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A版专题十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A版专题十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专题十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考点一 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 ‎1.恩格斯说:一个民族要想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习近平强调: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高度重视哲学社会科学。这是因为(  )‎ ‎①认识世界、办好事情,都需要哲学智慧 ‎②理论创新基础上的实践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 ‎③哲学为具体科学发展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④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会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 A.①④         B.②③‎ C.②④ D.①③‎ 解析:选D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高度重视哲学社会科学”是因为认识世界、办好事情,都需要哲学智慧,哲学为具体科学发展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①③正确且符合题意;应是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②说法错误;④说法正确但不是题干的原因,排除。‎ ‎2.下列选项中,体现围绕哲学基本问题而产生的哲学基本派别对立的是(  )‎ ‎①“心病终须心药治,解铃还需系铃人”与“天不变,道亦不变” ②“世界是一团永恒燃烧的活火”与“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 ③“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与“理在事先,理生万物” ④“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与“‎ 黄金无足色,白璧有微瑕”‎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选C 哲学的两大基本派别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二者的分歧是围绕物质和意识何者是本原的问题展开的。①体现的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辩证法思想和形而上学的静止观,排除;④反映的是唯心主义观点和矛盾对立统一观点,排除;②③体现了围绕哲学基本问题产生的分歧,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故选C项。‎ ‎3.(2018·全国卷Ⅲ)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在人类思想史上,没有一种思想理论像马克思主义那样对人类产生了如此广泛而深刻的影响。马克思主义极大推进了人类文明进程,至今依然是具有重大国际影响的思想体系和话语体系。马克思主义对人类文明发展的深远影响,来自于它(  )‎ ‎①代表了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②对未来理想社会的构想与设计 ③提供了解决社会问题的现成答案 ④是揭示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客观真理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选B 马克思主义是指导无产阶级改变世界的科学理论,遵循了社会发展规律,站在了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代表了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所以得到了世界人民的支持,对人类文明产生了深远影响,①正确。马克思主义指明了社会历史发展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预见了资本主义社会必然会被无产阶级推翻,从而建立社会主义社会并最终实现共产主义,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④正确。②错误,很多理论都对未来理想社会进行构想和设计,但只有马克思主义科学地正确地指明了社会发展的前进方向。③错误,马克思主义没有提供解决社会问题的现成答案,而是提供了解决社会问题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1.区分3对关系——世界观与方法论、哲学与世界观、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区别 联系 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关系 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方法论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 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 世界观往往是零散的、不自觉的,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①哲学和世界观的研究对象都是整个世界 ‎②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①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 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具体科学研究世界某一具体领域的本质和规律。哲学研究整个世界的本质和规律 ‎②哲学为具体科学研究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2.理清2大哲学派别——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1)唯物主义:强调物质决定意识 基本形态 主要区别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如水、火、气、土等)‎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认为原子是世界的本原,把一切运动都归结为机械运动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把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把自然观和历史观在唯物辩证的基础上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2)唯心主义:强调意识决定物质 基本形态 主要区别 主观唯心主义 把人的主观精神(如人的目的、意志、感觉、经验、心灵等)夸大为唯一的实在,认为客观世界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 客观唯心主义 把客观精神(如上帝、理念、绝对精神等)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认为现实的物质世界只是这些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 ‎3.把握1个重要学说——马克思主义哲学 ‎(1)产生的历史条件 阶级基础 无产阶级的产生和发展 自然科学前提 三大发现和自然科学的其他巨大进步 直接理论来源 德国古典哲学,其中主要是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 ‎(2)基本特征 第一次在科学的基础上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结合、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历史观的统一、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3)中国化的重大理论成果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考点二 唯物论 ‎4.现如今,微信成了绝大多数人生活空间的延伸,打开朋友圈,就能看到一个完整的微缩景观。有人说,一个人的朋友圈出卖了他的性格。发鸡汤的人,正能量满满;发段子的人,喜感满满;发情感的人,情怀满满。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 ‎①朋友圈内容是脱离实践的个人创造 ‎②朋友圈内容体现了个人生活现状 ‎③客观生活状况决定朋友圈内容 ‎④生活现状与朋友圈内容彼此不能分离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解析:选B 物质决定意识,朋友圈内容归根到底来自于客观的生活现状,①说法错误,③正确。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朋友圈内容体现了个人生活现状,②说法正确。生活现状属于物质范畴,朋友圈内容属于意识范畴,物质不依赖于意识,具有客观实在性,但意识离不开物质,④说法错误。故选B项。‎ ‎5.赫拉克利特认为:“这个万物自同的宇宙……过去是、现在是、将来也是一团永恒的活生生的火,按照一定的分寸燃烧,按照一定的分寸熄灭。”列宁指出:“这是对辩证唯物主义原则的最绝妙的说明。”列宁这样的评价是因为这一观点(  )‎ A.是一种朴素的唯物主义观点 B.承认了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 C.指出了自然界是永恒发展的 D.认识到物质世界处于运动之中 解析:选D 宇宙过去是、现在是、将来也是永恒的活生生的火,这表明物质世界是运动的,既承认世界的物质性,又认为世界是运动的,坚持了辩证唯物主义,答案为D项;A、B两项不是对赫拉克利特观点的全面解读;运动不等于发展,C项不选。‎ ‎6.时间都去哪儿了?能否找到它,带着现在的记忆回到过去,懂点事,听点话,让爸妈的笑容漫上脸颊?时间,或许就在心里,就是一个渐渐懂得了什么是辛苦,什么是责任,什么才叫一个家……时间哪里都没去,就在原地等待着,等待着看一幕幕花开的芬芳,等待着懂得的人去做让他感到幸福的事情。这启示我们(  )‎ ‎①只有在时间静止的状态下我们才能感知亲情的可贵 ‎②承认时间处在绝对运动中就会陷入不可知论的泥潭 ‎③要正确把握时间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辩证关系 ‎④要善于在时间的相对静止中创造和把握当下的幸福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解析:选B 本题考查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知识。“时间都去哪儿了”强调时间稍纵即逝,体现了绝对运动,而“时间哪里都没去,就在原地等待着”又说明时间是相对静止的,因此应该在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中把握好时间,要在相对静止中创造和把握当下的幸福,③④符合题意;无论是在时间的绝对运动还是相对静止的状态下,我们都能感知亲情的可贵,①表述错误;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会陷入不可知论的泥潭,②表述错误。‎ ‎7.(2017·全国卷Ⅰ)2016年12月,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发表讲话强调,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要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遵循教书育人规律,遵循学生成长规律,不断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上述论断包含的哲学方法论是(  )‎ ‎①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②以创新意识作为实践的出发点 ③从一般到个别、再到一般的认识方法 ‎④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遵循客观规律结合起来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选B “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体现了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①符合题意。“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需要我们发挥主观能动性,“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遵循教书育人规律,遵循学生成长规律”则要求我们遵循客观规律,这就需要我们把二者结合起来,④符合题意。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创新意识的获得必须以实践为基础,②排除。我们认识事物的过程需要从个别到一般、再到个别,材料没有体现一般与个别的关系,③排除。‎ ‎8.(2016·全国卷Ⅱ)《韩非子·说林上》记载:一年春天,管仲跟随齐桓公去打仗,冬天返回时迷失了路。管仲说:“老马之智可用也。”于是,他们让老马在前面走,军队在后面跟着,果然顺利地找到了返回的路。下列观点正确的是(  )‎ ‎①老马的识途功能的客观实在性取决于人的发现 ‎②正确认识老马识途的功能是解决迷路问题的关键 ‎③用老马找到返回的路体现了人的意识活动的能动性 ‎④老马之“智”与人之“智”归根到底都源于实践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选C 本题考查老马识途体现的哲学道理。正是由于管仲正确认识了老马有“识途”的功能,并利用老马找到返回的路,才解决了迷路问题,体现了人的意识活动的能动性,②③当选;物质决定意识,而非意识决定物质,①颠倒了二者的关系,排除;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动物的活动不是实践,故④错误。‎ ‎9.‎2017年10月18日,在党的十九大开幕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十八大以来的五年,是党和国家发展进程中极不平凡的五年。面对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局部冲突和动荡频发、全球性问题加剧的外部环境,面对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等一系列深刻变化,我们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迎难而上,开拓进取,取得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性成就。党这样做的哲学依据有(  )‎ ‎①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②发挥主观能动性是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 ‎③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④新事物发展要经历由小到大的过程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选B 面对世界经济复苏乏力的外部环境和我国国内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等变化,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这体现了党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①正确;在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的引导下,取得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性成就,这体现了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③正确;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②排除;材料没有涉及新事物,④与题意无关。‎ ‎1.掌握2个基本原理——物质和意识、规律的客观性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原理 ‎(1)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关系 具体内容 方法论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从意识的起源看,它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从意识的生理基础看,它是高度发达的物质系统——人脑的机能;从意识的内容看,它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想问题、办事情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 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2)规律的客观性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原理 原理 内容 方法论 规律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 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规律是普遍的,没有规律的物质运动是不存在的 尊重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 尊重客观规律离不开发挥主观能动性 人在客观规律面前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 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机地结合起来 反对错误倾向 反对片面夸大人的主观能动性、否认规律的客观性、盲目蛮干的唯心主义错误;也要反对片面夸大规律的客观性、忽视人的主观能动性、无所作为的机械唯物主义错误 ‎2.理清2对关系——物质与运动、运动与静止的关系 ‎(1)物质与运动的关系 关系 理解 侧重点 错误倾向 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任何具体的物质形态只有在运动中才能保持自己的存在 强调物质离不开运动 离开运动谈物质会导致形而上学 ‎ 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 物质是运动的主体即载体和承担者,脱离物质的运动是根本不存在的 强调运动离不开物质 离开物质谈运动会导致唯心主义 ‎ ‎(2)运动与静止的关系 ‎①关系 运动 静止 含义 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运动、变化中,没有不运动的物质 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有两种情形:事物在它发展的一定阶段和一定时期,其根本性质没有发生变化;物体相对于某一参照系来说没有发生某种运动,或者说物体在一定条件和范围内没有进行某种特殊的运动 特点 无条件的、永恒的和绝对的 有条件的、暂时的和相对的 错误倾向 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是形而上学的不变论 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则导致相对主义和诡辩论 联系 马克思主义哲学运动观,在确认运动绝对性的同时,也肯定相对静止的存在。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 ‎②认识相对静止 唯物论中,表现为一种不显著的运动、特殊的运动;发展观中,是事物处于量变状态。‎ 考点三 认识论 ‎1.正确认识实践的基本特征 基本特征 侧重点 客观物质性 强调实践的基本要素(主体、对象和手段)、实践的过程及其结果的客观性 能动性 强调实践是人有目的、有意识地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 社会历史性 强调实践是处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的活动,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上,实践活动的内容、形式、规模和水平是各不相同的 ‎2.全面理解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 原理 方法论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是认识的目的 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积极投身社会实践 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 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科学理论对实践有指导作用,错误的认识会把人们的实践活动引向歧途 重视科学理论、真理的指导作用,做到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3.正确认识真理的三个特征 解读 方法论 客观性 ‎①真理的形式是主观的 ‎②客观性是真理最基本的属性:内容客观,真理的内容来自于物质世界的客观事物及规律;检验真理的标准是客观的——社会实践 ‎③对同一个确定的对象的真理性认识只能有一个 承认真理的客观性,就应当坚持“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条件性 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如果超出了这个条件和范围,真理就会变成谬误 真理与谬误往往是相伴而行的,这要求要正确对待谬误 具体性 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注意 ‎①坚持客观真理,必须反对主观真理 ‎②虽然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真理在一定条件下会转化成谬误,但每一真理相对于它存在的条件来讲是确定的、客观的,并不包含谬误的成分 ‎4.全面把握认识的发展过程 理解 原因 反复性 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从认识的主体来看,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总要受到主客观条件的限制;从认识的客体来看,客观事物是复杂的、变化着的,其本质的暴露和展现也有一个过程 无限性 人类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认识的对象是无限的变化着的物质世界,作为认识主体的人类是世代延续的,作为认识基础的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 上升性 认识的反复性和无限性表明,对真理的追求是一种波浪式前进或螺旋式上升的过程,真理总是在实践中不断发展 方法论 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10.‎2017年11月15日,我国成功发射“风云三号D”气象卫星,它与2013年9月发射成功的“风云三号C”卫星进行组网观测,进一步提高大气探测精度,为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国家综合防灾减灾和“一带一路”建设等提供重要支撑,这表明(  )‎ ‎①人们可以仅根据自身发展的需要利用规律 ‎②实践是具有社会历史性的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 ‎③人们可以通过实践活动有意识有目的地改造客观世界 ‎④科学实验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解析:选B 我国2013年9月发射“风云三号C”,2017年11月发射“风云三号D”,体现了实践的社会历史性,②入选;我国发射气象卫星意在进一步提高大气探测精度,为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国家综合防灾减灾等提供重要支撑,体现了实践是人们有意识有目的地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③入选;人们要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前提下利用规律,①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错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改造自然的生产实践,④排除。‎ ‎11.(2018·全国卷Ⅰ)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紧密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和实践要求,以全新的视野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时代课题,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表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 ‎①源于理论研究和理论斗争 ‎②是时代变化和社会发展的产物 ‎③是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的结晶 ‎④完成了对新时代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选C ②③符合题意,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时代变化和社会发展的产物,是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的结晶。①错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源于社会实践,不是源于理论研究和理论斗争。④错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新时代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但不是完成了这一认识。‎ ‎12.(2018·全国卷Ⅲ)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从认识论看,提出上述创新性重大论断表明(  )‎ ‎①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越来越深化 ②改革发展的实践的自觉性、创造性不断增强 ③认识对实践的指导作用可以超越具体条件的限制 ④认识的发展是一个不断用新认识否定、代替已有认识的过程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选A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以及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说明了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越来越深化,①正确。改革发展的丰富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让我们更加坚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题干中党的十九大报告的创新性论断表明了改革发展的实践的自觉性、创造性不断增强,②正确。③错误,认识对实践的指导作用受具体条件的限制,因为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④错误,认识的发展应该是不断用新认识超越和发展已有认识的过程,而不能表述为“否定、代替”。‎ ‎13.有科学家指出,质子的半径比以前认为的要小4%。如果这个结论在未来进一步得到证实,那就意味着,要么阐释光和物质相互作用的量子电动力学理论本身有问题,要么许多基于现有质子大小计算所使用的里德伯常量是错误的。不管是何种情况,都意味着我们需要重写基础物理理论。这说明(  )‎ ‎①真理性认识都是特定过程的产物 ‎②物理学现有真理包含着谬误成分 ‎③真理和谬误相伴相长于物理学研究全过程 ‎④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不确定的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选A 科学家对质子的半径的认识,说明真理性认识都是特定过程的产物,①符合题意。科学家对质子半径新发现的理论意义,说明真理和谬误相伴相长于物理学研究全过程,③符合题意。②中“现有真理包含着谬误成分”、④中“不确定的”都否定了真理的客观性。故选A项。‎ ‎14.科学家使用雷达测距新技术来测量地球和行星之间的距离。在分析了大量的观测数据之后,天文学家发现二者之间的距离正在以每世纪‎7米的速度增长。换句话说地球正在以这个速度离开太阳。在考虑了所有已知的相互作用之后,目前天文学家依然无法解释这一现象。这体现的哲理有(  )‎ ‎①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②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 ③真理会超越社会历史条件 ④真理与谬误往往相伴而行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解析:选A 实践的发展为人们提供日益完备的认识工具,这些工具延伸了人类的认识器官,促进人类认识的发展,科学家使用雷达测距新技术发现了新现象说明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①说法正确;人的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②说法正确;真理也是认识的一种,而真理只适合一定的时间与空间,是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落后和超前它适合的时代都不能成为真理,③说法错误;④与题意不符。‎ ‎(一)先研高考经典—知从何处来(考题源于何处,满分源于何处)‎ ‎[典例] (2018·全国卷Ⅱ·节选)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以袁隆平为代表的我国杂交水稻研发团队长期不懈奋斗,持续创造,不断挖掘水稻高产的潜力,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和世界粮食生产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 几十年来,研发团队奔走在试验田和实验室,解决了杂交水稻育种的一系列关键性难题。1973年,实现了不育系、保持系和恢复系的“三系”配套育种;1989年,两系法杂交水稻育种获得成功;1997年,开启了第三代超级杂交稻育种研究,兼顾了三系法和两系法育种的优点;2017年,创造了亩产1 ‎149.02公斤世界水稻单产的最高纪录。‎ 为助力国家水稻产业升级,满足人们对高品质稻米的需求,团队进一步确立了培育“量质齐升”稻种的攻关目标并取得了新的突破,培育的适宜盐碱地种植的“海水稻”试验品种已经适应了5‰盐度的海水灌溉。‎ 作为水稻育种专家的杰出代表,袁隆平院士将全部精力倾注在杂交水稻事业上,他主持举办国际杂交水稻技术培训班50多期,培训来自亚、非、拉美30多个国家的2 000多名学员,并多次到国外指导杂交水稻研究与生产。‎ 我国杂交水稻研发推广为什么能够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运用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加以说明。(12分)‎ ‎ ‎ ‎ ‎ ‎ ‎ ‎ ‎ ‎ ‎ ‎ ‎ ‎ [研透一题·胜做百题]‎ 一、研题目,看命题源于何处——————————————————‎ ‎1.看知识考查限定明确 本设问要求运用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分析相关问题,彰显高考对重点知识的考查,但又源于教材、高于教材。‎ ‎2.明题型考查常规稳定 本设问为原因类题目,是平时考试训练常做的题型,考生遇此并不陌生,解答时应按照“理论依据+现实意义”的逻辑来分析。‎ 二、研答案,看满分源于何处——————————————————‎ ‎ [命题人提供的参考答案] ‎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发展的动力①,认识对实践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正确的认识促进实践发展②,立足社会需要选择课题,开拓创新,在实践、认识的循环往复中不断发展、完善育种技术,优质杂交水稻新品种的培育不断取得突破③。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应用推广优质杂交水稻,为我国和世界粮食生产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④。‎ ‎(一)学层次——答案呈现要做到清晰条理 本题分值为12分,答案共分两部分,4个要点。前一部分为理论依据,阐述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后半部分为问题分析,分为两层,一层阐述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另一层阐述认识对实践的反作用。考生在作答类似题目时应在明确知识范围的前提下,按照“原因类”题目的要求分析,同时要将着重点放在问题分析和情景材料的解读上。‎ ‎(二)析要点——既要全取显性信息,更要深挖隐含 ‎①‎ 该得分点来源于教材理论知识即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②‎ 该得分点教材中没有,虽高于教材但源于教材。在讲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时,老师一般都会总结出来,所以此点考生通常可以答出 ‎③‎ ‎④‎ 这两个得分点均来源于材料,需概括材料主旨来答,但考生往往简单引用材料,且第④个要点容易忽略 ‎(三)重细节——考场常见易失分点指正 ‎(1)若考生没有一定的知识拓展,容易漏掉第②个得分点而导致失分;同时,要注意结合材料信息,进一步阐述认识对实践的反作用,即正确的认识促进实践的发展。‎ ‎(2)考生在回答第③④个得分点时,要注意对材料信息的概括总结,不能简单照搬材料;同时,第④个得分点要注意用概括材料的语言解读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二)再拓命题思维—看到何处去(还可能怎么考、用什么考)‎ 一、经典变式,本则材料还可这样考————————————‎ 结合典例材料,运用规律的相关知识,说明我国杂交水稻研发推广是如何取得举世瞩目成就的。‎ ‎[解析] 本题知识限定为“规律的相关知识”,属于措施类题目。解答时要从尊重规律的客观性、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及将二者有机结合三个层次结合材料信息予以阐述。‎ ‎[答案] ①袁隆平团队立足社会需要选择课题,确立培育“量质齐升”稻种的攻关目标,培育的适宜盐碱地种植的“海水稻”试验品种,做到了尊重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 ‎②袁隆平团队奔走在试验田和实验室,长期不懈奋斗,持续创造、不断挖掘水稻高产的潜力,在尊重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了主观能动性,并将二者有机结合,取得新的突破。‎ 二、见微知著,此类问题还可这样考——————————————‎ ‎(一)推此及彼,小材料看命题大趋势 ‎(二)化大为小,长效热点下的命题新视角 视角一 我国应对国内外重大传染病疫情能力再度提高 ‎[材料] SARS、甲流、埃博拉……百姓对病毒“谈虎色变”,为了不让“猛虎”伤人,侯云德院士立志攻克难题。干扰素是病毒的“克星”,但长期以来我国干扰素完全依赖进口,价格昂贵。为让干扰素“平民化”,侯云德团队克服极为艰苦的条件,在经历无数次试验与失败后,研制成功临床级干扰素制剂,并在美国的基因工程中汲取灵感,进一步成功研发出国际上独创的国家一类新药——α1b型干扰素使上千万名患者得到救活。‎ 在疫苗注射问题上,侯云德力排众议坚持仅需注射一剂,推翻世界卫生组织“需要注射两剂”的专家共识,临床检验有效。另外,侯云德主导建立的覆盖全国的“应对新发突发传染病的综合防控网络体系”,使我国成功应对了近10年来国内国际数次重大传染病疫情,为世界传染病防治工作作出了巨大贡献。‎ ‎[问题] 结合材料,运用“求索真理的历程”的知识,说明侯云德团队是如何进行病毒学相关研究的。‎ ‎[解析] 首先要明确本题知识限定为“求索真理的历程”‎ 的知识,即认识论的内容。从材料中可以看出,侯云德团队根据国家需要选择科研课题,克服困难、反复试验,经历多次失败仍坚持不懈直至成功,将科研成果应用于临床接受实践的检验。可从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认识具有反复性、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等方面,说明侯云德团队是如何进行病毒学相关研究的。‎ ‎[答案] ①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侯云德团队根据国家需要选择科研课题,在实践中获得相关科研成果并应用于临床,接受实践的检验。②受主客观条件的限制,认识具有反复性,追求真理是一个曲折的过程。侯云德团队克服困难、反复试验,经历多次失败仍坚持不懈直至成功。③侯云德团队将科研成果应用于临床,做到了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视角二 “缺芯少魂”,倒逼自主创新能力提升 ‎[材料] “中兴”事件在舆论场上引发深入讨论,出口禁运触碰到了中国通信产业缺乏核心技术的痛点。“缺芯少魂”的问题,再次严峻地摆在人们面前。‎ 十九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都曾强调过科技创新的重要性,他还多次提到要掌握核心技术,并指出核心技术受制于人是最大的隐患,而核心技术靠化缘是要不来的,只有自力更生。习近平在湖北三峡、武汉等地考察时也强调,我们要靠自己的努力,大国重器必须掌握在自己手里。核心技术、关键技术、国之重器必须立足于自身。要通过自力更生,倒逼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 ‎[问题] 核心技术、关键技术必须立足于自身,通过自力更生提升自主创新能力。运用“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的知识并结合材料对此加以说明。‎ ‎[解析] 本题为分析、说明类题目,知识限定为“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解答时可从辩证的否定及创新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两个层面阐述。作答时要注意两点,一是理论阐述,二是意义分析。‎ ‎[答案] ①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即自己否定自己,自己发展自己。核心技术受制于人是最大的隐患,只有自力更生,立足于自身,才能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不受制于人。②创新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创新更新了人们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掌握核心技术、关键技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有利于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推动动力变革、质量变革和效率变革,助推高质量发展。‎ ‎1.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要求 ‎(1)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从全面的、发展的、联系的实际出发,反对从主观出发,找出事物本身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作为我们行动的依据。‎ ‎(2)要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 ‎(3)要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 ‎(4)既要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又要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 ‎2.运用唯物论的知识分析问题的一般思路 ‎(1)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这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2)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正确的意识能够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事物的发展。要求我们自觉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3)规律具有客观性,它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这要求我们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认识和利用规律的条件,这要求我们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 ‎(4)其他观点:①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②任何事物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③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3.全面掌握认识论 ‎(1)图示认识论的主要内容 ‎(2)图示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 ‎(3)厘清实践与认识的易错点 ‎①要区分认识的来源和途径,获取认识的途径有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认识的唯一来源是实践。②促进认识发展的动力有多个,但根本动力是实践。③马克思主义等理论都不能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④认识的根本目的是实践,认识的根本任务是透过现象看本质。⑤盲目的实践是指在错误意识指导下的实践,而不是缺乏意识指导的实践。‎ ‎[专题跟踪检测] ‎ 一、选择题 ‎1.哲人逝已远,古道照颜色。孟子留下了“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的经典名言。下列哲人名言蕴含哲理与其相同的是(  )‎ A.贝克莱——“物是观念的集合”‎ B.朱熹——“理生万物、理主动静”‎ C.王夫之——“气者,理之依也”‎ D.欧布里德——“一切皆流、一切皆变”‎ 解析:选A 本题考查主观唯心主义。“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是一种主观唯心主义,A项与其体现的哲理一致;B项是客观唯心主义;C项是古代朴素唯物主义;D项否认了事物的静止,过分强调了事物的运动,与题意无关。‎ ‎2.十八大以来,国内外形势变化和我国各项事业发展都给我们提出了一个重大时代课题,这就是必须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围绕这个重大时代课题,我们党取得重大理论创新成果,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表明(  )‎ ‎①实践和理论必须做到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②中国共产党具有批判的、革命的精神品质 ‎③理论创新基础上的实践是推动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 ‎④真正的哲学都是总结和概括了时代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选C “围绕这个重大时代课题,我们党取得重大理论创新成果,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表明中国共产党具有批判的、革命的精神品质,真正的哲学都是总结和概括了时代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②④正确且符合题意;应是理论和实践必须做到具体的、历史的统一,①说法错误;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推动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③说法错误。故选C项。‎ ‎3.(2019届高三·南宁质检)太空育种就是将作物种子或诱变材料搭乘返回式卫星送到太空,利用太空特殊的环境诱变作用,使种子产生变异,再返回地面培育作物新品种的育种新技术。目前太空育种取得了不错的成效,但仍有一些问题等待着科学家做进一步探索。材料表明(  )‎ ‎①利用太空育种新技术可以创造新的物质的具体形态 ‎②太空育种作为人为事物的主观联系具有“人化”的特点 ‎③发挥主观能动性改变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可以造福人类 ‎④认识的局限性意味着人类永远处于接近真理的路上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选B “用太空特殊的环境诱变作用,使种子产生变异,再返回地面培育作物新品种”体现了利用太空育种新技术可以创造新的物质的具体形态,①符合题意;人为事物的联系虽然具有“人化”的特点,但仍是客观联系,②错误;利用太空特殊的环境诱变作用,使种子产生变异就是发挥主观能动性改变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③符合题意;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但人们能获得真理,而不是永远处于接近真理的路上,④错误。故选B项。‎ ‎4.习近平指出,2018年,我们要全面贯彻中共十九大精神,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下列与“稳中求进”体现的哲理一致的是(   )‎ ‎①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②风定花犹落,鸟鸣山更幽 ‎③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④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选C “稳中求进”蕴含着运动和静止的关系。①③体现的是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只涉及运动,故不符合题意。②中的“定”和“落”、“鸣”和“幽”,④中的“云不动”和“我俱东”,都体现出运动和静止的关系,故C项符合题意。‎ ‎5.党的十九大提出:“保障和改善民生要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不断完善公共服务体系,保障群众基本生活。”上述论断包含的哲学方法论是(   )‎ ‎①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②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物质决定意识 ‎③把发挥主观能动性与遵循客观规律相结合 ‎④坚持客观与主观的历史的具体的统一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选B 上述论断包含的哲学方法论是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把发挥主观能动性与遵循客观规律相结合,①③符合题意;②属于世界观,不是方法论,与题意不符;要坚持主观与客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而不是坚持客观与主观的历史的具体的统一,④错误。‎ ‎6.(2019届高三·常德调研)“蒂有余香金淡泊,枝无全叶翠离披,”这是曹雪芹笔下的菊花;“渐秋阑、雪清玉瘦,向人无限依依。”这却是李清照笔下的菊花。品味名家笔下的秋菊(  )‎ ‎①能够跨越时空品读名家,触摸名家的内心世界,丰富我们的精神世界 ②不同的人对菊花的不同感悟源于自己的生活经历,寓于相同的秋菊之中 ③可以感悟意识活动的自觉选择性,对同样的事物人们可能有不同的反映 ‎④可以看出每个人洞察世事人情方式和态度都有不同,对同一事物的正确认识会有多个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选A 品味名家笔下的秋菊,能够跨越时空品读名家,触摸名家的内心世界,丰富我们的精神世界,可以感悟意识活动的自觉选择性,①③正确且符合题意;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②说法错误;真理具有客观性,相同条件下,真理只有一个,④错误。故选A项。‎ ‎7.在科技工作者的努力下,那些科幻小说中的场景正逐渐进入人们的生活:回家不用开锁,指纹或虹膜识别就能进门;搞卫生有扫地机器人和擦地机器人;坐在沙发上,一句口令就能打开电视、空调;网络预约、微信挂号,看病拿药更方便……由此可见(  )‎ ‎①意识能够通过人们的实践活动变成现实 ‎②意识具有超越时代和历史条件的特性 ‎③人能认识事物的本质并根据需要加以利用 ‎④意识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选A “在科技工作者的努力下,那些科幻小说中的场景正逐渐进入人们的生活”,说明人能认识事物的本质并根据需要加以利用,意识能够通过人们的实践活动变成现实,①③符合题意;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不能超越时代和历史条件,②观点错误;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④观点错误。‎ ‎8.(2019届高三·南宁摸底)如图漫画“成功的人找方法,失败的人找借口”启示我们(  )‎ ‎①成功离不开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②个人努力是取得成功的客观前提 ‎③重视外部联系是取得成功的关键 ‎④尊重规律利用条件才能获得成功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选B 漫画主旨表明成功离不开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但只有尊重客观规律、利用条件,正确地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成功,①④正确且符合题意;个人努力是取得成功的主观因素,而不是客观前提,②说法错误;外部联系是事物发展的条件,而不是成功的关键,③说法错误。故选B项。‎ ‎9.(2018·银川模拟)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在当代中国的历史性实践中生成的,具有典型的内生性特质和鲜明的时代色彩,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时代逻辑及其本质特征。这说明(  )‎ ‎①社会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②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 ‎③任何真理都有自己的适用条件和范围 ‎④任何真理都是理论与实践的统一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选B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在当代中国的历史性实践中生成的”,说明社会实践是认识的来源,①正确;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在材料中没有体现,②不选;材料没有体现任何真理都有自己的适用条件和范围,③不选;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具有典型的内生性特质和鲜明的时代色彩”,说明任何真理都是理论与实践的统一,④正确,故选B项。‎ ‎10.目前,随着经济水平的提升,阅读观念深入人心,年轻父母们越来越重视孩子的阅读问题。很多家长的问题也随之而来:不同年龄段的孩子读什么书最好?该怎么选书?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童书分级阅读”的呼声越来越高。但在呼声之中,还存有一些类似“有无权威分级标准”“细化阅读是否必要”的争议。这充分说明(  )‎ ‎①人们对分级阅读的认识没有对错之分 ‎②“童书分级阅读”的科学性有待于实践的检验 ‎③对于分级阅读的可行性很难达成共识 ‎④“童书分级阅读”产生于孩子的阅读实践活动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选C “随着经济水平的提升,阅读观念深入人心”,说明实践是认识的来源,“童书分级阅读”产生于孩子的阅读实践活动,④符合题意;在呼声之中,还存有一些类似“‎ 有无权威分级标准”“细化阅读是否必要”的争议。这充分说明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②符合题意,排除③;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人们对分级阅读的认识有对错之分,①错误。故选C项。‎ ‎11.近百年前,爱因斯坦对量子纠缠“百思不得其解”,并提出一些疑问。‎2017年6月16日中国科学家宣布:他们利用“墨子号”量子卫星在国际上率先成功实现了千公里级的星地双向量子纠缠分发,并在此基础上实现了空间尺度下严格满足“爱因斯坦定域性条件”的量子力学非定域性检验。材料蕴含的哲学道理是(  )‎ ‎①实践发展提出的客观需要是推进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 ‎②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实践和认识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③认识总是在实践的基础上螺旋式发展的 ‎④人们可以通过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头脑中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选A 中国科学家利用“墨子号”量子卫星在国际上率先成功实现了千公里级的星地双向量子纠缠分发,使爱因斯坦对量子纠缠“百思不得其解”的一些疑问得以解释,说明了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人们对复杂问题的认识是一个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的过程,现代科技的发展推动着人们对量子纠缠的认识不断深化,①②符合题意;认识运动是从实践到认识再到实践的波浪式前进过程,③错误;人们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通过实践把头脑中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④错误。故选A项。‎ ‎12.(2019届高三·兰州质检)某地在实践中对“金山银山和绿水青山”二者关系的认识经过了三个阶段:一是用绿水青山去换金山银山;二是既要金山银山,也要保住绿水青山;三是绿水青山本身就是金山银山。这一认识过程进一步证实了(  )‎ ‎①认识的不断完善决定于实践的不断深化 ‎②认识受认识对象本质和属性暴露程度的制约 ‎③认识的发展具有与认识主体无关的客观规律性 ‎④认识的发展是一个不断继承和推翻真理的过程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选A 对“金山银山和绿水青山”二者关系的认识过程进一步证实了实践决定认识,认识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认识具有反复性,受认识对象本质和属性暴露程度的制约,一个正确的认识需要经过多次反复才能完成,①②符合题意;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③说法错误;④中“推翻真理”的说法错误;正确选项为A项。‎ 二、非选择题 ‎13.工匠精神是指工匠对自己的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精神理念。企业过度追求“‎ 投资少、周期短、见效快”带来的短期利益,从而忽略了产品的品质。工厂老板等不及工程师匠艺精神的开花结果,社会也等不得工厂匠艺精神的精雕细做。这意味着,工匠精神所需要的痴迷,不再能得到回报。这就摧毁了工匠精神所必须经过的煎熬。工匠精神实际上是一种敬业精神,就是对每个人所从事的工作锲而不舍,对质量的要求不断提升,在每一个工作岗位上的每一件事都不能放松。‎ 互联网时代,创意为王不假,但创意之王,不是出位低俗、投机取巧,而是做到极致的产品。在创意为王的互联网时代,不断钻研的工匠精神,不仅不会过时,还会被真正有责任、有远见的企业请上头等舱。走捷径会取得暂时成功,但只有秉承工匠精神专注敬业,精益求精,才能获得长久而更巨大的成功。一个拥有工匠精神、推崇工匠精神的国家和民族,必然会少一些浮躁,多一些纯粹;少一些投机取巧,多一些脚踏实地;少一些急功近利,多一些专注持久;少一些粗制滥造,多一些优品精品。‎ ‎(1)结合材料,运用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的知识,分析如何利用工匠精神促进互联网创意的发展。‎ ‎(2)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与社会”的知识,分析发扬工匠精神对社会发展的意义。‎ ‎(3)“工匠精神”在生产力层面代表着一个国家的发展水平,请你就如何弘扬“工匠精神”提两点建议。‎ 解析:第(1)问要求运用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的知识分析如何利用工匠精神促进互联网创意的发展,要从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和意识的能动作用两个方面回答;第(2)问要求运用“文化与社会”的知识分析发扬工匠精神对社会发展的意义,结合材料可从文化的实质、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文化与综合国力三个方面分析;第(3)问属于探究性问题,言之有理即可。‎ 答案:(1)①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要求我们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工匠精神是依据当前我国实际情况提出的,利用工匠精神促进互联网创意的发展就需要从我国实际出发,切实解决当前面临的问题。②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要求我们树立正确的意识。秉承工匠精神专注敬业,精益求精,使其转化为强大精神力量,从而促进互联网创意的发展,推动社会的发展。‎ ‎(2)①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的实践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影响。工匠精神是一种优秀文化。发扬工匠精神有利于促进社会的发展进步,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②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通过发扬工匠精神,能够推动经济产业的发展。③文化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民族凝聚力、创造力的源泉。发扬工匠精神有利于提升我国的软实力,应用于生产中,促进生产的发展,提高综合国力。‎ ‎(3)示例:①大力宣传“工匠精神”在国家和民族发展中的作用,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②提高各类工匠的生活待遇和社会地位,让其成为一个令人羡慕的职业。(其他角度,言之有理皆可)‎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敦煌之美,胜过许多人们出国旅行所看到的风景。敦煌的文化地位,也得到了国人的认同。‎ 消费敦煌,不应该只简单地去那里游览一次,而是要让敦煌成为一个被人时时谈起的文化符号,这不仅能强化人们的文化自豪感,更能使敦煌承载起国家文化输出任务,成为展示中华文明的名片。‎ 敦煌足以衍生出电影、游戏、动漫、文化创意产品等一个完整的产业链。我们还有举世瞩目的长城、西安的兵马俑、四川的三星堆文明……这些都是有待开发的宝藏,之所以一直到现在,这些“宝藏”的主要功能还仅体现于旅游,是因为我们一直没有找到激活古典文化的正确方式,或者说,正确方式已经找到,只是缺乏落实的胆量与勇气。‎ ‎(1)结合材料,从实践特点的角度分析应如何激活我国的文化“宝藏”。‎ ‎(2)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激活敦煌文化价值的意义。‎ ‎(3)央视《国家宝藏》节目深受观众的欢迎,是一次成功的文化创新。你认为文化创新要遵循的原则有哪些?‎ 解析:第(1)问知识限定为实践的特点,回扣课本知识可知实践的特点有三个方面,据此联系材料组织答案即可。第(2)问,可将材料中关键信息与教材知识对接:“文化输出”“展示中华文明的名片”可对应文化传播的知识;“衍生出电影、游戏、动漫、文化创意产品等一个完整的产业链”可对应文化与生活的知识;“宝藏”可对应文化自信的知识。第(3)问为开放性设问,所拟答案只要符合要求即可。‎ 答案:(1)①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激活文化“宝藏”应处理好保护与利用的关系。②实践具有能动性,激活文化“宝藏”不能只关注其经济效益,更要关注其文化价值。③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激活文化“宝藏”应与时代结合,让其走进人们的生活。‎ ‎(2)①有利于展现敦煌文化个性魅力,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②有利于深入挖掘敦煌文化内涵及其精神实质,赋予敦煌文化时代内涵。③有利于让优秀传统文化活起来,让敦煌文化走进人们生活。④有利于树立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3)示例:①尊重历史、尊重文化。②古今结合,中西结合。‎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