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A版专题10文化传承与创新提分秘诀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A版专题10文化传承与创新提分秘诀

一 分析考情心中有数 近三年选择题考情 ‎2018年 ‎2017年 ‎2016年 第三课文化多样性与文化传播 I卷19题文化传播(单独考)‎ II卷20题中医药文化交流(单独考)‎ II卷文化多样性(单独考)‎ III卷19题革命文化传播(单独考)‎ 第四课文化继承性与文化发展 I卷20题中医药文化继承(与文化作用组合考)‎ I卷19题科技影响文化发展(与文化自信组合考)‎ 第五课文化创新 III卷19题经典咏流传文化创新(单独考)‎ II卷20题文化歌剧的创新(单独考)‎ I卷19题华阴老腔的文化创新(单独考)‎ II卷19题杂技文化创新(单独考)‎ III卷19题辞海推出纸质版电子版网络版文化创新(单独考)‎ 近三年全国卷文化模块选择题共考了13个,本单元考了11个,占比为11/13,达到85%。考点主要集中在文化传播发展与创新上。可见本单元是文化模块的考查重点。‎ 近三年主观题考情 ‎2018年 ‎2017年 ‎2016年 第三课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 III卷38(2)题铁路走出去的意义(单独考)‎ I卷39(2)题守护英雄传播文化(与民族精神、落后文化组合考)‎ 第四课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 第五课文化创新 I卷40(1)题诗词大会文化创新(单独考)‎ III卷青蒿素发现文化创新(单独考)‎ 近三年全国卷主观题共了9个题,本单元考了4,占比4/9,达到44%,超过平均数。考点主要集中在文化传播与创新上。‎ 综合选择题与主观题来看,本单元共考了11+4个题,占比15/22,达到67%,远远超过平均数。由此可见本单元在全书中的地位是多么重要。 ‎ ‎5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是:‎ ‎①“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面对传统文化,要辩证地认识它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分辨其中的精华和糟粕。对于传统文化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应该继续保持和发扬;对于传统文化中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东西,必须“移风易俗”,自觉地加以改造或剔除。‎ ‎②对待传统文化,还要处理好继承与发展的关系,要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继承;同时也要做到“推陈出新,革故鼎新”,不断进行文化创新。‎ ‎③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加强对外文化交流,增强民族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④对于传统文化,反对“守旧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 ‎6 继承和发展的关系:‎ ‎①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 ‎②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这就是文化传承 ‎7 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①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决定着社会制度的变化,也决定着文化的发展方向。‎ ‎② 科学技术的进步,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 ‎ ③ 思想运动往往催生社会变革,促进文化的发展。 ‎ ‎④ 教育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 ‎ 8 如何推动文化发展(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继发关系+影响文化发展的因素)‎ ① 对传统文化的态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② 处理好继发关系:继承基础上发展,发展的过程中继承 ③ 利用科学技术推动文化发展 ④ 利用思想运动推动文化发展 ⑤ 利用教育推动文化发展 第5课 文化创新 ‎1 文化创新的源泉是社会实践 ‎2 文化创新的动力是社会实践,原因:‎ ‎① 文化创新才能解决社会实践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 ‎②社会实践的发展,为文化创新提供了更为丰富的资源,准备了更加充足的条件。‎ ‎3 文化创新的作用:‎ ‎① 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这既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也是检验文化创新的根本标准。‎ ‎②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是一个民族的文化永葆生命力和富有凝聚力的重要保证。‎ ‎4 怎样进行文化创新。‎ ‎①根本途径: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 ‎②基本途径:从继承与创新的关系上: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③基本途径:从文化交流和传播讲,要吸收、借鉴与融合各民族优秀文化成果,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④坚持正确方向,克服错误倾向(两种):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 ‎⑤着眼于群众的需要,发挥人民群众在文化创新中的主体作用 ‎⑥推动文化内容形式、体制机制、传播手段创新,是繁荣文化的必由之路 ‎⑦ 文化发展角度讲,利用思想运动,科学技术,教育等促进创新。‎ ‎ 三 易错易混辨清真伪 ‎1.民族节日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 ‎【答案】错误。‎ ‎【解析】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2.尊重文化的多样性就是承认和保护一切文化。(  )‎ ‎【答案】错误。‎ ‎3.处理世界文化多样性的原则是: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  )‎ ‎【答案】错误。‎ ‎【解析】处理世界文化多样性的原则: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对待文化多样性的正确态度: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 ‎4.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  )‎ ‎【答案】错误。‎ ‎【解析】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而非重要途径。‎ ‎5.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是一成不变的。(  )‎ ‎【答案】错误。‎ ‎【解析】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它在世代相传中保留基本特征,但具体内涵又能因时而变。‎ ‎6.发展是继承的必要前提,继承是发展的必然要求。(  )‎ ‎【答案】错误。‎ ‎【解析】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 ‎7.就文化自身的传承而言,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科学技术和思想运动,都会对文化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 ‎【答案】错误。‎ ‎【解析】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是影响文化发展的最重要因素,但不是文化自身的因素。‎ ‎8.传统文化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 ‎【答案】错误。‎ ‎【解析】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性继承,是文化创新的根基。‎ ‎9.文化创新来自作者的灵感,文化工作者是文化创造的主体。(  )‎ ‎【答案】错误。‎ ‎【解析】文化创新来源于社会实践,不是作者的灵感;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也是文化创造的主体。 ‎ ‎4.“如果全世界都吃汉堡包,那将是人类的悲哀;如果全世界都看美国电影,那将是世界文化的毁灭。”下列对这句话认识正确的是(  )‎ A.文化多样性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 B.文化是世界性和民族性的统一 C.民族文化的特色日渐消失 D.世界文化是以美国文化为主导的 ‎【答案】A ‎【解析】从题中的因果关系不难看出,本题强调的是文化多样性的重要性,故选A。B项说的是文化共性与个性,与题意无关;C、D两项说法错误。‎ ‎5.唐代孟郊的《答姚怤见寄》曰:日月不同光,昼夜各有宜。意思是尽管太阳和月亮在不同的时间发出不同的光辉,却都能为人类世界带来好处。从文化生活的角度看(  )‎ A.文化差异性是由各地千差万别的自然条件决定的 B.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蕴含着世界文化的共性 C.中华文化呈现着世界各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 D.世界各民族文化相互借鉴而日趋同一、渐趋融合 ‎【答案】B ‎6.2017年8月,上海昆剧团受邀参加希腊政府主办的首届中国戏曲节。600岁的昆曲展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与无穷魅力,在希腊掀起了一阵昆曲热,也为中国与希腊建交45周年增添了亮丽的一笔。材料表明(  )‎ ‎①文化发展是政治发展的前提 ②不同民族在文化上具有相通之处 ‎ ‎③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④文化创新要博采众长、求同存异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C ‎【解析】在希腊掀起了一阵昆曲热,说明不同民族在文化上具有相通之处,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②③正确且符合题意;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①错误;④材料没有体现,排除。‎ ‎7.著名文学大师钱钟书博学多识、学贯中西。他说:“中国诗里有‘西洋的’品质,西洋诗也有所谓‘中国的’成分。我们这儿是零碎薄弱的,到你们那儿发展得明朗圆满。反过来也是一样……”材料说明 (  )‎ ‎①世界各国应在文化上相互借鉴,共同繁荣 ②文化是世界的,各民族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 ‎③文化是民族的,要守住民族文化鲜明特色 ④尊重各民族的文化成果,尊重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A.①③ B.①④ C.②④ D.③④‎ ‎【答案】B ‎【解析】钱钟书的话强调了各民族文化应相互借鉴,才能发展得更“明朗圆满”,①正确;相对稳定性是传统文化的特点,②不符合题意;材料强调文化间要相互交流借鉴,没有强调守住民族文化特色,③不符合题意;各民族文化相互借鉴首先要尊重各民族的文化成果,尊重文化多样性,④正确。‎ ‎8.地域文化具有封闭性特征,但是随着人口流动,它又具有向外的传播性,客家文化就是这方面的代表。客家先民在历次的大迁徙中,将中原文化融入岭南土著民族之中,形成独特的客家文化。这说明(  )‎ ‎①文化在交流传播中发展  ②人口迁徙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 ‎ ‎③中原文化是先进文化而岭南文化是落后文化 ④客家文化的独特性表明它与其他文化没有共同之处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答案】A ‎【解析】客家先民在历次的大迁徙中,将中原文化融入岭南土著民族之中,形成独特的客家文化说明文化在交流传播中发展,人口迁徙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①②正确符合题意;‎ ‎9.近年来,在拜年方式的选择上,电话和微信位列榜首。随着先进的通讯工具和技术的普及,人们之间的信息传递、情感交流在方式上发生着潜移默化的变化。这给我们的启示有(  )‎ ‎①文化传播的手段是不断发展的  ②人们青睐便捷、快速、人性化的文化传播手段 ‎ ‎③现代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是大众传媒 ④旧的传媒不适应时代潮流应全部淘汰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A ‎10.2017年9月,首轮中美社会和人文对话在华盛顿举行,双方一致决定举办“中美文化论坛”,鼓励和支持双方在对方国家举办包括图片展在内的文化活动。双方的这一决定主要是基于(  ) ‎ ‎①文化交流是夯实中美两国关系的基础  ②文化交流能增进两国人民之间的沟通和理解 ‎ ‎③文化能转化为物质力量,促进社会发展 ④文化交流能促进不同民族文化的创新与发展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D ‎【解析】中美文化交流能增进两国人民之间的沟通和理解,能促进不同民族文化的创新与发展,②④符合题意;①夸大了文化交流的作用。③错误,积极、健康向上的文化才能促进社会的发展。‎ ‎11.2017年7月,为纪念中日邦交正常化45周年,歌剧《鉴真东渡》登陆日本,演出吸引了大批日本观众。现场观众表示,本次演出将进一步增进日本民众对“鉴真精神”和中国传统文化的亲近感,希望以后在日本有更多机会欣赏优秀的中国文艺作品。该歌剧演出成功启示我们(  )‎ ‎①要主动地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②进行文化创新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 ‎③对待传统文化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④要认识到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答案】C ‎12.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中华文化的国际感召力日益上升,中外文化交流越发频繁。请你确定一组符合我国对外文化交流的政策或主张的关键词(  )‎ A.相互借鉴、求同存异、提升文化实力 B.尊重差异、平等协商、认同外来文化 C.加强交流、文化共享、汲取各国文化 D.理解个性、积极创新、舍弃传统文化 ‎【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中的“中华文化的国际感召力日益上升,中外文化交流越发频繁”可以看出,文化具有多样性,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A项符合题意。 ‎ ‎17.在建设“美丽乡村”的过程中,河北某地以文化为魂,将曾是冀南银行第三印钞厂的老房子进行修缮成为红色旅游景点,将老祠堂、抗战地道遗址精心打造成民俗馆、纪念馆,丰富了村庄的文化资源。这样做是基于(  )‎ ‎①保护和传承历史文脉的需要 ②维系民族生存与发展的需要 ‎ ‎③文化物质载体的教育价值  ④文化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A ‎【解析】将老房子进行修缮成为红色旅游景点,将老祠堂、抗战地道遗址精心打造成民俗馆、纪念馆,这是因为文化物质载体的教育价值,是保护和传承历史文脉的需要,①③符合题意;中华民族精神,始终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②不符合题意;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促进社会的发展,④是不科 ‎ ‎25.中华民族五千年灿烂辉煌的历史,令国人自豪,但这也会使人们产生文化惰性,变成文化“啃老”,只靠重拍、戏说、改写前人的经典过日子。这告诉我们(  )‎ A.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B.文化发展的实质在于文化创新 C.文化继承是文化创新的基础 D.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答案】B ‎ ‎26.余秋雨的一系列文化散文中,始终贯彻着一个鲜明的主题:对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的追溯、思索和反问。“我小说中的人物事件确实是在中国这块土地上长起来的。我不了解很多国家,但我了解中国和中国人民。中国大地是我走向世界的一个重要原因。”这说明(  )‎ ‎①文学作品以文化为工具塑造艺术形象,反映作者的审美取向 ‎ ‎②文学作品是人民群众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一种反映 ‎ ‎③文学创作以社会生活为源泉,其实质是一种特殊的审美创造 ‎ ‎④文学创作是人类为自身审美需要而进行的特殊物质生产活动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②③‎ ‎【答案】D ‎27.唐朝诗人白居易在《与元九书》提出: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诗人观点寓意文学创作要坚持(  )‎ A.正本清源,独树一帜 B.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C.与时俱进,映照现实 D.各美其美,和而不同 ‎【答案】C ‎【解析】“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意思是文学创作要反映社会现实,C项符合题意。ABD隐含的观点与题干无关,不能入选。‎ ‎28.媒介是承载精神产品的容器,现代社会媒介正在发生着巨大变化。中国首份3D报纸在湖北十堰问世,可短短4个月后,这份报纸就不见踪影,这意味着市场价值是最终决定创新是否成功的最根本标准。这说明(  )‎ ‎①没有继承的文化创新是没有生命力的  ②文化创新必须要适应社会实践的需要 ‎ ‎③新传媒取代旧传媒需要一个曲折的过程 ④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是检验文化创新的根本标准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C ‎【解析】“市场价值是最终决定创新是否成功的最根本标准”,说明了文化创新必须要适应社会实践的需要,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②④符合题意。‎ ‎29.100年来,中华书局以出版古籍和经典为特色。如今他们把自身的定位从“传承者”扩展为“传播者”,既出版古籍学术著作,又出版面向大众的“解读经典”式图书,丰富了文化市场,受到了读者的广泛欢迎。由此可见(  )‎ A.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载体 B.文化发展要兼收并蓄 C.文化融合离不开博采众长 D.文化繁荣要锐意创新 ‎【答案】D ‎【解析】A说法正确,但与题意无关。B、C强调的是文化发展要做到不同文化的交流、借鉴与融合,与题意无关,排除。材料强调文化要在实践的基础上做到继承传统、推陈出新,D符合题意。 ‎ ‎36.在全球文化交流日益频繁的背景下,我们要主动吸收异域文化的积极成分,但也绝不能失掉民族固有的文化血脉,丧失自己的主体性。材料表明(  )‎ ‎①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②学习外来文化要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 ‎③异域文化日渐成为我国文化发展的重要根基 ④文化发展要反对“封闭主义”和“民族虚无主义”‎ 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答案】B ‎【解析】题中材料表明学习外来文化要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文化发展要反对“封闭主义”和“民族虚无主义”,故②④符合题意。异域文化日渐成为我国文化发展的重要根基观点错误,③不能入选。‎ 二、非选择题 ‎37.作为共享经济的一种新形态,共享单车不仅解决了市民“最后一公里”出行的问题,更以其便捷、环保等优势,直接改变了很多市民的出行方式。‎ 与过去多个城市推出的市政公共自行车相比,无桩的停放形式、即走即停的使用体验,成为共享单车流行的重要原因。然而,成也便捷,乱也便捷。车辆损毁、违规占道、私人侵占、单车企业运营管理不善……可见,共享单车还处于市场扩容的“青春期”,如何更好地融入社会公共管理,成为摆在各方面前的一道考题。‎ 当前,全国多个城市市民响应“全国共享单车行业文明骑行倡议活动”,主动规范自身用车行为;在社会各方通力合作的基础上,整个社会正在营造爱护共享物品、文明骑行的氛围,在一定程度上促使市民文明意识的觉醒,公共文明和契约精神逐步养成,推动着共享经济更好的发展。‎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创新的动力和作用的知识,说明共享单车的使用与公共文明理念形成的关系。‎ ‎【答案】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文化创新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在共享单车的使用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促使人们更新观念,共享单车的使用也为发展公共文明理念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和条件。公共文明理念的形成,提升了整个社会的文明风气,也推动了共享单车使用的顺利进行。‎ ‎3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健康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条件。“共建共享、全民健康”是建设健康中国的战略主题,核心是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坚持以基层为重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预防为主,中西医并重,把健康融入所有政策。‎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指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要实施中医药传承创新工程,重视中医药经典医籍研读及挖掘,全面系统继承历代各家学术理论、流派及学说,不断弘扬当代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思想和临床诊疗经验,挖掘民间诊疗技术和方药,推进中医药文化传承与发展。融合现代科技成果,挖掘中药方剂,加强重大疑难疾病、慢性病等中医药防治技术和新药研发,不断推动中医药理论与实践发展。据此,有人认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有没有西医无所谓,但中医的传承与创新必不可少。‎ 结合材料和文化生活知识,探究如何实施中医药传承创新工程。‎ ‎【答案】①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着眼于人民群众的需求,推进中医药传承与创新。②继承传统,推陈出新。要重视中医药经典医籍研读及挖掘,挖掘民间治疗技术和方药,推进中医药文化传承与发展。③要融合现代科技成果,挖掘中药方剂,加强重大疑难疾病、慢性病等中医药防治技术和新药研发,不断推动中医药理论与实践发展。④要树立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自觉承担实施中医药传承创新工程的责任。‎ ‎【解析】此题考查文化创新的途径知识点,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能力,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解题关键是理论与实际的结合,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 ‎39‎ ‎.2017年开年的第一个关键词,就是“文化热”。《朗读者》乘借文化的东风,席卷各大媒体和网站。泽传媒数据监测显示,节目首期视频播放量超7.7万次,微博榜单持续上榜三小时,连续两小时总榜第一。截至目前,商业视频网站视频播放总量超3.5亿次,微博微信刷屏,8次登上疯狂综艺季第一,5次双端登上话题榜单第一,各方好评不断,豆瓣评分最高达9.5,节目音频位列喜马拉雅FM经典必听总榜第一,最多订阅经典榜第一,节目音频收听量已经破亿!火热程度可见一斑。‎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新媒体在文化传播中的作用体现。‎ ‎【答案】①文化交流的过程,就是文化传播的过程。现代电视媒体,依托现代信息技术,最大程度地超越了时空的局限,汇聚来自多方的信息,日益显示出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②文化传播的方式与途径丰富多样。《朗读者》改变了传统文化传播方式。文化的传播路径不再单纯地强调传播开去,而是强调在传播的过程中,更接近每一个独立的受众个体,换言之,是满足个体差异化需求的“精确传播”。③现代文化传播手段的应用,特别是高科技、新媒体促进了文化的传播和发展。利用新媒体对受众的了解,在此基础上对受众做更精准的传播,成为文化传播新的重要技术支撑点。‎ ‎40.在现代化高速发展的今天,中国传统文化的保护和发展日益引发人们关注。‎ 材料一 在高楼大厦日益成为人们主要居住载体的今天,那些传承着中国文化价值精髓的庭院建筑,离人们的生活渐行渐远。生活需要现代化,而情感表达需要中国化。人们又开始怀念中国传统庭院里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及其围成的一天一地。‎ 材料二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认知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和社会实践。2016年11月30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审议,批准中国申报的“二十四节气”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从文化生活角度,请你简要论述“二十四节气”申遗成功的重大意义。‎ ‎【答案】 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和促进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二十四节气”申遗成功有利于增强国人对传统文化的自信,促进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继承和发展,有利于促进对我国“二十四节气”文化的保护和发展。同时,也有利于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和发展。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