违背事物发展规律没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发展前途的事物。把京张高铁与“人”字形铁路的 关系看成是新旧事物的关系是错误的,A排除;与“人”字形铁路相比较,京张高铁在工程设计与施工水平方面要高得多,这说明实践活动具有社会历史性,B正确;尊重客观规律是实践成功的前提和基础,C说法错误,排除;矛盾双方既对立又同一推动着事物的运动、变化、发展,D说法错误,排除。故本题选B。‎ ‎10.(2018·新课标全国卷Ⅲ)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义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从认识论看,提出上述创新性重大论断表明 ‎ ‎①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越来越深化 ‎②改革发展的实践的自觉性、创造性不断增强 ‎③认识对实践的指导作用可以超越具体条件的限制 ‎④认识的发展是一个不断用新认识否定、代替已有认识的过程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答案】A ‎ 【解析】本题以党的十九大报告关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创新性论断为材料,考查考生对认识论的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义矛盾已经转化,说明我国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越来越深化,改革发展实践的自觉性、创造性不断增强,①②符合题意。规律具有客观性,③中“超越具体条件的限制”表述错误;真理具有条件性,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④中“不断用新认识否定、代替已有认识”表述错误。故选A。‎ ‎11.(2018·新课标全国卷Ⅱ)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以袁隆平为代表的我国杂交水稻研发团队长期不懈奋斗,持续创造,不断挖掘水稻高产的潜力,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和世界粮食生产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 几十年来,研发团队奔走在试验田和实验室,解决了杂交水稻育种的一系列关键性难题。1973年,实现了不育系、保持系和恢复系的“三系”配套育种;1989年,两系法杂交水稻育种获得成功;1997年,开启了第三代超级杂交水稻育种研究,兼顾了三系法和两系法育种的优点;2017年,创造了亩产1149.02公斤世界水稻单产的最高记录。‎ 为助力国家水稻产业升级,满足人们对高品质稻米的需求,团队进一步确立了培育“量质齐升”稻种的攻关目标并取得了新的突破,培育的适宜盐碱地种植的“海水稻”试验品种已经适应了5‰盐度的海水灌溉。‎ 作为水稻育种专家的杰出代表,袁隆平院士将全部精力倾注在杂交水稻事业上,他主持举办国际杂交水稻技术培训班50多期,培训来自亚、非、拉美30多个国家的2000多名学员,并多次到国外指导杂交水稻研究与生产。‎ ‎(1)我国杂交水稻研发推广为什么能够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运用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加以说明。‎ ‎【答案】(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发展的动力,认识对实践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正确的认识促进实践发展。立足社会需要选择课题,开拓创新,在实践、认识的循环往复中不断发展、完善育种技术,优质杂交水稻新品种的培育不断取得突破。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应用推广优质杂交水稻,为我国和世界粮食生产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解析】此题以袁农平的杂交水稻研发推广为背景材料,考查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知识。‎ 第(1)问要求分析“我国杂交水稻研发推广为什么能够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运用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加以说明。”属于原因试题。考生在解答此题时,首先要明确此题的知识范围是“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的知识,属微观考查。其次要明确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包含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和认识反作用于实践两个方面。然后结合材料分别从这个两方面进行具体分析即可。根据材料信息“研发团队奔走在试验田和实验室,解决了杂交水稻育种的一系列关键性难题”,可得出我国杂交水稻研发推广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的原因之一在于立足实践,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和检验认识真理性认识的唯一标准;根据材料信息“为助力国家水稻产业升级,满足人们对高品质水稻的需求,团队进一步确立了培育‘量质齐升’稻种的攻关目标并取得了新的突破”可得出我国杂交水稻研发推广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的原因之二在于认识对实践的具有反作用,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2017年高考真题】‎ ‎1.(2017·新课标全国卷Ⅰ)某科技创业园区创建了集创业者、专家等多种资源于一体的创新平台——“零工社区”。各类专家以“打零工”的方式回答、解决创业者提出的问题,创业者通过与专家交流,获得信息资源,把创新思路转化为产品,提高了创业成功率。“零工社区”推动创新创业发展得益于 ‎①专家及时回应和解答创业实践中的新问题 ‎②创业者用直接经验检验专家的间接经验 ‎③专家及时把创业者的实践经验上升为系统的理论 ‎④创业者善于把创新认识转化为创业实践成果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答案】B ‎ 【解析】本题考查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知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我们不能用直接经验去检验间接经验,②说法错误。专家及时把创业者的实践经验上升为系统的理论材料中没有体现,③和题意不符。①是材料中直接的,很明显能体现出来的,④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2.(2017·新课标全国卷Ⅰ)2016年12月,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发表讲话强调,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要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遵循教书育人规律,遵循学生成长规律,不断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上述论断包含的哲学方法论是 ‎①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②以创新意识作为实践的出发点 ‎③从一般到个别、再到一般的认识方法 ‎④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遵循客观规律结合起来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答案】B ‎ 【解析】关键是对材料我们要有整体而全面的了解。①说法正确,材料中“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体现了这一点;②说法错误,主观的创新意识不能作为实践的出发点;③说法错误,我们认识事物的顺序应该是先个别,再到一般,在回到个别,也就是由特殊到普遍再到特殊的顺序;④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3.(2017·新课标全国卷Ⅱ)2016年9月,袁隆平领衔的超级杂交稻第五期攻关项目第二次测产验收在湖南某地进行,攻关品种“广湘24S/R900”的测产没有达到预期目标,未能通过验收。面对失败,袁隆平坦然接受。这一事例反映的认识道理是 ‎①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②认识主体对于获得真理性认识没有影响 ‎③不成功的实践对认识的发展没有价值 ‎④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实践和认识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答案】B ‎ 【解析】“广湘24S/R900”的测产没有达到预期目标,未能通过验收,这说明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①正确;认识主体的实践水平、价值观念等也会对获得真理性认识产生影响,不是没有影响,②错误;不成功的实践对认识的发展也是有价值的,③错误;此次测产没有达到预期目标,未能通过验收,说明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实践和认识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④正确,故本题答案应为B。‎ ‎4.(2017·新课标全国卷Ⅲ)恩格斯指出,认识 中“不仅每个已经解决的问题都引起无数的新问题,而且每一个问题也多半都只能一点一点地、通过一系列常常需要花几百年时间的研究才能得到解决”。对这种认识现象的合理解释是 ①主客观条件的限制决定了认识的反复性 ②认识的局限性意味着达不到真理性认识 ③真理与谬误的转化使认识呈现为封闭式循环运动 ④认识对象、认识主体和实践的无限发展导致认识的无限性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答案】B ‎ 【解析】恩格斯认为认识中“不仅每个已经解决的问题都引起无数的新问题,而且每一个问题也多半都只能一点一点地、通过一系列常常需要花几百年时间的研究才能得到解决”。说明主客观条件的限制决定了认识的反复性。①项正确;真理是主观与客观相符合的认识,认识虽然有局限性,但只要我们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是可以认识和发现真理,②项错误;真理与谬误作为一对矛盾,二者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但这并等于说使认识呈现为封闭式循环运动,认识运动的反复性和无限性,并不表明认识是一种圆圈式的循环运动,相反,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一种波浪式前进或螺旋式上升的过程。③项错误;认识对象是无限变体发展着的物质世界,作为认识主体的人类是世代延续的,作为认识基础的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因此认识对象、认识主体和实践的无限发展导致认识的无限性。④项正确;正确选项为B。‎ ‎5.(2017·天津卷)著名科学家钱伟长谈到哲学时说:“哲学很重要,很多学问做深了,都会碰到哲学问题。数学是这样,物理、化学、生物、计算机,都是这样。所以科学家一定要研究一点哲学,要懂哲 +”的发展,出现了代驾、陪购师、网络主播等新兴职业。这些新兴职业在给社会带来效率或便利的同时,也面临着如何规范的问题,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刻不容缓。由此可见 A.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 B.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 C.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 D.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 【答案】D ‎ 【解析】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在材料中均没有体现,A、B项不选;新兴职业发展中存在着一些问题,而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我们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这说明实践推动着认识的发展,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不是体现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故C项不选,D项正确。‎ ‎12.(2017·江苏卷)某村本来比较落后,村支书王某想到一个创业的“点子”,希望把该村打造成3D壁画村。起初村里的老人们非常反对,认为没有什么用。但后来随着计划的实施,游客越来越多,村里的收入大为增加,老人们的态度也逐渐转变。由此可见 ‎①创新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②认识具有反复性 ‎③创新推动社会制度的变革 ④认识具有普遍性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答案】A ‎ 【解析】材料中王某的创业“点子”使村里的收入大为增加,这体现了创新推动生产力的发展,①正确;起初村里的老人们非常反对,后来态度发生了转变,这说明认识具有反复性,②正确;社会制度的变革在材料中没有体现,③不选;材料没有体现认识具有普遍性,④不选,故本题答案选择A。‎ ‎13.(2017·北京卷)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谋划首都未来可持续发展的新蓝图。‎ ‎ 材料五 一部城市的发展史,就是一部人类向着美好生活前行的历史。城市生机勃勃,予人无限可能。关于首都北京未来的设想,有“和谐北京”“宜居北京”“智慧北京”“人文北京”“创新北京”……‎ ‎(3)运用《生活与哲学》相关知识,谈谈怎样绘就我们五彩缤纷的未来北京。(12分)‎ 要求:观点鲜明;可以就某一点深入分析,也可以全面论述;知识运用准确、贴切;论述合乎逻辑,条理清晰。‎ ‎【答案】(3)‎ 等级水平 等级描述 水平4‎ 观点鲜明,能明确表达自己的见解;紧扣问题,全面展开论述,或就某点深入分析;知识运用准确、贴切;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水平3‎ 观点比较明确,能表达自己的见解;能扣住问题展开论述,或能就某点分析;知识运用比较准确、贴切;逻辑性较强,有条理 水平2‎ 观点不明确:论述不能集中指向问题,罗列知识;知识运用不正确;论述缺乏逻辑,条理性差 水平1‎ 应答与试题无关;或重复试题内容;或没有应答 ‎【解析】(3)本题考查《生活与哲学》相关知识,设问指向怎样绘就我们五彩缤纷的未来北京,是开放型题型,考查学生思考问题的出发点和发散思维能力,是一道限制性开放式问题。这类试题的答案不是唯一的,允许学生发表不同的看法,鼓励创造性思维。试题在考查学生表达能力的同时,考查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只要言之有理即可给分。‎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