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31 发布 |
- 37.5 KB |
- 27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天津市静海区四校2019-2020学年高一11月四校联考政治试题
静海区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四校联考试卷高一政治试卷 一、选择题(共35题,每题2分,共70分,其中每题的四个选项中,有一个正确答案) 1.到20世纪70年代仍生活在石器时代的塔沙代人,没有私有财产的观念。譬如,每个人只有一把石斧,剩余的谁也不要。塔沙代人没有私有财产观念的根本原因在于 A. 他们之间有血缘关系 B. 他们的生产力水平极端低下 C. 人们之间是平等互助的关系 D. 他们实行生产资料公有制 【答案】B 【解析】 【详解】B:塔沙代人没有私有财产观念的根本原因在于他们的生产力水平极端低下,使得人们不得不共同劳动,共同占有生产资料,平均分配劳动产品,B符合题意。 ACD:材料强调的根本原因,即生产力原因,ACD均与题意不符。 故本题选B。 【点睛】原始社会实行平均分配,没有剥削。其原因在于: 1.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有什么样的生产力就有什么样的生产关系与之相适应。原始社会生产力水平极其低下,使得人们不得不共同劳动,共同占有生产资料,平均分配劳动产品。这也是原始社会生产关系的特点。 2.原始社会是按血缘关系结成的氏族,人们通过氏族议事会管理集体事务,一切大事都在议事会上由全氏族成年人共同讨论决定。 2.在封建社会,地主养尊处优,过着花天酒地的生活。广大农民终年辛劳,却过着十分贫困的生活。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 A. 封建的君主专制 B. 封建的土地所有制 C. 封建的等级制度 D. 封建国家政权 【答案】B 【解析】 【详解】ACD:这三项均不是造成题目中这种现象的原因,排除A、C、D。 B:在我国的封建社会,地主阶级通过掌握土地这一生产资料,对使用土地的农民通过榨取地租、放高利贷等手段剥削,广大农民终年辛劳,却过着十分贫困的生活。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封建的土地所有制,B选项正确。 故本题选B。 【点睛】封建土地所有制是指在封建社会地主阶级统治其他阶级的制度。地主阶级通过掌握土地这一生产资料,对使用土地的农民通过榨取地租、放高利贷等手段剥削其他阶级。在不同时期,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形式也不尽相同。春秋战国时期开始形成,到战国时期,正式确立,一直延续了两千多年。包含有三种土地所有制形式:国家土地所有制、地主所有制和农民土地所有制。 3.封建制生产关系下的农民与奴隶制生产关系下的奴隶相比较,共同特点是 A. 都是没有任何人身自由的劳动者 B. 都是没有任何生产资料的劳动者 C. 都是能支配一部分劳动成果的劳动者 D. 都是受剥削的劳动者 【答案】D 【解析】 【详解】D:封建制生产关系下的农民与奴隶制生产关系下的奴隶相比较,共同特点是都是受剥削的劳动者,都是被统治阶级,D符合题意。 ABC:奴隶没有任何生产资料和人身自由;农民有少量的生产资料和一定的人身自由,能支配一部分劳动成果,ABC是他们的区别而非共同特点。 故本题选D。 【点睛】封建社会: (1) 生产关系的特点: 地主占有绝大部分土地,通过地租等方式,占有农民大部分劳动成果。相对于奴隶,农民有一定的人身自由,有自己的劳动工具甚至有自己的一点土地,劳动成果除地租外能留下一部分归自己支配。 (2) 在封建社会里,地主阶级剥削农民的基础:封建土地所有制。 地主阶级剥削农民的主要方式:地租。 建立在封建经济基础上封建国家,其显著特征:君主专制、等级森严。 (3) 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这两个阶级之间的矛盾。 封建社会的对立阶级: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 4.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是 A. 生产过剩 B. 生产相对过剩 C. 生产绝对过剩 D. 生产结构过剩 【答案】B 【解析】 【详解】B: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是生产相对过剩,即相对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来说,社会生产的商品显得过剩,而不是与劳动人民的实际需求相比的绝对过剩,B符合题意。 ACD: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是生产相对过剩,而不是生产过剩或生产绝对过剩,也不是生产结构过剩,ACD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B。 【点睛】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基本特征:生产相对过剩 主要表现是:大量商品卖不出去,大量生产资料被闲置,大批生产企业、银行破产,大批工人失业,生产迅速下降,信用关系被破坏,整个社会生活陷入混乱。 原因:①直接原因是: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之间的矛盾,以及个別企业内部生产的有组织性与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 ②根本原因:在于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这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5.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从产生时起,就包含着不可克服的矛盾,即生产的社会化和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这个矛盾在阶级关系上表现为 A. 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对立 B. 生产的无限扩大的趋势和社会购买力相对缩小之间的矛盾 C. 个别企业生产的有组织性和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 D. 社会主义公有制代替资本主义私有制 【答案】A 【解析】 【详解】A: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从产生时起,就包含着不可克服的矛盾,即生产的社会化和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这个矛盾在阶级关系上表现为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对立,A符合题意。 BC:生产的无限扩大的趋势和社会购买力相对缩小之间的矛盾,个别企业生产的有组织性和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这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在经济上的表现,也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的直接原因,BC与题意不符。 D:社会主义公有制代替资本主义私有制不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在阶级关系上表现,而是解决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根本途径,D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A。 【点睛】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在阶级关系上表现为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对立,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在资本主义社会的体现,是资本主义社会一切矛盾和冲突的总根源。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发展,贯穿于资本主义社会的始终,决定着资本主义的命运。 6.恩格斯指出:“德国的理论上的社会主义永远不会忘记,它是站在圣西门、傅立叶和欧文这三个权人的肩上的。”这句话表明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来源是 A. 德国近代优秀文化 B. 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C. 德国古典哲学 D. 空想社会主义 【答案】D 【解析】 【详解】D:恩格斯这句话表明空想社会主义看到了资本主义的弊端,对资本主义进行揭露和批判,同时表达对未来理想社会的诉求,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来源,D符合题意。 ABC:德国近代优秀文化、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德国古典哲学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理论来源,不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来源,ABC与题意不符。 故本题选D。 【点睛】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来源——空想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来源 (1)代表人物:空想社会主义早期的代表人物是莫尔(著作《乌托邦》)和康帕内拉(著作《太阳城》)。空想社会主义最高阶段的代表人物是法国的圣西门、傅立叶和英国的欧文。 (2)历史评价: 一方面,空想社会主义具有历史进步性。看到了资本主义的弊端,对资本主义进行揭露和批判,同时表达对未来理想社会的诉求。空想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来源。 另一方面,空想社会主义具有历史局限性。空想社会主义之所以是空想,是因为他们仅仅从理性正义等原则出发揭露资本主义的弊端;他们主张阶级调和,反对阶级斗争,看不到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无产阶级的力量。所以,他们没有找到社会变革的正确主体(人民群众)和正确途径(阶级斗争)。 7.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是定在两大理论基石之上的。这两大理论基石是 A. 德国古典哲学和空想社会主义 B. 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空想社会主义 C.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空想社会主义 D. 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科学社会主义创立的理论基石。D:科学社会主义创立的理论基石是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D正确。 ABC:三项均不是科学社会主义创立的理论基石,ABC排除。 故本题选D。 【点睛】科学社会主义创立的理论基石——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 1.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揭示了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作用,揭示了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发展中的巨大作用,把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建立在科学认识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的基础上。 2.剩余价值学说的基本观点:从经济学角度揭示了剩余价值的来源,揭示了资本家剥削工人、占有工人劳动的秘密,揭示了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利益的根本对立,找到了变革资本主义社会的坚定力量,为无产阶级斗争指明了方向。 3.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的历史意义: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揭示了资本主义运行的特殊规律,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奠定了理论基石,使社会主义实现了由空想到科学的伟大飞跃。 8.19世纪三四十年代,法国里昂工人提出了“活着没有工作,不如战斗而死”的口号;英国工人在其第三次提交的《全网请愿书》中也提出:“财富来源于劳动,而权力来自人民。”德国西里西亚工人起义的战歌唱道:“每个人都知道你们的日标,就是剥掉穷人的皮和最后一件衬衣!”上述材料表明,欧洲工人阶级 A. 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 B. 走上了联合反对资产阶级的道路 C. 逐步实现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想 D. 促进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完善 【答案】A 【解析】 【详解】 A:19世纪三四十年代,资本主义世界先后爆发了法国里昂工人起义,英国宪章运动、德意志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这三大工人运动,是欧洲工人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的标志,A符合题意。 B:材料表明欧洲三大工人运动标志着工人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而不是走上了联合反对资产阶级的道路,B说法错误。 C. 三大工人运动的爆发使得科学社会主义应运而生,而不是逐步实现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想,C说法错误。 D:三大工人运动的兴起是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前提,是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打击,而不是促进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完善,D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A。 【点睛】工人运动的兴起: ①标志事件:十九世纪三四十年代,资本主义世界先后爆发了法国里昂工人起义,英国宪章运动、德意志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这三大工人运动,是工人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的标志。 ②失败启发:三大工人运动的失败说明,无产阶级的斗争迫切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科学社会主应运而生。 9.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理论诞生的历史文献是。 A. 《德意志意识形态》 B. 《共产党宣言》 C. 《共产主义原理》 D. 《资本论》 【答案】B 【解析】 【详解】B: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诞生,B符合题意。 A:《德意志意识形态》第一次系统阐述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成熟,A说法错误。 C. 《共产主义原理》是为共产主义者同盟撰写的纲领草案,《原理》通过对25个问题的回答阐述了科学共产主义的基本原理,是《共产党宣言》的重要准备著作,C与题意不符。 D:《资本论》实现了政治经济学的根本革命,为政治经济学的发展作出了划时代的贡献,D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B。 【点睛】科学社会主义诞生的标志——《共产党宣言》发表 (1)时间: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 (2)内容: ①分析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与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宣告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同样是不可避免的。 ②总结了工人运动的经验和教训,第一次系统论述了无产阶级政党的性质(无产阶级的先锋队)、特点(除了代表整个无产阶级的根本利益外,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任务(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建立无产阶级政权)、策略原则(团结绝大多数人),阐明了建立无产阶级政党的必要性。 ③阐述了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理想目标(消灭阶级和阶级对立,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使全体社会成员全面发展)。 10.十月革命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这个“新纪元”的含义包括 ①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②进行了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③实现了料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到现实的历史性飞跃 ④成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党 A. ①③ B. ②④ C. ②③ D. ①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十月革命的意义。①③:十月革命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实现了料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到现实的历史性飞跃,①③正确。 ②:巴黎公社进行了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伟大尝试,②错误。 ④:马克思恩格斯成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党共产主义者同盟,④错误。 故本题选A。 【点睛】1.第一个无产阶级政党是共产主义者同盟,它是1847年马克思和恩格斯建立的。共产主义者同盟是第一个以科学社会主义为指导思想的国际无产阶级的政党。在1852年科隆共产党人审判案后被正式解散。 2.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将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的理论变为现实,实现了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到现实的历史性飞跃,开启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 11. 邓小平指出:“如果从明朝中叶算起,到鸦片战争,有三百多年的闭关日守,如果从康熙算起,也有近百年。长期闭关守,把中国搞得贫穷落后,愚味无知。“要改变当时中国衰落的局面,近代以后,中国面临的两大历史任务是 ①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②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 ③推翻国民党统治,建立新民主主义共和国 ④争取民族独立、人民的解放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②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中华民族的复兴面临的历史任务。②④:近代以后,中国人民必须完成的历史任务: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②④正确。 ①③: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推翻国民党统治与建立新民主主义共和国,不符合题意,①③排除。 故本题选D。 12.2019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8周年,共产党员从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时的50多名发展到现在的900万多名,近百年的奋斗历程,党的吸引力、凝聚力、战斗力不断增强。回望历史,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终于在1949年夺取了 的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A. 土地革命 B. 抗日战争 C. 新民主主义革命 D. 解放战争 【答案】C 【解析】 【详解】C:回望历史,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经过28年浴血奋战,终于在1949年夺取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C符合题意。 ABD:从时间节点上,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都与题意不符,ABC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C。 【点睛】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经过28年浴血奋战和顽强奋斗,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各族人民,在经历了北伐战争、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这四个阶段后,终于在1949年夺取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13.经过28年的浴血奋战和顽强奋斗,中国共产党领导各族人民终于在1949年夺取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这其中先后经历的阶段,表述和排序均正确的是 A 五四运动、辛亥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 B. 辛亥革命、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 C. 大革命、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 D. 大革命、辛玄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 【答案】C 【解析】 【详解】C:经过28年的浴血奋战和顽强奋斗,中国共产党领导各族人民终于在1949年夺取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这其中先后经历了大革命、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阶段,C表述和排序均正确。 ABD:辛亥革命、五四运动都发生在中国共产党诞生之前,ABD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C。 【点睛】新民主主义革命: 1.1917年,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先进分子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科学真理中看到了解决中国问题的出路。那么中国人民是如在这条道路上何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呢? 1921年,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从此,中国人民谋求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斗争就有了主心骨。在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开展救亡斗争的基础上,中国共产党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过程中,逐步探索出一条先在农村建立革命根据地,实行武装割据,然后由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全国政权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 经过28年浴血奋战和顽强奋斗,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各族人民,在经历了北伐战争、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这四个阶段后,终于在1949年夺取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14.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和基本国情决定了中国革命必须分为两个步骤。这两个步骤是 A. 土地革命和抗日战争 B.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 C. 民主革命和解放战争 D. 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中国革命的两个步骤。D: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和基本国情决定了中国革命必须分为两个步骤,这两个步骤是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D正确。 ABC:三项均不符合题意,ABC排除。 故本题选D。 【点睛】为什么中国革命必须分为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两个步骤?这两个步骤有什么关系?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国情,决定了中国革命必须分为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两个步骤:第一步,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形态,使中国社会变成一个独立的民主主义的社会;第二步,使革命向前发展,建立社会主义的社会。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革命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只有完成前一个革命才能完成后一个革命,这两个革命阶段必须互相衔接。 15.1939年,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文中,首次明确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这个概念。新民主主义革命是 领导的,以为 基础的,人民的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民主革命。 A. 农民阶级、工农联盟 B. 资产阶级、工人阶级同城市小资产阶级的联盟 C. 无产阶级、工农联盟 D. 无产阶级、工人阶级同可以合作的非劳动人民的联盟 【答案】C 【解析】 【详解】C: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的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民主革命,C符合题意。 A: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者是工人阶级而不是农民阶级,A说法错误。 B:资产阶级是旧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者,工人阶级同农民阶级的联盟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础,B说法错误。 D:无产阶级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者,工人阶级同农民阶级的联盟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础,D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C。 【点睛】什么是新民主主义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民主革命。 我们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目的是推翻三座大山,改变腐朽的政治上层建筑,确立人民民主专政为核心的新的政治上层建筑,从根本上解放被束缚的生产力。 16.1956年9月,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正确分析了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中国阶级关系和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明确提出,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是 ①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 ②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 ③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④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A. ①④ B. ②③ C. ③④ D. ②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②③: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明确提出,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②③符合题意。 ①: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资产阶级作为完整的阶级已经消灭,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已经转变,①说法错误。 ④: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是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④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B。 【点睛】党的八大提出的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不再是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而是人民対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是人民対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17.党的八大阐述了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解决这一矛盾的主要任务落在 了上。 A. 大力发展工业生产 B. 推动建立国民经济体系 C. 集中力量调整生产关系 D. 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 【答案】D 【解析】 【详解】D:党的八大阐述了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解决这一矛盾,党和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尽快把我国由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D符合题意。 AB:大力发展工业生产、推动建立国民经济体系都必须通过大力发展生产力去完成,AB说法错误。 C:解决社会主要矛盾的根本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而不是集中力量调整生产关系,C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D。 【点睛】党的八大提出的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不再是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而是人民対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是人民対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根本任务:党和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尽快把我国由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18.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实现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是以 为标志的。 A.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B.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C. 党的八大的召开 D. 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答案】D 【解析】 【详解】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的标志。A: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A不符合题意。 B: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B不符合题意。 C:1956年9月15日至27日,党的八大的召开,C不符合题意。 D:1956年底,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标志着我国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D正确。 故本题选D。 19.有一首歌这样唱道:“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来;我们讲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这首歌中提到的作出改革开放伟大决策,使中国人民富起来的重要会议是 A. 中共八大 B.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C. 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 D. 中共十五大 【答案】B 【解析】 【详解】A:中共八大正确分析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确定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良好开端,A错误。 B: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做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B正确。 C:1993年十四届三中全会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具体化,勾画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规定了国有企业改革的基本方向,排除C。 D:1997年十五大就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所有制结构、公有制实现形式、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提出新的论断,进一步完善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排除D。 故本题答案选B。 【点睛】十一届三中全会结束了粉碎“四人帮”之后两年中党的工作在徘徊中前进的局面,实现了建国以来党的历史的伟大转折。这个伟大转折,是全局性的、根本性的。全会批评了“两个凡是”的方针,高度评价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这个口号,否定了中共十一大沿袭的“文化大革命”中的“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以及“文化大革命”今后还要进行多次的观点。 20.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深刻总结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正以为世界反两方面的经验,借鉴世界社会主义历史经验,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 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决策。 A. 经济建设 B. 社会建设 C. 政治建设 D. 文化建设 【答案】A 【解析】 【详解】A: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深刻总结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正以为世界反两方面的经验,借鉴世界社会主义历史经验,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决策,A符合题意。 BCD: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了改革开放,即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BCD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A。 【点睛】党的基本路线是国家的生命线,是因为它抓住了我们党治国理政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根本问题和工作重点。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我们党全部工作的中心,是“主导”,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关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方向、规范和秩序,坚持改革开放关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道路、动力、活力。它既注重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活力,又注重经济社会发展的旗帜、方向、道路,其目的是避免在根本问题上出现颠覆性错误。党的基本路线是人民的幸福线。以因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能为实现人民幸福奠定物质基础,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能为实现人民幸福提供政治保障,坚持改革开放能为实现人民幸福注入推动力量。 21.昔日的深圳是一个工农业生产薄弱、只有两万人口的落后小镇。改革开放以来,深圳成为经济特区,经济迅速腾飞,人民生活率先进入小康。深圳取得巨大的发展成就说明 A. 我国已超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B. 改革开放是我国的立国之本 C. 改革开放促进了深圳经济的发展 D. 改革开放是现代化建设的首要任务 【答案】C 【解析】 【详解】A:我国现在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我国最基本的国情,A观点错误。 B: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B观点错误。 C:改革开放以来,深圳成为经济特区,经济迅速腾飞,人民生活率先进入小康,这说明改革开放促进了深圳经济的发展,C观点正确。 D: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当前的首要任务,D观点错误。 故本题选C。 【点睛】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内容: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地位:立国之本 为什么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①我们这样一个经济文化发展不平衡的多民族国家,要把十几亿人的思想统一起来,力量凝聚起来,不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是不可能实现的; ②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进的共同政治基础,是全国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政治保证,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不动摇。 意义——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是: ①全国人民的共同心愿; ②是全国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 ③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顺利进行的根本前提和政治保证; ④才能有一个稳定的社会环境。 22.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将村内土地分开承包,开创了 的先河,农村改革率先取得突破,乡镇企业迅速发展。 A. “一国两制” B. 改革开放 C.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答案】D 【解析】 【详解】D: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将村内土地分开承包,开创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先河,农村改革率先取得突破,乡镇企业迅速发展,D符合题意。 A:“一国两制”是解决港澳台问题的基本方针,A与题意不符。 B:改革开放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党和国家的重大决策,不是小岗村开创的先河,B错误。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1992年党的十四大看出来的,C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D。 【点睛】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改革率先取得突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得以推行,乡镇企业迅速发展。1984年,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召开,标志着中国改革重点从农村转向城市,企业改革迈出重要步伐。 23.1984年10月,党中央召开十二届三中全会,对开展以城市为重点的经济体制全面改革进行研究和部署。此次会议标志着 。 A. 对外开放格局基本形成 B. 农村改革率先完成 C. 乡镇企业迅速发展 D. 中国改革重点从农村转向城市 【答案】D 【解析】 【详解】 D:1984年10月,党中央召开十二届三中全会,对开展以城市为重点的经济体制全面改革进行研究和部署。此次会议标志着中国改革重点从农村转向城市,企业改革迈出重要步伐,D符合题意。 A:1990年,开发开放上海浦东。至此,我国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基本形成,A说法错误。 BC: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改革率先取得突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得以推行,乡镇企业迅速发展,BC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D。 【点睛】1984年,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召开,标志着中国改革重点从农村转向城市,企业改革迈出重要步伐。1980年,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四个经济特区设立,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迈出关键步伐。1984年,开放了大连、青岛等14个沿海港口城市。1988年,设立海南省,并把海南开辟为经济特区。1990年,开发开放上海浦东。至此,我国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基本形成。 24.我国在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成为世界市场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我国可以为世界经济的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另一方面也为我国自身的经济发展创造了更好的条件。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标志着 A. 全面对外开放新格局的形成 B. 全面深化改革取得重大突破 C. 我国对外开放达到新的水平 D. 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基本形成 【答案】C 【解析】 【详解】C:我国在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达到新的水平,正式成为世界市场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C符合题意。 A:2017年,党的十九大提出形成全面对外开放新格局,表明中国对外开放进入新的发展阶段,A说法错误。 B:2013年召开的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部署,提出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全面深化改革取得重大突破,B说法错误。 D:1990年,开发开放上海浦东。至此,我国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基本形成,D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C。 【点睛】1993年召开的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就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行部署,此后改革的重点围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展开。 2001年,我国成功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标志着我国改革对外开放达到新的水平。2003年召开的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围绕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行了部署。 25.习近平指出,中国的改革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只有走中国人民自己选择的道路,走适合中国国情的道路,最终才能走得通走得好。下列选项中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中国的改革是完全不同于他国的 ②改革就是社会性质的变革 ③要尊重每个国家发展道路的选择权 ④鞋子合不合脚,自己穿了才知道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②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③④:鞋子合不合脚,自己穿了才知道。只有走中国人民自己选择的道路,走适合中国国情的道路,最终才能走得通走得好,因此要尊重每个国家发展道路的选择权,③④理解正确。 ①:中国的改革坚持了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结合,借鉴了其他国家改革的成功经验,①说法错误。 ②:我国的改革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不是社会性质的变革,②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C。 【点睛】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要树立改革创新的意识,不断调整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生产力和经济基础发展的方面和环节,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前进。 26.从1978到2018,改革开放40年。回看走过的路,比较别人的路,远眺前行的路,可以说改革开放是我们党的历史上一次伟大觉醒。这次觉醒 ①使中国人民从温饱不足到小康富裕 ②使中华民族跻身世界强国 ③提升了中国的国际主导权 ④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迎来了伟大飞跃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①④:从1978到2018,改革开放40年。回看走过的路,比较别人的路,远眺前行的路,可以说改革开放是我们党的历史上一次伟大觉醒。这次觉醒使中国人民从温饱不足到小康富裕,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迎来了伟大飞跃,①④符合题意。 ②:我国目前仍然是发展中的大国,并没有跻身世界强国之列,②说法错误。 ③:改革开放40年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极大提高,但中国在际上并没有主导权,③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C。 【点睛】回望,是为了更好地出发。改革开放40多年的伟大实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年的持续探索、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社会革命98年的实践……正是经历了风雨如磐的岁月洗礼,经历了筚路蓝缕的不懈努力,才有了“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走得再远,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时而回望,不忘初心,才能更好地前行。 27.习近平指出,中国人民具有伟大梦想精神,中华民族充满变革和开放精神。正是这样的精神使中国改革全面推进对外开放向纵深发展,中华民族迎来了 的伟大飞跃。 A. 从站起来到强起来、富起来 B. 从富起来到站起来、强起来 C. 从富起来、强起来到站起来 D. 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 【答案】D 【解析】 【详解】D:正是伟大梦想精神和开放精神使中国改革全面推进对外开放向纵深发展,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D符合题意。 ABC:改革开放极大促进了中国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中国人民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迎来了从创立、发展到完善的伟大飞跃,中国人民迎来了从温饱不足到小康富裕的伟大飞跃,ABC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D。 【点睛】我国改革开放取得成功的意义。 ①改革开放极大促进了中国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中国人民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迎来了从创立、发展到完善的伟大飞跃,中国人民迎来了从温饱不足到小康富裕的伟大飞跃。 ②改革开放是党和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 28.我们党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是基于对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深刻把握,是基于对社会主革命和建设实践的深刻总结,是基于对时代潮流的深刻洞察,是基于对人民群众期盼和需要的深刻体悟。下列选项中关于改革开放的理解正确的是 ①改革开放永无止境 ②在新时代改革开放可以稍适停顿 ③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④世界局势多变,是否开放要静观其变 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①③ 【答案】D 【解析】 【详解】①③: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解放思想永无止境,改革开放永无止境。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对外开放是中国的基本国策。当今世界是开放的世界,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必然落后。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①③关于改革开放的理解正确。 ②④:无论世界局势怎么变化,我国改革开放的脚步不会停止。新时代改革开放要继承深化,而不是可以稍适停顿,②④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D。 【点睛】我国改革开放取得成功的意义。 ①改革开放极大促进了中国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中国人民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迎来了从创立、发展到完善的伟大飞跃,中国人民迎来了从温饱不足到小康富裕的伟大飞跃。 ②改革开放是党和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 29. 同志明确提出“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A. 邓小平 B. 毛泽东 C. 胡锦涛 D. 习近平 【答案】A 【解析】 【详解】A:1982年,在党的十二大开幕式上,邓小平明确提出了“走自己的道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鲜明主题,A说法正确。 BCD: “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邓小平1982年在党的十二大上提出来的,BCD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A 【点睛】1982年,在党的十二大开幕式上,邓小平明确提出了“走自己的道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鲜明主题。从此以后,中国共产党所有的理论创新和实践都是紧紧围绕这个主题展开的。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在实践创新基础上不断推动理论创新,成功开创并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30.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创立了邓小平理论。下列选项中符合邓小平理论内容的是 A. 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 B. 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目标 C. 确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D. 形成了科学发展观 【答案】C 【解析】 【详解】C: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创立了邓小平理论。确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内容,C符合题意。 A: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A与题意不符。 B: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目标是三个代表思想的重要内容,B与题意不符。 D:党的十六大以后,以胡锦涛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形成了科学发展观,D与题意不符。 故本题选C。 【点睛】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深刻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经验,借鉴世界社会主义历史经验,创立了邓小平理论,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深刻揭示社会主义本质,确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明确提出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学回答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制定了到21世纪中叶分三步走、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战略,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31.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进行艰辛的理论探,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思想围绕的主题是 A. 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 B. 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C.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D. 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答案】B 【解析】 【详解】B: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进行艰辛的理论探,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思想围绕的主题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B符合题意。 A: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主题,A与题意不符。 C: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题,C与题意不符。 D: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内容,D与题意不符。 故本题选B。 【点睛】我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意义是什么?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指导党和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理论,中国的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 3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是具有明显制度优势、强大自我完善能力的先进制度。这一制度包括 ①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②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④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①②③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包括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一系列经济、政治、文化在内的制度,①②③④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D。 【点睛】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原因是什么? (1)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指导党和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理论。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 (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 3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精神,中化、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使中国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它将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建设 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A. 富强民主文明 B.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C.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 D. 政治经济文化强盛 【答案】C 【解析】 【详解】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是实现中华民族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它将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C符合题意。 AB:十八大以前是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十八大上增加了“和谐”,十九大增加了“美丽”,AB与题意不符。 D: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实现政治经济文化强盛,但这不是准确的表述,D与题意不符。 故本题选C。 【点睛】分两步走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1.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安排。 第一个阶段 2020年到2035年 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第二个阶段 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 把我国建设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3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点和优势。下列属于我国根本政治制度的是 A.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B.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答案】C 【解析】 【详解】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我国根本政治制度,C符合题意。 ABD: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是我国基本的政治制度,ABD与题意不符。 故本题选C。 【点睛】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包括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一根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基本政治制度,以及建立在这些制度基础上的政治体制。 35.邓小平在谈到我国改革时曾指出,我们现在干的事业是一项新事业,马克思没有讲过我们的前人能力没有做过,其他社会主义国家也没有干过,所以,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学。我们只能在干中学在实践中摸索。中国共产党人首先摸索到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 A. 毛泽东思想 B. 邓小平理论 C.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D. 科学发展观 【答案】B 【解析】 【详解】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其中中国共产党人首先摸索到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邓小平理论,B符合题意。 A:毛泽东思想不属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系的内容,A与题意不符。 CD:“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是对邓小平理论的丰富和发展,CD与题意不符。 故本题选B。 【点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 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休智慧的结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巾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 二、材料分析题(共三个大题,总分30分) 36.改变生产资料私有制为社会主义公有制是个极其复杂和困难的历史任务。现在在我国已经基本上完成了。我国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谁战胜谁的问题,现在已经解决了。 ——刘少奇《在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政治报告》 根据材料并结合教材知识,分析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特点。 【答案】①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②消灭了人剥削人的制度,人们在生产过程中建立起互助合作的关系③个人消费品实行按劳分配。 【解析】 【分析】 本题以刘少奇在中共八大上的重要讲话为背景材料,考查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特点。 可结合材料,围绕生产关系内容的三个方面,即所有制归谁所有、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及其相互关系,产品如何分配等方面,分析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特点。 【详解】根据材料并结合教材知识,分析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特点。 从材料可以看出,刘少奇《在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政治报告》中指出,改变生产资料私有制为社会主义公有制是个极其复杂和困难的历史任务。现在在我国已经基本上完成了。我国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谁战胜谁的问题,现在已经解决了。 可结合教材知识,从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消灭了人剥削人的制度,人们在生产过程中建立起互助合作的关系、个人消费品实行按劳分配等方面,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特点。 【点睛】十月革命——社会主义运动从理想到现实 (1)时间:1917年 (2)亮点:建立了无产阶级专政,确立了社会主义生产关系。 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特点是: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消灭人剥削人的制度,人们建立起互助合作的关系;个人消费品实行按劳分配。 37. 材料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迅速发展、人民水平不断提高、社会风貌欣欣向荣。摩洛哥前经济与财政大臣法塔拉·瓦拉卢在接受人民日报专访时说:“中国改革开放的成功经验可以给予摩洛哥和其他国家启发……我有幸近距离观察到中国如何稳步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如何在全球治理中发挥重要作用。我要把中国的成功经验、把中国改革开放的故事讲述给更多人听。” 材料二:邓小平在谈到我国改革时曾指出,我们现在干的事业是一项新事业,马克思没有讲过,我们的前人没有做过,其他社会主义国家也没有干过,所以,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学。我们只能在干中学,在实践中摸索。 (1)根据材料一,请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 (2)根据材料二,列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在实践探索过程中取得了哪些理论创新成果? 【答案】(1)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开辟了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2)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解析】 【分析】 本题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的巨大成就为背景材料,考查我国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第(1)问可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从在中国共产党正确领导下形成的四个自信,即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等方面加以说明。 第(2)问可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内容方面加以说明。 【详解】(1)本题要求根据材料一,请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 从材料可以看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迅速发展、人民水平不断提高、社会风貌欣欣向荣。已经稳步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在全球治理中发挥重要作用。可运用所学知识,从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开辟了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等方面,分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 (2)本题要求根据材料二,列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在实践探索过程中取得的理论创新成果。 作为基础知识,学生应明确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在实践探索过程中取得的理论创新成果,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点睛】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38.新民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关系是什么? 【答案】新民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革命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 【解析】 【分析】 本题要求简答新民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关系。 可从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革命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等方面简要回答。 【详解】本题要求回答新民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关系是什么。 可从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是中国革命的两个步骤,说明新民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革命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只有完成前一个革命才能完成后一个革命,这两个革命阶段必须互相衔接。 【点睛】为什么中国革命必须分为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两个步骤?这两个步骤有什么关系?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国情,决定了中国革命必须分为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两个步骤:第一步,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形态,使中国社会变成一个独立的民主主义的社会;第二步,使革命向前发展,建立社会主义的社会。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革命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只有完成前一个革命才能完成后一个革命,这两个革命阶段必须互相衔接。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