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学年高二政治下学期期中试题 新人教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学年高二政治下学期期中试题 新人教版

‎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政治试卷 第Ⅰ卷 选择题 总分 48 分,共 24 小题,每题 2 分。‎ ‎1.晋东南一带的民歌,调式古朴;晋东北地区的民歌,音调高亢,有雄浑之感;晋南 地区的民歌,时代气息浓郁,感情热烈;晋中地区的民歌,灵活自由、富于变化。山西 民歌的这些特点表明( )‎ A.不同区域文化具有各自特色 B.文化现象无处不在 C.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D.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 ‎2.唐代著名诗人张继在《枫桥夜泊》中写道:“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 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对此,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 ‎①作者触景生情,吟诵诗歌是文化活动 ②月落乌啼霜满天是一种文化现象 ‎③吟诗作赋是诗人为了表现文化素养的高低 ④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3.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时强调,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中焕发 出来的伟大民族精神,仍然是激励我们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这表明的文化生活道 理是( )‎ A.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 B.民族精神对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起决定作用 C.先进文化对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D.文化作为一种物质力量,对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4.“桃木本身不值钱,以前也就是烧火棍,经过精心雕刻就能变成金疙瘩”。某地立足 得天独厚的肥桃资源优势和传承千年的桃文化,发展桃木雕刻,年销售收入突破 10 亿 元,从业人员超过 4 万人。这体现了( )‎ ‎①文化对经济发展起着推动作用 ②文化与经济之间的相互交融 ③文化的经济功能 越来越突出 ④文化发展要以经济发展为基础 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②③‎ ‎5.几年前的厦门园博会,吉祥物是以“小水滴”作为卡通形象的吉祥物“晶晶”。“晶 晶”采用“小水滴”的拟人表现手法,生动鲜明地映射出园博会的特色与魅力。设计上 运用写意的中国人物水墨画的表现技法,取意于滨海城市厦门与水的特有情结。小水滴 ‎“晶晶”的设计表明( )‎ ‎①灵感是文学、艺术创造的源泉和动力 ②文化是在社会实践中产生的 ‎③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④文化可以塑造人生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②③‎ ‎6.2018 年 4 月 23 日为世界读书日。某市认为文化强市应从阅读开始,在建设文化强 市过程中,读书的意义不可替代。强调读书的文化意义,是因为( )‎ ‎①文化在人民大众的生活中处于主导地位②文化为社会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③先进文化是个人和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④文化影响人的实践、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A.①② B.①④ C.②④ D.②③‎ ‎7.近年来,被誉为中国人年度精神史诗的“感动中国年度人物”颁奖典礼由中国中央 电视台播出。当主持人宣读颁奖辞时,台下无数观众用掌声与泪水向获奖者致敬。多年 来,“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评选活动引起社会各界强烈反响。先进人物的感人事迹总能 使人们的心灵受到震撼,思想得到净化。这说明( )‎ A.文化能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B.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 C.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D.优秀文化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8.2018 年 3 月 28 日国台办发言人安峰山表示,不会允许持台独立场和具有台独言行的 台湾艺人参与的影片在大陆上映。台湾电影《强尼 凯克》在大陆的上映问题已经被搁 置。由此可见( )‎ ‎①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 ‎②政治生活决定于文化生活 ‎③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④人们在社会生活中获得和享用文化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9.安徽省泾县的查济古村是一座散发着古朴典雅气息的古村落,是中国现存最大的古民 居群之一,其沧桑之美见证了中国乡村时代辉煌的历史。我们必须保护好它们,是因为 古村落( )‎ A.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 B.代表的乡土文化是当代社会的主流文化 C.代表的乡土栖居方式已经成为大众选择 D.是中华文化包容性与开放性的具体体现 ‎10.古琴是中国最古老的汉族弹拨乐器,是汉文化中的瑰宝,至今已有 3000 多年历史。‎ 隋唐时期古琴还传入东亚诸国,并为这些国家的传统文化所汲取和传承。近代又伴随着 华人的足迹遍布世界各地,成为西方人心目中东方文化的象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已把 中国古琴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这体现出( )‎ ‎①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②文化可以在不同民族和国家间交流传播 ③源远流 长的中华传统文化主导着世界文化的发展 ④文化遗产作为人类共同文化财富要加强 保护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1.钱钟书先生在《谈中国诗》中提及,“中国诗里有所谓‘西洋的’品质,西洋诗里也 有所谓‘中国的’成分。在我们这儿是零碎的,薄弱的,到你们那儿发展得明朗圆满。‎ 7‎ 7‎ 反过来也是一样”。材料表明钱钟书先生主张( )‎ ‎①世界各国应在文化上相互借鉴,共同繁荣 ②世界上林林总总的文化,都值得我们弘 扬 ③文化是民族的,要坚守民族文化鲜明特色 ④尊重各民族的文化成果,尊重世界 文化的多样性 A.①③ B.①④‎ C.②④ D.③④‎ ‎12.对绝大多数漂泊他乡的人来说,无论社会如何变迁,回家过年仍然是不变的选择。‎ 即使路途再远,交通再难,但仍然是“年年恐归年年归”。这表明( )‎ A.文化环境和文化活动能对人产生积极影响 B.传统习俗对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产生持久的影响 C.传统文化对社会发展具有重大的推动作用 D.传统文化的具体内涵是永恒不变的 ‎13. 墨子的“节用”思想对后世影响深远。诸葛亮在《诫子书》中说:“夫君子之行,‎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李商隐在《咏史》中告诫:“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 这些警世名言,都是对“节用”思想的发扬光大,对当代社会发展依然有着重要的现实 意义。这表明( )‎ A.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亘古不变 B.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和继承性 C.传统文化推动着人与社会的发展 D.中华文化能够求同存异、兼收并蓄 ‎14. 邓丽君的《但愿人长久》和周杰伦的《青花瓷》等歌曲,将唯美的古典情韵、浓郁 的民族气息与现代潮流元素完美融合,让人们在聆听歌曲时深深领略到传统文化的古典 之美。这说明( )‎ ‎①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 ②博采众长是文化创新的基础 ③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 会实践的发展 ④文化创新能使传统文化焕发生机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5.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文艺创作方法有一百条、一千条,但最根本、最关键、最牢靠 的办法是扎根人民、扎根生活。这是因为( )‎ ‎①文化创作离不开文艺工作者的聪明才智 ②社会实践是文化创作的唯一源泉 ③文 艺作品是对社会生活的真实写照 ④文艺创作的灵感最终来自于实践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6. 中国当代艺术家王林旭首创的超象主义绘画在精神上起源于中国古代的文化思维,‎ 在艺术语言上融西方视觉艺术和中国水墨技巧于一体,其作品多次被选为中国国礼。这 说明( )‎ ‎①文化在传播的过程中完善 ②文化创新是改造传统文化的过程 ③文化在继承的基 ‎础上发展 ④文化的多样性是文化创新的基础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17. 世界级动画大师宫崎骏以清新的艺术风格,精湛的艺术功底和充满孩童般的想象与 构思,宣扬生命的真善美、和平与环保等充满正能量的主题,这值得中国动画创作人员 学习与借鉴的是( )‎ A.从外来文化中寻找创新源泉 B.在文化创作中体现时代精神 C.在文化创作中要善于模仿别人 D.充分挖掘文化作品的商业价值 ‎18. 徽州自古属于封闭型的自然地理单元,这里山清水秀,风景绮丽,长期生长在这里,‎ 会给人一种超脱、清新、恬静的感受。新安画派淡雅简练,富有山林野逸、轩爽清秀的 风味;徽派版画细密纤巧,典雅静穆,无一不是徽州山川钟灵毓秀使然。这表明( )‎ ‎①各地区的文化带有明显的地域性特征 ②徽州文化彰显了不同文化的交流融合 ③‎ 自然条件影响区域文化的形成 ④中华文化具有源远流长的基本特征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9. 明《永乐大典》世界闻名。大典的编纂系统保存了十四世纪以前中国的政治、经济、‎ 哲学、宗教、历史、地理、文学、艺术和其他百科文献,上至先秦,下迄明初的各种典 籍资料达七八千种,正文 22877 卷,装成 11095 册,约 3.7 亿字,比《大英百科全书》‎ 早三百多年。这进一步佐证了( )‎ A.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之精髓所在 B.中华文化特有的包容性与先进性 C.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的特点 D.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与博大精深 ‎20. 中国文人以梅兰竹菊为“四君子”:梅高洁傲岸,兰幽雅空灵,竹虚心直节,菊冷 艳清贞。中国人在一花一草、一石一木中负载了自己的真情,使花木草石拓展了原有的 意义,成为人格的象征和隐喻。可见( )‎ A.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中国人 B.中华文化具有独特性,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统一 C.中国人热爱自然,自古就有保护环境的好传统 D.中国人善于实践,从中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 ‎21.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 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下列对“中国精神”认识正确的是( )‎ ‎①这种精神是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魄 ②这种精神自古就有,经久不衰 ③这 种精神折射出中国人民的团结统一、自强不息 ④有了这种精神就能实现中国梦 A.②③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7‎ 7‎ ‎22. 习近平主席在多次出访欧美国家的演讲中,从传统文化的影响、实现中国梦的需求 和顺应世界发展大势三重视角,向世界发出清晰承诺: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之路。走和 平发展道路,来源于中华文明的深厚渊源。这一说法的依据是( )‎ ‎①“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中华民族友好地吸收一切外来文化 ②“以和为贵”的和 谐文化,培育了中国人民热爱和平的民族禀性 ③崇尚“和而不同”的中华文化,深深 植根于中华民族精神之中 ④中华文化崇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不将自己的意志 强加于人 A.①③ B.③④ C.②③ D.②④‎ ‎23. 近年来,新版歌剧《江姐》的演出掀起了一股学习红岩精神的热潮,红岩精神是中 国人民抗日战争这一特殊历史时期和大后方这一特定的历史环境下,由中国共产党领导 人在实践中创造出的伟大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光辉结晶。这折射出红岩精神( )‎ ‎①形成和发展是随着时代变化而不断丰富的过程 ‎②形成于中国共产党领导各族人民奋斗的历程中 ‎③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华民族精神的突出表现 ‎④是抽象而非具体的,指导革命胜利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24. 鸦片战争后,林则徐的学生冯桂芬提出“若要雪耻,莫如自强”的口号;康有为在 ‎《公车上书》中,以《易传》的刚健、有为等原则,作为“变法”的理论依据;孙中山 受到刚健自强思想的影响,把“革命”看成“天演之公例”;中国共产党人则以“愚公 移山”的精神,带领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这些体现了( )‎ ‎①史书典籍,是中国文化一脉相传的见证 ②中华文化,是实现强国梦想的指导思想 ‎③自强不息精神,激励着中华儿女不断进取 ④爱国主义,贯穿在中国人民救亡图存的 艰苦斗争中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第Ⅱ卷 主观题 总分 52 分 ‎25. 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简称“双一流”;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 是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亦是中国高等 教育领域继“211 工程”、“985 工程”之后的又一国家战略,有利于提升中国高等教育 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提供有力支撑。2017 年 9 月 21 日,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发布《关于 公布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的通知》,正式确认公布世界一 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名单。‎ ‎2017 年 10 月 18 日,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 ‎‎ 7‎ 科建设,在完善以往传统的教学管理机制的同时,要加强与世界一流大学和学术机构的 实质性合作,将国外优质教育资源有效融合到教学科研全过程,开展高水平人才联合培 养和科学联合攻关。加强国际协同创新,积极参与或牵头组织国际和区域性重大科学计 划和科学工程。营造良好的国际化教学科研环境,增强对外籍优秀教师和高水平留学生 的吸引力。积极参与国际教育规则制定、国际教育教学评估和认证,切实提高我国高等 教育的国际竞争力和话语权,树立中国大学的良好品牌和形象。‎ ‎(1)根据材料,用“文化与生活”的知识分析“双一流大学”建设的意义。(12 分)‎ ‎(2)根据材料,用“文化创新”的知识分析应如何更好地建设双一流大学。(12 分)‎ ‎26. 2018 年 3 月在中国大陆上映的纪录片《厉害了,我的国》一经播放便好评如潮。 该影片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内在逻辑,展示了在创新、协调、绿色、 开放和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下中国这五年的伟大成就,展现了中国人民在全面建设小康征 程上的伟大奋斗,彰显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凝聚起全党全国人 民的磅礴力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断前进,全面反映党的十八大以来 中国取得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性成就。在西方不断对以中国为首的 发展中国家进行文化渗透的时代,《厉害了,我的国》的出现是一种必然,也十分必要。‎ 这部《厉害了,我的国》是宏观与微观的结合,是宏大主题的表现,也是微观感性 的展示,它通过一个有一个生动具体的故事拉近了与观众的距离,让观众在赞叹在惊呼 的同时,发自内心地明白“幸福是奋斗出来的”。航拍的画面在电视机荧屏和在电影银 幕上的表现力完全不同,只有当观众处在电影院的环境中,在大银幕上看到了港珠澳大 桥的完成、“复兴号”的速度,才能感受到试听所带来的冲击力。‎ 结合材料,分析《厉害了,我的国》着重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原因。(16 分)‎ ‎27.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创新生产经营机制, 完善文化经济政策,培育新型文化业态。”作为新型文化业态的网络文学,探索出了新 的商业模式。中国网络文学的发展与互联网密切相关,这是网络的全面普及和升级,让 网络文学奠定了基础技术基础,进而依靠海量的网络文学作品读者,逐步实现产业化。 比如网文《鬼吹灯》《甄嬛传》《诛仙》等,线上火到线下,衍生出的图书、电视剧、游 戏等也都成为爆款。‎ 目前,中国网络文学以其独特的文学魅力,借助互联网的传播优势,日益受到海外 读者的热捧,成为中国文化产业输出的典范。根据网络小说改编的《后宫甄嬛传》不仅 红遍中国大陆,也在台湾、香港受到热捧,更有视频网站 Netflix 推出美国版。‎ 有人认为:“网络文学这种新型文化业态的成功,科学技术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请结合材料与文化生活有关知识加以说明。(12 分)‎ 7‎ ‎1、答案 A ‎2017—2018 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政治试卷参考答案 ‎秀文化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答案 D 正确;材料没有体现了文化对人影响的特点, B 不符合题意;AC 表述错误,应是优秀文化。‎ ‎8、答案 B 解析略 ‎9、答案 A 解析 之所以要保护古村落,是因为古村落是文化遗产,保护文化遗产有助于研究 7‎ 解析 材料中山西各地民歌特点不同.说明了不同区域文化具有各自特色。A 符合题 意。B. C.D 均不符合题意,排除。‎ ‎2、答案 C 解析 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作者触景生情,‎ 吟诵诗歌是一种文化活动,①说法正确。作者触景生情,托物言志,说明人们的精神活 动离不开物质活动,④说法正确。月落乌啼霜满天是纯“自然”的东西,不能称为文 化,②说法错误。吟诗作赋是诗人为了托物言志,③说法错误。‎ ‎3、答案 C 解析 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中焕发出来的伟大民族精神,仍然是激励我们奋勇前进 的强大精神力量。这是一种先进的文化,先进文化对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起着重要的 促进作用,C 正确;A 与材料无关;B 中的“决定”说法错误;D 应该是优秀文化,‎ 而且是精神力量,不是物质力量。‎ ‎4、答案 D 解析 某地利用资源优势和桃文化,发展桃木雕刻,获得可观的经济效益,说明文 化与经济相互交融,文化的经济功能越来越突出,②③正确;只有先进的、健康的 文化才能促进经济发展,①错误;材料不是强调经济决定文化,而是强调文化反作 用于经济,④排除。‎ ‎5、答案 D 解析 材料说明文化是在社会实践中产生的,②适合题意;厦门园博会的吉祥物是 以“小水滴”作为卡通形象的吉祥物“晶晶”说明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 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③适合题意;社会实践是文学、艺术创造的源泉和动力,①‎ 是错误的;④材料没有体现。故选 D。‎ 7‎ ‎6、答案 C 解析 社会主义文化在人民大众的文化生活中始终占据着主导地位,①表述不准确;‎ 社会基本矛盾是个人和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③表述错误;②是文化对社会发展的 作用、④是文化对人的影响,正确且符合题意,故选 C。‎ ‎7、答案 D 解析 优秀文化能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优秀文化作品总能以其特有的感染力和感召 力,使人深受震撼、力量倍增,成为照亮人们心灵的火炬、引领人们前进的旗帜。‎ 题中“先进人物的感人事迹总能使人们的心灵受到震撼,思想得到净化”,体现了优 ‎人类文明的演进和世界文化的多样性,A 正确;乡土文化不是当代社会的主流,B 错误;乡土栖居方式未必就是大众选择,C 错误;乡土文化不能体现出中华文化的 包容性和开放性,D 错误。‎ ‎10、答案 C 解析 中国古琴,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说明文化是民族性和世界性的统一,‎ 也说明文化遗产作为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应加强保护,①④正确;古琴传入东亚诸 国,并为这些国家的传统文化所汲取和传承,说明文化可以在不同民族和国家间交 流传播,②正确;中华文化不能主导世界文化的发展,③错误。‎ ‎11、答案 B 解析 “中国诗里有所谓‘西洋的’品质,西洋诗里也有所谓‘中国的’成分。”说 明世界各国应在文化上相互借鉴,共同繁荣,也说明我们要尊重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①④正确;我们要弘扬先进的、健康的文化,②错误;材料不仅仅是强调坚守民族 文化,③排除。‎ ‎12、答案 B 解析 无论社会如何变迁,回家过年仍是不变的选择,说明传统习俗对人们的生活 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B 正确;文化环境和活动对人产生的影响可能是积极的,也 可能是消极的,A 错误;传统文化的作用具有两重性,C 错误;传统文化的内涵会因 时而变,D 错误。‎ ‎13、答案 B 解析 墨子的“节用”思想对后世影响深远,对当代社会发展依然有着重要的现实 意义,说明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和传承性,B 正确;A 中“亘古不变”的说法错 误;传统文化有精华也有糟粕,优秀的传统文化才能推动人与社会的发展,C 错误;‎ 材料没有体现中华文化的包容性,D 排除。‎ ‎14、答案 B 解析 歌曲《但愿人长久》《青花瓷》等将唯美的古典情韵、浓郁的民族气息与现代 潮流元素完美融合,体现了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①正确;让人们在聆听歌曲 时深深领略到传统文化的古典之美,说明文化创新能使传统文化焕发生机,④正确;‎ 材料强调继承传统,而不是博采众长,且文化多样性是文化创新的基础,②错误;‎ 材料不是强调文化创新推动社会实践发展,③排除。‎ ‎15、答案 D 7‎ 7‎ 解析 本题考查了文化创新的源泉。文艺创作要扎根人民、扎根生活,是因为社会 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文艺工作者要从群众实践中汲取营养,而文艺创作的灵感 最终也来自实践,②④正确;文艺工作者的聪明才智与题干不构成因果关系,①排 除;文艺作品来源于生活,但又高于生活,未必是生活的真实写照,③错误。‎ ‎16、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了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文化创新。王林旭首创的超象主义绘画 在精神上起源于中国古代的文化思维,体现了在文化继承的基础上发展,③正确;‎ 王林旭的绘画在艺术语言上融西方视觉艺术,说明文化多样性是文化创新的基础,‎ ‎④正确;材料没有体现文化的完善,①排除;也没有体现改造传统文化,②排除。‎ ‎17、答案 B 解析 宣扬生命的真善美、和平与环保等充满正能量的主题,启示我们要在文化创 作中与时俱进,体现时代精神,B 正确;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A 错误;要创 新就要反对模仿别人,C 错误;材料不是强调文化作品的商业价值,D 排除。‎ ‎18、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文化的区域性特征、中华文化的特点等知识。材料主要说的是徽州 文化因受当地自然条件的影响而具有明显的地域性特征,体现了一方水土、一方文 化,①③符合题意。材料没有体现不同文化的交流融合,②与题意不符。材料没有 体现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④不选。‎ ‎19、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了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永乐大典》因成书明朝永乐年间,比《大 英百科全书》早三百多年”体现了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大典的编纂系统保存了十 四世纪以前中国的政治、经济、哲学、宗教、历史、地理、文学、艺术和其他百科 文献”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D 正确;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 见证,而不是中华文化的精髓,A 错误;材料没有体现不同文化间的交流、借鉴与 融合和中华文化的包容性,B 排除;材料没有体现传统文化的具体内涵又能够因时 而变,即相对稳定性的特点,C 排除。‎ ‎20、答案 B 解析 中国人在一花一草、一石一木中负载了自己的真情,成为人格的象征和隐喻,‎ 体现了中华文化的独特性,即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B 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出 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A 排除;C 明显错误;材料不是强调创造文化,D 排除。‎ ‎21、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了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和重要性。中国精神指的是以爱国主义 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之魂,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 带,是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是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 神动力,折射出中国人民的团结统一、自强不息,①③正确;民族精神的形成和发 ‎展是长期历史积淀的过程,②“自古就有”说法错误;④表述过于绝对,明显错误。‎ ‎22、答案 D 解析 走和平发展道路,体现了中华民族爱好和平的民族精神,②正确;也体现了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理念,④正确;①错在“一切”;③错在颠倒了中华文化 和民族精神的关系。‎ ‎23、答案:C 解析略 ‎24、答案 D 解析:选 D。材料中冯桂芬提出“若要雪耻,莫如自强”的口号,康有为以刚健、‎ 有为等原则,作为“变法”的理论依据;孙中山把“革命”看成“天演之公例”;中 国共产党人则以“愚公移山”的精神,带领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都体现了中华 民族精神中的自强不息,故③④正确。①与题意无关;实现强国梦想的指导思想是 马克思主义,②说法错误;故选 D 项。‎ ‎25、参考答案:‎ ‎(1)12 分 ‎①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 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3 分);‎ ‎②文化反作用于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3 分);‎ ‎③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3 分);‎ ‎④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3 分);‎ ‎⑤优秀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3‎ 分)‎ ‎(知识点 1 分,结合材料 2 分,答出四点即可给满分。)‎ ‎(2)12 分 ‎①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动力和基础。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 基本要求,也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3 分)‎ ‎②文化创新必须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 新、革故鼎新”(3 分);‎ ‎③文化创新必须面向世界,博采众长。(3 分);‎ ‎④坚持正确方向,反对错误倾向。文化创新要把握好当代文化(今)与传统文 化(古)、民族文化(中)与外来文化(外)的关系。反对“守旧主义”和“封闭主 义”,反对“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3 分)‎ ‎(知识点 1 分,结合材料 2 分,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7‎ ‎26、参考答案:‎ 7‎ ‎16 分 ‎①中华民族精神始终是维系中华各民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是支撑中华 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是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 民族之魂。(4 分)‎ ‎②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永远的精神火炬,是中华文化的精髓,是中华民族 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精神基石,为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强基固本。(4 分)‎ ‎③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3 分)‎ ‎④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2 分)‎ ‎⑤面对西方敌对势力不愿看到社会主义中国发展壮大的挑战,抵制外来腐朽思 想文化的影响,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显得更为重要和迫切。(3 分)‎ ‎(如考生答其它答案,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27、参考答案:‎ ‎12 分 ‎①科学技术的进步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网络的全面普及和升级,为网 络文学奠定了技术基础,促进文化的传播、继承、发展与创新。(3 分)‎ ‎②依托电子技术,网络技术等科学技术的发展,大众传媒能够最大程度的超越 时空的局限,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网络文学借助互联网的传播优势,在国内 外得到广泛传播。(3 分)‎ ‎③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科学技术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作为新型 文化业态的网络文学,探索出了新的商业模式,促进了文化生产力的发展。(3 分)‎ ‎④文化是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是综合国力的竞争的重要因素。借 助科学技术,网络文学走向世界,增强的国际影响力,从而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 ‎(3 分) (如考生答其它答案,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7‎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