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31 发布 |
- 37.5 KB |
- 27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广东省汕头市金山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 政治(文科) 解析版
绝密★启用前 广东省汕头市金山中学 2018-2019 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 政治(文科) 评卷人 得分 一、单选题 1.“你见,或者不见我,我就在那里,不悲不喜;你念,或者不念我,情就在那里,不 来不去……”与上述材料蕴含哲理一致的是 A. 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 B. 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 C.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D.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答案】D 【解析】 “你见,或者不见我,我就在那里,不悲不喜”,体现了物质是客观存在的,不以人的意 志为转移,“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表明大自然的运动变化有其规律性,不以 人的意志为转移,故故 D 符合题意。A 体现了事物的因果联系,B 体现了联系的多样性 和矛盾的特殊性,C 体现了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故 A、B、C 均与题意不符。 考点:世界的物质性 2.中国要强,中国人民生活要好,必须有强大科技。新时期、新形势、新任务,要求 我们在科技创新方面要有新理念、新设计、新战略。重视科技创新的唯物论依据是 ①想问题办事情要一切从客观实际出发 ②一切事物都处于运动发展变化之中,我们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③反映客观存在的意识能促进客观事物发展 ④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能动反映,具有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 此题考查一切从实际出发和意识活动的特点的相关知识。新时期、新形势、新任务,要 求我们在科技创新方面要有新理念、新设计、新战略。这表明想问题办事情要一切从客 观实际出发,①正确;我们在科技创新方面要有新理念、新设计、新战略,其目的是要 使我国科技变得强大,进而实现国家富强,满足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需要。这表明意识 是对客观存在的能动反映,具有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④正确;发展观属于辩证法 观点,不属于唯物论观点,②不符合题意,排除;意识有正确与错误之分,只有正确的 意识才能促进客观事物发展,③说法错误,排除。故本题选 B。 3.“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这是李清照描写花的诗词;“落红不是无 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这却是龚自珍描写花的诗词。品味两位诗人笔下的花能够 ①触摸到诗人的内心深处某些情感因素 ②认识到大脑是生成意识的物质器官 ③体会到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④感悟到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 此题考查意识的相关知识。两位诗人的诗都是在描写花,但两位诗人笔下的花却大不相 同。透过诗人笔下的花,我们能够触摸到诗人的内心深处某些情感因素,体会到认识是 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感悟到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①③④正确;人脑是意识的 物质器官,意识是人脑的特有机能,②中的“大脑”说法错误,排除。故本题选 C。 4.亚洲有世界一半以上人口,但现代人如何在亚洲大陆出现的,他们又是如何进化的, 科学界对此还知之甚少,因此,科学家在这方面进行了进一步的研究。2012 年 3 月, 中澳科学家在云南发现了距今 1 万年前“马鹿洞人”。专家认为,“马鹿洞人”可能代表东 亚地区一种未知的已灭绝的古代人群,目前正在进行确认。这说明 ①意识具有自觉选择性 ②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③认识是有限性和无限性的统一 ④实践是获得真理的唯一途径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①③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科学家对现代人在亚洲大陆的出现和进化的主动研究,说明人的意识活动具 有自觉选择性,①正确;科学界对此知之甚少,因此对科学家的发现要进行确认,说 明认识是有限和无限的统一,③正确;对科学家的发现要进行确认说明实践是检验认 识与否的唯一标准,②不符合题意;实践是获得认识的唯一来源,但不是唯一途径, 还可以通过学习获得间接认识,④说法错误。该题选 D。 考点:本题考查意识具有自觉选择性、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 5.早期人类的生产生活往往依赖于河流,视河流为命运之神而顶礼膜拜。工业革命后, 人类以河流的主人自居,肆意开发利用河流,遭到了河流的报复。今天,人们重新认识 人与河流的关系,致力于追求人与河流的和谐。由此可见 ①实践是物质性的活动,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 ②实践具有目的性,实践的根本目的是获得认识 ③实践具有历史性,认识必然打上历史和时代的烙印 ④实践具有能动性,认识是促进实践发展的动力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 此题考查实践的基本特点的相关知识。人类对人与河流关系的认识随着人们生产实践的 发展而不断发展,这表明实践是物质性的活动,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实践具有历 史性,认识必然打上历史和时代的烙印,①③正确;实践是认识的根本目的,②说法错 误,排除;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④说法错误,排除。故本题选 B。 6.太空育种就是将作物种子或诱变材料搭乘返回式卫星送到太空,利用太空特殊的环 境诱变作用,使种子产生变异,再返回地面培育作物新品种的育种新技术。目前太空育 种取得了不错的成效,但仍有一些问题等待着科学家做进一步探索。材料表明 ①利用太空育种新技术可以创造新的物质的具体形态 ②太空育种作为人为事物的主观联系具有“人化”的特点 ③人们可以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认识利用规律造福人类 ④认识的局限性意味着人类永远处于接近真理的路上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 此题考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相关知识。人们利用太空特殊的环境诱变作用进行太空育种 以获得作物新品种,且目前已取得了不错的成效。这表明利用太空育种新技术可以创造 新的物质的具体形态,人们可以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认识利用规律造福人类,①③ 正确;无论是自在事物的联系还是人为事物的联系,都是客观的,②中的“人为事物的 主观联系”说法错误,排除;人类具有主观能动性,能够认识和掌握真理,④中“人类 永远处于接近真理的路上”说法错误,排除。故本题选 B。 7.过去人们普遍认为,健康就是没有生病或者体质健壮,后来又认识到心理健康也是 健康的重要内容。近日,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给出了新的定义:“健康不仅仅是身体没 有疾病,还要有完整的心理、生理状态和社会的适应能力。”从哲学上看,这表明 ①每一次认识的实现都是有限的,但人类认识前进的趋势是无限的 ②认识的发展总是一个由正确认识代替错误认识的过程 ③人的认识随着社会实践的变化而变化 ④人的认识是一个反复曲折的过程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材料中强调了人们对健康的认识是不断深化的,不断发展的,表明每一次认 识的实现都是有限的,但人类认识前进的趋势是无限的,人的认识随着社会实践的变化 而变化,人的认识是一个反复曲折的过程,选 C. ②说法错误,认识具有反复性,不一定 每一次发展都是一个由正确认识代替错误认识的过程。 考点:本题考查认识的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 8.传统的“木桶原理”认为,木桶的最大容积取决于组成这只木桶最短的那块木板。但 是最新的观点认为,如果你把木桶倾斜放置,并且向最长的那块木板倾斜,木桶的容积 则取决于最长的那块木板。这说明 A. 思维的创新推动了事物的发展 B. 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C. 事物运动变化的规律是客观的 D. 真理与谬误是相伴而行的 【答案】B 【解析】 【详解】 此题考查联系的多样性的相关知识。对“木桶原理”的最新解读启示我们,联系具有多 样性,我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要善于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 件,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B 项正确;材料未体现思维创新对事物发展的推 动作用,A 项与材料无关,排除;材料未体现规律的客观性,也未体现真理与谬误的关 系,C、D 项与材料无关,排除。故本题选 B。 9.无规矩不成方圆,有敬畏才知行止。作为一名公民,要多些主见,少些盲从;多些 理性,少些冲动。要从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负责的角度出发,不造谣,不信谣,不 传谣,对编造、传播网络谣言的行为及时举报,坚决不做网络谣言制造者的“帮凶”。这 是因为谣言违背了 A. 真理的具体性 B. 真理的多样性 C. 真理的条件性 D. 真理的客观性 【答案】D 【解析】 客观性是真理的最基本的属性。由于人们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不同,每个人的知识结构、 认识能力和认识水平不同,对同一个确定的对象会产生多种不同的认识,但是,其中只 能有一种正确的认识,即真理只有一个,真理面前人人平等。谣言违背了真理的客观性, D 适合题意;其他选项不合题意,排除。 10.人们常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一些心理学家认为,当一个人的大脑回忆真实存在 的事情时,眼睛会先向上、再向左转动。而如果去虚构一个画面,即说谎话时,眼球的 运动恰恰相反,会先向上、再向右转动。所以,通过观察一个人的眼球运动往往可以判 断一个人是否撒谎。但英国心理学家查德•威斯曼教授的研究团队开展的实验显示,通 过眼睛来判断人们说谎与否的理论并不成立。这项研究实验佐证了 ①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要在实践中不断推动认识的深化 ②意识的能动作用在于能动地认识世界和直接改造客观世界 ③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世上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 ④科学研究实验能成为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新标准 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③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通过研究发现以住的认识并不准确,这说明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要在实践中推动认识 的深化,①正确;意识并不能直接地改造世界,②不选;这项研究表明通过思维,人们 可以正确地认识事物,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③正确;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 标准,不可能出现新标准,④错误。 11.恩格斯指出,认识中“不仅每个已经解决的问题都引起无数的新问题,而且每一个 问题也多半都只能一点一点地、通过一系列常常需要花几百年时间的研究才能得到解 决”。对这种认识现象的合理解释是 ①主客观条件件的限制决定了认识的反复性 ②认识的局限性意味着达不到真理性认识 ③真理与谬误的转化使认识呈现为封闭式循环运动 ④认识对象、认识主体和实践的无限发展导致认识的无限性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恩格斯认为认识中“不仅每个已经解决的问题都引起无数的新问题,而且每 一个问题也多半都只能一点一点地、通过一系列常常需要花几百年时间的研 究才能得到解决”。说明主客观条件的限制决定了认识的反复性。①项正确; 真理是主观与客观相符合的认识,认识虽然有局限性,但只要我们与时俱进, 开拓创新,在实践中是可以认识和发现真理,②项错误;真理与谬误作为一 对矛盾,二者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但这并等于说使认识呈现为封闭式循 环运动,认识运动的反复性和无限性,并不表明认识是一种圆圈式的循环运 动,相反,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一种波浪式前进或螺旋式 上升的过程。③项错误;认识对象是无限变体发展着的物质世界,作为认识 主体的人类是世代延续的,作为认识基础的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因此认 识对象、认识主体和实践的无限发展导致认识的无限性。④项正确;正确选 项为 B。 【名师点睛】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 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真理和谬误的界限不 容混淆。真理都是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如果超 出了这个条件和范围,真理就会变成谬误。真理都是具体的。任何真理都是 相对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我们既要坚持真理,又要发展真理。 12.我国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以水定产、以水定城,建设节水型社会。近年 来,全国共开展 120 多项规划水资源论证,总计减水量近 4 亿立方米;对超过区域用水 总量控制指标的项目,限批水量近 10 亿立方米。下列对“以水定产、以水定城”的认识 正确的是 ①人能够认识事物的本质并根据需要加以利用 ②发挥意识活动的主动性是改造世界的前提 ③发挥主观能动性应与从实际出发相结合 ④夸大意识的能动作用就会走向唯心主义误区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题目中,在建设节水型社会的过程中,我国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 以水定产、以水定城,“以水定产、以水定城”表明了人能够认识事物的本 质并根据需要加以利用,发挥主观能动性应与从实际出发相结合;故①③入 选。②选项错误,尊重客观规律是改造世界的前提。④选项错误,夸大意识 的能动作用就会走向唯意志主义。选 B。 点睛: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辩证统一关系 (1)尊重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 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规律的客观性,要求人们尊重客 观规律,自觉按规律办事。人们是否按规律办事,决定着人们发挥主观能动 性能否收到积极的效果;人们按规律办事的程度,决定着人们发挥主观能动 性收到的积极效果的程度。 (2)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认识和利用规律的必要条件。①事物的本质与规律隐 藏于现象之中,人们只有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运用抽象思维能力,才能透 过事物的现象揭示事物的本质与规律,从而正确地指导人们的行动。②事物 不会自动满足人的需要,人们只有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通过实实在在的行 动,利用规律和条件,才能改造世界,创造美好的生活。 13.牛顿经典力学把运动归结为确定轨道的机械运动,但只能精确描述宏观物体的低速 运动;爱因斯坦的相对论解决了物质高速运动的问题,这一领域的物体运动是确定、可 观察、可预知的;而量子力学认为一个粒子可以同时处于两个地方,甚至可以同时向两 个不同的方向运动,量子测量的“测不准原理”让微观领域的粒子运动显得不确定、不可 观察、不可预知。这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①世界上没有不可认识之物,只有尚未认识之物 ②事物自身的复杂性决定了人们认识的不确定性 ③真理和谬误之间的转化是不依赖于人的意志的 ④任何真理都是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A. ①② B. ①③ C. ①④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 此题考查意识活动的特点、真理的具体性条件性的相关知识。牛顿经典力学把运动归结 为确定轨道的机械运动,但只能精确描述宏观物体的低速运动。这表明任何真理都是理 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④正确;爱因斯坦的相对论解决了物质高速运动的问题, 这一领域的物体运动是确定、可观察、可预知的。这表明世界上没有不可认识之物,只 有尚未认识之物,①正确;事物自身的复杂性决定了人的认识的反复性,②中的“不确 定性”说法错误,排除;材料未体现真理与谬误之间的转化与人的意志之间的关系,③ 与材料无关,排除。故本题选 C。 14.某科技创业园区创建了集创业者、专家等多种资源于一体的创新平台——“零工社 区”。各类专家以“打零工”的方式回答、解决创业者提出的问题,创业者通过与专家交 流,获得信息资源,把创新思路转化为产品,提高了创业成功率。“零工社区”推动创新 创业发展得益于 ①专家及时回应和解答创业实践中的新问题 ②创业者用直接经验检验专家的间接经验 ③专家及时把创业者的实践经验上升为系统的理论 ④创业者善于把创新认识转化为创业实践成果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实践的特点、认识反作用于实践。认识反作用于实践,科学理论对实践有巨大 的指导作用,“零工社区”推动创新创业发展得益于专家及时回应和解答创业实践中的 新问题,①正确且符合题意;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创业者善于把创新认识转化为创业 实践成果,④正确且符合题意;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不能用用直接经验 检验间接经验,②说法错误;材料反映的是在创新创业的过程中,专家对创业者进行指 导,而未涉及专家把创业者的实践经验上升为理论,④不符合题意,应排除;故本题答 案选 B。 15.中国的发展与世界的发展依存度日益加深。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发展越 来越得益于中国。其中蕴含的哲学道理是 ①整体由部分构成,整体的功能大于各部分功能之和 ②部分区别于整体,整体的状况不一定影响部分 ③部分影响整体,部分的发展有利于整体的发展 ④整体与部分相互依存,部分在整体中的地位是发展变化的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 此题考查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的相关知识。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发展越来 越得益于中国。这表明整体与部分相互依存,部分在整体中的地位是发展变化的,部分 影响整体,部分的发展有利于整体的发展,③④正确;只有当部分以有序合理的结构构 成整体时,整体功能才大于部分功能之和,①说法错误,排除;整体统率部分,整体的 功能、状态及其变化会影响部分,②说法错误,排除。故本题选 D。 【点睛】 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 ①.整体居于主导地位,整体统率着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要求我们树立全 局观念,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 ②.整体是由部分构成的,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关键部分的功能及 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要求我们必须重视部分的作用,用局部的发展推 动整体的发展。 ③.整体与部分相互联系,不可分割。 16.“窗含西岭千秋雪”““玉窗五见樱桃花”。中国传统建筑中窗的设计,巧妙之处在于可 以引进阳光、空气,为居室主人呈现大自然的馈赠,借助窗外的空间美,人的心灵之窗 也被打开,“纳千顷之汪洋,收四时之烂漫”。下列选项错误的有 ①“窗”“景”“情”之间是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②借窗生景的设计体现了征服自然的天人合一理念 ③窗与景、景与诗、诗与情的交融体现了人的创造性 ④窗的设计体现了内与外、近与远、有限与无限的和谐统一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 “窗”“景”“情”之间的联系是建筑师在事物原有联系的基础上通过设计建立的一种 新的人为事物的联系,这种联系不是一种本质的必然的联系,①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自然的存在和发展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这要求人们在处理人与自然关系 时必须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尊重自然,爱护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②中“征服自然” 说法错误,符合题意;窗与景、景与诗、诗与情的交融是人们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结 果,体现了人的创造性。③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中国传统建筑中窗的设计,巧妙之 处在于可以引进阳光、空气,为居室主人呈现大自然的馈赠,借助窗外的空间美,人的 心灵之窗也被打开。这表明窗的设计体现了内与外、近与远、有限与无限的和谐统一, ④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 A。 17.有研究发现,在黑夜翻耕的土壤中,仅有 2%的野草种子日后会发芽,但如果在白 天翻耕,发芽率高达 80%。进一步研究发现,绝大多数野草种子在被翻出土后的数小时 内,如果没有受到光线的刺激,就难以发芽。材料表明 ①人为事物联系是主观的 ②一切事物处于发展变化之中 ③事物的联系是有条件的 ④认识具有无限性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 此题考查认识和联系的相关知识。研究者们通过研究发现野草种子的发芽率与是否受到 光线刺激相关。这表明事物的联系是有条件的,人的认识具有无限性,③④正确;无论 是自在事物的联系还是人为事物的联系,都是客观的,①说法错误,排除;材料未体现 发展的普遍性,②与材料无关,排除。故本题选 D。 18.下图是一幅题为《晚了一步》的漫画。漫画体现的哲学原理是 A. 正确把握事物的因果联系,才能提高人们认识活动的自主性和创新性 B. 正确把握事物的因果联系,才能提高人们实践活动的自觉性和预见性 C. 承认因果联系的客观性,是人们进行科学研究,正确认识事物的前提 D. 承认因果联系的普遍性,是人们正确判断形势,趋利避害的必然要求 【答案】B 【解析】 【详解】 此题考查因果联系的相关知识。任何现象都是由其他现象引起的,任何现象都会引起其 他现象的产生。漫画《晚了一步》中的三个主人公没有看到“不健身”与“生病”、“忽 视安全教育”与“事故发生”、“受贿”与“坐牢”之间的因素联系,所以才导致不良 后果的发生。这启示我们要正确把握事物的因果联系,才能提高人们实践活动的自觉性 和预见性,B 项正确;材料未体现认识活动的自主性与创新性,A 项与材料无关,排除;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正确认识事物的前提,C 项说法错误;D 项在材料中未体现,排除。 故本题选 B。 19.2100 多年前,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开辟了一条连接欧亚的陆上“丝绸之路”,2000 多 年前,中国凭借航海技术开通了与东南亚的海上“丝绸之路”。新时期,沿着陆海两条“古 丝绸之路”构建经济走廊,将给中国以及沿线国家、地区带来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从中 可以看出 A. 人们可根据自己主观需要建立新的联系 B. 联系方式总是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C. 只要加强联系,就能够促进事物的发展 D. 事物间的联系具有条件性和多样性 【答案】D 【解析】 【详解】 此题考查联系的条件性和多样性的相关知识。新时期,沿着陆海两条“古丝绸之路”构 建经济走廊,将给中国以及沿线国家、地区带来更广阔的发展空间。这表明事物间的具 体联系是有条件的,是多样化的,D 项正确;联系具有客观性,人们不能随心所欲的创 造或割裂事物间的联系,A 项中的“根据自己主观需要”说法错误,排除;B 项中的“总 是”、C 项中的“只要……就能”说法绝对化,错误,排除。故本题选 D。 20.无人驾驶技术将对未来的交通带来深刻变革。2018 年 3 月,某公司的一辆无人驾 驶汽车发生交通事故,引发了人们对该技术前景的担忧。但是瑕不掩瑜,这并不会从根 本上影响无人驾驶技术的研发和应用。这是因为 ①要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 ②事物的性质由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 ③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 ④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 此题考查真理、矛盾的相关知识。无人驾驶技术将对未来的交通带来深刻变革,尽管由 于技术不成熟曾造成交通事故,但是瑕不掩瑜,这并不会从根本上影响无人驾驶技术的 研发和应用。这是因为事物的性质主要的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认识具有反复 性、无限性和上升性,追求真理是一个永远止境的过程,②③正确;材料未体现抓主要 矛盾、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的内容,①④与材料无关,排除。故本题选 B。 21.(2018 年高考全国 2 卷文综政治 20)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从全面建 成小康社会到基本实现现代化,再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新时代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安排。我们要坚忍不拔、锲而不舍,奋力谱写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 程的壮丽篇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战略安排的哲学依据是 ①社会的发展受人的意志和意愿的支配 ②社会的发展是渐进性和飞跃性的统一 ③社会的发展是新事物和旧事物交织融合的过程 ④社会的发展是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的统一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此题考查发展的相关知识。“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基本实现现代化,再到全面建成社 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表明社会的发展是渐进性和飞跃性的统一,②符合题意;“是新时 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安排。我们要坚忍不拔、锲而不舍,奋力谱写社会主义 现代化新征程的壮丽篇章!”这表明人们在尊重客观规律性基础上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能动推动社会的发展,④符合题意;社会发展有其自身的规律性,是客观的,不以人的 意志为转移的,①说法错误;事物的发展是新事物的产生,旧事物的灭亡,新事物代替 旧事物,③说法错误。故本题选 C。 22.古话说:“单者易折,众则难推,戮力一心,然后社稷可固。”下列说法中哲学寓意 与之相通的是: A. 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 B. 堤溃蚁孔,气泄针芒 C. 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 D. 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 【答案】B 【解析】 【详解】 此题考查量变与质变的相关知识。“单者易折,众则难推,戮力一心,然后社稷可 固。”体现了量变和质变的关系,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就会引发质变。“挽弓当挽强,用 箭当用长”体现了主次矛盾的辩证关系原理,A 项不符合题意,排除;“堤溃蚁孔,气 泄针芒”表明“蚁孔”“针芒”虽小,但达到一定程度会导致“堤溃”和“气泄”,这 说明了量变达到一定程度会引发质变,B 项正确; “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体现了 发展的观点,C 项不符合题意,排除;“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体现了世 界的物质性原理,D 项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 B。 【点睛】 发展的状态原理:量变与质变 ①事物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这要求我们积极做好量的积累, 为客观事物质变创造条件。 ②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这要求我们要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和发展。 ③质变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使事物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发展是由量变到质 变,又在质变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如此循环往复,不断前进。 23.幸福是什么?一千个人的眼中或许有一千个关于它的定义。但有一点是确定的,幸 福从来不虚无飘渺。调查结果显示,幸福首先应是一种物质与保障层面上的概念,它需 要有种种成本来支撑,这些成本是幸福感的基本由来。这体现了 ①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像 ②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 ③整体和部分的统一 ④量变与质变的统一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③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 此题考查意识、矛盾的相关知识。幸福是什么?一千个人的眼中或许有一千个关于它的 定义。但有一点是确定的,幸福从来不虚无飘渺。这表明任何事物都是矛盾普遍性与特 殊性的统一,②正确;调查结果显示,幸福首先应是一种物质与保障层面上的概念。这 表明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像,①正确;材料未体现整体与部分、量变与质变的关系, ③④与材料无关,排除。故本题选 A。 24.对下图漫画的寓意解读正确的是 ①要注重从失败中获取经验和教训 ②失败与成功是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 ③对失败和成功的认识具有主体差异性 ④失败给人的教训比成功的经验更宝贵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A 【解析】 失败给你的启示会比成功多许多倍是强调要从失败中总结经验和教训,故①符合题意; 失败给你的启示会比成功多许多倍说明失败与成功不同,二者是对立的,但是从失败中 总结经验和教训会使我们走向成功又说明二者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所以二者也 是统一的,故②符合题意;材料未涉及对失败和成功的认识具有主体差异性,故③不符 合题意;失败给人的教训和成功的经验都宝贵,所以失败给人的教训比成功的经验更宝 贵这一说法错误,故④错误。故本题答案应为 A。 【点睛】 巧解漫画类选择题,可采用“口诀”法解答。考生应牢记下列口诀:图画要看全,褒讽 弄明显,题旨是什么,联系课本选。“图画要看全”是指要看漫画中的人和 物,把握 人、物的特征及其相互联系,注意漫画中的文字,注意漫画中的人、物与文字的关系, 从整体上把握漫画的寓意。“褒讽弄明显”,我们先弄清是褒还是 贬,这对于选择有导 向作用。“题旨是什么”,是指要在分析漫画的基础上,真正弄清漫画的寓意和主旨。 弄清“题旨”要通过分析与综合,实现从现象到本质、从 表意到寓意的飞跃。“联系 课本选”,是指在具体做题时,应将题干、题肢和书本主干知识相联系,不能脱离课本 知识。 25.在《黄帝内经》中的“五劳所伤”中有这样的记述: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 久立伤骨,久行伤筋。这说明 ①量变达到一定程度会引起质变 ②事物都处于相互转化之中 ③一切事物都处于普遍联系之中 ④认识事物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④ D. ①③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题中久导致伤,说明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量变达到一定程度会引起质变; 同时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说明一切事物都处于普遍 联系之中,①③选项观点正确且符合题意,故入选。②④选项观点与题意不符,题 中五劳所伤,与矛盾双方的相互转化没有关系,也没有强调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故排 除。该题选 D。 考点:本题考查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26.军事专家指出,航空母舰是一个复杂的作战系统。作为大型水面舰艇,交付科研、 试验、训练使用后,不仅舰上各类装置、电子系统、武器系统等需要调试,军舰内部各 个系统之间需要磨合,与编队中其他舰艇的协同需要训练,舰载机飞行员训练、舰机协 同等都需较长时间完成。由此可见 ①新事物的发展总要经历一个过程 ②量变必然引起质变 ③要有实事求是的精神,按规律办事 ④要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 此题考查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和系统优化方法的相关知识。航空母舰是一个复杂 的作战系统,不仅舰上各类装置、电子系统、武器系统等需要调试,军舰内部各个系统 之间需要磨合,与编队中其他舰艇的协同需要训练,舰载机飞行员训练、舰机协同等都 需较长时间完成。这表明我们要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要有实事求是的精神, 按规律办事,③④正确;①说法正确但材料未体现,排除;量变只有积累到一定程度才 会引发质变,②说法错误,排除;故本题选 D。 【点睛】 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1.含义:我们做事情要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经过调查研 究,找出事物本身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以此作为我们行动的依据。 2.原因: ①.哲学依据:物质决定意识,规律的客观性。 ②.重要性:是我们做好各种事情的基本要求。是无产阶级政党制定和执行正确的路线 方针政策的前提和依据。 3.如何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①.要尊重物质运动的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经过调查研究,找出事物本身固 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作为我们行动的依据。 ②.要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质 和规律,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 ③.要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革命热情同科学态度结合起来。 既要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又要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 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 27.刀可以用来杀人,也可以用来救人。科技可以用来行善,也可以用来作恶,关键看 你怎么使用。这给我们的主要启示是 ①要坚持联系的观点 ②要坚持发展的观点 ③要坚持在实践中创新 ④要坚持矛盾的观点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 ①符合题意,联系具有多样性和条件性,我们要坚持联系的观点,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 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在有些条件下,刀可以用来杀人,在有些条件下,也可以用来 救人。②不合题意,材料中没有提到前进性,没有提到发展。③不合题意,材料中没有 提到要进行创新。④符合题意,材料中的出现的双重作用体现了矛盾的对立统一,材料 中的关键怎么看体现了要抓住主要矛盾。故选 D。 28.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强调,实现“十三五”时期发展目标,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 优势,必须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这是因为 ①发展理念反映了发展实践的正确性 ②发展理念正确与否决定发展实践的成败 ③发展理念往往是发展实践变革的先导 ④发展理念变革意味着消除以往发展理念的影响 A. ①② B. ①④ C. ①③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 此题考查认识的相关知识。实现“十三五”时期发展目标,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 势,必须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这是因为发 展理念反映了发展实践的正确性,往往是发展实践变革的先导,①③正确;实践决定 认识,认识反作用于实践,②中的“决定发展实践”说法错误,排除;真理的发展过 程是一个不断超越自身的过程,④中的“消除以往发展理念的影响”说法错误,排除。 故本题选 C。 【点睛】 实践和认识辩证关系的原理及方法论 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决定认识) 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认识途径有两个: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来源只有一个:实践) 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微观考点:①实践不断产生新问题、提出新要求;②实践 的发展为人们提供日益完备的认识工具,延伸了认识器官;③锻炼和提高了人的认识 能力,提高判断和推理能力。) ③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处于主观和客观的交汇点上,能够把主观 认识与实践产生的结果加以对照。) ④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方法论:要求我们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 2.认识对实践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能够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错误的认识阻碍社会实 践的发展。 方法论:我们要树立正确的思想认识,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29.风筝在我国已经有 2000 多年的历史,最初用于军事,到了唐代中期逐渐转向娱乐。 后来,人们又将神话故事、吉祥寓意等表现在风筝上,使风筝成为了一门艺术。现在, 风筝艺术在我国仍然很受欢迎,并形成了以山东潍坊风筝、北京风筝、江苏南通风筝等 为代表的风筝流派。从材料中可以看出 ①事物是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 ②事物的发展变化是有规律可循的 ③事物变化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 ④事物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B 【解析】 不同的风筝普遍存在着神话故事、吉祥寓意等内容,这体现了矛盾的普遍性, 风筝在全国各地存在着不同的流派,这体现了矛盾的特殊性,因此在风筝身 上体现了普遍性和特殊的统一,①正确;材料中没有体现事物发展的规律性, ②不选;事物发展是“曲折的”在材料中没有体现,③不选;风筝最初用于 军事,后又转向娱乐,现在又成为了艺术,这说明事物是绝对运动的;风筝 作为一门艺术,蕴含着吉祥等寓意,至今如此,这说明事物发展中又存在着 相对静止,这体现了事物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④正确,故本题答 案选择 B。 【点睛】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是 形而上学的不变论。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则导致相对主义和诡辩 论。 30.(题文)在古希腊时期,由造成的“毕达哥拉斯悖论”,以及“芝诺悖论”中对“无穷” 的理解,引发了“第一次数学危机”,其正面结果之一是引入了无理数,导致数的概念的 扩大。这主要体现的哲理是 A.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相互转化 B. 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矛盾的次要方面 C.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D. 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中处于支配地位 【答案】C 【解析】 材料中没有体现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A、B、D 项不选;“第一次数 学危机”是矛盾的体现,而这次危机产生了正面的结果,这说明矛盾促进了 事物的发展,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故本题答案选择 C。 【点睛】同一性与斗争性是矛盾的基本属性,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之间是 相互联结、相互制约的,矛盾的同一性与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都起着重要作 用,有条件的同一性和无条件的斗争性相结合,推动着事物发展,因此说矛 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3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 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是 1981 年至今有关社会主要矛盾表 述的首次改变。这一认识的改变体现了 ①人们对主要矛盾的正确把握往往受到诸多主观条件的限制 ②社会的发展取决于人们对社会主要矛盾的正确认识和把握 ③事物是运动的,矛盾是发展的,主要矛盾不是固定不变的 ④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做到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D 【解析】 材料中我国主要矛盾表述的改变是基于我国国情的变化而改变的,并未体现受主观条件 的限制,故①不符合题意;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一定要遵循社会发展的规律来推 动社会的发展,而认为社会的发展取决于人们对社会主要矛盾的正确认识和把握则陷入 了唯心主义,故②错误;主要矛盾的变化说明事物是运动变化发展的,故③符合题意; 对主要矛盾认识的改变是基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一国情的变化而做出的, 体现了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做到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故④符合题意。故本 题答案应为 D。 32.随着宏观经济环境的改变,以区域开发为重点的农村扶贫已经出现偏离目标问题, 我国开始针对不同贫困区域环境、不同贫困农户状况,运用科学有效程序对扶贫对象实 施精确识别、精确帮扶、精确管理的精准扶贫,并把民族地区作为实施精准扶贫工作的 重中之重。开展精准扶贫工作的哲学依据是 ①认识到了不同事物的矛盾各不相同 ②把握了同一事物在发展的同一过程和阶段上的矛盾各不同 ③把握了复杂事物中不同矛盾的主次地位 ④坚持了重点论和一点论的统一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A 【解析】 ②选项表述错误,题目阐述的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矛盾,而不是同一事物。④选项表述错 误,坚持了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题目中,开展精准扶贫工作认识到了不同事物的矛 盾各不相同,把握了复杂事物中不同矛盾的主次地位。故①③入选。选 A。 33.2018 年 4 月,习近平在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强调,新形势下推动长 江经济带发展,关键是要正确把握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总 体谋划和久久为功、破除旧动能和培育新动能、自我发展和协同发展的关系,坚持共抓 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探索出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新路子。这一论断反映的辩证法 道理有 ①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既相互联结又相互分离 ②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的发展 ③矛盾的同一性是相对的,矛盾的斗争性是绝对的 ④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是辩证统一的 A. ①② B. ②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 此题考查矛盾的相关知识。新形势下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关键是要正确把握整体推进 和重点突破、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总体谋划和久久为功、破除旧动能和培育新动 能、自我发展和协同发展的关系,这表明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并由此推动事物的发 展。还表明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是辩证统一的,②④正确; 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矛盾的两个基本属性,二者之间不是对立统一关系,①说法错误,排 除;材料未体现矛盾的同一性与斗争性的相互关系,③说法错误,排除。故本题选 B。 34.中医药理论重视整体诊疗、强调个体化、对症下药、辨证施治等,其中体现的哲学 道理是 ①事物的矛盾不同,解决矛盾的方法也不相同 ②在矛盾普遍性原理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 ③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交替决定事物的性质 ④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相互转化支配着事物的发展变化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 此题考查矛盾的相关知识。中医药理论重视整体诊疗、强调个体化、对症下药、辨证施 治等,这体现了在矛盾普遍性原理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不同的矛盾用不同的 方法解决,①②正确;事物的性质主要的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但受次要方 面影响,③中的“交替决定事物的性质”说法错误,排除;主要矛盾决定事物的发展, 但受次要矛盾的影响,④中的“相互转化支配着事物的发展变化”说法错误,排除。故 本题选 A。 【点睛】 矛盾的特殊性原理 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微观: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矛盾;同一事物 在发展的不同过程和不同阶段上有不同的矛盾;同一事物中的不同矛盾、同一矛盾的两 个不同方面也各有其特殊性。) 方法论:要求我们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35.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仍将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但经济建设的主旋律不再是 高速度增长,而是高质量发展。这一认识体现的哲学道理有 ①矛盾发展的不同阶段各有特殊性 ②不同阶段的特殊矛盾又具有普遍性 ③特殊性寓于普遍性之中并通过普遍性表现出来 ④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答案】A 【解析】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仍将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但经济建设的主旋律不 再是高速度增长,而是高质量发展。这一认识体现了矛盾具有特殊性,同一事物在发展 的不同过程和不同阶段上有不同的矛盾,这些不同的矛盾形成了事物发展的不同过程和 不同阶段,同时说明不同阶段的特殊矛盾又具有普遍性,①②适合题意;普遍性寓于特 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③错误,排除;④材料没有体现,排除;故本题答 案选 A。 第 II 卷(非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 II 卷的文字说明 评卷人 得分 二、非选择题 36.地震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灾害,它会对震区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造成巨大的损害。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近年来,全球地震频繁发生,大地震给人类带来的严重灾难,引起了全世界各国的高度 关注,同时人类也陷入深思:人类能否‘准确预测地震呢?研究人员永不言弃,虽然到 目前为止,人类并未发现非常有效的准确预报地震的方法,但绝大部分科学家坚信,随 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一定能够找到一种准确预测的方法,对地震预测持乐观态度。 运用“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的有关知识说明科学家为什么会对地震预测持乐观态度? 【答案】①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意识具有主动创造性。人类可以通过努力发现和把 握地震运行规律。 ②规律的客观性并不意味着人们在规律面前无能为力,人类通过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借助于先进的科技工具和手段,是可以把握和认识地壳运动规律的,进而能够准确预测 地震的发生。 ③实践是认识的发展的动力。随着经济、科技的发展和人类认识能力的提高,人类一定 能找到一种准确预报地震的方法。 【解析】 【分析】 此题以地震预测为话题,考查《生活与哲学》的相关知识。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 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 【详解】 设问要求“运用‘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的有关知识说明科学家为什么会对地震预测持 乐观态度?”属于原因类试题。考生在解答此题时,首先要明确此题的知识范围为“探 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的知识,属中观考查。然后结合材料相关信息分别从意识具有主动 创造性,人能够能动的认识世界;规律具有可知性,人具有主观能动性,能够认识和把 握规律;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等角度进行具体分析即可。 【点睛】 “原因(为什么)类”主观题解答策略 1.题型介绍 “原因”类问答题高考最常见的设问方式有“为什么”“原因是什么”“为什么要”“为 什么能”“简要说明理由”等。要求学生运用相关知识分析说明造成某个问题的原因、 出现某种现象的原因,或采取某种措施、提出某种对策的依据。 2.解题规律 解答此类试题具体有三种方案: 第一种:从分析其必然性,必要性的角度展开。必然性亦可理解为紧迫性,也就是应客 观规律、时代背景而生的产物,是为了解决现状不足的需要,必要性和重要性就是解决 此问题的重要现实意义。 第二种:从为什么要、为什么能的角度展开。一定要紧扣题意且联系教材知识来回答, 答的越充分越全面越好,同时还要分析能够这么做的条件和社会环境。 第三种:从政治、经济或文化、历史或现实,内因与外因等角度展开,要求具体问题具 体分析。 常用的分析角度主要有以下四个: (1)联系课本分析原因。我们看到一个“原因”类设问,第一个应该想到的问题就是 课本上关于这个问题具体有哪些内容。 (2)联系材料分析原因。材料中往往蕴含着解决“原因”类设问的有关信息,如材料 反映出来的问题,材料体现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等,均可作为我们分析原因的依据,我们 在答题过程中应对材料加以充分的重视。 (3)联系主体分析原因。一个“原因”类设问一定牵涉到一定的主体,而特定的主体 肯定享有一定的权利和负有一定的义务、具有一定的职责。 (4)联系地位分析原因。某个问题的地位如何,直接关系到人们对它的态度,所以, 地位往往也是采取某种措施、提出某种方案的重要原因。因而我们在解答“原因”类设 问时,可以从地位的角度来分析原因,具体到题目中,一般表现为诸如必要性、必然性、 可能性、重要性等。 一般情况下要回答“这样说”“这样做”的依据,意义(重要性)、必要性、可能性等, 有时也要回答不这样做的危害,在解答中,一般应由近及远,由直接到间接,先经济后 政治有次序、有条理地展开说明。 “原因”类设问在答题过程中既要明确设问主体,如“党”“政府”“公民”等,不要 只盯问题内容而忽视了对主体的分析,又要注意多角度分析原因,如必要性、重要性、 紧迫性等,如果只从一个角度分析,哪怕分析得再好,得分也是不全的。 37.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国有企业的中流砥柱作用日益突出,国企改革 也站到了新的历史节点上,翻开了新的篇章。然而,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作为新事物, 其目标的的实现需要一个过程,既不能急于求成,也不会一帆风顺的。 运用发展的观点,说明这一观点的合理性。 【答案】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国企混改要在稳步推进的基 础上实现高质量发展,不能急于求成。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国企 混改是新事物,符合客观规律,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但也会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要经 历一个曲折的发展过程,不会一帆风顺。 【解析】 【分析】 此题以我国国企改革为背景材料,考查发展观的相关知识。 【详解】 设问要求“‘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作为新事物,其目标的实现需要一个过程,既不能急 于求成,也不会一帆风顺。’用唯物辩证法发展观知识,说明这一观点的合理性。”属 于原因类试题。考生在解答此题时,首先要明确此题的知识范围为“发展观”的相关知 识,属中观考查。然后结合材料分别用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分析国企改革“不能急于 求成”、用事物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原理分析国企改革“不会一帆风顺”即可。 【点睛】 发展观的内涵( 发展观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 1.发展的实质: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新事物代替理事 物的过程) 。 2.发展具有普遍性: 自然界是发展的,人类社会是发展的,人的认识是发展的。 要求(方法论) :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3.发展的趋势: 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原因: ①新事物是符合客观规律、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前途的事物。具有旧无可比 拟的优越性,必然战胜旧事物;②新事物的发展需要经历一个过程,人们才会对它认可, 旧事物的抵抗和扼杀,使新事物战胜旧事物是个曲折的过程。 要求(启发) : 既要对未来充满信心,热情支持和悉心保护新事物发展壮大,又要做 好充分的思想准备,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勇敢的接受挫折与考验。 4.发展的状态 量变的含义: 是事物数量的增减和场所的变更,是一种渐进的、不显著的变化; 质变的含义: 是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 是事物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飞跃, 是 一种根本的、显著的变化; 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方法论要求(启发):①从点滴小事做起, 重视量的积累,为实现事物的质变创造条 件;②当量变达到条件时, 要果断抓住时机,促进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和发展。 38.不久前,今年的双 11 落下帷幕。今年,天猫双 11 成交总额达到 2135 亿元,同比 去年 1682 亿元再度大幅增长 27%。与传统购物模式相比,网购这种新型的购物模式可 在更大范围内、更多的层面上以更高的效率实现资源配置。但是,我国关于网购方面的 配套政策、法规和市场监管机制还不够完善;网络的虚拟性和一些商家信用度的缺失, 往往使商品的质量难以得到保证,甚至一些不法商贩和骗子利用这一平台坑害和诈骗消 费者。因此,网络交易的安全问题让人放心不下,面对网络问题,人们只能说“爱你不 容易”。 运用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观对上述材料进行分析。 【答案】①矛盾就是对立统一,要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我们既要看到网购交易 成本低、效率高等积极作用,也要看到网购存在的交易安全问题等不足。②矛盾具有特 殊性,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面对网购,我们不能一概而论,要根据具体情况区别对待。 ③矛盾的主次方面辩证关系要求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目前,网购的积极作用是 矛盾的主要方面,存在的不足是矛盾的次要方面,不能全盘否定网络。 【解析】 【分析】 此题以网购为话题,考查《生活与哲学》的相关知识。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 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 【详解】 设问要求“运用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观对上述材料进行分析。”属于分析类试题。考生在 解答此题时,首先要明确此题的知识范围为“矛盾观”的知识,属中观考查。然后结合 材料中的相关信息分别从矛盾就是对立统一;矛盾的特殊性;矛盾主次方面的辩证关系; 两点论与重点论等角度进行具体分析即可。 【点睛】 “分析说明类”主观题解答策略 1.题型介绍 分析说明题是一种要求考生对试题中的一段或几段材料进行理解,并运用所学知识加以 分析,从而说明这段材料的观点、原理是什么的题型。这类题型的设问,一般要求分析 材料中体现问题的实质、原因(依据)、影响、解决问题的相应措施,要求学生尽量能 从材料中归纳出符合题意的道理,然后根据相应类型进行分析。 2.解题规律 解答此类型题须按以下四步进行: 第一步“定”,即确定所要运用的观点、原理。 第二步“分”,即对观点、原理进行分解。比如把文化创新分解为文化创新的意义、途 径、主体等方面。 第三步“筛”,即筛选材料中的有效信息。 第四步“联”,即把保留的观点、原理与相应材料进行有机结合。 解答分析说明题,要做到有理有据,逻辑严密,条理清楚。特别要指出的是,回答问题 一定要根据题目的要求,灵活运用,上述方法有取有舍,详略得当。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