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考政治二轮课标通用课件:专题八 文化的作用与发展课件(116张)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高考政治二轮课标通用课件:专题八 文化的作用与发展课件(116张)

专题八 文化的作用与发展 - 2 - - 3 - - 4 - - 5 - 考点 42 考点 43 考点 44 考点 45 考点 46 考点 47 考点 48 考点 49 考点 50 考点 51 考点 52 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 典题精研析 (2016 全国 Ⅱ 卷 ) 阅读材料 , 完成下列要求。 2013 年 11 月 , 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省花垣县十八洞村考察扶贫工作 , 首次提出了 “ 精准扶贫 ” 的重要思想和要求。 - 6 - 考点 42 考点 43 考点 44 考点 45 考点 46 考点 47 考点 48 考点 49 考点 50 考点 51 考点 52 十八洞村是由 4 个寨子合并而成的贫困村 , 村民生活困难 , 观念相对保守 , 存在 “ 等靠要 ” 思想 , 同村不同心。为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思想和要求 , 强力推进精准扶贫工作 , 花垣县派出扶贫工作队进驻十八洞村。工作队和村党支部、村委会开办 “ 道德讲堂 ”, 评选明理尚德星级示范户 , 组织参观考察和学习培训 , 培育村民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 激活精准扶贫内生动力 ; 根据当地地理位置、气候条件和民族文化资源 , 精准发展特色支柱产业 , 如猕猴桃种植、黄牛养殖、乡村旅游、劳务经济和苗绣 ; 精准识别贫困人口 542 人 , 摸索出资金跟着穷人走 , 穷人跟着能人 ( 合作社 ) 走 , 能人 ( 合作社 ) 跟着产业走 , 产业跟着市场走的扶贫路径 , 取得了显著成效 ,2015 年全村人均收入 3 580 元。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等先后报道了十八洞村精准扶贫经验 。 - 7 - 考点 42 考点 43 考点 44 考点 45 考点 46 考点 47 考点 48 考点 49 考点 50 考点 51 考点 52 2015 年 12 月 , 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 , 提出 “ 实施精准扶贫方略 ” 。 扶贫先扶 “ 精气神 ” 是十八洞村精准扶贫的重要经验 , 运用文化对经济作用的知识说明这一经验的合理性。 - 8 - 考点 42 考点 43 考点 44 考点 45 考点 46 考点 47 考点 48 考点 49 考点 50 考点 51 考点 52 - 9 - 考点 42 考点 43 考点 44 考点 45 考点 46 考点 47 考点 48 考点 49 考点 50 考点 51 考点 52 重难深探究 1 . 图解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 - 10 - 考点 42 考点 43 考点 44 考点 45 考点 46 考点 47 考点 48 考点 49 考点 50 考点 51 考点 52 2 . 正确理解文化对经济、政治的作用 (1) 文化发展对经济、政治发展具有巨大的反作用。没有文化作为支撑 , 没有人的素质的提高和精神世界的完善 , 经济、政治的发展是不可能的。对于企业来说 , 文化要素已经渐渐成为企业产品的市场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2) 文化对政治、经济的反作用具有双重性。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政治和经济的发展 , 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政治和经济的发展。 (3) 文化是依存于社会又反作用于社会的精神力量 , 它并不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文化所起的作用的大小是与经济发展和政治状况相联系的 , 不能夸大文化的力量。 - 11 - 考点 42 考点 43 考点 44 考点 45 考点 46 考点 47 考点 48 考点 49 考点 50 考点 51 考点 52 (4) 当今世界 , 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的趋势日益显著。文化已深深融入经济之中 , 成为当代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因素和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撑、推动力量。同时 , 政治也越来越多地通过文化的形式来体现。政治融入文化之中 , 通过文化的形式来表达其内容 , 从而让政治的影响范围更广 , 渗透力更强。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 , 我们必须把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 3 . 区分 “ 影响 ” 与 “ 交融 ” 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主要强调的是彼此制约、相互作用 ; 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是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在当今时代的显著特点 , 文化与经济、政治彼此渗透 , 相互融合 , 主要是指文化与经济、政治 “ 你中有我 , 我中有你 ” 。 - 12 - 考点 42 考点 43 考点 44 考点 45 考点 46 考点 47 考点 48 考点 49 考点 50 考点 51 考点 52 考题优训练 42 (2019 全国 Ⅰ 卷 ) 阅读材料 , 完成要求。 走进北京市西胡林村、天津市六街村等传统村落 , 我们能够欣赏风格独特的民居建筑、丰富多样的村镇空间格局 , 品味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俚语方言、家风家训、乡约乡规、民情风俗 , 感受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文化韵味。传统村落承载着绚丽多彩的农耕文化 , 寄托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的情感记忆和绵远乡愁 , 是我国乡村历史、文化、自然遗产的 “ 活化石 ” 。 - 13 - 考点 42 考点 43 考点 44 考点 45 考点 46 考点 47 考点 48 考点 49 考点 50 考点 51 考点 52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发展 , 传统村落衰落、消失的现象时有发生。例如 : 不少传统村落因缺少产业支撑 , 医疗、文化、教育等公共服务不能满足现代生活需要 , 导致人口流失严重 , 甚至出现 “ 空心化 ”; 古民居、古建筑得不到及时修缮和维护 , 自然毁损严重 ; 传统工匠越来越少 , 传统建筑工艺、传统艺术日渐失传 ; 在旅游开发过程中 , 无视传统村落的自然、历史、文化等个性化特征而盲目拆旧建新、拆真建假 , 对传统建筑、历史风貌造成破坏性影响 , 导致 “ 千村一面 ” 。 保护、传承和利用好传统村落 , 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增强中华文化自信的内在要求。 2012 年以来 , 我国大部分传统村落已被列为保护对象。 ( 注 : 传统村落是指拥有物质形态和非物质形态文化遗产 , 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科学、艺术、社会、经济价值的村落。 ) - 14 - 考点 42 考点 43 考点 44 考点 45 考点 46 考点 47 考点 48 考点 49 考点 50 考点 51 考点 52 有人说 :“ 随着经济社会不断发展 , 传统村落必然走向消亡。 ” 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对此观点加以评析。 答案 : 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 ,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 文化也会变化发展。传统村落具有鲜明的地域文化和民族文化特色 ;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发展 , 传统村落的生存和发展面临困难 ; 顺应时代要求和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 进行创造性地保护和利用 , 传统村落就能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解析 : 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对 “ 随着经济社会不断发展 , 传统村落必然走向消亡 ” 这一观点加以评析 , 属于评析类试题 , 旨在让学生分析 “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 , 传统村落是否必然走向灭亡 ”, 引导学生运用理论知识分析和解决社会问题。 - 15 - 考点 42 考点 43 考点 44 考点 45 考点 46 考点 47 考点 48 考点 49 考点 50 考点 51 考点 52 一年试预测 42 习近平总书记在 2019 年全国 “ 两会 ” 上说 , 不能因为经济发展遇到一点困难 , 就开始动铺摊子上项目、以牺牲环境换取经济增长的念头 , 甚至想方设法突破生态红线。这说明 (    ) ① 经济、政治决定文化 , 文化随经济、政治发展而发展  ② 文化能反作用于经济、政治 , 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  ③ 经济、政治与文化日益融合 , 随文化发展而发展  ④ 要以正确的价值观为指导 , 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C - 16 - 考点 42 考点 43 考点 44 考点 45 考点 46 考点 47 考点 48 考点 49 考点 50 考点 51 考点 52 解析 : 题干没有强调经济、政治对文化的决定作用 , ① 与题意不符 ; 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 , 文化又反作用于一定的经济、政治 , 给予 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 , 但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 , 与经济的发展有时不同步 , ② 正确 ; 文化与经济、政治日益交融 , 经济、政治决定文化 , ③ 错误 ; 保护生态说明要以正确的价值观为指导 , 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 ④ 正确且符合题意。 - 17 - 考点 42 考点 43 考点 44 考点 47 考点 48 考点 49 考点 50 考点 51 考点 52 考点 45 考点 46 文化对人影响的特点 典题精研析 M 中学 T 班同学小薇关心集体、乐于助人 , 多次荣获 “ 道德之星 ” 光荣称号 , 老师和同学都对她交口称赞。她因此慢慢摆脱了因学习成绩不理想而产生的自卑心理 , 自信心越来越强。小薇的成长经历进一步印证 (    ) ① 文化对人的思想和行为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② 文化对提升人的精神境界有着决定性作用  ③ 优秀文化有利于培育和塑造人的健全人格  ④ 优秀文化是解决人的心理问题的主导力量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 18 - 考点 42 考点 43 考点 44 考点 47 考点 48 考点 49 考点 50 考点 51 考点 52 考点 45 考点 46 - 19 - 考点 42 考点 43 考点 44 考点 47 考点 48 考点 49 考点 50 考点 51 考点 52 考点 45 考点 46 - 20 - 考点 42 考点 43 考点 44 考点 47 考点 48 考点 49 考点 50 考点 51 考点 52 考点 45 考点 46 重难深探究 文化对人影响的特点及给我们的启示 - 21 - 考点 42 考点 43 考点 44 考点 47 考点 48 考点 49 考点 50 考点 51 考点 52 考点 45 考点 46 考题优训练 43 (2015 山东卷 ) 在路遥的《平凡的世界》里 , 我们读出了其故乡黄土地的厚重与粗犷 ; 在莫言的《红高粱》中 , 我们领略了其故乡红高粱的质朴与热烈 …… 故乡是作家摆脱不了的存在。这说明 (    ) A. 文化对人的影响深远持久 B. 优秀文学作品对经济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C. 不同地域的文化渐趋融合 D. 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 A 解析 : 本题考查文化对人影响的特点。 “ 故乡是作家摆脱不了的存在 ”, 我们能在作家的作品中感受到家乡文化对他们的影响 , 这体现了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 ,A 项符合题意。 B 、 D 两项与材料无关 ;C 项中 “ 不同地域的文化渐趋融合 ” 的说法不全面。 - 22 - 考点 42 考点 43 考点 44 考点 47 考点 48 考点 49 考点 50 考点 51 考点 52 考点 45 考点 46 一年试预测 43 某中学注重发挥校园文化的熏陶作用 , 加强学校报刊、广播电视、网络建设 , 完善校园文化活动设施 , 使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像空气一样无所不在、无时不有。这是因为 (    ) ① 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的文化环境  ② 文化对人的影响潜移默化、深远持久  ③ 文化对人的影响是强制的、无形的  ④ 人们消极被动、无目的地接受文化的影响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A 解析 : 文化对人的影响一般不是有形的、强制的 , ③ 观点错误 ; 人们接受文化的影响并不都是消极被动、无目的的 , ④ 观点错误 ; ①② 符合题意 , 故选 A 项。 - 23 - 考点 42 考点 43 考点 44 考点 47 考点 48 考点 49 考点 50 考点 51 考点 52 考点 45 考点 46 文化塑造人生 典题精研析 近年来 , 我国不断推进文化体制改革 , 文化事业得到繁荣发展 , 这不仅改变了每座城市 , 更改变了每个人 , 百姓生活 “ 更幸福更有尊严 ” 。这说明 (    ) ① 文化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发展的基础  ② 文化对人的影响 , 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  ③ 优秀文化能塑造人生 ,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④ 文化能够转化为物质力量 , 促进社会发展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 24 - 考点 42 考点 43 考点 44 考点 47 考点 48 考点 49 考点 50 考点 51 考点 52 考点 45 考点 46 - 25 - 考点 42 考点 43 考点 44 考点 47 考点 48 考点 49 考点 50 考点 51 考点 52 考点 45 考点 46 - 26 - 考点 42 考点 43 考点 44 考点 47 考点 48 考点 49 考点 50 考点 51 考点 52 考点 45 考点 46 重难深探究 优秀文化对人的影响及给我们的启示 - 27 - 考点 42 考点 43 考点 44 考点 47 考点 48 考点 49 考点 50 考点 51 考点 52 考点 45 考点 46 考题优训练 44 (2017 江苏卷 ) 近年来 ,“ 诗和远方 ” 渐回公众视野。当今科技发达 , 物质资源丰富 , 但随着各类电子产品逐渐渗入人们的生活 , 很多人终日沉浸于网络 , 渐行渐远地偏离了心灵和自然。所以 ,“ 面朝大海 , 春暖花开 ” 仿佛是物质和技术构筑的丛林里的丝丝清风 , 给人们带来了自然的气息和心灵的抚慰 , 引起了无数人的精神共鸣。 运用文化生活知识 , 说明经典诗歌为什么能引起人们的精神共鸣。 答案 : 经典诗歌具有感染力和感召力 , 可以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 增强人的精神力量。经典诗歌能使人获得精神享受和思想启示 , 影响人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经典诗歌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 28 - 考点 42 考点 43 考点 44 考点 47 考点 48 考点 49 考点 50 考点 51 考点 52 考点 45 考点 46 一年试预测 44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 ,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 ,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 要给孩子讲好 “ 人生第一课 ”, 帮助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从文化角度讲 , 这样做是基于 (    ) ① 文化决定人的实践活动和行为选择  ② 优秀文化能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③ 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  ④ 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有形的、强制的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C 解析 : 从文化角度讲 , 题干做法是基于优秀文化能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 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 , ②③ 正确且符合题意 ; 文化不能决定人的实践活动和行为选择 , ① 错误 ; 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 , 不是有形的、强制的 , ④ 错误。 - 29 - 考点 42 考点 43 考点 44 考点 45 考点 46 考点 47 考点 48 考点 49 考点 50 考点 51 考点 52 民族文化与世界文化的关系 典题精研析 2014 年 3 月 27 日 , 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巴黎出席中法建交 50 周年纪念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历史上 , 中华文化曾经成为法国社会的时尚 , 在法国启蒙思想家的著作和凡尔赛宫的装饰中都能找到中华文化元素。同样 , 法国的历史、哲学、文学、艺术深深吸引着广大中国读者。建交 50 年来 , 中法文化交流进一步发展 , 促进了各自文化的繁荣 , 因为两国文化 (    ) ① 在长期交流中达到了相互融合  ② 都体现着人类进步的价值追求  ③ 都有自己的精粹和独特的个性  ④ 都源远流长 , 具有相似的历史传统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 30 - 考点 42 考点 43 考点 44 考点 45 考点 46 考点 47 考点 48 考点 49 考点 50 考点 51 考点 52 - 31 - 考点 42 考点 43 考点 44 考点 45 考点 46 考点 47 考点 48 考点 49 考点 50 考点 51 考点 52 - 32 - 考点 42 考点 43 考点 44 考点 45 考点 46 考点 47 考点 48 考点 49 考点 50 考点 51 考点 52 - 33 - 考点 42 考点 43 考点 44 考点 45 考点 46 考点 47 考点 48 考点 49 考点 50 考点 51 考点 52 重难深探究 世界文化和民族文化的关系 (1) 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 , 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 (2) 由于世界各民族的社会实践有其共性 , 有普遍的规律 , 在实践中产生和发展的不同民族文化也有共性和普遍规律。 (3) 各民族间经济的和政治的、历史的和地理的等多种因素的不同 , 又决定了各民族文化之间存在着差异。 (4) 文化是民族的 , 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 ; 文化又是世界的 , 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 - 34 - 考点 42 考点 43 考点 44 考点 45 考点 46 考点 47 考点 48 考点 49 考点 50 考点 51 考点 52 考题优训练 45 旗袍 , 源自满族旗人的长袍 , 后融合了旗袍马甲和文明新装的特点 , 并结合了西式裙装的配伍形式 , 被视为 20 世纪中国女装的典型代表和中西交融的设计典范。材料表明 (    ) ① 各民族文化既有个性也有共性  ② 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的特征  ③ 民族服饰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  ④ 不同文化在借鉴、吸收中逐渐趋同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A 解析 : 民族节日庆祝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 , 排除 ③ 。不同文化要相互借鉴、交流、融合 , 不能趋同 , 舍去 ④ 。旗袍融合了旗袍马甲和文明新装的特点 , 并结合了西式裙装的配伍形式 , 说明了 ①② , 故选 A 项。 - 35 - 考点 42 考点 43 考点 44 考点 45 考点 46 考点 47 考点 48 考点 49 考点 50 考点 51 考点 52 一年试预测 45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 :“ 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 , 讲好中国故事 , 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 , 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 这要求我们 (    ) ① 要创新对外宣传方式 , 增强文化传播亲和力  ② 在中外人文交流中 , 要以我为主、兼收并蓄  ③ 推动中华文化 “ 走出去 ”, 展示中华文化魅力  ④ 努力提升文化竞争力 , 加强对外文化渗透能力 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A - 36 - 考点 42 考点 43 考点 44 考点 45 考点 46 考点 47 考点 48 考点 49 考点 50 考点 51 考点 52 尊重文化多样性的意义 典题精研析 阅读材料 , 完成下列要求。 2012 年 6 月 , 商务印书馆出版了《现代汉语词典》 ( 第六版 ), 词典的正文收录了 NBA 、 BBS 、 GDP 、 UFO 等 239 个西文字母开头的词语。此举引起了广泛的争论 , 有的人反对 , 有的人支持。 反对《现代汉语词典》收录西文字母词的人认为 : “ 拉丁字母出现在方块汉字中 , 很是惹眼 , 看上去就是一个异类 , 是对汉语的污染。 ” “ 我想会不会过几十年 , 汉语成了汉英混杂的语言。 ” “ 文化有安全的问题 , 再国际化 , 也不能把自己的文字搞乱。 ” …… - 37 - 考点 42 考点 43 考点 44 考点 45 考点 46 考点 47 考点 48 考点 49 考点 50 考点 51 考点 52 支持《现代汉语词典》收录西文字母词的人认为 : “ 在对外开放条件下 , 字母词的产生有其必然性 , 应善待字母词的使用 , 而非简单的拒斥。 ” “ 选录字母词只是对当下语言现实的承认 , 体现了语言使用的从简趋势 , 适应了社会生活变化的需要。 ” …… 你是赞成还是反对《现代汉语词典》收录西文字母词 ? 请用文化生活有关知识阐明理由。 - 38 - 考点 42 考点 43 考点 44 考点 45 考点 46 考点 47 考点 48 考点 49 考点 50 考点 51 考点 52 - 39 - 考点 42 考点 43 考点 44 考点 45 考点 46 考点 47 考点 48 考点 49 考点 50 考点 51 考点 52 - 40 - 考点 42 考点 43 考点 44 考点 45 考点 46 考点 47 考点 48 考点 49 考点 50 考点 51 考点 52 重难深探究 尊重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 41 - 考点 42 考点 43 考点 44 考点 45 考点 46 考点 47 考点 48 考点 49 考点 50 考点 51 考点 52 - 42 - 考点 42 考点 43 考点 44 考点 45 考点 46 考点 47 考点 48 考点 49 考点 50 考点 51 考点 52 考题优训练 46 阅读材料 , 回答问题。 近年来 , 中俄文化交流日益活跃。两国多次成功互办文化节、语言年、旅游年等丰富多彩的交流活动 , 展示了各自的艺术、语言、服装和风俗 ; 两国的教育、科学、音乐、舞蹈、美术相互交融 , 为我国文化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结合材料 , 谈谈中俄文化交流对发展我国文化的重要意义。 答案 : ① 有助于保持和尊重文化的多样性。 ② 有助于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传播、交流、借鉴 , 实现文化创新。 ③ 有助于推动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 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社会主义文化。 - 43 - 考点 42 考点 43 考点 44 考点 45 考点 46 考点 47 考点 48 考点 49 考点 50 考点 51 考点 52 一年试预测 46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 文明因交流而多彩 , 文明因互鉴而丰富。任何一种文明 , 不管它产生于哪个国家、哪个民族的社会土壤之中 , 都是流动的、开放的。 ” 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体现的主旨是 (    ) ① 尊重文化多样性 , 坚持文化多元化  ② 坚持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③ 加强不同民族文化的交流与互鉴 ④ 推进中华民族文化的发展与创新 A. ① ③ B . ①④ C. ② ③ D . ② ④ C - 44 - 考点 42 考点 43 考点 44 考点 45 考点 46 考点 47 考点 48 考点 49 考点 50 考点 51 考点 52 解析 : 题干反映了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 , 但不是阐释坚持文化多元化 , ① 不符合题意 ; 文明是流动的、开放的 , 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 , ② 符合题意 ;“ 文明因交流而多彩 , 文明因互鉴而丰富 ”“ 流动的、开放的 ” 都说明应加强不同民族文化的交流与互鉴 , ③ 符合题意 ; 讲话体现的主旨是文化的交流与互鉴 , ④ 不符合题意。 - 45 - 考点 42 考点 43 考点 44 考点 47 考点 48 考点 49 考点 50 考点 51 考点 52 考点 45 考点 46 现代文化传播手段的特点 典题精研析 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介绍了我国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风貌的有代表性的饮食文化。该片在电视台播放后引起了极大关注 , 产生了广泛影响。通过《舌尖上的中国》 , 人们感受到的 , 不仅有美食的味道 , 还有历史的味道、人情的味道、家乡的味道 , 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舌尖上的中国》之所以引起高度关注并产生广泛影响 , 是因为 (    ) ① 中华餐饮文化蕴含着浓郁的人文情怀  ② 中华餐饮文化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集中反映  ③ 现代传媒极大地提升了中华餐饮文化的魅力  ④ 现代传媒丰富和扩展了中华餐饮文化的内涵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 46 - 考点 42 考点 43 考点 44 考点 47 考点 48 考点 49 考点 50 考点 51 考点 52 考点 45 考点 46 - 47 - 考点 42 考点 43 考点 44 考点 47 考点 48 考点 49 考点 50 考点 51 考点 52 考点 45 考点 46 - 48 - 考点 42 考点 43 考点 44 考点 47 考点 48 考点 49 考点 50 考点 51 考点 52 考点 45 考点 46 - 49 - 考点 42 考点 43 考点 44 考点 47 考点 48 考点 49 考点 50 考点 51 考点 52 考点 45 考点 46 重难深探究 现代文化传播手段 (1) 传媒发展阶段 : 传媒大体经历了口语、文字、印刷、电子和网络等发展形态。 ( 2) 主要手段 —— 大众传媒。 ① 标志 : 传媒真正开始面向大众传递信息 , 是以印刷术的推广为标志的。 ② 形式 : 现代社会中的传媒有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多种形式。 ③ 特点 : 能够最大程度地超越时空的局限 , 汇集来自世界各地的信息 , 日益显示出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 , 已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 50 - 考点 42 考点 43 考点 44 考点 47 考点 48 考点 49 考点 50 考点 51 考点 52 考点 45 考点 46 考题优训练 47 (2015 山东卷 )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 数字出版物日益增加 , 数字化资源在图书馆馆藏中的比例不断上升。 2014 年 , 中国国家图书馆向读者提供了大型数字化产品 —— 《中华经典古籍库》 , 为读者查阅古籍、了解传统文化提供了方便。由此可见 (    ) A. 科学技术发展决定文化的性质 B. 史书典籍印证了中华文化特有的包容性 C. 传统文化的内涵能够因时而变 D. 文化传播手段的丰富有助于文化的 传承 解析 : 本题考查大众传媒与文化传播的知识。 “ 科学技术发展决定文化的性质 ” 说法错误 , 不选 A 项 ; 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 , 所以 B 项错误 ;C 项说法正确 , 但与材料无关 ; 科学技术的进步为文化的传承提供了更多的手段 ,D 项符合题意 。 D - 51 - 考点 42 考点 43 考点 44 考点 47 考点 48 考点 49 考点 50 考点 51 考点 52 考点 45 考点 46 一年试预测 47 面对全媒体时代传播方式发生的深刻变化 ,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 要加大对媒体融合发展的支持力度 , 打造新型传播平台 , 使主流媒体具有强大传播力、引导力、公信力。为此 , 主流媒体应 (    ) ① 丰富文化传播途径 , 推动文化传播和共享  ② 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 , 防范外来文化影响  ③ 推动资源共融共通 , 扩大主流价值的影响力  ④ 运用信息技术 , 创新传播手段和话语方式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D - 52 - 考点 42 考点 43 考点 44 考点 47 考点 48 考点 49 考点 50 考点 51 考点 52 考点 45 考点 46 解析 : 主流媒体具有传播力、引导力、公信力 , 应运用信息技术 , 创新传播手段和话语方式 , 推动资源共融共通 , 扩大主流价值的影响力 , ③④ 符合题意 ; ① 与题意不符 ; 对外来文化要具体分析 , 吸收、借鉴优秀的文化成果为我所用 , 而不是不加区分地进行防范 , ② 说法错误。 - 53 - 考点 42 考点 43 考点 44 考点 47 考点 48 考点 49 考点 50 考点 51 考点 52 考点 45 考点 46 影响文化发展的主要因素 典题精研析 中医药文化是中国文化宝库中的瑰宝。从龙脑樟树中提取的龙脑具有极高药用价值和保健功能。《寿域神方》记载 :“ 治头脑疼痛 , 龙脑一钱 , 纸卷做拈 , 烧烟熏鼻 , 吐出痰涎即愈。 ” 唐代医药典籍称龙脑 “ 为百药之先 , 万物中香无出其右者 ” 。 不知从何时起 , 龙脑樟树在我国 “ 销声匿迹 ” 了 , 我国所需龙脑不得不长期依赖进口。 1988 年我国发现了一棵野生龙脑樟树 ! - 54 - 考点 42 考点 43 考点 44 考点 47 考点 48 考点 49 考点 50 考点 51 考点 52 考点 45 考点 46 科研人员以此为契机创立了专业研发中心和实验室。他们深入研究中医药典籍中有关龙脑的资料 , 利用现代科技成功培育了万亩龙脑樟原料林 , 改变了原料生产完全依赖自然的状况 ; 研制了我国第一套天然龙脑工业化提取成套设备 , 改进了传统龙脑提取方法 , 开发了新产品 ; 建立了中国第一个龙脑樟资源基因库 , 积累并保存了大量珍贵的数据 ; 通过电视、网络等着力打造中医药文化品牌。 结合材料 , 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现代科技对于光大中医药文化的作用。 - 55 - 考点 42 考点 43 考点 44 考点 47 考点 48 考点 49 考点 50 考点 51 考点 52 考点 45 考点 46 - 56 - 考点 42 考点 43 考点 44 考点 47 考点 48 考点 49 考点 50 考点 51 考点 52 考点 45 考点 46 - 57 - 考点 42 考点 43 考点 44 考点 47 考点 48 考点 49 考点 50 考点 51 考点 52 考点 45 考点 46 重难深探究 1 . 影响文化发展的主要因素 (1)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 , 决定着社会制度的变化 , 也决定着文化的发展方向。 (2) 科学技术的进步 , 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 也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3) 思想运动往往催生社会变革 , 促进文化发展。 (4) 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 , 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 , 在人的教化与培育上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随着教育方式的不断变革 , 教育在人类文化的传承中将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 - 58 - 考点 42 考点 43 考点 44 考点 47 考点 48 考点 49 考点 50 考点 51 考点 52 考点 45 考点 46 2 . 归纳科学技术的作用在文化生活中的 体现 - 59 - 考点 42 考点 43 考点 44 考点 47 考点 48 考点 49 考点 50 考点 51 考点 52 考点 45 考点 46 - 60 - 考点 42 考点 43 考点 44 考点 47 考点 48 考点 49 考点 50 考点 51 考点 52 考点 45 考点 46 考题优训练 48 (2015 江苏卷 ) 相声是我国的传统艺术形式 , 近些年来的发展遇到了一些困难。 2015 年 “ 两会 ” 期间 , 有代表提议在高等院校设立曲艺学科专业以推广文化传统教育。这是因为 (    ) A. 教育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B. 教育具有文化传承的特定功能 C. 传统文化具有多样性和稳定性 D. 传统文化发展要满足人们的需求 B 解析 : 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 排除 A 项。之所以推广文化传统教育 , 是因为教育具有文化传承的特定功能 , 故选 B 项。 C 、 D 两项与推广文化传统教育构不成因果关系。 - 61 - 考点 42 考点 43 考点 44 考点 47 考点 48 考点 49 考点 50 考点 51 考点 52 考点 45 考点 46 一年试预测 48 2019 年春节举行的故宫过大年活动 , 将艺术与科技相结合 , 发掘我国传统节日精华 , 让世界各地观众在欢笑中体验我国传统节日蕴含的智慧与情感。这主要表明 (    ) ① 民族文化起着维持社会稳定的作用  ② 中华文化既有民族性又有时代性  ③ 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  ④ 科技是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D 解析 : 题干材料主要表明科技是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 中华文化既有民族性又有时代性 , ②④ 符合题意 ; 材料强调艺术与科技相结合 , 没有体现民族文化起着维持社会稳定的作用 , ① 与题意不符 ; 材料没有体现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 , ③ 与题意不符。 - 62 - 考点 42 考点 43 考点 44 考点 47 考点 48 考点 49 考点 50 考点 51 考点 52 考点 45 考点 46 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典题精研析 阅读材料 , 完成要求。 冯洪钱是一名基层兽医工作者。 1959 年 , 当地民间老兽医用一味草药治好了 20 多头生病家畜 , 这使年轻的冯洪钱深受震撼。他立志传承发展传统兽医药事业 , 编撰《民间兽医本草》 , 满足社会的需要。他访问过数百个兽医站 , 拜访了成百上千位老兽医、老药农 , 广泛收集民间处方 , 查阅古医书、古农书、地方志 , 追踪国外最新科技成果 , 创办中草药百草园、中草药制药厂 , 与同事一起先后研制成功 10 多种中草药制剂 , 治愈了数以万计的疫病牲畜。 - 63 - 考点 42 考点 43 考点 44 考点 47 考点 48 考点 49 考点 50 考点 51 考点 52 考点 45 考点 46 经过千辛万苦 , 历时半个世纪 , 冯洪钱终于在 2008 年完成了系列著作《民间兽医本草》 , 共计 638 万字 , 插图 2 353 幅。书中收录 3 505 种中草药 , 附方 40 000 多则。《民间兽医本草》 “ 汇古今兽医本草之大成 , 集民间兽医经验之精华 ”, 冯洪钱被誉为 “ 当代的李时珍 ”, 被评为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 , 并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结合材料 , 运用文化创新的知识 , 说明冯洪钱是如何在兽医中草药领域取得重大创新成果的。 - 64 - 考点 42 考点 43 考点 44 考点 47 考点 48 考点 49 考点 50 考点 51 考点 52 考点 45 考点 46 - 65 - 考点 42 考点 43 考点 44 考点 47 考点 48 考点 49 考点 50 考点 51 考点 52 考点 45 考点 46 - 66 - 考点 42 考点 43 考点 44 考点 47 考点 48 考点 49 考点 50 考点 51 考点 52 考点 45 考点 46 重难深探究 1 . 正确理解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1) 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实践 , 作为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 , 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社会性活动。人类在改造自然和社会的实践中 , 创造出自己特有的文化。离开了社会实践 , 文化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 人们就不能进行有价值的文化创造。 (2) 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 ① 社会实践中不断出现新情况 , 提出新问题 , 需要文化不断创新 , 以适应新情况 , 回答新问题。 ② 社会实践的发展 , 为文化创新提供了更为丰富的资源 , 准备了更加充足的条件。 - 67 - 考点 42 考点 43 考点 44 考点 47 考点 48 考点 49 考点 50 考点 51 考点 52 考点 45 考点 46 2 . 全面理解文化创新与社会实践的关系 (1) 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文化发展的实质 , 就在于文化创新。新的文化形态的诞生、旧的文化形态的消亡、先进文化的发展 , 都是在社会实践中实现的。 (2) 文化创新对社会实践有着巨大的作用和深刻的影响。创新 , 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 , 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文化源于社会实践 , 又引导、制约着社会实践的发展。文化创新要适应社会实践的需要 , 创建新文化 , 发展先进文化 , 更好地为社会实践服务。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 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 , 也是检验文化创新的根本标准。 - 68 - 考点 42 考点 43 考点 44 考点 47 考点 48 考点 49 考点 50 考点 51 考点 52 考点 45 考点 46 考题优训练 49 地铁作为流动的博物馆 , 被称为城市 “ 最有价值的隐藏 ” 。 北京地铁宛若一条条彩带串连起北京不同区域的 “ 文化珍珠 ”: 颐和园、天坛、鸟巢、什刹海、南锣鼓巷、王府井、中关村科技园 , 等等。一座座地铁站造型别致 , 站内设计装饰与地面文化景观交相辉映、浑然一体 , 仿佛在讲述着北京的昨天、今天和明天。北京地铁还举办了 “ 祖国你好 ” 大型公益广告活动、 “ 民俗风、中国年 ” 迎新春活动、儿童文学专列、诗歌坊等丰富多彩的活动。 结合材料 , 说明地铁在推动北京文化创新过程中是怎样发挥作用的。 - 69 - 考点 42 考点 43 考点 44 考点 47 考点 48 考点 49 考点 50 考点 51 考点 52 考点 45 考点 46 答案 : 文化在交流的过程中传播 , 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 , 都包含着文化创新的意义。北京地铁挖掘和展示了北京丰富多彩的文化 , 成为继承和传播北京文化的载体。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 北京地铁开展多种文化活动 , 有利于推动北京文化发展。 - 70 - 考点 42 考点 43 考点 44 考点 47 考点 48 考点 49 考点 50 考点 51 考点 52 考点 45 考点 46 一年试预测 49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 ,“ 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 ”“ 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 ” 。党之所以重视文化创新 , 是因为 (    ) ① 文化创新决定文化发展的方向  ② 文化创新可以取代传统文化  ③ 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  ④ 文化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与活力的重要保证 A. ①② B. ③ ④ C . ①③ D. ②④ B 解析 : 党 之所以 重视文化创新 , 是因为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 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 , 文化创新是一个民族的文化永葆生命力和富有凝聚力的重要保证 , ③④ 符合题意 ; 文化创新影响文化发展的方向 , 但不起决定作用 , ① 错误 ; 文化创新不可以取代传统文化 , ② 错误。 - 71 - 考点 42 考点 43 考点 44 考点 47 考点 48 考点 49 考点 50 考点 51 考点 52 考点 45 考点 46 文化创新的意义 典题精研析 阅读材料 , 完成要求。 被授予 “ 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 ” 荣誉称号的钱学森认为 , 他的人生受益于中学教育。他常常深情地回忆自己的中学生活 : - 72 - 考点 42 考点 43 考点 44 考点 47 考点 48 考点 49 考点 50 考点 51 考点 52 考点 45 考点 46 化学教师特别重视化学实验和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 化学实验室随时开放 , 学生进出自由 , 我那时做了许多实验。生物教师常带领学生去野外采集标本 , 教学生解剖蜻蜓、蚯蚓和青蛙 , 我用在野外抓到的蛇制作了标本。学校组织各种课外小组 , 开设无机化学、诗词、音乐、伦理学等选修课。师生常常一起讨论数学、物理、化学等问题 , 大家都畅所欲言、无拘无束。大家都不怕考试 , 没有人为考试而开夜车 , 更没有人死背书。有一位数学教师在给学生的测验评分时独出心裁 , 出 5 道题 , 学生都答对了 , 但解法平淡 , 只给 80 分 ; 如果答对 4 道 , 但解法富有新意 , 就给 100 分 , 还另加奖励。民主、开拓、创新的学校文化深深地感染着每个学生。 - 73 - 考点 42 考点 43 考点 44 考点 47 考点 48 考点 49 考点 50 考点 51 考点 52 考点 45 考点 46 进入新世纪 , 素质教育理念更加深入人心。围绕推进素质教育 , 培养创新型人才 , 各地进行了新的探索 : 课程超市、创意集市、探究性学习、名家讲坛、才艺拓展 …… 取得了丰硕成果。在中学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的今天 , 钱学森的中学学习经历可以为我们提供启迪。 结合材料 , 运用文化创新作用的知识 , 说明教育创新对培养人才的意义。 - 74 - 考点 42 考点 43 考点 44 考点 47 考点 48 考点 49 考点 50 考点 51 考点 52 考点 45 考点 46 - 75 - 考点 42 考点 43 考点 44 考点 47 考点 48 考点 49 考点 50 考点 51 考点 52 考点 45 考点 46 - 76 - 考点 42 考点 43 考点 44 考点 47 考点 48 考点 49 考点 50 考点 51 考点 52 考点 45 考点 46 重难深探究 全面理解文化创新的意义 (1) 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与活力的重要保证。 (2) 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 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 , 也是检验文化创新的根本标准。 (3) 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只有在实践中不断创新 , 传统文化才能焕发生机、历久弥新 , 民族文化才能充满活力、日益丰富。文化创新 , 是一个民族的文化永葆生命力和富有凝聚力的重要保证。 - 77 - 考点 42 考点 43 考点 44 考点 47 考点 48 考点 49 考点 50 考点 51 考点 52 考点 45 考点 46 考题优训练 50 (2015 北京卷 )“ 一方水土 , 一方文化 , 这里是北京。 ” 北京拥有丰富的文化资源 , 行走在这片古老而又充满活力的土地上 , 亲近文化遗产 , 探访名人故居 , 走入创新基地 …… 我们会获得丰富的文化体验。 某校开展 “ 漫游北京 ” 文化实践活动 , 围绕 “ 灿烂文明 ”“ 红色记忆 ”“ 魅力创新 ” 三大主题向同学们征集活动意向。请完成下表。 - 78 - 考点 42 考点 43 考点 44 考点 47 考点 48 考点 49 考点 50 考点 51 考点 52 考点 45 考点 46 答案 : 所选地点与主题相符 , 能将个人生活中的文化体验与学科知识有机结合 , 认识到中华文化的价值 , 树立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 情景理交融。 知识角度 : 中华历史文化遗产是我国历史文化成就的标志。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 要弘扬与传承中华民族精神。文化创新不断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 促进文化的繁荣等。 - 79 - 考点 42 考点 43 考点 44 考点 47 考点 48 考点 49 考点 50 考点 51 考点 52 考点 45 考点 46 - 80 - 考点 42 考点 43 考点 44 考点 47 考点 48 考点 49 考点 50 考点 51 考点 52 考点 45 考点 46 解析 : 本题以文化实践活动为背景 , 考查文化创新、中华文化、中华民族精神等知识 , 旨在考查调动和运用知识、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本题考查文化生活的知识 , 属于开放性试题 , 但是范围作出了一定限定 , 主题给定了备选角度。 “ 灿烂文明 ” 联系中华文化的有关知识 ,“ 红色记忆 ” 联系中华民族精神的有关知识 ,“ 魅力创新 ” 联系文化创新的有关知识。从备选项中找出与主题相符的地点 , 然后回答其意义。 - 81 - 考点 42 考点 43 考点 44 考点 47 考点 48 考点 49 考点 50 考点 51 考点 52 考点 45 考点 46 一年试预测 50 当前 , 我国文化 “ 走出去 ” 的行动不断加强 , 但还存在较多问题。如某些国产电影因缺乏想象力、制作工艺粗糙、营销手段落后等 , 在国际电影界备受冷落。但文化 “ 走出去 ” 也不乏成功的例子 , 如中国交响乐团在德国演奏了改编制作的交响京剧《贵妃醉酒》 , 以德国人喜爱的形式充分展现了中国京剧的魅力。因此 , 文化要 “ 走出去 ”, 更应 “ 走进去 ” 。 结合材料 , 运用文化交流与文化创新的相关知识 , 谈谈对中华文化要 “ 走出去 ”, 更应 “ 走进去 ” 的认识。 - 82 - 考点 42 考点 43 考点 44 考点 47 考点 48 考点 49 考点 50 考点 51 考点 52 考点 45 考点 46 答案 : (1) 文化交流的过程 , 就是文化传播的过程。中华文化 “ 走出去 ” 和 “ 走进去 ” 对中华文化的对外传播有重要作用 , 我们要积极地做传播中华传统文化的使者 , 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2) 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和活力的重要保证。面向世界 , 博采众长是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中华文化 “ 走出去 ” 和 “ 走进去 ” 可以学习和吸收各民族优秀文化成果 , 发展中华文化 , 推动中华文化创新和发展 , 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伟大实践的发展 ; 同时 , 促进不同民族文化平等交流、相互借鉴 , 推动世界文化的发展。 - 83 - 考点 42 考点 43 考点 44 考点 47 考点 48 考点 49 考点 50 考点 51 考点 52 考点 45 考点 46 创新与继承的关系 典题精研析 随着我国步入老龄化时代 ,“ 常回家看看 ” 成为社会热议的话题。在中国传统文化中 ,“ 孝 ” 历来被看作是重要的德行。过去 , 人们推崇 “ 父母在 , 不远游 ”; 现在 , 社会倡导 “ 常回家看看 ” 。这告诉我们 , 对待传统文化要 (    ) A. 平等交流 , 相互借鉴 B. 破除陋习 , 移风易俗 C. 博采众长 , 求同存异 D. 批判继承 , 推陈出新 - 84 - 考点 42 考点 43 考点 44 考点 47 考点 48 考点 49 考点 50 考点 51 考点 52 考点 45 考点 46 - 85 - 考点 42 考点 43 考点 44 考点 47 考点 48 考点 49 考点 50 考点 51 考点 52 考点 45 考点 46 - 86 - 考点 42 考点 43 考点 44 考点 47 考点 48 考点 49 考点 50 考点 51 考点 52 考点 45 考点 46 重难深探究 1 . 正确理解文化创新与文化继承的关系 (1) 对待传统文化要继承传统 , 推陈出新。着眼于文化的继承 ,“ 取其精华 , 去其糟粕 ”“ 推陈出新 , 革故鼎新 ”, 这是文化创新必然要经历的过程。 (2) 一方面 , 我们不能离开传统文化 , 空谈文化创新。任何时代的文化 , 都离不开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另一方面 , 体现时代精神是文化创新的重要追求。文化创新 , 表现在为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精神的努力之中。 - 87 - 考点 42 考点 43 考点 44 考点 47 考点 48 考点 49 考点 50 考点 51 考点 52 考点 45 考点 46 2 . 关于传统文化的继承与 发展 - 88 - 考点 42 考点 43 考点 44 考点 47 考点 48 考点 49 考点 50 考点 51 考点 52 考点 45 考点 46 - 89 - 考点 42 考点 43 考点 44 考点 47 考点 48 考点 49 考点 50 考点 51 考点 52 考点 45 考点 46 考题优训练 51 (2017 江苏卷 ) 在一些旅游景区 , 国内外的许多标志性建筑如天坛、鸟巢、兵马俑、埃菲尔铁塔、悉尼歌剧院等 , 经常被照搬、模仿或抄袭 ,“ 山寨 ” 景观多次出现。对此类现象认识正确的是 (    ) A. 满足了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 B. 促进了中西方文化的融合 C. 发展了国家倡导的大众文化 D. 需要通过文化创新去改变 D 解析 : 本题考查文化创新的相关知识 , 旨在考查调动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一些旅游景区经常照搬、模仿或抄袭国内外的标志性建筑 , 说明一些旅游景区的文化特色不够 , 这需要通过文化 创新 去 改变 , 故选 D 项。 A 、 B 、 C 三项与题意不符。 - 90 - 考点 42 考点 43 考点 44 考点 47 考点 48 考点 49 考点 50 考点 51 考点 52 考点 45 考点 46 一年试预测 51 2022 年北京冬奥会会徽以汉字 “ 冬 ” 为灵感来源 , 运用中国书法的艺术形态 , 将厚重的东方文化底蕴与国际化的现代风格融为一体。上半部分展现滑冰运动员的造型 , 下半部分表现滑雪运动员的英姿 , 中间的线条代表举办地起伏的山峦、赛场、冰雪滑道和节日飘舞的丝带。这一成功的设计启示我们 (    ) ① 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 , 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  ② 文化创新需要与时代精神紧密结合起来  ③ 文化创新源于人们对传统文化的继承  ④ 艺术混搭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 ④ 解析 : 北京冬奥会会徽的丰富内涵体现出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 , 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 , 文化创新需要与时代精神紧密结合起来 , ①② 符合题意 ; ③ 说法错误 , 文化创新源于社会实践 ; ④ 说法错误 , 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 A - 91 - 考点 42 考点 43 考点 44 考点 47 考点 48 考点 49 考点 50 考点 51 考点 52 考点 45 考点 46 创新与借鉴、融合的关系 典题精研析 “ 沙画瓶 ” 是一种源自中东地区的艺术品。它是将死海海底的彩矿石磨制成的沙子填入玻璃瓶中 , 组成沙漠、骆驼等形状。一位中国女孩受此启发 , 用来自海南的岩石磨制成粉末 , 替代原来的稀有材料 , 并将五彩斑斓的沙漠奇景和古老的中国文字相结合 , 打造出 “ 中国文化遗产系列 ”“ 古诗词系列 ” 等 “ 沙画瓶 ”, 受到极大的欢迎。材料表明 (    ) ① 人为事物的联系具有主观性  ② 不同文化的交流与借鉴有助于文化创新  ③ 在实践中可以建立人为事物的联系  ④ 文化创新是 “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 的过程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 92 - 考点 42 考点 43 考点 44 考点 47 考点 48 考点 49 考点 50 考点 51 考点 52 考点 45 考点 46 - 93 - 考点 42 考点 43 考点 44 考点 47 考点 48 考点 49 考点 50 考点 51 考点 52 考点 45 考点 46 - 94 - 考点 42 考点 43 考点 44 考点 47 考点 48 考点 49 考点 50 考点 51 考点 52 考点 45 考点 46 重难深探究 1 . 正确理解文化创新与文化借鉴、融合的关系 (1) 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借鉴与融合 , 既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动力 , 也是文化创新必然要经历的过程。 (2) 文化多样性既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 , 也是文化创新的重要基础。 (3) 实现文化创新 , 需要博采众长。博采众长就是文化的交流、借鉴与融合 , 是学习和吸收各民族优秀文化成果 , 以发展本民族文化的过程 ; 是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相互借鉴 , 以 “ 取长补短 ” 的过程 ; 是在文化交流、借鉴的基础上 , 推出融汇多种文化特质的新文化的过程。 - 95 - 考点 42 考点 43 考点 44 考点 47 考点 48 考点 49 考点 50 考点 51 考点 52 考点 45 考点 46 2 . 全面理解文化 创新 - 96 - 考点 42 考点 43 考点 44 考点 47 考点 48 考点 49 考点 50 考点 51 考点 52 考点 45 考点 46 - 97 - 考点 42 考点 43 考点 44 考点 47 考点 48 考点 49 考点 50 考点 51 考点 52 考点 45 考点 46 考题优训练 52 (2019 全国 Ⅰ 卷 )2019 年上映的国产电影《流浪地球》 , 立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 融入天下大同、和谐共生的价值理念 , 借鉴国外科幻电影元素 , 讲述了全球联合起来拯救地球的故事 , 获得海内外观众广泛好评 , 被称为 “ 开启了中国科幻电影元年 ” 。从中获得的启示是 (    ) ①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支撑文化创新的强大基因  ② 植根于民族历史的文化就能引领世界文化的发展  ③ 不同国家和民族的文化在交流、借鉴中融为一体  ④ 中华文化在交流、借鉴和融合中能够更好地创新发展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B - 98 - 考点 42 考点 43 考点 44 考点 47 考点 48 考点 49 考点 50 考点 51 考点 52 考点 45 考点 46 解析 : 本题考查中华文化的相关知识点 , 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 ② 观点错误 , 植根于民族历史的文化不一定就能引领世界文化的发展 ; ③ 表述错误 , 文化具有多样性 , 不同国家和民族的文化在交流、借鉴中不能融为一体 ; 材料中立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 融入天下大同、和谐共生的价值理念 , 体现了 ① ; 材料中借鉴国外科幻电影元素 , 讲述了全球联合起来拯救地球的故事 , 获得海内外观众广泛好评 , 体现了 ④ 。故选 B 项。 - 99 - 考点 42 考点 43 考点 44 考点 47 考点 48 考点 49 考点 50 考点 51 考点 52 考点 45 考点 46 一年试预测 52 阅读下列材料 , 回答问题。 有专家指出 ,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 坚持走中国特色的自主创新之路 , 以全球视野谋划和推动创新 , 提高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再创新能力关系着改革的成败。 结合材料 , 运用文化生活中文化创新的知识 , 说说应如何提高创新能力。 - 100 - 考点 42 考点 43 考点 44 考点 47 考点 48 考点 49 考点 50 考点 51 考点 52 考点 45 考点 46 答案 : 根本途径是立足于社会实践 , 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 ; 基本途径是继承传统 , 推陈出新 , 面向世界 , 博采众长。 ① 立足于社会实践 , 是提高创新能力的根本途径。要在实践的基础上提高创新能力。 ② 继承传统 , 推陈出新。在批判继承传统的同时 , 要注入时代精神 , 体现时代特征。 ③ 面向世界 , 博采众长。放眼全球 , 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 吸收、借鉴他人优秀文化成果 , 提高引进消化再创新能力。 - 101 - 热点专题八 交流互鉴 , 推动人类文明进步 热点聚焦 材料一   2019 年 5 月 1 日 , 习近平总书记在《求是》杂志上发表《文明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动力》的文章。文章强调 , 文明因交流而多彩 , 文明因互鉴而丰富。文明是多彩的 , 人类文明因多样才有交流互鉴的价值。文明是平等的 , 人类文明因平等才有交流互鉴的前提。文明是包容的 , 人类文明因包容才有交流互鉴的动力。 - 102 - 热点专题八 材料二   2019 年 5 月 15 日 , 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开幕式上发表《深化文明交流互鉴   共建亚洲命运共同体》的主旨演讲指出 , 文明因多样而交流 , 因交流而互鉴 , 因互鉴而发展。我们要加强世界上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交流互鉴 , 夯实共建亚洲命运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人文基础。我们应该增强文明自信 , 在先辈们铸就的光辉成就的基础上 , 坚持同世界其他文明交流互鉴 , 努力续写亚洲文明新辉煌。 - 103 - 热点专题八 命题探究 1 . 运用 “ 文化传承与创新 ” 的知识 , 分析加强文明交流互鉴的原因。 (1) 世界文化是由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文化共同构成的。不同民族和国家的文化的内容和形式各具特色。 (2) 文化交流的过程 , 就是文化传播的过程。文明交流互鉴 , 有利于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 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3) 实现文化创新 , 需要博采众长。文明交流互鉴 , 有利于实现文化创新 , 推出融汇多种文化特质的新文化。 (4) 文明交流互鉴 , 有利于促进本民族文化的发展 , 有利于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 - 104 - 热点专题八 2 . 运用 “ 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 ” 的知识 , 说明加强文明交流互鉴的做法。 (1) 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 , 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 , 相互借鉴 , 求同存异 , 尊重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 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 (2) 必须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在交流中 , 要尊重差异 , 理解个性 , 和睦相处 , 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 (3) 要着重把握好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 , 反对 “ 封闭主义 ” 和 “ 民族虚无主义 ” 。 - 105 - 热点专题八 3 . 运用矛盾分析法 , 阐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可以破解 “ 文明冲突 ” 。 (1)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 倡导不同文明间求同存异 , 既看到不同文明之间的差异 , 又看到文明的共性 , 坚持共性与个性相统一 , 有利于各种文明和谐共生。 (2) 倡导不同文明开放包容 , 互学互鉴 , 有利于增进各种文明的交流和理解 , 在矛盾双方对立统一中推动人类文明的进步发展。 - 106 - 热点专题八 新题预测 1 .2019 年 5 月 15 日 , 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开幕式上发表主旨演讲强调 , 文明因多样而交流 , 因交流而互鉴 , 因互鉴而发展。由此可见 , 推动不同文明的交流 (    ) ① 要求同存异 , 反对 “ 封闭主义 ”   ② 要批判继承 , 做到推陈出新  ③ 要尊重自己民族的文化 , 防止文明冲突  ④ 是推动人类进步的动力 , 能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发展 A. ①③ B . ①④ C. ②③ D . ②④ B - 107 - 热点专题八 解析 : 题干表明推动不同文明的交流是推动人类进步的动力 , 能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发展 , 要求同存异 , 反对 “ 封闭主义 ”, ①④ 正确 ; 材料强调的是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 , ② 强调的是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要求 , 不符合题意 , 排除 ; 在文化交流中要认同本民族的文化 , 同时尊重其他民族的文化 , 并且 “ 防止文明冲突 ” 的说法过于绝对 , ③ 说法错误 , 排除。 - 108 - 热点专题八 2 .“ 要加强世界上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交流互鉴 , 夯实共建亚洲命运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人文基础。 ” 下列做法与这一思想相符的是 (    ) ① 加强交流 , 提高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② 理解个性 , 互相尊重文化差异和个性特征  ③ 兼收并蓄 , 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的积极成分  ④ 增强自信 , 抵制西方思想文化在中国传播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C 解析 : 材料告诉我们要尊重文化多样性 , 求同存异 , 理解个性 , 互相尊重文化差异和个性特征 , 兼收并蓄 , 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的积极成分 , ②③ 正确且符合题意 ;“ 提高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 在材料中未体现 , ① 与这一思想不符 , 排除 ; ④ 错误 , 错在 “ 抵制 ” 。 - 109 - 热点专题八 3 . 近年来 , 共建 “ 一带一路 ” 从理念转化为行动 , 从愿景转化为现实。古丝绸之路是一条商贸之路 , 也是一条文化传播和交流之路。今天 ,“ 一带一路 ” 沿途各国互通有无、互学互鉴 , 共同推动了人类文明进步。这说明 (    ) A. 商业贸易是文化传播的重要方式和途径 B. 人口迁徙是文化交流的根本途径 C. 所有活动都具有文化传播的功能 D. 外出旅游有助于文化的交流与 传播 解析 : B 项错误 , 人口迁徙是文化传播的途径之一 , 不是文化交流的根本途径。 C 项说法太绝对 , 排除。 D 项与题意不符。古丝绸之路是一条商贸之路 , 也是一条文化传播和交流之路 , 今天 ,“ 一带一路 ” 沿途各国互通有无、互学互鉴 , 共同推动了人类文明进步。这说明商业贸易是文化传播的重要方式和途径 ,A 项入选 。 A - 110 - 热点专题八 4 . 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论述亚洲国家关系时指出 , 在亚洲各国交往史上 , 友好合作是主流 , 但也不乏一些遗留问题 , 邻国之间的磕磕碰碰在所难免 , 关键是如何对待和处理 , 只有以对话和合作凝聚共识、化解分歧 , 才是地区长治久安最有效的保障。这启示我们 , 在认识复杂事物时 (    ) ① 既要看到主要矛盾 , 又要看到次要矛盾  ② 既要看到矛盾主要方面 , 又要看到矛盾次要方面  ③ 既要坚持重点论 , 又要坚持均衡论  ④ 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A. ①② B . ②③ C. ③④ D . ①④ D - 111 - 热点专题八 解析 : 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论述亚洲国家关系时的讲话启示我们 , 在认识复杂事物时 , 既要看到主要矛盾 , 又要看到次要矛盾 , 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 ①④ 正确且符合题意 ; ② 是在认识某一矛盾时的方法论 , 不符合题意 , 排除 ; ③ 错误 , 错在 “ 坚持均衡论 ” 。 - 112 - 专题知识网络 跨点知识整合 - 113 - 专题知识网络 跨点知识整合 复习点睛 本专题复习要坚持一个正确态度 , 理解两个影响 , 熟悉两条途径 , 掌握三种关系 , 把握四个特点。 一个正确态度 : 尊重文化多样性。 两个影响 : 文化对社会的影响 , 文化对人的影响。 两条途径 : 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即立足于社会实践 ; 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即继承传统、推陈出新 , 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三种关系 : 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 ; 世界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 ; 文化继承与文化发展的关系。 四个特点 : 文化的特点、文化对人影响的特点、文化传播手段的特点、传统文化的特点。 - 114 - 专题知识网络 跨点知识整合 一、文化的作用在文化生活中的具体体现 1 . 民族文化 : 起着维系社会生活、维持社会稳定的重要作用 , 是本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根基。 2 . 传统文化 : 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发挥优秀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 , 民族、国家才能兴旺发达。 3 . 中华文化 : 中华各族人民对中华文化的强烈认同感和归属感 , 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4 . 中华民族精神 : 有利于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增强国际竞争力、坚持社会主义道路。 5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 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 , 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正确道路。 6 .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 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 , 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 - 115 - 专题知识网络 跨点知识整合 二、文化生活中有关 “ 我们如何做 ” 的知识归纳 1 . 文化影响人 , 优秀文化塑造人生。要求我们自觉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 , 接受优秀文化的熏陶。 2 . 文化在交流中传播。要求我们既要吸收各国优秀文明成果 , 又要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 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 , 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3 . 文化在继承中发展。要求我们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 , 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 成为自觉的文化传承者和享用者。 - 116 - 专题知识网络 跨点知识整合 4 . 文化在创新中发展。要求我们自觉投身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当中 , 发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 , 汲取世界各民族文化的长处 , 在内容和形式上积极创新 , 努力铸造中华文化的新辉煌。 5 . 要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 , 要自觉弘扬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 6 . 我们要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 就必须脚踏实地、不尚空谈、重在行动 , 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小事做起。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